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少數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貢獻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飲食作為人們活動的最主要的原動力,是人類生活中決不可缺之部分。故因飲食活動而創造的飲食文化,從來就被視為人類文明史上的傑出創造,它含著極為豐富的物質和精神的內容。在民族傳統文化中,飲食文化往往是最具活力的一部分。我國作為具有五千年文明史和包括56個民族在內的中華民族大家庭,在飲食文化方面的卓越創造和多姿多彩,早已為世界所公認。作為共同創造中華文化的我國各民族,在創造中華飲食文化方面無不作出了自己的貢獻。探討少數民族對創造中華飲食文化的貢獻,無疑對深入認識中華文化一體多元之特徵有所俾益。然因我國少數民族眾多,限於篇幅,難以一一詳論,本文擬擇要略舉數端以作探討。以一斑而欲窺全豹,誠有疏漏、拋磚引玉,惟所願也。 1.近數十年考古研究已證明,中華文明起源於黃河流域之說是失之偏頗的。事實上東北自松遼平原、黑龍江流域,西北至青藏高原頂部的羌塘地區,東南自江淮大地,西南至雲貴高原;北自漠北,南抵海疆,都有早期文明發現。考古證明,這些不同地區的遠古文化,既有各自的特色,又有著某些聯系。正說明中華文化的多元起源和交融性。正因為此,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通過交融而形成的中華文化因而具有一體多元的特性。在飲食上,稻米自南而北,麥類自西而東的傳播,對中國人飲食習慣的形成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是我國少數民族對中華文化的一大貢獻。 麥的起源目前國內外學者尚有爭淪,但中原地區上古原不產麥,則是得到公認的。中原之原始農作物為禾(今粟谷),故中原早期農作物之字皆從禾不從麥。如黍、稷、秫、糜等。至於麥類則是後來引種的。《詩?周頌?思文》: 「思為後稷,克配彼天。立我蒸民,莫匪爾極。貽我來牟,帝命率育。無比疆爾界,陳常於時夏。」說是後稷時「天帝」給他「來牟」種子。讓他引種於中原大地,從此這一作物不再有此疆彼界,推廣開來。此處之「來牟」二字,漢儒許慎釋為:「來,周所受瑞麥。來牟也,二麥一鋒,象其芒束之形。天所來也,故為行來之來。」①後來的注經者則將「來牟」解釋成「來,小麥;牟,大麥。」②清代學者段玉裁糾駁其謬說:「古無謂來小麥:牟,大麥者。至《廣雅》乃雲;『來』小麥;牟大麥。非許說也。」③可見《詩?思文》中的「來牟」:原即指的是麥。農作史證明麥類原為野生,後被人工培育,在種值上是先有大麥後有小麥,故早期的「來牟」是對麥的統稱,而「來」就是大麥。所謂「二麥一鋒,象其芒束之形,」指的就是大麥的形狀,因大麥之穎果排列為明顯的兩列(改進種為四列),而小麥則鋒列不明顯,故可知當時中原華夏人將初傳入的麥寫作「來」,既象形又取義,表明是一種外來的大麥種。那麼,這大麥從何而來的呢? 著名藏學家、農業經濟地理學家任乃強先生根據實地考察最早提出青藏高原為我國大麥原始產地之說,他認為高原上的古羌人最先培育出了麥種④,近一二十年青藏高原的綜合科學考察也證明西藏地區很可能是大麥的原生地,因為在那裡至今尚有與青稞種屬極相近的野生麥種⑤。而青藏高原世代生息的人們普遍食用的青稞(大麥的一種)。藏語即叫做「Nas」,與漢字的「來」同音⑥。由此可見,中原人最初將引入的大麥稱作「來」,實際上原為借音和象形,漢儒釋經時才加入了「行來」之義。 青藏高原之上古居民,中原人稱之為「羌」,《說文》釋為「西方牧羊人」之義。古羌實際上是中原人對河隴以西眾多族群的一種泛稱和統稱,是後來氐羌系統各民族的先民。古羌之一部分即今日藏族之先民。羌與中原之華夏人很早就有交往關系,由於上古之時青藏高原海拔較低,氣候溫和,宜農宜牧。故古羌由野生麥種培育出大麥,率先開始麥作農業。隨著青藏高原的抬升,高原頂部羌塘一帶氣候逐漸惡化,羌人也逐漸向東及南遷移,向東進入陝甘河隴一帶與華夏先民的關系進一步密切,文化上的相互影響和血緣上的融合也有所加深,羌系的炎帝一支入主中原,黃帝的兩個兒子昌意、青陽分別降居江水(岷江),若水(雅礱江),都說明當時民族交融的情況。從昌都卡若和青海卡約文化,亦證明早在四五千年以前的黃帝時代,中原的粟米也已輸入青藏高原的古羌人中。那麼青藏高原古羌人培育的大麥當然也能以同樣渠道輸入於中原華夏族中了。歷史上後稷有二,一是堯舜以前的烈山氏(炎帝)之子柱,稱稷;一是周之始祖棄,也稱稷。漢儒解釋《思文》為周公祭頌棄之作,因而得出麥是自周才傳入中原播種之結論。如以考古發現論之,則似應在烈山氏子稷時就已傳入中原⑦。不過,無論是周還是周以前傳入,都無妨古羌人對我國種麥的巨大貢獻,由於麥在中原的推廣,我國人、「粒食」進一步發展,由麥飯演進為麵粉製品的「粉食」,推動了我國飲食文化的大發展。 我國飲食講究「飲和食德」,即包含與時間和空間的平穩、協調,以求達到自身小宇宙與天地大宇宙的調和,故強調飲食與五行相匹配。在五行與五糧的關繫上,漢儒鄭玄認為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分別與五穀中的麻(木)、黍(火)、稷(土)、麥(金)、豆(水)相合⑧。鄭玄將麥與「金」相屬,可能即因麥是西部傳入之物。因為按五行方位,西方屬金,麥既原是西方之物、故以其屬金。唐孔穎達疏說,「萬物變由西方也。」⑨也從一個方面說明漢代以前從西部民族地區輸入中原的東西不少,以至大大影響了中原地區的社會生活發展。 我國是世界最早利用霉茵釀酒的國家,至少已有六七千年的歷史⑩,中國的曲櫱釀造技術不僅對中國的飲食以巨大的影響,而且對世界的釀造技術和有機化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19世紀末法國科學從中國酒麴技術中學到了「澱粉霉法」,從而使歐州的發酵技術獲得一大飛躍。然而,研究中國酒麴的起源,就不能不看到古羌民對此的重大貢獻。 我國古代釀酒分櫱法和曲法。而櫱法在先,是最古老的一種釀造方法。東漢劉熙《釋名》說:「櫱,缺也,漬麥復之,使生芽開缺。」表明櫱是發霉發芽的麥。現代研究證明,發霉發芽的麥中,澱粉酶含量甚高,能使穀物糖化。同時其霉中又含有一些能發酵的黴菌,這恰好能滿足以穀物釀酒的兩個必要條件,即:將穀物內的澱粉分解為葡萄糖(糖化);將葡萄糖發酵轉化為酒精(酒化)。因而櫱能釀酒。不過,因櫱在酵母較小,酒化程度較差,所釀成之酒味很淡薄,故後來又在櫱的基礎上發明了酒麴,即所謂「大、小曲」的酒葯。曲製作過程中有意識的讓其產生兼具糖化和酒化功能的根霉、紅麴黴菌等多種黴菌,故能使酒糧不必經發芽而釀造,製成之酒也達到較高的酒精度。於是後來的曲櫱被分別用於不同濃淡酒的釀制。《尚書?說命》:「若作酒醴,爾惟曲櫱」,便說明「古時曲造酒,櫱造醴」⑾,所謂醴,指一種酒味淡薄,微帶甜味的酒,《釋名》曰:「醴,禮也。釀之一宿而成醴。」⑿可見在周代時,曲櫱已分別為兩種不同的用途。但由於曲與櫱有著相同的作用和相承的關系,故在古籍中或文人之辭賦中仍常將二者聯稱,泛指酒麴。 古羌人即率先培育出大麥,則櫱的最先使用者,亦當為古羌人。這是因為,麥粒發芽發霉在貯存粗放的上古羌人中當不乏見。發現這種麥芽可成酒亦是順理成章的。綜觀世界各民族之酒史,最初的酒都是偶然發現,自然而成。或「有飯不盡,委之空桑,郁積成味,久蓄氣芳」⒀;或「嚼米置地,越宿為曲」⒁;或野果壞藏,生出酒味。因而貯存大麥的古羌人最先發現櫱,用以釀酒,也就不足為奇。雖然在古籍記載中,尚沒有古羌人發明櫱的明確記載,但記載古羌人出好櫱、善釀的事例卻不少。晉王嘉在《拾遺記》中有這樣一段論述; 張華為九醞酒,以三薇漬曲櫱。櫱出西羌,曲出北胡。胡中有指星麥。四月火星出,麥熟而獲之。櫱,用水漬麥三夕而萌芽,平旦雞鳴而用之。俗人呼為雞鳴麥。以之釀酒醇美,久含令人齒動,若大醉不叫筆搖盪,令人肝腸消爛,俗人謂為消腸酒,或雲醇酒⒂。 張華為晉初尚書,博物通經,撰有《博物志》,算當時天下風物之人,其釀酒之曲櫱都要取自遠方的羌、胡民族之中,至少可證明直到晉代,羌人善為櫱的聲名仍然在中原有很大影響。文中記述羌人造櫱之法,十分清楚的表明櫱即是麥芽。而且是羌人人工製造,並非取自天然。從中我們還可知那時羌人制櫱已有成型的工藝和操作規則。既然直到晉代中原的人釀好酒都要到西羌中去求取櫱,那麼,不難推論,晉以前中原人早有求櫱於羌之事。故宋代竇革作《酒譜》也說:「櫱出西羌」。如是則我們說櫱是羌人之創造當應符合史實。宋應星《天工開物》說:「後世厭醴味薄,遂至失傳,則櫱法亦亡。」⒃指的是元代以後,中國社會飲烈酒之風興起,薄而淡的醴無人需要,遂至失傳。但事實上櫱法並未完全滅亡,現代之啤酒即利用櫱,只不過其工藝技術採用西方液態發酵法,更為先進、科學。此外,利用麥芽的糖人作用,我國的飴糖製造法流傳至今。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亦還在釀造中使用櫱⒄。 羌人的飲酒習慣亦起源很早,普遍嗜酒。《拾遺記》記載晉武帝時,有一名姚馥的羌族養馬人,98歲了,仍非常嗜酒,常憾「九河之水不足以漬曲櫱」,被人稱為「渴羌」。南北朝至初唐時期活躍與青藏高原東南部的黨項羌已是純牧業民族,但他們仍然保留古羌人釀酒的習慣。常常「取麥地他國以釀酒」⒅。羌人釀酒的習慣和嗜酒的愛好顯然與其最先發明櫱法釀酒有關。
Ⅱ 有關美食報告的感言
我有七八篇關於美食的小文章送給你,希望你用的上。
《美味的小籠包》
常聽人們說小籠包美味可口,我卻從沒嘗過,也不知是啥味道。這天下午,爸爸媽媽帶我來到小籠包子店讓我開開眼界,飽飽口福。那天終於如願以償了.小籠包一個個白生生,皮薄薄的,裡面好象有一包汁水在,小籠包小巧玲瓏,形似寶塔,呈半透明壯,晶瑩透黃,寶塔頂上一陣陣香氣隨風四溢,形狀也和包子差不多,難怪叫小籠包。小籠包以上一般都是一籠裡面有十個,每個都是圓鼓鼓的像一個個小雪球似的,只不過上面有一個凹凸不平的地方,還沒上來我就被這香氣熏得如痴如醉了。真恨不得把整個蒸好的小籠包一口吞掉。 一籠小籠包上來了,我坐在椅子上,剛蒸完的小籠包發出了一絲淡淡的香氣息。一聞到這種香氣息,我就忍不住要去大口大口的吃它了。剛夾起一個 「小胖墩」塞進嘴裡,它就開始反 抗。 我這時肚子正餓得咕咕叫,恨不得將嘴巴變大,把四籠小籠包一口吞下去。於是我就用筷子小心翼翼地夾起小籠包,因為輕咬了一小口,汁水就像千軍萬馬往我嘴裡奔跑。我把它沾一點醋,輕進我的嘴裡,肉餡又松又軟,只要一嚼,它的肉就一下子鬆了下來,鮮美無比 媽媽說:「吃小籠包應該先醮點醋,輕輕咬一個洞,把裡面鮮美的湯汁吸干,再吃皮和肉。小籠包的美味精華就在湯汁里。我按照媽媽的方法吃,湯汁鮮、皮薄肉嫩,真是好吃極了。果然,小籠包一會兒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了。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它的肉非常十足,咬一口鮮鮮的,濃濃的,咸鹹的,讓你吃了還想吃。於是我又纏著媽媽去買一客,當阿姨笑盈盈端來後,我又怎能放過呢?吃了一個又一個,在吃得滿口流香,砸咂嘴,不住稱贊道:「美!真是美味之極。」一眨眼,又被我消滅了,摸了摸鼓鼓的小肚子,舔舔嘴,余興未了。 怎麼樣,心動了?心動不如行動,去吃吃你們家鄉的小籠包吧!
《油炸臭豆腐》
這是江南冬天特有的地方小吃。
小的時候,一放學就往街上跑,當然,這是在口袋裡有幾個錢的時候。穿過小巷,翻過小橋,就可聞到油炸臭豆腐的香味。經營油炸臭豆腐的是個瘦瘦的老人,眉毛鬍子全白了,他總是挑一副擔子,擔子其實是木頭做的箱子,前面一個箱子放著臭豆腐、醬油、辣椒醬和一疊小盤子,還有一個罐頭瓶,裡面插著幾雙筷子。後面一個箱子安放著一隻小煤爐和一口鍋。
老人總是站在街的拐角,專心致致地油炸臭豆腐。從沒有聽過他的吆喝聲,但總有許多食客尋著香味而來,在他的小擔子前站成一圈。他的臭豆腐很有特色,乍看上去黑不溜湫,和別的臭豆腐沒有什麼兩樣,但一入鍋再一出鍋,就變得金燦燦、香噴噴,塗上一層醬油或辣椒醬(他的辣椒醬是自製的,紅艷艷的,辣得香,辣得舒服),黃黃紅紅,煞是好看。小心翼翼咬上一口(因為非常燙),外黃內白,外酥內嫩,香辣刺激,此時已不是在吃而是舌頭打著卷往下吞。
老人一次總是只炸幾塊,炸好幾塊賣幾塊,所以等的人都是一個吃,其他的人共同行注目禮。吃油炸臭豆腐的人大多是女人和孩子,真的很奇怪,江南女子都是不吃辣的,但一到這擔子前就都變成「辣妹子」了,辣椒醬塗了厚厚的一層還要塗,女人此時也不管斯文了,直吃得嘴唇通紅,涕淚交加,熱汗直冒。老人只是不住地說:辣得結棍,勿要吃得格許多。說歸說,他也不去阻擋。所以,老人的辣椒醬每天都要消耗一瓶。
那時,我父親每月給我五毛錢,至少有一半的錢是貢獻給臭豆腐了。一塊臭豆腐一分錢,吃完一塊,這一天才能安靜下來。有時候沒有計劃好超支了,那麼,我就剋制住自己不往那裡跑,怕自己的眼睛裡會長出鉤子來。不過,那樣的時候,只要我不小心溜到老人的擔子前,老人總會洞察一切,好象發現了我的口袋裡沒有半分錢,就會笑眯眯地炸一塊最脆最嫩的送給我吃。不好意思白吃,等下個月父親寄錢來的時候,我馬上就去還給他,老人也收下,但必定多炸一塊臭豆腐給我。
離開那個江南小城二十多年了,我再也沒有吃過那樣美味的油炸臭豆腐(雖然我在其他江南城市也吃過油炸臭豆腐,但是味道好象總是差了一點)。它總是出現在我的夢里,和它一起出現的還有那個連名字都不知道的白鬍子白眉毛的瘦老人。
《肉骨頭粥》
我只吃過一次肉骨頭粥。
那是江南冬日的一個星期日的早晨,一向節儉的舅母突然提出帶我去吃肉骨頭粥。我受寵若驚,一路屁顛屁顛地緊跟在她身後,生怕她又突然改變主意。
沿著青石板路,穿過熙熙攘攘的菜市,拐進一條小巷。遠遠看見一個小鋪子飄出陣陣白霧,還聽到鐵勺敲鍋沿的聲音。舅母領著我走進這間鋪子,鋪子里已經座無虛席。大家都在唏哩嘩啦地喝這叫肉骨頭粥的東西,好象這東西真的很好吃。
老闆娘把我們領進里間的灶旁,滿臉歉意地說:「就在這里吃吧。」老闆娘是一個40來歲的女人,頭發齊耳,一絲不苟地用黑色的發卡別在耳後。我生怕舅母臨陣脫逃,趕緊自做主張說:「可以可以。」結果招來舅母兩個白眼。「好吧,來一碗肉骨頭粥。」老闆娘一手抄起大鐵勺,一手揭開大鍋蓋,頓時一股熱浪席捲著肉粥的香味撲鼻而來。她用大鐵勺在鍋里攪了攪,盛了一大碗粥遞給我。這碗粥是灰白色的,米已經煮得不見原形,粥面上還點綴著幾小塊肉骨頭。我小心翼翼地嘗了嘗,嗯,香香糯糯,黏黏呼呼。真的不需要「吃」,只要喝就行了。我就這樣站在大灶旁,端著大碗,呼啦呼啦地喝著有生以來第一次肉骨頭粥。最後還像小狗一樣把那幾塊肉骨頭啃得乾乾凈凈。那碗粥花了舅母5分錢。
後來,舅母告訴我,煮肉骨頭很麻煩。先要把肉骨頭(連著些肉的骨頭)煮上幾小時,然後再把新米淘好放進去,再煮。不能煮焦,關鍵是要掌握火候,細火慢熬才行。最後放上鹽和味精。所以,一般家庭是不做肉骨頭粥的,費時費力還不經喝。她還警告我,街上的肉骨頭粥不能多吃,因為有的老闆為省錢把客人吃過的骨頭,又重新放進鍋里煮。也不知她說的是真是假。反正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吃過肉骨頭粥,不是因為害怕不衛生,而是口袋裡的錢還不夠分配的呢。
不過,我還是經常到那家肉骨頭粥鋪去,主要是想看看她們怎麼處理吃完的骨頭的。可老闆娘好象明白我的意圖,總是笑眯眯的招呼我:「小姑娘,來吃一碗啊。」然後,我撒腿就逃。
《陽春面》
陽春面名字挺好聽,很高貴的樣子,其實是江南老百姓最愛吃最便宜因而也最能爽氣掏錢的大眾麵食。《上海的早晨》中資本家徐義德為了逃避公私合營裝窮,叫小伙計送的午飯就是這個陽春面,可見,陽春面是屬於勞苦大眾的專利。至於為什麼取這樣一個陽春白雪的名字,可能是取其反義吧,但我敢肯定,取這個名字的人絕不是下里巴人。
二十多年前,舅舅一家好象特別喜歡吃陽春面,每到星期天,舅舅就必定帶領全家到鎮上的面館去吃陽春面。兩個表弟興高采烈,但我卻很不喜歡。陽春面上除了撒一些蔥花就沒有別的了,光溜溜的,一點味道都沒有,吃了第一口就不想吃第二口。每次我都沒有方法把一碗陽春面吃完,我總是旁敲側擊地提醒舅舅還是吃餛飩好,至少還有點肉味。但舅舅堅決不肯,說餛飩太貴,又不經吃,同樣一角錢,陽春面吃得飽飽的,而餛飩卻只能塞牙縫。舅舅的牙縫好大。不喜歡吃,但每個星期天都得陪舅舅全家去吃,因為這是他們的節日,整整六天他們都在等著這一天。鎮上那家面館都認識舅舅,每次一來不用吩咐,就很快端上陽春面來,然後,舅舅一家就開始埋頭苦幹,並製造出幸福的聲響來。每當此時,我就望著面前的陽春面愁眉苦臉。
陸文夫在《美食家》里專門提到過陽春面,說第一鍋的陽春面最清爽最可口,因此,很多人都趕早去吃頭湯。我想,舅舅們吃得絕對不是這種陽春面。但不管怎麼說,我對陽春面是沒有興趣的了,胃口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倒了。
冬天光餅師傅比較幸福,守著爐子暖烘烘的,夏天就苦了,赤膊上陣還是大汗淋漓,汗水滴在爐子上嗤嗤作響。我就不敢買了,因為那光餅里必定也有光餅師傅勤勞的汗水。
前段時間,在福建「老鄉」處提到光餅,他們都說那玩意好吃而且對牙齒有利,經常嚼嚼絕對比「白箭」「綠箭」效果好。但不知現在還有沒有了,都好多年沒有吃過了。但願,這光餅爐子還能在福州的某個街角看到。
《餛飩》
我想,大概沒有什麼小吃有餛飩那麼普及和名稱多樣了。餛飩在福建叫扁肉;在四川叫抄手;在雲南廣西一帶叫雲吞;只有在江南才叫餛飩。
內容差不多,形式卻有些差別。福建的餛飩注重鮮,加蝦油是它的一大特色。小時候總是被喜歡吃餛飩的母親支出去買餛飩,買來買去,也就買出經驗來了。知道街頭的那家餛飩味太濃,吃完後就要趕緊灌開水;而街尾的那家餛飩味道尚好,就是只見皮不見肉;最好的是穿過幾條街的那家「野」店,說它野,是因為時開時不開的,好像全憑主人興趣。這家的餛飩量足味最地道,每隻餛飩雪白剔透,中間一點紅紅的肉餡若隱若現,再配上幾粒蔥花,就好象一池秋水中的白蓮。福建的餛飩一般都很節儉,一根小木棍往肉泥上一點再往餛飩皮上一翻,一隻餛飩就完成了,往往一盤肉泥可以對付一天所要出售的餛飩。吃餛飩的一般都是女孩子,她們可以不計較得失,慢悠悠地翹起蘭花指,用小調羹小心翼翼地舀起餛飩往櫻桃小口裡送。所以,較之其他小吃,福建餛飩更顯得女人味一些。
而四川餛飩則個性鮮明,陽剛味十足。首先一大特色是沒有湯,第二大特色是辣得過口不忘。那一年去成都調研,特地拜訪「抄手」,誰知端上來的是幾只乾巴巴的結結實實的餃子狀餛飩,上面還澆了一層紅彤彤的辣椒油。仗著本人吃辣還有一些功底,掙扎著把這碗「抄手」給吞了。結果,除了辣,我已經不記得它還有沒有其它味道。
江南一帶,餛飩是最常見的小吃,這里的餛飩分為大餛飩和小餛飩兩種。大餛飩里餡比較多,有鮮肉的也有青菜的,但它又不同北方的餃子那樣皮厚餡足,江南人總是不肯象北方人那樣乾脆利落地做出餃子風格,他們總要保持餛飩的傳統,哪怕再大一些,小家碧玉的本色不變。江南大餛飩是放大了的小餛飩,樣子象修女的帽子,湯多量也足,一般人吃一碗也就有了七分飽的感覺。
正宗的江南小餛飩是最具江南文化味的,皮擀得講究,貼著碗能看到碗里的花紋,真正是薄如蟬翳。肉要精瘦的,處理得細膩無渣,燒好後的餛飩,皮子晶瑩舒展,「白里透紅,與眾不同」,象一隻只美麗的白蝴蝶 。這時候的注意力就不會在吃上了。不過,這樣的小餛飩現在已經不多了,做的人和吃的人好象都已經缺少了這份精緻的心情。取而代之的是滿街都是的大眾小餛飩,簡單一裹,完事,連皮也不擀了,買現成的。
在北方讀書的時候,思念餛飩(福建的江南的),思念得咬牙切齒。北方同學很不以為然,說,那有什麼好吃的?清湯寡水的,不如咱北方餃子實在。
是的,要想實在,吃北方餃子;要想苗條,吃江南餛飩。
《羊肉串》很奇怪,我向來不吃羊肉,但對羊肉串卻來者不拒。
第一次吃羊肉串是在北京。那一天,從北京圖書館查資料出來,拐到白石橋附近,那裡有一片飯店餐館和小吃攤點。先買了仿膳食品窩窩頭,吃得直冒酸水,發了一通諸如慈禧太後的胃口怎麼這么好對付之類的牢騷後,就站到了烤羊肉串的攤子前。並沒有想要吃,的的確確是被那種香里帶膻的味道吸引過來的。
同學也是南方人,不吃羊肉,但他敢想敢乾的精神令我佩服。他先買了三串,然後視死如歸地說:「我先吃吃看。」他小心翼翼地先咬了一口,翻翻眼珠,接著就加快了頻率。我盯著他上下翻飛的大嘴,直問:「哎,別顧吃啊,到底好吃不好吃?」他「嗯嗯」地一氣吃完了三串,才摸摸肚子很滿意地說:「不吃真傻。」趕緊掏錢,一手抓一把,這串咬一口,那串咬一口,真的很好吃,肥而不膩,焦香十足,還有一種特有的,說不出來的怪怪的味道(後來才聽新疆的同學說,那是孜然的味道)。我們就這樣邊走邊吃,吃完了,就地再買,反正羊肉串攤子到處都有。直吃得飽咯里都帶羊膻味,不能再吃了,再吃下去,我們非得變成草原牧民了。
本來以為羊肉串就是這樣好吃了,誰知新疆的同學說:那算什麼羊肉串?真正好吃的是咱們新疆的羊肉串,那可是羊肉串的老家。第一次那麼羨慕新疆人,真正覺得新疆是個好地方。
咱也沒有機會去新疆啊,就把北京的羊肉串當新疆的吧。
回到南方後,也見過羊肉串,但不僅外貌小里小氣,味道也完全變了樣,如果說北京的羊肉串是仿名牌,那麼南方的羊肉串就是假冒偽劣了。也有例外,一次到南京出差,在新街口發現了久違的羊肉串,那味道,那相貌和北京的一樣。我又一次站在南京的大街上不顧斯文地大嚼起來。以後只要去南京,都要想方設法地溜到新街口去過過癮。
但總是心有不甘,有事沒事總鼓動頭兒:「咱們也到烏魯木齊去開個讀者作者聯誼會?」
《羊肉泡饃》
有了羊肉串墊底,去西安吃羊肉泡饃的時候就好象有了膽量。
看過雄赳赳氣昂昂的兵馬俑,摸過楊貴妃的洗澡池,躲過小商小販的圍追堵截,吃過田裡剛採下來的草莓,當然也爬過大雁塔和古鍾樓,接下來就是品嘗西安小吃的時間。
西安小吃最具代表性的小吃是肉夾饃和羊肉泡饃。不過,肉夾饃我連看都不看,一塊大肥肉塞在一塊大餅里,肥油直冒,盡管肉饃的主人說怎麼怎麼好吃,我就是吃不下去。不是怕胖,而是從小就不吃肥肉。肉夾饃是放棄了,但羊肉泡饃是一定要吃的。
於是就去找。在古樓附近轉來轉去,轉累了就在一個小攤子上坐下來。坐定後才發現對面一個老頭在專心致致幹活:把一塊硬硬的饅頭掰成顆粒狀。他神態專注地不緊不慢地掰呀掰,掉下來的粉末都用小指捺到嘴裡。他在幹嘛?是不是牙口不好?正想著,又見老頭把掰好的產品倒進一個盛滿濃湯的大海碗里,那碗濃湯頓時就變成了一碗漿糊。老頭有滋有味稀里嘩啦地喝完了這碗漿糊,站起身子,抹了抹沾在鬍子上的殘留物,打了個響亮的飽咯,滿臉都是幸福感。突然好象明白了什麼,趕緊找來伙計問:「那是什麼?」「羊肉泡饃啊。」老天,這糊里糊塗的東西就是大名鼎鼎的羊肉泡饃?小的時候就最恨把饅頭放進湯里 ,軟不啦及的,要口感沒口感要味道沒味道,再好吃的饅頭再好喝的湯都給攪渾了。
所以,很遺憾,在西安最大的收獲是買了一堆民間工藝品,而在吃上,卻是一片空白。
看了賈平凹寫的陝西小吃,其中花了大量的筆墨形容羊肉泡饃的精彩,但我還是沒有被他煽乎得流出口水來。這在我看關於吃的書籍的歷史中是少見的。
《朝鮮涼面》
初到東北,第一次看到正宗的朝鮮人和朝鮮文字還是大驚小怪的,後來看多了,就見怪不怪了。然後就開始琢磨如何深入了解朝鮮民族文化,比如,他們的飲食文化,更具體地說,如何吃遍學校周圍的朝鮮小吃店。
於是,先去朝鮮泡菜攤子前偵察一番,和買泡菜的朝鮮族老大媽套近乎,問:「道拉及是什麼意思?」朝鮮族老大媽真的很象《奇襲》里的老大媽那樣慈祥,她不僅耐心地回答我的幼兒園水平的問題,還推薦我買了朝鮮泡菜的代表作——桔梗。嘗了桔梗後,對朝鮮小吃就有了信心。
那一天,零下18°,屋外早已是灰白兩色世界。從澡堂出來,頭發一會兒就凍成柴火棒。並不覺得冷,只是渴得慌。就到處找有水源的地方,後來發現一面「朝鮮涼面」的幌子正迎風招展,涼面?正好解渴。一頭扎進去,裡面已是高朋滿座,人人都端著一個大海碗往肚子里灌涼面,很舒服的樣子。於是也要了一碗。等端上來後,才覺得好象有點不對勁。鮮紅的面湯上波瀾不興,面條當然是潛伏在湯底的,只是這湯,怎麼看都好象是剛從自來水龍頭里出來,冷不說,還有股漂白粉的味道。懷疑歸懷疑,我真的太渴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喝了再說。結果,渴是解了,但我體內的那點余溫可全給帶走了。一路跑著回到宿舍,又是捂熱水袋又是灌開水,折騰了半天,才把胃裡的那塊冰坨融化掉。
我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東北人和南方人本來就不一樣,他們冰天雪地里可以吃凍梨吃冰棒,那是因為他們有從小就鍛煉出來的堅強的胃。所以他們可以裹著大棉襖吃涼面,而我,只能在穿短袖的時候。
但,我還是沒有勇氣再去品嘗朝鮮涼面了。甚至一想到這四個字,我的胃就開始冒涼氣。
不怪朝鮮涼面,只能怪我自己。
《道口燒雞》
說來慚愧,自己在外求學幾年,大部分的注意力花在吃上。究其原因,一是學校食堂乏味的飯菜,使自己時常處於飢餓狀態;二是天性所致,「民以食為天」嘛,自己當然也不例外。
於是,剛到長春不久,就打聽到「道口燒雞」挺有特色,忙親臨考察。果真,擺在櫥窗里的燒雞肥嫩嫩、黃燦燦、熱騰騰,撒發著迷人的香氣,又看到買燒雞的人排成了長隊,更證實了此燒雞的名不虛傳。此後三年間,只要錢包里有點余錢,便忙不迭地往燒雞店送,買不起整隻就買半隻;買不起半隻就買雞雜碎(雞肝、雞卵等構成,便宜而味極佳,是窮學生最親睞之物)。那種拎著一小袋燒雞走路的愉快,無法言喻,只覺得生活在那一刻是多麼美好。此時若去攻讀書關,再厚的「磚頭」也能毫不費勁地「啃」下來,這就是「道口燒雞」的威力。有時,人的胃口會比腦袋重要得多,換句話說,就是物質有時也能毫不客氣地戰勝精神。
逢到宿舍里的女同胞過生日,無例外地都要買只「道口燒雞」以饗大家。雞上檯面後,往往還沒等打開塑料袋,大家就已經操起傢伙躍躍欲試了。那香噴噴、熱騰騰的燒雞,嫩而無渣,連骨頭都是酥的,一塊雞肉在舌頭上還來不及停留就溜進肚子里去了。而此時往往有師兄師弟尋著香味不請自到,說句「生日快樂」就一屁股坐下來大嚼起來。那時候,要求師兄師弟辦事或反過來他們求我們辦事,都言不二價:一隻道口燒雞。
在長春的三年,可以說是伴著「道口燒雞」的香味渡過的。(雖不能常吃,但離學校不遠的一家燒雞店每天毫不吝惜地飄來的香味,使我們的讀書生活變得有滋有味起來。)
臨畢業的時候,有人告訴我,有一家大餅店專營夾肉大餅,味道好得沒法提。可惜沒有機會了。要不然,現在又會有一樣好吃的供我回味了。
麥熟將至,外出路過南方一個小鎮,有幸在飯店吃到了從小烙印在腦際的美食——碾碾轉兒。吃著這久違了的美食,當年的那種對其情深意切的慾望不禁又重現於心頭。 那是我童年時代,正直國家困難時期,農村百姓過著食不飽腹的生活。人們想盡辦法,把能入口的東西都吃凈了,就連門前的老榆樹也不能倖免於難,人們把樹皮剝光,充當了口中食糧。盡管如此,仍難解飢餓之急。 母親不忍心我們挨餓,早早地許下願:給我們做碾碾轉兒。我們無不從心底里高興。等啊盼啊!終於有一天,母親說地里的麥子可以吃了,讓我們跟著她去地里拔麥子。地里的麥子還不十分熟,而這也正是做碾碾轉兒最好的時機。由母親指點,專門挑選那些能用的麥子。做碾碾轉兒用的麥子特別嚴格,嫩了不行,因為麥子的漿水還沒凝固;老了也不行,因為麥粒熟透了就太幹了。必須選那些既成熟而又沒干透了的、麥粒綠而飽滿且已經有了一定硬度的麥子。母親捨不得多拔,因為那將是我們一家的口糧。等我們帶著兩捆麥子回家後,已累得直不起腰來了。其實活是輕微的,只是人已餓得沒了力氣。為了能吃到這美食,我們不得不堅持著和母親一起做下去。
我們先是把麥穗一個個掐下,然後放入鍋里悶熟,再把悶後的麥穗撮成粒。不等所有的工序結束,我就耐不住飢餓,將一把麥粒放入口中了,經母親再三勸說,才沒再多吃。等麥穗都撮成粒,母親把麥粒端到自家的石磨旁(當時農村差不多家家有石磨)。將石磨的上扇掀起,把一玫銅錢墊在磨臍上,再將石磨放好。將收拾干凈的麥粒倒在磨盤上,在磨眼上插一根秫桔桿兒,我們幾個和母親一道推的推,拉的拉,圍著磨道轉了起來。因為兩扇磨盤中間有銅錢墊著,磨扇間有著一定的空隙,所以推起來比磨面省些力氣,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費盡了全身之力。磨盤上的麥粒不斷下落,磨盤周圍不斷地落下了一個個的小面卷兒,不是太長,如同一根根斷了的火柴棒。
我們個個臉上淌著汗,心情卻是很好的,因為馬上就有飽飯可吃了,而且是上好的美食。我們的汗珠不斷增多,磨盤四周的小面卷兒也橫七豎八地堆了起來,等磨盤上的麥粒全不見了,我們才氣喘噓噓地停了下來。
母親用掃帚輕輕地掃凈磨盤四周的小面卷兒,又掀起石磨的上扇,仔仔細細地將兩扇磨盤打掃干凈,我們這才隨母親來到上房。等急了的我,也顧不得看清母親准備了什麼輔料兒(可能有些大蒜汁什麼的吧,那年頭兒沒有上好的講究的),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那種感覺真的勝過吃法國大餐!
時間過得好快,這難忘的童年轉眼已成往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進步,各種傳統名吃和國外的名家食品也擺上了老百姓的餐桌。人們可以在工作之餘,心情舒暢地品嘗著人間美味,可是對我而言,最最難忘的還是吃著和母親一塊兒做出的碾碾轉兒,這種心情恐怕是當今世人所不曾有過的。
願所有的人們永遠不再有我的那種感覺,願所有的人都能以恬靜的心態去品嘗這人間的美食——碾碾轉兒!
《鴨血粉絲湯》
鴨血粉絲湯是我們這兒著名的風味小吃o 鴨血粉絲湯味兒好,看相也好o晶瑩的粉絲浸在米黃色的湯里,一條條紅色的鴨血伴著黃色的油果、綠色的香菜、褐色的鴨肝,泛白的鴨腸散落其間,真是令人垂簾三尺! 鴨血粉絲湯做法很簡單:來了客人,隨手抓一把洗凈的粉絲放入竹製的漏勺里,在熱湯里來回的晃動,燙上一兩分鍾o將燙書的粉絲倒進碗里,再撈出些鴨血和油果子,加上湯水,撒上切好備用的熟鴨腸、鴨肝、香菜,喜歡吃辣的客人還可以澆勺紅紅的辣油,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鴨血粉絲湯就做成了o 吃鴨血粉絲湯也挺有意思的o吃粉絲時,我喜歡一根一根的吃,找到粉絲的"頭"以後o"噓"地一下吸進嘴裡,真是順滑爽口呀!吃油果子、鴨肝、鴨血,我先用舌頭舔一舔它的"粗"味道,再細細地詛嚼,品嘗它的"細"味道o有一天有一天我吃鴨血粉絲湯時,由於吸粉絲過猛,湯濺得我滿臉都是,弄得我狼狽不堪o從此,我給鴨血粉絲湯取了個別名--"樂開花"o
《陽澄湖大閘蟹》
陽澄湖大閘蟹是我們這著名的特產。不僅蘇州人愛吃,而且全國各地的人們都愛吃。
有一天,家裡來了客人,媽媽從外面買了十隻大閘蟹。買回來後,媽媽先把大閘蟹放進水裡浸一下,趁這個功夫,我趴在水池邊,靜靜地端詳著它們,它們是深灰色的,有兩只大大的鉗子,和八隻小腳。它的兩只大鉗子使勁的揮舞著,好像要和我來一場惡戰。
開始煮了,媽媽先把水放在鍋里煮上9~10分鍾,水開了後,媽媽把它們一一放進了鍋里,漸漸地,它們的顏色由深灰變成了淡黃,又由淡黃變成了深紅色。又煮了一會兒,就完全熟了。媽媽打開了鍋蓋,一陣清香撲鼻而來,我狠狠地咽了一下口水,然後,媽媽把它們放進了盤子里,一盤色澤誘人、色味俱佳的大閘蟹呈現在我的面前。
媽媽把盤子放到了桌子上,我迫不及待地抓了一隻,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我先把兩只大鉗子和八隻小腳拽下來,前後咬一下,再一吸,又白又嫩的蟹肉就滑進了我的嘴裡。大鉗子里的肉非常細膩潤滑,入口即化。然後我打開了蟹蓋,裡面的蟹黃金燦燦的,我一吸,蟹黃就到了我的嘴裡,真是鮮美!最後,我把蟹一分為二,細嚼慢咽起來。。。。。。
陽澄湖大閘蟹的味道真鮮美啊!讓人吃後回味無窮,贊不絕口。真是名不虛傳的蘇州特產!
Ⅲ 麥粒企業管理咨詢(上海)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麥粒企業管理咨詢(上海)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07月24日,主要經營范圍為企業管理咨詢、商務信息咨詢、投資信息咨詢、經濟信息咨詢(金融信息除外),文化藝術交流與策劃(演出經紀除外)、企業形象策劃(廣告除外)、市場營銷策劃(廣告除外),會務服務(主辦承辦除外)等。
法定代表人:EVANS KEVIN D
成立時間:2014-07-24
注冊資本:3萬美元
工商注冊號:310000400741853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外國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上海市閔行區漕寶路1108號3層320室
Ⅳ 二十四節氣各有什麼特色飲食傳統
一、立春
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立春養生要防病保健。注意室內通風,加強身體鍛煉。此外,還要注意口鼻保健。
宜:辛、甘、溫、發散的食品,口味宜清淡可口。主食推薦糯米、大米、玉米。蔬菜推薦白蘿卜、韭菜、香菜、油菜、洋蔥、辣椒、苘蒿、捲心菜、茴香、白菜、芹菜、菠菜、萵苣、竹筍、冬瓜、南瓜、絲瓜、茄子等。
二、雨水
太陽到達黃經330度時為雨水。雨水時節,天氣變化不定,此時養生要注重養護脾臟,春季養脾的重點首先在於調理肝臟,保持肝氣順暢。
宜:多吃新鮮蔬菜、果汁多的水果及一些野菜。主食宜食小米等,蔬菜有胡蘿卜、山葯、韭菜、菠菜、油菜、豆苗、香椿、苘蒿、春筍、藕、荸薺、蘿卜等。水果有柑橘、蘋果、香蕉、雪梨、菠蘿等。水產類有鯽魚。其他為紅棗、蜂蜜、蓮子等。
三、驚蟄
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驚蟄時節飲食起居應順應肝的屬性。此外,諸如流感、水痘、流行性出血熱等在這一節氣都易流行爆發,要注意嚴防。
宜:多吃新鮮蔬菜及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蔬菜有菠菜、水蘿卜、苦瓜、芹菜、油菜、山葯、春筍、甜椒、洋蔥。水果有梨,海鮮有螃蟹。其他為蓮子、銀耳、芝麻、蜂蜜、雞、蛋、牛奶等。梨性寒,不宜一次食用過多,否則反傷脾胃,脾胃虛寒的人不宜食用生梨。
四、春分
太陽到達黃經0度時為春分。此時非感染性疾病中的高血壓、月經失調、痔瘡及過敏性疾病等較易發,要注意防護。
宜:進食辛、甘溫偏之物。主食選擇熱量高的,並要多攝取蛋白質,宜清淡可口。推薦食物有胡蘿卜、捲心菜、菜花、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紅柿、韭菜等新鮮蔬菜,柑橘、檸檬、蘋果等水果,牛肚、芝麻、核桃、蓮子等乾果,豆漿等飲料。
五、清明
太陽黃經15度時為清明。清明後雨水增多,自然由陰轉陽,這時要注意清泄肝火,以防肝氣升發太過或肝火上炎。
宜:清涼的寒性食品,並減少甜食和熱量大的食物的攝入。吃些柔肝養肺的食物,如薺菜、菠菜、山葯等蔬菜。春天韭菜可暖身。其他有銀耳、香菇、牛蒡、鯇魚等,香蕉、橘子等性味清涼的水果也應吃些。
六、穀雨
太陽到達黃經30度時為穀雨。除了精神養生來調節情緒外,還可食用一些能緩解精神壓力和調節情緒的食物。
宜:食富含維生素B、鹼性、養陰潤肺、暖胃健脾及調節人體情緒的食物。豆類有黃豆、大豆。蔬菜有白蘿卜、胡蘿卜、黃豆芽、西紅柿、菠菜等。水果有葡萄、香蕉、橘子、草莓、檸檬等。其他有海帶、天然綠藻類和瘦肉等。宜食香椿,但不能食之過量。
七、立夏
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立夏以後的飲食原則是「春夏養陽」,而養陽重在「養心」。此時胃病較易發,要注意防範。
宜:清淡,應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多吃一些酸味食品,還要食用一些清淡平和、清熱利濕的食物,適量補充蛋白質。蔬菜有洋蔥、土豆、冬瓜、芹菜、西紅柿、黃瓜、絲瓜、山葯等。水果有山楂、香蕉、蘋果、桃、草莓、西瓜等。乾果有芝麻、核桃、花生等。水產類有海參、泥鰍、鯽魚等。其他有黑木耳、瘦肉、蛋類、奶類等。
八、小滿
太陽到達黃經60度時為小滿。此時人的生理活動處於一年當中最活躍的時期,故消耗的營養較多,需要及時進補。
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為主,常吃具有清利濕熱、養陰作用的食物,食用一些清涼的食物,但不可過於寒涼。推薦蔬菜有黃瓜、胡蘿卜、冬瓜、絲瓜、荸薺、藕、西紅柿、山葯等。肉類有鴨肉等。水產類有鯽魚、草魚等。水果有西瓜、梨、香蕉等。
九、芒種
太陽到達黃經75度時為芒種。此時雨多且潮濕,天氣悶熱異常,極易傷脾胃。另外,由於經常生吃食物、痢疾高發,要注意防範。
宜:以清補為原則。此時要多食蔬菜、豆類、水果,適當補充鉀元素,糧食以蕎麥、玉米、紅薯、大豆等含鉀元素較高為主,水果為香蕉,蔬菜為菠菜、香菜、油菜、捲心菜、芹菜、大蔥、青蒜、萵苣、土豆、山葯等。
十、夏至
太陽到達黃經90度為夏至日。由於夏季出汗多,體內易丟失水分,脾胃消化功能也較差,所以常進稀食是夏季飲食養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宜:清淡,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宜多食酸味,常食鹹味以補心。適宜的食物有西紅柿、黃瓜、芹菜、冬瓜、蓮藕、綠豆、草莓、杏仁、百合、蓮子等。
十一、小暑
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時為小暑。此時剛進入伏天,「伏」是伏藏的意思,所以人們應當減少外出以避暑氣。
宜:以清淡味香為主,飲食上要多注意衛生和節制。多吃蔬菜和水果。推薦食物有西紅柿、山葯、黃瓜、西瓜、蘋果、蠶豆、綠豆、牛奶、豆漿等。
十二、大暑
太陽到達黃經120度時為大暑。此時的人體容易被暑、濕等邪氣所侵擾,故要重點防治中暑。飲食上要多吃防暑和健脾的食物。
宜:多吃些燥濕健脾、益氣養陰的食物,及時補充水分及蛋白質。此時適宜的食物有山葯、蓮藕、土豆、西瓜、香蕉、大棗、蓮子、綠豆、豌豆、海參、甲魚、雞肉、鴨肉、瘦肉、雞蛋、牛奶、蜂蜜、豆漿、綠茶等。
十三、立秋
太陽到達黃經135度時為立秋,視這秋天的開始。立秋會帶來「秋燥」的相關疾病,應多吃些潤肺的食物。
宜:適當多食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食物,酸味果蔬也應常食用,這些包括蘿卜、西紅柿、山葯、扁豆、藕、茭白、南瓜、豆腐、蓮子、桂圓、糯米、粳米、枇杷、菠蘿、乳品、紅棗、核桃、蜂蜜、芝麻等。
十四、處暑
太陽到達黃經150度時為處暑。此時氣候變數較大,雨前氣濕偏熱,雨後氣溫偏涼,易引發風寒或風熱感冒。
宜:吃溫補食物,飲食宜清淡,多吃些鹼性和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適宜的食物有芹菜、菠菜、黃瓜、苦瓜、冬瓜、南瓜、黃魚、干貝、海帶、海蜇、銀耳、百合、蓮子、蜂蜜、芝麻、豆類及奶類等。
十五、白露
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為白露,白露是天氣轉涼的標志。此時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氣管病的發生。
宜:多吃一些有祛痰平喘、潤肺止咳作用的食物,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包括竹筍、蘿卜、胡蘿卜、鮮藕、梨、蘋果、紅薯、小米、鴨肉、核桃、木耳、蜂蜜等。
十六、秋分
太陽到達黃經180度時為秋分。此時要特別注重保養內守之陰氣,起居、飲食、精神、運動等方面調攝皆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
宜:適宜多食酸味甘潤的果蔬,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燥。飲食應以溫、淡、鮮為佳,如藕、鴨肉、秋梨、柿子、甘蔗、黑木耳、百合、銀耳、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等。
十七、寒露
太陽到達黃經195度時為寒露。此時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同時要注意劇烈運動、過度勞累等,以免耗散精氣津液。
宜:多食些甘、淡、滋潤的食品,可健胃養肺潤腸,同時要注意補充水分。這類食物包括蘿卜、西紅柿、蓮藕、胡蘿卜、冬瓜、山葯、雪梨、香蕉、哈密瓜、蘋果、水柿、提子、鴨肉、牛肉、豆類、海帶、紫菜、芝麻、核桃、銀耳、牛奶、魚、蝦等。
十八、霜降
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為霜降。霜降表示天氣更冷了。此時易犯咳嗽,慢性支氣管炎也容易復發或加重。另外,要注意補氣養胃。
宜:以平補為原則。適宜的食品有洋蔥、芥菜(雪裡蕻)、山葯、蘿卜、紫菜、銀耳、豬肉、牛肉、梨、蘋果、橄欖、白果、栗子、花生等。
十九、立冬
太陽到達黃經225度時為立冬。民間把立冬作為冬天的開始。此時飲食應以增加熱量為主,起居養生重點重防「寒」。
宜:適當食用一些熱量較高的食品,特別是北方,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吃一些富含維生素、鈣和鐵的食物。適宜的食物包括大白菜、捲心菜、白蘿卜、胡蘿卜、綠豆芽、油菜、洋蔥、西紅柿、紅薯、蘋果、香蕉、棗、梨、柑橘、豆腐、木耳、蘑菇類、羊、牛、雞、魚、蝦、海帶、牛奶、豆漿、蛋類、核桃、杏仁等。
二十、小雪
太陽到達黃經240度時為小雪。此節氣前後,天氣陰暗,容易導致或復發抑鬱症,因此,要選擇性地吃一些有助於調節心情的食物。
宜:多食熱粥。熱粥不宜太燙,亦不可食用涼粥。昆時適宜溫補,如羊肉、牛肉、雞肉等;同時還要益腎,此類食物要腰果、山葯、白菜、栗子、白果、核桃等。而水果首選香蕉。
二十一、大雪
太陽到達黃經255度時為大雪。本時節宜溫補助陽、補腎壯骨、養陰益精。同時此時也是食補的好時候,但切忌盲目亂補。
宜:溫補助陽、補腎壯骨、養陰益精。冬季應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的食物。宜食高熱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溫補食物有蘿卜、胡蘿卜、茄子、山葯、豬肉、羊肉、牛肉、雞肉、鯽魚、海參、核桃、桂圓、枸杞、蓮子等。
二十二、冬至
太陽到達黃經270度時為冬至。此時節對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來說,要特別提高警惕,謹防發作。
宜:食種類要多樣化,谷、果、肉、蔬菜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食物要溫熱熟軟,並且要清淡。宜食胡蘿卜、西紅柿、梨、獼猴桃、甘蔗、柚子等(同「大雪」)。
二十三、小寒
太陽到達黃經285度時為小寒。小寒節氣正處於「三九」,是一年當中氣候最冷的時段。此時人們應注意「養腎防寒」。
宜: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來防禦寒冷對人體的侵襲。這些食物有韭菜、辣椒、茴香、香菜、薺菜、南瓜、羊肉、豬肉、狗肉、雞肉、鱔魚、鰱魚、木瓜、櫻桃、栗子、核桃仁、杏仁、大棗、桂圓等。此時比較適合吃麻辣火鍋和紅燜羊肉。
二十四、大寒
太陽到達黃經300度時為大寒。大寒期間是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高發期,所以應注意防寒。
宜:適當多吃一些溫散風寒的食物以防風寒邪氣的侵襲。飲食方面應遵守保陰潛陽的原則。飲食宜減咸增苦,宜熱食,但燥熱之物不可過食;食物的味道可適當濃一些,但要有一定量的脂類,保持一定的熱量。宜食用的食材同「小寒」。適當增加生薑、大蔥、辣椒、花椒、桂皮等佐料。
Ⅳ 深圳麥粒進出口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深圳麥粒進出口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的進出口市場綜合服務商。在出口領域,我們有著10年以上外貿電商實戰經驗,致力於幫助中國企業擺脫目前經濟大環境所面臨的困境,直接介入海外市場的營銷與銷售環節,建立海外零售終端渠道和海外品牌,往產業鏈高端進軍。在進口領域,我們憑借國外豐富的資源優勢和豐富的進出口業務經驗,精選國外的優質產品,拓展國內市場,為中國客戶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從而形成進口與出口的雙向發展。
法定代表人:李穎
成立時間:2013-08-30
注冊資本:8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30110786930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深圳市南山區桂廟路光彩新天地18樓B3
Ⅵ 為什麼說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意義重大
24節氣在非遺的屬類中屬於「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24節氣的每個命名都蘊藏著中國人洞察天地的智慧──寒來暑往的季節變幻、溫度變化、降水量不同和感應時節而生的物候及勞作。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意義重大是由於以下幾方面:
1、寒來暑往中的四季節氣
「立」者,始也。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一年四季的時節在開始時就「立」好了,接下來就期盼著最好的春夏秋冬到來。
於是祖先還從天文的角度劃分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意指平分了晝夜,「至」則是極的意思,這是四季中最典型的氣候,春分百花生、夏至白晝長、秋分黃葉天、冬至雪臨門,兩個簡單的漢字,寫出了四季最詩意的分界點。
2、冷暖氣溫變幻的節氣
24節氣中,形容溫度的節氣只在夏季以後出現。「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是一年中炎熱的開始,大暑則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處暑是唯一一個在秋天仍與「暑氣」相關的節氣,「處」是終結的意思,這分明指的是秋老虎,它預兆著這一年的熱即將被季風吹走。
小寒是一年中氣候冷的開始,大寒則是這一年最冷的時候。
3、反映降水量的節氣
春天開始下雨,是因為從冬天復甦而來的生命需要雨水的滋養。雨水時節,冬雪融化,我們開始告別冷冬,雪化為雨,淅淅瀝瀝地開始了在春天的序幕。穀雨則是一年中降雨最充沛的時候,它促進著穀物茁壯成長。
到了夏季,我們不再看到與降水相關的描述,取而代之的是各種熱和麥稻蓬勃生長的物候。
秋天來臨,早晚溫差變大,空氣中的水分凝結,露凝而白為白露;寒露在秋分後,此時露水已寒,直至天氣漸冷,河邊的螢草開始出現白色的霜,稱為霜降。
而冬天帶來的雪是吉祥的預兆,小雪是開始下雪的時節,大雪則指雪量增多,銀裝素裹,俗語道「大雪小雪又一年」,冰天雪地的季節里蘊藏了年的希望。
4、遵循時節的物候節氣
「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面的動物。清明意指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民間曾有諺語:小滿小滿,麥粒漸滿。小滿是指麥類夏熟作物開始飽滿。再等到芒種時,便可收割麥類有芒的作物。
二十四節氣是季節的流轉,它告知我們氣溫的變化,它預兆著夏雨冬雪,它分享著物候的樂事。在流年往復的千百年裡,我們過著比四季更精緻的24節氣,才比任何人都明白時間的意義。
因為有了二十四節氣,讓我們無比感恩作為一個中國人,生活不僅是春夏秋冬,更是24個感知自然細微的時刻,這讓我們相信:生活遠比你想像的美好。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遠在春秋時代,中國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個節氣,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經完全確立。民俗學家劉魁立說,過去常說我們的歷法是陰歷,實際上,我們是陰陽合歷,「二十四節氣」即是陽歷的部分,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和社會實踐。
「氣候的形成主要受到太陽影響,其次是海陸地形差異性分布等因素。」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周兵說。「二十四節氣」客觀反映了季節更替和氣候變化狀況,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志,它的形成和發展與中國農業生產的發展緊密相連。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反映了我國獨特的氣候特點。「受太平洋暖濕氣流和北方西伯利亞冷空氣雙重影響,我國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嚴火其說,「二十四節氣」主要指導我國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農業生產。
「申遺成功是對中華民族幾千年總結的雨熱運動規律的承認。」南京農業大學科技與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嚴火其說,「二十四節氣」幾千年來在指導我國生產生活中發揮了重大實踐意義。」「立春天漸暖,雨水送肥忙」。農耕文明的社會里,我們的祖先利用自然環境特點,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作為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二十四節氣」也深深影響著東亞國家。韓國、日本有很多與我國相似的習俗。
Ⅶ 最近對國際象棋很感興趣,有沒有朋友能提供些國際象棋方面的知識啊,不勝感激
關於國際象棋方面的知識以上各位已經回答的相當詳細了,下面我就介紹下最近的一個大賽
2009中國(南京)國際象棋超級大賽將於2009年9月27日――10月9日在南京市浦口區珍珠泉舉辦,目前已經簽約的棋手有:保加利亞的托帕洛夫,世界排名第一;瑞典的卡爾森,世界排名第三;亞塞拜然的拉迪亞波夫,世界排名第五;俄羅斯的雅科文科,世界排名第七;匈牙利的列科,世界排名第九以及今年國內國際等級分排名最高的選手王玥。南京成為目前中國唯一擁有國際最高等級國際象棋大滿貫賽事的城市,中國(南京)國際象棋超級大賽也成為世界五強、亞洲第一、中國唯一的國際象棋全球頂尖賽事。目前全球范圍內僅有網球、F1、高爾夫、國際象棋四大大滿貫賽事。國際象棋大滿貫賽事現包括荷蘭維克安澤超級大賽、西班牙里納雷斯超級大賽、保加利亞索菲亞超級大賽、南京國際象棋超級大賽和畢爾巴鄂總決賽。
2009中國(南京)國際象棋超級大賽近日全面啟動,組委會於6月15日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大賽組委會副秘書長、市政府新聞發言人曹勁松主持了新聞發布會。組委會秘書長、浦口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董偉作為新聞發布人,向在場的20餘家中央省市媒體介紹了大賽籌備進展情況。組委會執行副主任、國家體育總局棋牌中心中國棋院國際象棋部主任、中國國際象棋國家隊總教練葉江川,國家體育總局棋牌中心中國棋院外事部副處長田紅衛出席了新聞發布會,並回答了記者問。
本屆大賽將於9月27日至10月9日在浦口珍珠泉舉行。目前,初步確定參賽棋手為:來自保加利亞的托帕洛夫,世界排名第一;來自印度的阿南德,世界排名第二;來自挪威的卡爾森,世界排名第三;來自亞塞拜然的拉迪亞波夫,世界排名第五;來自俄羅斯的雅科文科,世界排名第七以及今年7月份產生的國際等級分排名最高的1名中國選手。除超級大賽外,還將增設世界國際象棋女子大獎賽,選手為世界頂尖的12名女子國際象棋特級大師。
本次超級大賽將採取網路媒體、平面媒體、廣播電視媒體、戶外宣傳等多種媒體相結合的綜合傳播形式,並在國內首次嘗試電視直播國際象棋賽事,將為國際象棋愛好者在金秋時節帶來一場視覺盛宴。目前已有多家媒體主動要求成為大賽的媒體協辦單位,相關戰略合作事宜正在進一步商議中。同時本次大賽加強了市場化運作的程度,將力求實現政府零投入,目前大賽主贊助商已經初步確定,為江蘇康緣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為了提高廣大市民對國際象棋的關注度,本次大賽除開閉幕式及賽程之外,組委會還計劃舉辦一系列有影響力、別開生面的推廣活動,如國際象棋旅遊周,北大、清華與南大、東大的南北大學生對抗賽,青少年國際象棋夏令營,企業家精英賽等,希望通過多種多樣的形式推廣國際象棋的普及度,進一步提升南京賽事的影響力。
國際象棋大滿貫賽事在世界上擁有很高的聲譽,有助於提升舉辦城市的世界知名度,帶來經濟、文化等多項促進。組委會希望「以棋為媒」,依託大滿貫賽事,繼續努力實現搭建三大平台的目標:搭建舉辦國際高端體育賽事的運營平台,搭建南京世界形象的展示平台,搭建東西方文化的對話平台。 目前,2009中國(南京)國際象棋超級大賽經過前期緊張籌備現已全面啟動,組委會已經成立,各職能組已經確定,人員正在逐步到位中,框架方案已制定完成,操作方案正在細化。相關事宜正在有序進行中。
中國(南京)國際象棋超級大賽
時間:2009年9月27日-10月9日
地點:中國•南京•珍珠泉
主辦:南京市人民政府
國家體育總局棋牌運動管理中心
承辦:南京市浦口區人民政府
南京市體育局
獎金:25萬歐元:
Ⅷ 有哪些童謠
《中國童謠(8本)》網路網盤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25bzTrkcBCLQUVzUulVZHQ
四本傳統童謠,笑笑非常喜愛,每本書能安安靜靜地聽上好幾遍,對這個好動的小妞而言,那是相當的難得。每次讀到她喜歡的,笑笑會笑眯眯的說:「還看」,我繼續給她讀,她聽得不過癮,一遍遍說「還看」,碰到喜歡的能讓我一口氣讀上幾十遍,毫不誇張。
Ⅸ 國際象棋起源於哪個國家
【國際象棋起源的傳說】
①根據歷史傳說記載,國際象棋起源於古印度,至今見諸於文獻最早的記錄是在薩珊王朝時期用波斯文寫的.據說,有位印度教宗師見國王自負虛浮,決定給他一個教訓.他向國王推薦了一種在當時尚無人知曉的游戲.國王當時整天被一群溜須拍馬的大臣們包圍,百無聊賴,很需要通過游戲方式來排遣郁悶的心情.
國王對這種新奇的游戲很快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高興之餘,他便問那位宗師,作為對他忠心的獎賞,他需要得到什麼賞賜.宗師開口說道:請您在棋盤上的第一個格子上放1粒麥子,第二個格子上放2粒,第三個格子上放4粒,第四個格子上放8粒……即每一個次序在後的格子中放的麥粒都必須是前一個格子麥粒數目的倍數,直到最後一個格子第64格放滿為止,這樣我就十分滿足了. 「好吧!」國王哈哈大笑,慷慨地答應了宗師的這個謙卑的請求.
然而等到麥子成熟時,國王才發現,按照與宗師的約定,全印度的麥子竟然連棋盤一半的格子數目都不夠.這位宗師索要的麥粒數目實際上是天文數字.
許多學國際象棋的人都以為,國際象棋起源於印度。這源於英國人威廉·瓊斯1790發表在《亞洲研究》上的「印度象棋」一文。西方學者大多贊成他的觀點。因為那時候的世界文化就是英國文化。
②直到20世紀70年代以後情況才發生了變化。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國科學文化史》中明確提出,象棋是中國人的創造。他詳盡地分析了中國古代游戲——六博與與天文、象術、數學的關系,他說:「只有在中國,陰陽理論的盛行促使象棋雛形的產生,帶有天文性質的占卜術得以發明,繼而發展成帶有軍事含義的一種游戲。」接著陸續有蘇聯學者發表文章,批駁印度起源說。1972年南斯拉夫歷史學家比吉夫的專著《象棋——宇宙的象徵》斷定象棋首先出現在公元569年的中國(象戲),然後才逐漸傳播開來。
蘇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研究員切列夫考博士在1984年1月號的《蘇聯棋藝》上發表文章,根據他的研究,國際象棋起源於易經的思想:64格,對應八八、六十四卦,黑白對應陰陽。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見到專家學者的反駁文章。可以認為,切列夫考博士「國際象棋起源於易經思想」的觀點,在世界上已經站住了腳。
大約至少在公元前五千年以前,在中國出現了8x8的線圖(甘肅永昌鴛鴦池遺址出土彩陶繪圖)。在公元前10世紀以前可以斷定已經有了「六博」這種古棋。公元前5世紀六博經過改革而成「塞戲」。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6年在世)曰:「不有博弈者乎」(《論語》)這句話里,博弈即指六博和圍棋。史料記載公元6世紀(南北朝後期)北周武帝發明的「象戲」(公元569年)和唐代於地下發現的「百寶象棋」基本相同:8×8盤(64格),立體子,棋子擺在格子上面,也就是現代國際象棋的格局。
至遲於公元6世紀末、7世紀初,象戲進入印度(不排除更早一些的「六博、塞戲」和「類象戲」進入印度的可能性),形成了「恰圖朗茲」,進入中東形成了「沙特蘭茲」。恰圖朗茲和沙特蘭茲譯成中文都是「四色棋」(或「四方棋」)。考古的實物根據是8世紀以後印度才有四色棋的存在。最早的關於「四色棋」的文字記載是公元九世紀的克什米爾史詩《拉特納卡爾》。「沙特蘭茲」後來演變成「波斯象棋」並傳入歐洲。大約在15世紀木定型為今天的現代國際象棋。
「印度起源說」產生於英國人,最好也是由英國人來否定「印度起源說」。1984年版的大英網路全書上,關於國際象棋的起源,還說是印度或中國,而且重點介紹印度起源說。但是,2003年在英國出版《國際象棋中國學派》英文版時,在英國最大出版集團編輯撰寫的簡介中,一上來就已經有了這樣一句話:「雖然一些最早形式的國際象棋是在遠古的中國被發現」。要讓英國學者改變觀點可不是簡單的事情啊。
今天人們探討國際象棋的起源,是通過傳說、假說、考古和邏輯這四種方式,來作出各種各樣的結論。假說指明考古論證之方向,傳說補充考古邏輯之不足。畢竟國際象棋產生的年代太古老了,象最古老的歷史一樣,真實的再現要經過極為漫長的過程。不過,從整體方面看,關於起源問題,有兩點得到世界的公認:1、國際象棋起源於亞洲,後來傳入歐洲。2、最初的規則是擲骰子來決定誰走棋。
此外,專家學者在起源邏輯上有幾點似乎已經達到共識:第一,國際象棋是人造物。本質上是模型。第二,國際象棋是人類思想、意識的物化。本質上是模擬。第三,現代國際象棋是古代棋不斷演變的結果。第四,演變的影響來自各個方面(包括各種棋相互之間的影響)。第五,演變的模式是漸變和突變。第六,演變和連續性共存。第七,起源的研究應從國際象棋結構三要素——棋盤、棋子、棋規——入手。第八,對於國際象棋的起源、演變和定型來說,棋盤、棋子、棋規擔當不同的角色。第九,棋盤、棋子、棋規這三者未必是同時出現的。第十,沒有「最初的發明者」。對此可以這樣來解釋:在現實世界中,時間是不可逆的。因此,時間可以創造歷史,時間也可以消滅歷史。從這種邏輯出發,我們永遠不可能找到「最初的發明者」。只好無奈地滿足於「社會的產物,智慧的結晶。」實際上,從許多方面看,國際象棋更象電影。
關於國際象棋起源,還有一種說法是,國際象棋是由阿拉伯人發明的。因為人們今天熟悉的國際象棋是在波斯發展起來的。國際象棋里「戰車」一詞就源自波斯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