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到目前為止國內發現的最早的兩幅帛畫叫什麼
御龍圖,和龍鳳人物圖。
出土於長沙楚墓。
⑵ 誰會鑒賞《帛書圖像》、《龍鳳仕女圖》、《人物御龍圖》
龍鳳仕女圖》是隨墓而葬的銘旌。畫上人物是墓主肖像,畫中隨伴墓主的尚有吉祥圖騰之物。所繪墓主是位挽髻貴婦,她長袍細腰,垂地而盤的長衣前後張開。婦人側身而立,上身略微前傾,雙手合掌頗具虔誠之態。在仕女頭頂左上方,一隻矯健振翅的鳳鳥,雙腳前屈後伸,大有意欲騰空之勢,鳳鳥形象幾乎占據了畫面重要的視覺位置。鳳的前端,一龍扶搖直上,卻不如鳳的姿態顯耀,大概這是關於鳳龍與陰陽象徵的意義。有一種看法把兩物比為夔鳳之爭,夔敗陣而逃,故而形象細小,縮到一旁顯出弱勢。全圖表示著祈神引導、使墓主靈魂升天這一主題。此畫以線為造形手段,服裝襯以捲曲雲紋,袖口用斜線裝飾,領口、腰部、後身及衣腳皆以墨色塊面處理。毛筆用線生澀不暢,粗細不一。形態古拙而簡勁,體現了中國早期繪畫的特徵。
由於原畫剛出土時為污垢遮掩,致使最早的摹本有若干失真之處,如龍被添了兩角,又少了一足。郭沫若曾根據早期摹本認定為「夔」,後湖南省博物館對原畫進行了精心處理,清除污垢,顯現原貌,龍體兩側的足已清晰可見,原摹本龍頭上的兩角,確系誤加。這樣對其內容和主題便有了新的解釋。
龍鳳仕女帛畫是現存兩幅最早的帛畫作品之一,是研究戰國時期楚文化的珍貴資料。與「人物御龍帛畫」比較,龍鳳仕女帛畫的筆觸顯得較為古拙和簡勁。
⑶ 戰國帛畫人物御龍圖的介紹
此畫於1973年在湖南省長沙市子彈庫一號墓出土,從共存器物的組合判斷,應是戰國中期作品。畫幅出土時平放在槨蓋板興棺材之間,應是引魂升天的銘旌,因年代久遠已呈棕黃色。
⑷ 《人物御龍圖》和《龍鳳人物圖》的時代主題及藝術特色 急急急急 !!! 謝謝!!!
戰國帛畫人物御龍圖
【名稱】:戰國帛畫人物御龍圖
【類別】:中國古畫
【年代】:戰國
【文物原屬】:民間收藏
【文物現狀】:湖南省博物館藏
【簡介】:
絹本墨繪淡設色彩 縱37.5厘米,橫28厘米
此畫於1973年在湖南省長沙市子彈庫一號墓出土,從共存器物的組合判斷,應是戰國中期作品。畫幅出土時平放在槨蓋板興棺材之間,應是引魂升天的銘旌,因年代久遠已呈棕黃色。
圖正中畫一男子,有胡須,側身直立,神情瀟 自若,身材修長,高冠長袍,腰佩長劍,手執韁繩,特御一巨龍。龍尾翹起,龍身平伏,略呈舟形,似在沖風揚波。所繪當為墓主乘龍升天,反映了戰國時盛行的神仙思想。
龍尾上立一鶴,圓目長喙,昂首仰天,古時種鶴為神鳥,高踞於天國,並供神人騎乘。人物上方輿蓋,三條飄帶隨風拂動,畫幅左下角有鯉魚,似在為龍舟前導。
畫中人物比例相當准確,使用單線勾勒和平塗於渲染兼用的畫法,技巧已越成熟。人物略施彩色、龍、鶴、輿蓋基本上用白描。畫上有的部分用了金白粉彩,是迄今發現用此畫法的最早作品。
湖南長沙楚墓帛畫龍鳳人物圖
【名稱】湖南長沙楚墓帛畫龍鳳人物圖
【類別】中國古畫、中國帛畫
【年代】春秋戰國
【文物原屬】湖南長沙陳家大山楚墓
【文物現狀】湖南省博物館藏
【簡介】
帛畫,墨筆,設色,縱:31.2厘米、橫:23.2厘米。
此畫1949年出土於湖南長沙陳家大山楚墓。畫面主要位置繪一側身而立的細腰女子,身著長袍、頭梳長髻、雙手合掌作祈禱狀。她的上方繪一龍一風。鳳鳥頭上昂,振翼奮爪,尾翻飛,呈奮起狀。龍則雙足曲伸,身體蜿曲,勢若扶搖直上。據考證,畫中的仕女為墓主人形象,帛畫無疑是葬儀中用以引導死者「靈魂升天」的銘旌。此畫造型簡潔生動,比例勻稱,僅以墨線鉤勒,用筆流暢挺拔。線描紋飾都經過精心處理,線之曲直配合得當,用色講究,畫面協調而富裝飾意味。
是一九四九年由湖南長沙陳家大山楚墓出土的文物,是我國現發現最早的一幅帛畫。畫風以墨線勾描,線條有力,頓挫曲折富於節奏的起伏變化,用黑白組合,使畫面具有一定的裝飾趣味。在人物的唇和衣袖上,還可以看出施點過硃色的痕跡。圖中描繪一婦女,側立向左,頭後挽有一垂髻,並系有飾物,長裙曳地,腰細而修長,兩手合十神態虔敬。在人物的上方,繪有 龍一鳳,形態夭矯富有極強的動勢,似乎正向天空飛升。畫面呈現出風發昂揚的勃勃生機。
關於畫中所繪龍的形象,初發現時由於左側龍足處破損,只見右側 足,一度被認為是夔,該作品也曾定名為《夔鳳人物圖》。夔是古代傳說中惡的象徵物,故而將這幅畫的含義釋為善惡之爭,恭立的婦女則是祈禱善靈的勝利。但我們認為,說這是一幅描繪一位墓中死者對引道升天的祝禱,更符合記載中楚人的喪葬習俗。在婦人之上繪的龍鳳,寓示著死者隨龍鳳所引升天時情形。騰空而起的龍、鳳均有一種向上的動勢,而下方的側立人物則反映出一種跟隨的特徵。可以肯定這是一幅為死者祈天求佑的具有豐富含義的繪畫作品。這幅帛畫從用筆用線的描述、人物特徵的描繪到圖的構成無不反映出我國古代繪畫對形、神獨特的氣質和豐富內涵的表現。
⑸ 人物御龍圖的介紹
《人物御龍圖》1973年在湖南省長沙市子彈庫一號墓出土,也屬於葬儀中引導墓主人升天這一類祈禱性作品,畫中部分還偶用了金白粉彩,它為我們了解那些金碧輝煌的楚國壁畫提供了一定的實證。這幅帛畫是迄今發現最早使用金的粉彩的作品,人物用流暢的線條勾描,再施以平塗和渲染,畫中龍、鷺、輿蓋基本用白描勾勒,表現出繪者純熟的繪畫技藝和對狀物的精心細致的觀察。帛畫細絹質地,高37.5厘米,寬28厘米,帛畫上端縫裹細竹篾,並系絲繩,其用途無疑是葬儀用的旌幡。
⑹ 中國美術史 例題 急用
朱元璋
⑺ 人物御龍圖的創作手法
帛畫是一種可以掛在牆上陳列欣賞的裝飾物,具有早期中國畫的特徵,產生在戰國時期(公元前403--公元前221年),至西漢發展到高峰。其中最能代表這個時期繪畫藝術成就的遺物,是中國湖南省長沙出土的《人物龍鳳圖》和《人物御龍圖》兩件帛畫,它們都是隨葬的物品,具有送死者靈魂升天的含意。現存世帛畫《楚帛書圖像》,《人物龍鳳》,《王堆漢墓帛畫》,《金山漢墓畫》還有《人物御龍圖》都出土於長沙。
⑻ 人物御龍圖有怎樣的寓意
《人物御龍圖》這幅帛畫一九七三年於湖南長沙子彈庫楚墓出土,可以說是《龍鳳人物圖》帛畫的姊妹篇,二者從製作的時代到風格技法大體相同。但《人物御龍圖》在繪畫技巧上比前者更趨成熟,畫面中心繪一有胡須的男子,側身直立,腰佩長劍,手執韁繩,駕馭著一巨龍。龍頭高昂,身平伏呈舟形,翹起的尾上立一隻鷺,圓目長嘴,頂有翰毛,仰首向天。畫中人物上方有一輿蓋,三條飄帶隨風拂動。繪者較好地把握了從細微的局部來烘托主題,畫中龍、人物均面向左,而人物的飄帶、輿蓋上的飾物則向右,表現出種較強的方向性和人御龍出行時的動感。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視「龍」為神物。是通天地之靈物,它可以載人或神上天或邀游太空。這雖是一種虛幻,但都反映出中華民族的先民們征服自然的浪漫主義氣質。這幅帛畫反映出先民們對人死後靈魂不滅,乘龍天游或乘龍升天的一種願望。圖中男子可能就是死者的側面肖像。畫中男子,高冠岌岌,長劍陸離。而白鷺象徵著男子的人格風范,同時白鷺又是傳說中仙境之物。整幅帛畫呈現出男子走完了塵世之歷程,踏上天游之行。御龍乘風白鷺相隨,表現出男子軒昂自若的風度。這種廣闊的襟宇,正是中華民族文化在藝術中的體現,反映出中華民族對生與死獨特的認識。
這幅帛畫是迄今發現最早使用金的粉彩的作品,人物用流暢的線條勾描,再施以平塗和渲染,畫中龍、鷺、輿蓋基本用白描勾勒,表現出繪者純熟的繪畫技藝和對狀物的精心細致的觀察。
⑼ 戰國帛畫《人物龍風圖》和《人物御龍圖》在花鳥畫中具有相當高藝術成就的是
1.那是婦女鳳鳥圖;
2.都不是花鳥畫
題目怪怪的
⑽ 最早出土於湖南長沙戰國時期楚墓的「龍鳳仕女圖」和「人物御龍圖」分別有哪些特點
最早的帛畫實物目前發現兩幅,就是1949年和1973年先後出土於湖南長沙戰國時期楚墓的「龍鳳仕女圖」和「人物御龍圖」,白色絲帛為底,作為「非衣」、「銘旌」覆蓋在棺蓋上。「人物御龍圖」在運用線描這一傳統繪畫的手段表現上更為熟練,畫高37.5厘米、寬28厘米,畫面中心繪側身挺立的束發高冠男子,長衣佩劍,駕龍在天河中前行,周邊配有雲朵、鯉魚、蒼鷺等,表明靈魂升仙,畫面人物比例相當准確,氣韻生動,描繪傳神,已採用渲染技法,可見中國繪畫藝術在戰國時期正處於從萌發走向成熟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