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有哪幾個方面
1、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必須以學生為主體。中國夢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鼓勵學生有理想有夢想,引導和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造精神,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形成良好的大學校園文化。
2、高校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向導力量,以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氣氛為終極目標,服務於高校的人才培養。
在中國夢引領下的高校校園文化,自覺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注意頂層設計,堅持科學性與方向性、主導型與多樣性、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用中國夢引領高校校園文化,把正面的教育內容通過學生樂於接受的形式,有效地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高校校園文化通過校園環境中人們共同的觀念追求、價值標准、行為規范,不斷影響和作用於大學生群體,從而實現教育人、服務人的功能。中國夢引領下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既是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補充,更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
(1)高校校園文化最鮮明的特色是什麼擴展閱讀:
校園文化在當今高等教育中應該發揮重要的作用,校園文化是常新的,但是是能夠保持永恆魅力的,是能夠喚起青年一代心靈的,是能夠激發青年學生激情,是能夠喚起青年一代高尚的、獨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綜合實力的反映,校園文化的核心競爭力主要表現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優秀的校園文化能賦予師生獨立的人格、獨立的精神,激勵師生不斷反思、不斷超越。所以,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發展的重要保證。
⑵ 校園文化的內涵及意義
校園文化是體現一所學校辦學理念、精神和風氣的一種群體性文化,是在長期的辦學實踐過程中積淀而成的育人條件、歷史傳統和校園氛圍等物質因素和非物質因素的總和。良好的校園文化對整合育人資源、拓寬育人渠道、強化育人效果、提升學校品位具有重要作用。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進素質教育、建設和諧校園的重要舉措。
作為一位基礎教育工作者,從基礎教育的實際出發,對中小學校園文化這樣定義:中小學校園文化是一種以社會文化為背景,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學校管理者和全體師生員工組成的校園人為主體,以校園環境和師生實踐活動為載體,以精神文化為核心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相統一的一種具有時代特徵的群體文化。
大力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大力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對於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引導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和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良好的校園文化,將以鮮明、正確的輿論引導學生,以內在的力量凝聚、激勵學生,以獨特的氛圍影響、熏陶學生;良好的校園文化,有利於抵禦各種消極、頹廢文化對學生的侵襲,有利於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積極作用,使學生潛移默化地了解社會、認識人生。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對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學校教育不單是知識的簡單傳授,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文化氣質、行為習慣和道德風貌,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提高。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導向,以中小學生為主體,以建設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為核心,以優化、美化校園環境為重點,以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努力形成厚重的校園文化積淀和清新的校園文明風尚,必將使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接受先進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風尚的感染,身心得到健康發展,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校園文化是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對塑造思想、陶冶心靈、發展個性、促進師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校園文化能夠激發師生對學校的認同感,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調動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其始終保持高昂的情緒和奮進的精神,形成學校活力,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
⑶ 高校校園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是什麼
高校校園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是大學精神。
大學文化的根基在學術,大學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在精神。精神很多方面來源於學術,和學術有密切聯系。
大學精神具有群體凝聚、價值導向、精神陶冶和引領文化的眾多品質和功能,它以無形的力量,深刻地影響著有形的存在和未來。大學精神是大學在辦學實踐中受到辦學規律和社會主導文化的雙重影響,經過歷史的積淀,逐步形成的生命信念、價值追求、道德准則和思維方式。
校園文化簡介:
是人們為了保證學校中教育活動順利進行而創立和形成的一種特有的文化形態。
一、校園文化可以分為顯性和隱性兩個不同的方面。就是說,「顯性文化」和「隱性文化」構成校園文化的基本內容。
從定義上說,顯性文化可以通過觀察直接描述出來,是直接、明確和具體的,具有直觀性的特點。學校中的隱性文化要素,需要經過反復的觀察並進行恰當的抽象才能得出,具有間接、相對模糊和抽象的特點。
隱性文化是非直觀性的,而彌散於人們的具體行為和交往關系之中,是人們處理事物的一般准則、態度、情緒反應和心理傾向。它既不獨立存在,又無處不在,具有彌漫性的特點。
二、按照不同的層次和標准,可以再細分為校園物質文化、校園精神文化、校園制度文化等。
1、校園物質文化
校園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的空間物態形式,是校園精神文化的物質載體。又分為校園環境文化和設施文化。
2、校園精神文化
校園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也是校園文化的最高層次。包括:辦學宗旨、教育理念、共同願望、道德觀念、共有價值觀、班風、教風、學風、校旗、校歌、校徽、校報等。
3、校園制度文化(規範文化)
主要指保證校園運行的組織形態、規章制度和角色規范。它包括教育方針政策、校園規章制度、管理體制、道德規范、行為准則、行為取向、典禮儀式、節日活動、公共關系、文化傳播等。
⑷ 校園文化特色有哪些
校園文化是體現一所學校辦學理念、精神和風氣的一種群體性文化,是在長期的辦學實踐過程中積淀而成的育人條件、歷史傳統和校園氛圍等物質因素和非物質因素的總和。良好的校園文化對整合育人資源、拓寬育人渠道、強化育人效果、提升學校品位具有重要作用。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進素質教育、建設和諧校園的重要舉措。
一、確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學校精神文化在本質上是用文化喚醒和高揚學生的生命意識,它所關注的是學生真正的精神生活和內心世界。精神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但價值觀並不是精神文化的全部,學校如果片面強調精神文化的倫理道德規范作用,忽視精神文化的其他方面,那麼精神文化建設是難以取得好的成效的。
學校辦學理念
二、改變精神文化建設單一的路徑。學校精神文化的建設,除了開展一些能真正滿足學生精神生活需要的一些文體活動外,還應著力在課堂里,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與科學的教學方式,來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學校體育活動
四、生活世界的回歸。生活的世界不僅僅只存在於學校之外的生活世界,如果教學能緊密聯系生活和學生的精神需求,學生在緊密聯系生活的課程中,能夠以精神主體的地位出現於教育過程,他們的生命體驗和精神活動、他們對於生活的喜怒哀樂都將成為學校文化生活的中心,那麼學生也同樣可以實現生活世界的回歸和尋回失落的精神家園。
學校課堂文化
三、關注和豐富學生的體驗。校園精神文化建設,首先要關注並豐富學生的精神體驗。精神上的美好、體驗上的豐富,還有賴於不同生命主體之間的對話和交流。教師應以「平等中的首席」的身份與學生對話、交流,走進他們的精神世界,給學生更多的理解,給學生更多的自由表達心聲的機會。
⑸ 學校文化主要包括什麼內容
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學校的辦學理念、價值觀、信仰等);對學校功能及社會責任的理解(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對個性的理解(校服、校旗、校徽、校報等);對學習、工作的態度(優良的校園文化又培養了優秀的人才);對集體的看法(看到自己的成績,找出自身不足)。
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學校的辦學理念、價值觀、信仰、教風和學風等方面。
對學校功能及社會責任的理解: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利於調動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對個性的理解:為營造鮮明的校園文化,每一所學校最好有自己獨特的標識,如校牌、校服、校旗、校徽、校報等。這些標識一方面突出了學校的整體形象,另一方面也能激發師生員工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對學習、工作的態度:校風是學校全體成員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精神狀態和作風。優良的校風是一面旗幟,激勵著教師為人師表,辛勤育人,也鞭策著學生勤奮學習,積極向上。
對集體的看法:正確地把握自身條件,看到自己的成績,找出自身不足,明確學校的最近發展區,提出重點發展項目,落實切實可行的措施。
組成部分
學校文化由觀念文化、規範文化和物質文化構成。
觀念文化也叫精神文化,包括辦學的指導思想、教育觀、道德觀、思維方式、校風、行為習慣。觀念文化可分解為四種成分:認知成分、情感成分、價值成分、理想成分。觀念文化是學校文化的內核和靈魂,是學校組織發展的精神動力。
規範文化也叫制度文化,是一種確立組織機構、明確成員角色與職責、規范成員行為的文化。規範文化有三種表達方式:組織形態、規章制度、角色規范。規範文化發揮著育人職能的制度保證。
⑹ 校園文化是怎樣的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是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學生為主體,以育人為主要導向,以精神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等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精神、文明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群體文化,為了體現這種文化許多學校製作了學校文化牆。它主要包括:以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為代表的文化觀念以及有所規范的學生特有的思維特徵、行為特徵和方式;學生課餘生活中一切以群體形式出現的文化活動,其中最能體現校園文化本質內容的是校園風氣或校園精神。校園文化是社會整體文化的一部份。
校園文化是學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氣氛,它包括校園文化設計、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牆方面,詳情www.bofeng100.com。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校園文化是學校本身形成和發展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由於學校是教育人、培養人的社區,因而校園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義。校園文化對於提高師生員工的凝聚力,培養良好的校風,培育"四有"新人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學校沒有了千萬個朝氣蓬勃的學生,無論多麼英明的領導團體多麼扎實的硬體設施多麼雄厚的師資隊伍都不可能使得一個學校的校園擁有強大的生命力。而特定到校園文化不管是小學,還是中學,特別是大學校園文化,大學生特有的思想觀念、心理素質、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等是校園文化的核心
⑺ 什麼叫學校特色文化
以下是整理的回答:
首先,要知道學校文化,就要先了解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它包括校園建築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這種物化形態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心理氛圍以及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范的行為准則。
而學校文化包含於校園文化,校園文化是其中個體,綜上我們可以知道校園文化大部分在於文化之呈現,是校園對文化的不同表達方式,其中包括物質硬體和人文的精神文明
但由於學校是教育人、培養人的社區,學校共同成員在學校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學校最高目標、價值觀、精神追溯、傳統習慣、行為規范和規章制度在內的精神總和,由此形成了學校文化。但這其中還包含了學校專屬的特色文化歷史溯源,大到地區,小到個人。
由此可以從地區到個人追溯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到環境建設,最終達到個人成長(師生)
希望能幫到。
⑻ 江蘇大學的校園文化
校訓 博學 求是 明德
博學—廣博精深;求是—實事求是;明德—明懂道德,這是做人之本,更是為師之本。
博學——這是對知識追求的強烈願望,也是對每個人自身發展和完善的客觀要求。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大教育家孔子就對學習給予了高度重視。他認為,君子應「博學於文,約之以禮」。「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因此,每個師生員工都要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廣泛涉獵,使自己具有寬廣的知識面和淵博的學識。
求是——這是整個學習過程的重要階段。學習的目的是為了獲得知識,求得創新。毛澤東同志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指出,「『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從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即找出周圍事物的內部聯系,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要使學習取得實效,就必須緊密聯系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緊密聯系高校改革和發展的實際,緊密聯系個人工作的實際,進行思考,弄清楚影響事物發展的多方面之間的相互聯系及其客觀規律。這樣才能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增強正確觀察、分析、處理問題和辨別是非的能力。
明德——這是學習的升華。四書五經中的《大學》開宗明義便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寥寥數語,充分反映了學習的本質和深刻的內涵。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正心、修身,為了齊家、治國,為了美好未來。要通過學習,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提高道德修養,與自然、與社會、與他人建立融洽和諧的關系,在推動社會發展的同時不斷完善自己。
博學是機遇之源,求是是為事之道,明德是做人之本。相信在校訓的指引下,江蘇大學一定會充滿著蓬勃生機,向著更新的方向發展。 校徽 1 、校標整體圖案呈圓形,由兩個同心圓組成。意寓江蘇大學師生同心同德,同舟共濟。外環上半部分為書法體江蘇大學中文名稱「江蘇大學」,下半部分為方正大標宋體江蘇大學英文名稱「 JIANGSU UNIVERSITY 」,中英文均為白色鏤空陰文。中間主體圖案上方的「 1902 」 表明學校的歷史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 1902 年張之洞等愛國志士創辦的三江師范學堂。
2 、標識的主體部分為中間變體的「 U 」。圖形構成元素是江蘇大學英文名稱「 JIANGSU UNIVERSITY 」的首字
母 J 和 U 的完美結合。三條飄帶靈動飄逸,打破了左右對稱的結構,使圖案敦實而不乏生動。
3 、主體圖案左側的三條飄帶形似泛起的浪花,寓意豐富。它既點明江蘇大學源於三江師范學堂的悠久歷史;又說明原江蘇理工大學、鎮江醫學院、鎮江師范專科學校三校合並的現實由來。三條飄帶還似一條擰成的繩索,盤旋上升,意寓三校合並互融,學校事業蒸蒸日上。
4 、主體圖案右側的「 J 」位於三個飄帶之上,似一艘在長江上遠航的帆船,二者相合勾勒出壯美的大江行船圖,具有「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氣勢,意寓江蘇大學這艘航船正劈波斬浪,沿著科學發展的正確航道,揚帆駛向美好的未來。
5 、校標的顏色以綠色為主色調,三個飄帶呈漸變色,依次為草綠、淡綠、淡黃,各不相同,整體又統一於綠色。寓意江蘇大學作為一所綜合性大學學科專業眾多,而又重點突出,特色鮮明;校園文化百花齊放,校園精神兼容並包,而又和諧共生,和而不同。綠色象徵朝氣與活力,也體現了江蘇大學生機勃勃的發展勢頭,寓意江蘇大學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校歌 百年輝煌向未來
百年風雨,我們一同起航,三山如畫,我們閱盡滄桑。
悠悠長江在這里奔涌,綿綿文脈在這里激揚。
博學奠基石,求是譜華章,明德鐫心靈,教學共相長。
江蘇大學,我們為你驕傲,繼往開來創造新的輝煌!
百川融匯,我們一起飛翔,薪火相傳,我們超越夢想,
棵棵棟梁在這里成才,燦燦桃李在這里綻放。
博學奠基石,求是譜華章,明德鐫心靈,教學共相長。
江蘇大學,我們為你驕傲,繼往開來創造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