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西方人如何看待中華文化
以前的西方人對中國文化是敬佩的。但是經歷幾個腐敗王朝後就有點不屑一顧。四大發明,中國的。但不如外國人用得好。想想老外們用中國發明的火葯侵略中國就知道。
現在的外國人應該得刮目相看中國人吧,短短幾年發展成這樣的中國。從中國威脅論就知道,他們之所以這樣說就是被中國的發展震驚了。
中國人永遠都是好樣的
Ⅱ 看看西方人是怎樣看待中國的
1.你最驚訝的事情是什麼?
到了西方,剛結識的外國同事、朋友或老師最喜歡問的一個問題就是:"你到了我們國家,最令你震驚和奇怪的事情是什麼?"如果我們要以誠實的態度去回答這個問題的話,那答案應該是:這里的一切和我的想像差不多。原因很簡單,今天的中國人通過報刊、電視、電影、網際網路等媒介對西方的政治、文化、生活有翔實的了解,來到國外,除了一時語言還有所不適應以外,真的怎麼也體會不到Culture Shock("文化震撼")。許多外國朋友對這個答案自然很不過癮。以他們對中國的了解,覺得你們來自"黃土地"上那個至今還"大紅燈籠高高掛"的窮鄉僻壤,乍一到我們這燈紅酒綠的發達世界一定覺得頭暈目眩,有很多感觸吧!
2.北京什麼時候"改名"的?
出國在外,總是有外國人問"Peking"("北京"過去在英文中的通常拼法)什麼時候被改成"Beijing"("北京"的漢語拼音,現已經成為國際上通用的拼法)的。對這個問題,我總是胸有成竹地答道:北京就是北京,從來就沒改過名,只是拼音的方式改用中國漢語拼音。可就有一次,一位略通漢語的法國人接著問:那為什麼"中國"不用漢語拼成zhongguo"在國外通用呢?我一時語塞。是啊,"中國"在英文里是"China",在法文里是"Chine"(發音"士因呢"),在阿拉伯語中是"思因",在泰語中是"今",還真就是沒有叫"Zhongguo"(中國)或是"Zhonghua"(中華)的。不過不要著急,將來台灣回歸祖國,統一以後的中國的外文名稱說不定就叫Zhongguo。
3.狗肉好吃嗎?
剛到巴黎時,有法國人問:你喜歡吃狗肉嗎?我那時初出神州,不知道這是一個陷阱:不論我怎麼回答,我都承認了吃狗肉這個事實,而這正是他想達到的目的。在這些外國人看來,狗是人類忠實的朋友,你們怎忍食而啖之!?不過,我很難告訴外國人,狗兒在中國雖然一樣可以看家、破案、陪主人,但是地位卻不高,名聲也不大好。比如我們中國人在貶低他人時常說"狗仗人勢"、"走狗"、"臭狗屎"等等。在這種文化背景下,吃點這"狗東西"的肉也算不上什麼吧。當然在老外面前千萬不要誇耀魚翅熊掌燕窩,免得擔上虐待動物的罪名。
4.用筷子怎麼喝湯?
許多老外下功夫練習使用筷子,到了中國餐館就拒絕用刀叉,說是不使用筷子就吃不出中餐的滋味。可是有一件事許多外國人始終搞不明白,那就是用筷子怎麼喝湯?我聽見有老外自作聰明地說一定是有一種像吸管那樣的筷子,平時夾菜吃飯,喝湯的時候就放在嘴裡吸。我告訴他們,中國人喝湯的時候把筷子放在一邊,或用勺子喝,或端起碗喝。外國人聽了似信非信:就這么簡單?
5.哪個是姓,哪個是名?
對我們中國人而言,姓在前名在後,很符合邏輯。而西方人則不然,要先說名字,然後再說姓。所以外國人見了中國人的名字,不知所以然,往往要問:那個是姓,那個是名?回答當然是:我的前面的名字是姓,後面的名字是名字。別看這么簡單,用英語說就羅嗦了,老外總是弄混。所以現在好多中國人出國後自報家名時乾脆把姓名顛倒。
6.你不高興嗎?
記得那次去法國,在戴高樂機場有法國朋友來接,張牙舞爪,連親帶吻,誇張的動作好像幾輩子沒見面。同時來接機的還有在巴黎的中國同學,老鄉遇老鄉,雖然是兩眼淚汪汪,但僅僅是握握手而已,臉上卻平靜如水。這令老外大為不解:難道你們不高興嗎?怎麼跟外國人解釋呢?中國人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主要指心情的愉悅,而不是嘻嘻哈哈的外在表現。當然,凡事總有個例外。我的一位中國朋友愛說愛笑,表情發達,雖然也是黑眼睛、黑頭發和黃皮膚,但是總是有洋人打聽她是美國還是拉美哪個國家的人?
7.你有沒有"關系"?
中文"關系"(guanxi)一詞已經成為打入西方語匯的少數中文詞之一。有一次我在一家出口公司申請職位,公司人事主管以神秘的口吻問我:"在中國有沒有'關系'?"實際上,西方人與中國人一樣講究關系。我的一位美國朋友告訴我,美國人從小學起就知道"KISSING-UP",類似於中文的"溜須拍馬",專門用來取悅老師拉關系,以"提高"課程分數。有一次,一位美籍華人試圖說服我中國人所說的"關系"和美國人心目中的"關系"還是不一樣。他舉了個例子:假設比爾·蓋茨介紹一個年輕人到另一家電腦公司去工作,如果這是家美國公司,那麼那美國老闆會想蓋茨介紹來的人,素質一定不錯,留下;如果這是家中國公司,中國老闆會想這可是蓋茨介紹來的人,我不僱用他豈不是太不給人家面子了嗎?
8.為什麼中文這么難?
許多外國人對中國文化感興趣,想學中文。但是往往練了一會兒"媽、麻、馬、罵"以後就有點泄氣:"為什麼中文這么難?"中文對西方人來說有點難不假,但更要命的是西方人學中文有嚴重的心理障礙。在他們的語匯中,往往用"中文"這個詞泛指不可理喻之事、或看著新鮮但又沒有多少實用價值的東西。英語里有"中國迷宮"(CHINESE PUZZLE)的說法,任何晦澀難懂的事都可以用這個詞形容。另外,"中國盒子"(CHINESE BOXES)原指大盒子套一串小盒子的中國小玩藝兒,現引喻復雜之事;"中國拷貝"(CHINESECOPY)這個詞指一個把原件缺點和疵點都完滿地復制的拷貝方式。記得我在法國讀書時一次考試,卷子發下來後,只聽旁邊的法國同學嘟囔"C'EST DUCHINOIS"("這簡直是中文!")。
9.你會功夫嗎?
走在國外的街頭,時不時一些外國人會莫名其妙地突然沖你劃拳踢腿,嘴裡含混不清地說:kongfu(功夫)或者JackieChang(成龍的外文名)。原來這是些功夫愛好者,想與中國人交流一下體會。一旦聊起來,他們第一個問題就是:"你會功夫嗎?"在許多外國人眼裡,中國人從小就練功夫,雖然不一定能像成龍那樣飛檐走壁,但是對付個把地痞流氓還是綽綽有餘。有一次我到非洲的坦尚尼亞出差,晚飯後想在達累斯薩拉姆的街頭遛彎。出去之前問旅館服務人員外面治安如何,有沒有危險。那黑人看看我,說:有你在就不危險。因為當地人認為中國人個個功夫了得,惹不起。
10.有清涼油嗎?
出國准備行裝帶點什麼東西是很費思量的事。除了個人日常用品,總還是想帶點有特色的紀念品,與外國朋友交往的時候用得上。比如雙面綉、折疊扇、郵票、手絹之類都不失為良好的選擇。以我個人的經驗,最好再帶上幾大盒清涼油。不知為什麼,清涼油這東西國外沒有廠家生產,似乎也沒有店家從中國進口銷售。外國人一般比較喜歡薄荷的味道,再加上清涼油有祛癢提神的奇效,尤其受亞、非、拉發展中國家朋友的寵愛。許多外國人見了中國人都問:"有清涼油嗎?"我的一位朋友最近去拉美的一個小國,進海關的時候,邊防警察仔細看了看護照,確認是中國人以後,突然伸出手來,嘴裡念念叨叨,似乎要什麼補充證件:"清涼油……"。這位朋友順手從口袋裡掏出一盒清涼油遞過去,順利進關,皆大歡喜。
Ⅲ 外國人到底如何看待「中國文化」
外國人到底如何看待中國文化?文/ak25英國歷史學家湯在《歷史研究》一書中,把中國社會和埃及社會、蘇美爾社會、米諾斯社會、瑪雅社會和安第斯社會並列,認為這六個社會是直接由原始社會脫胎而來的低級社會。只要用理性的匕首剝開儒教‘仁愛’的畫皮,就可以看到,封建宗法倫理體制控制下的鄉土中國,其實就是一個野蠻、蒙昧的叢林社會。 黑格爾說:‘中國是一片還沒有被人類的精神之光照亮的土地;在那裡,理性與自由的太陽還沒有升起,人還沒有擺脫原始、自然的愚昧狀態。一切屬於精神性的東西都離中國人很遠。’任何一種文化導致的最終結果,就是塑造一種國民性,一種人格,以儒教為代表的封建宗法制塑造出來的人就是這樣。 黑格爾未必熟悉‘忠孝仁愛’的儒教倫理,但是他對中國傳統社會的論述卻是罕見的精闢與深刻,黑格爾在他的《歷史哲學》中有關中國的部分,基本提煉出了儒教的全部內在結構和本質特點。比如,他尖銳地指出:以儒教為中心的中國傳統社會實質上是政教合一的奴隸社會,君主作為國家元首,同時又是宗教教主;君主就是實體化的‘最高存在’,他的統治被賦予神性;在封建家長制的專制政體下,作為‘最高存在’ 實體化的封建君主就是‘賦有天命’的人格神,因此,‘神’對人間的統治就包含在儒教的奴化教育、作為禮教的法律和君主的行政命令當中。中國人在儒教的蠱惑下用道德判斷取代了一切價值判斷,非常的膚淺與愚昧。 黑格爾指出,以宗親血緣關系為基礎的封建宗法倫理被上升到普遍、永恆的‘天理’,同時又作為內在自我的‘天性’,就是作為‘法律’形式出現的、社會普遍原則。這實際上就是戴東原所說的‘以理殺人’,就是魯迅所說的用‘仁義道德’的名義‘吃人’。而這個‘殺人’‘吃人’的偽道德賴以寄生的根本宿主,就是作為 ‘孝道’的‘家族精神’。‘孝道’是儒教奴隸道德體系的理論基石,儒教所有的倫理教條都是從這個根本上孽生出來的,這就是為什麼必須把‘孝道’放到首要地位來揭露之,批判之,消滅之。 為什麼儒教是一種奴隸道德?因為它本質上是利用人作為動物屬性的自然血緣關系來為各種人身依附、隸屬關系進行辯護的,它不但褻瀆、侮辱了人類的真愛,而且用自私、陰暗的功利目的掩蓋了其奴化本質,具有極大的虛偽性和欺騙性,是導致中國人自私、偽善的思想根源。儒教的‘孝道’是人性和理性的毒葯,是現代文明社會的大敵,是必須消除的歷史垃圾。現代文明社會的核心價值觀是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這也是理性文明社會的思想根基。 我們對西方文明高山仰止,但西方文明對中國文化卻極其輕視,中國文化的地位幾乎直接等同於原始文化;更可悲的是,這並不是歧視,而是現實!直面這種慘烈的現實超過了大多數人的心理底線,也是魯迅最終被國人拋棄的原因!我們可能不知道,西方在19世紀甚至有中國人是否也是人類的討論,雖然西方文明最終承認中國人也是人類,但這個承認並不早於對太平洋島嶼上的原始人類的承認。現代心理學奠基人榮格在其心理學專著的序言上是這樣寫的:心理學的研究已經證明,人類的心理具有普遍的運行機制和致病機制,這些規律甚至也適用於土著人和中國人。
Ⅳ 中國傳統文化在西方人眼裡是什麼樣子
中國傳統文化在西方人眼中充滿了神秘感,他們認為東方文化古老、具有智慧、遍地金山銀山、有數不完的金銀珠寶、用不盡的物產資源,好像是人間仙境一樣。
西方是在瓦特發明蒸汽機後才真正強大起來的,他們依靠著科技發展迅速擴張,發明了大炮、火槍等各種熱武器,也靠著這些武器開啟了侵略之路。
Ⅳ 外國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
我不會感到很恥辱,長袍馬褂、長辮子,旗袍,這都是我們國家的文化,我們因該保護好這些文化,因為有這些文化,我們才能證明我們是中國人,而不是去想高科技之類,科技歸科技,文化歸文化,現在的日本和韓國保留著傳統中國文化,但他們照樣是富裕的,日本是第二世界經濟強國和科技強國,但是它還是保留了自己的文化和中國傳過去的文化,這是因為他們非常珍惜漫長歷史中所得之物,因為有這些證據,他們可以驕傲的對世界說我們是這里的人民,我們愛國。
但是清朝也是有輝煌的一面,因為在中國許多個王朝中,只有清朝的皇帝最勤勞,12個皇帝,寫就12篇不同的歷史,他們也想讓中國更加輝煌,但是社會原因讓他們有心力不足,就是因為滿足沉溺中國5000年文化中,產生了極度自滿、自給自得的情景當中,這才照成了閉關鎖國政策的更本原因,中國文化始終是中國文化,代表的是中國一段落的文化!!
但是我們國家的人民拋棄了祖先們給我們的東西,不僅是拋棄而且是討厭這種文化,就像樓主認為長袍馬褂長辮子令人感到恥辱,但是在改革年間,還有人身穿長袍馬褂,特別在香港,台灣也就是個例子,你可以在台灣的大街小巷中隨處都可以找到身穿古裝,算命先生,風水先生。但是他們不僅沒有什麼恥辱,他們可以說是傳統的中國人,因為他們保全了中國文化,一些台灣人和香港人,又是會到大陸來尋找古中國的四書五經,清明上河圖,等珍貴書籍,雖然沒有但是他們會尋找翻印本。
文化是作為國家的DNA,只有DNA才能證明我們是中國人,當年的恥辱已經是歷史了,者也是一種寶貴的經驗,與遺產。我們對這些因該珍惜,而不是感到恥辱!
不管怎麼樣,中國每一個朝代,對中國的經濟、文化,有著巨大的貢獻。其實代表中國文化,不是說什麼朝代,代表中國文化,主要是中原文化、黃河長江文化,這三樣才是真正代表中國的文化。
Ⅵ 外國人眼中中國人的傳統文化
中國的傳統文化,不管是雅是俗,總能激起那些對中國文化有深刻感情的外國人深深的好奇心。
在中國文化氣息濃厚得地方,經常能夠看到外國遊客的身影。在京劇劇場,很多外國人像本地人一樣,圍著四方桌悠閑地泡杯龍井,合著鼓點輕輕地敲著桌沿,看到精彩之處時不時地叫聲好。
「我知道中國有京劇、崑曲,甚至知道粵劇、河北梆子,還有臉上的油彩可以變來變去的川劇。」,稱「中國通」的丹尼斯滔滔不絕的說,「還喜歡中國的五糧液,口感比我自己家窖藏15年的威士忌還棒,我要帶他回愛爾蘭給我的老父親嘗嘗。」
張藝謀的一部《千里走單騎》讓我們看到了外國人多中國傳統文化深深的眷戀和感動。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外國人,他們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對中國的文化,中國人的衣食住行,有了自己獨特的認知,並著書成冊,將中國的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很能反映中國人的生活狀態,它同時也是外國人和中國溝通的橋梁。」在中國大學任教多年的美國人巴賽爾對中國文化如數家珍,「老子的道家思想很詩意;韓非的法家思想很革新,五行是中國人認識世界普遍的觀點。」閑暇的休息時巴賽爾也學會了眾人的消遣方式:閑適地走在穿梭不息的人流中,偶爾又走進道旁的茶館,細細品一口蓋碗茶。
早在1911年,美國威士康星大學就有一位名為King的農業學家,來到中國調查中國人的飲食文化,King著有一本《五十個世紀的農民》。他是從土地為基礎描寫中國文化。他認為中國人像是整個生態平衡里的一環。這個循環就是人和「土」的循環。人從土裡出生,食物取之於土,瀉物還之於土,一生結束,又回到土地。一代又一代,周而復始。靠著這個自然循環,人類在這塊土地上生活了五千年。人成為這個循環的一部分。中國的農業不是和土地對立的農業,而是和諧的農業。介於對中國文化的深刻認識,他親切的稱這種文化為「五穀文化」。
「五穀文化」是中國飲食文化的縮影。而「五穀」之說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論語�6�1微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但解釋卻有不同,我們在宜賓五糧液酒廠找到了答案,五糧配方是:高粱、大米、糯米、小麥、玉米。高粱也稱紅糧,所以有說紅糧、大米、糯米、小麥、玉米。「五穀」說之所以盛行,顯然是受到五行思想的影響所致。因此,籠統地說來,五穀指的就是幾種主要的糧食作物。
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食又有五穀雜糧做為底蘊,而五糧液取之於五穀,注重酒文化的濃香、甘醇、色澤,講究酒文化內在的品質,注重飲用後的綿長回味,這與中國傳統文化中所體現的中庸和諧的文化精神不謀而合。
Ⅶ 外國人如何看待中國傳承不斷的文化
非常的佩服,也非常的羨慕,我是一個美國人,我們國家的歷史並沒有中國這么悠久,所以當我知道中國有上下5000年連續不斷的文化的時候,我真的是非常的吃驚,並且非常的敬佩。
Ⅷ 那些不了解中國文化的外國人,都是如何看待中國的
好像以前西方(特別是法國的啟蒙思想者)對中國文化的印象是蠻好的。就拿科舉制度來說吧。在中國,魯迅他們那幫人都把科舉制度說得一無是處,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孔乙己》。但是在十八世紀的法國思想界,科舉制度卻是一個好東東。我們先來聽聽大名鼎鼎的伏爾泰是怎麼說的。「這個制度(指科舉制度——東子注)防止了權力的世襲化,保證了知識階層的合法對流。」伏爾泰為什麼會這樣推崇我們的科舉制度?
Ⅸ 外國人怎樣看待中國文化
國內的人老說外國人或外國的媒體對中國不友好,這是片面的。人家外國人就說了,「我們連總統都敢批評,敢罵,這其實沒什麼」人家老外就是直來直去。我們也不要太敏感了。 老外對中國對中國文化都有很大的興趣,他們大多數人心裡是喜歡中國的,他們認為中國很神秘,對中國抱有很高的期望值,但當他們接觸到中國中國人時,又有點失望,吐痰-闖紅燈-不排隊-不守公共秩序-大聲喧嘩,成了中國人的招牌,能在國外的繁華大街邊拖下鞋子晾腳丫的也只有中國人,應該說能出國的在國內的生活水平是不錯的,但他們的素質真是丟臉……外國人看不起中國人不是因為窮,而是因為素質問題。 相反老外的階級觀念很淡,不會看不起窮人,在中國的一高檔小區里,流浪漢被人當成過街老鼠趕,國人把他當瘟疫,惟有一家老外把他妥善安置好。 在紐西蘭中國的學生的地位也不高。主要是我們自己不團結,看到有中國人被欺負,中國人看見了也不會幫忙,有些旁觀者為避免惹麻煩,竟然謊稱自己是韓國人日本人……就這樣老外不欺負你才怪。而韓國日本人做得就很團結。
Ⅹ 那些特別了解中國文化的外國人都是怎麼看待中國的
他們越來越了解中國文化的時候,就代表他們越來越喜歡中國了,因為如果不對中國感興趣的話,他們不會去了解中國的文化的,所以他們了解中國文化的時候,會驚嘆的說,原來中國古大精深有這么多知識啊,真是長見識了呀。
特別了解中國文化的外國人越來越喜歡我們國家,並想要留在這里。想要探索未知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