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看待中國文化bug

如何看待中國文化bug

發布時間:2022-08-19 19:50:34

Ⅰ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還有保留的必要嗎

中華文化的糟粕,當然沒有保留的必要了。傳統文化,要經過我們用現代視角對其審視,篩選過一遍之後,在進行選擇性的傳承。我們都知道,中國傳統文化,可以說是擁有著悠久的歷史,輝煌的過去。曾幾何時;

中國,是貨真價實的“天朝上國”,擁有著世界上幾乎無與倫比的精神文明和思想文明。或許,只有希臘羅馬,才能和我們璀璨的傳統文化相媲美。

政治上,法家鼓吹的“國強民弱”,數千年來,都是封建王朝秘不示人的統治內核,這當然也要摒棄。總而言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本來就是一個“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過程。

我們固然不能犯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認為中國文化應該“全盤廢除”;但是,也不能再犯當年抱殘守缺的錯誤,不分青紅皂白,一律吸收。

Ⅱ 中國傳統文化的最大缺陷

中國文化最大的弊端也是最大的優點就是系統的看待世界。這個弊端與優點都是與西方文化而來的,所以我嘗試從中西文化差別中分析中國文化的弊端。

中國文化講求系統,而西方講求個體的。但雙方都追求平衡和穩定,而系統的穩定是靜穩定,個體的穩定是動穩定。所以中國的系統要求盡量少的變化和新事物,以免對系統穩定造成沖擊,西方的個體則追求新、動與變化來維持個體的平衡穩定。系統害怕新事物破壞系統結構,而個體則害怕無新目標的喪失與毀滅。所以系統總是完美守舊打擊新事物,個體總是拋棄舊事物擁抱新事物。

中國文化系統地看待世界也同樣是中國的創新與西方的創新不同的原因。 西方的創新是不同體系間邏輯自然延續的必然結果,而中國的創新是體系內不同個體或不同范疇的事物的融合。西方創新是體系的突破,中國人體系內的融合,一個是向外,一個向內。 他們對世界理解的不同決定了取向的不同。也就是說創造力學體系並不比創造一種新的菜系更具創造力,只不過給人的觀感不同罷了。

邏輯先天沒有停止性,只有毀滅性,邏輯的生命與意義就是不停的演繹前進,邏輯停止演繹了也就說明邏輯進去了自我的毀滅。邏輯是脫離現實的。而中國的感受所想像與融匯貫通的是已知的,所以是體系內的,服務於現實的需要。感受追求的是平靜,也就是體系的新的平衡。所以,西方必須不停地向外發展,中國不停地向內發掘。

一切事物都有兩面,中國文化中這個所謂的弊端是中國文化的優點的反面,也是必然。

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中,既有精華也有糟粕。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就是要吸收其精華,又要剔除其糟粕。

對於那些能夠推動歷史進步的優秀傳統文化,不但要繼承,而且還要發揚光大。同時對於那些封建的、落後的文化,由於阻礙歷史進步的糟粕不僅要批判,而且還要拋棄。

中國政府根據聯合國大會的決議,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大保護力度。目的只有一個,讓那些老祖宗所留下來的優秀文化遺產和傳統文化中的積極因素繼續發揚光大,激勵當代,教育後人。讓人們通參觀學習,更好地保護、利用和傳承古代文化中的優秀內容,使之成為造福人類的不竭源泉

Ⅲ 中國文化的缺點

中華文化具有哪些特點。
有獨特性(每個漢字都有其形成演變的歷史);主體性(獨自開創並形成完備的文化體系);持續性(中華文化五千多年來從未中斷);多元性(中國文化是由不同的異質文化融合而成的);變通性(對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釋)。

中國文化具有獨特性: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和傳承工具,也是文化最顯著的標志。每個漢字都有其形成演變的歷史。獨特的楹聯通過獨特的書法表現出來,鈐印上獨特的名章與閑章,一望即知是典型的中式裝飾。其他諸如中華繪畫、建築,以至飲食、服飾等,都有其極強的個性。

中國文化具有主體性:即獨自開創並形成完備的文化體系。梁漱溟說中華文化獨自創發,慢慢形成,非從他受。自來公認中國、印度、西洋並列為世界三大文化系統者,實以其差異特大而自成體系之故。

中國文化具有持續性:體系和獨特傳統得以傳承綿延,中華文化五千多年來從未中斷。

中國文化具有多元性:中國文化是由不同的異質文化融合而成的。中國在春秋戰國時代本來存在著多種不同的地域文化,後來才合成一個大體統一的華夏文化。

中國文化具有變通性:留下了許多選擇的空間,對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釋。

中國文化的特點: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歷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Ⅳ 如何看待中國文化

http://ke..com/view/9564.html?wtp=tt

Ⅳ 你認為在現代社會中華文化有哪些bug(缺陷)

中華文化有一些傳統的觀念是從古代就一直傳承到現在,而這些都是糟粕,我們應該唾棄。比如說像重男輕女這個觀念是非常的不對的,這就是一個明顯的性別歧視,然後大家還都覺得這個事情是對的。

Ⅵ 為啥說「個人永不被發現」是中國文化的最大缺陷

梁漱溟先生說儒學是反求諸己的學問,又有言:「在人格上不輕於懷疑人家,在識見上不過於相信自己。」不獨修身為然,論學作文亦當如此;論他種文明,須常懷尊重與敬意,於自家文化,自尊自信之外,尤不可缺自反自省。今亦節選梁漱溟先生部分文字,以彰前賢篳路藍縷於中西文化比較之功。


中國文化最大之偏失,就在個人永不被發現這一點上。一個人簡直沒有站在自己立場說話機會,多少感情要求被壓抑,被抹殺。

五四運動以來,所以遭受「吃人禮教」等詛咒者,是非一端,而其實要不外此,戴東原責宋儒理學:「人死於法,猶有憐之者;死於理其誰憐之?」其言絕痛。而譚復生(嗣同)所以聲言要沖決種種網羅者,亦是針對這一類的理念而發。不知者以為中國桎梏於封建,其實封建不過依恃於武力與迷信,植根甚淺,何足以久存?久據中國而不可去者,是倫理理念。理念雖後天形成,而在人類理性中遠有其根,終不可拔——只可修正。

自由是一種理念,產生於西洋歷史,曾被認為自明之理,儼若神聖而不可犯。倫理是另一種理念,產生於中國歷史,其若為自明與神聖亦同。中國正為先有這種理念起來,所以那種理念便起不來。雖起不來,而中國人未嘗不自由。害就害在這「未嘗不自由」上,從此便難得有明確之自由。再例如一個人在中國只許有義務觀念,而不許有權利觀念,乃起因於倫理尊重對方,反而沒有站在自己立場說話機會。雖亦不免於被壓抑被抹殺,但其壓抑抹殺之者,是「理」而非「法」。

今日中國人恆不免落於兩偏的情形:一偏於自私,一偏於不私,而不像西洋人大致總差不多。西洋人當初從身體出發,與一般生物為近之時,雖說輾轉不出乎自私,然人畢竟是人,其與人與物通而不隔的生命,不知不覺隨時流露出來,便是公而非私。及其理性隨社會形勢漸次開發,「自己人」的圈步步放大(看第十一章),則更趨向於公。從大事到小事,許多禮俗制度既隨以養成,生活於其間的人自私不自私就大致相去不遠。惟生於今日的中國人不然。一則禮俗制度破壞凌亂,大多數人失所依傍,自易墮落,而少數人之理性自覺此時卻以轉強。再則身體本能浸弱,生發之氣不足,亦最易流於貪吝。

古語所謂「血氣既衰,戒之在得」是也。然如是者縱居多數,而火盡薪傳,其少數人理性乃愈不可掩。所以今天中國人,其自私過於西洋人怕是事實;卻是另一面,其不自私亦超過西洋人。——只這其間有些是與遺傳有關。

Ⅶ /如何看待中國文化

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一種生活方式,眾人進行的各種活動如生存交往構成了這個社會,華夏文化有好的也有壞的,宋國明國滅亡的根本原因是因為自己的制度文化存在問題而又不思不知改革變化,我們要發展一些好的文化,擯棄一些壞的文化,進行文化建設,使華夏文化獲得發展,政權存在的目的是為了讓社會運轉,國家機構是因人民需要而產生,政權的組織屬於制度的一種。

Ⅷ 如何看待目前中國各文化之間的文化隔閡

對於文化而言,不同的文化有其特殊的特點,我們不能要求所有的文化特點都一樣,這樣就失去了文化本身應該具有的味道。文化因為不同而美麗,但是這並不是說明,不同文化之間應該產生隔閡,隔閡在各文化之間是不應該存在的東西,我們應該想盡辦法盡可能的消除文化隔閡,這樣會更加有利於我國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一個人不能是一座孤島,我們總要與外界聯系。如果將一個人關在一個屋子裡面,收走他的手機、電腦以及其他一切能與外界相聯系的通訊物品,那這個人將會怎麼樣呢?如果不讓他與外界聯系,那他也無法去超市給自己購買食材,為自己做飯。也不能夠給自己點外賣,那他能夠做到幾天不吃不喝呢?這個人最終的結局也只有死路一條。一種文化也是如此,總要與其他文化有所關聯,不然這個文化就會走向滅亡。

閱讀全文

與如何看待中國文化bug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4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