Ⅰ 玉琮是從哪個流域發掘的
玉琮主要在長江流域的良渚文化發掘最多。
琮(Cóng)是一種內圓外方的筒形玉器,為我國古代重要禮器之一。最早的玉琮見於安徽潛山薛家崗第三期文化,距今約5100年。
玉琮在江浙一帶的良渚文化、廣東石峽文化、山西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現,尢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發達,出土與傳世的數量很多。
拓展資料:
玉琮的功能與意義有:
一祭祀用的大禮器之一,它與玉璧、玉圭、玉璋、玉璜、玉琥被稱為「六器」。為我國古代重要禮器之一,《周禮》「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玉琮成為統治階級祭祀蒼茫大地的禮器,也是巫師通神的法器。
玉琮的造型是內圓(孔)外方,似是印證「璧圓象天,琮方象地」等道理。巫師也常用劣質的玉琮、石琮,或被燒過的玉琮,來鎮墓壓邪、斂屍防腐、避凶驅鬼。
二、玉琮也是權勢和財富的象徵。玉琮於墓葬中出土時有如下特徵:墓葬規格高,規模大,隨葬品較豐富;墓主人多為男性;琮常於壁伴出,一些墓中有殉葬人的現象。
Ⅱ 玉琮是什麼
玉琮是一種內圓外方筒形玉器,是古代人們用於祭祀神祇的一種禮器。距今(2021年)約5100年至新石器中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帶的良渚文化、廣東石峽文化、山西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現。尤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發達,出土與傳世的數量很多。
玉琮是一種內圓外方筒形玉器,是古代人們用於祭祀神祇的一種禮器。距今(2021年)約5100年至新石器中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帶的良渚文化、廣東石峽文化、山西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現。尤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發達,出土與傳世的數量很多。
Ⅲ 琮主要出現在哪些時期
琮是一種內圓外方的筒形玉器,為我國古代重要禮器之一。最早的玉琮見於安徽省潛山薛家崗第三期文化。至新石器時代晚期,玉琮在江浙省一帶的良渚文化,廣東省的石峽文化,山西省的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現,尤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發達,出土與傳世的數量很多。
Ⅳ 玉琮最早出現在哪
最早的玉琮見於安徽潛山薛家崗第三期文化,距今約5100年。至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帶的良渚文化、廣東的石峽文化、山西的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現,尤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發達,出土與傳世的數量最多。
Ⅳ 玉琮所誕生的歷史年代是什麼
玉琮是一種內圓外方筒形狀玉器,是古代人們用於祭祀神祇的一種禮器。距今約5100年至新石器中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帶的良渚文化、廣東石峽文化、山西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現,尢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發達,出土與傳世的數量很多。
Ⅵ 玉琮屬於( )文化
答案:C、良渚文化。
--------------
【名稱】:玉琮
【類別】:玉器
【年代】:新石器時代
【文物原屬】:良渚文化遺物
【文物現狀】:現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簡介】:高8.8厘米,直徑17.1~17.6厘米,重6500克 。
Ⅶ 「玉琮」有什麼作用
您好,「玉琮」主要有以下作用:
古代祭祀用的。玉琮為我國古代重要禮器之一,為統治階級祭祀蒼茫大地的禮器,也是巫師通神的法器。
古代用來象徵財富和地位用的。玉琮還用於陪葬品,顯示墓主的財富與地位。墓主身份越顯赫,殉葬品中的琮、璧就越多。
玉琮簡介:
玉琮是一種內圓外方的筒形玉器,為我國古代重要禮器之一。最早的玉琮見於安徽潛山薛家崗第三期文化,距今約5100年。 造型最大、製作最精、紋飾最美的史前玉琮,有"玉琮王"之稱。它是一種內圓外方筒型玉器,是古代人們用於祭祀神祇的一種禮器,距今約5100年。至新石器中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帶的良渚文化、廣東石峽文化、山西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現,尢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發達,出土與傳世的數量很多。中國古代有玉璧祭天,玉琮祭地的禮制。
Ⅷ 什麼是玉琮
玉琮是一種內圓外方筒型玉器,是古代人們用於祭祀神祇的一種禮器。距今約5100年至新石器中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帶的良渚文化、廣東石峽文化、山西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現,尢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發達,出土與傳世的數量很多。
琮(Cóng)是一種內圓外方的筒形玉器,為我國古代重要禮器之一。最早的玉琮見於安徽潛山薛家崗第三期文化,距今約5100年。
造型最大、製作最精、紋飾最美的玉琮,有「玉琮王」之稱是出自浙博的一個玉琮。(出自國家寶藏浙江省博物館段落玉琮)
(8)玉琮出現在史前的什麼文化擴展閱讀
良渚遺址出土的玉琮,高7.2厘米 射徑上端8.5-8.6厘米 射徑下端8.3厘米 孔徑上端6.8-6.9厘米 孔徑下端6.7-6.8厘米1982年江蘇省武進縣寺墩遺址M4出土透閃石軟玉,呈乳白色,帶翠綠褐紅斑紋。器呈扁方柱體筒形,外方內圓。孔為對鑽而成,孔壁微弧,磋磨光滑。
外表四面各由豎槽分為四塊凸面,中部有橫槽分為上下兩節。每節以四角為軸,精琢細刻繁縟面紋,上節為帶冠人面,下節為獸面,兩側曲尺形邊框表示人上肢,獸前肢。這是微雕工藝的傑作。現藏於南京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