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文化運動興起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
(1)政治方面:
①帝國主義加緊侵略;
②軍閥統治,日趨黑暗,必須繼續進行反帝反封建斗爭.
(2)經濟方面:一戰期間,中國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強烈要求實行民主政治,發展資本主義,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
①西方啟蒙思想進一步傳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②北洋軍閥推行尊孔復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觀念和尊孔復古逆流勢不兩立).更為重要的是當時的人們對於辛亥革命失敗的反思.經過辛亥革命,先進的知識分子認識到,革命失敗的根源在於國民腦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識,必須從文化思想上沖擊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識,通過普及共和思想來實現真正的共和政體.
⑵ 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原因是有哪些
①政治上,北洋軍閥實行專制獨裁統治。②思想上,辛亥革命後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而北洋軍閥為其專制統治製造輿論,繼續用封建思想禁錮人們的思想,掀起了復古尊孔的逆流。③經濟上,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正經歷著一次難得的發展,資產階級強烈要求實行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反對封建軍閥統治。④因此,一批具有民主思想、受過辛亥革命洗禮的知識分子以「民主」和「科學」為旗幟,在思想文化領域發起了一場思想解放運動,即新文化運動。採納自101教育PPT的資源庫,裡面有大量教學資源供大家免費使用,還為老師寫教案提供參考。
⑶ 新文化運動的發展過程
新文化運動的興起以《新青年》雜志的創辦為標志 (陳獨秀在上海創建的)
代表人物:陳獨秀 李大釗 還有魯迅 胡適
前期內容:
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反對封建專制愚昧,提倡民主與科學
意義:嚴重動搖了封建統治思想,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先進的知識份子受到一次民主與科學之洗禮,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之發展,後期傳播的馬克思主義成為先進的知識份子改造國家,拯救社會之利器.
後期內容:宣傳十月革命,宣傳社會主義
意義:見上 (整個新文化運動的意義和目的都是一樣的
⑷ 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原因是什麼
政治:北洋軍閥對外出賣主權,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 經濟:民族資本主義有個進一步的發展 文化:袁世凱等人宣布"尊孔復古"這與當時先進的知識份子所要求的不符.
⑸ 新文化運動是怎樣興起的
興起:
康有為還要求定孔教為「國教」,宣揚「有孔教乃有中國,散孔教勢無中國矣」,他還說「中國人不拜天,又不拜孔,留此膝何為?」。面對這股反動逆流,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有的和封建勢力同流合污;有的偃旗息鼓;許多人則感到彷徨苦悶,找不到出路。
但以陳獨秀、李大釗、魯迅為代表的激進民主主義者卻發動了一次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大張旗鼓地宣傳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同封建尊孔復古思想展開了激烈的斗爭。這個運動是從1915年9月15日《青年雜志》在上海創刊開始的。陳獨秀任主編,李大釗是主要撰稿人並參與編輯工作。
內容: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學」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學法則和科學精神。資產階級宣揚民主,反對封建專制,把斗爭矛頭直指封建專制的理論支柱儒家思想;宣揚科學,反對封建迷信和愚昧。
局限:
把改造國民性置於優先的地位。但是,離開改造產生封建思想的社會環境的革命實踐,僅僅依靠少數人的吶喊,依靠有限的宣傳手段,要根本改造由這種社會環境產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國民性,是不可能的。 他們沒有把新文化運動同工農運動結合,使文化運動局限在知識分子的圈子裡。
他們還迴避當時對軍閥政府的實際斗爭,也沒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務。
(5)新文化運動怎麼運動起來的擴展閱讀:
背景
北洋軍閥(袁世凱為復辟帝制)推行尊孔復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觀念和尊孔復古逆流勢不兩立)。更為重要的是當時的人們對於辛亥革命失敗的反思。
經過辛亥革命,先進的知識分子認識到,革命失敗的根源在於國民腦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識,必須從文化思想上沖擊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識,通過普及共和思想來實現真正的共和政體。
⑹ 新文化運動是如何形成的
中國現代文學發端於「五四」新文學運動和文學革命。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是一個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政治運動,也是一個「反對舊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的新文化運動。
⑺ 簡述新文化運動的背景,原因,過程和影響
1.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
(1)政治方面:①帝國主義加緊侵略;②軍閥統治,日趨黑暗,必須繼續進行反帝反封建斗爭。
(2)經濟方面:一戰期間,中國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強烈要求實行民主政治,發展資本主義,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①西方啟蒙思想進一步傳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②北洋軍閥推行尊孔復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觀念和尊孔復古逆流勢不兩立)。
2.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1)標志: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
(2)代表: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錢玄同、劉半農等。
(3)前期思想:民權、平等思想和達爾文進化論。
(4)主要陣地:《新青年》。
(5)活動基地:北京大學。
3.新文化運動的內容
(1)前期實質:資產階級文化反對封建舊文化,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延續。
(2)前期內容
(3)後期內容:宣傳十月革命,宣傳社會主義。五四以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成為主流。
4.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1)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新文化運動前,資產階級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傳各自的政治觀點時,都沒有徹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經過新文化運動,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沖擊批判,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學思想得到弘揚。中國知識分子在新文化運動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學思想的洗禮。這就為新思潮的傳播開辟了道路,也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事業的發展。
(3)為五四運動的爆發作了思想准備。新文化運動啟發了民眾的民主主義覺悟,對五四愛國運動起了宣傳動員作用。
(4)後期傳播的社會主義思想,啟發了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使他們選擇和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和推進革命的思想武器。這是新文化運動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於文化的普及和繁榮。新文化運動提倡白話文,能夠使語言和文字更緊密地統一起來,為廣大民眾所接受,從而有利於文化的普及與繁榮。
不過,新文化運動中的先進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緒,對東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著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的偏向,這種看法一直影響到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