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淺談如何開展好基層單位的文化生活
以群眾為主體,滿足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和文化需求。
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群眾性文化活動。
堅持三貼近,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貼近實際。
B. 如何開展各類文化活動豐富群眾業餘生活
1、組織居民開展各類健身活動,針對各種實時節日舉辦形式多樣的慶祝活動,如"元宵節猜謎"、"三八婦女節游藝會"、"中秋鄰里納涼晚會"、"濃濃重陽情茶話會"等等.
2、定期開放社區圖書室,因地制宜,結合各個年齡的實際需要,增添適合的活動項目,豐富群眾文體娛樂生活.
3、暑期組織青少年開展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豐富課外生活,學習生活中的知識,在實踐中讓青少年們學會自強、自立.
C. 如何豐富農村文化生活
農村文化的不足,嚴重製約了農村文化事業的發展,而農村文化管理的不健全更使得農村的文化發展出現青黃不接的狀況。
因此應將農村文化生活納入到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上來,納入到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中去,納入到財政支出預算中去,以解決農民看書、看報、看戲難等問題,要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開辦文化設施,興辦文化企業、組辦民間劇團和組織個體電影放映隊。同時,加強對文化設施、文化經費的管理和利用,保障資金切實用之於農村文化的發展。
D. 如何進一步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一、充分了解建設與開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真正意義
談及到基層群眾們的文化活動,我們必須要知道國家為了更好的進行在社會主義下的精神文明建設已經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國經濟在不斷的進步,網路信息科技也在不斷的向前發展,群眾文化的各類需求也就顯得非常豐富,我們要知道群眾的文化活動是一種無界限、無范圍,面向所有人民群眾的大眾性質的文化活動,活動包含著容納性與傳承性。群眾文化在內容上豐富多彩,在目的上謳歌現實社會、反映現時精神。在新時期發展的大背景下積極發展群眾文化,做到寓教於樂,這本身就具有優秀的社會效應。
(一)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時候,很容易看出活動具有鮮明的凝聚力,將人與人的距離拉近,做到心與心的溝通,使社會各階層成員在內心形成一種奇妙的歸屬感。
(二)基層群眾所展開的文化活動是具有非常強大的吸引力與傳播力的,它能夠有效地引導群眾的行動方向與行為方式,讓群眾的行為與思想的發展方向趨於一致化。更好的追隨中國共產黨的腳步,提高自我的思想覺悟,成為思想進步、能力出眾的中國好群眾。
(三)基層群眾所開展的文化活動是提高思想教育、政治發展的有效載體,活動是基於群眾們喜聞樂見、膾炙人口的的文藝表現形式,將黨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方針等,以一個健康流行的宣傳方式進行傳播,讓群眾在開心歡樂的氣氛里更好的得到知識的學習。
(四)在群眾開展文化活動的同時我們應該看到,活動本身能夠提供較大的學習、鍛煉的空間。通過活動本身讓群眾自我提高文化知識、身心素質,而且還能在群眾活動中發掘文藝人才,為社會與國家做出文化上的貢獻。
二、積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具體措施
為了能夠更好的發展基層群眾的文化活動,國家或者社會要充分的重視群眾與人才的培養,讓他們發揮真正的作用。在活動開始的階段要加強群眾隊伍與專家們的積極作用,從根本上認識群眾活動對於社會、對於國家的積極影響。而具體的發展措施在於:
(一)利用國家性的重大節日,由群眾自我組織開展不同的文化活動
在群眾文化活動這一領域,我們能夠舉辦一些中小型的或者大型的,讓群眾有興趣參加的文化活動。活動要符合群眾的內心,盡量包含不同層次的人們,讓群眾都能參與屬於自己的文藝活動,使更多的群眾在不同的、富有特色的活動中享受文藝的魅力。例如:藉助節日的機會積極開展特色性活動,像「重陽節賽詩會」、「中秋賞月大型文藝晚會」、「喜迎春節、大型群眾聯歡晚會」等。
(二)積極開展不一樣的主題性群眾活動,在活動中傳遞愛國情懷
中國共產黨讓人民群眾走出苦難,愛國情懷一直縈繞百姓心中。所以基層群眾的文化發展自然不能缺少同愛國主題相關的文藝活動。身為人民群眾中的一員,我們可以組織經常性的、有著文化底蘊的,同時歌頌我們祖國的愛國活動,切實培養人民群眾的愛國情懷。如:在喜迎建黨93周年之際,可以舉行「我愛我黨、我愛我國」的大型主題晚會,讓群眾切實參加到其中,形成一股濃郁的愛國愛黨的高尚氛圍。
(三)大量開展社區性活動,充分吸引群眾的參與興趣
社區活動的開展較為方便,容易利用最短的時間、最節省的開支開展一次群眾參與的文化活動。社區活動可以有效的激起群眾的參與熱情,為了滿足不同群眾的不同需求,在社區里開展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如:社區內舉行的「群眾歌手大賽」、「生活藝術節」等社區活動。讓群眾能夠樂於參與,樂在其中。
(四)加強文藝表演團隊的演出質量,進行高質量的文化演出
文體藝術團的演出,是最能提高群眾的文化生活質量的活動。近年來,文體藝術團的演出越來越突破場地、時間、人員等限制,逐漸走入社區、鄉村、城鎮的大街小巷,直接為基層群眾進行藝術演出,從而更好的提高群眾的文化水平。基層群眾的文化活動有藝術團的參加能夠更好的將人民群眾聚集在一起,讓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更加的豐富多彩,更加具有文化韻味。因此,文藝表演團應該積極的排練屬於自己的高水準的藝術活動,為百姓、群眾奉獻高質量的文藝表演,讓群眾能夠真正的了解文化的樂趣與內涵。
結 語
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下的精神文明建設已經得到了迅猛發展,整體的文化建設中最不能忽視的就是基層群眾的文化建設。基層群眾的文化活動發展直接關繫到我國的文化發展整體面貌,要想有效的進行基層文化活動建設就要充分認識到它的重要性與影響力。每個人都應該積極的參與到基層文化活動當中,不斷的創新自我思路,拓展群眾文化的活動空間與范圍。組織各種形式各異、豐富多彩且又喜聞樂見的群眾文化活動,不斷的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的需求,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貢獻力量,爭取早日建設成全民娛樂、文化全民的和諧景象。
E. 文化生活應該怎樣才能上的好呢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運用靈活。要想上的好說容易也不容易。網上摘錄一篇文章分析一下,僅供參考:
文化生活作為高中政治學科的必修模塊之一,跟隨我國教育改革幾年來一直在探索中,無論從課程開設的必要還是教學的內容以及高考的考核方案,都處在三年一個周期的不斷變化中,作為授課一線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遇到一些困惑,現提出來供大家商榷。
1、文化生活課程的開設的目標設置具有重復性
經濟、政治和文化是社會生活的三個基本領域,文化生活作為其中之一,具有非常豐富的內容,形式多樣,涉及思想、理論、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學、文學、藝術等等,作為一門基礎課程開設,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可事實上,能否真正達到這一目的呢?文化生活教學內容泛泛而談,蜻蜓點水似,課程目標設置的諸多方面完全可以通過其他學科的教學來完成,例如一:「遵循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了解當前的各種文化現象,全面認識文化的作用」等目標就可以通過哲學的教學完成的。例如二:「發展先進文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文化競爭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等是通過政治生活相關教學來實現的目標。例如三:「了解當前文化現象,提高文化賞析、文化修養水平」的教學目標是貫穿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作這一門學科的開設,不是要把所有的東西教給學生,面面俱到,事實上天下之大也是教不盡的,而是要讓學生有獲取知識的興趣與技能,課程開設越多越繁瑣,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越差,時間和精力只能用在被動接受上,缺乏主動性、自覺性。因此,注重學科知識間的聯系與區別,避免知識的重復教育,是減輕學生負擔的一條途徑。
2、文化生活課程開設的內容考試的可操作性不強
文化生活作為高考的內容之一,在考試方面的操作性並不強。基於文化生活學科「四不像」的特點,學生平時歷史、文學、哲學、藝術等綜合知識積累多,而作為一門單獨的學科開設並沒有顯示該學科的特殊性,專業性,是是非非,課本的內容涉及面廣,趣味性強,但考試的內容生硬死板,學與考脫節,應付考試就只能死記書本原文,才能准確備選答案。中國的語言文字的內涵豐富,對各類文史知識的解釋復雜,甚至歧義叢生,有些選擇題的備選答案,往往給學生造成困惑:不學文化,光憑平時的知識積累也能做出七、八成,既使學了,有些偏題、怪題還是做不出來,因此學與不學一個樣。而對待主觀題的作答,要求基本觀點、基本原理按課本內容的文字表述必得高分,課本的文字的表達本身區分度不大,學生記憶那麼多知識的確有難度,學生應對考試得出「背死書得高分」、「多寫字多得分」,「管它對與錯,評卷老師任你挑」。因此,加強對學生作答語言的規范性訓練是必要的,但加強對文化生活的考查、考試的研究也是當務之急。
3、文化生活課程開設對提升學生的個人文化素養效果不佳
當今經濟出現全球化了,政治、文化相互激盪,文化競爭力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著力發展經濟、科技、教育,提升國民素質,非常重要。新一代人肩負起為中華民族強基固本的文化使命。一個人文化修養水平的高低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是與其學習各種文化知識、積極參與各類文化活動密不可分的。唯今之道,給學生自由學習的時間、空間,創造學習的環境和條件。文化素養不是教出來的,而是主體在學習知識與參與實踐的過程中自覺形成的。另一方面,強化學校的課程開設,改革對學校評估考核的方案,增加學生主動學習的機會是高中文化教育面臨的新任務。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作為基礎教育課程設置的科學性、合理性,必須在教育實踐中反反復復實驗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來,怎麼利用好教育這塊陣地,充分挖掘學習的潛能,著實減輕學生的負擔,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推進我國文明發展的進程,是教育工作者的歷史使命,所以每個人都可以為振興祖國的教育事業,為培養更優秀的接班人建言獻策。
F. 如何開展多姿多彩的校園生活及文化
「雙減」政策讓中小學生從繁重的學業壓力和培訓壓力中徹底解放出來,也就讓孩子們有了更多的自由時間。「雙減」政策出台落實之前,中小學生大都過著來自學校和家長雙重壓力的「負重」生活:從學校層面,學生內部有排名,班級之間有排名,為了讓學生取得更好的成績,往往學生面臨著作業過多,晚上熬夜也做不完的情況;從家長層面,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為孩子報了各種學習補習班,還報了各種技能補習班,這讓廣大的中小學生過得很累,甚至連愉快的玩耍時間都沒有。
「雙減」減少了孩子們在學校和家裡面臨的作業和技能雙重壓力,也解放了孩子們的課余時間。當孩子們的課程變得簡單,當孩子們的作業減少,此時,孩子們便會多出來很多空餘時間,而豐富的課余和校園活動,能夠讓孩子在快樂成長的同時,達到全面發展的效果。
豐富孩子們的課余活動和校園生活,可以從「動靜結合」入手。一方面,應該大力發展以團體活動為核心的社團活動,通過各種游戲和動手活動,讓孩子們增強對動手能力的感知,不斷提升自己的身體協調能力和人員交際技能;另一方面,也應該大力發展音樂、書法等以靜態為主的聽音樂、寫書法、讀書等活動,讓孩子們學會自己感知世界、感知美好。
當然,在用多彩活動豐富中小學生校園生活過程中,傳統文化也要充分發力。可以多嘗試戲曲進校園、非遺文化進校園等活動,讓中小學生從小就建立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認知,從而在陶冶情操的同時,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與此同時,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宣傳,讓中小學生,通過讀書這個窗口,了解到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領會到傳統文化知識的獨特魅力,寓教於樂,勞逸結合,讓中小學生,逐漸成長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少年。
G. 如何有效地開展社區文化活動
1、建立科普協會,開展各種形式的科普宣傳活動,提高居民科學知識水平。
2、建立老年體協支會,開展以拳操為主的健身活動。
3、建立社區文化機制,建立各街道社區文化協調機構,形成國家、集體、群眾、社會多渠道興辦群眾文化事業的新格局。
4、各街道結合各自特點,開展各種特色文化活動,豐富居民文化生活。開展「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活動,開展各項社區服務活動。
5、建立以居委會治保會為主體的群防群治體系,成立街道治安聯防大隊,落實社區內企業和居委會治安承包責任制,開展創立「安全小區」活動,增強居民安全感。
6、各街道建立社區服務中心,居委會建立社區志願者服務隊伍,便民利民服務網點。建立街道文化中心站,形成覆蓋全區的群眾文化網路。
7、建立德育教育基地,教育青少年。
H. 如何加強文化建設,改善文化生活從三方面角度回答
加強文化建設,改善文化生活,
I. 如何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提高基層群眾文化生活
這個問題的設問中,就包含了答案。
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
注意三個貼近,貼近群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加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三館一站,如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等。
J. 如何開展文化建設
以提升群眾幸福感、滿意度為目標,通過多方面措施豐富群眾文化生活載體,不斷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一是開放社區活動陣地。提升社區服務水平,完善社區硬體設施,堅持開放社區文化活動室,為群眾提供必要的活動場所和常用品。
四是強化資金支持。進一步規范和加強文化專項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為文化活動提供強有力的資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