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共品文化之美是什麼意思

共品文化之美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9-11 03:48:27

『壹』 文化之美學,是入世而獨立,你如何理解這句話

文化之美,是入世而獨立」。文化之美美在風韻和氣度,體現中華美德。在文化交流、利用和創新中接納外來文化,以堅守和勤奮的方式有效、獨立、准確地表達出中華民族獨特深刻豐富的內涵和意境,保持清醒,堅守底線,樹立文化自信,提升創造力。因此,應合理利用文化,不盲從,不封閉,兼收並蓄。

『貳』 美美與共,各美其美,人美其美的的解釋是什麼

意思就是人們要懂得各自欣賞自己創造的美,還要包容的欣賞別人創造的美,這樣將各自之美和別人之美拼合在一起,就會實現理想中的大同美。

即要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以其鮮明的民族特色豐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和繁榮。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世界才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機和活力。

【啟悟】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回顧歷史,張騫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經、鄭和七下西洋、鑒真東渡日本,以及綿亘萬里、延續千年的古絲綢之路,寫下了流傳千古的佳話。

古往今來,中華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響,不是靠窮兵黷武,不是靠對外擴張,而是靠中華文化的強大感召力和吸引力。

「東方風來滿眼春」。近年來,隨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極具中國風格、世界色彩的中華文化正加快走向世界。

『叄』 都說傳統文化很美,可究竟美在了什麼地方

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傳統文化底蘊相當豐厚。傳統文化美在它的博大精深,美在它的獨一無二、源遠流長。

傳統文化之美,美在它源遠流長,生生不息。中國並不是唯一的文明古國,卻是文化保留的最好的國家,它兼收並蓄,融匯了各個名族的精華,最後凝聚成了現在的文化形態。多少個朝代的更迭,數個民族當政的變化,都沒有打斷文化傳承的脈絡。多少次文化浩劫,從焚書坑儒到大革命,都沒有觸動傳統文化的根基。正是因為有著幾千年歷史的積累,中國的文化開枝散葉,變成了參天大樹,這顆大樹可能會受風雨的侵擾,可能曾遭到損害,但它的根基深深紮根在土壤里。

『肆』 社會主義和諧之美的含義是什麼

在中國,和諧美這一主題構成了儒家和道家思想的主要內容。儒家偏重於人的哲學,著眼於人對社會的義務,強調善與美的統一,這一點從其早期的經典文本《周易》和先秦儒家各大流派的相關論述中都可以得到說明。而道家則偏重於自然哲學,著眼於人對自然的認識,強調真與美的統一,這一點在從老子到莊子等道家學派代表人物的相關言論中都可以看到。兩家各有偏重又相互補充,相反相成地融合為共同的和諧美的理想。事實上,無論是三教九流、諸子百家的各派學說,還是各民族、各地區不同的文化傳統,都是異中有同、同中有異,它們在相互論辯和影響,相互補充和交融中,為形成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美學思想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在西方,同樣也有很多的思想流派對「和諧」的概念有著深入的解釋。畢達哥拉斯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他認為天上發生的事,在地上也可以找到 ;支配著自然的法則,也支配著人的活動。"整個天體是一種『和諧』和一種數",因此,"美是和諧與比例","和諧是雜多的統一,不協調因素的協調"。著名哲學家、美學家赫拉克利特把和諧跟美放在一起來考慮,也主張「美在和諧」,在對立物的統一。但他揚棄了畢達哥拉斯以「數」為基礎的神秘主義色彩,代之以"物"為基礎。他說:「互相排斥的東西結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調造成最美的和諧 ;一切都是斗爭產生的。」「自然是由聯合對立物造成最初的和諧,而不是由聯合同類的東西。藝術也是這樣造成和諧的,顯然是由於模仿自然。」就是說,藝術中的和諧來源於自然界的和諧。
那麼,什麼是「和諧之美」?我們應該先從「和諧之美」這四個字的字義上來看「和諧之美」的含義。

一、和

「和」字最早出現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春秋時期,「和」字盛行,構成了「和」文化范疇。在先秦諸子百家中,"和"也是他們的共同特點。秦漢以後,"和"的思想作為中華文化現象的本質概括,貫穿於中國文化發展史上的各個時代,成為中國文化的精髓和炎黃子孫普遍認同的人文精神。
通過對以上「和」的字義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和」作為一個漢字,它可以是一種符號,也可以是一種文化,或者是一種行為和一種事物。總而言之,這個漢字所代表的內容,體現在人類社會、自然環境的各個方面。「和」所包含的是一種「和合」的思想,是兩種屬性不相同的事物的一種對立統一狀態。這種狀態可能是一個對另一個的包含,也可能是兩個事物之間的相互並列,但是不論什麼樣的狀態,如果要達到 「和」的狀態,就必須是兩者的「力」與「場效應」的對抗與僵持,達到一種平衡中和的狀態。在中國古代的經典論述中,"和"的基本涵義是和諧,古人重視宇宙自然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更注重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禮之用,和為貴",「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就是以和睦、和平、和諧以及社會的秩序與平衡為價值目標的。

二、諧

在我國古代的典經中,經常可以看到有關「諧」的內容。如《爾雅》中:「諧,和也。」《書·堯典》:「克諧以孝。「《周禮·調人》:「掌司萬民之難而諧和之。「《左傳·襄公十一年》:」如樂之和,無所不諧。「《資治通鑒·赤壁之戰》:」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由此可見,「諧」的本義包含的是「和諧」的意思,是指配合得適當和勻稱,和睦協調。「諧」同時也是一個深刻的哲學、美學范疇,指事物的內涵和外延,是有精神、文化、生命和靈魂的,即物質與精神的綜合,主觀與客觀的統一。「和諧」在中國的古代社會文明中,不單單是出現在哲學思想中的一個概念,在中國古代社會文明中,「和諧」的思想滲透到了哲學、藝術、文化、律法、倫理等各個方面。「和諧」思想形成了中國古代社會的一種價值觀、倫理觀,這一思想變成了一種標准和尺度,用來約束社會構成的各個方面,就其形態的具體表現來說,可以分為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
「和諧」的微觀形態表現在中國的古代器物造型、建築形態、圖騰形象等各個方面。龍、鳳凰、麒麟是中華民族傳統圖騰的典型代表。這三種圖騰,都有力地證明了中華民族是一個擁有著融合思想的民族。比如:龍是馬頭、鹿角等形象的組合,沒有一件構成元素不是別的動物,但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生命形象 ;鳳凰是雞頭、蛇頸、燕領、兔背、魚尾,五彩,六尺多高;麒麟形如鹿、獨角、全身鱗甲、尾似牛,同樣是自然界不存在的生物。通過組合,它們變成了擁有強大生命力的,具有宗教色彩的生物,這些生物被賦予了神性,代表著一種至高無上的地位。中國的器物造型也是用一種「和」的方式來進行設計的,這些器物除了滿足使用功能以外,還可以體現出使用者的地位和階級,它們既是實用器皿,又是中國傳統禮學思想的體現。在我國的夏商周時期,青銅器製作的鼎、、卣、彝等,不但是具有使用功能的器皿,還是中國古代先秦禮制的體現。器物形態的規范不同以及紋飾的不同,所代表的使用者地位和身份也是不相同的。在一件小小的器皿身上,所反映出的不但是人們的生活行為方式,還有當時社會秩序的狀態。青銅器上的紋飾,是從「天」到「人」到「地」的一種集中。通過「和」的這種原則,作為精神層面上的宗教禮學的思想和實用的器皿完美地「融合」到了一起。另外還有類似於「天圓地方」之類的自然觀,也都在器皿的造型上有所體現。
「和諧」的宏觀形態表現在中國古代社會形態的構建理論和自然觀上,老子認為,廣大而無垠的宇宙是一個統一整體,是由道、天、地、人四個主要元素組成的大系統,即所謂「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這「四大」之間既不是相互沖突,也不是雜亂無章,而是井然有序和諧統一的,這集中表現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一根本原則上。老子認為,道和天地都效法自然,人也應當如此,按照自然規律行事,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中國的另一位思想家孔子則從人的精神品質出發,看待人與自然的關系完全是從他的"仁學"著眼的。在《禮運》中孔子提出了"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思想,"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養,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在《中庸》里說:"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這些中國古代的思想家都認為,最佳的社會狀態是一種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制度的有機統一,這體現的正是一種「和合」的思想,通過「和」構建起一種「諧」的形態。在當代,胡主席在《人民日報》 (2005年6月27日第一版)發表的題為「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文章中也對以上關於構建和諧社會形態的思想作了論述。

三、美

美 mei :(1)會意。金文字形,從羊,從大,古人以羊為主要副食品,肥壯的羊吃起來味道很美。本義:味美。(2)美,甘也。(《說文解字》)從「美」字的形成來看,美是一種由物而引發的感覺。這種感覺是建立在物的基礎之上,結合人的需求所形成的一種人的心理反應。
因此「和諧之美」應該是一種理想和追求,同時「和諧」也是創造「美」的一種法則,即:和諧產生美。在這里,「和諧」是「美」的成因,同時也是判斷「美」的標准和依據。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們,老子用人和自然的和諧統一形態作為「美」的形態;孔子用人和人之間的和諧共存的形式作為「美」的形態。西方的哲學家和美學家畢達哥拉斯把「數的和諧」作為一種美的形態 ;赫拉克利特把和諧跟美放在一起來考慮,也主張"美在和諧",在對立物的統一 ;第斯多惠的和諧教育思想也提出「從人格和諧、到人際和諧、再到社會和諧,這是一個順序建構的過程」。所以,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和諧」是產生「美」的主要原因,小到一個器皿的造型所體現的使用功能和所承載的社會形態的完美結合 ;大到一個文明社會的建構所體現出的在滿足自然發展規律和人類需求 「和諧共存」的理想狀態,這些都是以和諧的狀態為最終的追求目標。所以「和諧之美」不但是營造和諧社會狀態的一種理想目標和指導原則,同時也是人類在進行造物活動中的一種目標和原則,任何被我們創造出來的東西,都必然要依附於自然這個整體之中,在由道、天、地、人四個主要元素組成的大系統中去循環反復,在"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中獲得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和發展前景。這樣才可以建立起一個完美的、科學的事和理的關系,讓天地間所有的生命力持續向前發展。

『伍』 非遺之美是什麼意思

非遺之美的意思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美。

所謂非物質文化遺產,並非只是民俗、技藝,而是千百年來日常生活的結晶,蘊藏著對生命與世界的思考。比如,傳統的中國結,寓意完美、圓滿與生生不息。

而神秘的女書,承載女性寄託情感、訴說自我的隱秘心史。正是因為非遺有著很強的精神性、審美性,與人類的社會、文化生活息息相關,因而能夠更好地將之重新激活,再次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這不僅關乎非遺的再發現,也能打開我們對生活的想像空間。近些年來,傳統文化熱潮不斷,人們希望在傳統中找到文化之根。

其實,文化不僅紮根於文物、紮根於古籍,同樣紮根於鄉野、紮根於生活。那些靈巧之手、靈秀之心的創作,那些沉澱著生活智慧、傳統認知的工藝,若能有機地融入現代生活,也能給人「思接千載,神遊八荒」的感受,讓生活被非遺之美點亮。

而從保護的角度看,也唯有這樣,才能讓非遺從「遺產」變成「財產」。要知道,再美的蝴蝶標本,也不如翩翩起舞的蝴蝶美。保護非遺,不僅是把這些技藝做成標本,讓他們重新進入生活的語境,在日常中綻放光華,才是最好的保護。

僅雲南一省,就有64個支系的不同民族服飾500多種,「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將這些豐富的形態融入現代時裝,無疑能讓非遺活起來更火起來。

『陸』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什麼意思

這句話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先是發現自身之美,然後發現、欣賞他人之美,再到相互欣賞、贊美,最後達到一致和融合。

這句十六字箴言出自於1990年12月,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80壽辰聚會上就「人的研究在中國——個人的經歷」進行的主題演講,講的是如何處理不同文化的關系。

「各美其美」,是說尊重文化多樣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發展好本民族文化。因為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在一個民族的歷史與現實中,民族文化起著維系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

「美人之美」,就是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須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

「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即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以其鮮明的民族特色豐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和繁榮。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世界才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機和活力。

(6)共品文化之美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人們要懂得各自欣賞自己創造的美,還要包容的欣賞別人創造的美,這樣將各自之美和別人之美拼合在一起,就會實現理想中的大同美。

大同美究其本質而言,就是拼合不同的美而達到的一種平衡。堅持個體美與追求大同美之間並不矛盾,也就是說「各美其美」和「美美與共」是相輔相成的,而且前者是後者的前提和保障。

費孝通先生指出,我們應當對中華文化的全部歷史有所自覺,有清醒的認識,有自知之明,有自信,且有文化轉型的自主能力和文化選擇的自主地位。

閱讀全文

與共品文化之美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0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