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有哪些史前文化遺存

有哪些史前文化遺存

發布時間:2022-09-07 07:33:15

1. 古人類文化遺址有哪些類型

1、元謀人遺址

元謀人遺址位於雲南省元謀縣大那烏村北約500米的山腰,距縣城7公里。元謀人化石是目前中國發現的最早的人類化石之一,後正式被定名為"直立人元謀新亞種",簡稱"元謀人"。遺址中還出土有雲南馬、劍齒虎、劍齒象等早更新世動物化石,打制石器及炭屑。

2、穿洞古人類遺址

穿洞古人類遺址位於貴州省安順以北26公里的普定縣城郊,是距今16000年前古人類生活遺跡,是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

該遺址發掘出人類完整頭骨兩件,哺乳動物碎骨18000件,單個牙齒500多枚,動物化石13個屬或種。出土石制器物20000餘件,骨器1000餘件,以骨錐最多,另有骨鏟、骨針、骨棒等。此外,發現用火遺跡多處。

3、藍田人遺址

藍田人遺址化石及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物出土地點。在陝西省藍田縣東15公里處的公王嶺和縣西北10公里處的陳家窩村兩地。

1963年9月,在陳家窩村厚30米左右的紅色土層底部,發現了一個老年女性下頜骨化石。1964年5月又在公王嶺紅土底部的鈣質結核土中,發現了一個不完整的中年女性頭骨化石,兩地相距約30公里。

4、河姆渡遺址

河姆渡遺址,位於浙江省寧波市餘姚市河姆渡鎮河姆渡村的東北 ,距寧波市區約20千米,是中國南方早期新石器時代(約7000—5000年前)遺址 。

河姆渡遺址總面積達4萬平方米,上下疊壓著四個文化層。河姆渡遺址出土陶片達幾十萬片,還有陶器、骨器、石器以及植物遺存、動物遺骸、木構建築遺跡等大量珍貴文物。

5、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是中國舊石器時代的重要遺址。1927年開始發掘,洞內曾發現3個完整的頭蓋骨和一些殘骨,是北京猿人和山頂洞人化石的發現地。山頂洞人代表一萬多年前新人的類型,是研究人類進化的重要實物資料。

2. 中國史前文化的列表

裴李崗文化 賈湖遺址 薛家崗遺址 辛店文化 馬家濱文化
大汶口文化 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 半坡文化 馬家窯文化 大溪文化 龍山文化 紅山文化 良渚文化 齊家文化 夏家店文化 文家嶺文化 下川文化
二里頭文化 二里崗文化 城子崖文化 李家村文化 湖熟文化 老官台文化
大洞文化 廟底溝文化安陽殷墟 周原遺址 半鎬遺址 新化、屈樂遺址 仙人洞文化 大地灣文化 磁山文化 金牛山文化 下川文化 三星堆文化
按年代分:
舊石器時代
傳說的蛇族雙帝時代,蛇族雙帝指伏羲和女媧,公元前約78到77世紀他們建立伏羲羅奉政權,成為黃河下游地區的氏族首領。
這個年代的文化:元謀人 藍田人 北京猿人 大洞文化 金牛山文化 大荔人 馬壩人 丁村人 柳江人 河套人 下川文化 山頂洞人
新石器時代
中國在該階段已經出現了國家的萌芽,該時間依據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研究成果。 這一時期對應傳說中神農時期。
這個年代的文化:大地灣文化 仙人洞文化 磁山文化 裴李崗文化 仰韶文化早期 半坡文化 廟底溝文化 大溪文化 河姆渡文化 大汶口文化早期 城子崖文化 屈家嶺文化
金石並用時代
中國在該階段已經出現邦國、刻骨文等城市國家和成熟文字。這一時期對應傳說中的五帝時期。
仰韶文化晚期、,大汶口文化晚期、紅山文化、龍山文化、良渚文化、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等
青銅時代
三星堆文化、二里頭文化 岳石文化四壩文化安陽殷墟 周原遺址 半鎬遺址 夏家店文化 舊石器時代--長濱文化、苗栗網形文化和台南左鎮人等
新石器時代--圓山文化、芝山岩文化和植物園文化等 舊石器時代--金取遺跡、和米ヶ森遺跡等
新石器時代--繩文時代、彌生時代和三內丸山古跡等 舊石器時代--高敞、和順、江華支石墓遺址
新石器時代--櫛目文土器時代、無文土器時代等

3. 中國有多少古代和遠古史前文化遺址

原始人遺存
元謀人 藍田人 北京猿人 河套人 山頂洞人 馬壩人 丁村人 柳江人 大荔人
舊石器至新石器早期
裴李崗文化 賈湖遺址 薛家崗遺址 辛店文化 馬家濱文化
大汶口文化 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 半坡文化 馬家窯文化 大溪文化
氏族社會
龍山文化 紅山文化 良渚文化 齊家文化 夏家店文化 文家嶺文化 下川文化
二里頭文化 二里崗文化 城子崖文化 李家村文化 湖熟文化 老官台文化
大洞文化 廟底溝文化安陽殷墟 周原遺址 半鎬遺址 新化、屈樂遺址 仙人洞文化 大地灣文化 磁山文化 金牛山文化 下川文化 三星堆文化

4. 有哪些遠古遺址、4個

一、閻家崗遺址

閻家崗遺址屬舊石器時代晚期,位於哈爾濱西南25公里,松花江支流運糧河北岸。經考古發掘,出土古脊椎動物化石33種2500餘件;石製品9件,有砍砸器、刮削器、石片、石核,均為人工打擊而成;人工打擊的碎骨43件,骨器7件;還出土兩個古營地遺址,相距40米,分別用300和500多塊獸骨,包括披毛犀、大角鹿、野牛、野馬的頭骨和肢骨壘砌而成;還發現燒骨、炭屑和糞便化石。經碳-14測定,這些化石的年代為距今22370±300年。在這里活動的早期先民,已能構築營地,並獵捕大批野獸,說明狩獵技術有了進步。

二、新開流遺址

新開流遺址在密山縣大、小興凱湖之間新開流以東1.5公里的湖崗上。遺址東西長300米,南北寬80米,面積約2.4萬平方米。1972年發掘280平方米,發現新石器時代墓葬32座,漁窖10座,出土大量以魚鱗紋、網紋、波紋為特徵的陶器和以漁獵工具為主的石器、骨器、牙角器等。說明當時人們是以漁獵為生,尤以捕魚為主要生活來源。經測定和樹輪校正,距今年代為6080±300年。這是一處不同於國內外其他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富有特徵的遺址,以本遺址為代表的這種類型的文化遺存,被命名為"新開流文化"。1981年新開流遺址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昂昂溪遺址

昂昂溪遺址屬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齊齊哈爾市昂昂溪區以西6公里五福火車站南端的沙丘上。1930年,著名考古學家梁思永在此發掘,以後多次發掘,從遺址和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用於漁獵的壓制石器和骨器。在男性墓中,隨葬的有骨槍頭、骨魚鏢、骨刀梗,說明男子狩獵、捕魚;女性墓中隨葬品有凹底石鏃、切割器等,說明女人不但從事家務勞動,也從事狩獵。出土的陶器中,有灰褐泥質陶、灰泥質陶、黃褐泥質陶3個陶系。石器工具的製作,可分為壓制、打制、磨製3種。以壓制石器占絕大多數。器形細小,工藝精湛,特別是石鏃代表了壓制石器製作的最高水平。經碳-14測定,其年代距今5000-6000年。這個遺址對研究黑龍江省石器時代文化及東北地區遠古歷史具有重要意義。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四、鶯歌嶺遺址

鶯歌嶺遺址屬新石器時代遺址,在寧安縣鏡泊鄉學園村西南1.5公里處,南距南湖頭屯2公里。嶺的西、北、東三面伸入湖中,形成半島,遺址就在半島之上。遺址的地層堆集分上下兩層,每層都發現居住址兩處,均半地穴式建築。下層的兩處居住址,長方式,長6米左右,寬3米左右,深3米多,靠牆有柱洞,室中有灶坑,灶邊圍以石牆。其中一室內,有一大石,下壓一個狍子頭骨,大石與灶坑之間,整齊地排列著5個狍子和豬的頭骨。室內出土有陶器、石器、骨器。陶器為罐、碗、盅、紡輪,陶塑有豬、狗等;石器主要是鋤、斧、網墜;骨器有骨針、錐、鹿角鋤。上層居住址,也為長方形,深約70厘米。因遭破壞,看不出長度和寬度。穴壁內築有石牆,其間填以黃土。靠牆處有柱洞。居址內出土物較少,附近有一灰坑,出土物較多。陶器火候較高,陶質較硬,部分表面磨光,以罐類為多,也有碗、杯、盅,陶塑動物有豬、狗和熊,造型逼真,姿態各異。石器以打制、磨製為主,有石斧、有肩石鋤、束腰石鋤和石錛、茅、鏃及長刮器、短刮器、石片刮器。骨器有針、錐、簪、匕首,還有牙刀、牙錐、蚌刀和樺樹皮器。鶯歌嶺下層文化類型是已知牡丹江流域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對上層出土物經碳-14測定,為距今3025±90年,應在商周之際。下層當較上層更早,應在商代初期。

五、白金堡遺址

白金堡遺址屬青銅時代遺址,位於肇源縣城西50公里民意鄉大廟村白金堡屯,嫩江左岸的台地上。南臨嫩江0.5公里,東距嫩江與第二松花江匯流處15公里。多次考古發掘,清理出房址3處,窖穴(灰坑)40多處,陶窖1處,出土大量陶器及石、骨、蚌器等。房址為園角長方形和方形半地穴式建築,面積為4.4×8或4×4米。有門道,呈斜坡形,長1.3米,寬1米。地面經過夯打,厚約5厘米。室中正中有灶坑,橢園形。有柱洞,木柱當是支撐屋頂的支柱。室內西北側有土台,可能用於放置生活用品。西側有窖穴,有園形和長方形兩種,大少不小,可能是放置糧食、果品的。灰溝(防護溝)很長,東西向呈半園形,寬深各1米,溝壁斜直,用於防護和守衛,是白金堡文化重要遺跡之一。出土陶器1000餘件,有鬲、罐、缽、壺、盆、碗、杯、網墜等。火候較高,質地細膩堅硬,色澤純正。從房址的建築看,當地先民已過著安定生活;從蚌刀、蚌鐮的出土看,已有了早期的農業;精緻的骨魚鏢和土層中大量魚骨的堆集,說明捕魚仍佔有重要地位;陶器上動物紋(羊紋、鹿紋、駱駝紋)的出現,反映了畜牧業也有了發展。遺址的文化層分上下兩層,下層時間較早,相當於商代末期,上層時間較晚,相當於西周末年。經碳-14測定,距今分別為3260±70及2900±100年。
白金堡遺址是松嫩平原上面積最大、堆集最厚、出土最豐富1處典型青銅時代文化遣存。對研究松嫩平原以及整個東北地區的青銅時代文化,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學術界認為這里的先民已進入文明時期。1981年白金堡遺址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六、鳳林古城遺址

鳳林古城屬鐵器時代遺址。位於三江平原的友誼縣成富鄉鳳林村西300米處。80年代初期,考古工作者在以友誼農場為中心的1888平方公里范圍內,發現距今2000年左右的漢魏時期古城、古居址181處,其中古城62處,古居住址119處。這些古城和居址中,最有特色、最完好、規模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是佔地約100萬平方米的鳳林鄉古城。與寶清縣炮台山古城堡隔七星河相望,居民稱為"對面城"。古城有內外9城,第六城位居中心,呈正方形,東牆長116米,南牆長112米,西牆長124米,北牆長119米。牆殘高2-4米。城四角有角樓址,4個馬面設在每面牆中部。角樓、馬面向牆外伸出5-10米不等。城外護城河深3-4米,寬16-18米。城牆為夯土板築,很堅固。六號城較各城面積大,城牆高,可能為部落首領住所。各城的內外都有許多半地穴式居址,深1米,長5-10米,寬3-5米,出土有陶罐、陶碗和雙耳銅䴉、小銅鍾、鐵箭頭,還有玉器、瑪瑙等飾物。從各城的布局看,當時的居民約有數萬,已結束了游牧,進入定居,農業、養畜業、制陶業和紡織業都達到一定水平,在組織上也初具國家的雛形。經考證,居民為滿族的祖先挹婁人。
鳳林古城的發現,徹底否定了三江平原是亘古荒源的"北大荒"這一說法,對研究滿族歷史、黑龍江地區少數民族的相互關系及其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的變化,都有著重要的價值。又由於此城巨大而結構復雜,對研究黑龍江古城的類型提供了新的例證。

5. 史前時期中國境內有代表性的文化遺存有哪些

摘要 龍山是指以山東章丘縣龍山鎮遺址為代表的文化,出土的陶器以黑陶、灰陶為特徵,最典型的是一種薄胎,黑而光亮的被稱為蛋殼黑陶的陶器。這是上個世紀30年代初由梁思永等人發掘的。梁思永是梁啟超的二公子,他學考古是梁啟超的決定,可見考古學在當時人們心目中的重要性。

6. 中國史前文化在考古學上有哪些命名和遺存

過去只知道仰韶、龍山。
仰韶就是前面我們講到的瑞典人安特生首先在河南澠池發掘的仰韶文化,以紅陶、彩陶為特徵。
龍山是指以山東章丘縣龍山鎮遺址為代表的文化,出土的陶器以黑陶、灰陶為特徵,最典型的是一種薄胎,黑而光亮的被稱為蛋殼黑陶的陶器。這是上個世紀30年代初由梁思永等人發掘的。梁思永是梁啟超的二公子,他學考古是梁啟超的決定,可見考古學在當時人們心目中的重要性。
新中國成立後,新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考古學文化,按早晚順序講,
屬於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有距今10000年到12000年的江西萬年仙人洞、吊桶環遺址、湖南道縣玉蟾岩遺址,廣西桂林甑皮岩、邕寧頂螄山遺址,河北徐水南庄頭遺址等。這些遺址中出土的陶器火候很低,質地粗糙,紋飾簡單,代表了陶器剛發明不久的技術水平。出土的石器有打制的也有磨製的,在文化層中還發現了最早的栽培稻遺跡。
新石器時代中期階段的遺址以黃河流域的磁山文化、裴李崗文化、後李文化、老官台文化和長江流域的彭頭山文化、石門皂市文化、城背溪文化等為代表。遺址范圍擴大,房基、墓葬都有發現,陶器種類豐富,粟作農業、稻作農業遺跡隨處可見。
屬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考古學文化,除以前發現的仰韶文化,有山東和蘇北地區的大汶口文化,北方地區的興隆窪文化、紅山文化,甘青地區的馬家窯文化,長江流域的大溪文化、河姆渡文化等。這個階段,社會發展迅速,聚落開始分化,等級已經出現。
新石器時代末期或稱之為銅石並用時代,除龍山文化、齊家文化是早前發現的,新發現的,長江流域上游有寶墩文化,中游有屈家嶺、石家河文化,下游有良渚文化,北方地區有小河沿文化等。
至於早期青銅時代,有關夏商代考古,自安陽殷墟發掘之後,20世紀50年代以來,不僅在黃河中游的中原地區,先後發現了商代早期的鄭州商城、偃師商城、小雙橋遺址、洹北商城、東先賢遺址等一系列商文化遺存,
二里頭遺址、東下馮遺址等夏文化遺存,以及東岳石遺址為代表的東岳石文化,
還在北方地區、長江流域乃至嶺南地區發現了夏家店下層文化、上層文化、圍坊三期文化、張家園上層文化、三星堆文化、十二橋文化、荊南寺類型遺存、吳城文化、湖熟文化、馬橋文化、石峽中層文化、浮濱類型遺存等中原周邊地區的當地土著文化遺存。
有關周代考古,在周人起家的陝西岐山、扶風一帶的周原,西周都城遺址長安一帶的灃鎬,河南的洛陽以及燕、晉、虢、齊、魯、應、秦、楚、蜀、吳、越等諸侯國的都邑幾乎都有重要發現。不僅是這些地點發現了,各個地點都有豐富的內涵,諸如王侯宮殿、陵墓、手工業作坊乃至形形色色的遺物,可以說應有盡有。

7. 史前時期中國境內有代表性的文化遺存有哪些

1、紅山文化,發源於東北地區西南部。起始於五六千年前,是華夏文明最早的遺跡之一,分布范圍在東北西部的熱河地區,北起內蒙古中南部地區,南至河北北部,東達遼寧西部,遼河流域的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游。

8. 地球人類史前文明大揭秘,曝光人類史前文明遺址有哪些

現在很多考古發現表面,人們曾經有著高度發到的文明,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地球的輪回學說,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下史前10大高度發達文明。

1、埃及基沙高原的獅身人面像

基沙高原的獅身人面像,正對著東方,經最新天文分析和地質分析,其建築年代可能要比考古學家早先的估計要久遠的多。美國地質學會修齊教授說,獅身人面像的身體受到的侵蝕似乎不是風沙造成的,風沙造成的侵蝕應該為水平、銳利的,而獅身人面像的侵蝕邊緣比較圓鈍,呈蜿蜒彎曲向下的波浪狀,有的浸蝕痕跡很深,最深達2米。

另外上部侵蝕的比較厲害,下部侵蝕程度沒這么高。這是典型的雨水浸蝕痕跡。而獅身人面像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最多不會超過1千多年,其餘時間被掩埋在沙石之中。

如果真是建於埃及卡夫拉王朝而又被風沙侵蝕的話,那麼同時代的其它石灰岩建築,也應該受到同樣程度的侵蝕,然而古王朝時代的建築中沒有一個有獅身人面像受侵蝕的程度嚴重。

9. 中國發現的史前文明有哪些

肯定有的,
《中國史前神話解密》 《人類文明起源研究》
還有歷代史書中有引用過,如《太平御覽》中引用過的《三五歷記》等
都是描繪中國有史前文明的書籍
泥河灣文化 按地質年代和考古鑒定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即以小長梁遺址和馬圈溝遺址為代表的泥河灣早期遺址群(距今約150—200萬年),以侯家窯遺址為代表的泥河灣中期遺址群(距今約10—30萬年),以虎頭梁遺址為代表的泥河灣晚期遺址群(距今約萬年). 是迄今為止,東亞地區發現的最早的具有確切地層的人類活動遺址,對人類起源於非洲衣索比亞的一元論提出了挑戰。
良渚文化距今5300年至4300年,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代表之一,1936年才被發現,目前發現的遺址集中分布在上海周邊的長江三角洲地區。
中國發現的遠古人類遺址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著名的北京猿人距今約四五十萬年。

舊石器時代指距今約一萬年以前的時期,新石器時代指距今一萬年左右到四千年左右的時期。

泥河灣文化 按地質年代和考古鑒定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即以小長梁遺址和馬圈溝遺址為代表的泥河灣早期遺址群(距今約150—200萬年),以侯家窯遺址為代表的泥河灣中期遺址群(距今約10—30萬年),以虎頭梁遺址為代表的泥河灣晚期遺址群(距今約萬年). 是迄今為止,東亞地區發現的最早的具有確切地層的人類活動遺址,對人類起源於非洲衣索比亞的一元論提出了挑戰。

距今2萬~10萬年間浙江寧紹平原是越族人發展的一個基地。

距今1.5萬年寧紹平原自然環境惡化,迫使越族人幾次大規模遷徙。

以下是新石器時期我國主要文化遺存簡單記略:

距今1萬年左右,有一支越過錢塘江進入今浙西和蘇南丘陵地帶生息繁衍創造了馬家浜文化。

紅山文化是東北地區以出土玉器為主要特徵的新石器文化,萌芽於公元前8000~6000年前後,發展於公元前5000~4500年前後,輝煌於公元前4000~2500年前後,一般把公元前6000~3000年這一時期帶有紅山文化特徵的玉石器通稱為紅山文化。

賈湖遺址 賈湖遺址的地層比較單純,主要為裴李崗文化遺存,絕對年代為BC7000—BC5800年,距今9000年左右。是淮河流域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遺存,提供了連接黃河中游至淮河中下游之間新石器文化關系的一個連接點。發現有房子、陶窯、墓葬與陶器、石器、骨器等。出土的缽、雙耳壺與錐足鼎等陶器具有裴李崗文化同類陶器特徵。有契刻符號的龜甲與石器 ,其契刻符號可能與原始文字有關。

磁山文化是中國華北地區的早期新石器文化。因首先在河北武安縣磁山發現而命名。1973年發掘。年代約為公元前5400~前5100年。該文化與裴李崗文化關系密切,有人把兩者連稱為「裴李崗·磁山文化」。

良渚文化是我國長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發現於浙江餘杭良渚鎮而得名,距今約5250~4150年,在1936年被發現,經半個多世紀的考古調查和發掘,初步查明遺址分布於太湖地區。在杭州市餘杭區良渚、安溪、瓶窯三個鎮地域內,分布著以莫角山遺址為核心的50餘處 良渚文化遺址,有村落、墓地、祭壇等各種遺存,內涵豐富,范圍廣闊,遺址密集。八十年代以來,反山、瑤山、匯觀山等高台 土冢與祭壇遺址相復合,。

仰韶文化,年代約為公元前5000~前3000年。仰韶文化以其分布之廣泛,延續之久長,內涵之豐富,影響之深遠,而成為中國諸新石器文化中的一支主幹,它展現了中國母系氏族制繁榮至衰落時期的社會結構和文化成就。

半坡文化屬黃河中游地區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位於陝西省西安半坡村。年代約為公元前4800—4300年,半坡村的原始居民是定居的,以氏族或部落為單位,建立村落。半坡是一個沒有貧富差別的原始社會。

三星村遺址 三星村遺址位於江蘇金壇市西崗三星村,年代為公元前4500—3500年左右。它對長江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類型和文明起源等課題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為中國新石器時代區域研究、體質人類學研究增添了新資料。 相當於長江下游地區崧澤文化早期到馬家浜文化中晚用。出土的距今6000年前的石鉞,是一件禮器,表示擁有者的權力、身份、地位。較目前最早最完整的良渚文化玉鉞的年代早1000餘年。

安徽凌家灘文化遺址 安徽省含山縣銅閘鎮凌家灘村,遺址總面積約160萬平方米,經測定距今約5300年至5600年,是長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發現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遺址還出土了兩件科學文化史上有著特殊意義的文物——玉龜和玉版。專家推測,玉龜和玉版,有可能就是遠古洛書和八卦。在即將開始的安徽凌家灘文化遺址的第五次發掘,將採用紅外線攝影技術,尋找可能存在的5000年前的文字。

石家河文化 銅石並用時代文化,距今約4600─4000年。因發現於湖北省天門市石河鎮而得名。此地有一個規模很大的遺址群,多達五十餘處。該文化已經發現有銅塊、玉器和祭祀遺跡、類似於文字的刻劃符號和城址,表明它已經進入文明時代。陶器大部分為黑色,不過也有不少紅色的陶杯和陶塑,是該文化的一大特色。
陶塑個體均很小,有獅、象、虎、雞、魚、龜,還有人像。這些小塑像集中出土於窖穴之中,有祭祀的味道。在埋小孩的瓮棺中,往往出有不少玉器,造型豐富,有人面、飛鷹、豬龍、蟬、璜、管等,雕刻精細,工藝水平相當高。
該文化出現如石家河遺址群那樣的中心聚落,由鄧家灣、土城、肖家屋脊等數十處遺址組成。當時的經濟生活以稻作農業為主。在鄧家灣遺址發現了銅塊和煉銅原料孔雀石,標志著冶銅業的出現。琢玉工藝崛起,特色鮮明,玉器有人面雕像、獸面雕像、玉蟬、玉鳥、玦、璜形器等,都屬於小型玉器。鄧家灣遺址的個別地段,集中出土了大批小型陶塑,有的一座坑中竟達數千件之多。所塑有鳥、雞、豬 、狗 、羊 、虎、象、猴、龜、鱉以及抱魚跪坐的人物等。這些陶塑可能供原始巫術、祭祀活動之用,鄧家灣似為專門產地,通過交換輸往各地。
石家河文化晚期大小墓差別懸殊。肖家屋脊一座大型土坑墓長3米多 ,隨葬品百餘件 ;另一座成人瓮棺中有小型玉器56件,居該文化已發現的玉器墓之首。鍾祥六合大多數瓮棺內隨葬玉石器及玉石料。這些表明人們以玉器為財富。一般認為,該文化已處於原始社會瓦解階段。

廟底溝文化與仰韶文化形式由於時代、地域或部族的不同,有其獨特的內容,因首先在廟底溝發現,所以稱廟底溝類型文化。"碳化"測定為公元前3910年,上下浮動125年。

河姆渡文化 年代約為公元前4360年—前3360年。主要分布於浙江寧紹平原。以夾炭黑陶為主,少量加砂、泥質灰陶,均為手制,燒成溫度800—930℃。

北陰陽營文化 中國長江下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因南京市北陰陽營遺址而得名。分布在江蘇省寧鎮地區和安徽省東南部。估計年代為公元前4000~前3000年。北陰陽營文化大致處於母系氏族社會末期,但已孕育著父系氏族社會的萌芽。

馬家浜—崧澤文化年代約為公元前4000—前2685年。主要分布於上海、江蘇南部與浙江北部。以紅陶為主,少量灰陶、黑陶、黑皮陶,有夾砂、泥質、夾炭陶。燒成溫度760—1000℃。陶器大部分手制,少量輪修。
大汶口文化 年代約為公元前4040—前2240年。分布於山東、江蘇北部、河南東部、安徽東北部。有泥質、加砂陶,早期以紅陶為主,晚期灰、黑比例上升,並出現白陶、蛋殼陶。手制為主,晚期發展為輪制陶器,燒成溫度900—1000℃。器型有鼎、鬶、盉、豆、尊、單耳杯、觚形杯、高領罐、背水壺等。許多陶器表面膜光,紋飾有劃紋、弦紋、籃紋、圓圈紋、三角印紋、鏤孔等。彩陶較少但富有特色,彩色有紅、黑、白三種,紋樣有圈點、幾何、花葉等。

大溪文化 年代約為公元前3825—前2405年,主要分布於三峽地區和湖北西部長江沿岸。多泥質陶,細泥陶、加砂陶比較少,還有少量的夾炭陶;紅陶為主,少量灰陶、黑陶。以手制為主,少量輪修,燒成溫度600—800℃。

城頭山古文化遺址 城頭山古城內遍地可見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和龍山文化的陶片和文化堆積。城頭山城始建於6000年前的大溪文化時期,距今5000年左右屈家嶺文化時期又經過兩次築造。陶鬶、陶觚和陶溫鍋的發現,說明城頭山及周邊地區,5000年前飲酒已相當普遍和講究,酒文化的發展已達到相當水平。

盤龍城遺址 盤龍城遺址位於武漢市黃陂盤龍城經濟開發區葉店村,是我國長江中游地區首次發現的商代早期城市遺址(距今3500年),也是迄今我國發現的同時期保存最好的城址之一。

良渚文化年代約為公元前3300~前2000年,正式進入歷史時代的吳越應該就是良渚人與吳越人有著某種關聯的一種印證,其後馬橋文化可能是他的繼承者尚無根據;良渚文化先民分為兩只一隻到達粵北融入石硤文化,一隻與中原部落交戰,被吸收同化融合,出現在龍山文化之中。分布在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是承繼崧澤文化發展形成的,得名於杭州附近的良渚遺址,良諸文化的稻作農業、竹木製作、養蠶、絲織、麻織等都有重要發展。尤為令人注目的是發現了以琮、璧、鉞為主的大量玉器,浙江餘杭的反山和瑤山、江蘇武進的寺敦等地都出土有良渚文化的精美玉器,不僅說明制玉工藝精湛,而且其器形和紋飾多反映了社會上層建築的深刻變化。

馬家窯文化 年代約為公元前3190—前1715年。受仰韶文化的影響而發展起來的。主要分布於甘肅和青海的東北部,以洮河、大夏河和湟水的中下游為中心。

石峽文化是嶺南地區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得名於廣東曲江石峽遺址,其時代約為公元前3000—前2000年之間。

屈家嶺文化年代約為公元前2550—前2195年。主要分布於長江中游江漢地區。早期以黑陶為主,晚期灰陶為主,少量紅陶。陶器以手制為主,少量輪修,燒成溫度900℃左右。
龍山文化 年代約為公元前2310—前1810年。繼承仰韶文化因素發展起來。早期主要分布在關中、晉南、豫西一帶。晚期主要分布於河南、和河北的南部。

馬橋古文化遺址 馬橋古文化遺址含3層不同時代的文化遺存 :上層為春秋戰國時代印陶文化遺存;中層出土大量商代石、骨、陶器,為太湖地區早期印陶文化的典型遺存,被命名為馬橋文化;下層發現新石器時代建築遺跡和墓葬,為距今4000年的良渚文化遺跡。文化遺存下面還有一條貝殼沙帶,說明遺跡所在地是古代海岸。遺跡的發現對於研究上海地區古海岸位置和成陸年代具有重要意義。

齊家文化 年代約為公元前1890—前1620年。繼馬家窯文化而發展起來。主要分布於甘肅、青海、寧夏等地。

小結:我國的古代神話傳說,大多來源於新石器時代,由於年代的久遠,文史資料的匱乏,思想的蒙昧等給我們的先民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二十世紀以來,隨著考古學的發展,使我們有機會近距離的接觸他們,這無疑對我們正確地認識人類的歷史和文化有重要的意義!夏商周的斷代工程已經可以暫告一段落,而新石器時期的文化即史前文明的研究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另一巨大任務!有待我國廣大的考古,文字,歷史等學者的進一步努力。

10. 是前世期中國境內有代表性的文化遺存有哪些

河姆渡遺址(浙江餘姚)是1973年發現的中國新石器時代一個重要的村落遺址,距今已有7000餘年歷史。經兩次大規模考古發掘,共出土各類生產工具、生活工具、建築構件等文物7000餘件。人們在這里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最早的木結構水井、最早的編織技術、最早的船漿……河姆渡遺址所展示的燦爛的原始文化,有力地證明: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一樣,都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發祥地。1979年,這一結論被寫進了中學歷史教科書中。

中國北方新石器時代最具代表性古文化,位於赤峰市區東北隅的紅山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古文化,距今5300~4000年。分布於餘杭境內的「良渚遺址群」,是良渚文化的中心。良渚遺址群將成為實證中華5000年文明史的聖地。

位於芮城縣中瑤鄉西侯度村,為目前中國境內已知的最古老的一處舊石器時代遺址,距今大約180萬年。經發掘出土的動物化石有巨河狸、鯉、山西軸鹿、粗面軸鹿、粗壯麗牛、山西披毛犀、三門馬、古中國野牛、晉南麋鹿、步氏羚羊、李氏野豬、納瑪象等。石器出土數量不多,主要以石英岩為原料,類型有石核、石片、砍斫器、刮削器和三棱大尖狀器。另外在文化層中還出土有若干燒骨,這是目前中國最早的人類用火證據。石器和有切割痕跡的鹿角以及燒骨的發現,證明遠在180萬年前,這里就有人類活動。遺址屬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閱讀全文

與有哪些史前文化遺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0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