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彌勒反叛文化怎麼回事

彌勒反叛文化怎麼回事

發布時間:2022-09-12 03:00:48

Ⅰ 彌勒佛 歷史

彌勒佛

彌勒,為梵文 Maitreya 的音譯,意譯慈氏,為姓,一說名阿夷多。彌勒菩薩為佛弟子,先佛滅度,居住在六欲天中的兜率天宮,在那裡講經說法,由於釋迦牟尼佛預記他在兜率天壽命終盡時將下生人間,繼之為佛,因此他又被稱為一生補處菩薩,即下一輩子即可替補成佛的菩薩。由於他將來必定成佛,因此也被稱為彌勒佛。
彌勒的名字在早期的《阿含經》里就已經出現了。在《阿含經》中,彌勒是繼釋迦牟尼之後出世的未來佛,彌勒佛出世時,土地平整,七寶充滿,花香濃郁,果味甘美,國土豐樂,人民善良,人的壽命達到八萬四千歲,女子五百歲才出嫁。彌勒佛父名修梵摩,為大臣,母名梵摩越,為公主,可見其出身高貴。彌勒下生之後,在龍華樹下坐禪成道,又設三會度脫眾生,初會度九十六億人,第二會度九十四億人,第三會度九十二億人。
彌勒形象的出現一方面可能有某一歷史人物為原型,另一方面也表達了人們對釋迦牟尼佛入滅之後信仰對象空卻的不滿和對美好未來的期待。彌勒信仰隨著佛教傳入中國,東漢至兩晉所譯的大乘般若類經典如《道行般若經》、《放光般若經》、《摩訶般若經》、《維摩經》等都有彌勒信仰的內容,其他如西晉竺法護譯的《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持心梵天所問經》、前秦竺佛念譯的《菩薩處胎經》、後秦鳩摩羅什譯的《思益梵天所問經》等也都有類似的內容。而集中表述彌勒信仰內容的則有竺法護譯的《彌勒下生經》、鳩摩羅什譯的《彌勒成佛經》、沮渠京聲譯的《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三部,號稱「彌勒三部經」。
彌勒信仰主要包括上生信仰與下生信仰兩種。《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等經表達了上生信仰。彌勒菩薩本來為釋迦牟尼佛弟子,頗受佛器重,但他享壽不高,在釋迦牟尼入滅之前便去世了。在彌勒去世之前,佛便為他授記,預言他命終之後,當上生到兜率天宮。佛教將世界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欲界有六天,自下而上依次為:四天王天,三十三天,焰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兜率天上瓊樓玉宇,金壁輝煌,蓮花盛開,仙樂奏鳴,更有天女圍繞、宮娥曼舞,算是世人艷羨不已的天堂,不過彌勒菩薩住在天宮的內院,其中庄嚴清凈,無諸欲樂,與天神所住的外院有所區別,此處又稱為彌勒凈土。世人只要持戒修禪、積累功德,或稱念彌勒名字,死後即可往生彌勒凈土。進入彌勒凈土不僅可以不入輪回,還可以常聽彌勒講經說法,將來還能與彌勒一同下生世間,解脫成道。上生信仰主要是對彌勒菩薩的信仰,也是近期可以到達的目標(死後即可往生),但此處只是解脫的中間環節或中轉站,並不是最終的目的地。
下生信仰見於《彌勒下生經》、《彌勒成佛經》等。據佛經記載,彌勒在兜率天的壽命是四千歲,換算成人間的時間則是五十六億年,他命終之後,便下生人間成佛。彌勒下生之後,人民不僅生活幸福,還有受度解脫的機會,這對於生活在黑暗的世間的人民來說,吸引力不可謂不大,盡管佛經明文規定要等五十六億年後彌勒才會下生,但在苦難之中飽受煎熬的老百姓卻急盼彌勒早日來臨,因而下生信仰很快便取代了早期流行的上生信仰,成為彌勒信仰的主流。
彌勒信仰在中國經歷了世俗化與民族化的過程。最初的彌勒信仰基本上完全照搬印度佛教,尤其表現在上生信仰上,基本上全是依照印度佛教經典,沒有多少創新之處,其信奉者也主要是信仰堅定、文化層次較高的高僧大德。由於此時的彌勒尚為菩薩,因而上生信仰就是對彌勒菩薩和彌勒凈土的信仰。表現在造像上,最初的彌勒多為頭戴寶冠、身披瓔珞的菩薩裝,姿勢基本上是交腳坐式,其造型帶有濃郁的印度風格。其後也出現了彌勒佛的形象,中國的大佛有很多與彌勒有關,如浙江新昌大佛、南京棲霞山大佛、河南浚縣大佛、四川樂山大佛、榮縣大佛、寧須彌山圓光寺大佛等。早期的彌勒形象嚴格按照佛經要求的三十二相、八十好等製作,可以說是一種「金身彌勒」,從中看不到太多中國化的痕跡。
中華民族是一個善於吸收、消化外來文化的民族,尤其表現在對佛教的接受與改造上,彌勒信仰也不例外。隨著彌勒下生信仰的逐漸流行,對彌勒形象的改造也在悄悄運作。由於人民渴望彌勒早日下生,因而這種宗教熱情往往為人利用,不少人打著「彌勒佛出世」的旗號鼓動起事,其中的情況比較復雜,既有農民起義,又有別有用心者迷惑群眾、乘機叛亂,或者藉此斂財騙色等不法行為。在南北朝至隋唐時期,一些作亂者多假託彌勒下生,以白衣長發的形象出現,這表明「白衣長發」成了當時社會所認可的彌勒新形象,可以稱之為「白衣彌勒」。
白衣彌勒意味著彌勒形象的本土化和世俗化。白衣彌勒雖然不能說完全沒有經典的依據,但作為彌勒的一種標准形象在印度並沒有出現過。白衣不僅僅包含著尚白的意思,更重要的是代表了在家信徒即居士的身份,從其留有長發更足以表明這一特徵。白衣居士也可以作為彌勒佛的化身,是從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傅大士開始的。
傅大士,名傅弘,或名傅翕,梁代著名居士。他自稱「雙林樹下當來解脫善慧大士」,即彌勒的化身,又經常顯弄神異,道俗歸心,連梁武帝都受了他的迷惑,一時影響極大。但他又借口為天下人贖罪,讓眾多的弟子代他燒身,且道冠儒履,不僧不俗,顯得不倫不類。
白衣長發的彌勒形象是否受到了傅大士的影響不得而知。但不論是故作神秘的傅大士還是託名作亂的邪盜,都不再是印度高高在上的金身彌勒的庄嚴形象了,而是成了一個有情有欲的俗人,而且都是現世的中國人,這表明彌勒形象已經走向本土化、世俗化、民間化了。
白衣彌勒雖然是中國本土佛教的產物,但形象怪異、行為乖戾,既不符合正統佛教的要求,也得不到官方的支持,在民間也只能是秘密流傳,不能代表廣大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因而並未雖然一時也有影響,畢竟不能成為普遍接受的彌勒形象。晚唐五代之後,以遊方僧人契此為原型的「大肚彌勒」流行起來,成為長期流傳和普遍歡迎的中國彌勒佛。
契此,明州奉化縣人(今寧波奉化),生活在唐末五代。他是一個下層遊方僧人,由於經常被著一個布袋,又被稱為布袋和尚。他的形貌很有特徵,「形裁腲脮,蹙頞皤腹」,皺鼻樑,大肚子,身體十分肥胖。他的行為也很奇特,天將旱時便穿高齒木屐,天將澇時穿濕草鞋,人以此得知天氣,而且他隨處寢卧,冬卧雪中,身上一片不沾。他沒有固定的住處,經常到市場上乞食,不管葷素好壞,入口便食,還分出少許放入布袋,更奇特的是他在哪裡行乞,哪裡的生意便分外好。他平時說法不多,後梁貞明二年(916)於奉化岳林寺東廊下入滅,臨終前說了「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四句偈語,人們才知道原來他就是彌勒佛的化身。
作為一個遊方僧人,契此是十分貼近民間的,因而很受普通百姓的喜愛。他的形象和藹可親,雖然不象金身彌勒那樣庄嚴肅穆,卻增加了一種親和力。他雖然顯現神通,卻又只是暗示於人,更不以此為己謀利,直到臨終,他才暗示自己就是彌勒的化身,這又與傅大士公開宣稱自己就是彌勒的化身,並以此驚動朝野、大獲名利形成鮮明的對照,亦與那些以此迷惑群眾、煽動叛亂的白衣長發的假彌勒完全不同。
契此為人所重不僅因為其形象的奇特,更因為其思想的超脫。他留下的詩偈不多,卻都富有特色。他有一偈:「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游。青目睹人少,問路白雲頭。」這一偈語反映了當時遊方僧人的生活,青目一句用了稽康用青白眼對待知己與俗人的典故,表明他不為人知的寂寞與孤獨。他還作有一歌,強調只有心才是最真實的,是「十方世界最靈物」,出家人只須騰騰自在、閑閑無為,不用分別凡聖,不用執著經論,與禪宗的風格一致。
契此的大肚和布袋成為一種寬厚、包容的象徵。他有一偈:
是非憎愛世偏多,子細思量奈我何。
寬卻肚皮須忍辱,豁開心地任從他。
若逢知己須依分,縱遇冤家也共和。
若能了此心頭事,自然證得六波羅。
他強調要大度能容,不要計較人世間的是非憎愛,要「寬卻肚皮」、「豁開心地」,只要肚量大、心胸寬,遇到冤家也能與之和平相處,甚至還能由此悟道成佛,證得六度。
以契此為原型,後人又加上了笑口常開的特徵,從而形成矮身大肚、蹙鼻笑口的典型的彌勒佛的形象。大肚彌勒寓神奇於平淡,示美好於丑拙,顯庄嚴於詼諧,現慈悲於揶喻,代表了中華民族寬容、和善、智慧、幽默、快樂的精神,不僅成為中國佛教的形象大使,也是中華民族的形象代表。
大肚彌勒越來越受到世人的關注,2000年6月,契此故里浙江奉化舉行了彌勒文化節,並在契此滅度的岳林寺召開了彌勒文化學術研討會,與會專家和教界高僧呼籲將彌勒佛的道場岳林山作為中國佛教第五大名山,弘揚彌勒文化,發揚彌勒精神,將之推向世界,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做出貢獻。

Ⅱ 大肚彌勒是否是彌勒信仰的中國化 彌勒佛的真實形象是怎樣的

彌勒菩薩(梵文:Maitreya)在華人地區亦稱為彌勒尊佛,俗稱彌勒佛,同時此佛塑像滿面笑容,面容慈祥,坦胸露乳,所以也被稱作笑佛。是佛教未來論方面的未來佛菩薩,有些佛教徒相信在地球上最終將出現的佛菩薩,達到完全啟蒙世人,並且教導正統的佛法法則。彌勒菩薩是歷史上釋迦牟尼的後繼者,被預言是未來的「世界統治者」,集結所統治的人民,走入佛法。彌勒菩薩到來的預言,在佛教各派別的經典均有描述,並且多數佛教徒接受說,這是一個將發生在遙遠將來的一個實際事件。

彌勒是姓,生於南天竺婆羅門家庭。修成正果後,住兜率天內院,據佛經記載,彌勒在兜率天的壽命是四千歲(據稱相當於人間56億7000萬年),之後將繼承釋迦牟尼佛度化眾生。

後世常把彌勒與阿逸多混為同一人,其實不然。彌勒與阿逸多乃是佛陀的兩位徒弟:一位發願成佛,一位發願成轉輪聖王,皆得佛陀之授記。(參看《中阿含經》卷第十三,《增一阿含經》卷第四十四)

中國常見的彌勒菩薩像是依照五代後梁時期之僧人契此和尚為原型,塑成笑容可掬的大肚比丘,也稱大肚彌勒。

Ⅲ 彌勒佛的寓意與哲學

本文來自玉雕名家官網

彌勒佛是中國佛教文化中最經典的人物之一,「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彌勒佛精神早已在中國人的思想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記,彌勒佛不僅僅只是傳統佛教人物的代表,在更多時候體現的是一種為人處世的精神世界。所以中國人對於彌勒佛的喜愛會具象的表現在中國的玉雕文化中,一件件精美的彌勒佛玉雕件背後蘊含著想要讓更多人了解的彌勒佛的寓意,所以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彌勒佛的寓意都有哪些吧。

福氣安康,福氣連連,代代有福,福壽無疆等等都是彌勒佛的寓意。因為「佛」諧音「福」所以佩戴彌勒佛就是將福帶在身上。謙讓寬容也是彌勒佛的寓意,佛家文化講究慈悲為懷,渡人渡己,而彌勒佛更是以寬容大度而聞名。所以佩戴彌勒佛能夠感受彌勒佛的慈悲和寬容,能夠達到平和謙讓的為人處世境界。

彌勒佛還有著辟邪辟凶保平安的寓意,彌勒佛的正氣很強,佩戴彌勒佛有著彌勒佛的佛光保護,能夠保護自己的平安,讓其他邪祟無法靠近。笑口常開也是彌勒佛的寓意,彌勒佛有著非常積極的人生態度,任何事情都能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所以佩戴彌勒佛時,也能夠潛移默化被彌勒佛的隨時笑口常開的態度所影響。

彌勒佛的寓意如此美好,大家有沒有佩戴上了呢?好了,關於彌勒佛的寓意就和大家聊到這了。如果大家還想了解更多的珠寶資訊或玉石文化,都可以關注我們的玉雕名家頭條號。玉雕名家由最豐富和最全面的知識在等你。

Ⅳ 彌勒的文化遺產

2008年6月,《阿細跳月》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2008年11月,彌勒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彝族阿細跳月)文化藝術之鄉」。2010年,雲南省彌勒縣的《阿細先基》,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間文學項目類別,序號36。

Ⅳ 彌勒文化,智慧人生

  首先我感到無比的榮幸能夠參加這樣關於彌勒文化類型的講座,也許這可以成為我人生中一筆巨大的財富。

講座心得:

  那麼我想簡單介紹一下本次講座的老師——李利安老師。李老師出生於陝西省西安市,李老師成功用自己的家鄉對彌勒文化的感知掀起了本次講座的高潮。西安是歷史上定都最長,誰也無法更改,也是佛教的中心,是彌勒歷史上最早誕生,更是一種經典。

  「時間」+「空間」=「一個世界」

這句話就是對佛教世界觀的最精闢的解釋

第一個提到彌勒文化信仰的個性分為四種:

        ①凈土:彼岸世界的嚮往-遭遇西方凈土的挑戰 

②未來:終極歸宿的期待-遭遇當今需求的挑戰 

③探秘:人間奧秘的揭示-遭遇思辨失趣的挑戰 

④凈化:生活智慧的啟迪-遭遇功利追求的挑戰。

然後我們從彌勒文化的個性開始細細分析:

  首先空間方面是對彌勒的一種信仰。考慮到發展,對於人類來講茫茫的奧秘,在彌勒這里,代表著對地球周外世界探索。一種哲學,一種全新的宇宙觀和世界觀。彌勒信仰在中國多種多樣,但還是遭到了失敗。彌勒凈土的信仰者後來越來越少,然後開始淡化。

  而西方凈土不像彌勒凈土那麼重大,有了這種信仰,中國人就開始相信。我們不應該對西方凈土感興趣,所以說我們中國人接受一種新事物是非常難的,而西方凈土的早期其實就是彌勒凈土。中國人大量走向西方凈土,而且都是儒家學派或者彌勒法者。

  其次時間方面也是對彌勒的一種信仰,或者一種期待。未來的人間凈土會是怎樣?沒有霧霾,水也非常干凈,環境極其好,歲數呢大概80000多歲,男女之間結婚用一握手把所有事情全部完成。恰恰友好是這個世界的核心。

  我們很嚮往,但是我們知道在很遙遠的,所以其實彌勒信仰就是對未來的期盼,我們從哪裡來?我們從哪裡去,探索人類的歸宿,等等值得探討。引發各類哲學家,政治家等開始慢慢的進行追溯。歷史上探索未來的尤其是宗教家,對終極歸宿的信仰。農民起義等反對這種類型的起義都屢次失敗,但成功的案例其實也很多,例如「武則天」等,主要原因是受到了邪教的打壓。後來遭到了政府的取締。

  彌勒也是我們中國所信奉的第一代祖師。瑜伽行派的學說對人間一種奧秘做出了明確的解釋,而來源正是與彌勒。中國人從各種彌勒學說理解中開始篩選,但我們遵循中國人的一種風格。緊接著就是這個布袋和尚的出現。

  緊接著從布袋和尚的出現後,告訴我們最簡單的這種生活化的指導,比如很多關於契此的詩歌等。

  接著我們提到了中國化彌勒菩薩信仰的基本內涵看起來雖然簡單,但實際有知識體系。而明清以來四大菩薩信仰體系存在的問題:

①體系鬆散,次第不明,組合混亂

②神性彌漫,義理不彩,人神二分

③結構失衡,地位落差,久必瓦解

④功能趨勢,個性消失,互補不足

從四大菩薩到五大菩薩轉變的意義:

1.思行悲智慈五級次第行成以及個性的彰顯

①地藏菩薩-大願[立譽](九華山)

來世最低保障,現世業障消除

②普賢菩薩-大行[精進](峨眉山)

參學而入法界,修行次第有道

③觀音菩薩-大悲[拔苦](普陀山)

面對現實苦難,勇於承擔責任

④文殊菩薩-大智[悟空](五台山)

立足般若法門,智慧通向終極

⑤彌勒菩薩-大慈[與樂](雪竇山)

貴在生活運用,開心見證境界

  然而五大菩薩各有其長,彼此呼應的一種有機關系的行成。彌勒的形象多種多樣,可以是彌勒佛,彌勒僧,人間彌勒等等,都是不同,正是以前的挑戰後,所得出的理論。彌勒菩薩笑口常開是有境界的,並且有智慧支撐,漢傳佛教菩薩信仰格局行成的趨向:

①人間化,生活化

②簡易化,通俗化

③哲理化,精神化

④樂觀化,陽光化

⑤圓融化,統攝化

個人感受:

  學佛並不是愁眉苦臉,很消沉和封閉,我們應該積極樂觀,這才是彌勒文化的開始,勇於脫離生活和社會的黑暗。不能過度於保守,新的彌勒信仰,不是說僅僅是布袋和尚的信仰,它只是一個彌勒的一種類型,今天所講的而是全部的彌勒信仰。雪竇山的建設正是符合了這種彌勒的創造,對中國佛教帶來的能量和沖擊,使中國佛教更加興起!

Ⅵ 紅河州佛城彌勒的旅遊文化發展的不足有哪些

寺廟具有兩個最基本的功能,一是僧人修養身心、參悟佛法,二是普度大眾、服務社會。如果「躲進深山成一統」,只管自己修煉佛法,不與社會密切接觸,那就沒有很好地實現第二個功能。與社會接觸的越多,對於弘揚佛法就越有利,但是,換一個角度來說,社會人士與哪個寺廟接觸多,是有選擇的。中國幾萬個寺廟,他們去哪個不去哪個,有自己的考慮。峨眉山山體內那麼多寺廟,也不是每個廟都很多人去的,所以,宗教場所之間客觀上存在競爭。隨著當今對於佛教寺廟建設越來越多,旅遊部門也希望藉助佛教文化發展旅遊產業,宗教旅遊產品已經進入全面重視、全面發展、全面競爭與全面創新的新時期。

區位交通、知名度是基本的競爭因素。宗教場所的傳統競爭因素有三個方面:一是歷史地位:歷史上地位顯赫,如洛陽白馬寺、西安法門寺;二是宗教地位,是佛教或道教某個分支的祖庭、道場,如四大佛教名山、韶關南華寺、湄洲媽祖廟、汕尾玄武山、揭西三山國王廟;三是信仰地位,宣傳自己的靈驗,如德慶龍母廟。

經典的寺廟建築格局過於雷同,現在的競爭導致了它不能滿足現代旅遊的需求。宗教場所的新的競爭手段主要有以下6個方面:一是增強觀光功能,建設大型佛像,引入聲光電技術手段發展大型演藝;二是結合其他文化,如少林寺弘揚武術文化,一些寺廟結合音樂、書畫、茶文化;三是宣傳鎮寺之寶,把過去深藏密室的高僧肉身、舍利子、古代聖旨和袈裟等文物拿出來給遊客觀賞,甚至象成都寶光寺專門建設了博物館,把張大千、徐悲鴻等名作和慈禧御賜的物品都陳列出來;四是貼近大眾需求,發展養生餐飲,開展禪修活動;五是大型會議節事,如承辦世界佛教論壇,利用建寺1000年或者1500年大張聲勢,法門寺利用地宮和佛指舍利成功開展了眾多活動;六是開辟新的領域,佔領新的制高點,如台灣的佛光寺就大力開展慈善活動,成功地形成了社會影響。

佛教旅遊產品的成功案例主要有八個值得研究,他們各有特色。一是無錫靈山大佛,一期建設大佛,宣傳佛大山靈,二期推出「九龍灌浴」,三期建成「梵宮」,成功地奠定了自己躋身中國「五方五佛」的宗教地位(東有江蘇無錫靈山大佛,南有香港天壇大佛,西有四川樂山大佛,北有山西雲岡大佛,中有河南龍門大佛),是佛教文化現代化開發的巔峰和典範之作;二是河南少林寺,將武術文化形成一個大產業,多次利用電影媒體拓展影響力,而且推出了「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實景演出;三是三亞南山,在佛教文化方面全方位展示,大型燈光音樂夜景表演和漢唐樂坊表演具有特色;四是煙台龍口南山,在大佛及寺廟的基礎上建設了佛教文化園、高爾夫球場、室內戲水樂園、酒店,形成了綜合性的文化旅遊度假區;五是西安法門寺,利用舍利和地宮大做文章,建成標志性建築「合十舍利塔」,請流行音樂明星王菲演唱《心經》提升傳播效果,講經堂、大堂茶禮、多功能會議室、禪居客房等時尚簡約;六是成都寶光寺,建設博物館,廟內電話亭等設施景觀小品都富有佛教文化教化功能;七是深圳東部華僑城,建設了22個客房的菩提賓舍,推出了高科技的大型多媒體音畫《天禪》,將佛教、武術、茶文化、絲綢之路等內容融合一體;八是峨眉山大佛禪院,作為新建的寺廟,規模龐大,開展了宗教攝影展、洗凈儀式、僧人採茶活動,建有專門的佛學院。

這些宗教旅遊產品的成功案例具有五個共同特點:一是大投入;二是大規模:佔地廣,大型佛像、大型節慶活動;三是高科技:聲光電得到普遍運用;四是觀賞性與參與性結合:演出、禪茶等;五是注意細節營造。從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個方面來看,他們都是比較成功的。

宗教旅遊產品的市場如果根據動機來細分,可以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層面是宗教觀光市場:觀賞宗教建築、雕塑、演出;第二層面是宗教祈福市場:求簽、許願;第三層面是信徒市場:宗教信仰:禪修、拜佛、皈依。應對這三個層面的市場需求,宗教旅遊產品可以開發四大類的產品:一是觀光產品:宗教建築、盛事;二是祈福產品:求簽許願;三是禪修產品:講經、度假;四是養生產品:禪茶、宗教音樂。宗教旅遊產品的項目因此主要有寺廟道觀、齋菜館、宗教文化園、宗教博物館、宗教音樂廳、宗教圖書館、宗教養生茶園、禪修賓館、宗教學院等。

總之,現代宗教旅遊產品的成功要領主要是五個方面,一是文化充分延展;二是塑造信仰地位;三是形成鎮寺之寶;四是營造濃郁氛圍;五是開展現代營銷。

寺廟的傳統營銷手段是口碑。由於中國政府的政策限制,宗教不能以電視台、電台、報紙的形式來進行宣傳營銷,現代營銷手段可以有簡訊營銷,如廣東德慶龍母廟的做法;有網路營銷,建立網站、播放視頻;有強調自己的奇異景觀,如佛光、節慶時段天象異變、屋頂無葉;有節事營銷,典型的就是法門寺舍利安奉儀式、赴台。至於傳統的口碑營銷,主要是強化自身特色,提升重遊率,如「保外鄉」、「保陞官」、「佛大山靈」、三年連拜、許願之後必須還願等。

以上講的是宗教場所開展旅遊的做法和經驗。但是,它的開展有一個難點,就是寺廟與景區的關系處理。國內有很多地方處理得並不成功。如果沒有寺廟,我們就不能開發相應的旅遊產品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們不一定要開發佛教旅遊產品,我們可以利用佛學思想開發非宗教的旅遊產品。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利用禪學思想開發禪意養生旅遊產品。

禪學與禪宗是兩個概念。一個是非宗教的,一個是宗教的。什麼是禪?禪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智慧,是一種獨特的哲學觀念,是自在的生活方式,是灑脫的人生態度。一個禪意養生旅遊產品應當建設禪意景觀小品,開發禪茶禪樂,整面牆的普洱茶磚可以讓滿房茶香,公共空間的室內裝修要簡約並富有傳統文化。在適當的時候,可以請專家在度假村開展專題講座,給住客講授禪與生命的和諧、禪與企業管理等。

最後,祝願佛教文化的旅遊精品不斷創新、服務大眾!--資料來源:蟬友圈▪佛教文化旅遊網 編輯錄入:蟬友圈商城 隆康 希望上述能對你的問題有幫助,更多解答可以網路:蟬友圈▪佛旅網

Ⅶ 彌勒佛的傳說是從什麼時候有的佛教所說的因果又是靠什麼維持的

彌勒佛記載在哪:
《彌勒上生經》曰:「佛告優婆離:彌勒先於波羅捺國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羅門生,劫後十二年二月十五日,還家本生處結跏趺坐,如入滅定。身紫金色光明艷赫如百千日,上至兜率陀天。」

怎樣出現在中國文化中:
大約在五代以後,江浙一帶的寺院中開始出現笑口彌勒佛的塑像。其實這是按照布袋和尚的形象塑造的。

布袋和尚,明州(寧波)奉化人,或謂長汀人,世人不知道他的族氏名字,自稱契此,又號長汀子。
世傳為彌勒菩薩之應化身,身體胖,眉皺而腹大,出語無定,隨處寢卧。常用杖挑一布袋入市,見物就乞,別人供養的東西統統放進布袋,卻從來沒有人見他把東西倒出來,那布袋又是空的。
假如有人向他請問佛法,他就把布袋放下。如果還不懂他的意思,繼續再問,他就立刻提起布袋,頭也不回地離去。人家還是不理會他的意思,他就捧腹大笑。

佛教其他那些佛又都是誰記載的:
喬達摩.系達多成為了佛之後,自然有宿業通,他知道過去世的事和遭遇的佛,比如「昔日於燃燈佛所」,他只創始了佛教,是個覺悟者,而不是「發明」了佛教。成佛的人自古就有,只是沒有這么一個名號。成佛的人,都各有神通。

而佛在世時,在各地講經說法,其他諸佛、菩薩等,見到釋伽牟尼佛出世,皆大歡喜。經常去聽其講經說法,而釋伽牟尼佛也經常會向弟子介紹其他的佛、菩薩,這些都被弟子們記錄下來,成為現在的佛經,所以我們知道了其他很多佛的事跡。

「今世種下善因,來世會有善報。」
這句話,只說對一半。今世種的善因,也許來世有善報,也許現世就報。惡因也一樣,比如殺人償命,都是當世報的。如果當世果報沒有成熟,種下的因,會在下世,甚至以後多世受果報。
因自作,果自受。佛有三大不能,其中一項就是無法轉熟果定業。

維系因果的體系,就是眾生的「業力」。比如,你想一件什麼事,就是一個業力。他推動你去做事。
世界上所有的事,都是由業力造成的。業力來自與無明。人類也是從業力中產生。你可以理解為慾望,或者其他的一切行為。

Ⅷ 他因長相酷似彌勒佛成網紅,被富婆「供養」,如今他生活如何

這個網紅去了富婆家,一開始確實受到了供養,但隨之而來的卻是商業包裝,富婆直接利用他換得更多的錢財,實在是可惜了這副長相。

Ⅸ 彌勒市特色文化

彌勒市特色文化有阿細先基、祭密枝、祭寨神林等。
1、阿細先基:阿細先基,是彝族支系阿細人的口傳創世史詩,發源並廣泛流傳於彌勒縣西山地區的阿細人聚居地。
2、祭密枝:祭祀的這一天,參加祭祀的人把羊殺了,然後在一棵比較高的神樹下舉行祭祀儀式。首先讓裝阿鋪若的人坐在樹下,人們在樹下插上香,再把羊的腰子和米放入一隻碗中供在神樹下,來參加祭祀的人就開始磕頭參拜。
3、祭寨神林:祭寨神林,是哈尼族所獨有的標志性節慶活動--昂瑪突節的重要內容,是哈尼族古老的生態文化表現。

Ⅹ 彌勒佛的故事

阿彌陀佛!!!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彌勒佛是中國民間普遍信奉、廣為流行的一尊佛。「彌勒」是梵文Maitreya的音譯簡稱,意思是「慈氏」。據說此佛常懷慈悲之心。窺基在《阿彌陀經疏》中解釋說:「或言彌勒,此言慈氏。由彼多修慈心,多入慈定,故言慈氏,修慈最勝,名無能勝。」他的名字叫阿逸多,即「無能勝」。據佛經記載,彌勒出生於古印度波羅奈國的一個婆羅門家庭,與釋迦是同時代人。後來隨釋迦出家,成為佛弟子,他在釋迦入滅之前先行去世。據說釋迦曾預言,他離開此世間後,將上生兜率天宮,在那兒與諸天演說佛法,直到釋迦佛滅度後五十六億六千萬年時,才從兜率天宮下生,來到人間。據《彌勒下生成佛經》所說,到那時,娑婆世界(即我們所生活的有情世間)閻浮提有翅頭末城,其王名儴佉的,彌勒屆時將托生於此城中一個名叫修梵摩的大臣家中,降生、出家、成道、說法,其經歷一如釋迦牟尼佛。彌勒繼釋迦成佛後,將在華林園龍華樹下三次說法,廣度眾生。

在我國彌勒信仰的流行也很早。西秦時就已出現了繪制的彌勒像,如甘肅炳靈寺石窟中即有。五代、宋以前的彌勒像,主要有菩薩形和如來形兩大類,分別根據《彌勒上生經》和《彌勒下生經》創作。菩薩形的彌勒像主要表現了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宮為諸天說法時的形象。這時的彌勒像是菩薩裝束,兩腳交叉而坐,或是以左腳下垂,右手扶臉頰的半迦思維形,表示彌勒在兜率天宮等待下生的情形,而如來形的彌勒像則是下生成佛後的形象,與釋迦佛的造像沒有多大區別。大致從北魏開始,中國逐漸流行對彌勒下生的信仰,同時也開始出現穿上佛裝的彌勒佛像。

由於彌勒作為未來佛在信徒心目中地位非常崇高,因此還有一些彌勒的巨像產生。最大的彌勒木雕像在北京雍和宮萬福閣(又稱大佛樓)。佛像高十八米,埋入地下部分八米,總長二十六米,由一根完整的白檀香木雕成。最大的石雕彌勒佛像則為四川凌雲大佛,此佛立於四川樂山市岷江東岸凌雲山上,大佛依斷崖造成,坐像世稱「樂山大佛」。通高七十一米,肩寬二十八米,雕像相好庄嚴,比例勻稱,氣魄雄偉,臨江端坐,也是世界第一石刻坐佛像。藏密也非常崇拜彌勒,最大的銅制彌勒佛就是西藏札什倫布寺中的強巴佛。

大約在五代以後,江浙一帶的寺院中開始出現笑口彌勒佛的塑像。其實這是按照一個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的。據《宋高僧傳》等記載,契此是五代時明州(今浙江寧波)人,又號長汀子。他經常手持錫杖,杖上掛一布袋,出入於市鎮鄉村,在江浙一帶行乞游化。他身材矮胖,大腹便便,且言語無常,四處坐卧。能預知晴雨,「天將雨,即著濕布鞋;亢旱,即曳木屐。居民以此為驗」。與人言吉凶頗為「應驗」。因其總負一布袋,故被稱為「布袋和尚」。他還常把布袋中化緣來的什物一古腦兒傾倒於地,對圍觀的人們叫道:「看!看!」曾作歌曰:「只個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縱橫妙用可憐生,一切不如心真實……,萬法何殊心何異,何勞更用尋經義。」(《宋高僧傳》卷二十一)後梁貞明二年(916),契此坐化於明州岳林寺廡下的一塊磐石上,示寂前曾留下一偈:「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於是後人認為他是彌勒轉世,為他建塔供養。宋崇寧三年(1104),岳林寺住持曇振為他建閣塑像。此後,江浙一帶就逐步流行一種按「布袋和尚」形象塑成的袒腹大肚、喜笑顏開的笑口彌勒像,並將他安置在天王殿中,令人一進山門就有皆大歡喜的感覺,深受世人喜愛,以後「大肚彌勒」的這一布置就成了寺廟的定製。

杭州靈隱寺前飛來峰上五代、宋元時所刻的各種佛教造像中,就有這樣一尊彌勒像,所雕的彌勒佛像倚坐於山崖上,光頭現比丘相,雙耳垂肩,臉上滿面笑容,笑口大張。身穿袈裟,袒胸露腹,一個按著一個大口袋,一手持著一串佛珠,樂呵呵地看著前來遊玩進香的人們,人們見此像,往往受他那坦盪的笑容感染而忘卻自身的煩惱。很多寺院的彌勒殿還有這樣一幅對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詳見:http://www.ndcnc.gov.cn/datalib/2003/ReligionKnowledge/DL/DL-20031219161645/
參考資料:http://www.ndcnc.gov.cn/datalib/2003/ReligionKnowledge/DL/DL-20031219161645/

閱讀全文

與彌勒反叛文化怎麼回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0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