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中華傳統文化課件什麼

中華傳統文化課件什麼

發布時間:2022-09-10 19:54:53

① 關於傳統文化的教案案例

即將開學,是不是打算給學生講一下關於傳統文化的一堂課呢?下面我給你分享一個教學案例,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關於傳統文化的教案案例

【教學設計】

(一)課前准備

讓學生預習教材並發現問題;按分組任務,分別搜集我國傳統習俗以及傳統節日的由來及特點;傳統民居;傳統文藝;延續至今的中國傳統思想的例子或圖片資料等。

(二)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喜不喜歡周傑倫?喜歡聽他的歌嗎?

生:喜歡。

師:那你喜歡他的哪些歌曲呢?

生:《千里之外》《東風破》《雙截棍》……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周傑倫的《青花瓷》。

播放《青花瓷》MV片段

師:欣賞完這首歌之後,你從歌詞和視頻中發現了哪些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呢?

(學生回答)

教師:同學都說的很好。古箏撩撥,牙板清脆,琵琶淙淙,使得《青花瓷》的中國風分外動人,作詞的方文山用"素胚","仕女","漢隸"等詞描繪了傳世青花瓷的古樸風采,加上周傑倫唱腔柔情古樸,略帶江南戲曲雛形,這首歌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元素演繹得淋漓盡致。這節課就讓我們追隨歷史的腳步,翻開一幅幅絢麗的畫卷,去感悟和認識傳統文化,以更好地傳承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一起來學習《傳統文化的繼承》(板書)

【講授新課】

(一)傳統文化面面觀

1.傳統文化繼承的表現

同學們,在我們身邊的生活中又有哪些傳統文化的元素呢?上節課我們已經給每個小組布置了搜集資料的任務。接下來就由各小組匯報成果。

首先,讓我們有請第一小組的發言人來給我們講述傳統習俗的相關知識。

(第一組學生代表發言)

教師總結:看著同學們燦爛的笑容,彷彿還沉浸在節日喜慶的氣氛中。學生時代最期盼的莫過於過節放假,我們有各種佳節“吃”的習俗,極大地滿足了“吃貨們”的味覺。像第一組的同學們列舉的元宵節看花燈吃元宵、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中秋節賞月吃月餅等習俗。接下來,我們來看第二小組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驚喜呢,有請。

(第二組學生代表發言)

教師總結:聽完這位同學的講述,你們感覺怎麼樣呢?簡直就是一名專業導游。短短幾分鍾,帶領我們,漫步於秀麗婉約的江南樓台,觀賞了濃郁地方特色的福建客家土樓,感受了“冬暖夏涼”陝北窯洞和“草原白宮”的蒙古氈房。讓我們盡享中國凝固藝術之美,嘆為觀止。下來輪到第三組的代表給我們展示成果了。

(第三組學生代表發言)

教師總結:第三組的同學們也是毫不遜色。給我們介紹了中國的國粹:京劇和國畫,以及四大名著,帶有地方特色的皮影戲,剪紙等等。講到傳統文藝,我們又不得不重提周董的中國曲風。乍聽《青花瓷》歌曲名。眼前彷彿浮現出溫婉的江南水墨畫,一個撐傘的人影在裊裊炊煙中若隱若現,緩緩漫步於煙雨樓台之中。詩詞化歌詞,伴以傳統民族樂器,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符合了中國古典文學要求的“含而不露之美”,溫婉與平和,柔美與輕巧,成功籠絡無數中年歌迷。整首曲子浸染了濃郁的中國風,讓我們如痴如醉,沉迷其中。

請第四組的同學來展示一下成果。

(第四組學生代表發言)

教師總結:第四組的同學告訴我們:“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的儒家誠信思想;“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民本思想;“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的中庸之道等等。儒家思想等中國傳統思想已經成為中華文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對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並且贏得了世界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追崇。

【過渡】 四組同學成果展示得很充分很豐富。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形式與表現是多種多樣的,如傳統習俗、傳統建築、傳統文藝、傳統思想。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對傳統文化的繼承,正是對傳統習俗、傳統建築、傳統文藝、傳統思想的繼承。

提問:說了那麼多,什麼是傳統文化呢?傳統文化是怎樣形成的呢?

2.傳統文化的含義:

傳統文化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並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

第一,打上了歷史的烙印、帶有民族色彩;第二,存在於現實生活中、滲透到各個領域;第三,具有相對穩定性。其形成過程說明了文化具有繼承性。沒有文化的繼承,就沒有文化的積累。

既然傳統文化存在於現實中,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來正確認識和對待傳統文化呢?

傳統文化在今天

1.傳統文化的特點

【課件】展示河洛民俗文化廟會相關圖片:捏麵人;二鬼摔跤;書法——“活”龍活現;踩高蹺,舞龍等等。

【問題】(1)你能找出哪些中國的傳統文化?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我們河洛民俗文化廟會的書法,捏麵人,木偶戲,踩高蹺,舞龍等體現了中國的傳統文藝。大紅“福”字和大紅燈籠等體現了中國的尚紅的習俗,紅色表達著強烈的生命感和旺盛的生命力,代表著喜慶、熱烈與祥和。

(2)想一想,傳統文化有哪些特點?(學生回答)

在今天的河洛文化廟會上,我們依然能夠看到祖先遺留下來的各種民間文藝。說明我們的傳統文化具有繼承性。

(1)傳統文化具有繼承性。

(2)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

廟會中所呈現的中國傳統習俗和文藝,是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自身的基本特徵,而延續至今的。因此,我們說傳統文化具有穩定性。但是,今天廟會的內容和形式隨著時代的進步也在不斷發展創新,並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更具時代感。所以,傳統文化的穩定性是相對的。

(3)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

文化廟會從傳統文藝和傳統習俗的角度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特徵,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在今天,各民族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傳統文化是維系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比如,台灣海峽兩岸同胞“每逢佳節倍思親”,正是因為我們傳統文化的血脈中,始終涌動著對祖國統一的強烈認同感。

【過渡】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鮮明的民族性和繼承性的特點,那麼,在現實生活中,傳統文化發揮著怎樣的作用呢?請同學看一下兩個材料。

2.傳統文化的作用

【課件】

材料一:古語雲:“君子和而不同”,“和實生物”、“和為貴”、“家和萬事興”、“事各順其名,名各順於天;天人之際,合而為一。”

材料二:和諧社會並非沒有差別,而是和而不同;不是一個沒有矛盾的社會,而是一個能夠有效疏解人民內部矛盾、有力維護安全穩定的社會。社會和諧,最主要的是人與人關系的和諧。——習近平《加強基層基礎工作 夯實社會和諧之基》

【問題探究】通過閱讀以上兩個材料,你能說說“和諧社會”的思想與傳統文化的“和”、“合”思想有怎樣的關系嗎?(學生討論)

學生探討後,教師歸納:

“和諧社會”中體現了傳統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將“和”、“合”思想順應社會生活的變化,去掉其封建神化的內容,強調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1)順應社會發展的傳統文化,能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促進作用

通過以上對“和諧社會”思想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經濟、政治的變化,如果傳統文化能夠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內容能夠與時俱進,就會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的作用。

(2)一成不變的傳統文化會阻礙社會進步、妨礙人的發展

傳統文化如果一成不變,就會阻礙社會進步、妨害人的發展。哪位同學能列舉這方面的事例呢?(學生自由發言)

既然傳統文化對社會與人的發展既可能起積極作用,又可能起消極作用,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傳統文化呢?

【問題】同學們,知道“十二孝”的故事嗎?

【小故事】刻木事親(課件展示)

【課堂討論】在今天,我們應如何認識“孝”道呢?

(學生討論)

【教師總結】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家庭和睦,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孝”里包含了尊老、敬老、養老等積極的一面,對此我們要繼承與發揚。

“二十四孝圖”中的“刻木事親”“埋兒奉母”的故事讓人感到冷酷無情;“孝感動天”“卧冰求鯉”“哭竹生筍”迷信思想嚴重;這些具體做法是不可取的。

所以,對待包括“孝”在內的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對於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的、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對於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東西,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課堂小結】學完本節課後,同學們都收獲了些什麼?(學生回答)

(課件展示本節課知識結構圖)

【教師寄語】 中華民族經歷了“雄關漫道真如鐵”的昨天;“人間正道是滄桑”,今天我們已經踏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只要我們在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實踐中批判地繼承中國傳統文化,“長風破浪會有時”,就一定能夠再創中華文化明天的新輝煌!

【鞏固練習】

1.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於丹以一種非常感性的方式進入《論語》,又以感性的方式,並且藉助熟悉的傳播學的東西,把《論語》解釋成當今的故事。這體現了( )

A.繼承傳統文化要適應時代的要求

B.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C.必須對傳統文化加以改造

D.傳統文化只能藉助現代傳媒弘揚

2.“信”是我國歷史上儒家倡導的“五常”之一,今天我們仍然提倡“誠信”,表明傳統文化具有( )

A.較大的包容性 B.較強的保守性

C.相對的穩定性 D.鮮明的民族性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節日,近年來,隨著洋節的興起,在許多青少年中年味越來越淡。但在許多國家中,中國的春節卻越來越受到歡迎。

運用文化生活知識,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對“年味”變淡的看法。

答: (1)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是一個民族特定歷史發展的產物。年味、年俗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應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交替而與時俱進。春節某些習俗的改變,順應了社會生活的變遷,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

(2)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是必然現象,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因此西方節日在國內盛行,“年味”變淡,也是正常現象。

(3)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們還必須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繼承民族傳統文化,推陳出新,以增強民族凝聚力。運用文化生活知識,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對“年味”變淡的看法。

教學活動

傳統文化的繼承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傳統文化的繼承

1第一學時 新設計

【教學設計】

(一)課前准備

讓學生預習教材並發現問題;按分組任務,分別搜集我國傳統習俗以及傳統節日的由來及特點;傳統民居;傳統文藝;延續至今的中國傳統思想的例子或圖片資料等。

(二)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喜不喜歡周傑倫?喜歡聽他的歌嗎?

生:喜歡。

師:那你喜歡他的哪些歌曲呢?

生:《千里之外》《東風破》《雙截棍》……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周傑倫的《青花瓷》。

播放《青花瓷》MV片段

師:欣賞完這首歌之後,你從歌詞和視頻中發現了哪些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呢?

(學生回答)

教師:同學都說的很好。古箏撩撥,牙板清脆,琵琶淙淙,使得《青花瓷》的中國風分外動人,作詞的方文山用"素胚","仕女","漢隸"等詞描繪了傳世青花瓷的古樸風采,加上周傑倫唱腔柔情古樸,略帶江南戲曲雛形,這首歌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元素演繹得淋漓盡致。這節課就讓我們追隨歷史的腳步,翻開一幅幅絢麗的畫卷,去感悟和認識傳統文化,以更好地傳承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一起來學習《傳統文化的繼承》(板書)

【講授新課】

(一)傳統文化面面觀

1.傳統文化繼承的表現

同學們,在我們身邊的生活中又有哪些傳統文化的元素呢?上節課我們已經給每個小組布置了搜集資料的任務。接下來就由各小組匯報成果。

首先,讓我們有請第一小組的發言人來給我們講述傳統習俗的相關知識。

(第一組學生代表發言)

教師總結:看著同學們燦爛的笑容,彷彿還沉浸在節日喜慶的氣氛中。學生時代最期盼的莫過於過節放假,我們有各種佳節“吃”的習俗,極大地滿足了“吃貨們”的味覺。像第一組的同學們列舉的元宵節看花燈吃元宵、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中秋節賞月吃月餅等習俗。接下來,我們來看第二小組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驚喜呢,有請。

(第二組學生代表發言)

教師總結:聽完這位同學的講述,你們感覺怎麼樣呢?簡直就是一名專業導游。短短幾分鍾,帶領我們,漫步於秀麗婉約的江南樓台,觀賞了濃郁地方特色的福建客家土樓,感受了“冬暖夏涼”陝北窯洞和“草原白宮”的蒙古氈房。讓我們盡享中國凝固藝術之美,嘆為觀止。下來輪到第三組的代表給我們展示成果了。

(第三組學生代表發言)

教師總結:第三組的同學們也是毫不遜色。給我們介紹了中國的國粹:京劇和國畫,以及四大名著,帶有地方特色的皮影戲,剪紙等等。講到傳統文藝,我們又不得不重提周董的中國曲風。乍聽《青花瓷》歌曲名。眼前彷彿浮現出溫婉的江南水墨畫,一個撐傘的人影在裊裊炊煙中若隱若現,緩緩漫步於煙雨樓台之中。詩詞化歌詞,伴以傳統民族樂器,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符合了中國古典文學要求的“含而不露之美”,溫婉與平和,柔美與輕巧,成功籠絡無數中年歌迷。整首曲子浸染了濃郁的中國風,讓我們如痴如醉,沉迷其中。

請第四組的同學來展示一下成果。

(第四組學生代表發言)

教師總結:第四組的同學告訴我們:“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的儒家誠信思想;“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民本思想;“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的中庸之道等等。儒家思想等中國傳統思想已經成為中華文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對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並且贏得了世界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追崇。

【過渡】 四組同學成果展示得很充分很豐富。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形式與表現是多種多樣的,如傳統習俗、傳統建築、傳統文藝、傳統思想。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對傳統文化的繼承,正是對傳統習俗、傳統建築、傳統文藝、傳統思想的繼承。

提問:說了那麼多,什麼是傳統文化呢?傳統文化是怎樣形成的呢?

2.傳統文化的含義:

傳統文化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並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

第一,打上了歷史的烙印、帶有民族色彩;第二,存在於現實生活中、滲透到各個領域;第三,具有相對穩定性。其形成過程說明了文化具有繼承性。沒有文化的繼承,就沒有文化的積累。

既然傳統文化存在於現實中,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來正確認識和對待傳統文化呢?

傳統文化在今天

1.傳統文化的特點

【課件】展示河洛民俗文化廟會相關圖片:捏麵人;二鬼摔跤;書法——“活”龍活現;踩高蹺,舞龍等等。

【問題】(1)你能找出哪些中國的傳統文化?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我們河洛民俗文化廟會的書法,捏麵人,木偶戲,踩高蹺,舞龍等體現了中國的傳統文藝。大紅“福”字和大紅燈籠等體現了中國的尚紅的習俗,紅色表達著強烈的生命感和旺盛的生命力,代表著喜慶、熱烈與祥和。

(2)想一想,傳統文化有哪些特點?(學生回答)

在今天的河洛文化廟會上,我們依然能夠看到祖先遺留下來的各種民間文藝。說明我們的傳統文化具有繼承性。

(1)傳統文化具有繼承性。

(2)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

廟會中所呈現的中國傳統習俗和文藝,是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自身的基本特徵,而延續至今的。因此,我們說傳統文化具有穩定性。但是,今天廟會的內容和形式隨著時代的進步也在不斷發展創新,並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更具時代感。所以,傳統文化的穩定性是相對的。

(3)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

文化廟會從傳統文藝和傳統習俗的角度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特徵,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在今天,各民族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傳統文化是維系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比如,台灣海峽兩岸同胞“每逢佳節倍思親”,正是因為我們傳統文化的血脈中,始終涌動著對祖國統一的強烈認同感。

【過渡】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鮮明的民族性和繼承性的特點,那麼,在現實生活中,傳統文化發揮著怎樣的作用呢?請同學看一下兩個材料。

2.傳統文化的作用

【課件】

材料一:古語雲:“君子和而不同”,“和實生物”、“和為貴”、“家和萬事興”、“事各順其名,名各順於天;天人之際,合而為一。”

材料二:和諧社會並非沒有差別,而是和而不同;不是一個沒有矛盾的社會,而是一個能夠有效疏解人民內部矛盾、有力維護安全穩定的社會。社會和諧,最主要的是人與人關系的和諧。——習近平《加強基層基礎工作 夯實社會和諧之基》

【問題探究】通過閱讀以上兩個材料,你能說說“和諧社會”的思想與傳統文化的“和”、“合”思想有怎樣的關系嗎?(學生討論)

學生探討後,教師歸納:

“和諧社會”中體現了傳統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將“和”、“合”思想順應社會生活的變化,去掉其封建神化的內容,強調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1)順應社會發展的傳統文化,能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促進作用

通過以上對“和諧社會”思想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經濟、政治的變化,如果傳統文化能夠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內容能夠與時俱進,就會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的作用。

(2)一成不變的傳統文化會阻礙社會進步、妨礙人的發展

傳統文化如果一成不變,就會阻礙社會進步、妨害人的發展。哪位同學能列舉這方面的事例呢?(學生自由發言)

既然傳統文化對社會與人的發展既可能起積極作用,又可能起消極作用,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傳統文化呢?

【問題】同學們,知道“十二孝”的故事嗎?

【小故事】刻木事親(課件展示)

【課堂討論】在今天,我們應如何認識“孝”道呢?

(學生討論)

【教師總結】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家庭和睦,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孝”里包含了尊老、敬老、養老等積極的一面,對此我們要繼承與發揚。

“二十四孝圖”中的“刻木事親”“埋兒奉母”的故事讓人感到冷酷無情;“孝感動天”“卧冰求鯉”“哭竹生筍”迷信思想嚴重;這些具體做法是不可取的。

所以,對待包括“孝”在內的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對於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的、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對於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東西,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課堂小結】學完本節課後,同學們都收獲了些什麼?(學生回答)

(課件展示本節課知識結構圖)

【教師寄語】 中華民族經歷了“雄關漫道真如鐵”的昨天;“人間正道是滄桑”,今天我們已經踏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只要我們在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實踐中批判地繼承中國傳統文化,“長風破浪會有時”,就一定能夠再創中華文化明天的新輝煌!

【鞏固練習】

1.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於丹以一種非常感性的方式進入《論語》,又以感性的方式,並且藉助熟悉的傳播學的東西,把《論語》解釋成當今的故事。這體現了( )

A.繼承傳統文化要適應時代的要求

B.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C.必須對傳統文化加以改造

D.傳統文化只能藉助現代傳媒弘揚

2.“信”是我國歷史上儒家倡導的“五常”之一,今天我們仍然提倡“誠信”,表明傳統文化具有( )

A.較大的包容性 B.較強的保守性

C.相對的穩定性 D.鮮明的民族性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節日,近年來,隨著洋節的興起,在許多青少年中年味越來越淡。但在許多國家中,中國的春節卻越來越受到歡迎。

運用文化生活知識,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對“年味”變淡的看法。

答: (1)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是一個民族特定歷史發展的產物。年味、年俗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應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交替而與時俱進。春節某些習俗的改變,順應了社會生活的變遷,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

(2)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是必然現象,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因此西方節日在國內盛行,“年味”變淡,也是正常現象。

(3)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們還必須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繼承民族傳統文化,推陳出新,以增強民族凝聚力。運用文化生活知識,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對“年味”變淡的看法。

教學活動 高興周評論

優點:

採用多媒體教學,豐富了課堂,激發了學生興趣,符合新課改要求。講練結合,注重學生情感培養。

缺點:

要實現形式和內容的統一,以免活動沖淡自主學習。

② 中國風中國傳統文化PPT模板

優質模板|中國風動態PPT|炫彩星空背景免費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1YTp405TL-5gmJJmuY_1Lg

提取碼: 5km5

幻燈片模板即已定義的幻燈片格式。PowerPoint和Word、Excel等應用軟體一樣,都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Office系列產品之一,主要用於設計製作廣告宣傳、產品演示的電子版幻燈片,製作的演示文稿可以通過計算機屏幕或者投影機播放;利用PowerPoint,不但可以創建演示文稿,還可以在互聯網上召開面對面會議、遠程會議或在Web上給觀眾展示演示文稿。隨著辦公自動化的普及,PowerPoint的應用越來越廣。

③ 中國傳統文化包括哪些內容

中國文化主要可以歸納為三種:1.宗法文化 2.農業文化 3.血緣文化.

這三種文化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並且隨著歷史的演變它們之間相互滲透作用越來越緊密。

例如:在封建社會的大家庭裡面,血緣關系十分重要,特別強調輩分和地位的等級差距,因此十分重視家族家規,它們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國家的一些制度更具有凝聚力和威信。

其次,農耕文化、家族文化、還有一些地域文化之間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在歷史的漫長演變中逐漸的形成我們中國傳統文化豐富多採的內涵。

拓展資料

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傳統節日(均按農歷)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歷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等;包括傳統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思想方面的--諸子百家

儒家 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周敦頤、朱熹、王夫之、陸象山、王陽明 《四書》、《五經》、《十三經》

法家 管仲、子產、韓非、商鞅、李斯、申不害、吳起、李悝 《商君書》、《韓非子》

墨家 墨子、禽滑厘、孟勝、田襄子 《墨子》

道家 老子、莊子、列禦寇 《道德經》、《莊子》

名家又稱「刑名家」 鄧析、惠施、公孫龍 《公孫龍子》、《鄧析子》

陰陽家 鄒衍 《漢書•藝文志》著錄「陰陽家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現代都已失傳.

農家 趙過、氾勝之、崔寔、賈思勰 《氾勝之書》、《四民月令》、《齊民要術》

縱橫家 鬼穀子、張儀、蘇秦、端木賜 《鬼穀子》

小說家 馮夢龍 《夢溪筆談》、《世說新語》

雜家 呂不韋 《呂氏春秋》、《淮南王》、《屍子》

兵家 孫子 《孫子兵法》

自然科學的--

數學

《周髀算經》(西漢);

《九章算術》(三國時劉徽著);

祖沖之;

算盤

天文學

天象觀察記錄:

發明觀測儀器:圭表;渾儀;簡儀;高表;仰儀...

制定歷法(農歷):

二十八宿

農學

《齊民要術》(賈思勰著)

四大發明

造紙術

印刷術

火葯

指南針

④ 中國傳統文化講課內容

中國傳統文化概論是思想政治專業的素質拓展課。通過本課程的教學,要達到以下目標:使學生比較全面地了解中國悠久而豐富的文化內容,擴展知識,理清脈絡,進一步認識中國文化的基本特徵;在了解、認識中國文化的基礎上,引發學生思考中國文化的繼承和創新問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培養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本課程的任務是使大學生對中華民族數千年的燦爛文化成就有一個宏觀的、明確的把握,從而引發他們關心和思考對中國文化的繼承、創新和發展問題以及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問題。
五、課程的基本要求
在知識方面,要求學生比較系統地了解中華先民創造出的歷史悠久、成就燦爛的文化,以補充學生知識鏈條的缺失,使學生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正確理解和分析傳統文化與現代化文明的淵源,提高自身文化創新的信心和本領;掌握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大勢,領悟中國文化主體精神。在能力方面,要求學生能夠掌握中國文化的發展歷史,認識中國文化發展的趨勢和規律,具備從文化角度分析問題和批判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能力;學生能夠對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進行比較,具備全人類文化的眼光來看待各種文化現象的能力。
六、課程教學內容
導言(共2學時)
(一)本章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教學,使學生理解文化的涵義和特徵,掌握中國文化的概念、涉及范圍、功能作用,以及學習的目的、意義和方法,充分認識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從而端正學習的態度,為以後該課程內容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閱讀全文

與中華傳統文化課件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0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