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楊柳青的民俗
有著千年文化底蘊的楊柳青鎮,是中國北方歷史名鎮,也是我國四大名鎮之一。並且在2005年中央電視台首屆「中國魅力名鎮」評選中,榮獲「中國魅力文化傳承名鎮」稱號。
明清時楊柳青即為中國北方民間藝術集散地,它孕育出了中國四大木版年畫之首的楊柳青年畫、享譽津京的楊柳青風箏和剪紙等民間藝術奇葩,楊柳青磚雕石刻、民間花會等也為一時之大觀。
楊柳青的民俗文化氣息十分濃郁。小鎮舊有戲樓、牌坊、文昌閣,稱為楊柳青三宗寶,現在文昌閣尚存。清代有津門著名的崇文書院及古寺院40餘座,現尚存普亮寶塔、報恩寺、白檀寺遺址等。位於鎮中的清末建築石家大院以其規模宏大、建築華美而馳名華北。這些文化遺址與古樸的清代街衢、四合宅院、古運河風光共同構成了楊柳青淳美的風俗畫卷。
Ⅱ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
概括明清文化的特點
總特點:承古萌新
具體特點:
①統科技雖有成就,卻以總結性為主,缺乏重大的
創新與突破
②具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啟蒙思想應運而生;
③伴隨城市經濟發展,市民文學蓬勃興起,小說成
為文學主流;
④古典文化進入總結時期,官方組織編纂大型圖書
成就突出,顯示中華文明的博大氣象;
⑤傳教士東來,使中國人了解到一些西方先進文
化,中西文化開始碰撞和西學東漸
"一定時期的文化,是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映".試結合明清時期文化領域的相關史實,分析說明這一觀點.
史實:產生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黃宗羲猛烈抨擊君主專制;《牡丹亭》和《紅樓夢》鞭撻了封建禮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惡.
分析說明:商品經濟繁榮,資本主義萌芽產生並緩慢發展,封建專制統治腐朽衰落.明清時期的這種發展趨勢必然會在思想,文學,教育等領域強烈的表現出來.
詳情(1)明清時期的文化,具有新的時代特徵。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封建制度的日趨衰落,導致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產生。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就是這些具有民主色彩的進步思想家的傑出代表。這三位思想家都有類似的經歷,早年都參加過抗清斗爭,後來都隱居著書立說。但由於治學方法和所學內容不同,他們在思想上、學術上又表現了各自的特點和風格。黃宗羲比較強烈地表現了反對君主專制的傾向,顧炎武強調學以致用的學風,王夫之把我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發展到一個新水平。黃宗羲的思想,對後來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產生過一定的影響。顧炎武腳踏實地的學風,對清代學者有很大影響。王夫之的思想在我國古代哲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要求在學習這三位思想家的特點時,要把教材第214、215頁的引文材料看懂,可幫助記憶。
(2) 在學習明、清三位傑出的思想家後,要回憶和聯系我國古代四位唯物主義思想家:戰國時的荀況(著有《荀子》一書)、東漢時的王充(著有《論衡》一書)、南朝齊、梁間的范縝(著有《神滅論》一書)、明末清初的王夫之。
(3) 科學巨匠和巨著請按教材第216頁表格來記,並注意第217頁插圖及引文。特別要學習三位巨匠勤奮鑽研、重視調查研究的科學態度,以及他們廣博的知識和開闊的視野的優秀品質。同時,也說明在科技領域,盡管此時西方隨著資本主義的興起已有了許多新的突破,但傳統的科學技術領域,我國依然走在前列。
(4) 在學習科舉、學校、書院等內容時,要和以前學過的唐、宋時的教育聯系起來,不要割裂歷史單獨記憶明清的教育內容。
(5) 優秀古典小說,教材第220頁表格列有六部,除掌握作者、成書時間、主要內容外,重點要認識其價值:《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西遊記》是一部具有濃郁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神話小說;《紅樓夢》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長篇小說,而且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儒林外史》是我國古代優秀的諷刺小說;《聊齋志異》是我國古代優秀的文學短篇小說集。
(6) 中國的戲劇,歷史悠久,種類繁多。元雜劇和明傳奇,標志著中國戲曲已經達到
了成熟的階段。
(7) 明代建立了皇家藝術機構——畫院。明朝畫壇山水、花鳥畫占統治地位。特別要知道的是揚州「八怪」。
Ⅲ 天津的楊柳青古鎮是什麼樣的
有著千年文化底蘊的楊柳青鎮,是中國北方歷史名鎮,也是我國四大名鎮之一。並且剛剛在2005年中央電視台首屆"中國魅力名鎮"評選中,榮獲"中國魅力文化傳承名鎮"稱號。 明清時楊柳青即為中國北方民間藝術集散地,它孕育出了中國四大木版年畫之首的楊柳青年畫、享譽津京的楊柳青風箏和剪紙等民間藝術奇葩,楊柳青磚雕石刻、民間花會等也為一時之大觀。 楊柳青的民俗文化氣息十分濃郁。小鎮舊有戲樓、牌坊、文昌閣,稱為楊柳青三宗寶,現在文昌閣尚存。清代有津門著名的崇文書院及古寺院40餘座,現尚存普亮寶塔、報恩寺、白檀寺遺址等。位於鎮中的清末建築石家大院以其規模宏大、建築華美而馳名華北。這些文化遺址與古樸的清代街衢、四合宅院、古運河風光共同構成了楊柳青淳美的風俗畫卷。 楊柳青鎮位於天津市西青區,是西青區最繁華的地方,現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楊柳青都會舉辦民俗文化活動,晚上還會燃放煙花,並有大型燈展。在石家大院和楊柳青廣場的周圍遊人們可以在街道上看到各種大型的落地燈籠,有楊柳青年畫題材的樣式,古典題材的美人圖二十四孝樣式,有卡通人物樣式,吊錢喜字樣式,各種燈籠層出不窮,每年都不一樣。
求採納
Ⅳ 天津「楊柳青年畫」是什麼有什麼特色與歷史
天津楊柳青畫是一種木板年畫,屬於木板印繪製品。楊柳青年畫產生於研末明初,是一名手藝人逃難來到了楊柳青鎮,逢年過節就刻一些門神賣,讓鎮上的人競相模仿。隨著大運河的流通,紙張進入了楊柳鎮,手藝人就將畫印在了紙上,成為了木板年畫。木板年畫以紅丹、竹綠和桃紅為主色調,輔以粉藍、粉綠、灰色。這種畫的筆法很細膩,有著清新淡雅的風格,受到了眾多人的歡迎。
總結
不管怎麼說,天津楊柳青木板年畫是中國四大年畫一種,也是中華文化的優秀傳承,在如今也是很受歡迎的。如果你對於這個年畫很喜歡,就可以去楊柳青鎮看一看。
Ⅳ 明清時期文化的特徵及主要成就
一、明朝
1、文化特徵
明中葉後,隨著城鎮經濟的繁榮,為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戲曲又出現了新的發展,產生了許多具有進步意義的作品。
明代文學以小說達到的藝術成就最高,創作了大量的以歷史、神怪、公案、言情和市民日常生活為題材的章回小說和短篇的話本、擬話本。「三言」、「二拍」就是這種話本和擬話本的代表作。
明代詩文數量卻浩如煙海,不僅作家眾多,而且各成流派。
2、成就
明代劇作中最負盛名的是《牡丹亭》。
在明代,流行的戲曲唱腔中,主要有弋陽腔和崑山腔(崑腔)。
中國小說史上的四大名著中的三部——《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與小說《金瓶梅》就是出於明朝。
二、清朝
1、文化特徵
清代的畫壇由文人畫佔主導地位,山水畫科和水墨寫意畫法盛行,更多畫家追求筆墨情趣,在藝術形式上翻新出奇,並涌現出諸多不同風格的流派。
清初和中期,統治者屢興文字獄。其特徵是:罪狀由權力人物對文字的歪曲解釋而起,證據也由權力人物對文字的歪曲解釋而成。
2、成就
京劇源於明朝的崑曲和京腔,形成於乾隆、嘉慶年間。
清朝小說以曹雪芹等著《紅樓夢》被認為代表。《聊齋志異》、《儒林外史》和晚清譴責小說均有很大影響。
清初朱耷、石濤的山水花鳥畫,中期的「揚州八怪」,清末任伯年,吳昌碩的仕女花鳥畫及楊柳青、桃花塢和民間年畫均對後人有很大影響。
(5)楊柳青明清時代的教育文化如何擴展閱讀:
1、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明代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繁榮,出現商業集鎮和資本主義萌芽,文化藝術呈現世俗化趨勢。據《明實錄》所載人口峰值為7185萬,但大部分學者認為實際逾億,也有學者指出晚明人口接近兩億。
2、清朝(161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傳十二帝,總計296年。從改國號為大清開始,總計276年。從清兵入關,建立全國性政權算起為268年。
在清初的「康乾盛世」里,人口增殖,土地增墾,物產盈豐,邊境無事,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和社會生活相對繁榮穩定,綜合國力遠勝於漢唐。最終確定了中國近代的版圖,積極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但是封建專制也推向了最高峰。
鴉片戰爭後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和領土嚴重喪失。也開始了近代化的探索,進行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等近代化改革。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得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
清朝後期,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凱誘使清帝溥儀遜位,頒布了退位詔書,實現五族共和,清朝從此結束。
Ⅵ 楊柳青年畫有什麼特色
年畫是我國民間最普及的藝術品之一,每值歲末,多數地方都有張貼年畫、門神以及對聯的習俗。年畫因一年一換,或張貼後可供一年欣賞之用,故稱「年畫」。發祥於天津市楊柳青的木版年畫是流行於我國北方的民間年畫品種,藝術風格獨特,並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楊柳青明代時稱柳口,因富產楊柳而得名;位於運河、子牙河、大清河沿岸,交通便利,市肆林立,是明清時北方著名的市鎮。楊柳青年畫創始於明崇禎年間,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開業最早的作坊是明朝戴家和清初齊家。戴家畫店傳到清乾隆年間的戴廉增時,已歷九世。清代是楊柳青年畫的黃金時期。僅戴廉增一家,每年就印繪年畫百萬張以上。戴廉增和齊健隆兩家及其他畫店的產品大量銷往京津、華北、東北、西北地區,甚至遠銷國外。莫斯科等博物館藏中國木刻年畫最多,其中大部分是清末楊柳青戴、齊年畫作坊印繪的。在中國版畫史上,楊柳青與南方蘇州的桃花塢年畫並稱「南桃北柳」。
楊柳青年畫幾經劫難。日寇侵華時期,楊柳青年畫畫版被強迫運出作填平道路之用。20世紀60年代後期,不少畫版被當做迷信品毀之一炬。但一次次的摧殘並未使楊柳青年畫滅絕,因為它與普通百姓的生活習俗和心理緊密聯系,所以至今楊柳青年畫的產銷仍很旺盛。國內外眾多愛好民間藝術品的人都踴躍收藏它。
楊柳青年畫大都表現人們美好的感情和願望,反映時事風俗,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大致可分5類:一是仕女、娃娃。這是早期作品的主要內容。畫面常為單個或兩三個人物。娃娃的形象都是佛顏、童身、武架、戲姿。二是戲曲及歷史故事。三是喜慶吉祥主題。四是世俗生活。比如清朝曾為慈禧作畫的楊柳青著名畫師高桐軒的一幅《慶賞元宵》年畫,充滿節日的喜慶氣氛:兒童們有的敲鑼打鼓,有的吹喇叭;婦女們有的懷抱嬰兒教其擊鼓,有的攜子擎燈奔前湊趣。廳堂廓廡裝飾得金碧輝煌,把鬧元宵的情景描繪得有聲有色。五是新興事物。如清末的年畫《天津火車站》、《天津馬路騎車》,畫的都是新鮮事物。
楊柳青年畫富有民族特色。饒有情趣的構思、寓意和寫實結合的手法、豐滿勻稱的布局、挺拔流暢的線描、富有美感和節奏感的造型、鮮明典雅的敷彩,都突出了年畫的實用性、裝飾性,以及「大」、「老」、「中」、「滿」的特色,都使它贏得了民眾的喜愛。「大」,形象大,通過對比、映襯和隱喻,突出主要形象,突出形象的主要部位。如《雙魚吉慶》畫,在蓮花、葡萄的陪襯下,兩個大頭胖身娃娃各抱著大魚,醒目傳神,洋溢著吉祥意味,滿足了民眾對祥和、喜慶的期待。「老」,主題老,福祿壽喜、人壽年豐都是人們永恆的追求目標;但表現老主題時又要突出美好事物的延續性、持久性,因而壽星伴童、山林猛虎、獅子巴狗都是生命力旺盛的表象。「中」,構圖以中心點為坐標原點,以中軸線為對稱軸,使畫面穩重、均衡、和諧,這也順應了民眾求安穩、平和的心態。如傳統楊柳青年畫《財源茂盛》中,財神和聚寶盆處於中軸線,兩旁對稱立著文武侍臣,人物四周飾物滿滿當當。「滿」,畫面布局滿,無論是用物象諧音組成文字畫題,還是用象徵、寓意手法作畫,都使圖畫占滿畫面空間的同時,占據人們的心理空間。
Ⅶ 楊柳青鎮的歷史文化
楊柳青鎮歷史沉積久遠,文化底蘊深厚。明清時期,是運河漕運重要樞紐,成為中國北方商貿流通和文化交流集散地,商業繁榮,被譽為北國小江南、沽上小揚州。楊柳青鎮歷史文化遺存眾多,現存有明萬曆四年(1576年)所建,國內保存最完好明代樓閣式建築文昌閣。楊柳青人趕大營第一人安文忠建於130年前的安家大院等名聞遐邇。
楊柳青鎮在注重保護有形歷史文化同時,通過挖掘、整理、弘揚、發展歷史文化,使眾多的非物質性歷史文化遺產得到了復興發展。連續兩年春節期間(從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十六),都舉辦了有民俗文化旅遊節,演出花會、鼓曲、戲曲、民間音樂、堂會等20多道節目。連續七年舉辦夏季文化大舞台,每節歷時一個月,節目多表現傳統文化,增加古鎮歷史文化內涵。 楊柳青鎮有豐富民間藝術,起於宋代、興於明代、盛於清代乾隆年間楊柳青木版年畫,曾出現「家家會點染,戶戶善丹青」興旺景象,被推崇為中國木版年畫之首,深刻影響了國內近百種年畫,過年貼年畫由此成為北方地區習俗。楊柳青剪紙、風箏、磚雕、石刻和民間花會也燦然觀,是中國民間藝術瑰寶。
楊柳青鎮的民俗文化氣息十分濃郁。小鎮舊有戲樓、牌坊、文昌閣,稱為楊柳青三宗寶。清代有津門著名的崇文書院及古寺院40餘座,現尚存普亮寶塔、報恩寺、白檀寺遺址等。位於鎮中1875年建成的有華北第一民宅之稱石家大院以其規模宏大、建築華美而馳名華北。這些文化遺址與古樸的清代街衢、四合宅院、古運河風光共同構成了楊柳青淳美的風俗畫卷。
楊柳青以「楊柳青年畫」馳名,關於楊柳青年畫的傳說很多。 楊柳青居民對刻磚藝術也很熱愛,幾乎每家門前的正上方都懸著一塊刻磚,而且每家每戶的刻磚圖案各不相同,似乎這刻磚是門徽一樣。人們只要對門前的刻磚看上一眼,就立刻會說出這家主人的姓氏來。應該說,楊柳青是一個民間藝術之鄉。 楊柳青鎮是一座既古老而又年輕,既傳統而又現代,把傳統與現代近乎完美融合的現代化城鎮。這里,完整保存著古鎮風貌,萃聚了中國北方悠遠的民俗文化。
改革開放,特別是被天津市政府命名為民俗文化旅遊區後,楊柳青鎮以北為契機,在尊重歷史、不割裂歷史的前提下,完整保存了歷史遺存、名勝古跡,大力拯救、挖掘了民俗文化,蓬勃發展起來民俗文化產業。與此同時,進行了大規模舊城改造,把傳統與現代融為一體,使鎮區既體現傳統風格,又富於濃郁的現代氣息。
首先是重視對歷史遺存、名勝古跡的保護、修復,把傳承歷史文化、體現古鎮風格的有價值的古建築都完整保厚下來。在舊城改造過程中,按照修舊如舊原則,修復了石家大院,恢復了安家大院,規劃出14萬平方米,修復楊柳青舊民居,建成具有民俗特色的大院群。按照明清時期古鎮的歷史風貌,修復了明清街,並規劃建設50萬平方米的古建築群,復原古鎮傳統民居,展現出明清時期古鎮商埠林立、商貿繁榮景象。
其次,在舊城改造中,注重體現古鎮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形成古鎮歷史文化厚重的古典風格,體現其古風雅韻。政府辦公區、住宅區和商業區、教育區、工業區均以淺灰色為整體色調,老民居與現代建築自然達渡,體現建築文化的一脈相承,完美結合,既不失古代居民韻味,又體現現代文明氣息,既讓人感受到古鎮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又讓人感受到新興城鎮的勃勃生機。
Ⅷ 楊柳青名詞解釋
有著千年文化底蘊的楊柳青鎮,是中國北方歷史名鎮。並且在2005年中央電視台首屆"中國魅力名鎮"評選中,榮獲"中國魅力文化傳承名鎮"稱號。
明清時楊柳青即為中國北方地區漢族民間藝術集散地,它孕育出了中國四大木版年畫之首的楊柳青年畫、享譽津京的楊柳青風箏和剪紙等民間藝術奇葩,楊柳青磚雕石刻、民間花會等也為一時之大觀。
Ⅸ 楊柳青的歷史故事
楊柳青(楊柳青鎮)編輯有著千年文化底蘊的楊柳青鎮,是中國北方歷史名鎮。並且剛剛在2005年中央電視台首屆"中國魅力名鎮"評選中,榮獲"中國魅力文化傳承名鎮"稱號。明清時楊柳青即為中國北方民間藝術集散地,它孕育出了中國四大木版年畫之首的楊柳青年畫、享譽津京的楊柳青風箏和剪紙等民間藝術奇葩,楊柳青磚雕石刻、民間花會等也為一時之大觀。村鎮概況編輯楊柳青的民俗文化氣息十分濃郁。小鎮舊有戲樓、牌坊、文昌閣,稱為楊柳青三宗寶,現在文昌閣尚存。清代有津門著名的崇文書院及古寺院40餘座,現尚存普亮寶塔、報恩寺、白檀寺遺址等。位於鎮中的清末建築石家大院以其規模宏大、建築華美而馳名華北。這些文化遺址與古樸的清代街衢、四合宅院、古運河風光共同構成了楊柳青淳美的風俗畫卷。
楊柳青鎮位於天津市西青區,是西青區最繁華的地方,現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楊柳青都會舉辦民俗文化活動,晚上還會燃放煙花,並有大型燈展。在石家大院和楊柳青廣場的周圍遊人們可以在街道上看到各種大型的落地燈籠,有楊柳青年畫題材的樣式,古典題材的美人圖二十四孝樣式,有卡通人物樣式,吊錢喜字樣式,各種燈籠層出不窮,每年都不一樣。楊柳青年畫編輯年畫簡介
中國北方一種民間木板年畫。引產於天津楊柳青而得名。創於明崇禎年間,清雍正、乾隆至光緒初,為最盛時期。後因石印術興起,逐漸衰落。題材多為戲曲和神話故事以及美女、胖娃娃,寓喜慶、吉祥之意。構圖豐滿,筆法勻整,色彩鮮艷。人物的頭臉衣飾等重要部位,多以粉、金勾染,別具風格,並受傳統繪畫和清代院畫的影響。新中國成立後,從內容到形式都有了革新和發展。
年畫歷史
有著600年歷史的楊柳青(位於天津市西20公里)的民間木版年畫產生於元末明初,當時有一名長於雕刻的民間藝人避難來到楊柳青鎮,逢年過節就刻些門神、灶王出賣,鎮上的人爭相模仿。到了明永樂年間,大運河重新疏通,南方精緻的紙張、水彩運到了楊柳青,使這里的繪畫藝術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