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中國有哪些工匠文化

中國有哪些工匠文化

發布時間:2022-09-13 07:22:50

㈠ 中國傳統的工匠精神的特點是什麼

中國傳統的工匠精神特點如下:

1、敬業。

敬業是從業者基於對職業的敬畏和熱愛而產生的一種全身心投入的認認真真、盡職盡責的職業精神狀態。中華民族歷來有「敬業樂群」「忠於職守」的傳統,敬業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也是當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之一。

2、精益。

精益就是精益求精,是從業者對每件產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職業品質。所謂精益求精,是指已經做得很好了,還要求做得更好,「即使做一顆螺絲釘也要做到最好」。

3、專注。

專注就是內心篤定而著眼於細節的耐心、執著、堅持的精神,這是一切「大國工匠」所必須具備的精神特質。從中外實踐經驗來看,工匠精神都意味著一種執著,即一種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與韌性。

4、創新。

「工匠精神」還包括著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創新內蘊。古往今來,熱衷於創新和發明的工匠們一直是世界科技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工匠,如倪志福、郝建秀等,他們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1)中國有哪些工匠文化擴展閱讀

「工匠精神」一詞,最早出自於聶聖哲,他培養出來的一流木工匠士,正是來自於這種精神。相信隨著國家產業戰略和教育戰略的調整,人們的求學觀念、就業觀念以及單位的用人觀念都會隨之轉變,「工匠精神」將成為普遍追求,除了「匠士」,還會有更多的「士」脫穎而出。

傳授手藝的同時,也傳遞了耐心、專注、堅持的精神,這是一切手工匠人所必須具備的特質。這種特質的培養,只能依賴於人與人的情感交流和行為感染,這是現代的大工業的組織制度與操作流程無法承載的。

「工匠精神」的傳承,依靠言傳身教地自然傳承,無法以文字記錄,以程序指引,它體現了舊時代師徒制度與家族傳承的歷史價值。

㈡ 工匠精神典型事例有哪些

1、三菱的電飯煲

即使現在已經進入了高科技時代,許多智能產品取代了傳統手工產品,但製造者們並沒有因此而形成流水線作業,而是依然遵循傳統工匠們的精神精工細作,不為一時的利益而降低品質。

三菱電機集團便是其中一個,他們用沿襲工匠們的執著精神,製造出非同一般的電飯煲,贏得了消費者們的青睞和好評。

成立於1921年的日本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知名的綜合性企業集團,總部位於東京,憑著強大的技術實力和良好的企業信譽,三菱電機有限公司在全球的電力設備、通信設備、工業自動化、電子元器件、家電等市場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在2013年《財富》世界500強排名中,三菱電機公司排在第244位。

作為一家製造多種高端電子產品的企業,三菱電機集團完全可以不製造電飯煲這樣的普通小產品。因為在一般人看來,電飯煲在當今時代太普通了,就像以前的鐵鍋一樣尋常,而且根本做不出新意來。

但三菱電機集團並不這樣認為,他們看好電飯煲市場,並堅信只要把電飯煲做出新意,就一定能夠佔領市場,成為電飯煲的領軍產品。

他們調研發現,雖然人們已經進入簡便快捷的電氣化時期,卻非常懷念傳統土灶鐵鍋做出來的米飯,紛紛認為那是最美味的食物。或許平常人會覺得這只是一個懷舊的信息,但三菱電機集團的製造者們卻從中抓住了電飯煲的本質:那就是口感。

三菱電機集團於是專注於這一點上,把它列為電飯煲的主要功能,並力爭把它做到極致。為了做出與土灶相同口感的米飯,製造者們充分發揮執著的工匠精神,遍訪日本各地老建築與高級日料的土灶,徹底分析其構造及火勢,同時將土灶烹制米飯的軟硬、水分等數據化,並把這些數據應用到電飯煲的製造中去。

他們經過無數次的試驗,請許多人試吃,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發現利用純度為99.9%的炭材料製成內膽,這樣能加強電飯煲的加熱能力,使米飯有傳統土灶鐵鍋的香味,並最終讓電飯煲烹飪再現土灶品質。

三菱電機集團的電飯煲一經問世,就受到了主婦們的喜愛。因為用這款產品做出來的米飯能夠使家人胃口大開,而這也是主婦們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但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家有著高端製作設備的企業生產電飯煲時,卻採用了看似非常落後的工藝。

三菱電機集團的電飯煲名為「本炭釜」內膽電飯煲,在這款產品中,凝聚工匠精神的點在內膽上。一個內膽全部都是炭製成,因此名為炭膽。生產炭膽的周期非常長,從最初加工到最終完成需要5個月,而且完全是人工作業。

這種做法看似落後於工業化時代的步伐,卻將米飯的口感做到了極致。而三菱電機集團也因其執著再現「土灶」米飯口感的匠人精神,贏得了消費者的尊敬和忠誠。雖然價格比同類產品要高兩三倍,卻在銷量上位居首位,成為電飯煲產品的經典之作。

工匠之美,並不是一味地創新,也不是固執地守舊,而是抓住本質,將守舊和創新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產品的品質得到質的飛躍。


精神簡介

工匠們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著產品在雙手中升華的過程。工匠們對細節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極致,對精品有著執著的堅持和追求,把品質從0提高到1,其利雖微,卻長久造福於世。

工匠精神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國製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業競爭發展的品牌資本、是員工個人成長的道德指引。「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

㈢ 鋦瓷印刻著精益求精的「工匠文化」,你還知道我國的什麼傳統手藝

鋦瓷是我國一項傳統手藝,所謂鋦瓷就是,就是把已經碎的瓷器,修復完整。佛山鋦瓷匠人馬武奇說過:“過去,鋦瓷是一種生活需要;今天它更像是一種生活態度。”而通過馬武奇身上,我們也看到了鋦瓷匠人的工匠精神,那麼大家還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手藝嗎?

竹編

現在我們除了偶爾可以在網上刷到竹編匠人的視頻之外,好像在日常裡面,我們並沒有親眼看到這種人,是的,現在已經甚少有人在從事這項技藝了。竹編其實可以替代現代的許多材料,真正的主編藝術,不僅僅有審美價值還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在古代,竹子一種非常易得的材料,所以那個時候很多貧窮的人,都會選擇用竹子來編制一些家庭用具,漸漸的竹編這項技藝就一代代傳承下來,在傳承的這個過程,也變得越來越精緻。

中國從古至今已經傳承千年,在這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先人靠著自己的勤勞的雙手給我們帶來現在這么多傳統的手藝,也希望不論是哪種傳統手藝都可以得到傳承。

㈣ 中國有哪些工匠精神

中國古代工匠以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傾注著他們畢生精力,大到一項工程,小至一個工具的發明,不僅僅是對技藝的追求,更有著奉獻精神與濟世情懷。他們熱愛自己所做的事,勝過愛這些事所帶來的金錢。把對自然的敬畏、對作品的虔敬、對使用者的將心比心,連同自己的揣摩感悟,傾注於一雙巧手,創造了令西方高山仰止的古代科技文明。曾侯乙編鍾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北宋徽宗時燒制的汝瓷,其釉如「雨過天青雲破處,千峰碧波翠色來」,被稱為「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
高尚的「工匠精神」是任何時代都絕不可缺少的,若忽視了工匠精神,那社會不斷發展和人類文明持續走向輝煌就會受挫。在當今社會,只有把工匠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才能擁有競爭的優勢,才能具有真正的不可替代性,才能永遠在復雜環境下立於不敗之地。傳承和發揚工匠精神不僅是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更是生活精彩,人生出彩的基石所在。我們需要重拾工匠敬業、勤奮、執著、創新精神,形成一種獨特的、具有創造性的文化和價值觀。
敬業創造財富
回顧中國歷史,春秋時期,魯班發明了木工工具、農業器具等,被視為工匠的典範與祖師;東漢張衡發明地動儀、北宋沈括撰寫《夢溪筆談》、明朝宋應星撰寫《天工開物》……,《增廣賢文》言:「良田百頃,不如薄藝在身。」在中國傳統社會中的底層人眼裡,再多的財富也有失去的時候,唯有一門手藝可以保證自己衣食無憂。正是出於這種樸素的認識,民眾願意學手藝,為了飯碗的堅固,才願意將手藝練得越來越好,無形中,形成了中國工匠獨特的敬業精神。
中國古代傢具的設計和製造主要靠手工勞動來完成,設計、製作往往是同一人,在學習技藝上也完全採用師父帶徒弟的方式,憑經驗和記憶,伸展繩墨、竹筆劃線、刨子刨平、再用量具測量,製作成各式各樣的經典傢具和工藝品。
我國明代,木匠把日常生活的床已經做到了極致,一個家庭有一張好床,就是擁有了一筆財富。《金瓶梅》第九回說西門慶用十六兩銀子為李瓶兒買了一張黑漆描金床,他又用十一兩銀子順手買了兩個丫鬟。潘金蓮知道西門慶為李瓶兒的屋裡買了一張好床,就鬧了起來,不得已西門慶旋即用了六十兩銀子買了一張螺鈿敞廳床。可想一張床相當於多少個丫鬟的身價。
工匠的執著精神,還表現在農具的發明創造方面。據周昕《中國農具發展史》載:古代工匠經過長期反復實踐,發明了高效實用的耬車。它是一種用畜力牽引的播種器具,能一次完成開溝、下種、覆土等作業環節,達到行距一致,深度一致,疏密均勻,既提高了播種質量,又提高了工作效率。達到了「三犁共一牛,一人將之,下種、挽耬,皆取備焉,日播一頃」的效果;元朝棉紡織專家黃道婆對我國棉紡織技術進行不斷的改革,創造出一套趕、彈、紡、織的工具:去籽攪車,彈棉椎弓,三錠腳踏紡紗車……。使紡紗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兩三倍,她的敬業精神推動了我國棉紡織業的迅速發展,使我國古代的棉紡織技術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勤奮促進發展
古代工匠的勤奮精神表現在方方面面,它促使我國農業生產的排澇澆灌器具的發明也走在了世界前列。傳統水車,即人們通常所稱的「翻車」和「筒車」,是一種能從江湖河塘地表中不間斷持續汲水的大型農業機具,它不僅能用於高地提水、低田排水等生產領域,而且在濟漕保運、沿海制鹽等非農業方面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它的先進技術能直接轉化為生產力。從機械學原理的角度來看,水車結構復雜,有連桿曲柄、輪軸齒輪、鏈輪調節等。從動力學看,由人力、畜力逐漸上升到水力和風力自然能的應用。據方立松《中國傳統水車研究》載:「它代表了中國古代在動能利用上的卓越成就,它與耕種等其他農具系列配合,發揮各自的作用,共同為農業生產提供技術支撐。在那個時代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我國漢代就已有了畜力碓和水力碓,用來加工糧食,脫殼磨面。據張力軍、胡澤學主編的《圖說中國傳統農具》載:到魏晉南北朝時的崔亮發明了用一個水輪推動八個磨盤的「八磨」機,使糧食加工的工效一下子提高八倍。西晉時有人將水輪轉動改為用牛牽引,達到「策一牛之任,轉八磨之重」,這樣就可以在沒有水源的地方也能用上高效的「八磨」等工具了。
除了以上古代工匠為我們留下很多寶貴文化遺產外,還有大家知道的大彬的紫砂、江千里的螺鈿、黃應光的版刻、周翥的百寶嵌、方於魯的制墨、張鳴岐的手爐、朱氏三松的竹雕等工藝品。這些工匠可稱得上是舉世聞名的能工巧匠。
執著鑄就輝煌
古代工匠的執著精神為我國陶瓷的發明、發展同樣作出了巨大貢獻。秦始皇陵的兵馬俑,不但把人物形象表情刻畫得逼真生動,而且規模宏大,成隊成陣,不愧為世界奇觀。唐代的三彩陶朝著更為精緻的方向發展,人俑、馬俑、駱駝俑,色彩鮮艷,各具形態,有很多細微的動作和表情。
唐宋以後,瓷器的工藝越來越精,出現了許多名窯名瓷。唐代紹興有名的「越窯」青瓷,有「類玉」的美稱。河北內丘的「邢窯」,則以出產白瓷聞名。湖南長沙一帶的彩瓷,不但有繪畫,還使用貼花、模印,裝飾性很強。河南的鈞窯、汝窯、柴窯,浙江的龍泉窯,河北的定窯,陝西的耀州窯等名窯所產瓷器,都馳名海內外。當時的瓷器有「青如天,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磬」的說法,被一般家庭爭相收藏。中國的瓷器,從唐代起就通過陸路和水路傳到亞洲、歐洲和世界各地,贏得了全球人的贊嘆。
說起中國人的傳統服裝,一項令國人自豪使全球人驚嘆的偉大發明——絲綢。毫無疑問,我國是世界最早養蠶和織絲的國家。祖先們很早就發現蠶吃桑葉吐絲又 「作繭自縛」的現象,經過仔細觀察和實踐,大約在六千多年前,就掌握了養蠶、繅絲、織帛的全套生產過程。聰明的古人們把蠶繭用開水煮燙,去掉膠性,抽出絲頭,合成絲線,再織成綢、緞等帛品。這個過程說起來一句話,做起來難上加難。長沙馬王堆出土的素紗襌衣,服裝長128厘米,袖長190厘米,但重量僅有 49克,衣服可謂輕若煙霧,舉之若無,讓人著實驚嘆當時的織造工藝如此精湛。到目前為止,用現代化的工藝都很難復制。絲綢的發達,促進了服飾、染織、刺綉業的發展。與絲綢密不可分的刺綉,它的藝術創造,商代就開始出現,一直延續到明清時期,形成了蘇綉、湘綉、粵綉、蜀綉四大名綉。中國的刺綉與絲綢伴隨著工匠的執著精神,名揚世界。
創新超越世界
我國在幾千年的發展中,工匠們除了以上各種發明創造外,還具有不斷追求創新的精神。張衡發明了渾天儀和地動儀,比歐洲早1 700多年;南朝祖沖之精確地算出圓周率是在3.~3.,這一成果比歐洲早一千年;中國人於公元前5世紀發明了雙動式活塞風箱,西方於16世紀才用雙動式活塞風箱,比中國晚了兩千一百年左右;公元前2世紀,中國人發明了旋轉式揚谷扇車,到18世紀初,西方才有了揚谷扇車,比中國晚了兩千年左右;公元前1世紀,中國人發明了獨輪手推車;而西方到公元11世紀才出現獨輪車,比中國晚了一千二百多年;東漢華佗擅長外科,被譽為 「神醫」,他發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 600多年;隋唐趙州橋是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等等。
我們在傳承中國工匠精神的同時,也要研究中國工匠精神的內涵。將這些寶貴文化遺產與現代的管理理念相結合,並引入科學研究范疇,拓寬中國工匠精神與人文研究的視野,加深我們對中國工匠精神在文化中不可替代性以及提高員工地位的再認識。
中華民族是充滿智慧的民族、不甘落後的民族,今天,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中,我們要呼喚中國古代工匠那種敬業、勤奮、執著、創新精神,以此為鑄魂。更要為沖鋒陷陣者、為敢於亮劍者、為勇於改革者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和激勵機制,讓人人敢擔當、個個能出彩,使中國成為創新大國、製造大國。清代鄭板橋有詩曰:「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有了這種精神,定能實現我們的強國之夢。

㈤ 我國古代工匠行業習俗主要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師承製度、職業行話、行業禁忌、祖師崇拜、藝諺藝訣。

工匠,拼音gōng jiàng,有工藝專長的匠人,現代被稱為大師傅,技術員。專注於某一領域、針對這一領域的產品研發或加工過程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一絲不苟地完成整個工序的每一個環節,可稱其為工匠。

畫匠有著熟練的繪畫技法,但他們的作品多以摹仿前人的粉本,抑或重復前人或今人的技法,在繪畫藝術領域里,成為一個一流的畫匠並不那麼簡單,僅有獨特的藝術模仿能力還不夠,同時還要建立起獨特的藝術理論,這就需要具備深厚的文、史、哲等綜合知識,才能成就一代名師,比如"logo設計工匠",是對專門從事品牌設計的工作者的稱呼。

木匠的工具很多,有斧、錛、鋸、曲尺、墨斗、刨、鑿、鑽、銼、羊角錘等等。墨斗,是木匠用來打直線的工具。從墨斗中拉出墨線,放到木材上,綳緊,提起,墨繩趁著彈力就打上了墨線。木匠的工具箱,忌他人亂動。



石匠打鑽眼時,忌打空錘,認為空錘不吉利。如果採的是蓋廁所用的石板,忌說出「蓋廁所」之類的話。他們認為,否則山神會發怒,會懲罰石匠。鑿石料時,忌說話。

㈥ 工匠精神代表人物有哪些

1、周東紅

周東紅,男,生於1967年1月,安徽涇縣人,初中學歷,1986年2月參加工作,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撈紙工,全國勞動模範,大國工匠。

30年來始終保持著成品率100%的記錄,他加工的紙也成為韓美林、劉大為等著名畫家及國家畫院的「御用畫紙」。

創造了打磨過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驚人紀錄。在中國新一代大飛機C919的首架樣機上,有很多老胡親手打磨出來的「前無古人」的全新零部件。

㈦ 工匠精神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是指在製作或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的態度與品質,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

敬業是從業者基於對職業的敬畏和熱愛而產生的一種全身心投入的認認真真、盡職盡責的職業精神狀態。精益就是精益求精,是從業者對每件產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職業品質。

專注就是內心篤定而著眼於細節的耐心、執著、堅持的精神,這是一切「大國工匠」所必須具備的精神特質。「工匠精神」還包括著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創新內蘊。古往今來,熱衷於創新和發明的工匠們一直是世界科技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

工匠們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著產品在雙手中升華的過程。工匠們對細節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極致,對精品有著執著的堅持和追求,把品質從0提高到1,其利雖微,卻長久造福於世。

工匠精神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國製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業競爭發展的品牌資本、是員工個人成長的道德指引。「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

由來:

西方的工匠精神起源於中世紀的行會制度,而中國的工匠精神來源於農耕文明時期的四大發明和庖丁、魯班等優秀工匠文化的傳承。從傳統意義上講,一談到工匠精神,人們自然會想到德國、日本等高端製造業國家對產品的精雕細琢、對製造的精益求精,工匠精神主要體現在產品製造過程。

而從現代意義上講,隨著平等、開放、協同、共享的互聯網精神的深入,實現了企業內的去中心化、企業間的無邊界化、產業內的網路生態及行業間的互聯互通。工匠精神,在產業內從製造環節向前、向後延伸至研發、製造、營銷、物流、服務的每一環節都要求精準。

在產業間從製造業延展至商業、金融業、服務業乃至社會的各行各業也都要求精準。例如在日本,從拉麵師傅、壽司店老闆到頂級設計師、大文豪、大藝術家都稱其為巨匠。也就是說,工匠精神不僅體現在物質生產領域,而且也體現在非物質生產領域。

㈧ 中國有哪些大國工匠

大國工匠24位人物事跡如下:

1.火箭「心臟」焊接人高鳳林

今年53歲的高鳳林,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廠發動機車間班組長,35年來,他幾乎都在做著同樣一件事,即為火箭焊「心臟」——發動機噴管焊接。有的實驗,需要在高溫下持續操作,焊件表面溫度達幾百攝氏度,高鳳林卻咬牙堅持,雙手被烤得鼓起一串串水泡。因為技藝高超,曾有人開出「高薪加兩套北京住房」的誘人條件聘請他,高鳳林卻說,我們的成果打入太空,這樣的民族認可的滿足感用金錢買不到。他用35年的堅守,詮釋了一個航天匠人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

3.「蛟龍號」上的「兩絲」鉗工顧秋亮

「蛟龍號」是中國首個大深度載人潛水器,有十幾萬個零部件,組裝起來最大的難度就是密封性,精密度要求達到了「絲」級。而在中國載人潛水器的組裝中,能實現這個精密度的只有鉗工顧秋亮,也因為有著這樣的絕活兒,顧秋亮被人稱為「顧兩絲」。43年來,他埋頭苦幹、踏實鑽研、挑戰極限,追求一輩子的信任,這種信念,讓他贏得潛航員託付生命的信任,也見證了中國從海洋大國向海洋強國的邁進。

4.胡勝:是一位車床加工工人,是全廠車工中對刀具最精通的人。為了國產預警機核心部件的生產,他使用數控機床必須將加工精度控制在4微米以內,這無疑是極大的挑戰。

5.崔蘊:今年58歲的崔蘊,共參與總裝過七十多發不同型號的火箭,可2016年在他第一次接到總裝長征五號遙一任務的時候,卻不知從何下手。

6.劉伯明:這個「五一」假期,無論是重點工程施工現場還是重點項目生產車間,廣大勞動者用自己的辛勤勞動為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715噸常規島低壓轉子,是核電站發電的關鍵設備。為了打破國外壟斷,中國一重的鍛造工劉伯鳴接受了這個挑戰。

7.李凱軍:李凱軍是一汽集團鉗工班班長,在模具鉗工崗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他憑借對工作近乎痴迷的熱愛,不僅在單位家喻戶曉,並且蜚聲行業內外,成為技術工人的傑出代表。。

8.周皓:周皓是中國科學院深海所里的一名普通鉗工,負責所內深海科研裝備的零部件加工、製造、維修工作。在兩次馬里亞納科考航次中,他解決科研裝備技術難題156 項,針對海試需要對科考裝備合理升級改造58 項,使國產自主研發的科研裝備取得多項國際、國內第一。

9.竺士傑:5月4日的「大國工匠」是一位碼頭橋吊司機,他曾經憑借著不差分毫的嫻熟技術和獨創的操作方法成功救援了一起海上事故。

10.鄭春輝:5月3日的《大國工匠》我們要認識的是一位木雕師——鄭春輝,他憑借一雙巧奪天工的手和一顆孜孜不倦的心,在一段木頭上重現了《清明上河圖》的盛景。

11.孫紅梅: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技藝精湛、執著堅守,他們不斷創新,追求極致。來看「五一」系列節目《大國工匠》。航空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給飛機發動機維修就是在心臟上做手術。今天(5月2日)的「大國工匠」孫紅梅就是這個「主刀醫師」。

12.楊金安:大藤峽水利樞紐是我國珠江流域關鍵控制性水利樞紐,樞紐的船閘大門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閘門,這個閘門的底樞曲扭「蘑菇頭」要承受1295噸閘門的壓力。煉鋼工人楊金安就接到了一個特殊的任務:煉出一爐35噸的特種鋼,用來打造這個「蘑菇頭」。

13.金其福:在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今天,我們該怎樣當一名合格的技術工人?河南中原特鋼裝備製造有限公司「鉗工狀元」金其福的回答是:要有一股軸勁兒。這個從兩眼一摸黑的學徒工成長起來的省級「鉗工狀元」,從業18年以來,幾乎都在做著同樣的一件事——與機械設備改造和維修難題較勁。

14.曹遂軍:「我覺得專注於自己手中的工作,並在能力范圍內做到極致,這就是一種工匠精神。」今年45歲的曹遂軍是中國石油天然氣第一建設有限公司的一名焊工教練。

15.付浩:付浩,現在陝西建工安裝集團有限公司「付浩技能大師工作室」擔任高級技師。參加工作三十二年來,付浩一直堅持在技術難度大、工作環境艱苦的安裝施工第一線。

16.王海榮:這所油田的首席技師王海榮,在工作的數十年間,加工改進多套工具。從1984年至2017年底,加工改裝各種工具4000多套(件)。

17.李曉佳:李曉佳從事的數控機床試車工作,就是給每台機床做動態精度檢驗,通過車削試件來檢驗機床的加工精度。因為產出的每台機床都是中高檔商品,所以在使用時不能出現差錯。

18.高喜喜:走進中國西電集團西安西電開關有限公司機械加工車間,數控機床旁,高級技師高喜喜正聚精會神的編程加工零件,他雙眼緊緊地盯著旋轉中的刀頭,不時對其進行修正。

19.張莉:相繼參與全國鐵路三次提速建設,參與時速250公里、350公里客運專線、重載線路所需30餘種新型道岔的研發和10多項工藝改進工作,先後獲得5項國家專利……中鐵寶橋集團有限公司軌道線路研究院副院長、高級工程師張莉在十餘年的工作中用一段段經歷和一項項成績詮釋著「認真做到極致」的「工匠精神」。

20.曹梅:臨近11時,曹梅走到戶外固定觀測點,仰望天空,默記幾秒,隨後回到辦公室操作台前,將僅憑肉眼觀測到的雲高、雲量填進系統,連同觀測儀器自動抓取的准點氣壓、氣溫、濕度、風向、風速、地溫等基礎數據,11時准時上報至上級氣象部門。

21.李剛:這個被工友們稱之為「刀手」的技術大咖,不僅能蒙著眼在上千根電纜,數百個走向,數萬個節點中,一口氣精準無誤的插接百餘條線路,而且還具有著扎實的電氣理論基礎,參與國產盾構機電氣系統的創新研發。。

22.徐立平:一台正在工作的大型風扇,一節等待精細加工的固體燃料發動機,兩個埋頭緊張作業的工人。這就是走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廠航天發動機固體燃料葯面整形組所在的廠房能夠看到的全部景象。

23.周紅亮:9月4日,天空下著蒙蒙細雨。與往常一樣,陝西寶雞秦嶺輸電運維班巡視員周紅亮肩上背著測溫儀,行走在距離寶雞市區50公里的秦嶺觀音山,巡視著連接秦嶺南北的電力線路。

24.張新停:張新停在雞蛋上練鑽孔這門絕活兒,是為了在普通鑽床上給高硬度鎢合金鑽0.4毫米的平底深孔。當時,全公司沒有一個人掌握這種技術,如果外包,不僅費用高而且周期長,會影響按期交付。

㈨ 中華傳統手藝都有哪些

1、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於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在中國,剪紙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交融於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㈩ 中國傳統工匠文化的含義

中國工匠向來製造的不僅僅是物,還有一種哲學精神。「文不按古,匠心獨妙」,「神聖工巧,備出天造」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中國是世界上手工藝最發達的國家,從唐代到清末,中國都是世界第一大手工藝品出口大國。由於中國工匠的精湛手藝、認真、守時、守信的原則,才獲得了全球性市場。

莊子在《達生》篇里,講了一個木匠的故事:這是一個魯國的木匠,名叫梓慶。他「削木為鐻」。(這鐻ju,是懸掛鍾鼓的架子兩側的柱子,上面會雕飾著猛獸。)堪稱鬼斧神工,魯王很驚嘆,就召見梓慶問:「這么精妙的東西,先生能做出來有什麼奧妙?」梓慶謙遜的說:「我只是一個木匠,哪有什麼奧妙呢?只不過在做工前,我不敢耗費精神,靜養聚氣,讓心沉靜;齋戒3天,我不再懷有慶賀賞賜,獲取爵位和俸祿的思想;齋戒5天,我不再心存非議、誇譽或笨拙的雜念;齋戒7天,我已不為外物所動,似乎忘掉了自己的四肢和形體。然後我便進入山林,觀察各種木料,選擇好質地外形與鐻相合的,此時的鐻的形象已經呈現於我的眼前,然後我將全部心血凝聚於此,專心致志、精雕細刻,用自己的純真本性,融合木料的自然天性製作,器物精妙,似鬼神之功,也許因為這些吧。」梓慶做鐻先用7天的齋戒,使身體和精神達到最佳狀態,再走進山林,選擇木料時已經在腦海中勾畫出鐻的模樣,認真尋找匹配的木料才動手取之,一旦進行雕刻就聚氣凝神,全身心投入,把功勞、地位,金錢,非議,毀譽,通通放下,榮辱不驚、專心致志。

這個故事讓人震撼的是他的嚴謹精緻的態度,是他對工作執著,對所做之事精雕細琢直至完美的追求,是他身上那種專注的「忘我精神」。

閱讀全文

與中國有哪些工匠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