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杜虎符有多少年歷史文化

杜虎符有多少年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2-04-11 07:44:44

⑴ 杜虎符的歷史作用

最早的兵符
符是中國古代朝廷傳達命令、征調兵將以及用於各項事務的一種憑證。用金、銀、玉、角、竹、木、鉛等不同原料製成,用時雙方各執一半,合之以驗真假。這件杜虎符便是現存最早的一件調兵憑證,一符剖為左右兩半,右邊留存於朝廷,左半交地方官吏或統兵將帥保管,使用時兩半相合,即為「符合」,表示命令驗證可信。
虎符作為中國歷史上調兵遣將的憑證起源很早,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說明至少在戰國時期虎符已經行用。而且從記載可知戰國時期各國君主為把持軍權都實行了類似的制度。

⑵ 歷史遺留下來的虎符,你知道它的文化嗎目前有哪些存於世間呢

我們在電視劇中常見的兵符,通常的造型是為虎形。這個形狀主要與我國古代的時候,人們對老虎的形象非常的崇拜有所聯系。


⑶ 和虎有關的文物有什麼

虎符,亦稱兵符,因作成伏虎狀,故名,它是古代帝王授予臣屬兵權和調動軍隊所用的憑證。虎符能分成左右兩半,用兵時,左一半交給帶兵的將帥,右一半由國君保存。要調動軍隊時,國君將右一半交給差遣的將領拿去和帶兵將帥手中的左一半扣合,互相符合完整表示命令驗證可信,方有權調動軍隊。

⑷ 杜虎符的歷史年代是多少

杜虎符就是戰國晚期秦國的兵符,所以它的歷史年代大概是2300年左右!

⑸ 虎符的虎符文化

在我國古代,為了保證君主在傳達命令或者調動軍隊時不出差錯,需要藉助一種信物作為憑證,這種信物便稱「兵符」。據說它最早是周朝軍事家 姜子牙發明的。古人認為虎為百獸之王,在叢林爭斗中總是處於不敗之地,因此在軍事上也多以虎為尊,於是常將這種兵符鑄刻成虎的形狀,因此它也被稱之為虎符。虎形兵符並非唯一的形狀,在秦代就有鷹符和龍符等等。
虎符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大多用的是青銅,也有用金、玉和竹做材料的。虎符內部中空,然後被一剖為二,右半(虎頭方向朝前)由中央保存,左半則發給統兵將領或地方長官。虎符的剖面有齒相嵌合,背上大多有文字,文字分書在兩邊,內容相同。也有將文字對剖的。這些文字大多是錯金書,即便歷經千年,也依然熠熠生輝。
虎符在調動軍隊的時候便有了大用場。中央調兵時,會派遣使臣帶著剩下的半符前去,待左右驗合,命令才能生效。
虎符到了隋代被改為麟符,而到了唐代,唐高祖為避其祖李虎的名諱,又將其改為魚符或兔符,甚至龜符。到了後世它逐漸演變成令牌等物,於是這種動物形狀的兵符最終退出了歷史舞台。
現存最早的銅制虎符
現存最早的銅制虎符都是秦國的,共4件:
· 杜虎符: 由陝西考古所研究員戴應新先生於1973年西安郊區山門口公社發現 ,現藏於陝西省歷史博物館。杜虎符高4.4厘米,長9.5厘米,厚0.7厘米,背面有槽,頸上有一小孔。虎符呈站立狀,虎身有錯金銘文9行40字,絕大部分是小篆:「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在杜。凡興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雖母(毋)會符,行毆(也)。」意思是:「右半符存於君王之處,左半符存於杜地(故址在今西安市南)的軍事長官手中,凡要調動軍隊五十人以上,杜地的左符就要與君王的右符會合,才能行軍令。但遇有緊急情況,可以點燃烽火,不必會君王的右符。」
· 新郪虎符: 現為法國巴黎陳氏所收藏,上有錯金銘文四行:「甲兵之符,右在王,左在新。凡興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王符。燔燧事,雖毋會符,行毆。」
秦國的國君在秦孝公以前皆稱「公」,惠文君即位時才稱「君」,而在他即位的第13年(公元前325年)里,更在秦相張儀的慫恿下,緊隨魏、齊兩國國君的腳步,進一步稱王注(2)。因此杜虎符應是秦惠文君稱王前使用的信物。而新郭虎符則可能是在秦惠文王稱王與秦始皇統一六國之間製作的了。
· 陽陵虎符: 陽陵虎符呈卧虎狀,高3.14厘米,長8.9厘米。相傳在山東省臨城出土,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 。虎符上刻有銘文:「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陽陵。」陽陵是秦時的郡名,即今陝西省高陵縣。而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才自稱「皇帝」,此件虎符應該是秦始皇統治時代的用品,並被中央政府授予駐守陽陵的將領。可惜因年代久遠,它的對合處已生銹,左右不能分開了。
· 東郡虎符: 1953年陝西省周至縣文化館徵集所得,現藏於周至縣文物管理所。東郡虎符呈卧虎狀,虎符長9.5厘米,高4.3厘米。虎背有錯金銘文,字體為小篆,左右兩半銘文相同:「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東君。」從銘文上看,東郡虎符應該合陽陵虎符一樣都是秦始皇時代的用品。但也有人認為東郡虎符是後人偽造的。
陝西省鳳翔縣還曾出土過金虎符。這件虎符沒有銘文,且體型較小,高僅2.3厘米,長僅4.8厘米,重35.6克,為金制。虎符也為卧虎狀,但造型誇張: 虎巨目大耳,張口露齒,四腿曲卧,長尾上卷,通身紋飾為凸雕和陰刻,背面還有扣槽。可惜僅存半符。此件虎符應該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用品,而秦國首都最早在雍(今陝西鳳翔東),有可能它也是秦國所制。 此件虎符現藏於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
戰國時期的虎符還有玉虎符和銅鎏金虎符,可惜這兩件虎符都沒有太多的資料。見下圖:
漢代在兵符上承襲秦制,但不同的是,漢代虎符上的銘文大多刻於虎背上,採用錯銀書,用篆書刻寫「一、二、三、四、五」等字樣。同時字由中間剖開,因此只有兩個半符的字完全相合才可發兵。但在漢代,要發兵除了對驗虎符,還要需要有璽書或詔書。虎符是發兵信物,詔書則是為了明確統兵長官的職權和任務。當然,漢代的軍隊調動並非只靠詔書和虎符作為信物,同時作為信物的還有「節」和「羽檄」,不過本文不再詳述。
以下為漢代的虎符:

虎符的形制和使用符是古代軍事調遣、命令傳達的重要憑證。早在周代時就已用之。最初的符以竹子製作而成,後來用金屬製成,形狀也由竹節逐漸多變為虎形,稱為「虎節」,也稱「虎符」。 虎符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盛行於戰國和秦漢兩代。從出土文物看,東周時期有鎏金虎符,戰國以後虎符一般由青銅製成。作為國君調兵的憑證,虎符的背部刻有銘文,分為兩半,兩半的形狀、銘文都是相同的,右半存於君王或朝廷,左半發給統兵將帥或地方長官,合在一起就成為調兵的信物。兩半虎符的背面各有榫卯,一一對應,就好像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一樣,只有同為一組的虎符才能合在一起,調兵譴將時需要兩半勘合驗真,才能生效。這就是「符合」二字的來歷。所以虎符從來都是專符專用,一地一符,絕不可能用一個兵符同時調動兩個地方的軍隊。

⑹ 秦陽陵虎符 有何典故

陽陵虎符是在皇帝手中的,而另一半在太尉手中,手持兩個虎符才可調動軍隊,秦始皇統一全國後,頒發給陽陵駐守將領的銅制兵符。虎符高三.一四厘米,長八.九厘米,虎形,有左右兩半。銘文為:「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陽陵。」是關於符節制度的重要實物。相傳山東省臨城出土,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虎符」為古代帝王調動軍隊之信和物。授予地方官吏或者統兵將領以兵權,既以虎符的左半授予,待要調動軍隊時,即派使臣持虎符的右前往駐地。地方官吏或統兵將領兩半虎符對合,驗明無誤,即應發兵。虎符盛行於戰國、秦、漢。此件為秦代之物。虎頸至胯間左右各有錯金篆書銘文兩行十二字,書曰:「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陽陵」。陽陵為秦之郡名,即今陝西高陵縣。此件銅質,為秦始皇授予駐守陽陵將領之虎符。此件因年代已久,對合處生銹,現左右不能分開,整體形成一藝術品。伏虎卧地,昂首前視曲尾上翹。虎符字體謹嚴渾厚,風格端莊,筆法圓轉,具有很高的藝術性。
[附錄]戰國虎符趣聞
「符」是一種古代信物,傳說是周朝軍事家姜子牙發明的,是我國古代君主或皇帝授予臣屬兵權後調動軍隊的憑信物,多以青銅鑄造,因其狀呈虎形,故稱"虎符",也稱"兵符"。
據專家考證,虎符均由左右兩半組成,各自的銘文完全相同,其右半由中央保存,左半則發給統領軍隊的將領。調動軍隊時,由君主或皇帝派出的使臣將符相合,方能調兵。戰國時,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充分說明了虎符的作用。目前發現的虎符都是秦國的,共三件:秦新郭虎符、秦杜虎符、秦陽陵虎符。秦杜虎符是1973年在西安郊區山門口公社發現的,現藏陝西歷史博物館,高4·4厘米,長9·5厘米,厚0·7厘米,背面有槽,頸有一小孔,虎作走動形,尾端捲曲。鍺金銘文九行、四十宇:"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興土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燔隧之事,雖毋會符,行也。"銘文最後一句,其意思是:如果軍情緊急。不必等會符,可以舉烽火報訊,立即行動。新郭虎符,現為法國巴黎陳氏所收藏。陽陵虎符,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三個虎符的銘文大致相同,有一點不同令人注意。新郭虎符,銘文稱"右在王",秦杜虎符稱"右在君。,而秦陽陵虎符則稱"右在皇帝",這說明這三個虎符出於秦的三個不同年代。秦國的國君先是稱王,這說明新郭虎符是在秦初製作;秦國只有惠文君一人稱君,所以,杜虎符是在惠文君在位時製作的;秦始皇開始稱皇帝,故陽陵虎符是秦始皇以後製作的。
有一件虎符的發現還很有趣。它是原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在重慶偶然發現的。抗戰期間,郭沫若在重慶,空閑之時,他喜歡逛逛地攤。有一天,他在地攤上發現了一件造型古樸的銅老虎,認為它可能是件文物,便隨手拿起來觀看,不想這銅老虎突然分成兩半,對文物素有研究的郭老馬上意識到這可能是兵符,隨即買了下來。拿回去之後仔細考證,果然是一件古代虎符。誰也沒有想到,一件極其罕見、極其珍貴的文物,就這樣戲劇性地被發現了。

⑺ 中國古代是如何調兵遣將的之神秘虎符

虎符
古代的中國戰事頻發,所以調兵遣將是常用的事,在沒有現代通訊工具的古代是如何調兵遣將的呢?當然了古代的中國人是很聰明的,虎符就是中國古代皇帝調兵遣將用的兵符,一般用青銅做成伏虎形狀的令牌,劈為兩半,其中一半交給將帥,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只有兩個虎符同時合並,持符者就能獲得調兵遣將的大權。

虎符的構造
虎符一般分左右兩半,有子母口可以相合。右符留存中央即皇帝手中,左符在將領之手。戰時皇帝若調動軍隊,就需帶上右符,持符驗合,將軍才能聽命而動,其他人則無權調動一兵一卒。虎符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但它卻它盛行於秦、漢時期,虎符的背面刻有銘文。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長河中,虎符的形狀、數量、刻銘也有很多較大的變化。從漢朝開始至隋朝,虎符均為銅質,騎縫刻銘以右為尊,到了隋朝就改為麟符,而到唐朝的時候虎符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於當時的唐朝諱虎所以就把虎符改用魚符或兔符,後來又改用龜符。到了南宋時又恢復使用虎符。元朝則用虎頭牌,後來則演變為銅牌。

⑻ 「虎符」是什麼意思

【釋義】:虎符是古代皇帝調兵遣將用的兵符,用青銅或者黃金做成伏虎形狀的令牌,劈為兩半,其中一半交給將帥,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只有兩個虎符同時合並使用,持符者即獲得調兵遣將權。

⑼ 發現千年前文物的農民,上交的文物又多麼的珍貴

由於各種原因,史書上記載的許多文物至今都沒被發現,有些則深埋於地下,有些也許早已流失,但也有一些文物的出土非常偶然。上世紀七十年代,陝西西安的一位農民,在農田的幹活的時候,突然發現了一塊老虎形狀的金屬,立馬上交給博物館。專家見到該金屬後,對其贊不絕口,因為它是戰國時期虎符,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

據了解,秦杜虎符高4.4厘米、長9.5厘米、厚0.7厘米,其材質為青銅,老虎的尾巴蜷曲,它的背面有槽,頸上有一小孔,體現了當時高超的製造工藝。雖然我國曾出土過其他朝代的虎符,但秦杜虎符的年代最為久遠,其歷史價值不言而喻。現如今,秦杜虎符被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有機會可以一睹其風采。

閱讀全文

與杜虎符有多少年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4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