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加快文化產業發展
參照十年前,國家對房地產產業的頻繁政策引導,就可以清晰地看出歷史的相似性。文化產業已經沒有懸念的成為了地產之後「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繼任者。文化經濟對於中國的戰略意義是不言而喻的。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取得較快發展。「十三五」期間,是中國文化產業進入大數據時代,新興產業門類和新業態對文化產業進行大解構、大變革、大融合、大轉型、大升級的歷史機遇期。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未來五年,中國的文化產業要實現成為國家戰略性支柱產業,文化產業的增長比例至少每年要達到15%以上。由此可以見,未來文化產業的增長空間及發展潛力巨大。實現文化領域的新舊動能轉換,既需要技術創新、產業創新、模式創新,也需要大的發展戰略的創新。基於以上判斷,我們應該及時地校正目標、更新思維,首先要重視縣域文化發展,進而要進行縣域文化發展的創新戰略研究。
⑵ 如何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當前,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全面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已經成為時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期盼。要抓住機遇,把文化產業放在更重要位置,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發揮文化產業在調結構、擴內需、增就業、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發展文化產業,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製取得重要進展,涌現出一批具有較強實力和競爭力的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文化產業規模逐步壯大,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初步形成。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文化進出口貿易逆差逐步縮小,我國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總的看,我國文化產業呈現出健康向上、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正在成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引擎和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水平還不高、活力還不強,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相適應。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仍然存在,並對文化產業發展產生諸多影響,但困難和挑戰中蘊含著新的機遇和有利條件,文化具有反向調節功能,這為創新文化體制機制、做大做強文化產業帶來了契機。要抓住機遇,把文化產業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充分發揮文化產業在調整結構、擴大內需、增加就業、推動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1、要加快發展重點文化產業。
要以文化創意、影視製作、出版發行、印刷復制、廣告、演藝娛樂、文化會展、數字內容和動漫等產業為重點,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產業政策體系,實現跨越式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要著重發展文化科技、音樂製作、藝術創作、動漫遊戲等企業,增強影響力和帶動力,拉動相關服務業和製造業的發展。影視製作業要提升影片、電視劇和電視節目的生產能力,擴大影視製作、發行、播映和後產品開發,滿足多種媒體、多種終端對影視數字內容的需求。出版業要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加快從主要依賴傳統紙介質出版物向多種介質形態出版物的數字出版產業轉型。動漫產業要著力打造深受觀眾喜愛的國際化動漫形象和品牌,成為文化產業的重要增長點。
2、進一步完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
應充分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打破條塊分割、地區封鎖、城鄉分離的市場格局,努力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為加快文化發展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要大力培育各類文化產品和要素市場,積極推進資本市場建設,培育文化人才、信息、技術和版權等交易市場,不斷提高我國文化產業的市場化程度。要建立健全現代流通體制,積極培育全國和區域性的大型現代流通組織,加快文化產品物流中心建設,扶持基層農村連鎖網點,推廣新型代理配送制度,構建覆蓋廣泛、貫通城鄉的文化產品流通網路。
鼓勵文化企業開展連鎖經營,大力發展文藝演出院線,加快電影院線特別是中小城市電影院線、農村數字電影院線建設;積極發展文化電子商務,構建網路文化產品交易平台。要建立健全市場中介機構和行業組織,大力發展經紀、代理、評估、咨詢等文化中介機構,推行文化領域的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推動行業組織更好地履行市場協調、監督、服務、維權等職責。
3、要培育骨幹文化企業。
要著力培育一批有實力、有競爭力的骨幹文化企業,增強我國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在重點文化產業中選擇一批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文化企業或企業集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動跨地區、跨行業聯合或重組,盡快壯大企業規模,提高集約化經營水平,促進文化領域資源整合和結構調整。
4、與此同時,還要積極培養各類人才,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發展文化產業,隊伍是根本,人才是關鍵。我們要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把那些思想政治堅定、組織領導能力強、具有開拓精神、熟悉文化工作的優秀幹部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要創造條件、完善措施,繼續推動文化領域人才培養工程,努力造就一批名家大師、一批各專業領域的領軍人物、一批懂經營善管理的文化經營管理人才、一批掌握現代傳播技術的專業技術人才;要認真總結各地區各部門創造的成功經驗,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努力在提高隊伍整體素質、培育職業道德、樹立良好社會形象等方面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⑶ 如何推進中國文化產業發展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中國文化的傳承與振興,迫切需要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然而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相比世界先進國家,創新機制匱乏,技術手段落後,專業人才緊缺,文化產業發展滯後,對GDP貢獻小.要振興中國文化產業,必須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同時要借鑒世界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洋為中用,博採眾長,不斷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用中華民族傳承下來的文化精華和現代的和諧文化,引導社會,感化民眾,推動社會發展.
文化產業的提出,在國際上僅有半個世紀的歷史。國際上一般把文化產業分為兩類:一類是具有強烈大眾需求的通俗性娛樂,對這類文化產業的生產組織,一般強調其盈利目的而不過份強調其藝術價值。這類產業需要市場機制的商業運作。另一類是非盈利文化產業,包括古典音樂、嚴肅戲劇、詩詞欣賞、古典與現代藝術舞蹈,高雅藝術等等。該類文化產品更強調其藝術價值。
⑷ 新基建 政府如何推動其發展
另一方面,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也是優化超大城市治理體系的重要支撐。如北京圍繞「新應用」部署了智慧政務應用、智慧城市應用、智慧民生應用、智慧產業應用以及中小企業賦能等;《重慶市新型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也要求項目策劃需考慮加快建設「智造重鎮」「智慧名城」所需。
在2020年,新型基礎設施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還與「新型城鎮化建設」「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一起成為當年政府擴大有效投資的重點。隨著國家積極布局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將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帶動數字經濟增長,並促進數字經濟相關產業升級,我國經濟也將加速向以「新基建」為戰略基礎的數字新時代邁進。
⑸ 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的重大舉措
我國第一部文化產業專項規劃——《文化產業振興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由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並向社會公開發布。這是繼鋼鐵、汽車、紡織等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後出台的又一個重要的產業振興規劃,標志著文化產業已經上升為國家的戰略性產業。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把文化建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四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要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規劃》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戰略決策,適應文化建設面臨的新形勢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重大舉措,對於繁榮文化市場,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多樣化的文化需求,提高文化產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增強國際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去年以來發生的國際金融危機,凸顯了文化的特殊優勢和特殊功能,也給文化產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條件,為創新體制機制、優化產業結構、逆勢快速發展帶來了契機。同時,文化產業的發展,也將在當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發揮其調整結構、擴大內需、增加就業、推動發展的重要作用。加快振興文化產業,將會拉動其他相關產業發展,為「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做出積極貢獻。
《規劃》提出了到2011年末文化產業發展要在現有基礎上實現五個「進一步」的目標,即文化市場主體進一步完善,文化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文化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現代文化市場體系進一步完善,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進一步擴大。圍繞這一目標,《規劃》提出在當前要著重發展重點文化產業、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培育骨幹文化企業、加快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建設、擴大文化消費、建設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發展新興文化業態和擴大對外文化貿易等8個方面的重點任務。《規劃》目標明確、思路清晰、重點突出、振奮人心,必將極大地推動我國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落實好《規劃》,必須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以體制機制的創新,促進文化產業發展。要大力推進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制,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培育新型文化市場主體。要積極推進結構調整和資源整合,推動文化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鼓勵有實力的文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經營和重組,培育骨幹文化企業,打造文化領域的戰略投資者。要建立健全文化市場。要推動文化與科技的融合,積極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新興文化業態,推動文化產業升級,形成一批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為文化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落實好《規劃》,要靠政策的大力推動。要積極吸收社會資本和外資進入政策允許的文化產業領域。要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投入,支持國家級文化產業基地建設,支持文化產業重點項目及跨地區整合,支持國有控股文化企業股份制改造,支持文化領域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支持大宗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出口。
我們有理由相信,《規劃》付諸實施,必將推動我國文化產業發展進入一個嶄新階段。時代賦予了重大機遇,我們要把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
⑹ 市場和政府應如何合力推動新基建的發展
10萬億來了!2021年建築業迎來「新基建時代」-工保網
4、「新基建」在哪些領域有發展機會?
科技基建——5G
5G基建將成為信息經濟的核心引擎,半導體產能轉移釋放龐大需求。5G將成為社會發展關鍵動力與抓手。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5G社會影響力》測算,預計2030年,5G將帶動的總產出、經濟增加值、就業機會分別為6.3億元、2.9億元和800萬個。
新能源基建——光伏、電伏
新基建熱潮來襲,光伏風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迎來機遇期。能源轉型,是對傳統能源行業的「補短板」。以光伏、風電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是能源轉型的「尖兵部隊」。隨著新基建的大舉布局,以光伏、風電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產業也將迎來新一代機遇期。
基礎設施建設——交通、生態
新一輪的基建補短板:新一輪的基建,和過往 的「舊基建」相比,更加聚焦到以城市軌道交通、城市間高速鐵路、生態治理等基建重大項目;並且,在目前「穩增長」需求不斷提升的宏觀環境下,「新一輪的基建」對經濟的支撐具有重要作用。
電新
2020年是「新基建」啟動的一年,特高壓已經被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高度。2020年國網特高壓建設全面恢復,國網加快推進13條特高壓線路核准、開工、建設,涉及金額約為1965億元,預計將在2021-2022年迎來營收確認的高峰期。
新基建重點的行業——醫葯
通過這次疫情可以看到省市級的疾控中心的檢驗能力和設備配置基本達標,但是縣級疾控的提升空間還很大。在補短板的背景下,我國將加大投入改造升級我國現有的縣級疾控。
⑺ 文旅產業如何進行數字化轉型
數字時代的來臨,推動著數字技術在產業中的加快滲透與運用,不僅會給各產業帶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也會加快不同產業之間的融合,並對產業之間的融合方式、融合路徑、融合模式等多方面帶來重要變革,數字技術的應用與發展正在開啟數字文旅產業發展的新時代。近年來,各級文旅部門積極推動文化產業和 旅遊 產業「上雲」,發揮互聯網平台的賦能和效益提升作用,鼓勵各類互聯網平台開發文旅功能和產品,舉辦文旅消費活動,支持有條件的文化和 旅遊 企業平台化拓展。面對文旅產業數字化的大勢,我們能做什麼呢?
文旅數字化轉型困境
從技術維度來講,它需要從頂層架構,整體進行設計,最終在運營端實現結果的體現;
從人才維度來講,某些傳統的文旅企業需要對底層人才培養進行一次革新,這個涉及到組織架構優化;
從產品維度來講,完成資源整合後,產品創新、運營活動創新需要文旅企業在轉型中持續作為關鍵工作進行;
從管理維度來講,真正實現多景區多業態的一體化管控,而不僅僅是人流的監管;
從營銷維度來講,核心要建立一個全渠道營銷能力,無論C端還是B端必須擁有自己的一整套體系;
從服務維度來講,要構建數字化的場景服務能力。這個是文旅企業普遍需要解決的。這六大問題實際上就是我們接下來在數字化轉型方面要努力的方向。
如何推動文旅產業數字化?
助推文旅數字化融合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運用,為文旅融合提供了新動能,催生了新模式、新業態,並呈現文旅服務智能化和智慧化、 旅遊 參觀多樣化和互動化、文旅體驗網路化和深度化,整個文旅業態正漸進延伸升級。通過數字化手段將文化資源融入 旅遊 場景是未來文旅融合的趨勢之一。疫情背景下數字化助力文旅產業升級的策略,依託消費升級、數字賦能、城鄉互動、數字治理等手段和方式,加快推動文旅創新融合升級,促進文旅未來實現高質量發展。新時代文旅融合這張大網是由文物行業、互聯網行業、 旅遊 行業、媒體行業、文創行業等等多領域、多行業共同織就,要推動文旅產業數字化跨界多元合作,孵化一批新產業、新業態,培育多元化、全域化、全鏈條的文旅融合發展業態,形成上下結合、橫向聯動、多方參與的文化 旅遊 新格局。
加快培養數字化人才
推動文化和 旅遊 深度融合發展,不僅需要既懂文化專業知識又懂 旅遊 專業知識,也需要懂數字化方面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因此要積極引導 旅遊 系統人才培養變革,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加入培養數字化思維與數字技術應用的相關課程; 出台政策引導數字人才投身 旅遊 產業發展,優化人才引進和培養環境,為其發展提供良好的空間。
出台相關政策和行業標准
建議加快建立健全推動 旅遊 產業與「新基建」融合發展的政策法規、管理規范,為推動 旅遊 產業數字化、信息化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制定新基建提供優化數據標准,對信息數據整合和交通、公路 旅遊 服務整合,明確數據對接標准、交通及路網配套 旅遊 產品及服務標准等。
推進文旅公共服務融合
以提升文旅產業數字化為目標,不斷完善文旅產業公共服務體制機制,不斷強化文旅公共服務的頂層設計;統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探索 建設和改造一批文旅綜合服務設施,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好的、更豐富的文旅產品和服務,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文旅獲得感和幸福感;優化文旅管理部門的服務,進一步提升管理部門的服務效能,使管理部門成為文旅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後台伺服器」。
結語:疫情終會消散, 旅遊 出行也會逐漸回歸人們的日常生活。未來的文旅領域,將會更加高 科技 ,更加「智能化」,而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引入,無疑將給 旅遊 業的數字化帶來顛覆性的改變,這些變化既提高了消費者的游賞體驗度,還將為景區升級、解壓、舒困
⑻ 如何發展文化產業
首先,提高全社會對文化產業的認識是很重要的。我們要從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高度,從實現全面振興的高度,從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的高度,從把文化產業發展成為戰略性支柱產業的高度,來認識發展文化產業。
其次,為文化產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有了認識以後,文化產業發展還需要社會氛圍,需要輿論環境,更需要政策支持。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為文化產業抓園區或基地建設。實施產業集聚發展戰略,加大文化產業集聚力度,並以此為核心,把載體建設作為工作重點,積極推進園區建設,使園區成為創意企業和創意人才的集聚地,成為創意產業的發源地,成為創意成果的展示平台,成為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突破口,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新亮點。
⑼ 文化產業振興發展規劃的重點任務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著力做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一)發展重點文化產業。以文化創意、影視製作、出版發行、印刷復制、廣告、演藝娛樂、文化會展、數字內容和動漫等產業為重點,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產業政策體系,實現跨越式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要著重發展文化科技、音樂製作、藝術創作、動漫遊戲等企業,增強影響力和帶動力,拉動相關服務業和製造業的發展。影視製作業要提升影片、電視劇和電視節目的生產能力,擴大影視製作、發行、播映和後產品開發,滿足多種媒體、多種終端對影視數字內容的需求。出版業要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加快從主要依賴傳統紙介質出版物向多種介質形態出版物的數字出版產業轉型。出版物發行業要積極開展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經營,形成若干大型發行集團,提高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印刷復制業要發展高新技術印刷、特色印刷,建成若干各具特色、技術先進的印刷復制基地。演藝業要加快形成一批大型演藝集團,加強演出網路建設。動漫產業要著力打造深受觀眾喜愛的國際化動漫形象和品牌,成為文化產業的重要增長點。
(二)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以文化企業為主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加快建設一批具有重大示範效應和產業拉動作用的重大文化產業項目。繼續推進國產動漫振興工程、國家數字電影製作基地建設工程、多媒體資料庫和經濟信息平台、「中華字型檔」工程、國家「知識資源資料庫」出版工程等重大文化建設項目。選擇一批具備實施條件的重點項目給予支持。
(三)培育骨幹文化企業。著力培育一批有實力、有競爭力的骨幹文化企業,增強我國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在重點文化產業中選擇一批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文化企業或企業集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動跨地區、跨行業聯合或重組,盡快壯大企業規模,提高集約化經營水平,促進文化領域資源整合和結構調整。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文化企業面向資本市場融資,培育一批文化領域戰略投資者,實現低成本擴張,進一步做大做強。
(四)加快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建設。加強對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布局的統籌規劃,堅持標准、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進各種資源合理配置和產業分工。對符合規劃的產業園區和基地,在基礎設施建設、土地使用、稅收政策等方面給予支持。建設若干輻射全國的區域文化產品物流中心,建設一批文化創意、影視製作、出版發行、印刷復制、演藝娛樂和動漫等產業示範基地,支持和加快發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產業群。
(五)擴大文化消費。不斷適應當前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新變化和審美的新需求,創新文化產品和服務,提高文化消費意識,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加強原創性作品的創作,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努力降低成本,提供價格合理、豐富多樣的精神文化產品和服務。加快建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科技含量高、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主題公園。開發與文化結合的教育培訓、健身、旅遊、休閑等服務性消費,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六)建設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建立健全門類齊全的文化產品市場和文化要素市場,促進文化產品和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重點建設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文化傳播渠道。發展文藝演出院線,推動主要城市演出場所連鎖經營。支持全國文化票務網路建設。推進有線電視網路整合,鼓勵通過並購、重組等方式,進行廣電網路的區域整合和跨地區經營。推進電影院線、數字電影院線的跨地區整合以及數字影院的建設和改造。支持國有出版發行企業以資本為紐帶實行跨地區兼並重組。鼓勵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創意、影視製作、演藝娛樂、動漫等領域。支持優先選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質量水平高的文化設備及產品。
(七)發展新興文化業態。採用數字、網路等高新技術,大力推動文化產業升級。支持發展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網路廣播影視、數字多媒體廣播、手機廣播電視,開發移動文化信息服務、數字娛樂產品等增值業務,為各種便攜顯示終端提供內容服務。加快廣播電視傳播和電影放映數字化進程。積極推進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建設,發揮第三代移動通信網路、寬頻光纖接入網路等網路基礎設施的作用,制定和完善網路標准,促進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推進三網融合。積極發展紙質有聲讀物、電子書、手機報和網路出版物等新興出版發行業態。發展高新技術印刷。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娛樂設施和舞台技術,鼓勵文化設備提供商研發新型電影院、數字電影娛樂設備、攜帶型音響系統、流動演出系統及多功能集成化音響產品。加強數字技術、數字內容、網路技術等核心技術的研發,加快關鍵技術設備改造更新。
(八)擴大對外文化貿易。落實國家鼓勵和支持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的優惠政策,在市場開拓、技術創新、海關通關等方面給予支持。制定《2009-2010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項目目錄》,形成鼓勵、支持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的長效機制。重點扶持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藝術、展覽、電影、電視劇、動畫片、網路游戲、出版物、民族音樂舞蹈和雜技等產品和服務的出口,抓好國際營銷網路建設。支持動漫、網路游戲、電子出版物等文化產品進入國際市場。鼓勵文化企業通過獨資、合資、控股、參股等多種形式,在國外興辦文化實體,建立文化產品營銷網點,實現落地經營。辦好國家重點支持的文化會展,通過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中國國際廣播影視博覽會、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等推動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支持文化企業參加境外圖書展、影視展、藝術節等國際大型展會和文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