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非物質文化遺產禮儀有哪些

非物質文化遺產禮儀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9-06 22:17:33

A. 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口頭傳說和表述,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表演藝術;社會風俗、禮儀、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及實踐;傳統的手工藝技能。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如民間文學、民俗活動、表演藝術、傳統知識和技能,以及與之相關的器具、實物、手工製品等)和文化空間(即定期舉行傳統文化活動或集中展現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的場所,如歌圩、廟會、傳統節日慶典等)。 非物質文化遺產又稱無形文化遺產,主要指人類以口頭或動作方式相傳,具有民族歷史積淀和廣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間文化遺產,它曾被譽為歷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記憶的背影。它包括民間傳說、習俗、語言、音樂、舞蹈、禮儀、慶典、烹調以及傳統醫葯等。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大的特點是不脫離民族特殊的生活生產方式,是民族個性、民族審美習慣的活的顯現。它依託於人本身而存在,以聲音、形象和技藝為表現手段,並以身口相傳作為文化鏈而得以延續,是活的文化及其傳統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過程來說,人就顯得尤為重要。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確定文化特性、激發創造力和保護文化多樣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寬容、協調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而於1998年通過決議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評選。這個項目的申報有三個基本條件,一個是藝術價值,一個是處於瀕危的狀況,還有一個是有完整的保護計劃。而每兩年才審批一次,每次一國只允許申報一個。從2001年開始,該評選已進行了兩次,共批准了47項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包括我國的崑曲和古琴。

B. 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了哪些內容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范圍包括:口頭傳統,以及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傳統表演藝術(含戲曲、音樂、舞蹈、曲藝、雜技等);民俗活動、禮儀、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技能;與上述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

C.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范圍包括哪些

隨著科學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人們對遺產的認定范圍也在不斷擴大。現在較為一致的認識是,遺產應包括自然和文化遺產、物質和非物質遺產(或稱無形遺產)、農村和城市遺產等等。教科文組織1972年通過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中所指的遺產應是物質遺產。物質遺產更注重的是物,也就是外在的自然文化景觀和建築遺址,如我國29個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的故宮、長城、九寨溝等,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遺產。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活的遺產,更注重的是技能、技術、知識的承傳,是活的財富,一切以人為主線。
根據《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人類的創造力。」《公約》對此定義作了具體的說明,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五個方面:1.口頭傳說和表述,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2.表演藝術;3.社會風俗、禮儀、節慶;4.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5.傳統的手工藝技能。
非物質的無形的東西往往比物質的有形的東西更加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了人類的情感,包含著難以言傳的意義和不可估量的價值。一個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往往蘊藏著傳統文化的最深的根源,保留著形成該民族文化的原生狀態以及各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等。
為何說這是文化命脈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存在有著其社會背景和社會環境,這種遺產根植於人所處的時空、周邊環境和社交活動中。由於它的特性,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消失和破壞更容易被忽略。例如剪紙藝術,在幾十年前的中國農村,至少一半以上的婦女都會剪紙;二十幾年前的木偶、皮影可能在我國還隨處可見,而現在要看上一場這樣的演出,恐怕是相當困難。現代化的沖擊,豐富的電視節目和現代人的生活方式,使得許多傳統的民族的表演藝術失去觀眾。就拿2001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一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桂冠的崑曲藝術來說,全國6個崑麴院團每年究竟演出多少,有多少觀眾,結果恐怕並不樂觀。現代化的沖擊,現代化、商品化帶來的種種變化,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失去了原有存在土壤和社會環境,也就慢慢走向消亡。
為了解決瀕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過反復的研究和科學論證,提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採取新的舉措,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跨越了4個重要的階段,取得了矚目的成果。第一個階段:關於保護傳統和民間文化建議案。第二個階段:建立「活的文化財產」制度。第三個階段:建立「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公告制度。第四個階段:通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D.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種類與范圍有哪些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規定,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

1、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

2、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

3、傳統技藝、醫葯和歷法;

4、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

5、傳統體育和游藝;

6、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1、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2、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激發人類的創造力;

3、在我中境內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實物和場所,凡屬文物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有關規定。

(4)非物質文化遺產禮儀有哪些擴展閱讀:

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工作原則是: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明確職責、形成合力;長遠規劃、分步實施、點面結合、講求實效。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們開始放棄了原始的生活方式,那些代表著民族文化和精神的非物質漸漸湮滅在了歷史的邊緣,下面就對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談幾點看法。

一、提高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非物質文化遺產關系一個民族的文化與精神的傳承,較之有形遺產而言,如指間之沙,稍有不慎,就會流失於指縫。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它記錄著中華民族生息繁衍的歷史,凝結著中華民族的精神。特別是那些歷史上沒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或是創立較晚的眾多少數民族,他們的歷史,則是在創世神話中表述,在民間傳說中記載,在群眾口頭上流傳。

民族傳統文化乃是各民族依存的前提,傳統文化的消失,便意味著一個民族的解體。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保護、傳承、發展是我們民族處在大的社會轉型期所面臨的重要而又急迫的問題,因為這些文化消失後就不可再生了傳100多年來,中國傳統文化流失嚴重。

樓蘭古城最完整的資料不在中國,而是在大英博物館;敦煌文書最完整的不是在中國,而是在日本;最早出現的湖南灘頭年畫是在德國和日本的收藏家那裡發現的。

我國又有多少歷史檔案及國寶外流,歷史上有,當代仍不斷發生。對此,我們應清醒的認識,並採取相應的保護性措施,絕不應該讓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斷送在我們這代人手中。

二、重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

歷經數千年而形成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它長期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中,受歷史條件、經濟形態、生產、生活方式及群眾思想觀念的局限,必然要打上某一時代與階級的烙印。

其中既有金礫玉石,亦有殘渣敗絮;既是精神動力,亦是沉重的包袱。我們在對其研究時,首要的是要分清這兩種界限。對其金礫玉石及精神力量,要使之發揚光大,給予繼承並創新;對其殘渣敗絮、沉重包袱,必須棄之不惜,堅決甩掉。

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要採取多學科交叉綜合性的研究方法。比如將考古發現的青海大通縣上孫專寨出土的新石器時代有舞蹈造型的彩陶,與仍在陝北安塞地區流傳的民間剪紙「抓髻娃娃」相比較,具有驚人的相似之處,這證明了人類在童年時期所創造傳統文化藝術,歷經幾千年到當代仍有著強大的生命力,並給現代藝術以深遠的影響。

再如湖南侗族學者林河老先生,他將文學典籍中記載的屈原的《九歌》與沅汀地區的民俗,加以比較考證,寫出論著《九歌與沅汀民俗》。書中運用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民俗風情資料,證實了流傳在沅湘間的巫歌巫舞,是屈原《九歌》的活化石,提出了《九歌》即《神歌》的論斷,在國內外學術界引起強烈的共鳴。有學者稱之「是打開楚辭寶庫的一把金鑰匙」。

三、創造保護、傳承、發展良好氛圍

一個城市有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構成了有別於其它城市的特色與風格。近年來,伴隨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行動的啟動,全球性的保護、珍視口頭和非物質遺產逐漸掀起熱潮。

包括中國「崑曲」、「古琴」這兩種凝聚中華文化特質的古老藝術在內,已經有46種世界各地的民間藝術登上了「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名錄」。然而,申遺不等於保護,僅僅是申遺,遠遠不夠,重要的是有效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不能像文物一樣被保護起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是死的,我們要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

參考資料:網路.非物質文化遺產

E.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緙絲、全聚德、蘇綉、吳歌、評彈、中和韶樂、川劇變臉、灘頭年畫、江永女書、南京雲錦、西安古樂、南音、青浦田歌、松江顧綉等

1、緙絲

南京雲錦是中國傳統的絲制工藝品,有「寸錦寸金」之稱,其歷史可追溯至417年(東晉義熙十三年)在國都建康(今南京)設立專門管理織錦的官署——錦署,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年歷史。

如今只有雲錦還保持著傳統的特色和獨特的技藝,一直保留著傳統的提花木機織造,這種靠人記憶編織的傳統手工織造技藝仍無法用現代機器來替代。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非物質文化遺產

F. 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呢

1、崑曲

崑曲(Kun Opera),又稱昆劇、崑腔、崑山腔,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劇種,也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的珍品。崑曲發源於14世紀中國的蘇州太倉南碼頭,後經魏良輔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國,自明代中葉獨領中國劇壇近300年。

G. 非物質文化遺產都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1、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

2、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

3、傳統技藝、醫葯和歷法;

4、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

5、傳統體育和游藝;

6、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包括:(一)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二)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三)傳統技藝、醫葯和歷法;(四)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五)傳統體育和游藝;(六)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 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實物和場所,凡屬文物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有關規定。

閱讀全文

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禮儀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0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