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什麼漢文化

什麼漢文化

發布時間:2022-04-12 09:26:37

㈠ 漢文化有哪些

漢文化、漢文化圈及其當代復興

2004年2月16日至19日,由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復旦大學以及上海外國語大學共同主辦,復旦大學韓國研究中心和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合作承辦的「東亞漢文化圈與中國關系」國際學術會議暨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2004年年會,在復旦大學舉行。來自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及韓國、日本、美國的百餘位專家、學者參加了這次學術活動。�

怎樣理解漢文化和漢文化圈�

漢文化、「漢文化圈」作為一個學術概念,是否科學,它確切的內涵是什麼,中國傳統文化是否就是漢文化,這是這次會議討論最為熱鬧的問題。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姜義華認為,「漢文化圈」作為一個學術命題,是否科學值得探討。其一,漢,如果是指「漢族」,「漢文化」即謂「漢族文化」,「漢文化圈」則可謂之「漢族文化圈」,如果這推演成立,中國境內其他各民族的地方文化,是否屬「漢文化圈」;何況,中國周邊諸國也各有其民族文化。顯然,用某一民族的文化,來表明或涵蓋這些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是不恰當的;其二,「漢文化圈」這一提法本身也有問題。漢字,音、形、義合為一體,這一特質使之成為文化積淀、文化傳承與文化交流的有效載體,也為東亞一些族群創造自己的語言系統時部分採用,在推進這些族群文化交往及文化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能否將使用漢字或部分使用漢字的所有這些族群、地域,統稱之謂「漢文化圈」;其三,這一概念,如若是指「漢字文化圈」,實際上,它是指融合了道、法諸學的儒學影響所及的地區。正因為它是一種思想、學術,盡管具有其民族與國家的特色,但畢竟與民族文化或民族文字的文化有較大差異,因此,它可以成為另一民族、另一種文字文化的資源。如此,不如稱其謂「儒學文化圈」更貼切。�

南通師院副教授羽離子認為,東亞漢字文化區的存在,是個不爭的歷史事實。它是得到16世紀以來在東亞諸國歐洲傳教士公認的。法國漢學家、歐洲東亞研究會主席汪德邁,在其於1986年出版的《新漢文化圈》中,對「漢文化圈」的兩個標准做了詮釋:「漢文化圈,實際就是漢字的區域,漢文化圈的同一即『漢字』」,另一標准「是筷子」,如果說前一標准「受同一文化精神熏陶而成的一體」,後者則是它「與眾不同的物質文明上的特點」。朝鮮、韓國、日本、越南、新加坡就屬漢文化圈范圍。但是,羽離子認為,這只是歷史上存在過的現象和影響,而且,這種「筷子文化」,「不能確認在哲學、宗教、政治、經濟、科技、建築、藝術以及其他民俗等諸多方面都有可區別其他文化圈的共同特性。」�

東亞世界的形成,就是中國文化圈的形成�

沈陽東亞研究中心秘書長孫泓副研究員,考察了中外諸多史學家的論著,對東亞文化圈與中國關系作了闡釋。他認為,可以肯定回答,東亞文化圈是客觀存在的史實。它的形成和發展大致經歷了五個階段。「而這種文化圈並不是一個由政治或軍事力量所形成的,而是純粹文化影響所致,它的范圍和它所傳播的地區:南至越南、北及朝鮮,其中包括日本」。談到這種文化圈的共同要素,孫泓引用台灣學者高明士的著作作了歸納:「語言文字部分可由漢字來代表,物質文明部分可由中國的科學技術來代表,社會組織部分可由律令制度來代表,精神思想部分可由儒教、中國化佛教來代表,文化活動的主要成分,既然可用中國的文化要素來說明,一般也就將此地區的文化形態明之曰中國文化圈」。在上述觀點的基礎上,孫泓將東亞文化要素歸為八大項:漢字、儒學、律令、中國的科技、中國式的佛教、中國式的教育制度、中國式的文學藝術、中國式的民俗。�

二十年後,中華文化圈一定會復興�

談到近代以來,東亞漢文化受到了嚴重的沖擊,走向衰落和瓦解,東亞漢文化圈能否再復興,再有新的發展話題時,沈陽東亞研究中心主任孫進已研究員認為,他對此並不悲觀,二十年後,東亞漢文化圈一定會復興。目前,東亞各國在處於迅速現代化的進程中,但現代化不等於西方化,不等於放棄自己本國的系統文化,東亞各國「不僅沒有全盤西化,反而更加促進東亞本土文化的發展」,東亞各國把經濟的飛速發展歸之於東亞文化的特殊力量,這一點連亨廷頓也承認:「亞洲人相信這種經濟成功,亞洲文化優越於文化上和社會上頹廢的西方文化」。他們「把亞洲成功的原因歸功於從根本上來講是儒家文化的亞洲文化的優點———秩序、紀律、家庭責任感、勤奮工作、集體主義、節儉等。」孫進已進而分析道:「漢字過去似乎普遍認為是一種非淘汰不可的文字,現在看來仍具有巨大的生命力。」他引用日本漢學家石井勛的評論:「沒有一種文字像漢字那樣有系統性和邏輯性。漢字是世界上惟一的一種只需用眼睛看就能思考,即使口語不同也能理解意思的文字,將來漢字可能成為全世界通行文字」,「韓國前總統金大中說:『如果無視漢字,將難以理解我們的古典文化和傳統,有必要實行韓漢兩種文字同時使用。』新加坡副總理李顯龍說:『母語(指漢語)是我們的價值觀、根源和特性中至關重要的部分』,並制定漢語學習方案。」漢字正恢復其在東亞文化圈中的重要地位。孫進已認為,「二十年後東亞漢文化圈一定會復興,並且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文化圈。

㈡ 漢文化是什麼

漢文化是中國主流文化,又叫華夏文化,指的是漢族文化,指以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為基礎不斷演化、發展而成的中國特有文化。其特徵是以中儒家文化為其骨幹而發展。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的大部分的"中國"、"中華"、"華夏"乃同義詞,皆指黃河、長江流域一帶
華夏漢族在古代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藝術,具有鮮明的特色。漢民族有五千多年有實物可考的歷史,四千多年文字可考的歷史,文化典籍極其豐富。幾千年間,無論政治、軍事、哲學、經濟、史學、自然科學、文學、藝術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眾多具有深遠影響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㈢ 漢文化的介紹

漢文化指漢族的文化,是中國主流文化,又叫漢家文化、華夏文化,指以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學說為基礎、儒家文化為骨幹不斷演化、發展而形成的文化。華夏族——漢族在古代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藝術,具有鮮明的特色。漢民族有五千多年有實物可考的歷史,四千多年文字可考的歷史,文化典籍極其豐富。幾千年間,無論政治、軍事、哲學、經濟、史學、自然科學、文學、藝術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眾多具有深遠影響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㈣ 漢代文化特徵是什麼

漢代文化特徵在西漢前期是受到春秋戰國時期黃老學說的影響,主張奉行老子的道家學說,老子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無,只有無才符合道的原則,「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犟調以儒家思想為國家的根本,鑒於秦朝苛政的覆滅,統治階層意識到仁政對於維持王朝穩定統治的必要性,漢武帝採納了他的主張。

從此儒學成為正統思想,董仲舒在具體的政策上將道家,陰陽家和儒家中有利於封建帝王統治的部分加以發展,行成了新儒家思想。在漢朝的儒家思想普及過程中,很多社會問題得到解決。

(4)什麼漢文化擴展閱讀:

漢代文化是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得到總結的直接產物,是中華傳統文化成熟的標志,它突出的基本特徵是多元文化基礎上的統一和統一條件下的文化多樣性,共生並存。

漢代文化表現出了多元性、統一性、包容性、和諧性與創造性,使中華傳統文化具有了「博大兼容」的特點。既能堅持本土文化的傳統,又能不斷吸納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來豐富自己,為己所用。

漢朝文化主要內容及其基本要旨大致為:「無為而治」奠定了漢王朝的立國之本;「獨尊儒術」造就了漢王朝的長治久安;「龍鳳文化」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漢朝的齊魯文化、中原文化、關中文化、北方文化、巴蜀文化、吳越文化、嶺南文化等代表著地方文化的區域特色。

㈤ 漢文化具體指什麼

漢文化、漢文化圈及其當代復興

2004年2月16日至19日,由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復旦大學以及上海外國語大學共同主辦,復旦大學韓國研究中心和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合作承辦的「東亞漢文化圈與中國關系」國際學術會議暨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2004年年會,在復旦大學舉行。來自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及韓國、日本、美國的百餘位專家、學者參加了這次學術活動。�

怎樣理解漢文化和漢文化圈�

漢文化、「漢文化圈」作為一個學術概念,是否科學,它確切的內涵是什麼,中國傳統文化是否就是漢文化,這是這次會議討論最為熱鬧的問題。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姜義華認為,「漢文化圈」作為一個學術命題,是否科學值得探討。其一,漢,如果是指「漢族」,「漢文化」即謂「漢族文化」,「漢文化圈」則可謂之「漢族文化圈」,如果這推演成立,中國境內其他各民族的地方文化,是否屬「漢文化圈」;何況,中國周邊諸國也各有其民族文化。顯然,用某一民族的文化,來表明或涵蓋這些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是不恰當的;其二,「漢文化圈」這一提法本身也有問題。漢字,音、形、義合為一體,這一特質使之成為文化積淀、文化傳承與文化交流的有效載體,也為東亞一些族群創造自己的語言系統時部分採用,在推進這些族群文化交往及文化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能否將使用漢字或部分使用漢字的所有這些族群、地域,統稱之謂「漢文化圈」;其三,這一概念,如若是指「漢字文化圈」,實際上,它是指融合了道、法諸學的儒學影響所及的地區。正因為它是一種思想、學術,盡管具有其民族與國家的特色,但畢竟與民族文化或民族文字的文化有較大差異,因此,它可以成為另一民族、另一種文字文化的資源。如此,不如稱其謂「儒學文化圈」更貼切。�

南通師院副教授羽離子認為,東亞漢字文化區的存在,是個不爭的歷史事實。它是得到16世紀以來在東亞諸國歐洲傳教士公認的。法國漢學家、歐洲東亞研究會主席汪德邁,在其於1986年出版的《新漢文化圈》中,對「漢文化圈」的兩個標准做了詮釋:「漢文化圈,實際就是漢字的區域,漢文化圈的同一即『漢字』」,另一標准「是筷子」,如果說前一標准「受同一文化精神熏陶而成的一體」,後者則是它「與眾不同的物質文明上的特點」。朝鮮、韓國、日本、越南、新加坡就屬漢文化圈范圍。但是,羽離子認為,這只是歷史上存在過的現象和影響,而且,這種「筷子文化」,「不能確認在哲學、宗教、政治、經濟、科技、建築、藝術以及其他民俗等諸多方面都有可區別其他文化圈的共同特性。」�

東亞世界的形成,就是中國文化圈的形成�

沈陽東亞研究中心秘書長孫泓副研究員,考察了中外諸多史學家的論著,對東亞文化圈與中國關系作了闡釋。他認為,可以肯定回答,東亞文化圈是客觀存在的史實。它的形成和發展大致經歷了五個階段。「而這種文化圈並不是一個由政治或軍事力量所形成的,而是純粹文化影響所致,它的范圍和它所傳播的地區:南至越南、北及朝鮮,其中包括日本」。談到這種文化圈的共同要素,孫泓引用台灣學者高明士的著作作了歸納:「語言文字部分可由漢字來代表,物質文明部分可由中國的科學技術來代表,社會組織部分可由律令制度來代表,精神思想部分可由儒教、中國化佛教來代表,文化活動的主要成分,既然可用中國的文化要素來說明,一般也就將此地區的文化形態明之曰中國文化圈」。在上述觀點的基礎上,孫泓將東亞文化要素歸為八大項:漢字、儒學、律令、中國的科技、中國式的佛教、中國式的教育制度、中國式的文學藝術、中國式的民俗。�

二十年後,中華文化圈一定會復興�

談到近代以來,東亞漢文化受到了嚴重的沖擊,走向衰落和瓦解,東亞漢文化圈能否再復興,再有新的發展話題時,沈陽東亞研究中心主任孫進已研究員認為,他對此並不悲觀,二十年後,東亞漢文化圈一定會復興。目前,東亞各國在處於迅速現代化的進程中,但現代化不等於西方化,不等於放棄自己本國的系統文化,東亞各國「不僅沒有全盤西化,反而更加促進東亞本土文化的發展」,東亞各國把經濟的飛速發展歸之於東亞文化的特殊力量,這一點連亨廷頓也承認:「亞洲人相信這種經濟成功,亞洲文化優越於文化上和社會上頹廢的西方文化」。他們「把亞洲成功的原因歸功於從根本上來講是儒家文化的亞洲文化的優點———秩序、紀律、家庭責任感、勤奮工作、集體主義、節儉等。」孫進已進而分析道:「漢字過去似乎普遍認為是一種非淘汰不可的文字,現在看來仍具有巨大的生命力。」他引用日本漢學家石井勛的評論:「沒有一種文字像漢字那樣有系統性和邏輯性。漢字是世界上惟一的一種只需用眼睛看就能思考,即使口語不同也能理解意思的文字,將來漢字可能成為全世界通行文字」,「韓國前總統金大中說:『如果無視漢字,將難以理解我們的古典文化和傳統,有必要實行韓漢兩種文字同時使用。』新加坡副總理李顯龍說:『母語(指漢語)是我們的價值觀、根源和特性中至關重要的部分』,並制定漢語學習方案。」漢字正恢復其在東亞文化圈中的重要地位。孫進已認為,「二十年後東亞漢文化圈一定會復興,並且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文化圈。

㈥ 漢文化悠久深遠,有些怎樣的特點

漢文化的主體性:

漢文化獨自開創並形成完備的文化體系。梁漱溟說:「中華文化獨自創發,慢慢形成,非從他受。」、「自來公認中國、印度、西洋並列為世界三大文化系統者。

漢文化的獨特性: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和傳承工具,也是文化最顯著的標志。每個漢字都有其形成演變的歷史。繪畫、建築,以至飲食、服飾等都有獨特性。

(6)什麼漢文化擴展閱讀:

歷史

漢文化源遠流長,上古漢文化有很長的發展期,考古發現了約10000年前的中國耕作文化。根據流傳文獻記載,中原文明在黃帝時期取得了很大的發展。

漢文明和古蘇美爾、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等都是地球上重要的早期古文明,考古方面發現的中國古城文明則較晚,近代起初的發現僅至周朝,殷墟發現後推進至商朝,之後又有對更早期的考古。

漢文明的一個獨特之處是,在中國盡管存在各朝代、政權和統治者的更替,但是漢文化卻始終延續,外來民族在漢地建立統治王朝後多入鄉隨俗漢化,而試圖以外來馬列文化進行統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隨後也在實質上放棄了其階級斗爭、無產階級專政。

共產的基本思想以及文字拉丁化等主張並且同時中國大陸出現了中國文化的回歸發展,所以漢文化是持續至今最古老的文化。 流傳地域廣至東亞與東南亞地區,影響層麵包含政治意識、思想宗教、教育、生活文化。其文化概念亦被稱為「漢文化」與「漢字文化圈」

㈦ 什麼是漢文化

漢族在古代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藝術,具有鮮明的特色。漢族有五千多年有實物可考的歷史,四千多年文字可考的歷史,文化典籍極其豐富。幾千年間,無論政治、軍事、哲學、經濟、史學、自然科學、文學、藝術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眾多的具有深遠影響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http://ke..com/view/681638.html?wtp=tt

㈧ 漢文化的精髓是什麼

漢文化的精髓是。

㈨ 什麼是漢文化,漢族的核心精神又是什麼

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一種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的種種,語言文字習俗,政治文化,經濟文化,軍事思想,藝術,哲學,文學,科學技術,信仰,天是華夏族的傳統信仰,華夏族由中原向四方擴張,民族精神也是文化的一種,蘊含於整個文化之中,華夏精神,思考質疑,勇敢,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向前發展,進取,敢於面對歷史面對問題。

㈩ 漢族的傳統文化是什麼

漢族的傳統文化:

1、漢族在古代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藝術,無論政治、軍事、哲學、經濟、史學、自然科學、文學、藝術等各個領域,都擁有眾多具有深遠影響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2、宗教對許多民族有重大影響,在漢族中沒有產生全民族必須信仰的完全意義上的宗教。漢族自古對各種宗教採取兼容並蓄的態度。

3、在服飾上,漢族有自己悠久華美的服飾,即漢服。各個朝代,對服飾的顏色,各有崇尚,一般是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漢赤、唐服色黃,旗幟赤,到了明代,取法周、漢、唐、宋,定為赤色為宜。

4、漢族的語言為漢語,使用漢字書寫。漢語屬漢藏語系,按學術界較常見的劃分方法,可分北方方言(官話方言)、吳語、湘語、贛語、客家話、閩語、粵語七大方言。

5、漢民族的文化心理是經過幾千年的積淀,逐漸形成的。

6、自從漢朝開始獨尊儒術後,中國開始了2000多年的儒學教育。隋朝時隋煬帝確立科舉制度,宋朝時開始興建書院。清朝末年科舉制度取消。

7、古代軍事理論方面,早在春秋末就有軍事名著《孫子兵法》問世。

(10)什麼漢文化擴展閱讀: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漢族人口為12億多,佔全國人口總數的91.51%。漢族的遠古先民大體以西起隴山、東至泰山的黃河中下游為活動地區。公元前21世紀後,中原地區相繼出現了夏、商、西周幾個王朝。

他們雖都自認黃帝為其祖先,實際卻來自不同的部落集團,經過漫長歷史年代的接近、交往、斗爭和融合,形成了共同族體。西周時已出現華、夏單稱或華夏連稱的族名,以區別於蠻、夷、戎、狄等;至戰國時,秦、楚、齊、燕、韓、趙、魏同稱諸夏。

後經兼並、爭戰,形成諸夏統一趨勢,進至中原的戎、狄、夷、蠻也與華夏融合,華夏成為穩定的族體,分布區域已達東北遼河中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東南湖湘吳越等廣大地區。前221年秦兼並六國,統一諸夏,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

漢族以先秦華夏為核心,在秦漢時期形成統一民族。

漢族的先民:

遠古傳說,還描述了漢族先民曾經歷漫長的原始公社制時代。在黃帝以前,經過「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部落的階段;關於黃帝的傳說,則標志著由母系氏族部落轉化為父系氏族部落,並已進入部落聯盟階段。

傳說在黃帝之後相繼以禪讓方式為大部落聯盟首領的堯、舜、禹,雖都被認為是黃帝的子孫,然而歷史傳說又表明,漢族遠古先民,實包括來自羌、夷、苗、黎等氏族部落集團的人。

因而,又有虞舜出自東夷,夏禹出自羌、戎的記述;還有一些傳說中的人物,按不同記述,可解釋成亦羌、亦夷、亦苗黎。這種歷史傳說的矛盾現象,反映了不同來源的氏族部落集團逐步融合為同一個族體,創造共同祖先的歷史過程。

閱讀全文

與什麼漢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