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什麼是中國文化談談你的理解

什麼是中國文化談談你的理解

發布時間:2022-09-12 03:42:07

A. 如何理解中國文化

按傳統,中國的原意為中央之國,以中原為立國之基,中央之國外是諸夏國,諸夏國外是萬邦也即附屬國。中國與諸夏國都是漢人立國,自立國三千年以來只有蒙元和滿清是由外來部族侵略佔領屬殖民統治中華時期,期間文化形態被短暫改變(如毀漢人衣冠、禮儀,在文化上培養漢奸等),
除此,在文化整體傳承上都是漢文化。因此依貢獻、依歷史,依事實,中國的傳統文化指的就是漢文化。對此教科書也好,宣傳也好,都不應該誤導公眾。

B. 談談你對「中華文化」的理解。

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倫理為中心,政治為本位,即倫理政治型文化,中國文化的倫理特徵,主要源於中國古代社會的宗法制度。與世界其他國家不同,中國是在血緣紐帶解體不充分的情況下步人階級社會的。由家庭形成家族,由家族形成宗族,由宗族組成社會,進而構成國家。因此,整個社會血緣親情意識是相當濃厚的。宗法制度土壤里孕育出來的中國文化因而帶上了濃厚的倫理文化色彩,比如孔孟儒學,其整個體系都是圍繞著人倫道德而展開的。中國倫理政治型文化,對中國的影響是巨大的,積極方面表現在重人倫道德,有利於社會和諧穩定,能培養人們的道德覺悟。加強道德修養,使中國素來以禮儀之邦聞名於世;而消極面主要體現在:一是重人倫,輕自然,這使得中國長期以來不大注重對客觀自然規律的探索與研究,自然科學始終處於落後發展狀態;二是重禮治,輕法制,在這樣的文化土壤里是根本不可能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三是重群體,輕個體,個人在家庭、宗族和國家中的地位是極其卑微的,一言一行均得符合家族和國家意志,處處都得體現群體的絕對「義務」,否則便是犯上作亂,大逆不道。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文化傳統,雖然有封建性的糟粕,但也有大量的精華,我們應該實事求是地分析中國傳統文化,繼承優秀遺產,使之為我們的現代化建設服務。我認為用於我們今天經濟建設的傳統文化精華是:1、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2、先義後利的精神。3、言必行,行必果的精神。4、實事求是的精神。

C. 什麼是「中國文化」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在好多地方都能體現出來。而且中國文化,涉及到方方面面,因此,並不是一句話就能解釋得通的。

中華歷史上下5000年,從產生,發展到現代,留下了各種各樣的文化,有書法文化,茶文化,詩詞文化等等。詩詞文化,不必說大家從小到大都會學習。這些從小到大我們背得滾瓜爛熟的詩詞,其實也是一種中國文化,它承載著先人們的思想。這些都屬於有形的文化,也就是能夠看得到的文化。除了這些有志的文化,還有一些無形的文化,比如說各種各樣的思想,以及制度等等。雖然說很多對現在來講可能有些落後,但是很多遺留下來的還是對我們有好處的,影響著我們的思想,因此,這些也是我們中國文化的積淀,而且現在也確實在大力發展中國文化,作為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是需要好好發展的。

現在在各種制度或者是說各種有形的東西,你比如像很多商品上,都開始遺留下中國文化的痕跡開始復興中國文化,因此,中國文化設計在方方面面。也是,我們現在可以隨時發現或者是觀察到的。所以中國文化是需要發展的,它不僅需要執政者去發展,也需要我們每個人去繼承和弘揚。

還是那句話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們每個人的研究,弘揚和發展,將其傳播到世界各個地方,要世界人民都看到我們的文化,看到我們國家正在不斷的壯大和發展。

D. 什麼是中國文化

中國文化傳統具有突出的人文特徵,體現了一種獨特的人文精神,這一點看來已不容易引起爭議,有些學者甚至認為中國文化就可定義為一種人文性質的文化、或一種「內在超越」 的文化,以區別於西方及印度、阿拉伯世界具有較強宗教色彩或者說「外在超越」 的文化。我們也許可以從下面的兩層意義上,去理解上述確定中國文化傳統特徵和性質的嘗試:這一方面意味著中國文化很早就擺脫了原始的神話、巫術、或如梁漱溟所說很早就相當理性、相當成熟;另一方面也意味著中國後來也沒有像西方和阿拉伯世界一樣進入由一種超越的宗教、至高的人格神君臨一切的社會。中國的傳統文化沒有明顯的宗教超越的特徵,而是始終將自己的思考限於人世間,尤其是關注人與人的關系,以及人在此世所能取得的精緻的文化成就,而對垂直的人與上帝的關系、以及擴展的、征服的人與自然界的關系都不甚注意,所以,不僅系統的神學教義相對闕如,系統的自然科學也不太發達。

古代「人文「一詞不太用,但「人」、「文」兩字卻用得極多。我們尤其要注意這「文」字。相對於商人,周人重「文」是一轉,相對於尚武的「士」,孔子著重培養尚文的「士」,使「士」階層「文化」又是一轉。儒家之學也就是人文之學,儒家之教也就是人文之教,且很早就與宗教脫離,被理性化,以人為中心,注重歷史、文學,有一種濃厚的人文主義和人道主義的意味。在這種人文學術的籠罩之下,正如上述,不僅神學、自然科學不發達,乃至社會科學也被包裹在人文學術之中而未有獨立長足的發展。

我們把握「人文學科」的概念可以從中國傳統學問開始。傳統中國的學問常被稱為是「經、史、子、集」:「經」有五經(詩、書、禮、易、春秋)、六經(加樂,但樂經實不存)、七經(五經加論語、孝經)、九經(一說五經中禮分出三禮、春秋分出三傳為九經)、十三經(以上說九經再加論語、孝經、爾雅、孟子)。史是歷史,其主幹是正史;子主要是先秦諸子;集是各家文集,以文學為主。而這四個方面又是打通的,其大要可以說是文學、歷史、哲學。古代一位學者對這四個方面都要涉獵。古代中國的學問主要是一種人文的學問。

中國文化的傳統內容確實是以現在人文學科的基本科目——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為核心的:它保留有世界上最豐富和悠久的成文的歷史典籍,從遠溯三千年以上的正史到各種地方誌乃至家譜;它有非常典雅和精緻的文學寶藏,尤其是表現在詩歌方面;它也有深刻和富有洞見的哲學思考,還有繪畫、書法等藝術方面的精品。甚至中華民族的氣質和性格都相當程度上被「人文」化了,在世界進入近代社會之前,它是在其人口中識字者比例最高的一個民族,政治的主要職位都由讀書人占據,這些讀書人所讀的書主要是人文典籍,在社會上也普遍有一種對於讀書人及其所代表的文化的艷羨和尊敬。

但這也並不是說中國文化自文明發軔以來就是如此,塑造了中華民族這種性格的、最重要的歷史變化是發生在周朝,並一直下延到春秋戰國時期。周以前的殷商看來還是一個相當虔信天帝、鬼神、巫術、生命力洋溢、文化上則相當粗獷和豪放的時期,。現有的殷商甲骨文中已有「教」、「學」等字,但當時的殷商貴族一般只是「習武」和「習樂」,並注重生命的享受,乃至少有節制而趨於極端,舉一個例子,他們喝酒看來是常常喝得昏天黑地,在商紂王時,不僅是王室「酒池肉林」,下面也是酗酒成風,以致到西周時,周公還敦敦告誡康叔一定要戒酒,不要學商人酗酒喪邦,說「庶群自酒,腥聞在上,故天降喪於殷」(《尚書·酒誥》)。

到西周的時候,統治者則開始建立一種「親親」色彩很濃的宗法等級制度和禮樂文明,並越來越具有一種「文質彬彬」的氣質,例見後來在貴族之間交往中相當流行的賦詩、觀樂、有辭、有言的風習,粗獷豪放的習慣越來越受到「禮文」的節制,這一轉變之得失,自可見仁見智,但上層階級的風習和民間的崇拜確實由此受到人文理性相當充分的洗禮。這時上層貴族的文化主要表現為「詩書禮樂」,而其中「禮」又可以說是一個總名,一個概括。「禮」實際上是一種等級制的生活和行為方式,從實行者來說,專為貴族所有,即所謂「禮不下庶人」。等級制到處都有,在世界進入現代社會之前,等級制是一種普遍的制度形式。然而,中國古代等級禮制的獨特之處在於:其理想形態含有一種精緻、文雅和細膩的意蘊,即孔子所謂「文質彬彬」下的「彬彬有禮」。春秋時代早期的世家貴族們在某種程度上表現了這種意蘊。雖然春秋時代的貴族文化,至少在孔子之前的時期,主要並不表現於典籍和藝術品的創造之中,而就表現於他們的言行、尤其是賦詩、觀樂及各種禮儀活動之中。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手、一投足,揖讓進退,歌呤諷詠,儼然就像是一種藝術品。那是尚未衰弱和墮落的貴族的一種藝術。[i] 當然,其中令人印象最深的還是從那生活中最終凝結成形的一些突出人格和德性。總的說,傳統社會是相當重質而非重量的社會,是主要追求人的優秀和卓越而非主要追求人的廣泛平等的社會,在道德上則是更為尊崇人格和德性而非更為尊崇原則和規范的社會。

E. 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中國文化,從有文字記載的夏商周時代算起,到今天已有五千多年。在普通人的眼中,文化只是對經濟、政治、軍事等而言的。中國文化的內容,多數指的是人口最多的漢文化,而較少涉及少數民族的文化,而且中國文化中還有時代性,地域性,民族性等等。
中國文化的特點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歷史悠久。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是人類文化的源頭,俗話說,「中華上下五千年」。
中國文化還有博大精深的特點。民族的象徵和符號便是文化,一個民族的崛起也體現了民族文化的昌盛。
中國文化還有豐富多彩的特點。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十六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而且地大物博、物產富饒。

F. 中國文化是什麼

中國傳統文化是以中華文化為源頭、中國境內各民族共同創造的、長期歷史發展所積淀的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古代文化是從不同角度來區分的,中國古代文化主要是針對現代文化而言的,它是對文化時代的劃分。

而傳統文化是對文化的傳承而言的,它強調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著這個本源傳承下來的全部文化遺產,它不局限於古代,而是迄今為止中華民族經過篩選,淘汰,不斷豐富又不斷增長的人文精神的總和。

中國文化不但對韓國、日本,對東南亞、南亞一些國家如菲律賓、新加坡、越南等國家和地區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鄭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這種影響。

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認的以中國文化為核心的東亞文化圈,特別是其中亞洲四小龍的經濟騰飛和崛起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和思考,焦點是它們與中國文化的關系問題。

(6)什麼是中國文化談談你的理解擴展閱讀:

中華文化的五個特點

一、漢字文化

第一個是漢字的閱讀、書寫和通過漢字思維,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大家要知道,現在全世界除了極少數,像中國雲南納西族的東巴文字以外,所有的以象形為基礎的文字基本都在生活中消失了,只有漢字仍然和它最起初的象形性、原初性,保持著直接的聯系。

漢字有的是象形的,日月木水火手口刀等等,這個在古代中國叫作「文」,用章太炎的說法,這就是最基本的漢字單位「初文」。這是古人通過圖像,直接描繪他所看到的事物。但是,這些字不夠,就加上會意,就是在一些象形的文字上,加上一些標志意義的符號。

比如說刀口上加上一點,就是「刃」;爪放在樹上,就是「采」;牛被關在圈裡面,就是「牢」。會意還是不夠用,就加上聲音,成為形聲字,比如說江河松柏等等。基礎的漢字主要是這三類,當然六書有六種,但主要的是這三類。大家可以看到這三類,基礎都是形。

因此,用漢字來說話、思考、閱讀、書寫,就會帶來很多特徵,可能會有一些重感覺重聯想、但語法相對簡單的特點。

二、家國的社會結構

第二個特點,是「家、家族、家國以及在這一社會結構中產生的儒家學說」,這是非常有影響的。簡單地說,這里其實就是兩個原則,一個是「內外有別」,父母夫妻之間,分內和外,也就是說,女性的親族和男性的親族,等級遠近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叔叔、伯伯,那是你的父黨,同姓。

但是,舅舅、阿姨,那是母黨,不同姓。所以,外公外婆是外,爺爺奶奶是內,在古代中國,是分得很清楚的。

三、「三教合一」的信仰世界

漢族中國文化裡面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三教合一」的信仰世界。宋孝宗、永樂皇帝、雍正皇帝不約而同講過幾乎相同的話,叫「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也就是說,儒家管社會治理,佛教管精神修養,道教管身體修煉,三教看起來蠻融洽的。

其實從歷史上看,這個道理很簡單,在中國,佛教道教沒有絕對性和神聖性,所以很難看到宗教之間的辯論,也不大會有宗教之間的戰爭。這是中國的一個特色。

四、陰陽五行的樸素世界觀

第四個是中國最有趣的陰陽五行。五行有兩大原則。一個是相生相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這是相生的輪回;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這是相剋的輪轉。

第二個原則是,五行可以串聯萬事萬物,比方說,五行可以配五方,東南西北中;可以配五色,青白赤黑黃;可以配五聲,宮商角徵羽;還可以配五味,酸甜苦辣咸等等。

把萬事萬物連成一個大網路,這是我們先人對宇宙萬事萬物認識的知識基礎,大家現在學了科學,對這個有懷疑,但是在古代,這就是我們理解世界最關鍵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還產生了一整套知識和技術。

五、中國的天下觀念

第五個是中國天下觀念,中國古代的世界觀跟其他國家和民族很不一樣。古代中國人的宇宙想像叫做「天圓地方」,就是天圓如倚蓋,地方如棋局。即天是圓的,像斗笠一樣,地像圍棋棋盤一樣。

古人想像天的中心在北極。古人夜觀天象,視覺里天在轉,地不轉,因此「天道左旋」,當面朝北的時候,天是朝左轉的,會感覺有一個地方始終不動,這就是北極,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極點。

G. 中國文化的定義是什麼

中國文化,亦稱華夏文化、漢文化,是指以中原文化為基礎不斷演化、發展而成的中國特有文化。歷經千年以上的時間歷史演變,中國各大古代文明長期相互影響融合。如今,一個擁有燦爛文化的中國,帶著豐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屹立在世界東方。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化的起源於華夏文明,從遠古至秦、漢,為中國人創造文化及繼續發達之時期;漢朝之後,歷經在北方異族多次入侵與統治,而被鮮卑、蒙古人、滿洲人等統治中國的人影響。漢唐時期藉由絲路,亦傳入了大量西域文化。自漢末以來,則為中國文化中衰之時期。

一般可以分為

1、黃河文化(北方):中原文化、胡同文化、秦隴文化

2、長江文化(南方):楚文化、荊楚文化、湖湘文化、吳文化、越文化、徽文化、贛文化、江淮文化、巴蜀文化、嶺南文化、閩文化

3、其他地區文化:儺文化、藏文化、大坌坑文化

H. 中國傳統文化的含義

中國傳統文化起源於遠古文化時期的神農氏 時代以前,依據中國歷史大系表順序 ,經歷了有巢氏 、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 黃帝軒轅氏 、堯、舜、禹等時代,

中國傳統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

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簡單來說,就是通過不同的文化形態來表示的各種民族文明,風俗,精神的總稱。

(8)什麼是中國文化談談你的理解擴展閱讀:

剪紙在中國農村是歷史悠久,並且流傳很廣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剪紙,就是用剪刀將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圖案,如窗花、門箋、牆花、頂棚花、燈花·等。這種民俗藝術的產生和流傳與中國農村的節日風俗有著密切關系,逢年過節亦或新婚喜慶,常常會貼「囍」這個字,

人們把美麗鮮艷的剪紙貼在雪白的牆上或明亮的玻璃窗上、門上、燈籠上等,節日的氣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濃郁喜慶。剪紙藝術是漢族傳統的民間工藝,它源遠流長,經久不衰,是中國民間藝術中的瑰寶,已成為世界藝術寶庫中的一種珍藏。

那質朴、生動有趣的藝術造型,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其特點主要表現在空間觀念的二維性,刀味紙感,線條與裝飾,寫意與寓意等許多方面。

I. 什麼叫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亦稱華夏文化、漢文化,是指以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為基礎不斷演化、發展而成的中國特有文化。其特徵是以中華文化的諸子百家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與天朝思想為其骨幹而發展。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的大部分的「中國」、「中華」、「華夏」乃同義詞,皆指黃河、長江流域一帶。中華文化發展於華夏文明,華夏文明的源頭有兩個,即黃河文明與長江文明。中華文明是歷經千年以上的時間歷史演變,中國各大古代文明長期相互影響融合。如今,一個擁有燦爛文化的中國,帶著豐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屹立在世界東方!

http://ke..com/link?url=E86B_tSEfTUO3Ci3ep1ToMfzqMA5jRhs--fRiR7Cu5K

J. 中國文化,怎麼理解

中華文化,亦叫華夏文化、華夏文明,即漢族文化,漢文化。且流傳年代久遠,地域甚廣,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稱為「漢文化圈」。中國文化不但對韓國、日本,對東南亞、南亞一些國家如菲律賓、新加坡、越南等國家和地區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鄭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這種影響。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認的以中國文化為核心的東亞文化圈。隨著中國國力的強盛,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國包括亞洲、歐洲在內的一些國家都對中國文化給予了高度的認同和重視。漢唐以後,中國傳統文化,包括儒釋道思想以及文字、繪畫、建築、雕刻等等,傳入了日本,譬如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在日本的傳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學、陽明學;唐鑒真東渡,中國的佛教文化以及雕塑等傳到日本,大量日本遣唐使如吉備真備、高僧空海、阿倍仲麻呂等到中國研習中國的文化。如此,使日本的文字、建築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在韓國,影響最大的是中國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和明清以後的實學思想,如果人們不知道李退溪、曹南冥、李栗谷、洪大容、丁若鏞等人是韓國哲學家,僅看他們的著作難以判斷作者的國籍。韓國被西方國家稱為是儒教國家的活化石。特別是其中亞洲四小龍的經濟騰飛和崛起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和思考,焦點是它們與中國文化的關系問題。 中國傳統文化在明清之際,通過西方耶穌會士,通過東學西漸,還傳播到了歐洲一些國家。中國的四大發明(火葯、指南針、印刷術、造紙術)先後傳到西方後,對於促進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國傳統文化對法國的影響最大,法國成為當時歐洲「中國文化熱」的中心。從17世紀開始,中國的一些儒家經典如《論語》、《大學》等,就通過法國傳到了歐洲其他國家。法國18世紀的啟蒙思想家很少有不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如笛卡兒、盧梭、伏爾泰、孟德斯鳩、狄德羅、霍爾巴赫,他們對中國文化的推崇程度,讓我們現在都感到震驚。伏爾泰就在禮拜堂里供奉著孔子的畫像,把孔子奉為人類道德的楷模。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茲、康德、費希特、謝林、黑格爾直到費爾巴哈以及大文豪歌德等人都研究過中國哲學,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過中國文化的影響。如萊布尼茨就認為,正是中國的發現,才使歐洲人從宗教的迷惘中覺醒過來。這種影響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法國的啟蒙運動,影響了德國的辯證法思想。 那麼,中國文化對法國18世紀啟蒙運動的影響與西方現代化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從20世紀下半葉開始,西方學術界對西方現代文化進行了比較全面的反思,在反思中得到這樣一個共識,那就是,現代化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既不是始於16世紀的科學革命,也不是始於17世紀的工業革命,而是始於18世紀的啟蒙運動;因為啟蒙思想集中表現了現代文化的基本特徵,於是,就得出了這樣兩個基本命題和結論:第一個命題就是:中國文化對歐洲啟蒙思想發生過重要影響;第二個命題就是,「啟蒙思想是西方社會現代化進程中的必要條件」。結論就是:西方的現代化進程受到過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我們知道,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韓國的現代化程度較高,但韓國的現代化不是在否定和拋棄傳統文化基礎上的現代化,而是在對傳統文化尊重、繼承和發展基礎上的現代化。到過韓國的人對韓國人的愛國精神和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都深有感觸。譬如,韓國目前最著名的大學成均館大學,該校現在仍以儒家思想為宗旨,以仁義禮智為校訓。每年2月和8月,韓國人還會按照傳統方式到文廟去祭祀孔子,還有完全按照傳統儒家教學方式授課的學院,講授的主要課程就是儒家的經典《四書五經》。在中國幾乎已經消失殆盡的傳統縣學和書院,在韓國至今還有300多所。全球第一所孔子學院也在2004年底在韓國首都掛牌成立。韓國還將儒家文化的精神,通過電影、電視,各種媒體,向全社會廣泛宣傳。可以說,韓國是以儒家文化立國育民的成功範例,被西方很多學者稱作「儒教國家的活化石」、「典型的儒教國度」。韓國沒有拋棄和否定傳統文化,而是把傳統文化有機地融入到了現代社會和現代生活中。 新加坡則從1980年代,就開始推行以中國儒家傳統文化為中心內容的「文化再生」運動。1982年春節,李光耀總理號召新加坡人民保持和發揚中華民族儒家的傳統道德,並把「忠孝仁愛禮義廉恥」作為政府必須堅決貫徹執行的「治國之道」。1988年10月,第一副總理吳作棟又提議把儒家東方價值觀提升為國家意識,並使之成為每個公民的行動指南。1990年2月,新加坡政府發表了充滿儒家倫理精神的《共同價值白皮書》。該書提出了五大共同價值觀為:(1)國家至上,社會為先;(2)家庭為根,社會為本;(3)關懷扶持,同舟共濟;(4)求同存異,協商共識;(5)種族和諧,宗教寬容。 中國古文化其實是很先進和科學的,但不能叫科學,比如《易經》三經里的《周易》,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源頭,很多國人做人處事的哲學都是從這里流傳下來的。包括以後興起的儒學,別看孔子一直批判易經,可他卻一直研究,論語里也有很多易經的影子。其他還有佛,道之類,皆可追至此處。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中國文化談談你的理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0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