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4的數字代表什麼意思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31
『貳』 一天為什麼定成24小時
年月日的來歷
一年,就是地球繞太陽公轉了一周的時間。全長為365天又1/4天(365.2422日),也就是365日5小時48分46秒,這叫"回歸年"。
歷法上的年為了應用方便,不採用回歸年,而是採用了完整的天數。公歷的平年是365天,閏年是366年,每四年一閏,每百年少閏一次。使用的整天數的年歷法上叫做"歷年"
農歷是根據月亮的朔望月共12個月算一年,一年是354天。每三年有一個閏年。閏年是383天或384天。
一年,又是氣候變化的周期,氣候由冷變熱,再由熱變冷;這包括了人們從事農業自耕種到收獲的全過程。所以人們從很古的時候起,就用氣候冷熱周期變化這個自然規律作為計算時間的大單位,把一年作為制訂歷法的根據。
一個月,就是月亮繞地球一周,也就是一個朔望月。一個朔望月的長度是29.53059......日,也就是29日12時44分3秒,這叫做"歷月"。眾所周知,月亮是個球體,由於月亮繞著地球不停地公轉,同時又跟著地球繞著太陽轉,所以月亮對地球和太陽的位置也在不斷地變動,月亮對著我們照亮的這一面,有時有,有時無,有時多,有時少,這就形成了月亮的圓缺循環。當我們看不到月亮的時候,叫做"朔"(多在陰歷的初一和三十日)。過十四、十五天,我們就會看到圓圓的月亮,叫做"望"(多在陰歷十四、十五、十六日)。月亮由這次朔到下次朔或由這次望到下次望,這就是月亮繞地球轉了一周,就是一個月,我們把它叫做"朔望月"。
月亮圓缺循環變化的規律,人人都可以看到,所以人們很早就把它作為計算日子的單位,把朔望月作為制訂歷法的根據。陰歷的一個月,就是根據朔望月定出來的。
一日,就是地球本身自轉一周的時間,也就是一個白天加一個黑夜,共計24小時。地球是橢圓形的,自己不會發光,所在同一個時間里,地球只有一半向著太陽,向著太陽的這一半地球就是白天,地球背著太陽的一面,太陽的光照不到地球上,這一半地球上就是黑夜。由於地球在不停地自轉,這樣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有規律的循環。
通常把太陽要升起來的時候叫白天,這就是一天的開始。在白天轉為黑夜的時候,也就是太陽落下去的時候叫做黑夜。一天,通常是指這個天象變化的規律,就很容易被人們所掌握,並利用它來作為計算時間的基本單位。一天,是歷法上的第一種單位。
這種用太陽定出來的日,叫做"太陽日"。太陽日又有"真太陽日"和"平太陽日"兩種。真太陽日有長有短,這是因為地球繞著太陽轉的軌道是橢圓形的,冬季地球離太陽遠一些,所以公轉就慢一些。地球公轉的速度有快有慢,所以一天的時間也就有長有短。因此"真太陽日"的時間是不完全一樣長的,這樣用起來就很困難。為了方便起見,歷法上用的不是真的太陽日,而是一個長短不變的日,這個日就是一年之中,真太陽日的平均時間長度,就叫"平太陽日"。按照現在慣例,一日的時間分成24等份,就是24小時,把24小時作為一日。依照現在慣例,一日是從半夜0點開始,到次日的半夜24小時止作為一天。但是這里需要提及的是在我國古代傳統文化中,又把一天的二十四個小時分為十二個時辰,也就是用民間的十二個屬相來代替。恰好每個時辰是兩個小時,每逢單數進位,而每個時辰又分為三個部份,為初時、正時和末時,每天的交替時間是從當日的半夜十一點整開始為第二天的子時,而不是通常意義上的0點。所以夜晚11:00整到11:39分為初子時,11:40分到12:19分為正子時,12:20分到凌晨1:00整為末子時。而每天中午11:00整到11:39分為初午時,11:40分到12:19分為正午時,12:20分到下午1:00整為末午時,其它依此類推。
用日來計算短的時間很方便,如三、五天、十天、八天,但計算長的時間就很困難,所在在計算時間上還有月、年和世紀等。
陽歷、陰歷、農歷
陽歷(即公歷),是世界上多數國家通用的歷法,由"儒略歷"修訂而成。儒略歷是公元前46年,古羅馬統帥儒略、愷撒決定採用的歷法。
陽歷,是以地球繞太陽運動作為根據的歷法。它以地球繞太陽一周(一回歸年)為一年。一回歸年的長度是365.2422日,也就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積累4年共有23小時15分4秒,大約等於一天,所以每4年增加1天,加在2月的末尾,得366天,就是閏年。但是4年加1天實際回歸年多了44分56秒,積滿128年左右就又多算了一天,也就是在400年中約多算了3天。
陽歷閏年規定:公元年數可用4整除的,就算閏年;為了要在400年減去多算的3天,並規定公元世紀的整數,即公元年數是100的整數時,須用400來整除的才算閏年,如1600年、2000年、2200年、2400年就是閏年。這樣就巧妙地在400年中減去了3天,陽歷規定每年都是12個月,月份的大小完全是人為的規定,現在規定每年的1、3、5、7、8、10、12月為大月,每月31天;4、6、9、11月為小月,每月30天;2月平年是28天,閏年是29天。
陰歷,是根據月相圓缺變化的周期(即朔望月)來制訂的。因為古人稱月亮為太陰,所以又有太陰歷之稱,是純粹的陰歷,我國使用"農歷",一般人叫它"陰歷",那是不對的。農歷不是一種純粹的陰歷,而是"陰陽歷"。
陰歷把月亮圓缺循環一次的時間算做一個月,12個月算做一年。然而月亮圓缺循環一次--一個朔望月,是29天12時44分3秒,比29天多,又比30天少。為方便,陰歷把月份分成大月和小月兩種,逢單的月是大月30天,逢雙的月是小月29天,一年共是354天。
實際上,一個朔望月並不正好等於一個大月和一個小月的平均數--29天半,而是比29天半多44分2.8秒。所以12個朔望月實際上要比354天多8小時48分34秒,30年就要多出11天。因此,陰歷30年中就要安插11年閏年,每逢閏年就在12個月多加一天。陰歷的閏年是355天。這樣,陰歷每30年中有19年354天,11年355天,平均一年的長度是354天8小時48分。它的一年比回歸年差不多短了11天。3年就短一個多月,17年就要短6個多月了。所以使用這種歷時,新年不一定在冬天過,它可以在春天過,也可以在夏天或秋天過。它的惟一好處就是陰歷上的每一個日期都可以知道月亮的形狀。
陰歷作為一種歷法,由於它與農業生產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不相協調,所以當今世界上除了幾個伊斯蘭教國家因為宗教上的原因仍然使用外,其他國家一般已經廢棄不用了。
農歷,是把朔望月的時間作為歷月的平均時間。這一點上和純粹的陰歷相同,但農歷運用了設置閏月的辦法和二十四節氣的辦法,使歷年的平均長度等於回歸年,這樣它就又具有了陽歷的成分,所以它比純粹的陰歷好。
現在所有的農歷,據說我們的祖先遠在夏代(公元前17世紀以前)就使用了這種歷法。所以人們又稱它為夏歷。解放後還仍然叫做夏歷,1970年以後我國改稱為"農歷"。至於"農歷"一名的由來,大概因為由於自古以農立國,所以制訂歷法必須為農業服務。
農歷的歷月是以朔望月為依據的。朔望月的時間是29日12小時44分3秒(即29.5366日),因此農歷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但它和純粹的陰歷並不完全一樣,因為純粹的陰歷是大小月交替編排的,而農歷年大小月是經過推算決定的。
農歷每一個月初一都正好是"朔"(即月亮在太陽地球中間,且以黑著的半面對著地球的時候)。有時可能出現兩個大月,也可以連續出現兩個小月。由於朔望月稍大於29天半,所以在農歷的每100個歷月里約有53個大月和47個小月。
農歷是基本上以12個月作為一年的,但12個朔望月的時間是354.3667日,和回歸年比起來要相差11天左右。這樣每隔3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一個多月。為了要把多餘的日數消除,每隔3年就要加一個月,這就是農歷的閏月。有閏月的一年也叫閏年。所以農歷的閏年就有13個月了。至於閏哪個月是由節氣情況決定的。
我國歷法淵源甚遠。《尚書?堯典》有「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日中星鳥,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虛,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以及「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等記載。雖然《尚書》乃後人所託,井不足以證明當時已認識到每個回歸年長度為366天,但是對於農事活動來說,「年」是最重要的周期。這是原始社會的人們從生產實踐中得到的。我國歷法採用干支記法。東漢以前只以記日,建武三十年(54)以後,始以記年。
『叄』 24小時內是什麼意思
24小時內是指一天之內。
二十四小時制的規則是把每日由午夜至午夜共分為24個小時,從數字0至23(24是每日完結的午夜)。這個時間記錄系統是現今全世界最常用的。二十四小時制在美國和加拿大仍然被稱為軍事時間,而在英國則被稱作大陸時間。二十四小時制還是國際標准時間系統(ISO 8601)。
在二十四小時之中的時間書寫的格式為「小時:分鍾」(例如,01:23),或者為「小時:分鍾:秒鍾」(01:23:45)。不足10的數字前面要補充一個零。這個零在小時部分並不是必須的,但卻非常廣泛的使用,尤其是在有很多具體規定的計算機應用中(例如ISO 8601)。
『肆』 如何評價《二十四小時》的模式
模仿抄襲中國電視節目可謂登峰造極,找幾個明星糊弄一下就是地方衛視的吸收視率的好節目。都是美女帥哥的噓頭,范娛樂時代,傳統節目已經沒有了生機,引進外國的形式可以有但是不能泛濫。也許明星們也是電視劇電影選秀拍乏了,嘗試不同風格的娛樂節目,挑逗觀眾朋友們,好給他們自己的人生履歷上面填寫濃墨重彩的一筆。
既然浪費了人力,財力,物力,大夥閑暇之餘也是給自己偶像明星捧捧場子。別冷落節目,荒廢了資源,只要有明星不怕不會火,廣大的中國土地上到處那些寂寞的少婦,無所事事的農民,守著節目度日。沒有這些明星還真不行,一個個真人秀節目越辦越好,出神入化,情真意切。確實是浪費時間,消耗精力的好節目。
《二十四小時》滿滿的中華文化元素和正能量揉進刺激有趣的真人秀,秉承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紮根傳統文化打造出「連續劇式」真人秀品牌節目。好節目自然有人看,有空一起聚一聚看一看,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在正能量的鼓舞下或許某個角落裡醞釀著希望,一天二十四小時感謝擁有過你。
『伍』 一天為什麼有24小時
通常把太陽要升起來的時候叫白天,這就是一天的開始。在白天轉為黑夜的時候,也就是太陽落下去的時候叫做黑夜。一天,通常是指這個天象變化的規律,就很容易被人們所掌握,並利用它來作為計算時間的基本單位。一天,是歷法上的第一種單位。
這種用太陽定出來的日,叫做"太陽日"。太陽日又有"真太陽日"和"平太陽日"兩種。真太陽日有長有短,這是因為地球繞著太陽轉的軌道是橢圓形的,冬季地球離太陽遠一些,所以公轉就慢一些。地球公轉的速度有快有慢,所以一天的時間也就有長有短。因此"真太陽日"的時間是不完全一樣長的,這樣用起來就很困難。為了方便起見,歷法上用的不是真的太陽日,而是一個長短不變的日,這個日就是一年之中,真太陽日的平均時間長度,就叫"平太陽日"。按照現在慣例,一日的時間分成24等份,就是24小時,把24小時作為一日。依照現在慣例,一日是從半夜0點開始,到次日的半夜24小時止作為一天。但是這里需要提及的是在我國古代傳統文化中,又把一天的二十四個小時分為十二個時辰,也就是用民間的十二個屬相來代替。恰好每個時辰是兩個小時,每逢單數進位,而每個時辰又分為三個部份,為初時、正時和末時,每天的交替時間是從當日的半夜十一點整開始為第二天的子時,而不是通常意義上的0點。所以夜晚11:00整到11:39分為初子時,11:40分到12:19分為正子時,12:20分到凌晨1:00整為末子時。而每天中午11:00整到11:39分為初午時,11:40分到12:19分為正午時,12:20分到下午1:00整為末午時,其它依此類推。
『陸』 247的含義是什麼
247的含義是一天24小時,一星期7天,即全天候提供服務的意思。
247(二百四十七)是246與248之間的自然數,是一個奇數、合數。
相關詞彙
「996」指工作時間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一周工作6天,代表著中國互聯網企業盛行的加班文化。但崇尚奮斗、崇尚勞動不等於強制加班。苦幹是奮斗,巧幹也是奮斗;延長工時是奮斗,提高效率也是奮斗。
2019年12月2日,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了「2019年度十大網路用語」,「996」位列其中。
『柒』 二十四小時的由來是什麼
中國從宋代以後,每個時辰又細分為「初」和「正」兩部分,比如「子初」指的是 23:00 到午夜 0:00之間的一個「小時 (較小時辰)」,「子正」指的是午夜 0:00 到凌晨 1:00 之間的一個小時。
這個攜帶型的赤道日晷就是將正午到次日正午的時間按「初」和「正」分為 24 個時段,與現今時刻的制度是不謀而合的,「小時」之稱也由此而來。 公元 1504 年,西洋人華耳 (walther) 發明了人們給地球劃分了24個時區,這就是24時計時法的根本由來。
12小時制和24小時制區別:
1、計時方法不同
12小時制屬於分段計時法,將1天的24小時分為兩段,每段12小時。從深夜12時起到中午12時叫做上午(午前),再從中午12時起到深夜12時叫做下午(午後)。
而24小時制則採用0到24時計時法。按照這種計時法,下午1時就是13:00,下午2時就是14:00,以此類推夜裡12時就是24:00,又是第二天的00:00。
2、用處不同
12小時制主要應用於指針式鍾表顯示,也就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時鍾每十二個小時旋轉一周,而對於24小時旋轉一周來說,時針每小時僅僅轉動了15°,這個角度太小以至於難以分辨。因此通常只有電子鍾表會應用24小時制,另外廣播電台、車站、郵電局等部門報時也採用24小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