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看待我國當前文化發展狀況

如何看待我國當前文化發展狀況

發布時間:2022-09-11 07:05:08

Ⅰ 如何認識中國文化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中國文化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協調發展的高度,從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和民族振興的高度,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中的極端重要性。先進文化是健康的科學的向上的,是代表未來發展方向,推動社會前進的文化。是否擁有先進文化,是否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決定一個政黨、國家和民族的素質、能力和興衰。

綜合國力的激烈競爭需要大力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總體上處於弱勢地位的廣大發展中國家,不但在經濟發展上面臨嚴峻挑戰,在文化發展上也面臨嚴峻挑戰。保持和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大力弘揚民族精神,積極吸取世界其它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實現文化的與時俱進,是關系廣大發展中國家前途和命運的重大問題。關於文化建設在綜合國力中的重要作用的深刻揭示,突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體現了新世紀中國共產黨人的文化自覺。

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對人類的作用,可能超越軍事、政治、經濟、意識形態乃至民族與國家。"一個人的思想風貌、精神境界、道德情操、認識水平、智慧程度、創新能力,一個民族的靈魂與脊樑,一個社會的秩序、公正和良知,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和進取精神,一個時代的變革力量、開拓勇氣、知識積儲和道德素養等,都是文化及其作用所形成的後果,都是文化用自己神秘而萬能的雕刀所精心雕塑出來的精神形象,道德形象,智慧形象與文明形象,都是文化的造化與賜予。"我們應當以全球化為背景和觀照,加強文化建設的自覺性與責任心,在與不同文化和文明的交流對話中,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內涵越來越豐富,文化的作用越來越大。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是刻不容緩的戰略任務。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優良的傳統。中華民族文化對於凝聚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起著重要的紐帶和基礎作用。繼承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繼承、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

要立足於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著眼於世界科學文化發展前沿,進行文化創新,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全球化是當今人類社會不容置疑的客觀大勢,作為理性的民族主義,只有主動地參與到這一進程中去,並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覺,才會發揮積極的作用,才會有光明的未來。

Ⅱ 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

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與問題 第一,統一、規范、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尚未建立,制約了文化產業的正常發展。 成熟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包括文化產品市場、文化服務市場、文化要素市場。建立並完善我國的文化市場體系對文化產業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文化市場是文化產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全的文化市場能夠促進各類文化產品和市場要素的自由流動,實現文化資源的優化配置,拓展文化產業的發展空間。 當前我國文化市場的發育還不夠完善,文化產品市場、文化服務市場不夠發達,文化要素市場的發展就更為滯後,例如,資金市場、設施市場、人才勞務市場、中介市場、產權交易市場等急需建設和發展。這種狀況無疑阻礙了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和流通,限制了我國文化市場、文化產業的深入發展。 第二,豐富的文化資源未得到有效利用。 我國有極為豐富的文化資源,歷史文化資源方面,重要歷史人物、重大歷史事件不勝枚舉;民族文化資源方面,56個民族的民族文化資源多姿多彩,極為豐富;現代文化資源方面,在20世紀,中國在政治上經歷了帝制、總統制、共和制,在經濟上發生了從小農經濟、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巨大轉型,在文化上則是各種社會思潮、思想流派異彩紛呈。但是這些豐富的文化資源很少得到有效的開發和利用。流傳久遠的《花木蘭》故事,讓許多人熟視無睹,但在被好萊塢加工成動畫片後,在世界范圍內取得了票房豐收。中華民族五千年來形成的深厚文化積累、多樣文化形態,是怎麼估計也不過分的寶貴文化資源。如何通過發展文化產業等途徑,把我國令人稱羨的文化資源優勢轉變為文化產業優勢,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現實課題。 第三,文化產業法規建設滯後。 早在1993年,就有全國人大代表聯名提出議案,建議制定文化市場管理法,以解決當時存在的文化管理跟不上,文化市場立法滯後的問題。但由於部門利益紛爭、職能嚴重交叉等原因,文化市場管理法至今尚未形成。當前,根據以法治國的基本方略,以及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政策,要盡早推出促進文化產業大發展的法律法規,使文化產業在發展在法律層面得到保障。例如,可以出台「文化產業促進法」、「文化產業振興與發展條例」等法律法規。 第四,文化產業發展中存在著體制不順、管理不暢等問題。 只有從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高度,從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思路,以及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大部制改革嘗試中,考慮組建統籌管理我國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的機構或部門,集中力量推進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和壯大。既可以考慮對現行的宣傳文化部門設置體制進行有利於文化產業發展的組合,形成一個整合現有各部門與文化產業發展有關的職權和職能的新的綜合性部門。

Ⅲ 如何看待現如今的中國傳統文化,正在日益流失的現象

國家是非常提倡也非常重視傳統文化的發展,但是落實到具體的行為發現,並沒有什麼實際性的進展,反而通過數據可以看出,傳統文化一直在流失。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你是如何看待現如今的中國傳統文化,正在日益流失的現象呢?歡迎大家來評論區下方留言。

一.現在的年輕人的越來越不關注傳統文化。

5000年的文化積淀,讓我們有數不盡的傳統文化,但是對於傳統文化,我們非但不珍惜,反而還熟視無睹。我認為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因為現在年輕人把眼光聚焦在了新奇的事物方面,不太關注傳統文化。第二是因為傳統文化相對於現在的流行元素來講,確實有一些枯燥無味,第三就是找不到有對傳統文化極其喜愛,並且想傳承的人。可是我們絕對不能坐以待斃,不能看著傳統文化流失的速度越來越快,一定要有一些行動!

Ⅳ 怎樣看待中國文化具體道路和走向

當代中國文化主要呈現出如下鮮明特徵:
一是當代中國文化是傳承的文化。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綿延不絕、生生不息,是當代中國文化進步發展的深厚根基。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創造性地繼承五四運動以來新文化運動的成果,以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看待和分析傳統文化,逐步推進著對傳統文化的現代解讀、重構和創新,形成了對傳統文化既有揚棄、又有傳承與發展的當代文化。

二是當代中國文化是發展的文化。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本質特徵。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以深厚的文化傳統與優越的政治制度為保障,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以追求先進、科學、進步的文化為先導,文化發展經驗
不斷豐富,文化成果日益豐碩,當代中國文化發生了飛躍性的進步,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三是當代中國文化是包容的文化。兼收並蓄、包容百家體現了當代中國文化的強大生命力。當代中國文化始終堅持以民族文化為主體,同時面向世界,堅持尊重文明的多樣性,與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平等交流,互相借鑒,創造並形成了具有鮮明時代特徵、開放包容的民族形式與民族風骨。
從傳統文化到現代文化,從民族文化到流行文化,我國各種文化和諧共生、相互影響、融合發展,顯示出當代中國文化開放包容、海納百川的胸懷。
四是當代中國文化是和平的文化。中國文化是崇尚和平的文化,中國和平發展道路構成當代中國文化的重要內涵。
當代中國文化追求和諧文化,反對沖突文化、暴力文化、強權文化,堅持對內構建和諧社會,對外推動構建和諧世界。在當代中國,無論是科學發展的觀念、和諧社會的目標,還是改革開放的道路,都是中國文化和諧精神與中國人民和平願望的集中體現。
和平發展的當代中國文化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贏得各國人民的贊賞。
認為可以採取如下措施:
一要堅定不移地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做大做強一批外向型文化企業,盡快形成以國有文化企業為主體、多種所有制企業共同參與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出口新格局。

二要增強企業的國際化經營能力,努力拓展文化出口的平台和渠道,推動我國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進入境外主流社會和主流人群。
三要推動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改造傳統文化產業,大力發展文化創意、數字出版、數字影視、網路電視、動漫遊戲等新型文化業態,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努力形成以技術、品牌等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

四要把對外文化貿易與外交、對外援助結合起來,與對外宣傳、對外文化交流結合起來,推動文化貿易上水平、上台階。

Ⅳ 如何看待中國目前的文化現狀

本文核心數據:文化產業規模、文化百強縣分布、省市文化產業發展綜合指數、省市文化產業資本活躍度指數、省市文化產業投資吸引力指數

1、中國文化產業規模接近10萬億

2020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98514億元,比2019年增長2.2%,與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別下降13.9%、6.2%、0.6%相比,全年實現正增長。

2021年1-3季度,中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84205億元,同比增長21.8%。

綜合來看,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文化產業發展較好。其中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省市文化產業發展位於全國前列。這與這些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以及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都是密切相關的,這也說明中西部地區還需進一步加強文化產業發展和區域協同。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產業鏈投資機會分析報告》。

Ⅵ 你如何看待中國文化的發展問答題

(一)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表現在三個方面(1)中國的文字藝術、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在世界文化中佔有重要的位置,獨樹一幟,獨領風騷。(即獨特性)
(2)中華文化具有明顯的區域特徵,各地文化各有特色又互相交融。(即地域性)
(3)在中華文化的百花園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即民族性)

(二)(1)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是中文化的基本特徵之一。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原因,除了它的獨特性、地域性、民族性外,還得益於中化文化我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並蓄。能與其他民族文化和諧相處,能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積極成分。這種文化的包容性,有利於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以,增加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對外域文化的理解。
(2)我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中華民族的力量深深熔鑄在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凝聚力當中。

附參考資料:
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目前,熱衷於學漢語的外國人越來越多。近年來,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和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交往和聯系日趨廣泛、深入,越來越多的外國公司、企業來中國投資辦廠,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到中國工作和旅遊。

與此同時,到世界各地留學、經商、旅遊的中國人也迅速增加。漢語作為各國公眾了解中國的重要工具,日益受到許多國家的政府及教育機構的重視。在學習漢語的外國人中,越南、泰國、韓國、日本等中國周邊國家的文化與中國的文化比較接近,同時它們同中國的交往也比較多,因此,這些國家學漢語的人最多。同時,越來越多的歐美等國家的人也認為學習漢語是明智的選擇,德國明斯特大學學生施可婷用嫻熟的漢語說:

「現在,在中國有很多機會,德國公司紛紛到中國設立分支機構,德國同中國的商業關系越來越緊密。所以我覺得學漢語對找工作會有幫助。」

據了解,現在世界上學習漢語的人越來越多,他們學漢語的目的,有的是出於就業方面的考慮,也有不少人是出於對中國的文化、歷史感興趣而學習漢語的。
為滿足這種需求,中國採取了許多措施,比如,成立了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加大經費編寫、出版形式多樣的漢語教材,加大漢語教師的培養力度,並在世界各地開設開展漢語教學和傳播中華文化的孔子學院。
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副主席王石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對當今世界具有積極意義。他說:
「我們感覺到中國的文化對於人類未來的一些難題的解決,可能會提供一些靈感。比如說,在過度開發資源的情況下,在競爭走向掠奪性的情況下,在人與人關系偏向疏離和人文精神低落的社會情景下,中國文化所講的利他主義,講究以和為貴和講究重視人的精神生活,這樣一種溫和的態度和思想。還有,中國文化講究適可而止,不要過頭,講究天人合一,和自然和諧相處等等。以上這些對後現代社會的思想都能提供一些靈感。」

當前,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提高中華文化的競爭力,使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中華文化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與世界其他國家或民族的文化是相通的,我們應該在不斷創新的基礎上,把中華文化推向世界,共同推動世界文化多樣化的發展。

中國的文明是世界古文明之一,我們的文化之所以能夠流傳到今天,是由於它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文化精神所決定的。這種特點可以體現在六個方面。

第一:中國很早就進入到農業文明,由於農業文明精耕細作,它就產生了中國人講究質量,追求完美,求真務實這么一種文化傳統;

第二,中國人特別安於自己的居住地,有自尊自信、講究誠信、崇尚友情的這么一種文化傳統;第三,中國人穩重謙和、不擴張、但原則問題上也不讓步,捍衛自己的國土,保衛自己的國家,不畏外強這樣一種精神;

第四,中國人對自己的生存環境非常的熱愛,崇尚自然,熱愛家園,在古代,人們就非常崇尚天人合一這樣一種境界;

第五,中國人講究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中國人講究和為貴;不但有利與自己,也有利於他人;中國有位學者提倡「一分為三」,就是這個道理,對任何事情要看到它的各個方面,要分析它的全面的內容和實質。

第六,中國非常講究精神境界和道德品德的修養的培養,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教育大國,很注重精神境界和道德品德,注重對人的綜合培養和教育。對人的品德和人的才能兩方面的培養。

那麼中國優秀的文化傳統對世界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接下來我們連線中國先秦史學會理事、山東煙台大學副校長江林昌先生,他說:

「中國文化對整個世界的發展有很大的貢獻,這不僅是中國的學者這樣認為,很多外國的學者也這樣認為,他們認為,在世界的文化背景下,中國古代文化對人類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芝加哥大學的教授寫了一本書叫《東方的搖籃》,他提出整個世界是由東西兩個文化組成的,中國的文化就是東方文化的搖籃。這說明中國文化的重要性。

幾千年來,中國文化不斷豐富發展,向東南亞和東北亞輸出文明,並且傳播到世界各地。特別是東南亞的一些國家,至今還非常崇尚中國的儒家文化,可以說它已經滲透到東南亞的政治、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就是長期受中華文化影響的和交流的結果。
環太平洋的文化圈,有原生態和次生態之分。中國的文化是整個環太平洋文化圈的主流,也就是說我們的黃河文化和長江文化,這些都是原生態的。」

中華文化在當今世界依然在發揮著很大的作用。為此,江理事說:

「今天我們在學習西方先進經驗和先進文化的同時,萬萬不能忘記自己的文化。我們要讓我們的年輕人了解中國的文化。我們既要學習國外優秀的東西,也要把我們的文化進一步的傳播出去,使中華文化根深葉茂,永葆青春。」

中華文化歷來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和情操。這就是說,一個人要努力加強思想修養,提高道德水平和總體素質,不僅要對自己、對家庭負責,更要為社會、為國家服務。

一個人的價值,取決於其對民族和社會的貢獻。因此,中華民族始終傳承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廣闊胸懷和高尚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是中華文化具有凝聚力的精髓所在。

中華文化歷來以「天人合一」為最高境界,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以此來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這與當前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相當契合。所以,在完成工業化的東亞、歐美地區才會興起「新儒學」,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新認同。

正如專家所說,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擁有在人類歷史上不可替代的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中華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它的深廣內涵和它對現代社會的意義還遠沒有被充分發掘和認識。弘揚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讓世界領略到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恆久魅力是完全必要的。

中華文化由於具有特別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經驗,應當對全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我們應當深入研究和充分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功能,使它在現代社會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這是我們每一位中國人應盡的責任。

Ⅶ 怎樣認識我國文化現狀

文化軟實力「指的是區別與經濟、科技、軍事實力等「硬實力」的以文化和意識形態吸引力體現出來的實力。 20世紀9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提升軟實力對於國際競爭的重要意義,並試圖從軟實力的角度思考國家戰略。黨的十七大以來,中國學者從中國的國情出發,在軟實力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文化軟實力的概念。認為文化是貫穿軟實力的經緯,是維系軟實力的靈魂。軟實力之所以關乎民族興衰、國家強弱、人民貧富,主要取決於其中的文化因素。對中國文化軟實力的現狀進行冷靜分析,發掘其優勢,認識其問題與不足,是進一步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的理論前提。綜合研究中國文化軟實力發展取得的成績與面臨的挑戰,可以引發一些對策性思考。
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所取得的成績,主要表現在
1宣傳思想文化教育不斷加強改進,強化了文化軟實力的核心與靈魂。自1992年黨的十四大以來,宣傳思想文化教育堅持「高舉旗幟、圍繞中心、服從大局、服務人民」的總體綱領,以科學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思路不斷拓寬,方法不斷改進,目標日益明確具體,效果日益顯現。
2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不斷深化拓展,創新和加固了文化軟實力的經緯。自改革開放後鄧小平指出「社會科學也是科學」以來,學界、政界、商界,乃至社會各界越來越重視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們日益認同哲學社會科學的功能: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資政育人,服務社會。人們日益認清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意義: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進程中,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同樣重要,培養高水平的哲學社會科學家與培養高水平的自然科學家同樣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學社會科學素質與提高自然科學素質同樣重要,任用好哲學社會科學人才與任用好自然科學人才同樣重要。各類社科基金推出了一系列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對策研究項目,取得了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的高質量研究成果。
3文化體制改革思路越來越清晰,為文化軟實力增強自身造血功能提供了政策保證。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等政策的出台,充分體現了由外層制度改革進入到核心制度改革這一演進改革路徑的特點。
、4文化產業發展迅速,拓展了文化軟實力發展的平台和載體、。中國的文化產業雖然起步較晚,但近年來取得了長足發展。統計數據表明,2008年全國文化事業費達248.04億元,比2007年增加49.08億元,同比增長24.67%。2008年,中國電影票房連續2年保持26%以上增速,增幅居全球之首。國內電影票房總收入(不含農村市場)預計42.15億元,首次進入了全球市場前十。2009年堪稱是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轉型之年」。在宏觀經濟復甦的大背景下,文化產業在多數領域實現了超常增長,成為國民經濟發展中最為亮眼的領域,文化產業已經登上了國家戰略性產業的位置。
5區域文化軟實力發展不斷出現新亮點
1/3頁
區域文化軟實力發展極為迅速。近年來,無錫、南昌、九江、青島、重慶、深圳、武漢等幾十個大中城市,相繼提出增強自身軟實力的思路或決策。)
6.孔子學院的設立和漢語國際傳播活動的開展,擴大了中國文化軟實力的世界影響 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不斷加強,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我國在世界各領域的多邊合作和切磋中逐漸占據了重要位置。一時間,世界各國掀起了學習中國語言和文化的熱潮,人們正熱切的想通過各種方式深入的了解中國。我國文化「軟實力」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不斷的提升和增強,對我國綜合實力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然而中國雖然有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和豐富的文化底蘊,但其文化「軟實力」的發展還尚未達到應有的水平。因此我國雖是文化大國,但卻不是文化強國。
我國文化軟實力反展存在的問題:
1:文化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人們漸漸記不起《道德經》,傳統的文化節日收不到人們的重視。中國雖然擁有這么多優秀的文化成果,但卻沒有把這些文化資源轉化為強有力的文化競爭力。
2文化逆差現象嚴重。中國圖書進出口貿易大約是10:1的逆差,出口的突出主要是銷往一些亞洲國家和中國的港澳,台地區,面對歐美的逆差則達100:1以上。文藝影視也有類似狀況。據北京演出行業協會統計,2008年國內藝術團體的北京演出次數比2007年相比減少
1.56%;但與此相反,外國劇團在北京演出的次數增加36.3中國國出口到國外的電影可謂鳳毛麟角,而國外利用中國文化元素拍成的電影在中國市場上卻賺到盆滿缽滿。
3文化人才缺失,競爭力不強。
4傳統文化流失(1工藝文字民俗等文化遺產的流失2精神文化遺產的流失)
5文化發展不平衡(1文化和經濟發展不平衡2文化區域發展不平衡3城鄉文化發展不平衡)
6文化產業落後(1文化產能較低2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較弱3高端文化產品難出口)
7價值觀多元化沖突(1西方價值觀的傳入,2市場經濟對價值觀的沖擊3道德滑坡現象)

閱讀全文

與如何看待我國當前文化發展狀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0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