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學校文化事業怎麼辦

學校文化事業怎麼辦

發布時間:2022-09-10 03:10:36

㈠ 如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一、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一是由社會環境及學校性質所決定。當今社會紛繁復雜,存在不少消極因素和腐敗現象。社會文化也是絢麗多姿、雅俗並存,包括許多不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負面文化。盡管各級政府採取了許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內優化社會大環境是不可能的。而學校不但是學習文化知識的場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陣地,它擔負著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歷史重任,因此校園文化不容許雜亂紛呈。這就要求我們根據辦學目的和培養目標優化校園文化,創造一個優良的育人小環境,以抵制社會負面文化的沖擊,並對社會大環境施加積極影響。

二是由教育對象及環境的育人作用所決定。在學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學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強,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近朱者亦,近墨者黑」,沒有良好的教育環境,容易將學生引向歧路。作為育人陣地的學校理應創造一種適合學生健康成長的外部環境。

三是由學校辦學水平的現狀所決定。自從提出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方

針後,各級政府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學校的辦學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著較大差距。也有的學校只重視物質文化的建設而忽視精神文化的建設;只注重學生智力因素的培養而忽視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只注重思想認識的灌輸和道德行為的強化而忽視間接情景的暗示。但人的思想和某些品質是不能靠單純的知識傳授來養成的,要藉助道德環境長期的細膩的熏陶,只有在這種環境下培養起來的品質結構才具有穩定性,才能經受住外界環境的刺激。這也要求我們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

四是由教育「三個面向」指導思想及教育改革趨勢所決定。教育要

「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基礎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最緊迫的任務就是要轉向素質教育。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一個根本問題,是當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走向。素質教育的內容包括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注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讓學生主動發展,這同樣要求我們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

二、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和方法

校園文化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這里主要談談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課余文化、輿論文化、人際關系等幾個方面的問題。

1.加強物質文化建設,美化校園環境。

物質文化是一種直觀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現出師生所處的文化氛

圍,有較強的直觀性,如校園布局、建築裝飾、教學設施、環境衛生等。物質文化的建設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學校的辦學水平。因此,校園文化建設應從以創建優美校園為主要內容的物質文化入手。

2.加強制度文化建設,強化管理機制。

制度是校園文化建設初級階段的產物,是為了達到無意境界而采

取的一種有意識手段,是為了保障學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來強化,而後用情境來內化。俗話說:「不依規矩,無以成方圓」。學校應遵循教育規律,依據教育方針和教育法規,圍繞培養「四有」新人這個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種規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過程中,應充分發揚民主,經過師生充分醞釀和討論,最後才以條文的形式定下來。學校的規章制度要體現三個特點:一是全。規章制度應該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學管理制度、總務管理制度、內部體制管理制度等;二是細。內容具體明確,操作性強;三是嚴。紀律嚴明,賞罰分明。為了使廣大師生了解和掌握各項規章制度,可按適用范圍將教職工管理制度及學生管理制度分訂成冊,用知識競賽或考試的辦法,督促學生學習掌握制度的內容,使大家明白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違反了規定要受到什麼處罰,合符條件將得到什麼獎勵,從而形成自我激勵、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環境。

為了保證制度的貫徹落實,有必要建立一個完善的管理網路。如對學校的德育工作,成立以黨支部書記掛帥,主管校長負責,工會主席、德育處主任、團委書記、年級級長、政治科科長參加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實行「四線」管理。即:「黨支部棗工會棗團委」一條線,主管師生政治學習,組織師生開展各項政治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主管校長棗德育處主任椖曇都凍班主任」一條線,主要負責師生的一日生活制度,貫徹落實師德規范和《行為規范》;「校團委、學生會、少先隊大隊部棗團支部、班委會、少先隊中隊棗各班值日生」一條線,負責日常行為規范的自查自糾工作;「校長室、德育處棗公安局、派出所棗學生家長」一條線,主要負責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教育及安全教育。有了德育工作的管理網路才能保證德育管理制度的落實。要強調的是這種管理網路的建設必須立足於職責,從樹立事業心和責任感入手,分工明確,職責分明,考核到位。

3.加強課余文化建設,豐富校園生活。

校園文化的載體主要是各種各樣的集體活動。如果課業和正規活動擠占時間太多,學生就會感到校園生活單調泛味,並可能形成熱衷於某些有害活動的潛流。因此,學校應適度地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4.加強輿論文化建設,形成優良校風。

集體是一個熔爐,能把生鐵煉成鋼,也可能是個染缸,給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以不良影響。學生在集體中,思想行為容易受到集體輿論的制約和同化,心理學上稱之為「從眾心理」。因此,學校要重視輿論文化的建設,真正做到「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要培養正確的集體輿論,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是加強政治思想學習,注重養成教育。通過校會、晨會、級會、班會,組織學生認真學習政治文件、法規制度、道德修養等文章,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其次,要加強「愛校」教育,培養母校意識。向學生講述學校光輝的歷史,成立校史展覽室,設計校旗校徽,製作校歌,統一校服,提高學校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學生自然生發出強烈的榮譽感、自豪感、熱愛母校的情感,從而產生凝聚力,形成學校精神。

第三、確定共同的奮斗目標。學校根據社會發展趨勢及自己的實際情況、辦學特點,提出校訓和奮斗目標。各班相應地制定班級奮斗目標,直至幫助學校制定個人奮斗目標。並開展「爭先創優」活動,爭先進個人、先進集體、先進學校,創優秀品質、優異成績、優美環境。在全校形成一股比、學、趕、幫的熱潮。

第四、強化學校「三風」建設。學校「三風」即領導的作風、教師的教風、學生的學風。首先,領導作風是關鍵,學校領導要加強修養,提高自身素質,在學校的各項工作以及執行各項規章制度中發揮好帶頭作用。其次,要狠抓教師在學生中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師從精神風貌、道德修養、工作作風、學識水平到儀表風度、言談舉止、生活起居都應起到為人師表的作用。這樣,教師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和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學生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勤奮攻讀,立志成才,整個校園充滿一種濃厚的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

第五、開展各種有益的健康的活動。如學雷鋒活動、演講比賽、創建活動等,以培養正確的輿論。

第六、清除校園文化垃圾,凈化校園空氣。禁止傳閱不健康的書報雜

志,禁止學唱不健康的歌曲,清理課桌、書本文具盒上的不健康的圖畫及語言文字,消除消極文化的影響。

第七、針對傾向性問題或熱點文化,舉辦專題講座、主題班會、辨論

會,澄清模糊認識,糾正錯誤觀點,引導正確輿論。

第八、抓好宣傳陣地。充分發揮廣播室、黑板報、閱報欄、宣傳櫥窗、

圖書閱覽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大張旗鼓地表揚好人好事,同時批評錯誤的思想行為,抑制歪風邪氣,樹立正確輿論。通過以上種種辦法,使整個學校到處充滿著正確的輿論氣氛,從而促進優良校風的形成。

5.創造和諧人際關系,優化人際環境。

從某種意義上講,人際關系是一種高級形式的校園文化。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僅可以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促進學生奮發向上,健康成長,還可以形成良好的集體意識。良好的集體意識是一種向上的群體規范,是對學生思想品德的一種無形的巨大的力量。

人際關系被稱為人世間最復雜的關系,學校也不例外。從橫向看,有領導集體的人際關系,教師集體的人際關系和學生集體的人際關系;從縱向看,有領導和教師、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領導集體的人際關系直接影響教師間的人際關系,教師間的人際關系間接地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本文僅對學生健康成長產生直接影響的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談點看法。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學生既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力軍,又是行為主體,是校園文化的參與者和組織者。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既可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及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掌握多種技能,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還可以磨煉學生意志,提高學生組織管理能力,為以後走向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要使學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積極灌輸外,還必須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園文化的潛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影響雖不是立竿見影的,但卻是穩定漸進的,要相信,優化的校園文化必然會結出人才成熟之果。

㈡ 如何搞好學校文化建設

學校文化建設是學校管理中的重要內容,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幾乎所有學校都在進行著學校文化重建。但是,目前不少學校在文化建設方面存在一些誤區,導致學校文化建設的低效或無效。 誤區一:學校文化由專業人士來設計 有些學校領導迫切希望建設自己的學校文化,但苦於自己和學校教職工對學校文化建設不了解,往往聘請專業人士來幫忙,這本是一件好事,也反映出學校領導具備一定的資源開發意識。但是,在具體的操作中,有些學校往往過分強調了專業人士的主體作用。專業人士雖然具備較強的專業素養,但卻對學校的實際情況不太了解,他們可能會提出一句或幾句精煉的話語作為學校文化的精髓,但這些話語是否生根於學校現有的文化基礎及能否真正起到導向作用,就值得研究了。 其實,學校文化不是專業人士簡單設計出來的,而是在深刻剖析學校現有文化的基礎上,在分析教育發展趨勢與社會文化發展方向的基礎上生成的。任何主觀設計,哪怕是很前瞻的設計,都會因為缺乏支持的土壤而夭折,甚至僅僅成為牆面上美麗的擺設。 是不是說學校文化建設就只是學校內部的事,不能讓外部專業人士介入呢?顯然不是這樣。在當今社會,學校領導必須具備資源開發意識與能力,尤其是人力資源開發的能力,藉助「外腦」辦學將成為學校發展的助推器。那麼,學校如何藉助外腦進行學校文化建設?首先,要掌握專業人士資源,從中挑選既具備較高專業素養,又願意深入學校內部,與學校平等合作的專業人士,作為合作研究學校文化建設的對象。其次,學校要充分調動全校師生、家長的智慧,與專家一起就學校現有文化進行調研,就學校文化建設具體問題進行研討,專家只是起提煉、引領作用,從而使學校文化建設過程成為廣大教職工、學生、家長達成價值共識的過程,使大家深深感受到學校文化建設是每個人的事,這樣在以後的實施過程中才會有建設的主體基礎與動力。 誤區二:學校文化由學校領導來拍板 這種現象與第一種現象異曲同工,只是把專業人員換成學校領導而已。一些領導個人能力較強的學校容易出現該現象。在現實中,這種現象的出現極易造成學校領導所倡導的文化與學校師生所奉行的文化不一致,出現「兩張皮」的現象。 無論是由專業人士設計,還是由學校領導來構建,都是對學校文化建設中兩個重要問題即「學校文化建設的主體」與「學校文化產生的過程」認識模糊的表現。出現這兩種現象的學校都認為學校文化建設的主體是專業人士或學校領導,而不是學校全體師生;學校文化產生的方式是自上而下,而不是自下而上。在知識分子集中的學校,學校領導更需要充分尊重全體師生,在學校文化建設中,把全體師生看成是學校文化建設的主體,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與智慧,自下而上生成學校文化。這樣,才能保證學校文化建設有深厚的群眾基礎。 誤區三:學校文化建設游離於課堂教學之外 目前,在通過積極途徑進行學校文化建設的問題上,有些學校強調通過課堂教學以外的活動進行文化建設,出現學校文化游離於課堂教學之外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原因有三:一是學校文化由專業人員設計,或者是學校領導自己建構,廣大師生沒有參與其中,這樣的學校文化是外在於師生的文化,許多教師可能根本不理解這些文化,在課堂上也就自然無法去體現這種文化;二是迫於應試教育的壓力。由於考試評價體制並沒有徹底改變,很多學校課堂教學「扎扎實實搞應試」,落實學校文化建設,實施素質教育只好通過課堂以外的各種活動來體現;三是有些學校認為學校文化就是學校特色,而許多學校的特色就是藝術、體育,可以通過各種活動來實施或展現,因此認為學校文化建設就是通過開展各種活動來實現的。 其實,學校文化具有彌漫性、整體性,滲透在方方面面的工作之中,而不是學校的某一課程或某一藝術特色,課堂應是學校文化建設的主陣地。學校文化建設之初,可以先從外圍的活動開始,但要使學校文化成為全體師生自覺的行動指南,就必須倡導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學校文化的要求,這是學校文化建設深入發展所必需的。因為,師生在學校中花費時間最多的地方就是課堂,課堂是最能體現學校現實文化的場所,如果課堂的文化與學校所倡導構建的文化相去甚遠,或者背道而馳,就極易導致學校文化建設流於形式,師生出現雙重人格。 誤區四:學校文化建設的關鍵是環境形象 實踐中,還有一些學校的文化建設集中於校服、牆面、標識等環境形象設計,這說明校長已經明確認識到環境育人的重要性。但是,如果一個學校的文化建設僅僅局限於學校環境形象設計,而缺乏文化底蘊支撐,那麼哪怕是再精美的設計,也會給人留下膚淺的感覺。 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學校對核心價值觀難以把握。當前,社會處於轉型期,各種思潮風起雲涌,校長很難准確把握學校教育價值的方向與內容,而環境形象設計就容易得多。二是有些校長把文化的載體當成文化本身。學校物質、制度建設等都是學校文化的載體,學校通過這些載體向外界傳遞其文化氣息。文化載體可以反映出學校文化,但文化載體並不等同於文化,正如學校制度並不是學校制度文化,學校物質並不是學校物質文化。只有學校制度背後所隱含的價值導向、管理理念才是學校制度文化,學校物質背後所蘊含、折射出的精神與思想才是學校物質文化。 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是構建學校價值觀,它是學校文化之魂。我們應以學校價值觀為核心來構建學校精神文化,以學校精神文化指導學校制度文化與學校物質文化建設,這樣學校文化建設才是一個整體,才能避免出現各自為政的雜亂現象。

㈢ 如何進行學校文化建設和特色建設

一、 特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
校園文化是在一定社會文化大背景下,學校內影響和制約師生活動和發展的各種文化因素總和,是一種無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礎,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精神風貌的集中反映,是學校辦學特色和發展個性的體現,它對啟迪學生的智慧、開闊學生的視野、優化個性人格等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二、 特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
(一) 校園環境文化建設
1. 優化校園外部環境
各校要根據自身特點對學校的校園文化作出統一的部署,整體優化學
校的校園環境,使校園文化成為學校特色的顯性標志,使他人一走校園就能感受到濃郁的特色文化氣氛。環境優美,布局合理的校園環境讓人賞心悅目,除了做一些必要的綠化外,校園環境規劃還要體現一定的文化內涵,學校可以增加閱報欄、宣傳櫥窗、板報等設施;加強圖書室、閱覽室、陳列室的建設;教學樓、辦公樓懸掛或張貼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等,充分反映學校的辦學特色及辦學理念。學校還可以推出「讓每塊牆壁都會說話」 的系列活動,向全校學生徵集學生名言,讓學生結合學校特色,寫出自己的格言,並將其中的佳作和作者的照片,製成標牌(如百勝中心校),固定在校園醒目的地方,使學生深受激勵並隨時隨地受到感化和教育。還可將學生優秀的書畫作品懸掛在走廊的牆壁上(七校、三校等)。體現了校園處處皆教育、學生個個當楷模的自主管理模式,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實質。
優美校園環境的建設與物質設施的人文裝飾、溫馨提示,使校園充滿了物與人對話的鮮活氣息。鑒物增識,啟迪著學生的心智;潛移默化,感染陶冶著每學生情操。
2.加強班級文化建設
我認為班級環境文化建設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形成良好班風、校風的載體和平台,更是學生動手操作,發展個性的園地。
教室布置要體現班級特色,有藝術氣息。各班牆上可以懸掛由自己設計、製作的班風、班級格言,還可以設置壁報、藝術角、圖書角等。在班級環境的設計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班歌的譜寫,班風、班級格言的徵集,班規的制定,教室的布置、班會的設計……學生在實際參與的過程中增知識,長才幹,明道理,在營建過程中凝聚人心,形成集體。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把班級的目標內化為自己的追求和行動,一旦發現自己和班級的進步,獲得成功喜悅,就會更熱愛自己的班級,向著更高的目標攀登。
(二) 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不僅僅是停留在外在的形式上,更值得關注的是能包納其內涵與實質的精神領域。校園文化中的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核心,是學校發展的精神動力。校園精神文化的基礎是校園人的心理層面,其內容是校園成員的思想觀念和素養,而表現形式則是精神創造活動及其產品。在創建特色學校的工作過程中,如何加強學校精神文化建設,提升學校的辦學品質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⒈ 構築發展願景。校長要用先進的辦學理念來構築發展願景,激發師生進取精神。校長要根據學校的發展狀況,對學校的遠景、使命、組織結構進行思考,把構築學校發展願景貫穿於學校管理的全過程,激發全校師生對學校未來發展的憧憬,增強全體師生的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校長要凝聚人心,調動集體智慧去實踐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目標,圍繞學校發展的總體目標,在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上下功夫,在優化教學教育管理上做文章。教師擬訂自身專業發展計劃,學生確定成材目標,把學校的發展、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生的成材結合起來。
⒉ 策劃發展思路。學校管理者要用自己學校的辦學信念來規劃學校發展藍圖。要在認真分析已有發展條件的基礎上,確立學校的發展規劃,理清學校的發展目標與具體策略。比如藺市小學利用美心集團以及古鎮資源優勢、學生藝術特色摸擬空間等優勢,提出了獨具特色的辦學理念,以模擬教育為特色打造特色學校,同樂中學結合獨特的「以南方早熟梨為主的瓜果菜種植新發展模式」,開發鄉土教材,提出了學校的綠色教育辦學思路。我們的學校要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資源優勢,在創建優質教育的同時來打造特色學校,使辦學體制更具生命力。
⒊ 塑造共同價值。學校要通過人本化的學校管理、個性化的學生評價、書香型的學校塑造來演繹和建構「激揚生命」的學校精神文化。「讓讀書成為習慣、讓學習成為樂趣」。讀書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教師讀書、學生讀書、師生共讀、親子閱讀是校園讀書活動的主要形式。讀專著、賞名著、頌經典、寫反思成為教師們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學校可以開展讀書筆記評選活動,每學期要求教師認真閱讀相應篇目,每人撰寫讀書筆記,學校組織優秀讀書筆記評選。學校校長應是讀書的帶頭人。以活動為載體,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從經典誦讀到名著欣賞,從故事賽、演講賽到情境劇、課本劇的表演,從手抄報、書畫的展示到讀書心得與感悟,讓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讀書活動成為學生一種幸福快樂的體驗和享受。如開展「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開展家校攜手營造書香家庭,通過書香家庭建設讓讀書成為學生的習慣。在家庭中開展讀書活動不僅能改變家長的觀念,促進家長與學生的交流溝通,使家長和孩子共同享受讀書的樂趣,而且可以推動家庭教育、社區文化建設。
⒋ 依靠科研引領。學校精神文化建設是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它要培塑的是師生員工共同的價值觀和學校的精神。學校精神文化的建構,需要專家的引領。通過科研引領,可以使文化建設建立在一個較高的平台上,把全體行政人員、科研骨乾和教師骨幹推上了科研第一線,逐漸再進行全員推動。
⒌ 完善物質文化。學校文化作為精神的東西,它又需要通過學校物質層面和制度層面的東西表現出來:學校的校舍建築、校園規劃、校園雕塑、園林綠化、交通道路等物質的東西都要體現學校的精神文化(前面在環境文化建設中談到過),各校要為特色學校精神文化的培育創造物質、環境條件。要做到科學規劃學校基本建設,合理配置設施設備;充實教工閱覽室、活動室內容,認真規劃板報、櫥窗、走廊、牆壁、雕塑、地面、建築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媒介,充分利用、發揮學校設施設備的育人功能,使每一株花草、每一塊磚瓦、每一面牆壁都會「說話」;發揮校園廣播站、閉路電視、學校影劇院和校園網的育人作用,不斷拓展校園文化建設的渠道和空間;分析調查我校學校環境建設現狀,針對當前環境建設中不完善的地方提出整改措施、並實施到位;開展校史研究,不斷挖掘學校底蘊、拓展學校的內涵;提煉學校特點,建構學校特色,創設能夠體現學校特點和教育理念的校訓、校歌、校徽、校標,不斷提升學校形象。
⒍ 規范制度文化。制度文化為特色學校精神文化培育創造執行、管理方面的條件。根據學校師資構成,科學規劃學校組織結構,合理配置各處室、各條線組成人員,完善學校組織制度;根據學校崗位工作需要,明確各處室、各條線教職員工崗位職責,完善學校崗位制度;根據學校發展目標和崗位工作的需要,加強對各處室、各條線、各崗位教職員工工作的考評,完善學校考評制度;根據考評結果,對各處室、各條線、各崗位教職員工實施獎勵,完善學校獎勵制度;創立制度實施情況的監督機制,建立由行政領導、教職員代表和學生代表組成的監督隊伍,切實保證各項制度的落實;在規范學校制度文化建設的過程中,不斷加強制度的規范性、連續性、導向性研究,做到「全員參與」制定製度、「靈活具體」執行制度;積極滲透「民主管理」、「人文管理」的理念,注意對師生員工進行「制度意識」的培養、使剛性的制度轉化為柔性的自覺行動。在現實中我們看到,有的學校雖然制定了若干規章制度,但很可能由於沒有體現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沒有運用科學發展觀統率自己的發展戰略,從而使這些規章制度缺乏「文化」內涵,如某些學校經常出台一些「土政策」,既沒有體現科學發展觀,也不體現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甚至還有違反國家政策和法律的現象,這就是「沒文化」的表現。
⒎ 關注行為文化。各校要為現代學校精神文化培育提供行動、動力方面的條件。一是提升領導藝術,規范教育行為,使管理者成為負責任、能力強、有遠見卓識的「道德型領導」和「目的型領導」;二是規范教學行為,規范年級組、教研組活動,強化教學研究和管理,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三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拓展校本培訓新形式,建立以老帶新的「青藍結對」機制,創辦「青年教師沙龍」,舉辦「青年教師大比武」等活動,不斷提高青年教師素質;繼續推進科研型教師群體的培育,努力構建更加濃厚的教育科研氛圍,鼓勵教師申報科研課題並進行研究;四是在學生中開展科技、藝術、體育、文娛活動,組織體育運動會和藝術節;五是充分利用好各種節日,結合學校特色設計、開展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六是充分利用好學生社團,根據學校特色開展好社團活動。
⒏ 建設學生文化。學生文化是學生學習、活動以及生活的一種精神氛圍與物質環境。一所學校,若能把學生的學業與學生文化有效地結合起來,便會有力地推動學風、校風和校園內的精神文明建設。諸多學生,盡管智力愛好性格情趣有異,但共同的思想追求和文化行為,往往能產生極大的凝聚力與榮譽感,使校園內的生活更為和諧輕松,青春的活力便得以高度發揮,個性愛好也能得到發展。為此,要重視學生文化的建設,充分發揮學生文化積極作用,讓文化浸潤每個學生的心靈。一方面要重視學生物質文化的建設。打破牆壁的靜止,讓牆壁說話,布置學生的美術作品、書法作品、小製作、小發明、文學作品、電腦作品等;搭建科技實踐平台,引導學生參與科技活動、電腦製作、精品製作等,並進行參觀與比賽活動。另一方面重視學生精神文化的建設,活動是有效的教育途徑之一。在學生中組織演講賽、辯論賽、徵文賽、誦讀節、藝術節等,引領學生接受高雅文化的熏陶。把娛樂其身心、陶冶其性情、潛移其品性、培養其情操、塑造其靈魂的文化氛圍,充滿到學校的每個角落。
⒐ 創建教師文化。一是要為教師提高自身文化素養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保障一定的物質條件,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給予優秀教師充分的鼓勵,為優秀教師的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二是加強專業實踐的參與式培訓、行動研究和個案研究,讓教師在具體化情境中提高教師追求事業的精神和能力,使其自覺研究教學行為規范等。三是拓寬教師專業發展的空間,給教師創造機會,增加機遇,讓其才能得以展示,如設置優秀教師個人工作室、編印出版教師個人研究文集等,重視對反映學校發展進程的校史資料的各種文書資料、聲像資料的搜集與歸檔工作,為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等錄制有關音像資料。四是倡導教師新的專業生活方式。如鼓勵教師集體教研和體驗交流,堅持教學日誌和軼事記錄、整理,建立專業成長檔案袋等。使教師成為「重精神、不計較名利、以學習者自居、對人有信心、樂於助人、擇善而行、不怨不尤、情緒穩定、自律自強、有使命感」等10項特質「文化人」形象,促使每一個人能夠在自覺的層面上不斷完善自己、不斷超越自己,創學校管理文化的新亮點。
⒑ 培植團隊精神。先進的理論如果沒有必要的普及,就不能植根於人們的思想和行為中。因此,學校要贏得長遠發展,必須要依靠整個教師團隊的精誠合作。一個優秀的團隊必定是積極向上、思想活躍、團結合作的集體。要老師們全面參與,要取得他們的認同,並轉化為自覺行動,首先必須共同學習。通過學習,讓老師們知道這是什麼,要做什麼,進一步還可做什麼。在共同的學習(普及知識)的基礎上,再進行理性層面的思考。通過經常性地學習、反思,使教師的思想統一到學校的共同價值觀的追求上來。然後再通過對年級組、備課組、辦公室等進行捆綁式評價方式,促進團隊力量的形成。
11. 開展三風研究。學校要對自己的校風、教風、學風展開研究,反思過去的校風、教風、學風的成因,根據現在的辦學理念重新「度身訂制」自己的「三風」,更好地加強「三風」建設;探討現代學校精神文化與社區文化、鄉土文化的關系,揭示彼此之間的內在聯系。
12. 利用課堂滲透。將教學作為學校精神文化建構的基本形式,學校以教學為主,教學在學校活動中所佔的時間最多。就學科教師而言,有善於邏輯理性思維的數學教師,又有激情洋溢極富人文情懷的語文教師、關懷備至的生活教師,更有精於管理的教導主任甚至宏觀決策的校長等。所有教師有著共同的責任,卻又各有不同的學科優勢和專業技能以及文化素養。他們可以在各自的課堂中滲透學校的辦學理念,嘗試探索與辦學理念相一致的教學方法,讓課堂煥發活力。如果能形成統一的合力,那麼教學對學校精神文化的建構無疑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三) 制度文化建設
科學的制度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文化建設的保障,其潛在的功能無疑是巨大的。因此,學校必須建立一個凸現本校優勢,體現校本意識,具有特有文化特色的規范、高效、完整的組織管理系統和制度。學校要創新有利於師生、學校健康發展的招生管理、學生管理、教師管理、教學管理、後勤管理等各項制度,如規范學生先進評比方法和德育教師先進評比方法等,使各項活動有章可循,在一個有秩序的氛圍下良性開展。學校的各項制度要匯編成冊,並有制定或修訂規章制度的程序性制度。
1、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體系,依法規范學校的決策體制、完善決策過程和工作規則,實現決策的程序化、科學化,特別是重大問題決策的民主化。
2、建立和完善黨委會、校長辦公會議事制度;堅持和完善教代會民主管理制度,按照規定開好教職工代表大會;中學要重視團代會、學代會的作用;依法完善和切實執行校務公開制度,不斷擴大廣大師生員工對學校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3、進一步加強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各項制度建設,修訂《黨委會議議事規則》、《校長辦公會議議事規則》、《行政會議議事規則》、《教代會議事規則》、《校務公開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
4、建立和完善學生管理制度、學生組織規范、學生行為規范和各類規章制度,充分發揮制度文化在育人和高雅行為養成中的功能。如進一步完善《學生管理條例》、《日常行為規范條例》等,發揮規章制度在學生學習生活中的規范、激勵和導向功能。
5、完善學校規章制度匯編而成的《教師手冊》,並以此作為處理校內各項工作的依據。
6、加強法制教育,做好普法宣傳教育工作,增強廣大師生的制度意識,倡導依法辦事、按規則辦事。
(四)行為文化建設
行為文化是學校精神、價值觀和辦學理念的動態反應,是校園文化在師生身上的具體體現,主要指師生的行為習慣、生活模式、各類群體(社團)活動以及在此基礎上表現出來的校風、學風等。行為文化是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良好載體,全員參與是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關鍵。要從制度建設入手,進一步加強師德建設和教風建設,進一步加強學風建設,樹立嚴謹務實、勤政廉潔的工作作風,讓全體師生都積極主動參與到行為文化建設中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加強行為文化建設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構建價值理念體系,利用先進理念引導行為
當學校經過凝煉提升出學校文化理念之後,往往還需要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來宣傳貫徹這些文化理念,進而潛移默化地通過這些理念來引導師生員工行為。要想使師生員工的這些行為深深紮根,還需要輔以必要的培訓引導。學校對文化理念的培訓和宣傳應立足於師生員工的日常行為,用理念引導行為,用行為詮釋理念,以避免師生員工聽時感慨激昂、回到崗位時依然我行我素的空洞抽象式的培訓。理念宣傳的形式要務求豐富多彩,確保理念故事化、理念人格化、理念形象化。
⒉ 管理人員率先垂範,引領師生員工行為。每個師生員工都會對自己的行為後果有一個預期。比如,學校提倡一種行為,如果是某個員工的話,他是不敢或不願去違背的,但當他看到管理人員沒有遵守這項規定的話,以後遇到某種情況,他也會嘗試著去侵犯制度的權威,直至無所顧忌地去違反制度為止,因為從管理者那裡已經找到了可以違反的理由。這種現象在我們現在的學校中表現非常明顯。如某校辦公室牆上明明張貼有一個規定:「辦公區域不許抽煙,違者罰款50元」,但是教師們依然是一手拿煙卷,一手抓滑鼠。究其原因,原來是副校長帶頭開戒,大家也樂得跟隨領導步伐了。
3、以行為規范化為重點,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行為規范體系包含學校整體行為規范、學校道德行為規范、高層領導行為規范、中層管理人員行為規范、基層師生員工行為規范和禮儀規范等。通常而言,師生員工對行為文化有一個由認知到認同再到自覺實踐,由不自覺到自覺、不習慣到習慣的過程。
4、以制度強化為保障來塑造行為文化建設的環境。學校需要通過建立、健全和完善相關制度,構建起既有激勵又有約束的良好機制,發揮制度機制對行為觀念、行為實施的正向激勵與負向警戒作用,從而激勵師生員工開展學校崇尚的行為活動,營造行為文化建設的良好環境,不斷推進學校行為文化建設。
⒌ 設計並推行標准化行為模式。標准化行為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基於管理流程的行為模式標准化,一種是一般行為的標准化。標准化行為的推廣是需要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期間必然會受到不同方面的干預,學校應該排除眾難將之堅持下去,並將之轉化為師生員工自覺性行為。
⒍ 樹立不同崗位優秀模範典型,以榜樣的力量引導師生員工行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口號曾經唱響在我們心中,他用自己的真誠行動感染著社會上的每一個人,將愛的幫助不斷傳遞;王進喜為發展祖國的石油事業日夜操勞,無私奉獻,在創造了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還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鐵人精神。鐵人精神就是「愛國、創業、求實、奉獻」大慶精神的典型化體現和人格化濃縮。生活中同樣有很多很多這樣的典型模範,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影響著身邊的每一個人,推動著人們行為不斷地改善。在我們建設學校行為文化的同時,一定要充分重視到榜樣的作用。在學校不同崗位樹立起優秀的典型模範,通過對模範事跡的宣傳來激勵師生員工、感染師生員工,推動師生員工行為的改善,促進學校行為文化的提高。同時,學校還可以把學校發展歷程中所發生的感人事件集結成書,以便於師生員工學習,變無形為有形,使傳承的力量真正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特別需要提示的是:行為文化的建設,要充滿人性的尊重與理解,要善於把握和利用階段性、突發性時機。比如,文化建設的形式和內容要符合師生員工學習的特點、符合本校的特點和本校員工構成的特點。而學期、學年度和學校重大活動的階段始末,社會、家長與學校內部的突發事件,都是傳播理念文化、建設行為文化的最佳時機。
特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周期長、見效慢的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實踐和思考的問題還很多,但只要我們真正做到思想重視、大膽探索、不斷實踐、及時總結。那麼,我們的特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必然會不斷躍上新的台階,素質教育也一定會在新時期不斷深化。

㈣ 如何建設學校文化

學校是傳承和發展文化的重要場所,尤其是學校的師生,更是校園文化的活載體。因此,學校將不僅僅要求每一門課程而是整個學校生活的每一項活動,都應滲透、彌漫著文化氣息,都應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特別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驗活動中,加強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使學校課改工作能在一種濃厚的文化氛圍里進行,這將無疑是推動課程改革科學有序健康向前發展的內在動力。
校園文化是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師生為主體,以課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徵並且向外延伸的一種群體性的文化。它對學生的知情意行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對我們完成育人的任務發揮著積極作用。因此,創設一個良好、和諧、規范的校園文化氛圍,應該成為課程改革中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它將直接影響到課程改革是否能向縱深發展的關鍵。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到來,做為農村小學的我校在重建學校新文化上著重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創建生命化的校園環境氛圍
1、校園文化環境的重建
具有生命力的校園文化環境對人的發展的重要影響是不可低估的。歷史上孟母三遷的典故,正說明了在一種文化環境熏陶下對人才成長的作用。長期處在某一校園文化環境中的師生,在這獨特的校園文化的熏陶下,會形成一定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如學校環境的美化、凈化、綠化,不僅反映了師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也反映了學校的校風,很難設想一個環境骯臟,秩序混亂的地方,能培養出合格人才。在重建學校文化的今天,做為一個管理者,要善於創設一種寬松與高潔、明麗與清新的校園環境文化,使學校變得有吸引力,這就需要講求環境建設的思想性、藝術性、知識性、規范性,精心創設學生的學習、生活的各種場所,烘托一種濃厚的育人氛圍。為此,我校在校門口左右兩邊建造兩個花壇,配合極具個性化的學校大門,給人第一印象是良好,感覺到學校的文化氣息濃厚,校園優美。學校兩個宣傳欄書寫了課改的語絲,向社會、家長宣傳課改。教學樓從左到右設置有祖國版圖、世界地圖、學校規范圖,意在讓學生天天看到三幅圖,使學生放眼世界,胸懷祖國,心中裝有自己的學校,再依次是教風、班風、學風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及小學生守則等規章制度。教室的黑板上方正中是國旗,國旗兩旁寫著熱愛祖國,勤奮好學八個大字,寓示著中華兒女應胸懷祖國,長大為祖國作貢獻。教師辦公室《教師職責》、《班主任職責》等一一上牆,旁邊配有梅蘭竹菊四幅圖畫,不僅明確規定了教師的職責,並要求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應具有梅蘭竹菊的品格,把校規、校訓放在最顯著的地方,黑板報內容定期更換,裝貼名人畫像及名言,建設校園文化長廊等,使師生無時無刻都接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真正努力實現讓學校的每塊牆壁都會說話。同時,學校上下操場栽種芒果樹,開辟了一條綠化帶,創設了兩個園型的花壇,栽種塔柏樹,真正做到了陽春蔥籠滴翠,盛夏鮮花似錦、涼秋紅楓似火,寒冬松柏長青。置身其中,給人以秀麗清雅、生機勃勃、意起盎然、四季皆春之感。優美、恬靜、整潔的校園,不僅給師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而且給人以藝術的感染和美的享受,發揮了育人的作用。
2、師生精神文化的營造
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在學校營造一種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的氛圍,無疑會對師生心靈熏陶,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為此,作為學校管理者,要善於運用學校的種種設施,活用教學資源,以增多學生接觸社會,了解大自然機會,讓學生暢游知識的海洋。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知識就是力量。這些前瞻性名言、古訓,均為我們揭示出讀書文化的重要性。為此,我校開展的作文、數學、美術、音樂、書法、舞蹈、乒乓球、象棋等興趣小組活動,開放圖書館的圖書資料,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並定期舉行一些讀書比賽,學生創作手抄報,開展美術、書法、作文課外活動等。把學生的作品定期展示在學校開辟的二個欄目:《才藝大比拼》,《放飛想像》,《遨遊蒼穹》,以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營造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同時,利用每周一升旗儀式進行國旗下講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行為規范教育、安全衛生教育、品德思想教育以及革命傳統教育等,起到良好的效果。學生講文明、懂禮貌;助人為樂、團結協作;勤奮好學、不斷進取。一股正氣尉然成風,學校面貌煥然一新。在教師中成立學科教研組,定期開展校本教研活動,開辟問題中心,充分利用一切閑暇時間,進行研討。通過這些群眾性組織的構建,既能做到把師生的注意力轉移到健康活動上來,又可以增強學校的凝聚力,加強校園文化設施建設。再者,開展豐富多彩的班隊活動。內容豐富形式活潑的少先隊活動是主要育人載體,這種育人活動可以通過學生的興趣點擴散和滲透在寓教於樂的過程之中,促使學生將知識轉化能力,較易為學生接受。鑒於此,學校與集新的果林場進行定期掛鉤,充分利用這個實踐基地,讓學生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了解果樹栽培種植的技術,懂得管理果樹,同時也受到勞動思想教育,不僅豐富了校園課餘生活,而且對於穩定同學情緒,陶治情操,培養健康心理,開闊眼界等起到了積極作用,對於形成祥和寬松的校園氛圍,對於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創設和諧的校園心理氛圍
和諧的心理氛圍是指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心理融通。師生間的心理融通在教育中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校要求每位教師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被理解、被關注、被接納、被支持的寬松環境,讓每一個孩子在成長中感受到老師的愛,用愛心澆灌花朵。近幾年來,我校利用業務學習時間,學習師德師規,以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來約束自己,以名人為表率,開展敬業愛崗,無私奉獻、依法執教等系列活動,並開展了如何處理偶發事件,如何實施減負的大討論,創造性地總結出本校的工作方法。特別在新課程改革中,我們的教師應有了正確的育人觀,學會了欣賞學生,懂得尊重學生,能夠善待學困生,甚至要偏愛學困生。對於學困生,我們的教師是採用傾斜政策的辦法,即:增加一點感情投資,優先一點學習指導,多給一點鍛煉機會,放寬一點表揚獎勵。使他們感到教師的關注和期望,增強了學習的信心,鼓起了上進的勇氣,減少他們的心理負擔與壓力,讓他們同樣享受到做為人的尊嚴與待遇,這也正是新課程理念所提倡的。
三、形成規范的校園生活氛圍
規范的生活氛圍指學生生活的規范化,包括文明得體的行為舉止,合理的作息制度、良好的生活秩序。規范的生活氛圍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紀律觀念和法律修養;有助於學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提高學習效率;有助於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和指導,制約行為的正確思想的形成;有益於學生的身體健康。規范的生活氛圍來源於嚴格而科學的管理。我們制定了《集新小學生一日常規》、《集新小學日常行為規范》、《優秀中隊評比細則》、《班主任考核細則》、《五有五無評比細則》、《文明班級評比細則》等規章。有了制度,必須嚴格執行,否則,規章就只是一紙空文,對學生缺乏規范作用。我們利用少先隊值日員檢查落實。每周一公布,還開展規范教室、文明班級評比活動。對於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我們每學期規定開學初的第一個月為日常行為規范強化月。通過看、練、比的方法,使他們在短時間內養成良好的習慣,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四、營造健康向上的社區文化氛圍
21世紀的學校是開放的學校,它將不再是閉關自守的,而是存在於社會大文化背景下,它與社會上的各種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充分利用各種德育陣地,加強與社區的交流與互動,採用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努力營造一種健康向上的社區文化氛圍。例如請老協、關工委來學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開座談會、講座、心理輔導課,開展各種生動活潑的共建活動。讓學生深入社區、農村、工廠,進行實習、考察,調查研究。做好家校聯系,辦好家長學校,及時向家長宣傳課程改革的重要性。能與家長緊密聯系,接受群眾的監督,與家長共同商討教育好下一代的良策。許多家長能夠為了改善學校辦學環境,支持學校課改工作出力。形成了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路。
校園文化的建設,既包括軟體的、精神方面的內容,同時也含有硬體的、環境建設的因素。在深化課程改革的活動中,我們要力求突出濃厚的文化氛圍。校園是一塊凈土,在這里只有書聲,只有快樂。為此,我們要營造一種充滿生命氣息的文化,使學校成為師生舒展心靈、放飛想像的處所。使教師在充滿人情味校園文化中,懷著快樂的心情為學校工作,努力實現人生價值;學生能夠拓寬發展空間,胸懷遠大理想,讓師生用智慧啟迪智慧,用人格塑造人格,用自己的生命之光與被點燃的火種交相輝映,從而使校園成為師生不斷學習、交流和提高的場所。使師生時時處處都感受到知識殿堂的神聖,從而達到凈化心靈的作用。

㈤ 怎麼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嗎

所謂校園文化,是指一所學校在自己的長期活動中積淀下來的,為全校師生共同贊成和遵循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的總和。它包括校園建築、文化設施和環境布置等有形環境和校風、教風、學風、人際關系、文化生活、集體輿論、心理氣氛以及校園群體觀點、信念等無形環境。

一、充分認識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領導
校園文化具有教育、導向、凝聚、激勵、控制等功能,這些功能所起的作用在學校教育中是任何其他形式的教育不可替代的。
1.加強學校文化建設是推動精神文明建設,促進整個社會文化建設的需要。學校文化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是整個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基礎。加強學校文化建設,從教育系統來看,可以陶冶師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可以甄別雅俗,抵制社會負面文化的沖擊。學校文化還可以輻射社會、示範家庭,從而為推動社會精神文明和社會文化建設做貢獻。
2.加強學校文化建設是堅持教育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教育的需要。教育的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協調發展,必須堅持學校的物質建設和文化建設的同步發展。缺乏文化支撐的學校建設是不科學的,不完整的,也是難以持續發展的。
3.加強學校文化建設是實施素質教育,實施新課程的需要。學校文化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是展現學校育人理念和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規范辦學行為的重要體現,也是德育體系中亟待加強的重要方面。學校文化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學生道德素養,有利於豐富校園生活,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加強學校文化建設是保持學校高位發展,提升學校品位的需要。學校文化建設既可以積聚學校的文化底蘊,又可以開創學校內涵建設的新局面。學校文化具有震撼和激勵效應,發揮和挖掘文化的巨大潛能,可以引導確立先進的辦學理念,形成鮮明的辦學特色,提升學校辦學品位。
為保證活動效果,我市教育局成立 「校園文化建設年」活動領導小組,加強領導,明確職責,各學校也要成立由學校黨支部、校委會為主要成員,師生代表參加的校園文化建設組織機構,全面組織領導本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同時要根據目標任務,明確各科室的職責,確保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堅持先進文化的正確方向,把人才培養目標放在首位
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文化建設的一部分。只有堅持先進文化的正確方向,並以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內涵為理論基礎,才能為和諧校園建設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才能為在構建和諧校園的過程中堅持先進文化的正確方向,引導師生員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榮辱觀,通過校園文化建設為教師的事業發展和師德培養以及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智力支撐和精神保障。 校園文化有主流與非主流之分。校園文化建設中所形成的主流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一部分,是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精華。比如,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主人翁意識、勤奮創新、誠信友善、樂於助人等等,通過它的熏陶必將提升人的境界,提高人的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對於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弘揚先進文化、抵制落後文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校園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去引導、教育師生,堅定師生對黨的基本路線的信念,引導師生提高科學知識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滿足他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讓師生在整潔安靜的校園環境、有條不紊的教學秩序、勤奮求知的讀書風氣、尊師愛生的和諧氛圍中,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
三、學校文化建設要堅持整體性原則,做到全面規劃
校園文化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觀念形態的校園文化,它滲透於學校教育實踐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參與並影響著學校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是一項多側面、多角度、多層次的系統工程。可以有三個層面:物質層面、制度層面、精神(心理)層面。精神(心理)層面又包括觀念形態、人際關系形態、知識形態、活動形態,具有規范性、多樣性、復雜性和開放性等特徵。因此,學校文化建設要堅持整體性原則,做到全面規劃。
1.營造融洽的校園人文氛圍。學校是師生學習、生活的地方,學校的人文氛圍是影響師生思想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學校人文氛圍的營造對廣大師生都是極為重要的。我們要構建和諧校園,就要重視營造和諧的人文氛圍。
首先,要突出人文環境的建設,搭建民主平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管理氛圍,讓教師、學生時時刻刻感到自己是學校的主人。要加強德育和教育倫理的灌輸,弘揚教師的敬業精神,讓教師珍視和熱愛手中的教育權力,使教師的職業意識、角色認同、教育理念、教學風格、價值取向等與學校的主體文化協調一致,促使學校價值與教職工價值共同實現而獲得雙贏。讓校園人文氛圍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養料和水分」,為創新人才的培養搭建平台和階梯。針對學生的人文氛圍包括德育文化、學習文化、綜合實踐活動文化、文娛體育和審美文化、生活與心理衛生文化等。在這方面建設的實踐中,應堅持「以人為本、育人之本」的理念,堅持發掘人的創新潛能與弘揚人的主體精神相結合,使學生做到:人格上自尊,主動磨礪與修養;行為上求進,主動求索與進取;學習上自主,主動參與和探究;生活上自立,主動自理與服務;行為上自律,主動約束與反省。在具體操作中,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班紀班規的制訂、學生社團的組織與管理以及校紀的管理等,讓學校的人文氛圍達到一種民主平等的融洽狀態,使學校和學生同時得到進步和發展。
2.優化以人為本的校園制度文化。和諧校園需要人本科學、和諧民主的制度保障。富有人文情懷、創新活力與團隊精神的制度文化體系,是維系學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機制,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系統。它要求學校建立起完整的規章制度,規范師生的行為,藉以建立起良好的校風,保證校園各方面工作和活動的開展與落實,同時還要搞好相應的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保證各項規章制度得以貫徹。由於校園制度文化是整個校園文化的內在機制,它包括學校的教代會制度、教育教學管理制度、質量監控考核制度、學生的行為規范等,因此,以人為本的校園制度文化的建立和優化,可以讓學校師生盡情發揮出潛力和活力,使校園和諧穩定又生機勃勃。
3.培養積極的育人取向文化。所謂育人取向文化,其實就是教育追求,或者說是培養目標。它的提出往往凝聚成學校的辦學理念,而辦學理念又往往用校訓的形式表達出來。育人取向文化常常影響著人才的成長,什麼樣的學校出什麼樣的人才,這實際上是一種特有文化長期沉澱的結果。學校的一台文藝節目或一個文化藝術節,所追求的立意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藝術才能;學校的一個科技講座或一次製作活動,想達到的目的就是奠定學生終身熱愛科學的精神。積極的育人取向文化不僅陶冶受教育者,也同時武裝教育者,它不僅給人以知識的智慧澆灌,同時還給人以人文精神的充實和升華,促使特色人才的成長和成功。對特色人才的培養,是學校育人取向所要潛心營造和刻意追求的,它將形成學校獨有的競爭力。我們要特別注意培養這種文化,通過培養這種具有長遠效益的文化,使學校穩步走上和諧而快速發展的軌道。
4.創辦健康的校園網路文化。當前,互聯網已經成為校園師生員工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師生員工的思想觀念和學習、生活產生著深刻的影響。它具有快捷方便、信息豐富、交互性強等優勢,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新載體和新途徑。用正確、積極、健康的思想文化佔領網路陣地,已經成為校園文化建設非常重要而又緊迫的時代課題。學校要創辦健康的校園網路文化,想方設法鞏固和強化以「文化育人」為主的網路文化陣地,以此來拓寬師生知識視野,提供文化精神營養,提高師生的學習能力、藝術修養、人文素質和思想品質。並且建立健全相關規章制度,注重網上管理、監控和引導,不斷提高學校網路文化建設品位,實現校園的安定和諧與團結有序。
5.加強學校環境文化建設。這里所說的學校環境文化,具體指的是學校建築文化的創設,如學校建築的布局,各種建築物的命名,校門、大型壁畫、校史館的設計與修建;學校的綠化與美化,如綠化景點、場地劃分、道路走向和標志雕塑等的創作與修建;學校各個大型建築物,如辦公樓、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和體育館等的擺布,教室、寢室、飯廳和走廊等的布置;校園網、黑板報、櫥窗、閱報欄、標語牌、廣播、多媒體教學儀器方面的設置等。這些學校的硬體,如果能讓它們都具備獨特的風格和文化內涵,也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校群體成員的觀念與行為。我們要堅持以「文化品位、現代信息、人文精神」為理念,著眼於學校布局的美觀整齊和諧統一,著眼於環境建設文化氛圍對師生的熏陶和感染。我們千方百計讓草木「說話」,讓石頭靈動。此外,還通過英語角、牆報、網站、校訓、校歌、榮譽室、閱覽室、體育場等,展示各種文化,使環境成為校本課程的載體,成為德育美育的載體,成為文化育人的載體。注意將自然之美與人文之美有機結合,將現代文明氣息與傳統文化底蘊有機滲透,讓師生時時處處都感受到校園文化的魅力,大大加快了學校事業的全面發展,促進了校園的全面和諧。
6.創建和諧校園課堂文化。校園文化有許多內容需要教學實踐來體現,需要教學活動來完成,而教學又是以課堂為主渠道的。在教學過程中,這兩者密不可分。許多事實表明,課堂教學與校園文化的有機融合,教學因素與非教學因素的和諧共進,是促成和諧校園的關鍵性要素之一。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制度必須變成師生的共同追求,內化為師生的自覺行動,與教學因素中的以課堂為主的課程教學產生和諧共振,才能為學校的發展、和諧校園的創建發揮出應有作用,才能讓師生在和諧教育中受到多元文化的有利熏陶。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校園文化,在課堂上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與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讓校園文化得以傳播,用來豐富和提升師生的精神世界,塑造他們的人格品質,可以促進校園中人際關系與人事關系的和諧。

㈥ 中學應該建立怎樣的校園文化

想要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可以做以下幾點:
1、定期開展「校園文化」主題班會。
校園文化是需要宣傳的,定期開展「校園文化」主題班會,是一種營造良好校園文化的好方法。在班會上,學生能和老師、同學互動,直觀地了解校園文化。

2、保持良好的校園環境,倡導學生愛護環境。
想要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很重要。如果學校環境很差,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在學校的感受都不好。因此,學校可以安排打掃校園,也可以安排學生打掃校園,這樣學生能體會到勞動的重要性。

3、定期開展和校園文化有關的活動。
學校可以定期開展和文化相關的活動,比如舉報校園文化相關的藝術節。在這些活動上,學生能了解到校園文化,也能產生歸屬感。家長、老師參與這些活動,也能了解學校的校園文化。因此,定期開展和校園文化有關的活動很有必要,這樣有利於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

4、宣傳欄等地方宣傳校園文化,播放校園文化宣傳片。
學校可以在宣傳欄等地方宣傳校園文化,學生、老師或進入校園的其他人,看到宣傳欄也能了解到學校的校園文化。老師可以給學生播放校園文化宣傳片,這樣學生也能了解校園文化。

㈦ 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包括哪些內容

1、全面開展校風、教風、學風建設。要在規范辦學行為、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遴選和集成社會的先進文化,弘揚主旋律,大力營造優於社會環境的獨特氛圍,使教育和引導體現在細微之處,體現在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相互關懷和關心之中,體現在班級、團隊組織的溫暖和鼓勵之中,

體現在高年級同學對低年級同學的愛護和幫助之中。扎實開展師德教育,建設熱愛學生、為人師表、教書育人、鑽研教法、不斷探求的優良教風,倡導教師關注每一個學生每一天的學習生活,及時鼓勵學生的進步,及時發現解決每一個學生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讓學生在校園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落實好《中小學生守則》和《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建設勤奮努力、積極向上、認真誠信、充滿興趣、樂於探究的良好學風,倡導學生把准備為祖國和人民做貢獻作為學習的目的,把對知識的興趣和追求作為學習的動力,愛動腦、勤動手、上好每一節課、完成好每一次作業。

認真抓好班級和團隊工作,建設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快樂和諧、健康向上、爭做主人的良好班風,倡導營造充滿正氣的濃厚氛圍,引導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他人的事情幫助做好,集體的事情一起做好。

2、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要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吸引力強、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校園文化活動。充分利用好「五四」青年節、「六一」兒童節、「七一」建黨紀念日、「十一」國慶節及教師節等重大節慶日,「九一八」、「南京大屠殺」等國恥紀念日,

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設計、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利用入學畢業、入隊離隊、入團、成人儀式等有特殊意義的日子,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堅持每周一次的升國旗儀式,發表緊密聯系學生實際、內容生動具體的國旗下講話。

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重視課間特別是大課間體育活動,使學生既放鬆身心、增強體質,又增進對同學、對集體的情感。保證共青團、少先隊每周的活動時間和條件,注重教育教學活動與團隊活動有機結合,支持團隊組織發揮自身優勢開展好已有的品牌活動,並鼓勵結合實際創新活動形式。

強化課後科技、藝術、體育、娛樂活動,廣泛組織多種類型的興趣小組和學生社團活動,每學年都應組織體育運動會和各種形式的藝術節、科技節及讀書、讀報、演講等活動,積極推廣優秀少兒歌曲,開展多種形式的歌曲演唱活動。

少數民族地區的學校還應結合本民族的文化、風俗和節日,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開展校園文化活動,要尊重中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充分考慮他們的年齡差異、地域差異和個體差異,切合各地實際,

既體現知識性、科學性,更突出趣味性、娛樂性,最大限度地調動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反對形式主義。

3、重視校園綠化、美化和人文環境建設。要把校園建成育人的特殊場所,充分利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營造德育的良好環境和氛圍,使校園內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體現教育的引導和熏陶。

要從本地自然環境和條件出發,有條件的學校應在校園內栽花種草,綠化、美化校園,還可以開辟小種植園、小養殖園,不具備綠化條件的學校也要加強校園環境建設,使整個校園干凈、整潔、美觀、有序。

要對校園人文環境進行精心設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園環境的設計、維護和創造。學校的校訓、校歌、校徽、校標等設計要體現學校特點和教育理念,有條件的中小學要建好校史陳列室和共青團、少先隊室。

要充分利用板報、櫥窗、走廊、牆壁、雕塑、地面、建築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體現教育理念,如張貼、懸掛革命領袖、英雄人物、勞動模範、科學家、藝術家等傑出人物的畫像和格言,製作、設計介紹家鄉自然風光、風土人情、建設成就的圖片和文字,

繪制、創作引導學生勤奮學習、健康生活、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卡通人物形象等,特別是鼓勵、展示學生自己創作的作品,引導學生從確立遠大志向做起,從增強愛家鄉的情感做起,從規范行為習慣做起,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

有條件的中小學要發揮校園廣播站、電視台和網路的作用,不斷拓展校園文化建設的渠道和空間。

(7)學校文化事業怎麼辦擴展閱讀

1、物質文化

完善的校園設施將為師生員工開展豐富多彩的寓教於文、寓教於樂的教育活動提供重要的陣地,使師生員工教有其所、學有其所、樂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樂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啟迪和教育。

完善的設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築和場所,將使人心曠神怡、賞心悅目,將有助於陶冶校園人的情操,將塑造校園人的美好心靈,將激發校園人的開拓進取精神,將約束校園人的不良風氣和行為,將促進校園人的身心健康發展。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質文化是實現目的的途徑和載體,是推進學校文化建設的必要前提;物質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撐。

校園物質文化,屬於校園文化的硬體,是看得見摸的著的東西。校園物質文化的每一個實體,以及各實體之間結構的關系,無不反映了某種教育價值觀。

2、精神文化

它主要包括校園歷史傳統和被全體師生員工認同的共同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生活觀念等意識形態,是一個學校本質、個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園精神文化又被稱為「學校精神」,並具體體現在校風、教風、學風、班風和學校人際關繫上,展示於校園生活各個角落,包括學生們在路上的行走及行為規范等。

(1)校風建設。校風建設實際上就是校園精神的塑造,校風作為構成教育環境的獨特的因素,體現著一個學校的精神風貌。在校風體現形式上,校風主要表現在校訓、校歌、校徽和校旗上。好的校風具有深刻「強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環境氣氛要求的心理和行為時刻感受到一種無形的壓力,

使每一位校園人的集體感受日趨鞏固和擴展,形成集體成員心理特性最協調的心理相容狀態;好的校風具有對學校成員內在動力的激發作用,催人奮進;好的校風對學校成員的心理發展具有保護作用,對不良的心理傾向和行為具有強大的抵禦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種不良心理和行為的侵蝕和干擾

(2)學風建設。學風是指學生集體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治學態度和方法,是學生在長期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衛生習慣、行為習慣等方面的表現。

優良學風像校風、教風一樣,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對學生人格品質的發展和完善,對培養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接班人,都有重要意義。

(3)教風建設。教風是教師在長期教育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教育教學的特點、作風和風格,是教師道德品質、文化知識水平、教育理論、技能等素質的綜合表現。

要抓好校風建設首先必須抓好教風建設(包括工作作風建設),因為學校是育人的場所,是人才的搖籃,而教師是人才的培養者,理應在「三育人」(即管理育人、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的過程中發揮主力軍的作用,

只有在幹部職工中樹立起實事求是、艱苦奮斗、勤政廉政、團結協作、高效嚴謹、服務周到、細心耐心的工作作風和在教師中樹立起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治學嚴謹、認真負責、耐心細致、開拓進取的教風,

才能引導和促進勤奮學習、積極向上、嚴謹求實、尊師重教、遵紀守法、舉止文明的優良學風的形成。總之,沒有良好的工作作風和教風就難以形成良好的學風。

(4)學校人際關系建設。學校人際關系包括學校領導之間的關系、學校領導與教職工之間的關系、教師之間的關系、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良好的學校人際關系有助於廣大師生員工達到密切合作,形成一個團結統一的集體,更好的發揮整體效應。

3、制度文化

校園制度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內在機制,包括學校的傳統、儀式和規章制度,是維系學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機制,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系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規章制度、規范了師生的行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風,才能保證校園各方面工作和活動的開展與落實。

但僅有完整的規章制度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負責將各項規章制度予以執行和落實的組織機構和隊伍,因此,還必須加強相應的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也就是說,制度文化建設實際上包括制度建設、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三個方面,

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是確保制度建設落到實處,並使其真正起到規范校園人言行的關鍵環節,校園文化組織機構的健全和完善,校園文化隊伍的勤奮與能幹,對正常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決定性的作用。

㈧ 如何提高校園文化建設

一、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一是由社會環境及學校性質所決定。當今社會紛繁復雜,存在不少消極因素和腐敗現象。社會文化也是絢麗多姿、雅俗並存,包括許多不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負面文化。盡管各級政府採取了許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內優化社會大環境是不可能的。而學校不但是學習文化知識的場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陣地,它擔負著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歷史重任,因此校園文化不容許雜亂紛呈。這就要求我們根據辦學目的和培養目標優化校園文化,創造一個優良的育人小環境,以抵制社會負面文化的沖擊,並對社會大環境施加積極影響。

二是由教育對象及環境的育人作用所決定。在學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學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強,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近朱者亦,近墨者黑」,沒有良好的教育環境,容易將學生引向歧路。作為育人陣地的學校理應創造一種適合學生健康成長的外部環境。

三是由學校辦學水平的現狀所決定。自從提出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方

針後,各級政府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學校的辦學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著較大差距。也有的學校只重視物質文化的建設而忽視精神文化的建設;只注重學生智力因素的培養而忽視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只注重思想認識的灌輸和道德行為的強化而忽視間接情景的暗示。但人的思想和某些品質是不能靠單純的知識傳授來養成的,要藉助道德環境長期的細膩的熏陶,只有在這種環境下培養起來的品質結構才具有穩定性,才能經受住外界環境的刺激。這也要求我們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

四是由教育「三個面向」指導思想及教育改革趨勢所決定。教育要

「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基礎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最緊迫的任務就是要轉向素質教育。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一個根本問題,是當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走向。素質教育的內容包括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注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讓學生主動發展,這同樣要求我們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

二、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和方法

校園文化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這里主要談談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課余文化、輿論文化、人際關系等幾個方面的問題。

1.加強物質文化建設,美化校園環境。

物質文化是一種直觀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現出師生所處的文化氛

圍,有較強的直觀性,如校園布局、建築裝飾、教學設施、環境衛生等。物質文化的建設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學校的辦學水平。因此,校園文化建設應從以創建優美校園為主要內容的物質文化入手。

2.加強制度文化建設,強化管理機制。

制度是校園文化建設初級階段的產物,是為了達到無意境界而采

取的一種有意識手段,是為了保障學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來強化,而後用情境來內化。俗話說:「不依規矩,無以成方圓」。學校應遵循教育規律,依據教育方針和教育法規,圍繞培養「四有」新人這個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種規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過程中,應充分發揚民主,經過師生充分醞釀和討論,最後才以條文的形式定下來。學校的規章制度要體現三個特點:一是全。規章制度應該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學管理制度、總務管理制度、內部體制管理制度等;二是細。內容具體明確,操作性強;三是嚴。紀律嚴明,賞罰分明。為了使廣大師生了解和掌握各項規章制度,可按適用范圍將教職工管理制度及學生管理制度分訂成冊,用知識競賽或考試的辦法,督促學生學習掌握制度的內容,使大家明白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違反了規定要受到什麼處罰,合符條件將得到什麼獎勵,從而形成自我激勵、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環境。

為了保證制度的貫徹落實,有必要建立一個完善的管理網路。如對學校的德育工作,成立以黨支部書記掛帥,主管校長負責,工會主席、德育處主任、團委書記、年級級長、政治科科長參加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實行「四線」管理。即:「黨支部棗工會棗團委」一條線,主管師生政治學習,組織師生開展各項政治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主管校長棗德育處主任椖曇都凍班主任」一條線,主要負責師生的一日生活制度,貫徹落實師德規范和《行為規范》;「校團委、學生會、少先隊大隊部棗團支部、班委會、少先隊中隊棗各班值日生」一條線,負責日常行為規范的自查自糾工作;「校長室、德育處棗公安局、派出所棗學生家長」一條線,主要負責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教育及安全教育。有了德育工作的管理網路才能保證德育管理制度的落實。要強調的是這種管理網路的建設必須立足於職責,從樹立事業心和責任感入手,分工明確,職責分明,考核到位。

3.加強課余文化建設,豐富校園生活。

校園文化的載體主要是各種各樣的集體活動。如果課業和正規活動擠占時間太多,學生就會感到校園生活單調泛味,並可能形成熱衷於某些有害活動的潛流。因此,學校應適度地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4.加強輿論文化建設,形成優良校風。

集體是一個熔爐,能把生鐵煉成鋼,也可能是個染缸,給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以不良影響。學生在集體中,思想行為容易受到集體輿論的制約和同化,心理學上稱之為「從眾心理」。因此,學校要重視輿論文化的建設,真正做到「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要培養正確的集體輿論,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是加強政治思想學習,注重養成教育。通過校會、晨會、級會、班會,組織學生認真學習政治文件、法規制度、道德修養等文章,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其次,要加強「愛校」教育,培養母校意識。向學生講述學校光輝的歷史,成立校史展覽室,設計校旗校徽,製作校歌,統一校服,提高學校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學生自然生發出強烈的榮譽感、自豪感、熱愛母校的情感,從而產生凝聚力,形成學校精神。

第三、確定共同的奮斗目標。學校根據社會發展趨勢及自己的實際情況、辦學特點,提出校訓和奮斗目標。各班相應地制定班級奮斗目標,直至幫助學校制定個人奮斗目標。並開展「爭先創優」活動,爭先進個人、先進集體、先進學校,創優秀品質、優異成績、優美環境。在全校形成一股比、學、趕、幫的熱潮。

第四、強化學校「三風」建設。學校「三風」即領導的作風、教師的教風、學生的學風。首先,領導作風是關鍵,學校領導要加強修養,提高自身素質,在學校的各項工作以及執行各項規章制度中發揮好帶頭作用。其次,要狠抓教師在學生中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師從精神風貌、道德修養、工作作風、學識水平到儀表風度、言談舉止、生活起居都應起到為人師表的作用。這樣,教師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和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學生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勤奮攻讀,立志成才,整個校園充滿一種濃厚的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

第五、開展各種有益的健康的活動。如學雷鋒活動、演講比賽、創建活動等,以培養正確的輿論。

第六、清除校園文化垃圾,凈化校園空氣。禁止傳閱不健康的書報雜

志,禁止學唱不健康的歌曲,清理課桌、書本文具盒上的不健康的圖畫及語言文字,消除消極文化的影響。

第七、針對傾向性問題或熱點文化,舉辦專題講座、主題班會、辨論

會,澄清模糊認識,糾正錯誤觀點,引導正確輿論。

第八、抓好宣傳陣地。充分發揮廣播室、黑板報、閱報欄、宣傳櫥窗、

圖書閱覽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大張旗鼓地表揚好人好事,同時批評錯誤的思想行為,抑制歪風邪氣,樹立正確輿論。通過以上種種辦法,使整個學校到處充滿著正確的輿論氣氛,從而促進優良校風的形成。

5.創造和諧人際關系,優化人際環境。

從某種意義上講,人際關系是一種高級形式的校園文化。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僅可以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促進學生奮發向上,健康成長,還可以形成良好的集體意識。良好的集體意識是一種向上的群體規范,是對學生思想品德的一種無形的巨大的力量。

人際關系被稱為人世間最復雜的關系,學校也不例外。從橫向看,有領導集體的人際關系,教師集體的人際關系和學生集體的人際關系;從縱向看,有領導和教師、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領導集體的人際關系直接影響教師間的人際關系,教師間的人際關系間接地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本文僅對學生健康成長產生直接影響的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談點看法。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學生既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力軍,又是行為主體,是校園文化的參與者和組織者。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既可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及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掌握多種技能,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還可以磨煉學生意志,提高學生組織管理能力,為以後走向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要使學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積極灌輸外,還必須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園文化的潛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影響雖不是立竿見影的,但卻是穩定漸進的,要相信,優化的校園文化必然會結出人才成熟之果。

㈨ 如何促進校園文化創新

如何促進校園文化創新
校園文化是體現一所學校辦學理念、精神和風氣的一種群體性文化,是在長期的辦學實踐過程中積淀而成的育人條件、歷史傳統和校園氛圍等物質因素和非物質因素的總和。良好的校園文化對整合育人資源、拓寬育人渠道、強化育人效果、提升學校品位具有重要作用。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進素質教育、建設和諧校園的重要舉措。
一、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與現實意義
作為一位基礎教育工作者,筆者從基礎教育的實際出發,對中小學校園文化這樣定義:中小學校園文化是一種以社會文化為背景,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學校管理者和全體師生員工組成的校園人為主體,以校園環境和師生實踐活動為載體,以精神文化為核心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相統一的一種具有時代特徵的群體文化。
大力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大力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對於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引導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和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良好的校園文化,將以鮮明、正確的輿論引導學生,以內在的力量凝聚、激勵學生,以獨特的氛圍影響、熏陶學生;良好的校園文化,有利於抵禦各種消極、頹廢文化對學生的侵襲,有利於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積極作用,使學生潛移默化地了解社會、認識人生。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對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學校教育不單是知識的簡單傳授,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文化氣質、行為習慣和道德風貌,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提高。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導向,以中小學生為主體,以建設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為核心,以優化、美化校園環境為重點,以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努力形成厚重的校園文化積淀和清新的校園文明風尚,必將使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接受先進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風尚的感染,身心得到健康發展,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3.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校園文化是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對塑造思想、陶冶心靈、發展個性、促進師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校園文化能夠激發師生對學校的認同感,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調動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其始終保持高昂的情緒和奮進的精神,形成學校活力,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
4.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校園文化是整個社會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不僅可以為廣大師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工作環境,陶冶師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提高師生的文明程度,而且可以通過學校輻射社會、帶動家庭、推動整個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和和諧社會的構建。
二、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與方法
校園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三個方面在整個校園文化體系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三者全面、協調地發展將為學校建構完整的校園文化體系。
(一)精心布置校園環境,建設美好物質文化
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也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物質文化建設一是要根據教育特點、時代特點、區域特點和學校環境,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形成學校獨特的校園物質文化風格。二是要從本地自然環境和條件出發,在校園內栽花種草,綠化、美化校園,使整個校園干凈、整潔,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開辟小種植園、小養殖園等美化校園的措施。三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園環境的設計、維護和創造。如學校的校訓、校歌、校徽、校標等設計要體現學校特點和教育理念,有條件的中小學要建好校史陳列室和共青團、少先隊室;要充分利用板報、櫥窗、走廊、牆壁、雕塑、地面、建築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體現教育理念;要發揮校園廣播站、電視台和網路的作用,不斷拓展校園文化建設的渠道和空間。
(二)積極組織校園活動,培育健康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是學校的靈魂,是一所學校辦學理念、學校個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精神文化建設一是要全面開展校風、教風、學風建設。要在教師中扎實開展師德師風教育,增強廣大教師作為人民教師的光榮感、責任感、使命感,激發教師嚴格自律、恪盡職守,樹立人民教師良好師表形象,建設熱愛學生、為人師表、教書育人、鑽研教法、不斷探求的優良教風;要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建設勤奮努力、積極向上、認真誠信、充滿興趣、樂於探究的良好學風;要認真抓好班級文化建設,形成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快樂和諧、健康向上、爭做主人的良好班風。二是要積極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活動設計要突出普遍參與性、趣味性、益智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創造性,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三是要總結、提煉學校精神。學校精神是一所學校的辦學理念、指導思想、辦學特色、歷史傳統、培養目標的概括和抽象。學校精神既是學校長期辦學歷史過程中自然形成的,更是通過對學校辦學特色、歷史傳統、時代要求等總結分析歸納提煉出來的。因此,有條件的學校要發動師生共同參與制訂校訓,總結校風、教風和學風,譜寫校歌,設計校徽、校旗等。
(三)健全學校各項制度,形成民主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一種規范性文化,表現為學校的規章制度、管理體制、組織機構、運行機制等。它既是廣大師生的行為准則,又是校園文化的重要內容和表現形式,是學校精神文化建設和物質文化建設的保證。學校制度文化建設的首要任務是要建立一套科學的管理體制和規章制度,使學校各項工作有章可循,做到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學校所有制度要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的要求,要有改革創新意識。制度建立或修改要遵循民主管理原則,廣泛聽取廣大教職員工的意見,把制度建立在廣大教職員工認可、滿意的基礎之上,保證制度的合理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制度建立之後要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執行制度的過程中,還要建立互相溝通、交流的機制,做到有問題及時解決,有矛盾及時化解。為了保證制度的貫徹落實,必須建立一定的組織機構,構建一個高效、精煉、有序的運行機制,確保工作的實效。
三、校園文化建設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是只注重校園文化的外在形式,忽視校園文化的精神內涵;只重視物質文化建設,忽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在物質文化建設過程中,不顧學校實際情況,盲目追求高檔,過分講究形式;在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過程中,不能正確處理好傳承與創新、執行規范與張揚個性、剛性管理與人文關懷之間的辯證關系。
二是忽視普通師生員工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校園文化建設既要重視校長和骨幹教師在推進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要充分發揮廣大教師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示範和表率作用,採取有力措施動員廣大師生全員、全程、全方位自主參加校園文化建設,讓廣大師生在主動參與中得到鍛煉,實現師生和學校共同發展、共同提高。
三是盲目模仿,校園文化特色不鮮明。校園文化既要有共性的一面,也要有鮮明的個性特徵。這正是校園文化具有無限生命力,對學校成員具有巨大影響力、感召力的根源所在。因此,在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過程中,各校一定要根據學校實際,結合自身特點、歷史淵源和發展趨勢,形成具有鮮明個性特徵的校園文化。
四是要高度重視校園網路文化的建設。時下,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網路作為最強勢的文化形式,正以不可抗拒的態勢,進入中小學校園,深刻地影響著當代中小學生,改變著中小學生學習興趣、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但是,不良網路文化對中小學生成長的消極影響日顯突出,加強校園網路文化管理和校園文化建設日益重要。中小學校園網路文化建設是教育界一個嶄新的、重大的課題,我們必須在實踐中認真探索,給校園網路文化以准確的定位,加強校園網路文化的領導、建設和管理。
總之,我們要堅持科學發展觀,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統籌協調,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建設優秀校園文化,推進學校全面和諧發展。

閱讀全文

與學校文化事業怎麼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0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