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絲綢之路有哪些文化計劃

絲綢之路有哪些文化計劃

發布時間:2022-09-13 04:41:32

A. 中國古代通過絲綢之路傳播到世界各地的傳統藝術有哪些,你了結多少

養蠶技術、絲綢、茶葉、瓷器。

絲綢之路猶如一條綵帶,將亞洲、歐洲和非洲的古文明聯結在了一起,也大大展現了中國燦爛豐厚的藝術文化魅力。正是這些絲綢之路,將中國的養蠶絲織技術以及絢麗多彩的絲綢產品、茶葉、瓷器等傳送到了世界各國,對世界各國的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同時,中外商人通過絲綢之路,將中亞的駿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樂、熬糖法、醫葯,西亞的樂器、金銀器製作、天文學、數學,美洲的棉花、煙草、番薯輸入中國,使古老的中華文明得以不斷更新、發展。

如果把中國的藝術文化比作是傳播過程中的傳播符號的話,那麼絲綢之路就是一種重要的傳播手段將這些珍貴的傳播符號給傳播出去,發揚光大。



(1)絲綢之路有哪些文化計劃擴展閱讀:

絲綢之路意義:

1、古代絲綢之路開創性地打通東西方大通道,首次構建起世界交通線路大網路。

2、古代絲綢之路極大地促進了商品大流通,率先實現了東西方商貿互通和經濟往來。

3、古代絲綢之路推動了科學技術的交互傳播,廣泛而又深刻地推動了沿線國家生產進步乃至社會變革。

4、古代絲綢之路助推了多樣性文化交流,是東西方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文明相互浸染、相互包容的重要紐帶

B. 南方絲綢之路的絲路文化

南方絲綢之路東到中原,西達印度,中原文化和印度文化通過這條道路相互交流,並通過這條道路對西南文化產生著深刻的影響,考察這條道路的文化特色,突出的有以下幾點。
濃郁的商業性
南方絲綢之路是一條民間商道,它因商而辟,因商而興,也因商得以流傳,最後也因商被遺棄。濃郁的商業性特色,可以從幾方面得以證實。
首先,開辟古道的是經商的人和馬幫,古道上流通的是各地的商品。通過「古道」,秦漢時巴蜀的鐵、布、朱提的銀,邛都的銅,販到南中,而南中的笮馬、僮則販到內地;唐代南詔時,在古道上進行的貿易逐漸頻繁起來,南詔的河賧(今大理附近)成為重要的交易市場之一 ,當時印緬輸入中國的商品主要有氈、繒布、真珠 、海貝 、琥珀等,而從中國輸出的有絲綢、緞匹、金銀等;元代開滇數百年間,緬北的珠寶、玉器、瑪瑙、琥珀成為內地商人爭購的商品,因此古道上流通的主要商品便是玉石;明代中國通過古道輸往緬甸的最主要的貨物為食鹽,緬甸輸入中國的最大宗商品是棉花;19世紀中葉,中國最需要的緬貨仍是棉花,緬甸最迫切購買的是中國的生絲,通過古道輸出的商品有生絲、黃銅、雄黃、鞋子、葯材等等,輸入的商品則是棉花、象牙、燕窩、鹿茸、翠玉、琥珀、寶石、名貴蛇蚊石等。各地商品在古道上流通首,古道也主要因商貿而存在,成為商品的載體,發揮著其流通商品的功能。
其次,圍繞古道,從商者甚眾,由於商品流通量較大,且綿延不斷,有利可圖,因此沿古道各地從商者很多。漢晉時,永昌(保山)就雲集中國外商賈,不少身毒(印度)商賈和蜀地工匠僑居於此,一些中原派來這里做官的人,也可以在此謀得富及十世的財富,《華陽國志 . 南中志》載:「益州西部寶貨之地,居其官者皆富及十世。」又載:「永昌郡,屬縣八,戶六萬,去洛六千九百里,寧州之極西南也,有閩、濮、鳩、獠、越、裸濮、身毒之民。」身毒之民即印度人,驃人即緬甸驃國人,可能就是當時最早的印緬從商僑民。
第三,商貿已具一定規模,沿途商城興旺。1980年,雲南文物學古研究所在劍川鰲鳳山發掘的古墓中,出土了海貝,其年代約在春秋中期至戰國初期;1979年,昆明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在呈貢天子廟戰國中期基中,出土海貝1500多枚;解放後在晉寧石寨山及江川李家山古墓群中出土的貝,就達1230多斤,計247000多枚;在騰沖寶峰山核桃園還出土了漢代五銖1000多枚。考查錢幣的出土,不難看出,發現古幣的地方,往往與商道有關,離古道越近,出土的貨幣越多,離古道較遠,則發現的較少,這些從印度西太平洋地區舶來的海貝,從戰國到明末清初,作為貨幣使用已綿延2000多年,它不僅是古道沿線各民族與海外民族交往的見證,而且也是古道沿線商貿較繁盛的見證。
商品的交流必然伴隨文化的交流,從而帶動經濟文化的共同發展而經濟文化的發展,又促進了古代市鎮的形成和擴大。如大理,是雲南最早的文化發祥地之一,公元前4世紀,蜀地的商隊就驅趕著馬帶不斷經過這里。公元8世紀,南詔建立,大理不僅成為雲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而且是中原嚴正王朝從南方通往中印半島直至歐洲諸國的最大口岸,成為中中國地與印緬諸國物資交流的最大集散地,是南方絲綢之路最大的貿易樞紐。古道的商業性特色,使古代西南地區的經濟文化中心。如川西的蜀國、川東的巴國、黔西北的夜郎國、以滇池為中心的滇國、以大理為都城的南詔國等,都建立在南方絲綢之路的要道上,並循古道的走向形成市鎮網路,而又以此為中心,向四周擴散效應,形成相對發達的區域經濟。
獨特的地域性
「蜀身毒道」由靈關道、五尺道、永昌道組成。靈關道歷史悠久,道路奇險,從蜀地出發,經臨邛、靈關、笮、都、瀘沽、登相營古堡、邛都、鹽源、青嶺、大勃弄到葉榆,一路或峰巔嵯峨。
獨特的交通工具是古道的另一地域性特點。面對西南橫斷山地,江河橫橫溢,山巒疊障的特點,西南各族先民創造了獨具特色的交通工具:笮橋、棧道、馬幫。「笮橋」是當地笮族人創造的一種飛跨天塹的索橋,《元和志》卷32載:「凡言笮者,夷人於大江水上置藤橋處。」最初採用當地出產的笮、藤擰扭而成,系於河谷兩岸,藉助木製溜筒,將人畜滑向對岸,以通往來。「棧道」有土棧和石棧,土棧修於原始茂密的森林山地,鋪木為路,雜以土石。石棧是在懸崖絕壁上鑿孔,孔中插入木樑,上鋪木木板。笮橋和棧道是西南高原民族在這備受自然環境制約的的天地里,以特有的才智和膽魄,別出心載創造出來的交通奇觀。如果說北方絲綢之路是由沙漠之舟——駱駝開拓的,那麼南方絲綢之路則是由山地之舟——馬幫開通的。馬是西南與內地貿易的重要物資,也是石道上最為常見的,效力最大的運載工具和經商工具,在望不斷的崎嶇山路上,終年有走不盡的隊隊馬幫,馬幫馱來了商品,馱來了文化,交流了友誼,創造了獨具特色的馬幫文化。
民族性是古道地域性特點的又一體現。「其價如金」的蜀錦,質地較厚,表面光滑,富有光澤,在漢化已生產空前,隋唐時規模更大,質量之佳,蜚聲於世,堪稱東方一絕。西方人正是通過絲綢這一商品開始認識中國,認識東方文明的。銅鼓是亞太地區最有代表性的青銅文化,源於滇西楚雄,據對萬家壩出土銅鼓的測定,其年代相當於春秋中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銅鼓自創世以來,便進入人類的一切活動中,無論節日、出征,還是播種、豐收、人們都以銅鼓作伴,並由於古道的原因,它集中原、西南乃至東南亞的工匠和生產技藝為一體,在古代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越南、馬來亞、印度尼西亞等地的城鄉,以自己的山野魅力陪伴各民族繁衍生息,成為民族性特色極強的地方文化。
明顯的融合性
南方絲綢之路是一條文化傳播的紐帶,它聯結中原,溝通中印,它為中原、西南、印緬文化互相交流,互相融合創造了條件,楚文化、巴蜀文化、青銅文化、佛教文化在交流中沉澱、積存、從而形成豐富的、獨特的並且有共融性特點的古道文化。
佛教傳入中國,在古道沿途很流行,在文化發達的滇池地區和洱海地區都較盛行,尤其在大理,宋時達鼎盛時代,「蒼山與洱海,佛教之齊魯」,「大理三百六十寺,寺寺夜半皆鳴鍾」。元代郭松年在《大理記行》中說道:「此邦之人,西去天竺為近,其俗尚浮屠法,家無貧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壯,手不釋數珠。一歲之間,齋戒幾半,絕不茹勞欽酒,至齋畢乃已。沿山寺宇極多,不可禪記。」佛教的傳入,使雲南的雕塑和繪畫藝術也融進了佛教文化,為吸引更多的信徒,人們更運用原有的繪畫技巧和雕塑工藝技術來表現佛的威力,弘揚佛法,於是在滇池和洱海地區,出現了一批藝術水平較高的石刻雕像,如劍川石鍾山石窟、劍川金華寺山摩崖石刻、祿勸密達拉摩崖石刻、晉寧摩崖石刻、安寧法華寺石窟、涼山博什瓦黑線刻畫像。這些帶有佛教文化的石窟造像,無疑給西南地區增添了一枝異彩獨放的奇葩。
其餘如印度人民互相潑灑凈水,祝福祈豐的習俗,以及印度人民的拜住心俗都通過古道傳入雲南,成為傣族潑水節的來源和西南少數民族中有較廣泛的祭柱習俗的來源。
中原文化在古道沿途落地生根,如鼎,眾所周知是中原文化的代表器械,多為銅制,而春秋戰國時期,生活在味縣的古代民族,也同樣使用鼎,與中原所不同的是多為陶制鼎。豐滿於中原的龍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據《華陽國志》載,漢化以前,哀牢夷就在身上刺龍紋以為龍子,甚至在古代印度的岩畫上也有龍的形象,緬甸、越南、泰國、寮國一些民族中也有紋身刺龍的習俗。

C. 絲路文化有哪些

絲路文化是中國的絲綢、瓷器、陶器、茶葉等大量珍貴產品和科學文化,除通過橫貫大陸的陸上交通線路大量輸往中亞、西亞和非洲、歐洲之外,也通過海上源源不斷地銷往東亞、大洋洲、美洲和世界各地。因此,學界習慣於將這些陸上與海上的交通路線區域稱之為"絲綢之路"。海上的稱"海上絲綢之路",陸上的稱"陸上絲綢之路。"而沿這些絲路所傳播和衍生的文化則被稱之為"絲路文化"。

D. 絲綢之路的文化成就是什麼呢

絲綢之路形成最原始的原因,是為了不在戰爭中處於劣勢地位,不想再遭受北方匈奴的長期欺負於是和相同境遇的西域小國談合作,這次成功的談判也使得中原與西域地區關系日益密切。不止於此,它在以後歷朝中逐步擴大了范圍,這使得中原與絲綢之路沿途的國家的交流變得更加方便也更加密切。通過與周邊國家的交流與合作,西漢時期我國邊疆地區額安全問題也得到了保障,百姓生活可以稱得上是安居樂業。


在外來元素傳入的同時我國的四大發明也傳入了世界各地,這就為後來西方各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奠定了基礎。絲綢之路逐漸成為各國進行交流的必經之路,毫不誇張的說絲綢之路的形成推動了世界文明的進步。絲綢之路的形成無論是對我國還是對世界都產生了無法磨滅的影響。首先對於我國,當時加強了西漢的統治,推動了經濟的發展。對於世界,它把我國和中亞西亞地區的國家聯系在一起。

E. 絲綢之路傳播的都有什麼文化

絲綢之路傳播的除了經濟文化,還有科技文化、宗教文化。

F. 絲綢之路所經過地區包含了哪些古老文化

絲綢之路的基本走向形成於公元前後的兩漢時期。它東面的起點是西漢的首都長安(今西安)或東漢的首都洛陽,經隴西或固原西行至金城(今蘭州),然後通過河西走廊的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出玉門關或陽關,穿過白龍堆到羅布泊地區的樓蘭。漢代西域分南道北道,南北兩道的分岔點就在樓蘭。北道西行,經渠犁(今庫爾勒)、龜茲(今庫車)、姑墨(今阿克蘇)至疏勒(今喀什)。南道自鄯善(今若羌),經且末、精絕(今民豐尼雅遺址)、於闐(今和田)、皮山、莎車至疏勒。從疏勒西行,越蔥嶺(今帕米爾)至大宛(今費爾干納)。由此西行可至大夏(在今阿富汗)、粟特(在今烏茲別克)、安息(今伊朗),最遠到達大秦(羅馬帝國東部)的犁靬(又作黎軒,在埃及的亞歷山大城)。另外一條道路是,從皮山西南行,越懸渡(今巴基斯坦達麗爾),經罽賓(今阿富汗喀布爾)、烏弋山離(今錫斯坦),西南行至條支(在今波斯灣頭)。如果從罽賓向南行,至印度河口(今巴基斯坦的卡拉奇),轉海路也可以到達波斯和羅馬等地。這是自漢武帝時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以後形成的絲綢之路的基本幹道,換句話說,狹義的絲綢之路指的就是上述這條道路。
歷史上的絲綢之路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地理環境的變化和政治、宗教形勢的演變,不斷有一些新的道路被開通,也有一些道路的走向有所變化,甚至廢棄。比如敦煌、羅布泊之間的白龍堆,是一片經常使行旅迷失方向的雅丹地形。當東漢初年打敗蒙古高原的北匈奴,迫使其西遷,而中原王朝牢固地佔領了伊吾(今哈密)以後,開通了由敦煌北上伊吾的「北新道」。從伊吾經高昌(今吐魯番)、焉耆到龜茲,就和原來的絲路北道會合了。南北朝時期, 中國南北方處於對立的狀態,而北方的東部與西部也時分時合。在這樣的形勢下,南朝宋齊梁陳四朝與西域的交往,大都是沿長江向上到益州(今成都),再北上龍涸(今松潘),經青海湖畔的吐谷渾都城,西經柴達木盆地到敦煌,與絲路幹道合; 或更向西越過阿爾金山口,進入西域鄯善地區,與絲路南道合,這條道被稱作「吐谷渾道」或「河南道」,今天人們也叫它作「青海道」。還有從中原北方或河西走廊向北到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越伊犁河至碎葉(今托克馬克附近),進入中亞地區。這條道路後來也被稱作「北新道」,它在蒙古汗國和元朝時期最為興盛。
除了陸上絲綢之路外,從漢代開始,中國人就開通了從廣東到印度去的航道。宋代以後, 隨著中國南方的進一步開發和經濟重心的南移,從廣州、泉州、杭州等地出發的海上航路日益發達,越走越遠,從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遠達非洲東海岸。人們把這些海上貿易往來的各條航線,通稱之為「海上絲綢之路」。

G. 絲綢之路都經過哪些國家促進了哪些文化交流

絲綢之路東起長安(今西安),沿途主要經中亞五國、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希臘、義大利等國,達地中海東岸,全長7000多公里。
絲綢之路全長7000多公里,中國境內的絲綢之路總長4000多公里,沿途經過中國今天的陝西、甘肅、新疆等地區。在新疆境內分南、北、中三道,最終從新疆阿力麻里(今伊犁)和喀什葛爾(喀什)通向中亞。
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西方所有政治經濟文化往來的主要通道,總的來看,絲綢之路至少存在三條主要路線,中國境內經過陝西、甘肅、新疆三省,沿途主要經中亞五國、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希臘、義大利等國。

H. 絲綢之路在文化方面有什麼樣的影響

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對民族關系的發展和中西文化的交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絲綢之路成為當時和以後中外交流的重要通道。

中國的絲織品、鑿井等技術傳人西方。西方輸入中國的有毛織品以及胡麻、胡蘿卜、大蔥等作物,水仙、茉莉等花卉;還有佛教、魔術、音樂、舞蹈等,這些都對中國經濟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且絲綢之路的開通也少許改變了西方各國對中國的印象。

(8)絲綢之路有哪些文化計劃擴展閱讀

先秦時期,連接中國東西方交流的通道已經存在,絲綢正式西傳始於西漢通西域,絲綢之路真正形成始於西漢張騫鑿空。

這個時期,絲綢的傳播源、傳播的目的地、傳播的路線都非常清楚,有史可依,有據可查,傳播的數量也非常大,東西方是有計劃、甚至是有組織的進行絲綢貿易,所以絲綢之路真正開辟於西漢武帝時期。

永平十六年(73年),班超隨從大將軍竇固出擊北匈奴,並奉命出使西域。他率吏士36人首先到了鄯善,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決心,使鄯善為之震服。

之後他又說服於闐,歸附中央政府。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絕58年絲綢之路,並幫助西域各國擺脫了匈奴的控制,被東漢任命為西域都護,班超在西域經營30年,加強了西域與內地的聯系。

I. 中國的新絲綢之路計劃是什麼

新絲綢之路計劃即新絲綢之路經濟帶。
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在古絲綢之路概念基礎上形成的一個新的經濟發展區域。包括西北五省區(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區市(重慶、四川、雲南、廣西)。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東邊牽著亞太經濟圈,西邊系著發達的歐洲經濟圈,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
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東端連著充滿活力的亞太地區,中間串著資源豐富的中亞地區,西邊通往歐洲發達經濟體,「海上絲綢之路」將中國和東南亞國家臨海港口城市串起來,通過海上互聯互通、港口城市合作機制以及海洋經濟合作等途徑,最終形成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不僅造福中國與東盟,而且能夠輻射南亞和中東。

閱讀全文

與絲綢之路有哪些文化計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