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山西大同到蘭州鐵路都經過那裡
大同到蘭州,一般都是走京包線-包蘭線(如下圖),沿途經過的主要地點有:從大同出發,走集寧(烏蘭察布)、之後穿過旗下營隧道到達呼和浩特、經包頭、臨河(巴彥淖爾)、烏海、石嘴山、銀川、青銅峽、中衛、過包蘭第一個隧道勝金關隧道,之後到景泰、白銀、穿過崇山,最後在東崗鎮過黃河,過東崗隧道,到達蘭州。
沿途各市簡介(區縣鄉村就不列舉了,比如烏海西站,在行政上是烏海市烏達區,就不列舉了)。
大同(晉B)
大同,山西省省轄市,是中國首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首批13個較大的市之一、中國九大古都之一、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性交通樞紐城市、中國雕塑之都、中國十佳運動休閑城市。
大同是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山西省第二大城市,位於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黃土高原東北邊緣,實為全晉之屏障、北方之門戶,且扼晉、冀、內蒙之咽喉要道,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北方鎖鑰」之稱。
大同古稱雲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遼、金陪都,境內古跡眾多,著名的文物古跡包括雲岡石窟、華嚴寺、善化寺、恆山懸空寺、九龍壁等。
大同是中國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國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神府、准格爾新興能源區與京津唐發達工業區的中點。素有「鳳凰城」和「中國煤都」之稱。
大同這座有著獨特自然地理條件的城市,歷經多年的投資與建設,城市綠化與園林覆蓋取得明顯效果。2014年1月14日,大同市被國家住建部正式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
集寧(烏蘭察布,蒙J)
烏蘭察布市(Ulanqab)地處中國正北方,內蒙古自治區中部,位於北緯39°37′~43°28′,東經109°16′~114°49′。烏蘭察布市東部與河北省接壤,東北部與錫林郭勒盟相鄰,南部與山西省相連,西南部與首府呼和浩特毗連,西北部與包頭市相接,北部與蒙古國交界,國境線長100多公里。烏蘭察布系蒙古語,譯為「紅山口」。
烏蘭察布市地理位置優越,內蒙古自治區所轄12個盟市中,烏蘭察布是距首都北京最近的城市,是內蒙古自治區東進西出的「橋頭堡」,北開南聯的交匯點,是進入東北、華北、西北三大經濟圈的交通樞紐,也是中國通往蒙古國、俄羅斯和東歐的重要國際通道。
呼和浩特(蒙A)
呼和浩特是內蒙古自治區首府,是內蒙古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和金融中心,呼包銀城市群核心城市,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
呼和浩特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化,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舊稱為歸綏,原為綏遠省省會,蒙綏合並後,自治區首府由烏蘭浩特遷入呼和浩特。呼和浩特是蒙古語,意為"青色的城市"。呼和浩特是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佔多數,回、滿、達斡爾、鄂溫克等41個民族聚居的城市。有國際列車航線通往烏蘭巴托。
呼和浩特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中國經濟實力百強城市,被譽為"中國乳都"。同時也是呼包銀城市群核心城市,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
2016年2月23日,呼和浩特在CCTV「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2015年度十大最具幸福感省會城市中名列第六。
包頭(蒙B)
包頭是內蒙古自治區下轄市、擁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是內蒙古的製造業、工業中心及最大城市,呼包銀經濟帶、呼包鄂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是中國重要的基礎工業基地和全球輕稀土產業中心,被譽稱「草原鋼城」、「稀土之都」。
包頭地處環渤海經濟圈和沿黃經濟帶的腹地,位於蒙古高原的南端,華北地區北部、內蒙古中部,南瀕黃河,陰山山脈橫貫該市中部,形成北部高原、中部山地、南部平原三個地形區域。
包頭是連接華北和西北的重要樞紐,是中國、內蒙古對外開放的重點發展地區,中國大陸鐵路交通樞紐城市之一。
包頭是溝通北方草原游牧文化與中原農耕文化之間的交通要沖,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在包頭地區設九原郡。包頭是蒙古語「包克圖」的諧音,意為「有鹿的地方」,所以又有鹿城之稱,居住著蒙古族、漢族、回族、滿族、達斡爾、鄂倫春等31個民族。
臨河(巴彥淖爾,蒙L)
巴彥淖爾市,是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的一個新興城市,「巴彥淖爾」系蒙古語,意為「富饒的湖泊」,位於舉世聞名的河套平原和烏拉特草原上,東接包頭市,西鄰阿拉善盟,南隔黃河與鄂爾多斯市相望,北與蒙古國接壤,交通便利,通訊便捷,氣候乾燥,氣溫偏低,自然資源豐富,旅遊資源獨具特色,是中國恐龍的故鄉,被譽為「塞上江南,黃河明珠,北方新城,西部熱土」。
烏海(蒙C)
烏海市是內蒙古自治區下轄地級市,1976年由原巴彥淖爾盟的烏達市、伊克昭盟的海勃灣市合並而成,下轄三個縣級行政區,分別為海勃灣、烏達和海南,市政府所在地是海勃灣地區。礦產資源非常豐富,有「塞外煤城」的美譽,是中國西北地區重要的煤化工基地之一。烏海市素有「黃河明珠」的美譽,三山環抱,一水中流,民風淳厚,被譽為鑲嵌在黃河金腰帶上的一顆明珠。國家重點建設項目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工程於2010年4月開工建設,2013年9月開始蓄水,形成118平方公里水面的「烏海湖」,水面面積是杭州西湖的20倍、寧夏沙湖的5.4倍,屆時烏海市將成為依山傍水、水繞城中、特色鮮明的獨特格局,環境更加優美,成為名副其實的「黃河明珠」。
烏海市境內資源富集,素以「烏金之海」著稱。烏海市煤炭資源豐富,煉焦用煤占內蒙古已探明焦煤儲量的60%,經濟以能源、化工、建材、特色冶金為主。屬於典型的資源型經濟。優質焦煤、煤系高嶺土、石灰岩、鐵礦石、石英砂、白雲岩等礦產資源儲量大、品位好、易開采、相對集中配套、工業利用價值高。其中,優質焦煤占內蒙古已探明儲量的75%,是國家重要的焦煤基地;石灰石遠景儲量在200億噸以上,煤系高嶺土儲量11億噸以上。潛在的經濟價值在4000億元以上,得天獨厚的礦產資源優勢為烏海的礦業發展提供了資源保證。
石嘴山(寧B)
石嘴山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地級市,石嘴山因賀蘭山脈與黃河交匯之處「山石突出如嘴」而得名,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介於位於東經105°58′~106°39′,北緯38°21′~39°25′之間,東西寬約88.8公里,南北長119.5公里。石嘴山市 面積5310平方千米,人口745482人(2012年)。
石嘴山市是一座新興城市,號稱「塞上煤城」,生產無煙煤而聞名中外。也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唯一一個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的地級市。
石嘴山市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直屬地級市、國家重要煤炭工業城市、寧夏能源重化工和原材料工業基地,號稱「塞上煤城」。石嘴山市是寧夏典型的煤炭資源型工業城市,西北重要的工業城市。
銀川(寧A)
銀川市,簡稱「銀」,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首府,是全區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科研、交通和金融商業中心,以發展輕紡工業為主,機械、化工、建材工業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工業城市。銀川地處中國西北地區寧夏平原中部,西倚賀蘭山、東臨黃河,是發展中的區域性中心城市,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的永久舉辦地。
銀川是歷史悠久的塞上古城,史上西夏王朝的首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民間傳說中又稱「鳳凰城」,古稱「興慶府」、「寧夏城」,素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城西有著名的國家級風景區西夏王陵。
城市綜合競爭力躋身全國百強,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等殊榮,被評為「中國十大新天府」。
青銅峽(寧C)
青銅峽市,隸屬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位於黃河上游,寧夏平原中部,地處東經105°21′至106°21′、北緯37°36′至38°15′之間。東隔黃河與靈武市、吳忠市利通區相望,南以牛首山為界與中衛市中寧縣接壤,西依明長城同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為鄰,北與永寧縣相連。青銅峽距吳忠市府駐地利通區30公里,距自治區首府銀川市54公里。市境東西寬30多公里,南北長60多公里,總面積2445平方公里。總人口276805人(2012年)。政府駐小壩鎮。
2011年,青銅峽市綜合經濟實力名列中國西部百強縣(市)第32位,被譽為"塞上明珠"。著名景點青銅峽黃河大峽谷、中華黃河壇等。
中衛(寧E)
中衛市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西部,黃河前套之首,被譽為「沙漠水城、花兒杞鄉、休閑中衛」。東臨吳忠市,南與固原市及甘肅省靖遠縣相連,西與甘肅省景泰縣接壤,北與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毗鄰。地形復雜多變,南部地貌多屬黃土丘陵溝壑,北部為低山與沙漠。中部黃河沖積平原——衛寧平原得黃河灌溉之利,土地肥沃,物產豐饒,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中衛是「世界枸杞之都」「中國硒砂瓜之鄉」。中衛歷史悠久,文化厚重,資源豐富,鍾靈毓秀。境內風景名勝、文物古跡眾多,己挖掘整理的近百處,聞名遐邇的大麥地岩畫,世界壟斷性旅遊資源、國家首批5A景區沙坡頭等。
中衛也曾是古「絲綢之路」北線的重要驛站,是漢儒、游牧、伊斯蘭、軍墾等多元文化的聚集地。中衛正在打造全域旅遊城市,國際雲端城市,特色產業城市,物流樞紐城市,生態宜居城市。
白銀(甘D)
白銀市,是甘肅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位於甘肅省中部,地處黃土高原和騰格里沙漠過渡地帶。轄白銀、平川兩區和靖遠、景泰、會寧三縣。市政府駐白銀區。
海拔1275~3321米。黃河流經全市258千米,流域面積14710平方千米。南部為中溫帶半干早氣候區,北部為冷溫帶干早氣候區。年降水量110~352毫米,年蒸發量2101毫米。
白銀礦產資源豐富,主要礦藏有銅、煤、黏土、石灰石、石膏等。
蘭州(甘A)
蘭州,甘肅省省會,西北地區重要的工業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蘭州也是中國七大軍區之一的蘭州軍區和中國18個鐵路局之一的蘭州鐵路局的辦公所在地。
蘭州市區南北群山環抱,東西黃河穿城而過。具有帶狀盆地城市的特徵,地處黃河上游,年平均降水量360mm,年平均氣溫10.3℃。
蘭州是唯一黃河穿越市區中心而過的省會城市。 2012年8月28日,國務院批復設立西北地區第一個、中國第五個國家級新區——蘭州新區。文件中明確提出,要把建設蘭州新區作為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舉措,並於2020年將蘭州發展為西北地區現代化大都市。
2016年2月23日,蘭州在CCTV「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2015年度十大最具幸福感省會城市中名列第五。
❷ 陽關"在哪個省
甘肅敦煌
陽關故址在敦煌市城西的古董灘上。陽關因陋就簡居玉門關之南,古以南為陽,故稱「陽關」,是古代中外陸路交通咽喉之地,也是「絲綢之路」南路必經的關隘。古城關東為農田,遠處有壽昌城廢址,三面沙丘,沙梁環抱,流沙茫茫,一望無際,北面墩墩山上有一漢代烽燧,保存完好。東為紅山口。西有南北直向的深溝,長約20米,溝中泉水涓涓,甚為甘洌。兩岸有漢墓多座。現在古陽關雖已被流沙掩埋了,但從古董灘向西翻越幾道山樑,仍能看到陽關的遺址,與腳腕一樣高低的牆基隱約可辨,碎瓦破磚已散落遍地,只能令人發思古之幽情了。
陽關位於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外的南湖鄉境內,為漢武帝開辟河西,「列四郡,據兩關」的兩關之一,自古為絲綢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經關卡,西部邊境之門戶。唐代詩人王維首「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更使陽關名揚千古。
陽關建於漢元封四年(前107年)左右,曾設都尉管理軍務,自漢至唐,一直是絲路南道上的必經關隘。歷史的久遠使關城烽燧少有遺存,據(元和郡縣志)載陽關,在縣(壽昌縣)西六里。以居玉門關之南,故曰陽關。本漢置也,渭之南道,西趣鄯善、莎車。後魏嘗於此置陽關縣,周廢。」巴黎藏敦煌石室寫本(沙州地誌)(P.5034)載:陽關,東西二十步,南北二十七步。右在(壽昌)縣西十里,今見毀壞,基址見存。西通石城、於闐等南路。以在玉門關南,號日:「陽關」(註:古人以山南水北為陽)。可見唐時陽關已毀,僅存基址。古壽昌城在今敦煌市南湖鄉北工村附近,陽關在壽昌故城西6里,或10里處,當指約數而言。專家考證,陽關故址就在今南湖鄉西面對「古董灘」的流沙地帶。
出敦煌市西南行75公里路程即可到達陽關故址:「古董灘」。1943年向達先生在這里考察時寫道:「今南湖西北隅有地名古董灘,流沙壅塞,而版築遺跡以及陶片遍地皆是,且時得古器物如玉器、陶片、古錢之屬,其時代自漢以迄唐宋皆具,古董灘遺跡迤邐而北以迄於南湖北面龍首山俗名紅山口下,南北可三四里,東西流沙湮沒,廣闊不甚可考」。1972年酒泉地區文物普查隊於古董道西14道沙渠後,發現大量版築牆基遺址,經試掘、測量,房屋排列整齊清晰,面積上萬平方米,附近有繼續寬厚的城堡垣基。陽關故址當位於此處。
古代陽關向北至玉門關一線有70公里的長城相連,每隔數十里即有烽燧墩台,陽關附近亦有十幾座烽燧。尤以古董灘北側墩墩山頂上的稱為「陽關耳目」的烽燧最大,地勢最高,保存比較完整。
陽關古塞何以建在這片荒漠之中?考古學家研究發現,陽關佔有「一夫當關,萬人莫開」之險要地勢。附近在古代又水源充足,渥窪池和西土溝是最大的獨立水源,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這里就已成綠洲盆地,有發達的火燒溝文化;漢唐時期,陽關軍士即藉以此水而生息。西土溝平時上游乾涸,下游有泉水匯成水溪北流,時有山洪暴發。洪峰過後,溝岸紛紛塌落,河床加寬,大量泥沙順流而下,遂在下游沉積。泥沙在西北風吹揚搬運下,形成條條沙壟,陽關古城送逐漸被水毀沙埋。
遊客到絲路必到敦煌,到敦煌必到陽關。古跡並沒有多少好看,關鍵是去憑吊歷史,在想像的空間里去延續歷史的哀音。陽關附近有一南湖和葡萄長廊,風格殊具,可參觀當地民俗。
❸ 紅山口文化在什麼地方
紅山位於烏魯木齊市中心紅山公園內,是烏魯木齊繁榮發展的象徵。紅山因山體顏色呈紅褐色而得名。山體長1.5公里,寬約1公里,呈東西走向。
❹ 請問國防大學的位置。
北京西:
線路1: 從北京西站出發,乘坐374(北京西站-頤和園南門),在萬泉庄換乘817(玉泉路-國防大學),抵達紅山口. 約17.74公里
線路2: 從北京西站出發,乘坐437(原374)(北京西站-頤和園南門),在紫竹院換乘817(玉泉路-國防大學),抵達紅山口. 約17.79公里
線路3: 從北京西站出發,乘坐854(香山東路-宣頤家園),在公主墳換乘817(玉泉路-國防大學),抵達紅山口. 約17.67公里
線路4: 從北京西站出發,乘坐運通202(錦綉大地-趙公口長途站),在公主墳換乘817(玉泉路-國防大學),抵達紅山口. 約17.48公里
線路5: 從北京西站出發,乘坐40路(木樨園-五路),在八一湖換乘817(玉泉路-國防大學),抵達紅山口. 約17.6公里
線路6: 從北京西站出發,乘坐運通102(錦綉大地綠色市場-趙公口長途站),在公主墳換乘817(玉泉路-國防大學),抵達紅山口. 約17.56公里
線路7: 從北京西站出發,乘坐320(北京西站-西苑),在西苑換乘384(人民大學-永豐站),抵達紅山口. 約21.42公里
線路8: 從北京西站出發,乘坐724(團河北村-五路),在八一湖換乘817(玉泉路-國防大學),抵達紅山口. 約17.86公里
線路9: 從北京西站出發,乘坐827(北京西站-善各庄),在人民大學換乘384(人民大學-永豐站),抵達紅山口. 約21.77公里
線路10: 從北京西站出發,乘坐747(北京西站-大峪),在翠微路換乘817(玉泉路-國防大學),抵達紅山口. 約19.75公里
前門:
線路1: 從前門出發,乘坐地鐵二號線(西直門-西直門),在西直門換乘地鐵十三號線(西直門-東直門),在五道口換乘375(韓家川南口-西直門),抵達紅山口. 約25.59公里
線路2: 從前門出發,乘坐地鐵二號線(西直門-西直門),在西直門換乘375(韓家川南口-西直門),抵達紅山口. 約26.87公里
線路3: 從前門出發,乘坐特4(國防大學-前門),抵達國防大學. 約29.95公里
線路4: 從前門出發,乘坐地鐵二號線(西直門-西直門),在復興門換乘地鐵一號線(蘋果園-四惠東),在公主墳換乘817(玉泉路-國防大學),抵達紅山口. 約25.74公里
線路5: 從前門東站出發,乘坐808(北宮門-石佛營),在西苑換乘384(人民大學-永豐站),抵達紅山口. 約26.62公里
線路6: 從正義路出發,乘坐820外環(百善鎮政府-百善鎮政府),在西直門換乘375(韓家川南口-西直門),抵達紅山口. 約27.85公里
線路7: 從三里河(崇文)出發,乘坐57路(公主墳-四惠),在公主墳換乘817(玉泉路-國防大學),抵達紅山口. 約28.4公里
線路8: 從前門出發,乘坐826(肖村-頤和園),在西苑換乘384(人民大學-永豐站),抵達紅山口. 約27.12公里
線路9: 從前門出發,乘坐726(前門-頤和園),在西苑換乘384(人民大學-永豐站),抵達紅山口. 約27.38公里
線路10: 從前門出發,乘坐819區間(二撥子新村-菜戶營),在馬甸換乘718(康家溝-頤和山莊),抵達紅山口. 約28.09公里
❺ 國防大學在北京市哪個區啊,詳細點更好
國防大學在北京市海淀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China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ational Defence University)是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直屬的中國最高軍事學府,副戰區級別,是全軍「2110工程」重點建設院校、中國軍隊高級任職教育的一所綜合性聯合指揮大學。
截至2018年9月,國防大學北京本部和研究生院總佔地面積2482.5畝。學校設有哲學、法學、經濟學、軍事學、教育學5個學科門類。教授、研究員、副教授、副研究員280餘名,其中博士生、碩士生導師150餘名。
國防大學下設八個學院,擁有1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9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科研情況
國防大學兵棋研發團隊通過與多個集團軍、訓練基地、軍事院校及地方科研單位廣泛協作,研製出中國第一個兵棋想定推演系統,第一套聯合作戰推演模型系統。
建成中國軍隊首個戰略戰役兵棋演習公共基礎資料庫,兵棋想定資料庫和「全軍兵棋研發運用中心」;首次實現戰場全過程模擬,態勢綜合顯示,解決了「戰訓一致」難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國防大學
❻ 為什麼新疆紅山口的風那麼大:)謝謝
因為山的形狀問題和山的位置
紅山的質料
紅山
紅山(烏魯木齊的象徵)
紅山位於烏魯木齊市中心紅山公園內,是烏魯木齊繁榮發展的象徵,它氣勢雄偉,形態壯觀,就像一條頭西腳東的巨龍一樣昂首屹立在烏魯木齊市市區中心。
紅山因山體顏色呈紅褐色而得名。山體長1.5公里,寬約1公里,呈東西走向,最高點海拔910米,相對高度約400米,其紫紅色沙岩為距今約 2.5億年前大陸環境下沉積形成。
原來的烏魯木齊河,浩浩盪盪地流經紅山腳下,河的北岸是海拔910米、峭壁絕崖、飛紅溢丹、巉岩兀起的紅山;南岸是層巒疊嶂、巍峨挺拔的雅瑪里克山。然而,時至今日,此處壯觀的烏魯木齊河變成了寬闊的河灘公路,歷經200多年風風雨雨的紅山「鎮龍寶塔」巍然無損。
傳說遠古時代從博格達山上的天池裡跑出來一條赤色巨龍,在這里被王母娘娘追上後攔腰一劍砍斷,後來,在被砍斷的兩段紅色巨龍處,各形成了一座山,西邊的那一座被稱為雅瑪里克山,東邊的就是紅山,寶劍變成了烏魯木齊河。盡管這是傳說,但是從航空勘探所拍攝的地形照片上觀察,紅山和雅瑪里克山確實是一個整體,只是因為地層斷裂,才被分割成兩座昂首相望的山峰。
另外如果從紅山頂上沿山勢走向向東眺望,也確實有一條石頭山從博格達山峰蜿蜒西下,一直延伸到烏魯木齊河邊,山脈突斷,山頭矗起, 恰似巨龍昂首。正因為紅山崢嶸險峻,又是博格達山的一部分,再加上傳說神奇,所以紅山一直被人們視為聖地,因此人們對它非常敬畏崇拜,當地人們把它作為遙祭博格達山的地點。
相傳唐初置庭州時,就在紅山修建了一座廟宇,人稱「紅廟子」。後來游牧民族又在紅山頂上築起祭祀神靈的「敖包」,牧民遠遠看見敖包,都要下馬行禮。
1779年以後,烏魯木齊地方官又在紅山頂上相繼修建了「玉皇廟」,在紅山腳、下修建了「大佛寺」、「北斗宮」、「地藏府」等廟宇,並規定每年農歷4月15日舉辦紅山廟會,廟會時,這里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1785年和1786年,烏魯木齊連續兩年洪水成災,紅山附近的居民損失慘重,因此謠言四起:說紅山和對面的雅瑪里克山正在相互靠攏,一旦相接兩山之間滾滾北去的烏魯木齊河就會被堵塞,烏魯木齊就會變成一片汪洋大海。因此1 7 8 8年,烏魯木齊最高軍政長官尚安在紅山和雅瑪里克山的頂段各建了一個高約10.5米的六面九級八角頂青磚實心塔,名為「鎮龍寶塔」。
1 9 3 1 年「九·一八」事變後,3 萬東北抗日義勇軍因彈盡援絕,於1 9 3 3 年分批假道蘇聯進入新疆。第一批戰士於3 月2 7 日抵達烏魯木齊,新疆省政府主席金樹仁的參謀處處長陳中、新疆航空學校校長李笑天、迪化縣長陶明樾就立即接近他們,1 7 天後,此三人就策動白俄羅斯「歸化軍」發動了「四·一二政變」,金樹仁偕眷倉惶出逃,當時就寄居在紅山頂上的「玉皇廟」內,他命令部下盛世才出兵平叛。但盛世才按兵不動。第二天晚上,歸化軍佔領軍械局並請求抗日義勇軍支援,金樹仁發現數千抗日義勇軍精兵參加戰斗後,自知不是對手,因此在玉皇廟內題詩罵盛世才是望恩負義的中山狼後逃亡塔城。盛世才上憑軍事勢力台後,聽說金樹仁在玉皇廟內題詩罵他,就把玉皇廟燒了,為了掩飾他火燒玉皇廟的行跡,借口「破除迷信」,把這里的廟宇拆毀了。
就這樣,一個具有一千多年歷史的宗教勝地被毀滅了,解放前夕這里只有孤塔一座,一片荒涼。
1 9 4 9 年9 月2 6 日,新疆和平解放,為了恢復紅山名勝,廣大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在海拔9 1 0 米的紅山山頂上植樹造林,使約2 . 5 億年前形成的的紫紅色沙岩披上了翠綠的新裝, 從1985年開始,一個以200多年歷史的鎮龍寶塔為核心的山丘公園誕生了,這就是現在的紅山公園,內有盤山柏油路、登山台階、空中纜車、涼亭、遠眺樓、神宮、人工瀑布、林則徐雕塑和廟宇等。如果登臨其上, 烏魯木齊風光一覽無余, 是觀賞這座邊城景色最好的地方
❼ 福岡在哪個具體位置
位於日本九州的北部。
福岡市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距離日本主要都市(大阪、東京、札幌)以及東亞主要都市(釜山、首爾、上海、北京與台北)的距離都很接近,除了國內的航路以外,定期的國際航路也非常多,可以說是個與亞細亞諸國的交流最佳地區。
(7)紅山口文化在哪個位置擴展閱讀
歷史遺跡:
1、諸岡遺跡
自從1889年(明治22年)施行市制以來,超過100年以上的福岡市,面積比率多了60倍,人口比率也多了25倍,是個成長非常快速的城市。福岡縣在九州的北方,而自古以來福岡市為九州重要港灣,尤其與朝鮮以及中國的歷史淵源相當深厚。
根據日本所發掘出土的古跡與文物,福岡市的歷史甚至可以上探到舊石器時代,1972年(昭和47年)在博多區挖掘出來的諸岡遺跡就是個例子。
2、元岡瓜尾貝冢
位於西區元岡字池之浦,福岡縣指定史跡。面臨今津灣旁的丘陵斜面所形成的繩文時代後期貝冢,在元岡池西側可以看到長約10米,厚約20厘米-100厘米的貝層的斷面,貝的種類於現今也有多種尚生存在今津灣中。出土古物大多數為繩文時代後期的土器、石器、獸骨以及人骨。
❽ 紅山口在哪兒
我只知道紅山口在黑山扈地區
❾ 烏蘭察布烏蘭察布是哪個省的
烏蘭察布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烏蘭察布」為蒙古語,意為「紅色的山口」,國境線104公里,總面積5.45萬平方公里,轄11個旗縣市區,總人口269萬,有漢族、蒙古族、回族、滿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朝鮮族等35個民族。
烏蘭察布是「一帶一路」和中歐班列唯一的非省會樞紐節點城市,也是國家重點建設的23個物流樞紐載體城市之一。
歷史文化
烏蘭察布已有6000餘年的文明史,是中國古代北方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也是草原絲路和萬里茶道的重要節點,孕育出了瑰麗奪目的察哈爾文化和杜爾伯特文化。
大窯文化遺址是中國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舊石器時代石器製造場;化德縣裕民遺址填補了北方草原新石器時代考古的空白;岱海文化遺址群處於同期文化領先水平,被考古學家贊譽為「太陽升起的地方」。
元代集寧路遺址,是歐亞茶駝古道、草原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和貨物集散地,見證了昔日「使者相望於道,商旅不絕於途」的燦爛輝煌。
以上內容參考:烏蘭察布市人民政府網站——烏蘭察布市基本情況
❿ 列四郡,據兩關'的舉措是在哪個朝代
陽關,因坐落在玉門關之南而取名陽關。陽關,始建於漢武帝元鼎年間,在河西"列四郡、據兩關",陽關即是兩關之一。陽關作為通往西域的門戶,又是絲綢之路南道的重要關隘,是古代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據史料記載,西漢時為陽關都尉治所,魏晉時,在此設置陽關縣,唐代設壽昌縣。宋元以後隨著絲綢之路的衰落,陽關也因此被逐漸廢棄。舊《敦煌縣志》把玉門關與陽關合稱"兩關遺跡"列敦煌八景之一。
陽關,始建於漢武帝"列四郡、據兩關"時期,陽關在古代水源充足,渥窪池和西土溝是最大的獨立水源,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這里就已成綠洲盆地,有發達的火燒溝文化。
早在公元前121年,西漢王朝為抵抗匈奴對邊疆的騷擾,經營西域,在河西走廊設置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同時建立了陽關和玉門關。
陽關建於漢元封四年(前107年)左右,曾設都尉管理軍務,自漢至唐,一直是絲路南道上的必經關隘。
自西漢以來,許多王朝都把這里作為軍事重地派兵把守,多少將士曾在這里戌守征戰;多少商賈、僧侶、使臣、遊客曾在這里驗證出關;又有多少文人騷客面對陽關,感嘆萬千,寫下不朽詩篇。高僧玄奘從印度取經回國,就是走絲路南道,東入陽關返回長安的。
漢唐時期,陽關軍士即藉以此水而生息。西土溝平時上游乾涸,下游有泉水匯成水溪北流,時有山洪暴發。洪峰過後,溝岸紛紛塌落,河床加寬,大量泥沙順流而下,遂在下游沉積。泥沙在西北風吹揚搬運下,形成條條沙壟,陽關古城送逐漸被水毀沙埋。
隋唐時期廢棄後,慢慢荒蕪,只剩下被稱為"陽關耳目"的墩墩山烽燧立於大漠戈壁之上。
專家考證,陽關故址就在今南湖鄉西面對'古董灘"的流沙地帶。出敦煌市西南行75公里路程即可到達陽關故陽關烽燧址:古董灘。《西關遺址考》謂古董灘是漢代以後陽關。但據清《甘肅新通志》及《敦煌縣志》認為紅山口即陽關。 宋代以後,因與西方和陸路交通逐漸衰落,關遂廢圮。
據(元和郡縣志)載陽關,在縣(壽昌縣)西六里。以居玉門關之南,故曰陽關。陽關本漢置也,渭之南道,西趣鄯善、莎車。後魏嘗於此置陽關縣,周廢。
陽關,東西二十步,南北二十七步。右在(壽昌)縣西十里,今見毀壞,基址見存。西通石城、於闐等南路。以在玉門關南,號日:陽關。可見唐時陽關已毀,僅存基址。古壽昌城在今敦煌市南湖鄉北工村附近,陽關在壽昌故城西6里,或10里處,當指約數而言。
陽關與玉門關,同為出塞的必經之路,兩關扼守著絲綢之路的南北道通,恰如中原出入西域的兩扇大門;兩關又像絲綢之路上光芒四射的燈塔,照耀著行者的路,溫暖著遊子的心。而對於今天的國人來說,它更是一份不可或缺的記憶,一個精神的故鄉。
但兩關的設置,卻是因水而起……
西漢時期,漢武帝征服匈奴、收復河西後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列四郡,據兩關」,四郡為酒泉、武威、張掖、敦煌,兩關就是陽關、玉門關。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大詩人王維的《渭城曲》為大家所熟悉,其中的「陽關」與「春風不度」的「玉門關」同為出塞的必經之路。漢武帝征服匈奴、收復河西後「列四郡,據兩關」,從此,絲綢之路正式暢通,人類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陽關設在敦煌西南一片叫南湖的綠洲上,巨大的湖泊是古代的渥窪池,唐代又叫壽昌海,它是疏勒河最西端的一個支流,南湖綠洲曾經是漢代龍勒縣、西晉壽昌郡的所在地。
龍勒就是抓住天馬的地方,或者叫做收復天馬的地方。這是進入國境的頭一站,像玄奘回國的時候,從羅布泊過來,從於闐經過羅布泊,他事先給朝廷打了報告,說他要回來了,唐太宗知道了以後,就命令敦煌太守說,你們要到陽關去接玄奘,敦煌太守就是在這里迎接玄奘的歸來。後來馬可·波羅來中國也是從這里進來的,他們都在這里停留。
後人判斷陽關關址,都是根據《舊唐書·地理志》記載「陽關,在縣西六里」。這里的縣是指龍勒縣。
時隔千年,陽關關城早已盪然無存,連綿的沙丘之間,依稀可見斷斷續續的古代牆基。
國際敦煌學會甘肅分會理事、敦煌陽關博物館館長紀永元介紹說:在這兒發現了生活用具,還有些生產用具,陶器裡面像加沙陶、灰陶、繩紋、席紋都有,還有麻布紋、刀削紋,這些都很有特點,鐵器在陽關遺址上發現是比較常見的,證明漢代冶煉技術已經很普遍了。
那些房基、陶片、銅器在時時提醒著我們,一個偌大的古代城市就在我們的腳底下。
北京大學教授、敦煌學家榮新江介紹說:敦煌它是中原王朝最西邊的一個城鎮,所以陽關、玉門關也正是它西邊的最主要的關口,就是最西邊的關口。這兩個關當然作為長城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有軍事意義,其實它的文化意義可能更重,它交流的意義可能更重,「陽關」這個名字,更加重要的是文化的意味,「西出陽關無故人」哪,而不是一個軍事的意義。
環顧四周,我們不禁要問:既然是關卡,理應設在居高臨下的險峻之處,為什麼設在平沙無垠的地方呢?
陽關孤零零地佇立在荒蕪的禿嶺上,除了一截絲帶一樣纖細的小綠洲,周圍幾乎都是起伏的沙浪。
紀永元館長介紹說:陽關的設立,主要就是守住兩個水,西面有一個西土溝水,東邊的這個水過去叫石門澗,所以關設到這個地方。因為在乾旱的沙漠上,人在這里活動離開水是無法生存的,守住了水,千軍萬馬就能生存了。
從衛星拍攝的畫面上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陽關的特殊性。在無邊的沙海中,陽關綠洲像一片樹葉,而渥窪池則像樹葉上的一滴露珠,對於大漠上長途跋涉的人來說,看到陽關就看到了一線生機。
鎖住水源的陽關,就有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神威。而眼前,除了黃沙還是黃沙。
一個威名遠揚的關城,為什麼消失於一片沙海?這座城市的最後一縷炊煙又是什麼時候消失的呢?
目前許多學者認為,陽關關城是被洪水沖毀的。
對於這一點,原敦煌博物館館長榮恩奇深信不疑。「沙子底下是澄泥,肯定有過洪水,在這個澄泥底下才是農田的痕跡、房子的痕跡、城牆的痕跡等等,這就說明陽關毀滅之前經過了一場洪水。洪水沖刷來了以後,植被破壞了,露天的渠道都完了,人們沒辦法才遷徙走了,西南方向和其它地方刮的風沙,慢慢侵入了,所以陽關就沒了。」
也有學者認為,主要不是風沙,而是和路線的走向有關系。因為世界上沒有絕對不能穿行的禁區,也沒有根本不能改變的道路,道路是隨著需要而改變的,沒有道路了,當然陽關就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