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貴州德江文化遺址有哪些

貴州德江文化遺址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9-10 23:37:02

㈠ 德江在那裡有什麼特產

德江在貴州
青岩的腳板皮豆腐乾,鹵豬腳,
貴陽的腸汪面,
大方的臭豆腐,
遵義的豆花面,
花溪的牛肉粉,
還有```還有很多很多,

㈡ 德江旅遊景點有哪些地方

德江旅遊景點有以下地方:

  1. 高家灣高效農業旅遊景區

    景區分為土家風情園、實驗栽培園、山地果園、果蔬混種園、休閑運動公園、休閑運動觀光園、生態產業博覽園、生態農庄、立體農業景觀樣板園、土家文化商業展示園、田園居住體驗園、戶外拓展訓練園、朱家溝水庫景區,「十二園一區」,穿插多樣農耕文化景觀元素,是休閑、運動、健康、養老、觀光、度假為一體的新型現代農村綜合體。

  2. 德江馬耳河峽谷

    德江馬耳河峽谷全長25公里,距泉口鄉所在地約15公里,西與務川縣四合頭峽谷風光相連,東與麻陽河風景區相接,馬耳河景區距麻陽河2公里,距豐樂河10公里,東有3.6千畝的板栗基地,距泉口鄉畜牧人工種植草原約1公里。您可驅車前往路上,車開到一片窪地時,在那不足100米的地方會出現一條幽谷,深深的向東西延伸,那並是大元馬耳河峽谷風光了。只見那山長勢之險峻、山貌之優美,形態之壯觀,從山巔往下看,有的似竹筍露土,有的似水上航輪(舟行海上),有的似火箭頭飛天……從谷底沿峽谷而觀,東面似銅牆銀壁、似炮彈林立。特別是那些於峽谷半山徐徐而升的山體更是奇特無比,有時似佛塔高聳、有的似展翅飛鷹,有的似仙人提壺……其次是每一個懸崖絕壁處都是一幅壯觀的壁畫。

  3. 德江萬畝草原

    德江萬畝草原位於隆興村水源組的後面,東面與石林緊緊相連,西與板栗基地相接,距大元馬耳河峽谷風光約1公里,內有天然湖、卧虎等風景。在這里您能看見牧羊人坐在剽悍的馬背上悠閑的在草原上飄來飛去,身上還伴著一把裝有性強烈剛的燒酒之酒壺,一支橫笛在手吹奏著一曲曲牧羊之歌。

㈢ 貴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貴州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苗族古歌
道刻
侗族琵琶歌
侗族大歌
銅鼓十二調
木鼓舞( 反排木鼓舞)
蘆笙舞( 錦雞舞)
蘆笙舞( 鼓龍鼓虎)
蘆笙舞( 滾山珠)
儺戲
安順地戲
彝族撮泰吉
木偶戲
八音坐唱
布依戲
花燈戲(思南)
侗戲
苗族銀飾鍛制技藝
苗族服飾( 刺綉)
丹寨苗族蠟染技藝
水族馬尾綉
苗族蘆笙製作工藝
玉屏簫笛製作技藝
苗寨吊腳樓營造技藝
烏當手工土紙製作技藝
貞豐小屯白棉紙手工製作技藝
石橋白皮紙製作技藝
茅台酒釀制技藝
牯藏節
姊妹節
布依族查白歌節
侗族薩瑪節
端節
水書
仡佬毛龍節

㈣ 德江縣扶陽古城遺址的相關信息

扶陽古城遺址遊客突破兩萬人次
2008年9月28日,德江縣舉行隋唐扶陽古縣城遺址景區旅遊首發儀式,拉開了該縣隋唐扶陽古縣城古遺址一日游旅遊活動的序幕。據統計,國慶長假期間,隋唐扶陽古縣城遺址景區接待遊客2萬餘人次。
據悉,德江隋唐扶陽縣城遺址於2003年被發現,經論證,該遺址為隋唐扶陽縣治所,迄今1400餘年。遺址佔地面積22.8平方米(古城遺址佔地8萬平方米),是迄今為止在貴州境內發現規模最大的隋唐縣城遺址。
2008年5月,該縣將古城遺址作為德江縣鄉村旅遊的典範來抓,先後投資1000多萬元硬化了進遺址的進村公路,並對古遺址景區進行規劃,設置了旅遊線路指示牌、文藝演出大廳、飲食館等基礎設施建設。為進一步拉動隋唐縣城遺址旅遊業的開發,推動該縣鄉村旅遊業的發展,今年國慶長假期間,縣委、縣政府與貴州省海外旅遊公司德江分公司聯合推出了隋唐縣城古遺址一日游活動。
德江扶陽古城遺址
據貴州省海外旅遊公司德江縣分公司馮總介紹,截至10月6日,隋唐扶陽古縣城古遺址已接待遊客20082人次。
德江扶陽古城被亳州扶陽古城移花接木,用作宣傳
2008年5月3日,德江縣委常委、副縣長陳健,政協副主席張治昭召集有關專家對此進行專題研究。經會審及圖片原作者證實,這些圖片均來自德江縣2007年2月發現的千年扶陽古縣城遺址,圖片原作者為德江縣旅遊局幹部、文物勘察設計師李登佳和《今日德江》編輯部主任高應清等。
德江扶陽古城遺址地處德江縣合興鄉旋廠鋪村,距縣城47公里。據省文物專家考證,該遺址規模宏大,設施完備,有館舍、衙署、城池、兵營、練兵場、哨亭、集市、馬場、馬道子、監獄、刑場、園林、戲台、寺廟、書院、古墓群等,佔地面積22.8萬平方米。遺址內遍布石圍牆、石甬道、石官路、石龍門、石階檐、石院壩、石地基等,令人驚嘆不已。該遺址於2007年2月被發現,新華社、《貴州日報》 、《貴州都市報》、貴州電視台等媒體對這一重大發現進行了報道。
德江縣許多網民發現,中國通用旅遊網「亳州扶陽古城」網頁圖片為德江扶陽古城遺址的「衙署」院牆遺址,而圖片說明則為「(亳州扶陽古城)位於渦陽縣張老家鄉……此城在老子故里太清宮西北之古福寧鎮附近。是渦陽境內最古老的一座故城」。
游易天下中國旅遊網「安徽省亳州市扶陽故城」網頁的「景區圖片」則盜用了德江縣扶陽古城「衙署」石雕欄、前官道、鎮城石獅和「館舍」石階檐、青石龍門等5張遺址圖片。
德江縣有關領導表示,這種移花接木的虛假宣傳,對德江扶陽古城遺址及攝影作者造成侵權,希望兩家網站停止侵權行為,並公開向德江縣有關部門及攝影作者道歉。
德江扶陽古城遺址
靠文件扶不起「扶陽古城」
2008年貴州銅仁市德江縣某居民在工作日前往縣商務局辦事,竟發現全局上下都「傾巢旅遊」去也。在媒體追問之下方知,這個看似「無組織無紀律」的佔用工作時間組織的公費旅遊居然還是德江縣委、縣政府專門發文件硬性要求的「碩果」。
這樣看似不可能發生的怪事卻活生生地出現在公眾視野。這份「德黨辦發【2008】128號」文件要求全縣幹部職工從9月29日起到11月18日分51個團次,每團195人到「扶陽古城」旅遊,而且要求各部門主要領導「親自抓,總負責,嚴格按照通知時間和人數安排,要確保組團人數不減」。這是去干什麼?還有點旅遊的味道嗎?這個「扶陽古城」真的能靠這一紙文件扶起來嗎?
德江的這出鬧劇源自2007年2月在當地發現的一處古城遺址。從稍早前《貴州日報》的報道看,自被發現之日起,當地政府就定下了以「隋唐扶陽古縣城」為支撐開發旅遊的高調。至於是否真的具有歷史和文化價值,其實從那時起就在所不計了:德江縣四大班子領導十幾人已然「浩盪進駐」,名為「鄉村旅遊開發辦」的機構也已正式成立,相關文物專家的鑒定也就很容易地為我所用了——先不說專家之間關於朱明後裔與隋唐遺跡的關繫到底有沒有定論,誰曾見過花錢請專家論證到最後的結論是「沒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先例?領導拍板了,錢也砸了進去,就連扶陽古城所在地的朝陽村辦公樓都沾光新建成仿唐代的建築……萬事俱備,只欠遊客蜂擁而至了。
既然現在需要靠縣委發文件組織「遊客」,那大概可以從「開發還不到位」中聞到一些「自發的遊客看來是不怎麼買賬」的味道。在某些地方官員眼中,沒有什麼是組織不來的:論證的專家意見大可以剔除反對的(甚至剔除年代不遠的觀點),沒有足夠的遺跡可以仿造古跡址……只是貌似也沒什麼職工願意浪費自己寶貴的節假日去旅
德江扶陽古城遺址
這個游(哪怕是單位出錢),還得佔用工作時間——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旅遊本來就是一項縣委發文件安排、「主要領導親自抓」的工作而已。總共51個團次、每團195人、每人150元、近150萬元的公款就這樣以一個文件的形式冠冕堂皇地成了職工的「福利待遇」,既人造了「遊客絡繹不絕」的假象,又給那「開發還不到位」的所謂「旅遊經濟」一尺遮羞的破布,真是皆大歡喜!其實,這種被德江縣有關部門稱為「行政主導下的特殊開發模式」一點也不特殊。周遭這樣被行政指令生造出來的人工景點還少嗎?被行政權力看重的所謂「旅遊經濟」已經越來越無暇顧及「是否真的有旅遊價值」這個基本的市場開發前提,靠行政命令來運作景點、生造景觀直至組織遊客,實在是勞民傷財!
盡管政府推動旅遊發展其心可鑒,但是靠文件強制扶不起「扶陽古城」,更扶不起被寄予厚望的所謂「旅遊經濟」。唯一被扶起來的,恐怕只有那從來沒有聽到過「不」字的、不自量力的、已經習慣隨心所欲的行政權力!

㈤ 德江的德江景色

旅遊資源
德江山川秀麗,民風淳樸,風景優美。具有「小三峽」之稱的烏江,風光旖旎,峽谷幽深,兩岸林木蔥郁,融山、水、林、泉、洞、崖為一體,匯雄、奇、險、秀、古、幽於一線,令人嘆為觀止。大自然鬼斧神工,使縣境內薈萃了眾多名勝古跡。有洋山河、大龍阡、龍橋洞、白龍洞為代表的喀斯特奇異溶洞風光;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美稱的高洞、白水泉、冷水岩瀑布;有明代文豪田秋手跡——「黔中砥柱」、天設地造的新灘三層天險、載滿船工辛酸的絕壁纖道、絞灘奇觀等烏江古跡新景系列;有自然造化傑作煎茶一品洞天、古樸風趣的董家水井石龜,風情萬種的楠桿花花橋等神奇古跡;有隋唐古遺址扶陽古城,南宋遺跡——煎茶古墓群,清末黃號軍起義遺址梅林寺、黃家屯、九龍屯等文物景點。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德江的「紅色文化」。1934年6月,賀龍、夏曦、關向應率紅三軍在德江楓香溪召開了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會議(史稱「楓香溪會議」),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創建了雲貴高原第一塊革命根據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種。現存的「楓香溪會議」會址、紀念碑、戰斗遺址及紅軍標語,可以說是德江「紅色文化」的代表,它與民俗文化、烏江文化融為一體,相得益彰,提升了德江旅遊業開發的文化品位。
德江的風景名勝主要有:中共湘鄂西分局楓香會議會址、紀念碑、平原鹽盤黔北革命遺址、平原中壩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楠木樹群景觀、大清灣生態娃娃魚養殖基地、大龍阡溶洞、高洞瀑布、扶陽古鎮、泉口石林、情人谷休閑度假區、白雲山莊、墮坪下壩河風光、桃源山莊、烏江畫廊等。
現任中共德江縣委書記:張珍強縣人大常委會主任:何先美
縣人民政府縣長:李雲德縣政協主席:陳健
工業園區
德江縣工業園區按照「一區三園」總體布局規劃建設。其中,城北工業園位於縣城北面與規劃的火車站之間,規劃面積20 平方公里,依託城市較好的交通和區位優勢,布局裝備製造、高新科技、現代物流等工業組團,重點發展食品加工、生物制葯、機電製造、服務外包等環保型產業;煎茶特色產業園規劃面積20 平方公里,臨近煎茶集鎮、杭瑞高速出口,布局農特產品加工、地方特色食品加工、礦產品精深加工和再生能源等;共和化工產業園位於烏江之濱,共和、潮砥兩集鎮之間,規劃5 平方公里,充分利用水陸交通優勢,以礦產資源深加工為主。目前,已縣城北工業園入駐企業有迪蒙科技、洋山河生物科技、德源包裝、星星油脂、銘仁澱粉、LED 晶元、聚源燈飾、蜀浪五金、利源服裝、昊誠電子、樂樂美飲料、三和玻璃、興農米業、皮革製造等34家企業,實現園區規模工業產值25.6億元,發展微企105家。

㈥ 德江的介紹

德江縣屬貴州省銅仁市下轄縣,位於貴州高原的東北部,地處武陵山、大婁山匯接處。德江位於黔東北中心區域,銅仁市西部,地處遵義、銅仁、黔江構成的三角幾何中心位置,是黔中經濟圈、成渝經濟圈、武陵山經濟協作區的「交匯點」,素有「儺戲之鄉、天麻之鄉、奇石之鄉」之稱。全縣國土面積2072平方公里,轄11鎮8鄉2個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344個行政村(社區),總人口55萬。縣城遠期按100平方公里100萬人控制,中期按50平方公里50萬人規劃,近期按40平方公里30萬人建設。目前,縣城區面積18平方公里,人口17萬。是省委、省政府明確定位的黔東北鐵路交通樞紐和區域性中心城市。規劃中將有「三高五鐵一港一機場」,目前,過境德江的杭瑞高速公路已全線貫通,德江至沿河高速公路、德江至務川高速公路已開工建設,昭通至黔江鐵路進入預可研階段,都勻至黔江、黔江至沿河、重慶至廣州、遵義至吉首4條鐵路啟動前期工作,500萬噸級烏江航運德江港一期工程已經完工,德江機場完成規劃選址工作。德江歷史悠久,千百年來,生活在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的人民,生生不息、世代繁衍,形成了以土家風俗為代表的民族風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德江儺戲享譽中外,被譽為東方狂歡節的土家「炸龍」聲名遠揚。東與印江相鄰,南與思南接壤,西與鳳岡交界,北插沿河、務川之間。德江氣候宜人。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滋潤著廣袤的高原土地。這里四季不分明,雨量泛濫,全年平均氣溫在13℃~17℃之間。

㈦ 貴州的文化遺產 傳統戲劇是什麼

貴州的文化遺產,傳統戲劇是
絲弦
燈(
鳳岡縣
)、
仡佬族滾龍戲

正安縣
)、
端公戲

金沙縣
)。

㈧ 貴州有那些名勝古跡

貴州名勝、古跡 跨地區 梵凈山 在江口、印江、松桃苗族自治縣三縣交界處。 大小金頂 在梵凈山巔。 九龍池 在梵凈山上金頂與鳳凰山之間。 定心池 在梵凈山上。 浯陽河三峽# 發源於甕安縣境,經黃平、施秉、鎮遠至湖南黔陽注入沅江。 盤江鐵索橋 在關嶺、晴隆二縣交界的北盤江渡口。 侗寨鼓樓 在黎平、榕江、從江、天柱等縣侗族聚居的村寨中。 百里杜鵑林 在大方、黔西兩縣交界處。 郎德寨 在凱里市與雷山縣交界處,距縣城30餘公里。 赤水河# 在貴州、四川兩省邊境。 安順市 西秀區 寧谷遺址 八番六朝壁畫墓 西秀山石塔 王若飛故居 文廟 在安順市區東黌學街。 安順龍宮# 在安順市馬頭鄉龍潭村。 普定縣 穿洞古人類文化遺址* 白岩腳洞古文化遺址 平訟摩崖 馬官鎮: 玉真山寺、翔鳳寺 平壩縣 高峰山 天台山 在平壩縣城西南13公里滇黔公路右側2公里。 城關鎮: 清建鍾鼓樓、西門坡信泉、五里喜客泉 白雲鎮: 飛虎山新石器遺址 夏雲鎮金銀山村: 金銀山漢墓群、觀音洞 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 犀牛洞 在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城東約1公里東坡山。 扁擔山 在縣城西15公里。 黃果樹瀑布# 在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城西南15公里白水河上。 天星橋石林景觀 在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黃果樹下游6公里。 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 高寨、格必河、五峰山洞穴群 松山鎮: 印山「仁者壽」石刻、紫雲洞、塔山石塔 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 灞陵橋瀑布 在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城東5公里。 紅岩碑 在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南10公里龍爪樹後面曬甲山。 關索嶺 在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城東22公里,與「雞公背」對峙。 畢節地區 畢節市 七星關摩崖石刻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舊址 中國工農紅軍二、六軍團政治部舊址 抗日救國軍司領部舊址 田壩橋鎮:黑穿洞,長10餘公里、有較高開發價值。 青場鎮: 豬拱箐清代苗族起義遺址、青場新石器古文化遺址 大屯彝族鄉: 余氏土司庄園* 黔西縣 城關鎮: 水西園、觀農台、文筆塔、王三善碑、李世傑墓碑 素樸鎮: 古勝城遺址 大關鎮: 大關鹽號 雨朵鎮扯泥壩: 清乾隆年間兵部尚書李世傑及夫人墓院 甘艷鄉: 甘棠漢墓 沙井苗族彝族仡佬族鄉: 觀音洞古人類文化遺址 金坡苗族彝族滿族鄉: 百里杜鵑林 大方縣 大渡河橋 在大方縣城東南35公里的大渡河上。 千歲衢 在大方縣城西南20公里白布河右岸。 織金縣 東山 在織金縣城東0.5公里。 織金洞* 在織金縣東北官寨鄉東街口,距縣城23公里。 乾宏洞 在織金縣城東北。 奢香墳* 在大方縣城邊霧籠坡上。 金沙縣 後山古墓 石場敖家墳摩崖 清池鎮: 鍾靈塔、萬壽宮、禹王宮、節孝坊 後山鄉: 宋代古墓群 赫章縣 可樂古人類文化遺址 輔處漢墓 六曲河鎮: 拉樂漢墓 可樂彝族苗族鄉:可樂古墓群,近年先後發掘出土新舊石器時代人類化石、石器及秦漢時期文物2,000餘件。鎮內經考古發掘,疑為秦漢陽縣治,是當時西南大城市之一,至隋而衰。 古達苗族彝族鄉大石板村:石板古彝文「弧耳岩碑」有漢、彝文碑2方,記述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漢、彝族人民勘山開道事跡。 納雍縣 六沖河九洞天風景區 樂治鎮:明建宣慰府第,為貴州宣慰使行轅。 維新鎮: 清建萬壽橋 董地苗族彝族鄉烏路開村:沙落宣慰洞,深達4公里。 董地苗族彝族鄉沙落村:沙落硅化木-森林化石,生長年代距今約1.5億年。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草海 在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縣城附郭。 銅仁地區 銅仁市 東山 在銅仁市區東南隅。 九龍洞 在銅仁市區東17公里麻龍溪。 德江縣 木葉鄉馬蘭底「都軍萬戶侯」張義源墓 煎茶溪宋墓群 潮砥「黔中砥柱」石刻 梅林寺清咸、同起義遺址 江口縣 白水洞地下河 梵凈山 思南縣 瓮溪鎮荊竹園 楊家坳岑頭蓋清咸同農民起義軍遺址 石阡縣 石阡溫泉 在石阡縣城南隅松明山下。 松桃苗族自治縣 梵凈山原始森林 城東雲落屯西晉懸棺葬 長興虎渡口古文化遺址 永安紅三軍軍部舊址 甘龍鎮: 麻兔(烏羅長官司副司)土司故城 萬山特區 城郊仙人洞古代汞礦坑道遺址 中華山 米公山佛教廟宇遺址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 烏江洪峰標記石刻 毛渡唐務州故城遺址 麻竹溪唐城樂縣故城遺址 洪渡鎮唐洪杜縣城遺址 蠻王洞、觀音崖、龍頭山摩崖 土地灣「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舊址 石坡蘇聯紅軍金角洛夫墓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紅二、六軍團會師紀念碑 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木黃左側將軍山腰,前臨橫河。 玉屏侗族自治縣 玉屏風光 在玉屏侗族自治縣湘黔鐵路玉屏站附近。 貴陽市 文昌閣 在貴陽市東門月城上。 東山 在貴陽市東門外。 扶峰山 在貴陽市東門外。 甲秀樓 在貴陽市南明塘。 地下公園 在貴陽市南小車河畔。 森林公園 在貴陽市區南約2.5公里。 黔靈山 在貴陽市西北角,距市區約1.5公里。 宏福寺 在黔靈山頂。 麒麟洞 在黔靈山麓。 花溪 在貴陽市城南17公里。 清鎮市 紅楓湖# 在清鎮市區附近,距貴陽市33公里。 百花湖鄉: 百花湖、雲歸山 開陽縣 畫馬崖摩崖 雙流鎮: 民國鍾昌祚墓 馬場鎮谷坪村: 唐代楊威將軍墓 宅吉鄉: 曙雲洞 米坪鄉: 響水洞、觀音洞、麻娘洞 修文縣 陽明洞 在修文縣城北1.5公里龍崗山。 三潮水 在修文縣城北2公里觀音山下。 息烽縣 息烽集中營舊址*(包括玄天洞、貓貓洞) 息烽溫泉 在息峰縣東北天台寺山下,距縣城40公里。 永靖鎮陽郎壩村: 息烽集中營舊址*(包括玄天洞、貓貓洞) 九庄鎮: 多繽洞 西山鄉底寨村: 文昌閣、水口寺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興義市 魯布革風景區 貓貓洞 張口洞古人類文化遺址 劉氏庄園 查氏宗祠碑 「西南屏障」石刻 魯屯石牌坊 馬嶺河峽谷* 在興義市境南盤江支流馬嶺河。 望謨縣 平繞老屯 桑郎雙鼻洞 董萬洞 興仁縣 交樂漢墓群 雨樟鎮交樂:交樂漢墓群,1987年在此發掘出土銅車馬、搖錢樹、瑪瑙、陶器、巴郡守丞鎏金銅印和巨王侯印等大批珍貴文物。 普安縣 銅鼓山古文化遺址 白沙烽火台 青山清真寺 江西坡碧雲寺 冊亨縣 燕子洞 郭家洞 晴隆縣 蓮城鎮明代「天塹驚虹」碑 大廠鎮石膏晶洞 貞豐縣 清代「馬二元帥府」 文昌宮 明代定頭城 三岔河 安龍縣 十八先生墓 在安龍縣城北關馬場。 招堤 在安龍縣城北門。 六盤水市 鍾山區: 龍鳳地宮、硝灰洞古人類文化遺址、劍齒象化石遺址 水城縣 高家渡鐵索橋 盤縣特區 碧雲洞 在盤縣城關。 六枝特區 郎岱木城碑記 平寨鎮: 桃花公園、桃花洞古人類文化遺址 落別布依族彝族鄉納罵村: 納罵洞 牛場苗族彝族鄉: 安健墓 牛場苗族彝族鄉上官寨:清以前為安氏土司官邸,土司碉樓尚存。 遵義市 桃溪寺 在遵義市西郊,距城5公里。 湘山寺 在遵義市城邊。 遵義會議會址 在遵義市老城子尹路。 中共中央負責人遵義寓所 在遵義新城古式巷。 赤水市 十丈洞瀑布 在赤水市東南38公里黎明鄉境內。 葫市摩崖造像 在赤水市赤水河戎市灘右岸石壁上。 仁懷市 鹿鳴塔 懷陽洞摩崖石刻 紅軍「四渡赤水河」茅台渡口紀念碑 中樞鎮: 鹿鳴塔 壇廠鎮:懷陽洞為仁懷名勝之一。 茅台鎮:紅軍「四渡赤水河」茅台渡口紀念碑,在仁懷市赤水河畔。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第三次由茅台渡口通過。 茅台古井 遵義縣 揚粲墓* 在遵義縣龍坪永安鄉皇墳嘴,北距遵義市約10公里。 禹門山 在遵義縣東禹門鄉。 海龍囤 在遵義縣太平鄉龍岩山東。 婁山關 在遵義縣大婁山中。 綏陽縣 寬闊水風景區 洋川鎮神仙洞 桐梓縣 夜郎壩宋墓 周市石棺墓 蟠龍洞摩崖石刻 張學良囚禁地 婁山關鎮: 天門洞、小西湖、蟠龍洞、周西城祠 九壩鎮九壩街村: 岩灰洞古人類遺址 婁山關鎮蒙渡村: 清黎純齋書「蒙渡」摩崖石刻 夜郎鎮: 太白故宅、望月台、懷白台、白碑台等遺跡 習水縣 望鄉台摩崖造像 紅軍長征「四渡赤水河」土城渡口紀念碑 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中,在土城鎮渾溪渡口搶渡赤水河(即著名的四渡赤水第一渡)。 三岔河鄉三岔場: 袁綿道墓 鳳岡縣 太極洞 文峰塔 龍泉石刻 正安縣 新州「尹道真務本堂」 宋武略將軍墓 魚塘摩崖 余慶縣 他山 在余慶縣南松煙鋪的蒲村。 湄潭縣 金橋宋墓群 水源洞瀑布 清虛洞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舊城鎮明真安州城垣 復興崖墓 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瓮溪橋 濯水萬壽宮 大坪漢墓 金銀洞宋墓 燕龍山明墓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凱里市 香爐山 在凱里市西15公里。 施秉縣 雲台山# 在施秉縣城30公里沅陽河北岸。 從江縣 增沖侗寨鼓樓* 在鼓樓頂部懸有皮鼓,鼓聲一響,全寨皆聞,村民立即趕來,共商族中大事。增沖鼓樓有「鼓樓之王」的美譽。 西山鎮陡寨村:陡寨風雨橋,保存著侗族古代建築的藝術特色。 往洞鄉信地村: 信地鼓樓 錦屏縣 飛山廟 龍大道烈士故居 鎮遠縣 青龍洞* 在鎮遠縣城東中和山。 新橋聾子河大溶洞 在鎮遠縣,距青龍洞約4公里。 麻江縣 碧波鄉平田寫字岩摩崖石刻 杏山鎮千河山養鵝土司界碑 台江縣 施洞口 在台江縣城北30公里清水江畔。 天柱縣 「石柱擎天」 三棒岩 金鳳山洞穴 九龍山 鍾鼓洞 黃平縣 岩門司古城 飛雲崖 在黃平縣城東10公里東坡山。 榕江縣 紅七軍「五一」集會舊址 紅七軍軍部舊址 劍河縣 南明鎮「天河洗甲碑」 翁座鄉南加「例定千秋碑」 三穗縣 永寧山文筆塔 武筆塔 雷山縣 雷公山 雷公坪清咸同起義遺址 西江「千戶」苗寨 報德鄉郎德村: 古城堡、碉卡 黎平縣 地坪風雨橋 在黎平縣城南110公里地坪上、下寨與甘龍之間。 岑鞏縣 回龍寺 文筆塔 中木召古庄園遺址 明代思州宣慰司副使墓 丹寨縣 打鼓井 金瓜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都勻市 張翀摩崖 在都勻市東北角紅葉山左之石壁上。 福泉市 竹王城 在福泉市楊老驛,距市區23公里。 貴定縣 仰望抗貢碑 甘塘鄉規碑 牟珠洞摩崖石刻 惠水縣 羨塘燕子洞 羅甸縣 拉來寨崖墓 董當鄉大、小井洞穴群 甕安縣 偏岩摩崖 江界河紅軍搶渡烏江遺址 玉華山咸同起義遺址 高庄冷少農故居 雍陽鎮天生橋 荔波縣 樟江風景區# 在荔波縣境。 小七孔 在荔波縣西南30公里樟江風景名勝區。 龍里縣 城南蓮花洞 城內冠山紫虛宮 平塘縣 者密鎮: 喀斯特地貌洞穴 長順縣 白雲山 在長順縣廣順東20公里。 獨山縣 上道神仙洞 三都水族自治縣 都江鎮布仰摩崖 引朗石板墓群 九阡水族起義遺址

㈨ 德江的德江歷史、底蘊


德江土家族的「炸龍」習俗,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以「炸」的特性展示了當地土家族人民的剽悍英勇,表達了土家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嚮往。動作粗獷優美,造型各異,有「龍滾綉球」、「龍盤蓮花」、「猛龍跳澗」、「二龍戲水」、「雙龍抱柱」等若干動作和套路,並逐漸呈現出新的特徵。但不論形式怎樣變化,其所傳承的文化本質與元素卻越來越深入人民群眾的心靈深處,延續著一種以和為貴的信仰。一、土家「炸龍」與中華民族的龍崇拜龍在中華民族的傳說中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無所不能;在封建社會上層是帝王統治的化身,民間則為祥瑞徵兆。作為封建帝王統治的化身德江自古以來就在中央王朝的統治之下,殷周時屬鬼方,春秋戰國時屬巴國南境,從彼時起,中原文化就通過政治途徑源源不斷傳播到處於邊陲的各個地區。古代社會,人類對一些天文現象、自然災害、瘟疫疾病等無法作出科學解釋,只有向各類神靈祈求保佑。作為主要圖騰崇拜對象的龍,在當時無疑是人民群眾祭拜的主體。秦漢之後,龍作為帝王統治的化身已滲透到各個角落。隋唐之際,今德江地境內庸州、費州等的設立,加速了龍(神、王)崇拜的速度。王燕玉著《貴州史專題考》記:「隋初置石城縣,屬庸州;開皇十九年(599年)置務川縣,屬庸州;仁壽四年(604年),庸州刺史請於扶水之北置扶陽縣;大業二年廢庸州。」根據歷史的記載,庸州僅存21年時間。短暫的州治,並沒有阻礙專制統治在這塊地域的延續。費州的設立說明了這一問題:費州本於北周宣政元年(578年)所建,隋一統後取消,後以原費州地置涪川縣。唐貞觀四年(630年),分思州的涪川、扶陽二縣復制費州,並割黔州的萬資、相永二縣來屬,後又割思州的多田、城樂二縣以納,貞觀十一年(637年),廢相永、萬資二縣。天寶元年(742年),改州立郡,曰涪川郡;乾元元年(753年),復名費州,領四縣:涪川、扶陽、多田、城樂,州治涪川(今德江)。費州的建制雖幾起幾落,但以其為名的歷史多達480年。庸州遺址今有地名「衙宅」,費州遺址今存「龍門」,充分體現了封建帝王統治留下的文化遺存。特別是費州在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劃為羈縻州後直至1118年,更是讓「帝王」或者說是「龍(神、王)」的身份進行了轉移,即從中原的官員轉移到了少數民族官員,隨後領轄該地域思南、思州兩大土司更是對這一文化進行了發揚光大。龍作為統治的象徵,從一定程度上維護了社會的穩定與團結,促進了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龍又作為人民群眾信奉的隱性文化符號得以傳播和鞏固,使這一文化符號累計了更多的有益性發展元素。作為民間祥瑞的象徵把龍當作祥瑞象徵,是把龍當作保護神進行崇拜的產物。所以,人們到處刻畫龍紋,繪制龍形,甚至謊稱自己見到了龍。直到現代,德江的土家族地區仍流傳著許多與龍有關的圖案,除在傢具的木雕、裝飾以及許多石雕作品中以外,在背帶、圍腰、服飾等生活用品上也能隨處可見,這些無疑是將龍作為祥瑞象徵的結果。二月二「龍抬頭」節是中國民間的重要傳統節日,是專門祭祀龍神的日子。據有關學者考證,農歷二月二龍抬頭節的形成是中國人把龍當成主管雨水的水神進行崇拜的產物。農歷二月初二,正值驚蟄、春分時節,大地逐漸轉暖,民俗認為蟄伏一冬的龍正是從這一天起抬頭活動的,隨之雨水也就多起來了。早在永樂八年(1410年),德江就有了「舞龍求雨」的圖文記載:當年始建的飛龍寺(時思州管轄)內正壁上的「求雨圖」,雖歷經600年滄桑,所畫草龍、人物至今仍清晰可見、栩栩如生。到清朝,已建專門祭祀龍神場所。《思南府續志》(道光)載:「龍神祠:在梓潼閣左,正祠三欞。道光十八年(1838年),慕建祠,後為觀音樓。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郡人劉昕、劉晟捐建,外為廳,今祠即改其廳而創建者。」《銅仁府志》在記載龍神廟時有這樣一段敘述,雍正五年奉上諭:「龍神散步霖雨,福國佑民,功用顯著。朕在京虔設各省龍神像位,為各省祈禱。今思龍神專司各省雨澤……朕特造各省龍神大小二像,著各省督撫迎請,供奉本地,虔誠展祀。」可見對龍的崇拜與雨的祈求在當時各地均為盛行。據傳,清同治年間,今德江荊角鄉人楊德友因鎮壓黃號軍起義有功,官居五品,民間說他是舞龍「送寶」所生,遂在其墓碑上刻了兩龍。在扶陽古城遺址,一墓碑女主人刻龍、男主人刻鳳更是給土家族的龍崇拜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到了民國時期,舞龍已從過去的村村寨寨集中到縣城,但舞龍套路尤其是舞龍絕活已大不如前,唯有炸龍一年勝過一年,其「炸」令人咋舌,突出表現為用鞭炮密集地轟炸、用煙花猛烈地噴灼和黃煙連續熏。二、土家「炸龍」與巴文化土家「炸龍」,展現的文化特質除了對龍自身的崇拜之外,還有土家族各種文化因素及民族性格的影響。1、土家「炸龍」與巴人及其後裔的民族性格土家「炸龍」展示給外界的突出特點是男人的陽剛之美及不畏艱難的拼搏精神。根據現代學者的研究,土家族祖先源於古巴人,《山海經》《後漢書》等史籍中都有有關的記載。巴人最初主要分布於鄂西、川東之地。隨著楚國勢力的擴展,主力逐漸西移。居住地「東至魚復,西至僰道,北接漢中,南極黔、涪」。巴人有悠久的歷史,因長期生活在武陵山區,好戰勇猛。據《華陽國志·巴志》雲:「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著乎《尚書》。巴師勇銳、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稱之曰:『武王伐紂,前歌後舞』也。」從這里的記載可以看出,巴人不僅作戰「勇銳」,而且能歌善舞,有著深厚的文化根基,這與「炸龍」的文化特質是一樣的。德江(包括土家族大部分地區)土家族如今都還留存過趕年的習俗。過趕年也叫「調年會」,是土家族最隆重的節日。月大過臘月二十九,月小過臘月二十八,比漢族提前一天過年。相傳明嘉靖三十三年(1555年),由於朝政腐敗,倭寇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不斷襲擾,朝廷曾多次派大軍抗倭,都慘敗告終。尚書張經上奏朝廷,請征湘鄂西及黔東土兵平倭,明世宗准奏,派經略使胡宗憲督辦,並限定臘月三十登程。各土兵首領深知一去難返,決定與親人過最後一個年,於是下令:「蒸甑子飯,切砣子肉,斟大碗酒,提前一天過年再出征。」因時間緊,就來個臘肉、豆腐、蘿卜一鍋燉,叫作「合菜」,因為是出征前過年,父母為了不驚動兒子的甜睡,煮飯不點燈,做菜不用刀,吃飯也顯得異乎尋常。土兵上了前線後屢建戰功,很快打敗倭寇,收復了失地,保衛了祖國安全,世宗親賜匾額,上書「東南戰功第一」。後代子孫為了繼承發揚祖先的愛國精神,把臘月二十九定為過年節。過年這天,依舊半夜起床,不點燈,摸黑煮飯,不用刀切菜,把肉整成坨坨,豆腐插成塊塊,蔬菜扭成節節,混合放在鍋里煮。吃飯的動作也比平時快,營造出一種緊張的氣氛。當然土家族過趕年風俗的由來有多種解釋,但大多都與戰爭有關。無論是主動攻擊敵人,還是防止敵人突襲,都說明土家人生活在一種難以安居的艱苦環境中,即使在年節這樣的日子裡,他們也處於一種緊張的生活狀態。有人這樣描述曾經生活在武陵山區的民眾:「善鍛鐵為刀劍,揉木為弩,出入每佩刀攜槍,性格尤為勇悍。」正是這些勇悍的血液在土家人的血統中傳承,造就了今日土家族「炸龍」的神奇本領。2、土家「炸龍」與古巴人及其後裔的白虎崇拜土家族的圖騰是白虎。《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巴郡南郡蠻,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鄭氏。皆出於武落鍾離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於赤穴,四姓之子皆生於黑穴。未有君長,俱事鬼神,約共擲劍於石穴,果能中者,奉以為君。巴氏子務相乃獨中之,眾皆嘆。又令各乘土船,約能浮者,當以為君。余姓悉沈(沉),唯務相獨浮。因共立之,是為廩君。乃乘土船,從夷水至鹽陽……廩君死,魂魄化為白虎。巴人川虎飲人血,遂川人祠焉。」如今,土家族對白虎的崇拜還體現在許多方面,小孩帶虎頭帽、傢具中的虎腿圓桌等等。土家族的白虎崇拜與其他民族文化融合,特別是與道教融合形成了「左青龍右白虎」的信仰觀念。我國古代為了觀測天象及日、月、五星的運行,選取二十八個星官作為測時標志,稱為「二十八宿」。它又平均分為四組,每組七宿,與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和蒼龍、白虎、朱雀、玄武(龜蛇合稱)等動物形象相配,稱為「四象」,道教名之為「四靈」。二十八宿在四象觀念的形成很早,至戰國初已見於記載。稍晚的《禮記·曲禮上》雲:「行前朱鳥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孔穎達疏:「朱鳥、玄武、青龍、白虎,四方宿名也。」時至今日,土家族人居住生活的場所,多依山就勢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為最佳屋場。白虎崇拜與青龍崇拜相融合,構成了土家信仰的重要組成部分。德江縣還有潮砥青龍咀、南客青龍山等與「青龍」直接有關的地名。3、土家「炸龍」與古巴人及其後裔的民間傳說流傳於土家族先民中的故事與傳說有很多,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已經消失在歷史之中。但一些關於龍的傳說卻在民間廣為流傳。比如關於德江《大龍塘的傳說》大意是這樣的:大龍塘本是一廟,廟里設一私館,有一先生在這里教書。一天夜裡,先生夢見一個老漢,老漢對他說:「明天我要與你分別了。感謝你的好意與愛戴,我走時請你暫時躲一下。」醒來是一場夢,先生很奇怪。第二天,先生與弟子正一起吃飯,一隻狗搶走了他們的飯瓢,他們便去追。結果,天空轟隆一聲巨響,原來的寺廟變成一口水塘。後來,人們認為這口大塘是龍翻身消下去變成的,就把它叫為大龍塘。此外,土家族地區還有類似而不同版本的傳說:曾經一家人很窮,屋後有一個水井,逢年過節主人都對水井上香燒紙,一天,一個白鬍子老漢來給主人投夢,讓他暫時離開。第二天主人真的離開了家,等他走到很遠的地方後,雷電交加,大雨傾盆。等他回來,他原來居住的地方已經變成了一片良田,從此他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這兩則傳說具有相似性,也具有典型性。表明了土家族先民對龍的崇拜與期望達到了前所未有高度。在這里,土家族先民還把龍神擬人化成夢中的老人。中國的傳統老人,慈祥可親。土家族先民把龍神當作親人崇拜。「炸龍」,是土家族人民對龍神崇拜的延續和擴展。三、土家「炸龍」與其儀式的獻祭屬性土家「炸龍」主要包括「起水(祭水)——亮龍——送貼子——入戶舞龍——送龍寶——賽龍——炸龍(元宵)——燒龍」等環節。自然崇拜與祖先崇拜是土家族人民在遠古時期的主要信仰,而土家「炸龍」則共同融合了自然崇拜與祖先崇拜的各項特徵。首先,龍是大自然中傳說的動物,祭祀它屬於自然崇拜;其次,龍又是中華民族的圖騰,祭祀它屬於祖先崇拜。經過不斷的發展,「炸龍」已經深深地帶上了宗教崇拜的烙印,具備了獻祭的屬性。「獻祭」是一種宗教行動,當有德之人完成了聖化犧牲的行動或與他相關的某些目標的聖化行動時,他的狀況會因此得到改變。土家「炸龍」的「起水」儀式,就屬典型的祭祀禮儀。起水,就是龍編紮好後由龍頭(相當於「祭司」)組織群眾敲鑼打鼓,把龍送到河邊或井邊,焚香燒紙,舉行一系列祭祀活動,請龍王下凡,來到人間與民同樂,並保佑人間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祭祀活動中,有「正月里來正月正,有請龍王到民間,與民同樂享太平,鬧鬧熱熱過新春」的民間歌謠為證。如果說起水是「炸龍」獻祭的開始,亮龍至炸龍這一過程則是獻祭的主要內容,一到「炸龍」儀式,目的已經達到,但一切仍未結束。「為這個場合圍繞犧牲結成的人和物的群體沒有繼續存在的理由。然而它必須慢慢地疏散,不能被擾亂,而且,既然它由儀式創造,也只有儀式才能分解。」在土家「炸龍」習俗里,分解它的儀式就是燒龍,燒龍也就是該獻祭的退出。燒龍,指農歷正月十六將龍送到河邊,參與舞龍人員吃完龍稀飯後,將龍的骨架燒掉,以示放龍歸海,送神上天,完成土家族人民在這一祭祀上的美好祝願。四、土家「炸龍」與漢族燈會習俗的融合流傳至今的「炸龍」習俗已經與燈會習俗進行了有機融合,表現在:炸龍禮儀在正月十五舉行,與元宵燈會融合;龍與燈會融合,龍燈組織得到了快速發展,龍燈的曲調也在吸取當地花燈等曲調的基礎上呈現出了自己的特色。

㈩ 德江縣扶陽古城遺址的相關問題

德江扶陽古城所在村寨大部分人家都姓朱,在考察完後,有的學者提出這里可能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後裔所修建,因為古時只有皇室後裔的大戶人家才有這樣的經濟實力,但是無法解釋的是,大戶人家也不可能修建如此大規模的城來,而且明顯有規劃、設計的痕跡。
有的專家則認為,根據《貴州古代史》載:「唐、宋代扶陽縣,在德江西南煎茶溪(朝陽村古時為煎茶區)」,以及元代《元和郡縣圖志》和《中國古代地圖集》記載和圖標,這一城址有可能是唐宋代時費州治下的扶陽縣遺址,同時,據《嘉靖、道光思南府志》記載,該處是思南府通往務川縣、龍泉坪長官司(德江龍泉坪)古官道上「旋廠鋪」之古驛,在古驛道上修建縣城完全合乎當時實際情況。
但讓人不解的是,在如此完好的遺址上既沒有文字記載又沒有相關的民間傳說,因此有的學者懷疑在這里有一個文化衰落區,是後來的入侵者人為地割斷了歷史,留下懸念。
德江縣有關領導在聽取了考察人員的匯報後,高度重視,當即表示將首先採取保護措施,待條件成熟時再進行開發。
同時,該縣一方面將繼續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對古遺址進行考察論證,並利用杭瑞高速公路將從扶陽古城附近經過的機遇,提前搞好規劃,把扶陽古城深厚的歷史文化挖掘出來,打造成該縣鄉村旅遊的典範。

閱讀全文

與貴州德江文化遺址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0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