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有些人說《易經》是中華文化的的本源易經的精神是什麼呢
古時有三易,《連山》、《歸藏》和《周易》。《連山》是我國最早的易學經典,為三易之首。《連山》除了記載占卜之術,還記載有排兵布陣,駕馭萬物、撒豆成兵之術。《歸藏》除了記載占卜之術,還記載有辟穀養生、修仙捉鬼捉妖之術。《連山》、《歸藏》早已在上古或者殷商時期失傳。只有《周易》流傳了下來,《周易》只是繼承了《連山》和《歸藏》中的占卜之術,並經歷千年發展形成了現在的模樣,是數千年占卜文化的結晶。
《易經》的形成,是《易》學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變化,匯總而來的結果。那麼,什麼是「易」?「易」學的本源是什麼?「易」學最基本的功能是什麼?
因此,《易經》的科學性,毋需質疑。易學的本源即占卜,以預測吉凶禍福,而占卜本身就是一門應用科學。以占卜為方法,以求測吉凶為目的,以教人如何趨吉避凶便是《易經》的本源,便是這部經典最本質的功能。
㈡ 易經為什麼被稱為中華文化之源
一,易經是什麼?
易經是容易學習之經。
這話是湖南的黃鑒先生說的,雖然淺近,但有一定道理。
易有三義,簡易當先:簡易、不易、變易
世界太復雜了,不把它簡單化,就看不清、把握不住
宇宙每天都在動,我沒有辦法不讓它動,但我可以讓自己靜下來。
宇宙很大很深很遠,我沒有辦法把它的每一處都看透,但我可以從自己的小宇宙入手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大宇宙與小宇宙是同息共通的。
所以,萬事從簡,最簡單的,同時也就是最復雜的。
以不動應萬動,以不變應萬變。
這裡面,既有簡易,又有不易。
不易,還有一個意思是:宇宙的基本規律和大原則是不變的,長期起作用的。
宇宙每時每刻都在變化,我們就需要每時每刻關注它,需要與時俱進,不能用老眼光來看問題,不能用老辦法來解決問題。這個,自然是變易精神了。
所以自古來說,易學是作為儒家,道家地位最高的經書,排名第一,素有易,詩,書,禮,樂之稱。國之文化,為國學,大體分為儒、釋、道。而魯迅曾經說過:中國文化的根基在道教,道教思想的產生源於易經,所以,道教也是為一一個先思想,後宗教的一個宗教,他承載著我們眾多的文化底蘊,從古至今。
㈢ 有人說《易經》是中國文化的傳統本原,這種說法有什麼依據嗎
這個問題,從《易經》自身的發展過程和《易經》中國文化全方位影響兩個方面,就可以說清楚。《易經》是最重要的儒家經典,被稱為群經之祖。它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由此可見。
漢唐之際,佛教思想傳入中國,與中國的儒道思想結合,魏晉時期興起玄學。到唐宋,儒家知識分子把儒釋道三家思想融合,創造新的思想成果,這就是理學。周敦頤及二程思想的哲學根基就是就是建立在《易經》之上的。所以,周敦熙最重要的著作是《太極圖說》。儒家哲學到宋之後,就不必多說了。
㈣ 被譽為文化起源,《易經》解決問題的思路是什麼
《易經》解決問題的思路是實證。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不要只是一昧的去思考,而不做出任何行動,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應該是通過自己的行動去實踐,去找出最適合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因此《易經》這本書當中告訴我們:解決問題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實證精神,而不是我們的思維能力。
總之,《易經》這本書告訴我們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通過自己去實踐,為只有通過實踐之後,你才可以發現到底什麼是真正合適的。
㈤ 為什麼說《周易》是中華文化的起點
《周易》是《易經》和《易傳》兩部分組成,是中華文化的起源。古人都喜歡算卦,很迷信,信佛信天信命。《周易》和馬克思主義都是唯物主義,但是《周易》是樸素唯物主義,而樸素唯物主義就是信金木水火土,在古代傳說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一俗語也有關系,年過七十的姜太公在河邊釣魚,在第九九八十一天的時候,姬昌來了。
科學是在尋找最根本的規律,而易經則是在尋找能看見的規律。中華文化的源頭一般會認為是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百家爭鳴的時期,但是道家儒家鬼穀子這些在往上推源的話就是伏羲的河圖洛書,華夏哲學的源頭也就和占卜不可分離。
㈥ 為什麼有些人說《易經》是中華文化的的本源易經的精神是什麼
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為什麼有些人說《易經》是中華文化的的本源?易經的精神是什麼?
那麼學習《易經》的目的或者精神就是了解規律,了解道,進而去“合道”。
《易經》是古代先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通過觀察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而總結的經驗理論,它是一種哲學思想的概括,並且可以去指導現實的生產、生活。因為它本身就是從實踐中來的東西,是對客觀實際的高度總結和概括,是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事物。應用到哪個方面,就會根據哪個方面的具體情況產生具體的應用結果。比如醫療、農耕、天文、軍事等等。合乎客觀規律就叫做“合道”。這里有樸素的古代哲學思想在裡面,那些裝神弄鬼的說辭已經偏離了《易經》產生的基礎。只有尊重客觀實際的用科學的觀點去繼承和發展《易經》精神,才是對《易經》最好的傳承,要與時俱進,精華的要繼承和發展,糟粕的東西要摒棄和排除。否則就會弄出刻舟求劍的笑話,比如,我們現在的八卦是以乾卦開始,這是以我們中華大地的北半球做時空來看待的,如果在南半球,那麼以乾卦開始也許就會欠妥,生搬硬套就是沒有理解《易經》到底說的是什麼,也就會出現刻舟求劍的現象。
㈦ 《易經》是中國文化的源頭,「周」指什麼,「易」指什麼
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所以中國有著五千多年的文化歷史。在各個王朝中有許多著名的著作,比如魯國時期孔子的《論語》,這本著作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作,裡面的內容有如何去學習,該向何人學習等。是培養一個人德行的寶典。關於中國的文化歷史有人就很疑惑:《易經》是中國文化的源頭,“周”指什麼,“易”指什麼?“周”和“易”其各有四種含義。
《易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作,其內容包含著哲學,政治,生活。文化等。所以我建議大家有時間可以專研這本書,不管是從事農業,政治等方面事業的人,其作用都是非常大的。
㈧ 有人說《易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本源,有什麼依據嗎
《易經》確實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根源,主要是由於易經裡面所包含的意思非常具有指導意義。只要對我國的傳統文化稍稍有一點了解的都知道,《易經》是我國群經之首,被譽為千古第一奇書,對我們中華民族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西方人也稱《易經》為宇宙算數學,這本書幾乎在我們生活或工作當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用得到,最主要是因為以下幾點原因:
3、功能繁多
易經的功能是非常多的,它不只可以幫助我們指導人生,如果深入研究的話,易經還有一種特別神奇的功能就是占卜,當然對於占卜這一說,很多人都抱有著保守的態度,不過真正懂得易經的人,並不是完全相信它的占卜,而是根據占卜的結果,對於一些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做預防,這才是最貼近科學的方法。
㈨ 易經的由來
終於搞明白了《易經》的由來,「時歷三古,人更三聖」
周易「時歷三古,人更三聖」上古時期伏羲一畫開天地,始作八卦易經;到了中古之時,周文王被囚羑里,演繹出六十四卦;下古時期,孔子韋編三絕,用文字闡述了易經,稱之為「十翼」,意思是給易經插上十隻翅膀。到此,完成了現代我們所看到的易經,這就是易經的由來。
在上古時期,沒有文字,伏羲氏畫八卦,始作易經,所以易經原本是「無字天書」,一套符號象徵。那麼伏羲氏是如何畫出八卦的呢?想像一下,在遠古時期,他們沒有工具,沒有文字,只有赤裸的身子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在他們長期的生活實踐中,觀察到天上的出現這樣的氣象時,會下雨;出現那樣的氣象時,會打雷,於是他們想記錄下來,留給後人做提示,然而他們沒有文字,只能用符號。當他們去了不同的地方時,發現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氣候,不同的物種,不同的危險,他們也用符號記錄了下來,,,經過總結,驗證,他終於得出一套完整天地自然體系,稱之為先天八卦,並把這套符號體系留給了後來人。
先天八卦圖(伏羲八卦)
到了中古時期,商紂王因聽信崇侯虎的讒言,將周文王囚禁在羑里。周文王是一位積德行仁、有大智慧的智者,在被囚羑里的這段時間里,拘而演周易,他在伏羲八卦的基礎上,再把自己的人生經驗與智慧進行了融匯、總結、演繹出了後天八卦圖,也稱之為後天八卦流行圖,而且將這八個符號進行組合,變成了八八六十四個符號象徵,並為每一個符號寫一句爻辭,每一卦的六爻各寫一句爻辭。從伏羲氏但周文王,《易經》始成。
後天八卦(文王八卦)
然後是孔子的《易傳》。孔子,曾經說過:多給我幾年的時間,五十歲而學習易經,人生可以沒有大的過錯。孔子不僅說出了這句話,而且多次研讀易經,導致書簡脫落了多次,這才有人人皆知的成語「韋編三絕」指的就是這件事。孔子的努力沒有白費,經過他的解釋,他給易經的插入了十隻翅膀,稱為十翼或《易傳》作為易經各項的註解,作為輔助,讓你了解《易經》,他們分別是《彖轉》上下篇,是解釋卦辭的;《大象傳》解釋卦義;《小象傳》解釋爻辭;《系辭傳》上下篇,精彩的哲學論述;《文言傳》對乾坤二卦做了特別說明;《說卦傳》說明每一卦出現的原因、命名和八卦所象徵之物;《序卦傳》解釋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雜卦傳》就是什麼都說,這十個內容合起來就稱之為《易傳》
這就是易經的大致由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易經,就是這三部分所加起來。合而稱之為《周易》或《易經》
《易經》作為中國古老的哲學,其精髓光芒四射,意義深遠!說'易經'始於夏周,始於'河圖洛書',但我更贊成一說,即《易經》可能是上個冰河期文明時代的遺留產物,或者是外星智慧。。。就像金字塔、就像巨石陣之謎一樣。你看河圖上的星星點點,其實好像是一副宇宙的天象圖,出現在龜背、馬身是有可能的,就跟發現化石一樣!當然中國古人陰陽五行的智慧依然笑傲江湖 獨步天下的。。
易經,之所以可以用來預測。是人利用自然規律並形成理論的計算和推演。陰陽辯證理論和五行生剋制化關系便是他的核心,天乾地支是符號,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按照一個人的出生八字就可以知道其命運的根源所在。
八字算命完全靠的是真學問,十分的學問,八卦預測,四分靠學問,六分靠靈氣。
我學易經,涉及六爻占卜、四柱命理、風水、相學和姓名等科目。究其根本,諸科基礎理論依然不出八卦、五行和陰陽,其相通之處,相圓之說,甚是微妙!
時到今日,我始得悟出易經之指導意義在於:一、極樂時要防不測,失意時要表樂觀,所謂世事無常、陰陽互換之理是也。二、世上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所謂禍福相對是也。三、處世之時,不要固執一理,也不要廣聽眾從,所謂中庸之道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