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文博會是什麼
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簡稱「文博會」)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廣東省人民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由深圳報業集團、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深圳發行集團公司、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有限公司承辦的唯一國家級文化產業博覽交易盛會,每年5月在深圳舉行。
首屆文博會在文化、廣播電影電視、新聞出版等領域,初步打造了集文化產品博覽、文化產業要素交易和文化產業信息交流於一體的綜合平台,奠定了我國唯一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文化展會的基礎。
第二屆文博會展覽面積達105000㎡,將於2006年5月18日到21日在深圳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第二屆文博會將進一步提高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程度,特別是強化展會交易功能,使之成為資源最豐富、種類最齊全、規模最宏大的中國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的交易平台。
主辦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
廣東省人民政府
深圳市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
深圳報業集團
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
深圳發行集團公司
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有限公司
文博會網站:http://www.cnicif.com/
❷ 文化對人是否有影響,會體現在哪些方面
文化對人是有很多的影響的,因為一個人整天深處在各種文化之中,就會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韻味,從未被他們影響到,可能你感受不到,因為文化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一般都是體現在心靈和舉動方面。
文化最重要的是會影響人的精神世界,當你深入了解一種文化之後,就會被文化深深感染。就比如你生活在中國,被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深深地感染。你會感受到中華民族這么多年來的深刻歷史,感受到千百年來的變化。從而我們的心靈中也會產生一種深刻地對國家的欽佩和愛戴。正因為祖國一直不放棄,所以我們才有今天的美好生活。
所以說文化是對人有很大的影響的,我們應該多多吸收先進的文化,摒棄不好的文化,讓自己變成一個正能量的人。讓自己銘記民族文化,發揚光大。
❸ 「文化」一詞的來歷是什麼樣的,為什麼會出現文化
我們現在經常提到文化,誇別人經常誇別人有文化,罵別人也經常罵別人沒文化,我們經常提及文化,那麼你要問什麼是文化,我想大部分人不能說出來。中國文化有幾千年的歷史,那麼文化這個詞,它有著怎樣的歷史?文化最早出現在《周易》中,它是慢慢的演化而來,成為我們現在所說的意思。同時,在我國文化還有狹義文化與廣義文化,它們各自代表了不同的形態。出現文化人社會發展的必要,到了,我們現在才更加的了解古代文化的一些作用,文化這一個詞語也是古意今用。
文化有兩種含義,第一個是狹義的文化,它指的就是人們思想意識的文化。第二個就是廣義的文化,它涉及到跟歷史和文學有關的方方面面,包括一些風土人情。這是中華民族長時間積淀下來的結果,包含著從物質到精神的三個層次,出現文化這是我們最為直接的精神需求。
❹ 文化活動有哪些
文化活動的范圍很寬泛,只要是與文化相關,旨在豐富文化生活的群體性事件都算作文化活動。常見文化活動有:書畫展覽、文藝演出、歌唱比賽、讀書會以及各種形式的對於傳統或現代文化的宣傳、弘揚或學習的活動。
(4)文化什麼會擴展閱讀:
文化活動應該是以人民群眾活動為主體,以自娛自教為主導,以滿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為目的,以文化娛樂活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歷史現象。群眾文化概括了主體為群眾,客體為活動;群眾文化內容廣泛,以文化娛樂活動為主要內容的。群眾文化包含了群眾文化活動、群眾文化工作、群眾文化事業、群眾文化隊伍。
文化活動應該具有群眾性、自娛性、傾向性、承傳性的特徵。群眾性是顯著特徵、自娛性是外在特徵(最直接目的)、傾向性是內在特徵。文化活動應該具有精神調節作用、宣傳教化作用、普及知識作用、團結凝聚作用。
❺ CSF文化會是什麼展會
CSF文化會全稱「中國文化用品商品交易會」。中國文化用品商品交易會可謂是行業常青樹
❻ 如果要舉辦企業文化主題月什麼會比較適合點
文化建設落地實施過程中,開展帶有儀式感的主題活動是必可不少的,舉辦企業文化主題月就是很不錯的集中宣貫形式。具體可以開展的活動樣式有:
1、行業專題研討交流會。通過組織行業內部交流會,學習標桿企業先進經驗,發現、彌補自身差距與不足,打造高業績的文化需要向高業績的企業學習。
2、客戶、供應商見面答謝會。企業文化不僅需要在內部宣貫,明確方向、凝聚人心,更需要向外部傳遞,塑造文化強大的感召力,為整合上下游價值鏈,形成企業生態圈打基礎。
3、企業文化典型事跡宣講會。在企業內部樹立先進典型,分享優秀感人的典型事跡,發揮榜樣的示範效應與帶動效應,在全企業范圍內形成比拼趕超、不甘落後的文化氛圍。
4、企業文化知識大賽。形成雖然有些陳舊,但效果仍舊可以期待。文化知識大賽具有比賽的競爭性,可以在形式上不斷創新,比如對各部門參賽選手作出規定,要求「老帶新」或者「男配女」,題目設置上突顯行業特色、企業特色、人員特色,寓教於樂,最大范圍提高員工的參與熱情。
❼ 文化包括哪幾個方面
文化是隨著人類文明的出現和發展而存在的,因此,文化的發展成果也會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而隨之增加。根據不同的劃分標准,可以分化為如下幾個方面:
(一)主文化、亞文化和反文化
主文化是在一個社會中處於支配地位的正統文化,也可以稱之為主流文化。比如在中國的傳統社會中,儒家文化就是那一時期占統治地位的主流文化,統治者依靠儒家文化的傳播來統一民眾的思想。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一個社會的主文化也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有所不同。
亞文化則是在一個社會中處於次要地位的一種文化。就像在中國這個多民族的國家,占人口比例大多數的漢族的文化就是主流文化,而其他五十五個少數民族的特色文化就是所謂的亞文化。
通常,在一個社會中除了主文化和亞文化以外,還有一種文化叫做反文化。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反文化也是亞文化的一種,但是,反文化並不是一個貶義詞,當一個社會的主流文化已經走向畸形或者衰落的時候,反文化所帶來的沖擊往往可以使這個社會的文化重新振興。就像當年的新文化運動一樣,它雖然是一種反文化,但它的興起與發展為當時被封建腐朽文化所籠罩的中國帶來了光明與希望。
(二)民族文化、區域文化和階層文化
民族文化是世界上各個不同的民族在其各自的發展歷程中所創造出來的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類型。可以說,一個民族的文化是這個民族存在和發展的重要標志,也是該民族歷史傳承的紐帶。
區域文化主要是偏向於地理環境特徵而言,由於不同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的差異,因而不同的地區所形成的文化也會因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徵而有所不同,從而形成了特定的區域文化。
由於各社會階層所從事的職業和社會分工的不同,因而不同階層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活動也會因為各自的社會地位的不同而產生各種各樣的階層文化。
(三)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
物質文化是指人類創造的物質產品,包括生產工具和勞動對象以及創造物質產品的技術。物質文化來源於技術並與社會經濟活動的組織方式直接相關。它通過經濟、社會、金融和市場的基礎設施顯示出來。物質文化是人類發明創造的技術和物質產品的顯示存在和組合,不同物質文化狀況反映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以及人類物質文明的發展水平。物質文化不單指「物質」,更重要的是強調一種文化或文明狀態。
精神文化是人類在從事物質文化基礎生產上產生的一種人類所特有的意識形態,它是人類各種意識觀念形態的集合。精神文化的優越性在於一是具人類文化基因的繼承性,還有在實踐當中可以不斷豐富完善的待完成性。這也是人類文化精神不斷推進物質文化的內在動力。
文化的功能
文化的實體功能是人類為滿足自身需求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生產活動,而文化的根本功能則是實現作為主體的人的擴大再生產。
(一)生理需求功能
人類創造出文化,首先是要為了滿足人類自身的生理需求。因此,就這一方面來說,物質文化的出現主要是用來滿足人類的生理需求的。
生理需求是人類能夠在地球上生存的最基本需求,為了滿足這一需求,人類開始進行勞動生產,種植作物,製作禦寒的衣服,建造避風的住所,隨之而來的,便出現了飲食文化、服飾文化、住宅文化等。可以說,文化在其形成之初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滿足人類生理需求的功能。
(二)心理需求功能
文化的心理需求功能的出現,正是人類在滿足了自己的物質需求之後,為了得到心靈上的慰藉和追求精神上的歸宿而創造出的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文化的這種功能可以幫助人們在無助或者是遇到在物質方面無法解決的問題時,能夠獲得一種精神上的寄託,是支撐人類心靈的精神支柱。
(三)社會需求功能
就像人類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一樣,社會的發展也需要文化提供相應的幫助來滿足其自身的發展需求。文化的社會需求功能對於維系整個社會的穩定,實現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1.整合功能 。文化通過整合,可以協調文化內部各個部分之間的關系,比如風俗、道德、信仰、制度、生產等,使之形成一個和諧一致又聯系緊密的整體。文化的整合功能還表現在可以規范同一個國家或同一個民族成員的觀念、制度、意識和行為,使這個國家或民族的成員能夠對自己的國家或民族有一種共同的歸屬感。通過文化對一個社會的不斷整合,可以出現 「整體大於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各個地區、各個民族的文化也可以互相融會貫通,從而加強民族團結,促進整個社會的穩定與發展。
2.導向功能。文化在社會中的導向功能可以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文化在家庭生活中的導向,可以使一個呱呱墜地的嬰兒從懵懂無知到慢慢地開始在家長的教導下掌握語言的能力,從而完成在兒童時期的社會化,可以正常地參與社會生活。
3.規范功能
文化出現的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要形成各種各樣的制度規范來約束人們的社會行為,維護社會的正常秩序,以保證一個社會能夠進行有序的運轉和穩定的發展。
精神文化_網路
物質文化_網路
文化(廣泛的知識並將之活學活用與根植內心的修養)_網路
❽ 文化委員會是干什麼的
沒有文化委員會這組織,只有文化局。
文化局主管當地文化藝術事業,其主要職責是貫徹執行黨和國家關於藝術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研究制訂當地文化事業發展規劃、政策、規章和管理辦法,綜合管理當地社會文化事業,圖書館事業,歸口管理當地文化市場、文物事業、電影發行和放映、對外文化藝術交流。
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新聞出版著作權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以及地方性新聞出版、著作權的管理規章和管理措施,並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承辦當地黨委、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文化局主管全國文化事業,其主要職責是貫徹執行黨和國家關於文化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研究制訂當地文化事業發展規劃、政策、規章和管理辦法,綜合管理當地社會文化事業:文化藝術事業、圖書館事業、歸口管理文化市場、文物事業、電影發行和放映、對外文化藝術交流。
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新聞出版著作權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以及地方性新聞出版、著作權的管理規章和管理措施,並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承辦當地黨委、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8)文化什麼會擴展閱讀:
文化局及其委託所屬的文化市場管理辦公室,文化稽查大隊、文物管理所,在全縣宣傳、貫徹文化市場管理的法律、法規和規章,依法對文化市場經營活動進行執法檢查和管理,保護合法經營,制止和查處文化經營活動中的違法行為,促進文化市場繁榮和健康發展,其主要職能任務是:
1.依法對文化市場進行監督管理,對文化經營活動中的違法、違章行為進行調查並作出處理。
2.負責對音像製品、文化娛樂、電子游戲、美術品等經營項目的審批、發證和年審換證工作。
3.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掃黃打非」活動和文化稽查活動,凈化文化市場。
4.負責對當地行政區域內的營業性演出經營的審批、發證和年審換證工作。聯系辦理當地演出團體出省和出(出境)進行營業性演出和文化交流的有關手續。依法查處營業性演出活動中的違法、違章行為。
5.負責對當地行政區域內文物保護、管理和文物經營活動,依法查處文物保護、管理和文物經營活動中的違法、違章行為。
6.負責對文化執法人員和文化經營業主進行培訓、學習和掌握國家有關法律和文化市場管理的法規、規章,提高執法人員和依法行政水平和經營業主的守法經營和自我保護意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文化局
❾ 文化到了什麼時候會變成文明
文明是一個整體文化進行升華後的名詞,並沒有文化什麼時候會變成文明的特別意涵。
看從時間上來看,文化的產生早於文明的產生,可以說,文明是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中形成的。
在原始時代,只有文化,而沒有文明,一般稱原始時代的文化為「原始文化」,而不說「原始文明」。
因此,學術界往往把文明看作是文化的最高形式或高等形式。 從空間上來看,文明沒有明確的邊界,它是跨民族的,跨國界的;而廣義的文化泛指全人類的文化,相對性的文化概念是指某一個民族或社群的文化。
從形態上來看,文化偏重於精神和規范,而文明偏重於物質和技術。文明容易比較和衡量,較易區分高低,如古埃及的金字塔、中國的長城、秦代的兵馬俑等,因而,文明在考古學使用最為普遍。文化則難以比較,因為各民族的價值觀念不同,而價值是相對的。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一種文明的形成與國家的形成密切相關,一般是歷史上建立過國家的民族才有可能創造自己的文明,而未建立過國家的民族通常只有文化,未能形成自己的獨立文明。
從承載者的角度來看,文化的承載者是民族或族群,每個民族或族群都有屬於自己的文化。而文明卻不同,承載者是一個地域,一個文明地域可能包含若干個民族或多個國家,如西方文明,包括眾多的信奉基督教的國家。我們可以說「中國文明」,但一般不說「漢族文明」,而說「漢族文化」。這也說明「文明」具有國家或地區性,「文化」具有民族性。
2、區別:
1)文化是一個屬於石器時代范疇的概念,用於專指石器時代特別是新石器時代包括金石並用時代的原始部落人類遺跡;
2)文明是屬於青銅時代范疇的概念,專指人類進入青銅時代以後的國家階段。
❿ 2020年文化方面會發生什麼重大事件
1、抗疫文化作品
2020年的開始,一座城市,和一場忽然暴發的疫情,給這一整年的故事寫下一個灰暗、寒冷的開頭。然而,人心的力量和熱度,足以讓我們跨越苦難。
醫護人員投入一線戰斗,普通人在遠方給予問候。「謝謝你們」「武漢加油」,越來越多鼓勵和感恩的話語,代替了哀傷的嘆息和無助的淚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戰場,文化作品擔當的角色、承擔的使命,是記錄者。
寫作者用文字,影視創作者用鏡頭。熒屏上涌現一批以抗疫期間真實故事為基礎的影視作品,抗疫劇《在一起》《最美逆行者》,紀錄片《人間世》、抗擊疫情特別節目《中國醫生戰疫版》等。
而普通老百姓也用自己的方式,記錄疫情對日常生活點滴的影響,如武漢小哥拍攝的vlog《武漢日記2020》,還有彌漫人間煙火氣的《溫暖的一餐》《冬去春歸——2020疫情里的中國》《餘生一日》……
2、故宮建成600年
2020年,故宮建成600年。如今的故宮博物院,早已不是一個靜止的博物館,一片氣勢恢宏的建築群,而是一座色彩鮮活的生活館,一個活力四射的文化空間。
600年過去,宮牆如舊,但在當下年輕人的眼裡已有了不同的容貌。如今的故宮,變得青春、平易近人,一到北京下雪天,故宮就熱鬧非凡,人比雪花還多;修復珍寶文物的匠人,成了備受年輕人喜歡的網紅「男神」。
一小件故宮文創產品、一支「紫禁城雪糕」都能受到熱捧,《故宮日歷》成了歲末最搶手的日歷。《我在故宮修文物》《國家寶藏》《上新了!故宮》等影視、綜藝,讓靜態的宮牆和塵封的歷史散發光彩和魅力。
紫禁城600歲,我們在思考一件事:如何讓中國的歷史遺跡,都成為年輕人的最愛,成為全世界人類共享的文明財富。
3、電影業的停滯與重啟
疫情來襲之後,中國電影行業按下了「暫停鍵」,觀眾暫別影院長達178天。整個行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在苦苦掙扎的半年裡尋求突圍。
今年春節,在所有人的驚嘆聲中,《囧媽》選擇在某網路平台免費播出,成為歷史上首部網路在線首播的春節檔熱門電影。雖然這一事件引起全行業爭議,但也促使我們思考電影行業技術的革新和未來播放模式。
《第一次的離別》,是今年7月影院復工後第一部上映的新片。這個片名彷彿成了一個和停滯半年的電影業相配的隱喻:正如逐漸恢復開放的電影院一樣,離別的時間線無論延伸多久,我們始終都在等待與美好重逢。
國內電影業的重啟,伴隨著一些頒獎禮、電影節的舉行——線上,成了主要陣地。相較於往年純粹享受觀影樂趣,大家相聚在電影節,都更關心「疫後電影業如何突圍」,與此同時,一些全新的機遇正在生長出來。
通過互聯網的力量,很多電影能夠以更便利的方式跟觀眾見面,像《春江水暖》通過網路形式和觀眾見面,有些中小成本電影也通過這樣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因為疫情給行業造成的危機,大家發現,必須讓互聯網延伸電影產業,讓行業延伸到一個更為廣闊、自由的空間里。
4、疫情期間文化產業「雲端自救」
2020年,因為疫情的沖擊,「雲時代」「雲端見」成了這一年充斥各種文化場所和消費空間的流行形式,雖然這一轉變始於無奈,但危機也推動一些文化產業找到「新賽道」。
疫情期間,布達拉宮進行了1388年歷史上首次直播,51分鍾里有92萬網友「雲游」布達拉宮,並登上了布達拉宮紅宮頂層;很多國寶真品都能無壓力地展示在千萬人面前。甘肅省博物館拿出此前極少亮相的「馬踏飛燕」真品,三星堆秀出了「祭山圖玉邊璋」。
來自西安碑林博物館的解說員,和李佳琦於同一時段8點檔開播,很多人無意逛進西安碑林博物館直播間,竟然被迷住了,解說員講足兩個小時都難以下線,被網友稱為「讓我放棄李佳琦的男人」。
「雲端自救」的文化產業,沒有做不到的事。書店可以點「圖書外賣」了,雲端演出層出不窮。TME live舉辦了40多場「線上演唱會」:五月天、劉德華、劉若英、陳奕迅、周深、孫燕姿、Jessie J、Billie Eilish……疫情不能阻止我們繼續享受文化生活,動動腦子,換一個形式,精彩依舊。
5、影視劇、綜藝、游戲的「她時代」
這一年,也許你追過電視劇《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也許你為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投過票加過油,學習工作之餘還玩過《集合啦!動物森友會》《江南百景圖》……「霸屏」的女性面孔多了起來,我們既愛看沉浸在校園愛情和求職困惑的妹妹們,也會迷戀社會打拚多年後重新思考自我價值的姐姐們,沒錯,我們迎來了「她時代」「她經濟」。
近年來的輿論場,中國女性擁有更多話語權和表達空間。女性從慾望客體,變為慾望主體、消費主體,以及創作主體。市場上為女性量身打造的文娛產品數量激增,以女性為表達主體的影視作品不斷涌現。很多產品不再是男性壟斷的專利,女性成為新的消費主力,同時她們在社交空間的活躍表現,也為影視創作、文娛產業注入血液和活力。
不過,在擁抱「她時代」的過程中,我們也要時刻警醒:我們必須是在以真正尊重的前提下,平等關注女性群體,維護她們的權益,而不是借著「她時代」名義,進行膚淺地消費、定義和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