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國4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麼
1、皮影戲:皮影戲是中國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被老北京人稱為「驢皮影戲」。原名「皮影戲」或「燈籠戲」,是用動物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用蠟燭或烈酒等光源照射,表演故事的一種民間戲劇。2011年,中國皮影戲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中國剪紙:中國剪紙是用剪刀或小刀在紙上剪刻圖案,用來裝飾生活或配合其他民間活動的一種民間藝術。在我國,剪紙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融於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之中,是各種民間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2009年,中國剪紙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3、 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
4、 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5、傳統手工藝。
我國目前共有4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中,包括7項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一項優秀實踐名冊,
(1)我國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閱讀: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人為本的活態文化遺產,它強調的是以人為核心的技藝、經驗、精神,其特點是活態流變,突出非物質的屬性,更多強調不依賴於物質形態而存在的品質。
但在當今物慾橫流、精神空間被嚴重擠壓的社會,「非遺」同樣不可避免地在申報過程中被不同程度地物化。
如何避免非物質文化遺產過度物化包裝的態勢、突破物質形態的藩籬和局限、保持「非遺」的非物質特徵,是尊重本民族祖先留下的遺產的必要態度。
Ⅱ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緙絲、全聚德、蘇綉、吳歌、評彈、中和韶樂、川劇變臉、灘頭年畫、江永女書、南京雲錦 、西安古樂、南音、青浦田歌、松江顧綉、南匯鑼鼓書、侗族大歌、山西「耍孩兒」; 納西古樂、唐三彩、紫砂壺、木版年畫、川江號子、古琴、皮影戲、剪紙藝術、儺戲和儺戲面具、楊柳青年畫等等。
所謂非物質文化遺產,指是沒有具體實物,比如兵馬俑、長城、洞庭湖這些都是實物,由實物產生的歷史事件,所反映出的文化,就是物質文化。這個物件官方稱呼,就是文物。而非物質文化,並沒有一件聞名海外或者國內的文物。
有以下分類:
民間文學 民間音樂 民間舞蹈 傳統戲劇 曲藝雜技與競技 民間美術傳統手工技藝傳統醫葯 民俗。同樣是只有中國有,或者具備獨特的中國風格,但是歷史上又沒有什麼宏偉的建築或者物件,都叫非物質文化遺產。
Ⅲ 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皮影戲、剪紙、古琴、珠算、二十四節氣、針灸、書法、京劇、活字印刷術、清明節等等。
1、皮影戲
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影人,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講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
Ⅳ 我國有哪些有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1、崑曲
崑曲(Kun Opera),又稱昆劇、崑腔、崑山腔,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劇種,也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的珍品。崑曲發源於14世紀中國的蘇州太倉南碼頭,後經魏良輔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國,自明代中葉獨領中國劇壇近300年。
8、南京雲錦
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作為中國古老的織錦技藝最高水平的代表,於2006年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8月《地理標志產品雲錦》國家標准在南京通過國家級專家評審,同年9月成功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Ⅳ 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摘要 您好!親,很高興為您解答,
Ⅵ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1、河間歌詩,河北省河間市地方傳統民間文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河間歌詩是漢代以來河北民間口頭文學的傑出代表,是當代《詩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河間歌詩流傳於河間市,地處河北省中南部的冀中平原腹地,因位於滹沱、中堡二河之間而得名(另一說為九河之間)。河間歌詩以二胡、古箏等樂器伴奏,自娛自樂。
Ⅶ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有崑曲、古琴藝術、端午節、中國篆刻、中國書法、中國剪紙。
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物質文化遺產」相對,合稱「文化遺產」。
2020年12月,隨著「太極拳」和「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系的儀式及相關實踐」的申遺成功,中國已有42個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位居世界第一。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社區群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達、表現形式、知識、技能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世代相傳,在各社區和群體適應周圍環境以及與自然和歷史的互動中,被不斷地再創造,為這些社區和群眾提供持續的認同感,從而增強對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造力的尊重。《公約》所定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以下方面:
1. 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
2. 表演藝術;
3. 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
4. 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5. 傳統手工藝。
Ⅷ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1、中國剪紙
中國剪紙是中國民間歷史文化內涵最為豐富的藝術形態之一。在中國,剪紙具有最廣泛的群眾基礎,它交融於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會議上,中國剪紙項目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Ⅸ 中國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團、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大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激發人類的創造力。
《公約》所定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以下方面:1、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2、表演藝術;3、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4、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5、傳統手工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規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
包括:一、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二、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三、傳統技藝、醫葯和歷法;四、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五、傳統體育和游藝;六、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實物和場所,凡屬文物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有關規定。
目前,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信息時代,隨著數字化、5G技術的推廣應用,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使得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了越來越大的沖擊。一些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瀕臨滅亡,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著實物和資料毀棄或流失、傳承後繼乏人、過度開發破壞等問題。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概況
我國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國。中華民族是一個擁有著上下5000年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偉大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產生了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國地域遼闊,是一個擁有56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因此,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呈現出資源豐富和種類繁多的特點。
相關統計資料顯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近87萬項,列入國家、省、市、縣4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的非遺項目有7萬多。
目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存在以下問題:
一、部門間職能重疊,管理許可權不清,阻礙了管理效率的提升和保護工作的展開
在我國,屬於遺產范疇的文物保護歸國家文物管理局,歷史文化名鎮歸建設部,自然遺產歸農業、林業、地質等部門,非物質文化遺產歸文化部管理。如此管理雖然適應了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