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南北朝茶文化如何萌芽

南北朝茶文化如何萌芽

發布時間:2022-02-28 14:41:52

①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茶的起源是怎樣的

中國歷史上有很長的飲茶紀錄,已經無法確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麼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時代是有說法的。並且也可以找到證據顯示,確實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很多人認為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
但是也有人能夠找到證據指出,飲茶的習慣不僅僅是中國人發明的,在世界上的其它一些地方也是飲茶的發明地,例如印度、非洲等。
1823年,一個英國侵略軍的少校在印度發現了野生的大茶樹,從而有人開始認定茶的發源地在印度,至少是也在印度。中國當然也有野生大茶樹的記載,都集中在西南地區,記載中也包含了甘肅、湖南的個別地區。茶樹是一種很古老的雙子葉植物,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在國內,也有關於茶樹的最早原產地的爭論,有好幾種說法。不少人認為在雲南,有一學者在認真研究考證以後斷言,雲南的西雙版納是茶樹的原產地。人工栽培茶樹的最早文字記載始於西漢的蒙山茶。這在《四川通志》中有載。

② 魏晉南北朝時期茶文化特點

一是出現以茶養廉示儉
兩晉時代,「侈汰之害,甚於天災」,奢侈荒淫的縱欲主義使世風日下,深為一些有識之士痛心疾首,於是出現了陸納以茶為素業、桓溫以茶替代酒宴、南齊世祖武皇帝以茶示簡等事例。陸納、桓溫等一批政治家提倡以茶養廉、示簡的本意在於糾正社會不良風氣,這休現了當權者和有識之士的思想導向:以茶倡廉抗奢。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陸納以茶待客的故事。東晉陸納有廉名,任吳興太守時,卓有聲譽的衛將軍謝安有一次去看他。對於這位貴客,陸納不事鋪張,只是清茶一碗,輔以鮮果招待而已。他的侄子非常不理解,以為叔父小氣,有失面子,便擅自辦了一大桌菜餚。客人走後,陸納讓人揍了侄子40 棍,邊揍邊說,你不能給叔父增半點光,還要來玷污我儉朴的家風。陸納認為,客來待之以茶就是最好的禮節,同時又能顯示自己的清廉之風。
另一則故事說的是劉琨用茶解除孤悶的事。其時晉室內訌,天下大亂,北方匈奴乘虛而入。劉琨眼見喪師失地,國無寧日,心中十分苦悶,惟常以喝茶解悶消愁。當時在北方邊地堅守的劉琨曾在一封給他侄子南兗州刺史劉演的信中說,以前收到你寄來的安州乾薑一斤、桂一斤、黃芩一斤,這些都是我所需要的。但是當我感到煩亂氣悶之時,卻常常要喝一些真正的好茶來消解,因此你可以給我買一些好茶寄來。
到了公元5 世紀末期的南朝,齊國的齊武帝蕭賾在他的遺詔中說,我死了以後,千萬不要用牲畜來祭我,只要供上些糕餅、水果、茶、飯、酒和果脯就可以了。後人對此評價說是齊武帝慧眼識茶。從周武王到齊武帝,茶先後登上大雅之堂,被奉為祭品,可見人們對茶的精神與品格,早就有了認識。
二是茶開始進人宗教領域。
道家修煉氣功要打坐、內省,茶對清醒頭腦、舒通經絡有一定作用,於是出現一些飲茶可羽化成仙的故事和傳說。這些故事和傳說在《續搜神記》、《雜錄》等書中均有記載。當時人們認為飲茶可養生、長壽,還能修仙。南北朝時佛教開始興起。當時戰亂不已,僧人倡導飲茶,也使飲茶有了佛教色彩,促進了「茶禪一味」思想的產生。
三是茶開始成為文化人贊頌、吟詠的對象。
魏晉時已有文人直接或間接地以詩文贊吟茗飲,如杜育的《荈賦》、孫楚的《出歌》、左思的《嬌女詩》等。另外,文人名士既飲酒又喝茶,以茶助談,開了清談飲茶之風,出現一些文化名士飲茶的逸聞趣事。總之,魏晉南北朝時期,茶飲已被一些皇宮顯貴和文人雅士看作是高雅的精神享受和表達志向的手段。雖說這一階段還是茶文化的萌芽期,但已顯示出其獨特的魅力。

③ 從古人發現茶開始,一共經歷過了哪幾個不同階段

① 三國以前的茶文化啟蒙

很多書籍把茶的發現時間定為公元前2737-2697年,其歷史可推到三皇五帝。東漢華佗《食經》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記錄了茶的醫學價值。西漢以將茶的產地縣命名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國魏代《廣雅》中已最早記載了餅茶的製法和飲用:荊巴間采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質形式出現而滲透至其他人文科學而形成茶文化。
② 晉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隨著文人飲茶之興起,有關茶的詩詞歌賦日漸問世,茶已經脫離作為一般形態的飲食走入文化圈。
③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中唐時,陸羽《茶經》的問世使茶文化發展到一個空前的高度,標志著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茶經》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學雙重內容,探討了飲茶藝術,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飲茶中,首創中國茶道精神。
④ 宋代茶文化的興盛
宋代茶業已有很大發展,推動了茶葉文化的發展。
⑤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已出現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類,茶的飲用已改成「撮泡法」。晚明時期,文士們對品飲之境又有了新的突破,講究「至精至美「之境。
⑥現代茶文化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茶葉從1949的年產7500T發展到1998年的60餘萬T。茶物質財富的大量增加為我國茶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④ 中國茶文化的起源

唐.陸羽《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於神農氏。而中國飲茶起源於神農的說法也因民間傳說而衍生出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茶是神農在野外以釜鍋煮水時,剛好有幾片葉子飄進鍋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黃,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腦,以神農過去嘗百草的經驗,判斷它是一種葯而發現的,這是有關中國飲茶起源最普遍的說法。當然,中國人對於茶的起源,民間也有更多美麗的傳說。
中國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被稱為茶的祖國,文字記載表明,我們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經開始栽培和利用茶樹。然而,同任何物種的起源一樣,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類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後,才為人們發現和利用。人類的用茶經驗,也是經過代代相傳,從局部地區慢慢擴大開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漸見諸文字記載。茶樹的起源問題,歷來爭論較多,隨著考證技術的發展和新發現,才逐漸達成共識,即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並確認中國西南地區,包括雲南、貴州、四川是茶樹原產地的中心。由於地質變遷及人為栽培,茶樹開始由此普及全國,並逐漸傳播至世界各地。
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然而,中國在茶業上對人類的貢獻,主要在於最早發現並利用茶這種植物,並把它發展形成為我國和東方乃至整個世界的一種燦爛獨特的茶文化。 中國茶業,最初興於巴蜀,其後向東部和南部逐次傳播開來,以致遍及全國。到了唐代,又傳至日本和朝鮮,16世紀後被西方引進。所以,茶的傳播史,分為國內及國外兩條 線路。宋朝的茶區,基本上已與現代茶區范圍相符。
明清以後,只是茶葉製法和各茶類興衰的演變問題了。 2.茶在國外的傳播 中國茶葉、茶樹、飲茶風俗及制茶技術,是隨著中外文化交流和商業貿易的開展而傳向全世界的。最早傳入日本、朝鮮,其後由南方海路傳至印尼、印度、斯里蘭卡等國家,16世紀至歐洲各國並進而傳到美洲大陸,又由北方傳入波斯、俄國。 唐代中葉,中國茶籽被帶到日本種植,茶樹開始向世界傳播。
據文獻記載,公元805年,日本高僧最澄,從天台山國清寺師滿回國時,帶去茶種,種植於日本近江。這是中國茶種向外傳播的最早記載。後又經日僧南浦昭明在徑山寺學得徑山茶宴、鬥茶等飲茶習俗,並帶回日本,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了日本自己的茶道。印度是紅碎茶生產和出口最多的國家,其茶種源於中國。印度雖也有野生茶樹,但是印度人不知種茶和飲茶,只有到了1780年,英國和荷蘭人才開始從中國輸入茶籽在印度種茶。
現今,最有名的紅碎茶產地阿薩姆。即是1835年由中國引進茶種開始種茶的。中國專家曾前往指導種茶制茶方法,其中包括小種紅茶的生產技術。後發明了切茶機,紅碎茶才開始出現,成了全球性的大宗飲料。 西方各國語言種「茶」一詞,大多源於當時海上貿易港口福建廈門及廣東方言中「茶」的讀音。可以說,中國給了世界茶的名字,茶的知識,茶的栽培加工技術,世界各國的茶葉,直接或間接,與我國茶葉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⑤ 魏晉南北朝為什麼茶文化興起

談玄學的時候喝杯茶,多風雅~
魏晉名士風度嘛,談玄學義理,各種古琴之類的雅集,茶自然是很重要的飲品~
茶在唐朝時期有大發展,宋延續此風
陶瓷的燒制~和品茶之間相互促進相互需要~

⑥ 唐代以前的茶文化萌芽的表現

茶以文化的面貌出現,是在兩晉南北朝時期。在這一時期,隨著封建社會的發展,茶葉已成為商品在全國流通,並作為食料、葯料、飲品、貢品、祭品等被廣泛使用。茶葉從原來珍貴的奢侈品逐漸成為普通飲品。
兩晉時期,江南一帶,「坐席竟下飲」,文人士大夫間流行飲茶,民間亦有飲茶。到了南北朝時期,帝王公卿、文人士流,茶風比晉更濃。而南朝因為接近茶葉產地的關系,飲茶更見普及,幾乎是「日常茶飯事」。後來隨著南北文化的逐漸融合,飲茶風氣也漸漸由南向北推廣開來。
茶文化產生之初是由儒家積極入世的思想開始的。兩晉南北朝時期,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提出「以茶養廉」,以對抗當時的奢侈之風。茶飲方法至魏晉南北朝時,已開始進入烹煮飲用階段。當時,至少在長江以南地區,純粹意義上的飲茶,即僅僅把茶當做飲料飲用已經相當普遍,但在飲用形式上仍沿襲著羹飲。在飲用時間上已逐漸與吃飯分離,一種是「坐席竟,下飲」,即飯後飲茶;另一種是與茶完全無關的飲茶,大約相當於客來敬茶。在這個時期,將茶當做飲料是一種更普遍的現象,占據著主導地位。飲茶的風尚和方式,則主要有以茶品嘗、以茶伴果而飲,茶粥等多種類型。

⑦ 茶道是怎樣形成的

「只有茶葉成功地征服了全世界。」——英國學者艾倫·麥克法蘭 《綠色黃金:茶葉帝國》

1、茶:擅甌閩之秀氣,鍾山川之靈稟

茶道,起源於中國。

從表面來看,喝茶指的只是泡茶和飲茶這兩個環節,但更深層次的是在中國人的骨子裡,隱藏著的一種「含蓄」的內涵之美——道。

「道」原本是道家的一種哲學觀點,我們的祖先認為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都有跡可循,並且不同事物之間所蘊含的道理很可能還是相通的。

比如陰陽學說,古人可以用它來解釋生老病死的原理,也可以用它來理解天地變化。

所以,飲茶之道是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換一句俗語來形容:哥喝的不是茶,是人生的酸甜苦辣咸。

宋徽宗趙佶是個茶痴,在他口中,茶之道就更加玄妙無比:「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鍾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沖淡簡潔,韻高致靜……」


【鬥茶】

3、茶葉和生活

茶葉,在明清時期,才算真正意義上的平民生活用品

明清時期由於茶葉種植技術和飲用手法的發展,使得平民能夠消費得起,以及更能夠接受茶葉多樣化的口感。

明清時期的統治者,將茶葉和民眾生活結合在一起,例如當時娶妻下聘還流行「茶禮」一說。

《紅樓夢》中王熙鳳就曾打趣林黛玉:「既吃了我們家的茶,怎麼還不給我們家做媳婦。」

到了近代,民眾飲茶,又更多了一層物語:憶苦思甜,苦盡甘來。

⑧ 兩晉南北朝後茶文化經歷了哪幾個發展階段

有關研究表明:在中國茶文化的發展歷程中,三國以前以及晉代、南北朝時期應屬於茶文化的啟蒙和萌芽階段.大量資料證實,中國西南地區是世界茶樹源產中心,更確切地說在雲南省,但茶文化的起點卻在四川,這是由於當時四川巴蜀的經濟、文化要比雲南發達.大約在商末周初,巴蜀人已經飲茶,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紂時,巴蜀人已用所產之茶作為「納貢」珍品;西漢初期(公元前53年),蒙頂山甘露寺普慧禪師(俗名吳理真)便開始人工種植茶樹.公元4世紀末以前,由於對茶葉的崇拜,巴蜀已出現以茶命人名、以茶命地名的情況.可以說我國的巴蜀地區是人類飲茶、種植茶最早的地方.到兩晉、南北朝時期,江南飲茶之風盛行.並且,這一時期飲茶開始進入文學和精神領域,中國最早的茶詩在這一時期出現,其代表是西晉杜育所作的《賦》.
到了唐代,中國茶文化已基本形成.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有了較豐富的茶葉物質,茶葉生產、加工有了一定的規模:二是茶葉科學已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茶事活動由實踐開始上升到理論;三是飲茶在精神領域有了較完美的體現,如提出茶道、茶禮、茶文化與中國的儒、禪、道哲學思想緊密結合;四是有較多的茶文化著作和茶詩茶畫作品產生等;五是作為上層建築的茶政開始出現.
在這一時期,世界第一部茶葉、茶文化專著——《茶經》問世,它由唐代陸羽所著,成書於公元780年.《茶經》內容十分豐富,是一本茶葉網路全書.它涉及生物學、栽培學、制茶學、分類學、生態學、數理學等;同時,還記載了唐代以前有關茶的不同神話、寓言、史籍、詩賦、傳記、地理、數理等書籍,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珍品.
到宋代至明初,中國茶文化的發展可以說到了鼎盛時期.因此,我們說:「茶興於唐、盛於宋.」在這一時期,茶葉產品開始由團茶發展為散茶,打破了團茶、餅茶一統天下的局面,同時出現了團茶、餅茶、散茶、末茶.茶區也大面積地進行了南移,使茶業上市提前一個月.這一歷史時期茶文化空前繁榮,宋徽宗趙佶帶頭在大觀元年(公元1107年)親著《大觀茶論》一書.到元代、明代,中國傳統的制茶方法已基本具備,同時更多的文人置身於茶,像文徵明的《惠山茶會話》、《陸羽烹茶圖》、《品茶圖》以及唐寅的《烹茶畫卷》和《事茗圖》等傳世作品誕生.
到了清代,中國茶文化發展更加深入,茶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例如清末民初,城市茶館興起,並發展成為適合社會各階層所需的活動場所,它把茶與曲藝、詩會、戲劇和燈謎等民間文化活動融合起來,形成了一種特殊的「茶館文化」,「客來敬茶」也已成為普通人家的禮儀美德.由於茶葉製作技術的發展,清代基本形成現今的六大茶類,除最初的綠茶之外,出現了白茶、黃茶、紅茶、黑茶、青茶(烏龍茶).茶類的增多,泡茶技藝有別,又加上中國地域和民族的差異,使茶文化的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多彩.
綜觀中國茶文化形成和發展的歷程,我們可以看到,茶文化內涵極為豐富.概括地說,茶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有關茶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茶文化的結構體系包括有關茶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個層次.茶文化的物質形態表現為茶的歷史文物、遺跡、茶詩詞、茶書畫、茶歌舞、各種名優茶、茶館、茶具、飲茶技藝和茶藝表演等;精神形態表現為茶德、茶道精神、以茶待客、以茶養廉、以茶養性、茶禪一味等;還有介於中間狀態的表現形式,如茶政、茶法、茶禮規、茶習俗等屬制度文化范疇的內容.

⑨ 由東晉開始,茶的詳細發展

品茗,講究茶好、水好、器好,還要有平靜如水的心境和清幽安逸的環境,古代繪畫中常見的烹茶之所如僧院、茶亭、山澗、松下等,便是如此,同時也產生了豐富多彩的中華茶文化。如果我們在品飲的過程中,能夠加深對中華茶文化的了解,便能「完全」融入茶的天地。中華古茶文化大致分為五個階段:

一、三國以前的茶文化啟蒙

很多書籍把茶的發現時間定為公元前2737-2697年,其歷史可推到三皇五帝。東漢華佗《食經》:「苦茶久食,益意思」。記錄了茶的醫學價值。西漢已將茶的產地縣命名為「茶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國魏代《廣雅》中已最早記載了餅茶的製法和飲用:荊巴間采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質形式出現而滲透至其它人文科學而形成茶文化。

二、晉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隨著文人飲茶之興起,有關茶的詩詞歌賦日漸問世,茶已經脫離作為一般形態的飲食走入文化圈,起著一定的精神、社會作用。

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780年陸羽著《茶經》,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標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學雙重內容,探討了飲茶藝術,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飲茶中,首創中國茶道精神。以後又出現大量茶書、茶詩,有《茶述》、《煎茶水記》、《採茶記》、《十六湯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與禪教的興起有關,因茶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故寺廟崇尚飲茶,在寺院周圍植茶樹,制定茶禮、設茶堂、選茶頭,專呈茶事活動。在唐代形成的中國茶道分宮廷茶道、寺院茶禮、文人茶道。

四、宋代茶文化的興盛

宋代茶業已有很大發展,推動了茶葉文化的發展,在文人中出現了專業品茶社團,有官員組成的「湯社」、佛教徒的「幹人社」等。宋太祖趙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宮廷中設立茶事機關,宮廷用茶已分等級。茶儀已成禮制,賜茶已成皇帝籠絡大臣、眷懷親族的重要手段,還賜給國外使節。至於下層社會,茶文化更是生機活潑,有人遷徙,鄰里要「獻茶」;有客來,要敬「元寶茶」;定婚時要「下茶」,結婚時要「定茶」,同房時要「合茶」。民間鬥茶風起,帶來了採制烹茗的一系列變化。

五、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時已出現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類,茶的飲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傳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畫卷》、《品茶圖》、文徵明的《惠山茶會記》、《陸羽烹茶圖》、《品茶圖》等。茶類的增多,泡茶的技藝有別,茶具的款式、質地、花紋千姿百態。到清朝茶葉出口已成一種正式行業,茶書、茶事、茶詩不計其數。

閱讀全文

與南北朝茶文化如何萌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9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5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0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8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