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瑪雅人什麼時候滅亡的
瑪雅人並沒有滅亡,只是瑪雅文明迅速衰亡。公元900年以後,古典時期的瑪雅文明卻急遽衰落,許多大城市和祭祀中心人煙絕跡而任叢林植被蔓生。這次衰退的原因至今未明。現在還有瑪雅人存在。
現在的瑪雅人大多數生活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州、坎佩切、金塔納羅奧州、塔巴斯科和恰帕斯,和中美洲國家貝里斯,瓜地馬拉,宏都拉斯的西部和薩爾瓦多。主要從事農業,種植玉米、蠶豆、南瓜、可可、甘薯、辣椒、煙草、棉花。
瑪雅人(Mayan)中美洲地區和墨西哥印第安人的一支。又譯「馬亞人」,"馬雅人」。公元前約2500年就已定居今墨西哥南部、瓜地馬拉、貝里斯以及薩爾瓦多和宏都拉斯的部分地區。約有200萬人。屬蒙古人種美洲支。使用瑪雅語,屬印第安語系瑪雅-基切語族。分布在尤卡坦中部和北部,貝里斯、宏都拉斯南部及塔瓦斯科和恰帕斯的一部分,瓜地馬拉低地和高地及恰帕斯和薩爾瓦多的最南端。
據《契蘭·巴蘭》一書記載,瑪雅人歷史可分為3個時期:①前古典期(公元前1500~公元292),其特點是中美各群體形成共同文化,農業得到發展,開始過定居生活。②古典期(292~900),開始有象形文字、石碑、廟宇等,中部地區有了大規模發展,出現神權政治,晚期北方文化發展並達到鼎盛時期。③後古典期(900~1527),在其前期(900~1250),南部和北部出現了文化變革,托爾特克人到達中部高原並實行政治統治,將其宗教、禮儀、習俗強加於瑪雅人,建立瑪雅城,由科科梅家族進行統治;在北部地區,瑪雅文化和托爾特克文化融合,產生著名的瑪雅潘文明。在後期(1250~1527),大的瑪雅中心相繼被遺棄,政治上解體,出現一些小城鎮,相互斗爭。1519年西班牙殖民軍將領H.科爾特斯征服了尤卡坦和瓜地馬拉,塔亞斯卡爾的伊察人由於地處偏遠和反抗西班牙殖民者,長期保持自治,直至1627年整個瑪雅地區始被征服。
公元前後到16世紀,建立過若干奴隸制城邦,產生了社會等級,分貴族(包括祭司、統治官吏、軍事首領和商人)和平民(包括工匠、農民和奴隸)。實行分權治理,酋長管轄幾個中心,農村居民組成公社,保存氏族制度(見原始公社制)的許多殘余。行自然崇拜,尤其崇拜「太陽神」和「雨神」,以守護神「伊察姆納」為最高神靈。從事刀耕火種農業,種植玉米(主食)、菜豆、南瓜和塊根植物,飼養火雞和狗。公元初創造象形文字和歷法,發明了20進位法。在醫學、天文學方面有較大成就。制陶、雕塑、繪畫造詣很深。採用拱形建築術(梯形金字塔、宮殿、拱門等)。古代文明中心有蒂卡爾(在瓜地馬拉佩騰省)、帕倫克(在墨西哥的恰帕斯)和科潘(在宏都拉斯)。現代瑪雅人分布很廣,具有共同的社會文化特徵。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後,瑪雅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同化,已同他們所在國的居民基本融合。由於所在國歷史、社會、文化、經濟背景不一,各國瑪雅人在社會、經濟、文化方面也各具特色。
公元250年左右瑪雅人開始興起,至公元900年左右的這段時期,考古學家稱之為瑪雅文化的古典時期。瑪雅文明在極盛時期包括40多個城市,每一城市都有5,000~50,000人的人口。主要的城市有蒂卡爾(Tikal)、瓦哈克通(Uaxactun)、科潘(Copan)、波拿帕克(Bonampak)、雙柱城(Dos Pilas)、卡拉克穆爾(Calakmul)、帕倫克(Palenque)及里奧貝克(Rio Bec)等。瑪雅人口最多時曾達1500萬人,其中大多數居住在今瓜地馬拉的低地區。
不過,公元900年以後,古典時期的瑪雅文明卻急遽衰落,許多大城市和祭祀中心人煙絕跡而任叢林植被蔓生。這次衰退的原因至今未明。
後古典時期,尤卡坦半島高地區內的奇琴伊察(Chichen Itza)、烏斯馬爾(Uxmal)和瑪雅潘(Mayapan)等城市,在低地區大城人口減少之後,仍然持續繁榮了好幾世紀。
到16世紀初西班牙人征服此一地區之時,多數的瑪雅人都只是定居於村莊的農人,他們遵行祖先流傳下來的宗教儀典。
現在的瑪雅人大多數生活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州、坎佩切、金塔納羅奧州、塔巴斯科和恰帕斯,和中美洲國家貝里斯,瓜地馬拉,宏都拉斯的西部和薩爾瓦多。主要從事農業,種植玉米、蠶豆、南瓜、可可、甘薯、辣椒、煙草、棉花。
Ⅱ 瑪雅文化何時絕滅的
公元761年,杜斯-彼拉斯城的王宮覆滅可視為瑪雅社會衰落的一個起點。杜斯-彼拉斯是方圓1500英里內的中心城邦。它遭到從鄰近托瑪瑞弟托城來的敵人的攻擊。一個裝有13個8歲至55歲的男人的頭顱的洞證明該城被攻佔時遭到了斬草除根的大屠殺。8天後(這些精確的細節被記錄在石頭刻板上),勝利者舉行了「終結典禮」,砸爛了王座、神廟和刻板。一些貴族逃到附近的阿瓜迪卡城——這是一個巨大裂縫環繞的天然要塞。他們在那裡苟延殘喘了40年,最後還是遭到了敵人的攻佔並陷落。公元800年,阿瓜迪卡已是一座鬼城。公元820年以後,瑪雅人舍棄了這片千年間建立了無數城市的佩藤雨林,再也沒有返回這片文明的發源地,也宣告了瑪雅文明的消失。
Ⅲ 瑪雅文明什麼時候消亡的
大約1 000年前,在如今的瓜地馬拉境內有一座名為蒂卡爾的城池。這座擁有6萬居民以及發達的貿易網路和繁榮昌盛的藝術文化的古城是大名鼎鼎的瑪雅文明的中心。數千年前,從墨西哥南部到宏都拉斯的大片土地曾經是瑪雅文明縱橫馳騁的天下。瑪雅文明發展了天文學、象形文字以及復雜的歷法體系,使其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為發達的文明。然而,奇怪的是,輝煌燦爛的瑪雅文明幾乎在一夜之間就從地球上消失了。當16世紀西班牙征服者踏上中美洲大陸時,曾經極度繁榮的瑪雅世界已是一片荒蕪,留給人們的只有一個個未解之謎。
盡管多年來科學界對於瑪雅文明為何突然從人間蒸發的原因提出過諸如飢荒、戰亂、氣候變化、傳染病、大屠殺等各種各樣的假設,但時至今日還沒有一個確定的結論。最近,美國的兩位考古學家——克利夫德·布朗和沃爾特·維徹認為,他們或許已經找到了一種有望破解這一謎團的方法。
布朗和維徹通過對瑪雅城鎮的地理分布進行分析後認為,經過長期的發展,瑪雅社會已處於一種極其危險的臨界狀態,它的最終崩潰是不可避免的。
布朗和維徹在研究中發現,瑪雅人定居點的布局呈現出一種特殊的分形圖案。分形圖案是指一種通過縮小比例的方法不斷地重復自身的圖形。在生活中,我們看到的蕨類植物就是分形圖案的一個典型例子:組成某一蕨類植物的枝幹本身就是這一蕨類植物的微型翻版,也就是說,任何一株獨立的蕨類植物都是由與其外觀相似的小分枝組成的。
布朗和維徹發現,分形圖案不僅有助於對瑪雅人定居點的布局模式進行具體的量化,而且還能揭示造成這種布局模式的社會背景。
鑒於許多瑪雅時期的人類遺址現在都已經隱沒於茂密的叢林之下,要獲得大范圍的瑪雅城鎮布局數據很困難。因此,布朗和維徹只得選擇目前勘探最充分、位於墨西哥尤卡坦省境內的瑪雅遺址區作為研究的重點。他們將公元800年至公元1 000年間這一區域內的1 000多個瑪雅人定居點羅列成一張清單,並標出這些定居點所在的具體方位。然後,他們根據計算機程序製作的一張數字化地圖計算出了每個定居點的規模大小。在獲得了定居點的方位與大小方面的數據後,他們開始著手計算這一地區的分形維數數值。
分形維數是指在某一區域內自相似圖形按比例放大的速度。如果區域內自相似圖形之間的密集度越高,這一區域的分形維數越大。比如,著名的分形圖案——謝爾賓斯基三角的分形維數為1.58。而布朗和維徹最終得出,墨西哥尤卡坦地區瑪雅人定居點的分形維數為1.51。正是在這一數值的引導下,兩人對瑪雅文明消亡的原因提出了一種新的假設。
布朗和維徹發現,其他的一些現象,比如由戰爭或森林大火引發的災難也可用分形維數來描述。而森林大火、雪崩、地震等自然災害的發生又都與一種被稱為「自組織臨界性」的行為模式有著密切的關聯。
自組織臨界系統的一個主要特徵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其穩定性會逐漸削弱,直至最後突然崩塌,回到起初的某種更加穩定的狀態。不斷增加沙粒的沙堆就是一個典型的自組織臨界系統:隨著沙粒的堆積,沙堆的斜率會不斷增大,在此期間可能會有數次小規模的崩塌使得沙堆的斜率略有減小,直至最後沙堆不堪重負,在一顆小沙粒的作用下徹底坍塌,重又回到起始狀態。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在自組織臨界系統中,即使看來無足輕重的因素也會引發災難性的後果——瑪雅文明的衰落或許也是如此。
經過進一步研究,布朗和維徹還發現,不僅瑪雅人定居點的布局模式體現出這種自組織臨界性,這些定居點內的建築物也都具有組織臨界性的特點。
通過對一些瑪雅古城中房屋、庭院、廟宇、宮殿等建築物的大小和方位的仔細測量,布朗和維徹證明了瑪雅建築物獨特的外觀其實也是一種分形圖案,並計算出其分形維數為1.35。這一數值又和其他自組織臨界系統的分形維數不謀而合。
布朗和維徹並不是最早提出自組織臨界性可能是導致瑪雅社會崩潰的科學家。在此之前也有一些研究人員提出過與此相似的觀點。長期從事瑪雅文明研究的美國人類學家喬伊斯·馬克斯曾認為,瑪雅文明的發展經歷了不同地區的崛起和瓦解這一不斷重復的循環過程。布朗和維徹稱,他們所得出的相關分形維數或許正是這樣一種循環過程的反映,而馬克斯對於瑪雅文明的描述也與自組織臨界系統的特徵相符。
此外,有研究表明,瑪雅文明時期,從小規模的襲擊到城邦間的激烈沖突等各種各樣的戰爭曾經接連不斷。在布朗和維徹看來,這一點也是自組織臨界系統所具有的不穩定性的一種表現。
如果瑪雅社會誠如布朗和維徹所說是一種自組織臨界系統,那麼導致其像沙堆一樣坍塌的內在驅動力又是什麼呢?一種可能的答案就是社會的進步。
有科學家發現,分形維數的數值似乎與社會資源利用率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比如一個社會系統的分形維數較低,就意味著該社會系統內的土地、貿易、政府機械以及勞動力等諸多資源的利用率還遠沒達到優化的標准,整個系統內還存在著大量的閑置資源。
英國諾丁漢大學考古學家和數學家對位於斯巴達城東部的古希臘遺址的研究也證實了這點。研究人員發現,在公元前600年至公元600年間,該地區土地利用率的分形維數基本保持在0.7左右。而在此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相關的分形維數數值不斷增長,最終達到了1。研究人員得出了以下的結論:某一社會系統的分形維數數值越大就意味著政治越穩定、經濟結構越合理、各種資源的利用率也越高。
但是,對於一種自組織臨界系統來說,其分形維數不可能保持無止境的增長。分形維數一旦超過某一臨界值,將可能導致整個系統崩潰。比如,對於典型的自組織臨界系統——由不斷掉落的沙粒堆積而成的沙堆來說,一旦沙堆的斜率超過某個極限值,整個沙堆就會不可避免地發生坍塌。
與此相似,作為自組織臨界系統一種的人類社會,隨著其內部各種資源配置不斷優化,利用率逐步提高,它總有一天也會達到一個臨界點。到那時,即使所有可供利用的土地都被用於農業生產和建造房屋,也無法滿足人們對於食物和住房的需求。社會一旦陷入這種狀態,就容易爆發戰爭、飢荒等災難,甚至走向滅亡。
而在布朗和維徹看來,瑪雅文明的覆滅可能正是社會高度發展所帶來的不穩定造成的惡果。在長達千年的時間里,瑪雅社會也許經受了戰亂、飢荒等種種災難的打擊,直至最後不堪重負徹底崩潰。布朗認為,促使瑪雅文明瓦解的導火索不一定非得是某些重大事件,對於一個已處於極度不穩定狀態的社會體系來說,即使是很小的干擾,對它來說也可能是致命的。
就像一個無足輕重的小雪團可以造成大規模的雪崩那樣,某些相對平凡的事件,比如一場普通的戰爭、一次不合時宜的政變或經濟衰退等都有可能成為曾經輝煌燦爛的瑪雅文明的終結者。如果瑪雅社會長期處於動盪不安的環境中,也不排除其最終的消亡是由一系列不幸事件,比如戰亂加上收成欠佳共同作用的結果。
也有一些科學家對布朗和維徹的觀點表示了異議。某些人類學家指出,將分形維數作為一種工具來研究瑪雅文明似乎不妥。他們認為,一些表面看來有著某種關聯的事物彼此之間並不一定真的存在著因果關系,因此,在用分形法研究古代文明時特別需要保持謹慎,不要一不小心陷入偽科學或鬼怪學說的泥潭中。
布朗和維徹對此表示贊同,並強調指出他們所採用的研究方法只是為未來對瑪雅文明更加深入的考古研究提供一種新的思路。由於許多瑪雅文明的遺址都已湮沒於叢林和沙土之下,他們所能獲得的瑪雅城鎮布局方面的數據還是很不理想。這給布朗和維徹證明瑪雅社會是一種自組織臨界系統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盡管如此,有些科學家還是堅信,在擁有可靠的考古學證據的前提下,分形法仍不失為一種研究古代社會、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歷史的有效方法。
Ⅳ 瑪雅文明大約消失在多少年
公元9世紀開始,古典瑪雅文明的城邦突然同時走向衰敗,至今仍然是個謎。到公元10世紀,曾經繁榮的瑪雅城市均被遺棄在叢林之中。
Ⅳ 瑪雅文明什麼時候消失的
瑪雅文明誕生於公元前1000年,分為前古典期、古典期和後古典期三個時期,直到公元9世紀突然消失。距今已有1千多年歷史。
Ⅵ 瑪雅人消失距今多少年
現代史學界通常將瑪雅文明斷為前古典期、古典期和後古典期三代。前古典期從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300年,是瑪雅文明形成的時期。古典期從公元300年到900年,是瑪雅文明繁榮鼎盛的時期。後古典期從公元900年-16世紀,是瑪雅文明衰落的時期。
所以,直到西班牙人征服美洲的時候,瑪雅文明依然存在,並沒有消失。甚至直到今天,尤卡坦半島的故地依然好生生地居住著300多萬瑪雅人後裔,有幸見到他們說著地道的瑪雅語言,保持著傳統的風俗習慣。從民族學角度,瑪雅人並沒有消失。至於他們的文明,應該說從西班牙人征服後才消失。
史學界真正爭論的焦點是:古典時期的瑪雅文明是怎麼衰落的。由於瑪雅文明在後古典期水平明顯低於古典時期,有學者稱其為消失,我認為用斷裂這個詞更准確,因為雖然文明程度突然下降,但畢竟還是有傳承關系,語言文字和風俗都一樣,人民也還是那群人。我們也不能說後古典時期就不是瑪雅文明了。只要你承認後古典期依然是瑪雅文明,就不能說瑪雅文明消失了。
至於古典期突然斷裂衰退的原因,目前史學界還沒有共識,並且提出的假設很多。
Ⅶ 瑪雅文明是在什麼時候消失的
瑪雅文明的消失,也是到現在也是一個謎團,不得不說,瑪雅文明的消失,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重大損失。下面是我分享的瑪雅文明的消失時間,一起來看看吧。
大約在16世紀時,瑪雅文化的傳承者阿茲特克帝國被西班牙帝國消滅。至此瑪雅文明便消失
瑪雅文明,是現代分布於現今墨西哥東南部、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和貝里斯5個國家的叢林文明。雖然處於新石器時代,卻在天文學、數學、農業、藝術及文字等方面都有極高成就。與印加帝國及阿茲特克帝國並列為美洲三大文明(阿茲特克帝國與瑪雅文明位於中美洲;印加帝國位於南美洲安第斯山一帶)。
依據中美洲編年,瑪雅歷史分成前古典期、古典期及後古典期。前古典期(公元前1500年-公元300年)也稱形成期,歷法及文字的發明、紀念碑的設立及建築的興建均在此時期;古典期是全盛期(約4世紀-9世紀),此時期文字的使用、紀念碑的設立、建築的興建及藝術的發揮均在此時期達於極盛;後古典期(約9世紀-16世紀 ),此時期北部興起奇琴·伊察及烏斯馬爾等城邦興起,文化也逐漸式微(衰弱)。瑪雅從來不像希臘及埃及等文明擁有一個統一的強大帝國,全盛期的瑪雅地區分成數以百計的城邦,然而瑪雅各邦在語言、文字、宗教信仰及習俗傳統上卻屬於同一個文化圈。16世紀時,瑪雅文化的傳承者阿茲特克帝國被西班牙帝國消滅。
1952年6月有5日,人們在墨西哥高原的瑪雅古城帕倫克一處神殿的廢墟里,發掘出了一塊刻有人物和花紋的石板。當時人們僅僅把這當作是瑪雅古代神話的雕刻。但到了六十年代,人們乘坐宇宙飛船進入太空後,那些參與過宇航研究的美國科學家們才恍然大悟:帕倫克那塊石板上雕刻的,原來是一幅宇航員駕駛著宇宙飛行器的圖畫!雖然經過了圖案化的變形,但宇宙飛船的進氣口、排氣管、操縱桿、腳踏板、方向舵、天線,軟管及各種儀表仍清晰可見。這幅圖畫的照片被送往美國航天中心時,那些宇航專家們無不驚嘆,一致變為它就是古代的宇航器。這似乎令人難以置信,但卻是確鑿的事實。
於是,有些學者提出了一種大膽的看法:他們變為,在遙遠的古代,美洲熱帶叢林中可能來過一批具有高度文明的外星智能生命,他們走出飛船,教給了尚在原始時代的瑪雅人各種先進知識,然後又飄然而去。他們被瑪雅人變為是天神。瑪雅文化中那些令人難以理解的高深知識,就是出於外星人的傳授。帕倫克石板上的雕刻,也是瑪雅人對外星宇航員的臨摹。外星人離去時,曾向瑪雅人許諾重返地球,但在瑪雅人的追求祭司預言天神返回的日子裡,這些外星並未重新返回。於是這導致了瑪雅人對其宗教和祭司統治的信心喪失,進而引起了整個民族心理的崩潰,終於使人們一個個離開故鄉,各自走散。瑪雅文化就這樣消失了。
也許人們會指責這種看法帶有過多的假說意味。但即使否變了這種說法,也仍然無法圓滿地解釋瑪雅文化那神秘的內涵,那眾多令人不可思議的奇跡,以及它突然消失的原因。
是現代分布於現今墨西哥東南部、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和貝里斯5個國家的叢林文明。雖然處於新石器時代,卻在天文學、數學、農業、藝術及文字等方面都有極高成就。與印加帝國及阿茲特克帝國並列為美洲三大文明(阿茲特克帝國與瑪雅文明位於中美洲;印加帝國位於南美洲安第斯山一帶)。
依據中美洲編年,瑪雅歷史分成前古典期、古典期及後古典期。前古典期(公元前1500年-公元300年)也稱形成期,歷法及文字的發明、紀念碑的設立及建築的興建均在此時期;古典期是全盛期(約4世紀-9世紀),此時期文字的使用、紀念碑的設立、建築的興建及藝術的發揮均在此時期達於極盛;後古典期(約9世紀-16世紀 ),此時期北部興起奇琴·伊察及烏斯馬爾等城邦興起,文化也逐漸式微(衰弱)。瑪雅從來不像中國、埃及等文明擁有一個統一的強大帝國,全盛期的瑪雅地區分成數以百計的城邦,然而瑪雅各邦在語言、文字、宗教信仰及習俗傳統上卻屬於同一個文化圈。16世紀時,瑪雅文化的傳承者阿茲特克帝國被西班牙帝國消滅。
Ⅷ 瑪雅文明何時消失的什麼時候消失的距今多
瑪雅文明是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傑出代表,以印第安瑪雅人而得名。約形成於公元前1500年,瑪雅人創造了輝煌的瑪雅文明。
瑪雅文明,是現代分布於現今墨西哥東南部、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和貝里斯國家的叢林文明。雖然處於新石器時代,卻在天文學、數學、農業、藝術及文字等方面都有極高成就。
瑪雅文明與印加帝國及阿茲特克帝國並列為美洲三大文明(阿茲特克帝國與瑪雅文明位於中美洲;印加帝國位於南美洲安第斯山一帶)。
依據中美洲編年,瑪雅歷史分成前古典期、古典期及後古典期。前古典期(公元前1500年-公元300年)也稱形成期,歷法及文字的發明、紀念碑的設立及建築的興建均在此時期;古典期是全盛期(約4世紀-9世紀),此時期文字的使用、紀念碑的設立、建築的興建及藝術的發揮均在此時期達於極盛;後古典期(約9世紀-16世紀 ),此時期北部興起奇琴·伊察及烏斯馬爾等城邦興起,文化也逐漸式微(衰弱)。瑪雅從來不像中國、埃及等文明擁有一個統一的強大帝國,全盛期的瑪雅地區分成數以百計的城邦,然而瑪雅各邦在語言、文字、宗教信仰及習俗傳統上卻屬於同一個文化圈。16世紀時,瑪雅文化的傳承者阿茲特克帝國被西班牙帝國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