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心理學的各個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觀點
現在心理學的主要流派有:意動心理學派、構造主義心理學派、機能主義心理學派、行為主義心理學派、格式塔心理學派。
1、意動心理學派
意動心理學產生的直接原因和馮特的內容心理學息息相關。可以說,馮特的內容心理學是促成布倫塔諾意動心理學的直接動力。 與馮特的內容心理學幾乎同時產生,創始人布倫塔諾。
1874年布倫塔諾發表了著名專著《從經驗的觀點看心理學》。在書中,布倫塔諾認為心理學研究的對象不是感覺、判斷等思維內容,而是感覺、判斷等思維活動,即「意動」,並將「意動」概念作為中心的心理學概念進行闡述。
4、行為主義心理學派
行為主義心理學是作為傳統心理學的叛逆,在機械唯物主義和實證主義的哲學基礎上,在動物心理學和機能主義心理學的影響下,產生的現代心理學派別。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實質是將意識和行為絕對地對立起來。
5、格式塔心理學派
M.魏特曼發表了論文《似動的實驗研究》,標志這一學派的興起。格式塔心理學派強調整體並不等於部分的總和,整體乃是先於部分而存在並制約著部分的性質和意義。這一觀點在一定范圍內來說是符合客觀事實的。
格式塔心理學家們從這一觀點出發,堅決反對對任何心理現象進行元素分析,這對於揭發心理學內的機械主義和元素主義觀點的錯誤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時,他們在知覺領域里進行了大量的實驗研究工作,並取得了很多具有科學價值的成果。
② 心理學派的詳細介紹
心理學派的主要著作有: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 (1934)、 《菊與劍》 ,米德的《三個原始社會的性生活和性情》 (1935)、《男性和女性》 (1949),卡迪涅爾與R.林頓合作的《社會的心理邊境》 (1945)等。
最近20年來,美國又興起了小規模的心理人類學的復興運動。
最近20年來﹐美國又興起了小規模的心理人類學的復興運動。復興者在弗洛伊德關於人類發展和心理動態學學說的影響下﹐形成了新心理學派﹐其表現一是所謂「認識人類學」的出現﹐一是在人類學中進一步應用以心理動態為著眼點的研究方法。目前﹐這個學派在美國有較大勢力﹐有兩個定期刊物和成百的人類學者和心理學者在從事這項研究。
1879年以來,整個心理學界出現了過去從未有過的熱烈的學術研討的繁榮局面。在馮特的內容心理學以後,又接二連三相繼出現了或反對或繼承馮特的理論,或另闢蹊徑、獨樹一幟。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心理學派上百個。這些學派分布廣泛,遍布世界各地。 心理學史上出現過10大流派,這十大心理學派無論從其對對象、任務、范圍、方法以及從其規模和波及的領域來看,對心理研究的客觀推動作用都是巨大的。它們都曾經充當過心理研究過程中的主角,代表過一個時期的心理學歷史發展的傾向,客觀地左右過心理學史的發展。當代心理學基本理論的主體,也主要是博採十大學派學說之長處,汲取它們的合理的有價值的部分而形成的。如今我們學習的任何一本《普通心理學》教材,其內容實際上都是對十大學派的精華部分進行了匯集的結果,是十大學派學說的主要結晶。其中的主體理論、概念和規則幾乎都可以溯源到十大學派,在那裡找到出處。心理學史上的其他學派,也起過一定的作用,但最後被十大學派所包容、吸收、淹沒、歸化了。有的晦澀難懂,沒有得到廣泛的傳播與共鳴,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對於同一事物,由於經驗、視角的不同會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認識的不同導致方法論的不同。因此,覺得在一項研究發展到一定階段,出現較大分歧甚至出現流派是很正常的。流派的出現恰恰說明了這項研究獲得了極大發展。
無論是什麼學科或思潮,學派之間的對立只要還是限制在批評、論戰、自放異彩上,沒有演變成為人身、精神的限制和傷害,都是應該提倡的。人們總喜歡偏重偏信一種思想一種觀念,並由於自己堅信而捍衛它。捍衛行為是無可厚非的,也是應該的。但是如果一種觀點和理論要用到強制手段才能夠延續和發展的話,這無疑是很可悲的。從伽利略被囚禁,布魯諾被燒死, 《物種起源》到死才敢發表,以及中國文革時候的思想壓迫,都無一例外地使人的思想受到禁錮、阻礙了學派之間的交融和發展,最終也就阻礙了人的認識和實踐的發展。對立面在事實上總在起著揭其弊端,發現其缺陷、不足的重要作用。人的認識是不斷發展的,雖然應該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藉助其經驗教訓和總結歸納的規律,接受其理論指導,但前人畢竟是前人,他們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與現在存在很大的差異。他們個人的知識局限以及當時的階級統治需要決定了他們的片面。即使在一個完全開放的環境,人都不可能完全認識這個世界、發現真理,更不用說在階級統治或思想統治的束縛下。從心理分析角度,即便是對腐朽事物的抗爭,由於存在應激因素,也很容易矯枉過正。所以對於任何理論,我們都只能夠借鑒參考,擇善而用。
對於自己獨到的看法和見解,也不要認為天衣無縫。在提出一種觀念以後,要通過不斷的實踐和理論考證來加強、完善它,分析、汲取對立面的優點和長處。這不是折衷,而是對自身的揚棄,是完善自我的需要。一個人需要自信而不是迷信,迷信他人和迷信自我都是同樣錯誤的。歷史上許多優秀的學者在晚年都發現其早期理論的重大不足和缺陷,或構造體系的基本理論都存在極大錯誤,但是因為壽命和精力的關系,不可能再重建體系,有的就避開談論這種不足和缺陷,不敢自我否定,這是很遺憾的。人類研究發展的目的,就是為了完善人類自身,具體到每一個學者,應該不斷推進和推廣他的認識,從而推動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這也是自身人格的完善。如果因為害怕名望受損、或害怕各種各樣的內外打擊,而去掩蓋真理的話,那他進行研究的目的就值得懷疑,而他本人亦陷落在沽名釣譽的人格缺陷中。這點需要我們這些學者不時深刻反省。
③ 心理學的主要流派有哪幾種
心理學的主要流派有:
意動心理學派、構造主義心理學派、機能主義心理學派、行為主義心理學派、格式塔心理學派。
1、意動心理學派
意動心理學產生的直接原因和馮特的內容心理學息息相關。可以說,馮特的內容心理學是促成布倫塔諾意動心理學的直接動力。 與馮特的內容心理學幾乎同時產生,創始人布倫塔諾。
2、構造主義心理學派
構造主義心理學是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實驗科學後出現於歐美的第一個心理學派,由鐵欽納於1898年正式創立。這個學派認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意識經驗,主張心理學應該採用實驗內省法分析意識的內容或構造,找出意識的組成部分以及它們構成復雜心理過程的規律。
3、機能主義心理學派
機能主義心理學派是第一個美國心理學派。機能主義與格式塔主義以及構造主義這種舶來品不同,該學派在起源、方法和特色上都是美國的。不像構造主義以鐵欽納為領導,格式塔學派以威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為倡導者,機能主義沒有單個領導者或者領導集體。
4、行為主義心理學派
行為主義心理學是作為傳統心理學的叛逆,在機械唯物主義和實證主義的哲學基礎上,在動物心理學和機能主義心理學的影響下,產生的現代心理學派別。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實質是將意識和行為絕對地對立起來。
5、格式塔心理學派
M.魏特曼發表了論文《似動的實驗研究》,標志這一學派的興起。格式塔心理學派強調整體並不等於部分的總和,整體乃是先於部分而存在並制約著部分的性質和意義。這一觀點在一定范圍內來說是符合客觀事實的。
④ 心理學有哪些流派
心理學有以下學派:認知心理學派、構造主義心理學派、機能主義心理學、信息加工心理學、日內瓦學派、格式塔心理學派、反省心理學。
1、認知心理學派
認知心理學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認知心理學是指凡是研究人的認識過程的,都屬於認知心理學,而目前西方心理學界通常所指的認知心理學,是指狹義的認知心理學,也就是所謂的信息加工心理學。
它是指用信息加工的觀點和術語,通過與計算機相類比,模擬、驗證等方法來研究人的認知過程,認為人的認知過程就是信息的接受、編碼,貯存、交換、操作、檢索、提取和使用的過程,並將這一過程歸納為四種系統模式:即感知系統、記憶系統、控制系統和反應系統。
強調人已有的知識和知識結構對他的行為和當前的認知活動起決定作用。其最重大的成果是在記憶和思維領域的突破性研究。
2、構造主義心理學派
構造主義心理學是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實驗科學後出現於歐美的第一個心理學派,由鐵欽納於1898年正式創立。這個學派認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意識經驗,主張心理學應該採用實驗內省法分析意識的內容或構造,找出意識的組成部分以及它們構成復雜心理過程的規律。
該流派在20世紀初的近30年裡佔有統治地位,而隨著鐵欽納的去世,影響急劇衰落。構造主義心理學雖然消失了,但是它推動了美國心理學的發展,對感覺的研究以及該學派嚴謹的科學精神給心理學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3、機能主義心理學
機能主義心理學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出現在美國的心理流派,是美國第一個本土心理學流派。廣義的機能主義心理學包括早期機能主義思潮、芝加哥機能主義學派和哥倫比亞機能主義學派,代表了美國心理學的根本傾向;狹義機能主義心理學則專指早期的芝加哥機能主義學派。
該學派主張意識是連續的整體,強調心理的適應機能,重視心理學的實際應用,並且主張把心理學的研究范圍擴大到動物心理學、兒童心理學、教育心理學、變態心理學、差異心理學等領域。
(4)心裡學派文化模式有哪些擴展閱讀
研究領域
發展心理學:研究人從胎兒出生到年老死亡的成長和發展的全過程。
學習心理學:探索人是如何發展成為如今的狀態。研究人類和動物的學習發生過程和原因。
人格心理學:關注包括人格特徵、動機和個體差異。
感覺與知覺心理學:研究人類怎樣感知周圍世界,如正在研究人類是如何識別面孔的。
比較心理學:研究和比較不同種系的動物行為。
生理心理學:研究行為與生理過程之間的關系,特別是神經系統的活動。
認知心理學:主要研究思維問題,試圖了解推理、問題解決、記憶及其他心理過程與人類行為的關系。
性別心理學:研究男性與女性之間的差異,探索生理因素、兒童扶養過程、教育、社會刻版印象等各種因素對性別差異的影響。
社會心理學:研究涉及態度、說服、騷亂、順從、領導行為、種族歧視、友誼、婚戀等問題。
文化心理學:研究文化對人類行為的作用。
進化心理學:研究人類在歷史長河中各種進化方式對行為的影響。如男性與女性之間的配偶選擇方式。
臨床心理學:主要研究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
學前兒童心理學:學前兒童心理學是研究從出生到入學前的兒童心理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
行為心理學:研究有機體用以適應環境變化的各種身體反應的組合
犯罪心理學: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圖及反應的學科
⑤ 簡述心理學的主要理論流派及不同流派的觀點
一、構造主義心理學
代表人物:馮特,構造主義心理學產生於19世紀70年代,是心理學的第一個理論學派。
主要觀點:認為心理學是研究意識(經驗)的科學。他把意識分為感覺、意象和感情三個基本元素,認為所有復雜的心理活動都是由這些基本元素構成的。馮特首創實驗內省法。
二、機能主義心理學
代表人物:詹姆士,機能主義心理學產生於19世紀末。
主要觀點:比較強調意識的作用和功能,認為意識的作用就是使有機體適應環境。其著名代表人物還有杜威、安吉爾、桑代克、卡爾等。
三、行為主義心理學
代表人物:華生,行為主義心理學產生於1913年。
主要觀點:反對心理學研究意識,主張研究行為,把刺激一反應(S-R)作為解釋行為的公式。行為主義反對內省,主張使用客觀研究方法。
(5)心裡學派文化模式有哪些擴展閱讀:
心理學中的預測是對一個特定的行為將要發生的可能性和一種特定的關系將要被發現的可能性的陳述。對一個潛伏於特定形式行為下的原因的精確解釋,常常能讓研究者對未來的行為做出精確的預測。
控制是核心的、最激勵人的目標。控制意味著使行為發生或者不發生——引發它,維持它,停止它,並且影響它的形式、強度或者發生率。如果一個對行為原因的解釋能創造控制行為的條件,那麼這個解釋就是有說服力的。
控制行為的能力很重要,因為它為心理學提供了幫助人們改進他們生活質量的途徑。
心理學家使用科學的方法對個體的行為和心理過程得出結論。心理學家有這樣幾個目標:在適宜的水平上客觀地描述行為,解釋產生行為的原因,預測行為何時會發生,以及控制行為以改進生活質量。
從科學心理學的角度對各種心理現象進行科學界定,以建立和發展心理學中有關心理現象的一個完整的、科學的概念體系。這涉及到大至對整個心理現象、小至對某一具體心理現象的概念內涵和外延的確定。
揭示心理規律:科學的心理學不能只限於描述心理事實,而應從現象的描述過渡到現象的說明,即揭示某些現象所遵循的規律。
一方面,研究各種心理現象的發生、發展、相互聯系,以及表現出的特性和作用等。另一方面是研究心理現象所賴以發生和表現的機制。它包括心理機制和生理機制兩個層面上的研究。前者研究心理現象所涉及到的心理結構組成成分間相互關系的變化;後者研究心理現象背後所涉及到的生理或生化成分的相互關系和變化。
⑥ 心理學的各個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觀點是什麼
心理學主要流派有:
一、構造主義
構造主義心理學派是心理學誕生以來第一個產生的心理學派。代表人物有馮特、鐵欽納等。馮特等人認為心理學是研究人的直接經驗即意識的科學,用內省的方法分析人的意識內容,並找出意識的組成部分,把人的經驗(意識)分為感覺、意象和感情三種元素;內省指的是依靠被試對自己經驗的觀察和描述,了解人們的直接經驗。簡而言之,心理學研究的是被分成基本元素的意識,研究的不是意識整體。
二、機能主義
機能主義心理學派是由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杜威和安吉爾等人創立,該主義是作為構造主義的對立面提出來的。它也主張研究意識,但反對把意識看成個別心理元素的集合,不把意識分析為感覺、情感等元素,主張意識是一個連續的整體,是一種持續不斷的過程,即研究的是「意識流」,主張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具有適應性的心理活動,重視心理學的實際應用,意識的作用是使有機體適應環境。
⑦ 心理學有哪六大派別
1、內容心理學
內容心理學產生於20世紀60年代的德國,內容心理學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費希納 和馮特。費希納 的《心理物理學》(1801-1887)是一門嚴謹的科學,涉及到身體與心靈或外部刺激與心理現象之間的功能或依賴關系。這是心理學和物理學之間的一門獨立學科。
2、構造主義
建構主義心理學學校,又稱建構主義心理學學校,是在美國成立近20年後,Vont最忠誠的學生Tichener內容心理學學校。這是內容心理學的繼承和進一步發展。但建構主義心理學學派絕不等於內容心理學學派。這兩所學校在時間、地點、研究方法和具體內容上存在差異。
3、機能主義
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來,廣義功能主義心理學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包括故意心理學、福茨堡學派、日內瓦學派、行為主義學派和哥倫比亞功能主義心理學學派。狹義功能心理學主要指美國芝加哥功能心理學學院(語用心理學)。它出現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
4、行為主義
學術背景:行為心理學是以機械唯物主義和實證主義哲學為基礎,在動物心理學和功能主義心理學的影響下形成的一個反叛的現代心理學流派。
5、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學院由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和心理學家S.弗洛伊德(1856-1939)於1900年創立。這一學派的理論在20世紀20年代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和影響。
6、人本主義
人文心理學是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在美國興起的,是當代美國心理學的主要流派之一。以馬斯洛和羅傑斯為代表的人文主義心理學流派與精神分析學派和行為主義學派分離,形成了心理學的第三種思潮。
(7)心裡學派文化模式有哪些擴展閱讀:
機能主義心理學社會背景:
自美國內戰以來,北美新大陸的條件相對優越,工業化進程在不到50年的時間內就完成了,為北美的快速發展提供了社會基礎和物質保障。19世紀末,來德國研究實驗心理學的美國人數量急劇增加。回家後,熱情地傳播實驗心理學。大學也掀起了建立心理實驗室的高潮。
心理學發展迅速,在美國具有獨立的學科地位。但是,實驗心理學,特別是提切納的結構心理學,不適應當時的美國形勢,不能滿足美國對新人才、新知識的需求,需要對傳統心理學進行轉型。在美國。
⑧ 心理學有哪些流派,各有什麼代表人,觀點和應用領域
構造心理學派:馮特、鐵欽納。用內省的方法研究心理現象,想找出構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
行為主義學派:美國華生。主張拋開意識,徑直去研究行為,探索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系。
格式塔心理學派(完形心理學):德國魏特海。認為整體大於部分的相加,主張從整體上來研究心理現象。
精神分析黨派:奧地利的弗洛伊德,認為人的行為源於本能和原始的沖動,特別是性沖動。有五個觀點:即分區觀點、結構觀點、動力觀點、發展觀點和適應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