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理解文化強國
對文化強國的理解:
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家園」,獨特的民族文化是維系一個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紐帶。建設文化強國有利於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創造力。
在當今世界,文化是「軟實力」,文化生產力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國際競爭越來越表現為文化競爭。建設文化強國有利於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國際地位。
文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提高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建設文化強國有利於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利用文化強國的方法:
(1)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振興國家的靈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方向。要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行深入研究和教育,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社會思想,聚集社會共識。
(2)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質。這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要堅持依法治國,以德治國,強化社會道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道德教育,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弘揚時代新紀元。
(3)豐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讓人民享受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
『貳』 文化強國是指
文化強國是指一個國家有強大的文化力量。文化強國對於每一個中國企業和個人來說,都將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它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國民生活質量全面提升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強國戰略從大的層面講是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通過創新與創造進一步解放文化生產力;從小的層面講得看我們是否有叫得響的文化作品、我們的創意產業是否位於世界前列、我們的文化理念與價值觀能否輸出海外。
『叄』 為什麼要建設文化強國
建設文化強國的原因:
1、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長期奮斗追求的重要目標。
2、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任務。
3、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支撐。
4、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要求。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文化強國建設,就是要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積極借鑒世界優秀文化成果,堅定維護世界文明多樣性,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肆』 怎樣才是一個文化強國
文化強國字面意思就是在文化上強大的國家,主要表現為對內表現為文化自信,對外表現為對其他民族有較強的吸引力。
文化強國的文化,總是能引領時代進步的潮流,代表人類文明未來的發展方向。文化強國的國民,對自身文化的歷史傳統總是感到自豪和自信。
文化強國標志:
國家文化軟實力大幅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深入推進,良好思想道德風尚進一步弘揚,全體國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明顯提高,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協同發展;適應人民需要的文化產品更加豐富,精品力作不斷涌現。
『伍』 文化強國是指一個國傢具有強大的文化力量,這種力量表現是什麼
文化強國是指一個國傢具有強大的文化力量,這種力量表現具有高度文化素養的國民、發達的文化產業、強大的文化軟實力。
切實落實意識形態責任制,提供文化強國的有力制度保障。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關於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確保意識形態安全,始終以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引領文化強國建設,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是有效抓手。
文化強國的重要性
特別是2020年以來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極大地鼓舞了全黨全國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同時也要看到,國際輿論斗爭依然激烈,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了全局性、根本性的轉變。
在新的信息環境下,針對網路意識形態碎片化、隱蔽化、泛娛樂化等新動向,要加強網路治理,有力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提升網路宣傳引導力,促進網路意識形態空間更加積極健康,為文化強國建設營造良好環境。
『陸』 什麼是文化強國
文化強國字面意思就是在文化上強大的國家,主要表現為對內表現為文化自信,對外表現為對其他民族有較強的吸引力。文化的自信和吸引力,從根本上說,來自文化的先進性。
文化強國的文化,總是能引領時代進步的潮流,代表人類文明未來的發展方向。文化強國的國民,對自身文化的歷史傳統總是感到自豪和自信,有了這種自信,我們就不會因為暫時的困難和挫折而喪失信心,更不會因為別人的批評和指責而無所適從。
(6)文化強國是怎麼回事擴展閱讀
文化強國標志:
一是國家文化軟實力大幅提高。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深入推進,良好思想道德風尚進一步弘揚,全體國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明顯提高,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協同發展;
適應人民需要的文化產品更加豐富,精品力作不斷涌現;文化事業全面繁榮,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實現標准化、均等化。
二是全社會的文化創新活力充分激活。
創新是文化的生命,文化領域運行的軸心原則就是不斷地自我復制,自我表現,自我創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化如果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從而使創新文化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一切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涌流,那麼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就可以通過創新轉變為經濟社會發展的資源,文化軟實力就會轉變成文化生產力。
三是文化產業的規模大幅提升,國際競爭力、影響力大幅提高,形成一批有國際競爭力、影響力的文化企業和跨國文化產業集團,在世界文化產業發展中引領潮流。
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使其佔到GDP比重的8%—10%,文化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機制充滿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開放格局進一步完善。
參考資料: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洪曉楠:從文化資源大國走向文化強國
網路—文化強國戰略
『柒』 文化強國的意義
文化強國的兩層含義:
首先,意味著其文化的魅力相對強大,它表現為對內的文化自信,以及對外的文化吸引.文化的自信和吸引,一方面來自文化的先進性.文化強國的文化,總是引領時代進步的潮流,代表人類文明未來發展方向.這種時代的進步體現在政治、經濟、法律、制度、科學技術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還來自文化深層的力量,它源於歷史傳統,穿越不同時代,給人一種靈魂深處的安寧,以消除日常生活中的浮躁和急功近利.它本身沒有先進和落後之分,卻是先進文化的根基,能夠為人類文明的進步提供無形而持久的支持,是一個民族或國家在跨越時代變革中保持自我的標識,它為時代變革提供最基本最穩定的文化認同.文化強國的國民,對自身文化的歷史傳統總是感到自豪和自信,這便是全會提到的「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課題.有了這兩種自信,我們就不會因為暫時的困難和挫折而喪失信心,更不會因為別人的批評和指責而無所適從.
其次,文化強國應當具有相對強大的文化創造、生產和傳播能力.就文化創造而言,包括價值領域的創造性工作和意識形態的創新,包括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的觀念和制度創新,包括科技創新和文藝創新,等等.沒有大批世界級大師,沒有大批世界級文化創造成果,就談不上文化強國.就文化生產而言,傳統與現代的文化生產方式將長期並存.文化產業是現代文化生產的典型方式,是文化經濟化與經濟文化的交融.現代的文化強國,一定有發達的文化產業.就文化傳播而言,它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文化影響力.現代文化傳播,一方面依靠現代國民教育體系來完成,並且越來越依靠現代傳媒手段和現代新技術,尤其是後者使現代文化獲得了無孔不入的穿透力和影響力.另一方面,現代文化傳播如傳統一樣,運用政治、經濟、法律等形式傳播文化的價值和趣味,這是更深刻的傳播方式,是直接以「做法」傳播「說法」.「說法」與「做法」必須一致.當「做法」給不出正當的「說法」時,傳播無力;當「說法」背離「做法」時,傳播無效,甚至是反效果.
最後,文化強國還有一個基礎性指標,即國民素質相對比較高.這種素質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等,它直接決定一個國家各方面發展水平,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文化發展水平最直觀的指標.
『捌』 文化強國戰略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文化強國戰略的基礎是文化的認識與實踐。首先是文化的定義,「文化是基於人類鏡像神經元心智的能動創新循環行為與內容」,用言簡意賅的「道、術、器、法、勢」五個字來說明人類的「道、術、器」循環行為和「道、術、器」的行為內容更簡捷,「法、勢」是最終形成的文化質量趨勢。我們說文化是一個組織的行為矢量,矢量的大小和方向代表了文化軟實力的先進與否,是組織全面、全過程、全員的發展創新能力,我們說的文化強國指的就是這個文化軟實力。由此可知,文化強國戰略包括了一個國家整體的質量創新實力,具體說是工業強國、農業強國、軍事強國、經濟強國、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製造強國、環境強國、教育強國等等。反過來說,只要實現了這些強國目標,我們就建成了文化強國。
『玖』 文化強國是指一個國傢具有強大的文化力量這種力量表現是什麼
文化強國的力量表現如下:
文化強國是指一個國傢具有強大的文化力量,這種力量既表現為具有度文化素養的國民,也表現為發達的文化產業,還表現為強大的文化軟實力。
我國一直在實踐探索中不斷深化對文化強國的內涵認識,從而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進程不斷深入向前。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是夯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的基石。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更需要我們堅定文化自信,呼應時代課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
文化強國理念的提出:
全會明確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對「十四五」時期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進行了戰略部署。在這個歷史進程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不僅為推進文化強國建設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根本思想保障,而且發揮著至關重要的引領作用。
『拾』 我國為什麼建設文化強國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提出建設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和戰略任務呢?這對於世界的和平發展和人類的文明進步具有什麼重大意義?對於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會產生什麼樣的深遠影響?
首先,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們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其間對文化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整體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個不斷解放思想、不斷探索發展、不斷提高認識的過程。我們曾經有過注重經濟發展而忽視文化建設的教訓。後來提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三位一體」,並認識到「文化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六大以後,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強調以人為本和人的全面發展,進一步認識到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十七大更是提出了「兩大一新」的文化發展目標(即「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和「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要求。這樣,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既水到渠成,又有了提升和飛躍。誠然,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全黨和全國人民必須為之長期奮斗的戰略目標,但有沒有這樣的戰略目標是大不一樣的,這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
其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對當今世界潮流的深刻洞察與准確把握。二戰結束之後,半個多世紀以來沒有暴發大規模軍事沖突和戰爭,雖然局部戰爭不斷,但從總體上說當今世界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各國經濟持續、穩定、快速發展。其結果,一方面刺激了文化的消費和繁榮,促進了文化產業在世界范圍內的迅速發展;另一方面引起了思想家和政治家對文化問題的關注,即對文化的價值、作用及其戰略意義的深刻認識和高度重視。聯合國也積極進行倡導,1995年教科文組織發表了《世界文化發展報告》,提出「把文化置於發展的中心位置」的重要命題。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瑞典舉行的「文化促進發展」政府間會議,發表了《斯德哥爾摩宣言》,徵求意見稿上強調「人類社會發展的終極目標是文化的繁榮」。
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指出:「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任務更加艱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要求更加緊迫。」這是對當今世界發展趨勢的深刻洞察與准確判斷。美國等西方強國憑借其強大的經濟科技實力,向全世界推銷自己的文化產品。尤其是一些國家大肆推行文化霸權主義,已引起世界許多國家的警惕與不安。他們出口的文化產品,不僅賺取了大量外匯,而且把其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和價值觀散布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例如,美國電影是世界電影產量的6%,而在世界電影市場的佔有率卻高達 80%。日本、韓國還提出了「文化立國」的口號,他們的動漫、動畫和影視產品占據了世界特別是東南亞市場的大量份額。總之,世界范圍內,包括文化產品、科學技術和意識形態等文化競爭日益加劇。面對激烈的文化競爭,我們提出建設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不僅是我們自身文化改革與發展的需要,也能對西方大國的文化擴張起到積極的制衡作用,這對於世界文化的發展乃至整個人類和平與文明進步具有重大意義。
再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文化的特性和發展規律所決定的。一切物質的東西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化為塵土,唯有精神文化的創造在歷史長河的淘洗中顯示出永恆的光輝。這就是文化的特性,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可以說,一部人類文明發展史,就是各民族、各地域文化創造的歷史。一個時代一旦成為歷史,它留給後人的就只有兩個字:文化。正如大詩人李白所言:「屈平詩賦懸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一萬年以後,只要人類存在,只要中華民族存在,屈原的愛國詩篇和瑰麗辭章就會有人閱讀和喜愛,如同日月一樣經天緯地,萬古永恆。而顯赫一時的楚王呢,早已化為一抔黃土。因此可以說,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對人類文明演進的貢獻大小,最突出的坐標,不是財富,更不是武力,而是文化,是偉大的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及其不朽的精神文化創造成果。
中華民族具有輝煌燦爛、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對人類文明作出過重大貢獻,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民族之一。如今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必將是經濟、政治、文化的全面復興。甚至從一定意義上說,文化的復興及其所達到的高度和成就,較之於經濟和政治更具有持久的競爭力和永恆的生命力,因而其地位和作用顯得尤為重要。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如果只是經濟發達和武力強盛,而文化、外交方面的影響力不夠,就算不上世界強國。中華民族要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實現民族復興,就必須依靠全體中華兒女向著建設文化強國的目標不懈努力,這是毫無疑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