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家鄉的文化有哪些
當地文化包括很多個方面,比如春節、元宵、端午、七夕、中秋等節日風俗;飲食文化;著裝文化;婚慶文化;喪葬文化;等等。可以從家鄉文化中選擇與眾不同的、本地獨有的一種文化,全面介紹下。
B. 家鄉文化竟包括哪些文化
什麼是家鄉文化?
這個問題一看,就會給人帶來溫暖和親切。"熱源"和"親源「就來自"家鄉文化"這四個字。
家鄉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份精神上心理上甚至行為習慣上無法割捨的固守和依賴。因為那裡是生你養你的地方。那裡的山水林田路,那裡的寺廟道觀,房舍橋梁,牌坊古建,那裡的風俗習慣,鄉規民約,宗教信仰,甚至歌謠戲曲故事傳說等一切物質的非物質的存在,都是陪伴你成長的營養和基因。這些營養和基因,可稱為家鄉文化。
欲識家鄉文化,首先要明確家鄉的含義。家是家居,鄉是故里。家鄉即是你故居所在的故鄉,故里,故土,故園或者更文雅的桑梓。當然也指村籍鄉籍縣籍省籍國籍。譬如我是山東省青島市人,那麼青島是我的家鄉。若遷居他省,山東則是我家鄉。若旅居外國,則中國是我家鄉。如此,那各級生長地域產生的文化,都是家鄉文化!當然,狹義的家鄉,還是你的桑梓之地,無論是偏僻的小山村,還是通達的大都市!
C. 最美家鄉大賽,你的家鄉有哪些特色文化呢
家對於每一個來講都是溫柔的港灣,對於每一個人來說沒有家的存在,那麼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就會顯得孤獨無助。雖然說有父母的地方就是家,但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老家,自己的根是在哪裡的,所以對於老一輩的人來說,無論自己在哪裡生活到了老之後都想要回到自己的家鄉,去建立一座屬於自己的房子在裡面養老。而對於我自己來講,因為從小就在外面生活的原因,其實對於自己家鄉並沒有多麼的了解,但當我逐漸長大了之後,父母也將我帶回了老家,想讓我去接受家中的風土人情。
1.美麗的景色。
當然除了美食與景色,貴州的人也非常的熱情,他們並不是大多數人口中所描述的樣子。其實中國每一個地區的人都有自己的特色,但唯一難以改變的特色就是中國的人大多都非常的朴實,而且非常的熱情,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們基本都會幫助你。
D. 鄉村傳統文化有哪些
不同的地方區域,鄉村傳統文化特色不同,各有各的特色,我是廣東人,我的家鄉傳統文化是每逢有喜慶的日子就舉舞籠,舞獅等活動,場面十分熱鬧。
E. 8種家鄉風俗民俗是什麼
8種家鄉風俗民俗:
1、抓周
抓周,東亞國家的一種風俗,起源於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一種小孩周歲時的預卜嬰兒前途的習俗。新生兒周歲時,將各種物品擺放於小孩面前,任其抓取,傳統上常用物品有筆、墨、紙、硯、算盤、錢幣、書籍等。在現代,也有些會放滑鼠、牙刷等現代物品,或者以圖像卡片代替實物讓嬰兒抓取。
2、喜公公喜婆婆
中國北方一些地區,特別是陝北、甘肅、山西等地,在紅事上給「喜公公」「喜婆婆」臉上塗抹鍋底黑灰或是化妝。在兒子娶親的當天,他的老爸老媽就坐在家裡,等著周圍的鄰居來家中給自己打扮。全程下來,鄰居們可以隨意在他們的臉上塗脂抹粉,公公和婆婆則全程笑臉相迎,也不反抗。如果公公婆婆開心了,全家人都開心,家裡生活就會越來越好。
3、劃旱船
旱船是中國民間表演藝術形式之一,逢年過節或慶祝等,山東、陝西、山西、河北境內各地都廣為流行,這是一種模擬水中行船的民間舞蹈。「旱船」是一種模擬水中行船的民間舞蹈,道具是依照船的外觀形狀製成的木架子。在這種船形木架周圍,裝飾有紅綢、紙花、彩燈、明鏡等。劃船者一般是一個人,有時也有雙人、四人甚至七人的,伴隨著鑼、鼓、鈸等打擊樂器到處表演。
4、獅舞國家非遺
獅舞,又稱「獅子舞」、「獅燈」、「舞獅」、「舞獅子」,多在年節和喜慶活動中表演。獅子在中華各族人民心目中為瑞獸,象徵著吉祥如意,從而在舞獅活動中寄託著民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願。
5、傣族潑水節國家非遺
潑水節一般在傣歷六月中旬(即農歷清明前後十天左右)舉行,西雙版納潑水節內容包括民俗活動、藝術表演、經貿交流等類別,具體有潑水、趕擺、賽龍舟、浴佛、誦經、章哈演唱和孔雀舞、白象舞表演等。2006年05月20日,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申報的傣族潑水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6、瑤族爬樓
瑤族歷來有女娶男嫁、戀愛自由的傳統,「爬樓」是瑤族獨特的婚戀習俗,是最具特色的傳統之一。當姑娘到了戀愛的年齡,父母就安排她們到吊樓里居住。小夥子來談情說愛時,需要攀著從樓柱伸出的梁頭爬上去,進入吊樓與姑娘幽會;當小夥子返回時,仍沿著樓柱往下爬。人們稱這樣的戀愛方式叫「爬樓」。爬樓的規矩很嚴格,已結婚或訂婚的人不得參加。
7、新娘過河
新娘過河,流行在廣西桂北地區龍勝各族自治縣內的壯族婚姻的風俗習俗之一,是要過「三關」闖「十門」的。先談戀愛,後定親,才能成親,謂之「三關」。迎接、對歌、出門、穿村過寨、過河過橋、入門、唱調、回門、回家、入洞房,謂之「十門」。「過河」只是「十門」中的第五個「門」,「十門」過了才能入洞房。成親時新娘過河過橋都要請未婚男青年背,背新娘的人稱為「水手」。
8、踩高蹺
踩高蹺,是漢族傳統民俗活動之一。踩高蹺俗稱縛柴腳,亦稱「高蹺」、「踏高蹺」、「扎高腳」,是我國北方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多在一些民間節日里由舞蹈者腳上綁著長木蹺進行表演。踩高蹺技藝性強,形式活潑多樣,深受群眾喜愛。其表演又有「文蹺」、「武蹺」之分,文蹺重扮象與扭逗,武蹺則強調個人技巧與絕招,各地高蹺,都已形成鮮明的地域風格與民族色彩。
F. 什麼是家鄉文化
鄉土文化是中華民族得以繁衍發展的精神寄託和智慧結晶,是區別於任何其它文明的唯一特徵,是民族凝聚力和進取心的真正動因!
鄉土文化無論是物質的、非物質的都是不可替代的無價之寶!其中包含民俗風情、傳說故事、古建遺存、名人傳記、村規民約、家族族譜、傳統技藝、古樹名木等諸多方面。
(6)家鄉文化有什麼類別擴展閱讀:
一、文化現狀
近些年不少有文化良知和歷史責任感的專家學者已把關注的目光集中在傳統古村落的考證、測繪與搶救性保護上,取得了不少的功績,值得世人敬佩和尊重!然而這僅僅是滄海一粟,中國鄉土文化實在是太博大、太久遠、太豐富了。
尚未引起人的關注或熟視無睹的領域也實在太廣闊,而相當多的鄉土文化遺存(包括物質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或正面臨著被摧毀、被遺忘的絕境。
二、專門編制鄉土文化保護規劃
不論是否列入歷史文化名村,在編制新農村規劃中都應有鄉土文化保護專項,其內容可涉及歷史沿革、民俗風情、傳說故事、古建遺存、名人傳記、村規民約、家族族譜、傳統技藝、古樹名木等諸多方面。對未有效進行此項規劃工作的新農村規劃可實行「一票否決制」。
歷史文化名村除了要進行傳統建築風貌保護外,還應挖掘其精神文化內涵,進行深層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延承。
G. 介紹家鄉的文化資源包括哪些內容
一、傳統風俗
二、文化遺產
三、風土人情
四、名人文化
五、土特產
六、飲食文化
七、宗教信仰
八、庭院住所
H. 伊川的家鄉文化有哪些
伊川的家鄉文化有曹屯排鼓、十六掛轉秋、劉井薛氏石刻、洛陽剪紙、餃子包銅錢、洛陽唐三彩、洛陽海神樂、武皇十萬宮廷樂、洛陽正骨(平樂郭氏正骨)、硪工號子、舊縣背裝。
1、曹屯排鼓
曹屯排鼓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曹屯排鼓自明代形成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排鼓伴隨社會民俗活動的產生和發展,形成對社會形式與民間習俗的依存性特徵。
2、十六掛轉秋
十六掛轉秋創制於明朝,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
3、劉井薛氏石刻
劉井薛氏石刻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眾多的石刻之家中,唯獨薛氏一族一枝獨秀。
4、洛陽剪紙
剪紙是洛陽民間傳統裝飾藝術的一種。根據剪紙時用紙色彩不同,分為單色剪紙和彩色剪紙兩種。
5、餃子包銅錢
傳說灶王爺和灶王奶從天庭回來後,首先是改了初一年飯媳婦做的規矩,又商量出了新的治家方案,即餃子包一枚銅錢,誰吃到誰就是掌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