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河南省境內有那些古代遺址這些地方在哪個城市
1、殷墟
殷墟,原稱「北蒙「,是中國商朝後期都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科學發掘91年來,考古人員清理過商代墓葬超過2萬座。「婦好墓在單個墓葬中出土隨葬品數量最多,代表了晚商文化的發展水平、思想觀念、活動范圍以及工藝技術水平。
20世紀初,殷墟因發掘甲骨文而聞名於世,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築遺址和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豐富的文化遺存,系統地展現了中國商代晚期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確立了殷商社會作為信史的科學地位。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
2、河南仰韶文化遺址
位於河南省澠池縣城北韶山腳下,距縣城9公里。遺物中陶片較多,石器和骨器較少。有長條形單刃的石刀和中部鑽圓孔的石紡輪;有骨鏃、骨鑿和骨針等。
這個遺址出土的彩陶較復雜,多先施白色陶衣,然後著彩。彩繪圖案有米字紋、弦紋、x形紋、方格紋和圓點紋等,與廟底溝的彩繪圖案類似,其時代應屬於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址。1978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3、賈湖遺址
位於河南省舞陽縣北舞渡鎮西南1.5公里的賈湖村,是中國新石器時代前期重要遺址,釋光測年結果顯示其距今約9000―7500年,保護區面積5.5萬平方米,始發現於20世紀60年代初。
是規模較大、保存完整、文化積淀極為豐厚的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存。骨笛賈湖遺址共發掘出30餘支骨笛,還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管樂器。通過賈湖遺址出土的陶器上的附著物發現:9000年前賈湖人已經掌握了酒的釀造方法,這一發現也填補了世界酒文化的空缺。
(1)邵陽文化遺址在河南哪個市擴展閱讀:
在賈湖遺址出土的遺物中,共發現十多例契刻符號,分別刻在甲、骨上,專家研究認為這些刻符的筆畫與漢字的筆畫一致,書寫特點也是先橫後豎,先左後右,先上後下,與漢字基本結構相一致。是世界上發現的最早與文字起源有關的實物資料。
賈湖刻符對漢字來源的關鍵性問題提供了新的佐證,並被認為早於安陽殷墟的甲骨文卜辭4000多年,領先於素稱世界最早的古埃及紙草文字,是迄今為止人類所知最早的文字雛形。
『貳』 中國考古第一個在哪
中國考古第一個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
仰韶文化是黃河中游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於1921年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被發現。該文化與華夏族(漢族前身)有關,是華夏文明的重要源頭。
它的分布在整個黃河中游從今天的甘肅省到河南省之間。今天在中國已發現五千多處仰韶文化遺址,其中陝西省為最多,達2040處,占總量40%,是仰韶文化的中心。其它依次是甘肅1040處,山西1000處,河南1000處。
仰韶文化是距今約5000~7000年中國新石器時代的一種文化。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發現。主要分布於黃河中下游一帶,以河南西部、陝西渭河流域和山西西南的狹長地帶為中心,東至河北中部,南達漢水中上游,西及甘肅洮河流域,北抵內蒙古河套地區。
已發掘出近百處文化遺址,出土文物均反映出較同一的文化特徵。生產工具以較發達的磨製石器為主,常見的有刀、斧、錛、鑿、箭頭、紡織用的石紡輪等。
『叄』 名勝古跡
湖南,是一個自然風光優秀的省份,同時也擁有著非常源遠流長的人文歷史!北有洞庭,南有郴州、衡山,東接井崗,西容武陵、吉首、鳳凰、猛洞河,居其中者,便是古城長沙。依託主要公路及京廣線、枝柳線,根據自然與人文的分類,及行政地區的分隔,我們把湖南旅遊資源分為十五大旅遊區:
長沙旅遊區:
長沙作為湖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旅遊接待設施比較齊全,服務項目服務內容比較周密。主要的景點大都與人文古跡有關。主要的景點有省博物館(參觀馬王堆文物展),市博物館(走馬樓三國吳簡),嶽麓書院(千年學府),古麓山寺(湖湘第一道場),愛晚亭(停車坐愛楓林晚),橘子洲頭(沁園春.長沙),第一師范(毛蔡風神),開福寺(離我們最近的寺園),銅官窯(唐代的天下第一窯)......此外,在長沙市市區外的寧鄉花明樓鎮,還有劉少奇故居,劉少奇紀念館。菊花石雕是比較高檔的旅遊紀念品。瀏陽新開設的大圍山旅遊區,還不算一個真正開發好的旅遊區。據說它的投資者是想要以狩獵為龍頭,帶動旅遊業。因此它對外賓和高消費者,特別是狩獵愛好者的吸引力較大。我個人認為,比不上其它的景點。
湘潭韶山旅遊區:
湘潭,古稱潭州,有1400多年的歷史。景點有昭山、雲門寺、岱子山遺址。昭山,位於長沙、湘潭、株州的交界處。北宋著名書畫家米芾到此,十分傾倒,即興繪成《山市晴嵐》,並配詩:「亂峰空翠晴猶濕,山市嵐昏近覺遙。正值微寒堪索醉,酒旗從此不須招」。山頂還有一座始建於唐的千年古剎----昭山禪寺。看昭山,最好在太陽初升時,青山抹金鎦彩,雲蒸霞蔚,不愧為湘東名山!雲門寺和岱子山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湘鄉市。雲門寺建於宋代,其中的觀音閣中奉有千手觀音象,造型優美。漢白玉雕十八羅漢象,栩栩如生,是我國古代石雕藝術精品。岱子山遺址為龍山文化遺址,共有八十多座墓葬,出土了石鏟、石錛及壺、盆、碗、杯等陶質生活用品,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韶山,是毛澤東同志的故鄉。有故居、紀念館、銅像廣場及韶峰景區、滴水洞景區可供游覽。參觀韶山,要結合對當時的歷史背景來進行。毛澤東故居很不錯,有深厚的歷史底蘊!滴水洞是神秘的「西方山洞」,據說《我的一張大字報》就是從這里寫出的(此消息未經證實),至今仍是軍事禁區,駐扎有部隊。湘潭烏石寨有彭德懷故居,修得不是很好,但還是可以一游。
岳陽洞庭湖旅遊區:
岳陽,古稱巴陵,又名岳州。岳陽樓最早是三國魯肅為操練水兵而建的閱軍樓,東倚巴陵,西臨洞庭,氣勢磅礴,是我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岳陽天下樓」!岳陽樓的結構非常有特色,特別是樓頂的「盔頂」式構造,是我國古代建築中罕有的樣式。君山中蘊藏了一個神奇的傳說----二妃尋夫。因此而有了二妃墓、湘妃祠等古跡,並有宋代楊起義的遺址及柳毅井、傳書亭等景點。君山被李白譽為「白銀盤里一青螺」!南湖是國際龍舟節的會場,也是國家水上運動基地。湖光山色,有「一龍趕九龜,九龜趕一癩(獺?)」的景觀。岳陽南方70公里的汨羅江,據說就是楚國大夫屈原投江的所在,有屈原墓、屈子祠等古跡。
衡陽南嶽旅遊區:
衡山天下秀!衡山七十二峰,由於雲霧的襯托,有「萬丈祝融拔地起,欲見不見輕煙里」的形容。以祝融峰之高、水濂洞之奇、方廣寺之深、藏經殿之秀,被稱為「四絕」!南嶽大廟是全國唯一的佛道合一的寺廟,為仿故宮九進式建築。南台寺是佛教禪宗七祖懷讓傳法的所在,也是日本曹洞宗朝聖的地方。祝聖寺、南台寺、福嚴寺、上封寺、清涼寺同列為南嶽六大佛教叢林。衡陽市中有船山故居、石鼓書院、禹王古碑等古跡及雁峰煙雨、石鼓江山、花芍春溪等勝景。
株洲炎帝陵桃源洞景區:
株洲是我國重要的鐵路交通要塞。據《史記》記載:炎帝神農氏葬於茶鄉之尾。晉代《帝王世紀》載:「炎帝神農氏...葬於長沙」。宋《路史》載:「葬於長沙茶鄉之尾,是曰茶陵」。在哪?在現茶陵附近的炎陵縣。陵殿庄嚴肅穆,古樸凝重,令人肅然起敬。有鹿原洞、霞橋、天池等名勝。桃源洞景區是國家森林公園,有2000餘種植物,200多種脊椎動物。風景區內,分布了桃源洞瀑布、黑龍潭、石板灘、獅子岩等40多處景點,是集觀賞旅遊與考察旅遊於一體的好去處。
郴州旅遊區:
郴州因宋代詩人秦觀的《踏莎行.郴州旅舍》中「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而得以名揚天下。作為古城,它有2000多年的歷史。晉代著名煉丹家葛洪以「蘇仙公」為題,將蘇仙傳說記錄下來。於是,蘇仙嶺聞名天下。並有宋秦觀作詞、蘇軾作跋、米芾書寫的摩崖石碑,史稱「三絕」!萬華岩是郴州僅次於蘇仙嶺的景點,是一個巨大的溶洞,長2110米,總面積27000平方米。洞口處岩壁陡峭,一道瀑布從50米高的岩頂飛落,十分壯觀!此外,還有一座頗具神秘感的處所----國家體育訓練基地。在這里,我們可以一探女排「五連冠」的秘密!郴州的山水風光還有多處勝景。有被稱為「天然樹木園」的莽山,有風光旖旎的兜率岩等等。
永州浯溪旅遊區:
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柳宗元佔有重要的地位。坐落在永州的柳子廟,就是人們紀念他的所在。廟中大殿的四壁上,鑲嵌著四塊由韓愈作文、蘇軾書寫的《荔子碑》及宋代的《捕蛇歌》、《訪愚溪偈柳子廟》,清代的《愚溪懷古》等文。於永州城郊可觀賞永州八景:朝陽旭日、蘋洲春漲、愚溪眺雪、山寺晚鍾等。其中,蘋溪春漲即是「瀟湘八景」中的「瀟湘夜雨」!浯溪自古號稱「浯溪勝慨、雄冠三湘」。它是發源於陽明山的一條小溪,溪旁怪石古木,勘稱勝景。有唐梓、宋柏和元明清的松樹、檀樹。怪石如雄獅,似猛虎,更有的如同老牛小猴一般,景觀十分奇特。最為出名的是唐代顏真卿書寫的《大唐中興頌》!碑縱3米,橫3.2米,332字,字徑15公分。文奇、字奇、石奇,是為「三絕」,後人譽為「百拜不能休」,其拓本「家家傳寶逾琳琅」,從此為浯溪留下紀念的文人墨客絡繹不絕!現存有380多方石刻,浯溪形成了「無崖不刻文,有石就題詩」的獨特露天碑林!
九嶷山旅遊區:
九嶷山又名蒼梧山,位於湖南南部,寧遠縣境內。「蒼梧之野,峰秀數郡之間,羅岩九峰,各導一溪,柚壑負擔,異嶺同勢,游者疑焉,故曰:九嶷」。相傳舜帝葬於九嶷。九嶷山對於尋根祭祖的華夏子孫來說,遊玩的處所主要是舜源峰、舜帝廟、三分石、寧遠文廟等。舜源峰為主峰,周圍鋪以峨皇、女英等八峰,拔地而起,共同構成九嶷山。舜帝廟是一座規模宏大的祭(示巳)廟宇,其中藏有明萬曆年間的「撫瑤頌碑」,清代的「九嶷山圖」石刻。九嶷山的天然溶洞叢生密布,比較著名的有紫霞岩、玉倌岩、飛龍岩等。植物品種繁多,並可體會瑤族風情。
武陵源旅遊區:
武陵源是國家一級保護區,進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名錄,是罕見的砂爍岩風林地貌,有「大自然的迷宮」、「天下第一奇山」的美稱。張家界是我國第一個森林公園,有3000多座奇峰,岩峰四壁如同刀削斧劈,整齊而又奇異。主要游覽點有黃獅寨、腰子寨、金鞭溪等。「山奇水秀」是它的特點,著名攝影家陳復禮曾說它:「一生好入名山游,青岩奇觀入鏡頭;三山五嶽勘比美,華夏風光第一流」。索溪峪處在砂岩與石灰岩的交界處,它沒有張家界的峻峭,但又以「十里畫廊」,「西海」著稱。景點有十里畫廊、西海、寶峰湖、黃龍洞等。此處天生橋頗為險峻。子山有「雲霧、月夜、霞日、冬雪」四大奇觀,各具魅力。這三個景區合而為一,就構成了武陵源景區的獨特景觀。
猛洞河旅遊區:
猛洞河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內。旅遊區內是明代徐霞客定名的「岩溶」地貌,即「卡斯特」地貌。遊人形容它:「原始古樸、險峻威猛、清秀神奇」。有仙人洞、洗心泉、觀音岩等自然景觀和距今800年的司城、玉皇閣、德政石碑等人文古跡。它既有岩溶深谷、懸崖峭壁,又有石林鍾乳、陰河暗瀑。明代才子唐伯虎遊了猛洞河後寫到:「天外浮雲總渺茫,山間流水玉輝光。千尋萬壑懸崖落,一道銀光到海長。和月掬來還有影,帶花汲取豈無香。隨流好入華陰道,莫向天台問沅郎」。
吉首鳳凰旅遊區:
吉首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首府,江河縱橫交錯,山川壯麗,錦綉如畫。它又是以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地,一棟棟的吊腳樓,一排排的楊柳,加上動人的苗歌、苗舞,民族風情頗為誘人。在這里,按地域分為吉首、乾州和德夯矮寨三個小景區。吉首市以反映苗族歷史文化為特點,有民族博物館、民族文化宮、桐木潭古兵營、沅溪書院等游覽點。乾州和德夯矮寨的景點,主要分布在峒河和萬源江沿岸,以古老的苗寨、奇特的峽谷、溶洞、瀑布為主。苗寨的建築風格,多是以城外一道古城牆,城內青石古街,旁邊的街坊多用石砌,且多有石獅,如乾州。這些建築多為古物,組成了一副民族風格的水墨畫。吉首還有我國最高的瀑布----流沙瀑布,高216米,從月亮岩飛泄而下,在峽谷山風的吹拂下,漂移不定。德夯燕子溪瀑布群由7道飛瀑組成,值得一游。此外,吉首地區也有數量不少的溶洞。
桃花源旅遊區: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東晉陶淵明怎麼也想不到,他的一篇《桃花源記》令桃花源名聲鵲起,成為「把古今遊人忙煞」的游覽勝地。桃花源位於桃源縣西南15公里的水溪附近,前面是滔滔的沅江,後面是綿延的武陵群峰,悠悠千載歲月將那莽莽叢山妝點漂亮,曲徑石階亭台樓閣又為它添上點睛一筆。桃花源分為桃花山、桃源山、桃仙嶺、秦人村四個景區,以桃花山、秦人村為中心,有桃花山牌坊、桃花溪、桃林、菊圃、方竹亭、遇仙橋、秦人古洞、桃花觀、集賢祠等70餘處景點。桃花源風景極佳,歷代文人到此必有名作,現存詠詩900餘首,聯匾及石刻100餘處。
邵陽浪山旅遊區:
春秋時期,邵陽就已經正式建成,當時名叫「昭陵」,晉代避皇帝名諱,改名「邵陽」,現在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它的歷史、宗教、文化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有水府廟、北塔、昭陽侯城遺址、法相岩石刻、魏源故居等。浪山在邵陽新寧,是典型的丹霞峰林地貌。離縣城22公里的窯市鎮黃背村,有湯家壩天生橋,跨度64米,拱高20米,橋面寬14米,厚5米,為一巨大的丹霞巨石坍塌而成,橋體呈赤紅色,氣勢非凡!在景區內,還有仙人橋,筆架山天橋兩座自生橋,以及10處一線天景觀。牛鼻寨一線天位於縣城西南9公里,兩座石峰的崖面對立而成,高150米,寬1000米,全長238米。最大的溶洞為飛濂洞,長1000米,洞內有3處瀑布,13個支洞。邵陽的浙水飄流,也頗有魅力。香港的中國旅行社的老總漂了以後,說:「這是亞太(亞洲太平洋地區)第一漂」!
益陽沅江桃江旅遊區:
益陽為「魚米之鄉」,盛產松花皮蛋、竹器等,有「銀益陽」的美稱。景區有棲霞寺、裴公亭、白鹿寺及關羽磨刀的「磨刀亭」、魯肅抗蜀的「魯肅堤」、蜀吳談判的臨江亭等等。沅江以「流水歸宿之地」而得名,有凌雲塔、魁星樓、洞庭湖博物館及「遠挹七十二峰之岳色,近臨八百餘里湖波」的鎮江樓。桃江在30年代就名揚天下,原因就是著名兒童歌舞音樂家黎錦琿先生的一首《桃花江是美人窩》的歌。傳說三閭大夫屈原被流放到桃江鳳凰山,寫下了千古名作----《天問》,現在還有屈子釣台等遺跡。桃江的浮邱山被稱為「小南嶽」,和桃花湖、羅溪瀑布等共同構成桃江風景區。
婁底湄江旅遊區:
婁底是湖南著名的礦區,有「世界銻都」之稱。婁底波月洞曾用作《西遊記》的外景拍攝。著名的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的故居,就在新化縣。湄江旅遊區總面積108平方公里,為中低山岩溶地貌,現建有八個觀景區:觀音岩景區(峭壁峽谷)、塞海景區(峽谷天然湖)、神仙橋景區(仙人洞、天生橋)、黃羅灣景區(峭壁、自然壁畫)、龍泉峽景區(瀑布峽谷)、清流潭景區(地下陰河溶洞、千丘田)、湄峰湖景區(水庫),仙女峰景區(山峰)。
『肆』 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哪裡
仰韶文化主要存在於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是我國黃河上游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仰韶文化的持續時間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分布在整個黃河上中游地區。
從甘肅省到河南省之間,已發現幾千處仰韶文化的遺址,其中以陝西省為最多,佔全國仰韶文化遺址數量的40%,是仰韶文化的中心。
仰韶文化自公元前5000年左右,持續了2000多年的時間,我國歷史上的傳說時代,史書記載的炎帝和黃帝等著名部族的外會生活和文化生活,都可以從仰韶文化的研究中去探索。仰韶文化分布廣泛,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影響深遠,是我國黃河流域華夏文化的主要代表。
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東北的仰韶遺址位於洛陽市以西,仰韶村北面不遠處是屬於崤山山脈的韶山,這大概就是仰韶村名的由來。
傳說六七千年前,人類還群集在那深山密林的石洞里,過著捕獵采果的生活。山上的獵物和野果日益滿足不了他們的生活需要,他們便漫漫的走出了山。
崤山山脈韶山峰下,有一片沃野,南臨黃河,北臨韶山,草木叢中野果累累,鳥兒在空中飛高飛低,走獸在林里竄來竄去,真是一片富饒美麗的好地方。從山上下來的人,有個叫陶的族長,帶領族人來到了這塊地方。
起初,大自然的豐富物資,足以讓他們過著捕獵摘果的美好生活。後來人越來越多了,大自然的財富維持不了生活,他們於是披荊斬棘以開墾田地耕種,並且開始了獵物捉鳥養畜放牧的新生活。
有一年秋天,秋風瑟瑟,大雨連綿不斷地下。那風像猛獸一樣不斷的撕去他們賴以生存而用樹枝搭起的篷子,薅掉辛勤耕種的莊稼,捲走日夜相伴的牛羊。
雨後,大地被洪水沖出道道溝壑,人們只好在這溝壑上覆蓋厚厚的樹枝茅草,住在下面用來避風驅寒。
一天,陶在巡視族人們的生活時,發現這些居住在溝壑茅草棚下的人,冬天雪透,夏日雨浸,不少因潮濕而得病。他想:要是在乾燥的地方挖洞開穴,再用茅草蓋頂,那一定會更好些。於是在陶的帶領下,大家轟轟烈烈地幹了起來。
漫長的辛勤勞動,使他們發明了不少勞動工具,陶把這些經驗積累起來,磨出了各種各樣的石器:石斧、石錐、石鑿、石碗等。
同時,漫長的生活需要他們將獵物的骨頭磨製出骨針、骨錐、骨筷等,用樹皮、獸皮、毛草擰成了各種長短粗細不等的繩子。錐和繩子的出現使人們披上了蓑衣,穿上了獸皮。
長期沒有發生過戰爭,社會經濟不斷得到發展。各族人之間和平相處,平等相待。從而出現了勞動工具、馴服飼養的家畜、獵物和糧食的交流和交換。
生活需要儲存糧食、干肉和果品,於是他們用土和泥製成各種各樣儲物器,在太陽下曬干使用,這種泥器成為他們當時較為廣泛使用的生活用品之一。
一天黃昏,災禍突然降臨,剎那間,狂風大作,天昏地暗。原來還沒來得及熄滅的烤肉火堆被風吹散開來,燃著了雜草、樹木、莊稼和茅棚,一會兒成了一片火海。大火之後,樹上的果子沒了,只留下枯乾殘枝;田野的莊稼沒了,只留下片片灰燼。
不幸的遭遇中,陶卻發現了一個奇跡:那曬制的用泥做的儲器,比原來堅硬得多,敲起來清脆悅耳,尤其是放在穴里的更好。於是,他就帶領族人掘洞建窯試燒這種堅硬的儲物器。陶帶領族人親自試燒。他把曬乾的各種泥製品放進掘好的窯洞里,用木材架起來燒。一天又一天,一窯又一窯,但不是燒焦,就是燒流,或是半生半熟。整整3年這位老人都是在火海里折騰,發須被烤焦了許多卷兒,透紅的臉龐讓火炙了許多黑硬的斑。
一天,大家都去睡了,陶坐在那裡用乾材不住地添火,他在朦朦朧朧中覺得自己走進了熊熊的烈火中,雙肋長出了翅膀,飄飄忽忽地飛向藍天,在黃河上空翱翔。
天亮之後,人們來到火窯旁邊,火熄了,那位老人卻不見了,唯獨剩下的,是他常拄的那根奇異的木製拐杖。
陶離開人類而去了,大家按照老人生前的囑托,繼續忙碌著。到了中午,雨瓢潑似地下,滿地都是水,灌滿了個個試燒的窯。第二天,大家用土封了窯口。
七天七夜過去了,水全部滲完,窯里沒那麼熱騰了,大家挖開一看,滿窯是堅硬結實、完好無缺、青透奪目的各種各樣儲物器。於是,成功的消息傳遍了整個黃河兩岸。
陶死後,大家推舉他的兒子缶為首領。為了懷念陶的功績,大家把這種儲物器叫陶器。他們還為老人鑄了陶像,因為老人愛吃雞,同時煅燒了兩只雞擺在陶像前,讓後人供奉。
缶把這項工藝技術發揚光大,不僅製造了各種各樣的生活儲放器,而且還製造了伴歌伴舞的敲打樂器。從此這項工藝陶器成了華夏人的生活必需品。
幾千年過去了,生活在仰韶村這塊聖地的人們,不知經歷了多少戰爭,度過了多少和平,誰也說不清那滄桑的歷史。人們都是在自然中來,自然中去,留下的帶走的千千萬萬,唯獨留下了仰韶文化遺址。
仰韶文化遺址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器物有石器、骨器,陶器多種。石器有刀、斧、杵、鏃及紡織用的石制紡輪。骨器有縫紉用的針。陶器有缽、鼎等形制。
仰韶陶器多數是粗陶,其中有一種彩陶,以表面紅色、表裡磨光並帶有彩繪為特徵。因此「仰韶文化」又被稱為「彩陶文化」,當做同系統文化的代表名稱。
仰韶文化遺址總面積近3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2米,最厚達4米。有四層文化層相疊壓,自下而上是仰韶文化中期、仰韶文化晚期、龍山文化早期、龍山文化中期。遺址中最有價值的是數十斤5000年前的小米,說明我國農業發展具有悠久的歷史。
仰韶文化是我國先民所創造的重要文化之一,仰韶文化的持續時間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左右,據傳說,神農氏時代完了以後,黃帝、堯、舜相繼起來,這些傳說在仰韶文化遺址中大致有跡象可尋,因之推想仰韶文化當是黃帝族的文化。
從仰韶文化遺址和多量的遺物里,可以推測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況。
仰韶時期的人們過著定居生活,擁有一定規模和布局的村落;原始農業為主要經濟形式,同時兼營畜牧、漁獵和採集;主要的生產工具是磨製石器;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此時反映人們意識形態的埋葬制度已經初步形成。
各遺址多有石斧的發現,石斧是用來進行農業生產的一種工具。遺址多在河谷里,那裡土地肥沃,便於種植。1953年,陝西西安半坡遺址的發現,有力地證明了農業在生產中的重要地位。生產工具有石斧和骨鋤,農產物有粟。一陶罐粟在居室內發現,一陶缽粟是作為殉葬物放在墓葬里,足見當時人生活已經離不開農業,粟尤其是重要的食物。
畜牧業也是重要的生產部門仰韶遺址中有許多豬、馬、牛的骨骼,其中豬骨最多。豬的大量飼養,也說明當時居住地已相當安定。
弓箭是中石器時代後期或新石器時代早期出現的工具。有了弓箭,狩獵生活逐漸過渡到原始畜牧業。仰韶文化各遺址多有石鏃、骨鏃,可見當時已普遍使用弓箭。
在甘肅各遺址的墓葬中,發現磨製的玉片、玉瑗和海貝,據推測,玉可能是從新疆來的,貝是從沿海地區來的,想見甘肅居民對沿海地區已經有了交換關系。由於交換關系的繼續發展,氏族內部逐漸分化了,而且開始有奴隸,也就在這種情況下,階級開始了它的胚胎狀態。
半坡遺址有公共墓地,埋葬本氏族的死者。死者一般是仰身葬,帶有殉葬物,主要是陶器等日常生活所用的器皿,也有些是裝飾品。還有一些死者是俯身葬,都沒有帶殉葬物。這是死者身份不同的表示,俯身的人是罪人,奴隸是被看做罪人的。
仰韶文化遺址的陶器,一般是美觀的。發展到了屬於銅器時代的辛店遺址的陶器,紋飾較為復雜,紋飾間還點綴著犬羊的圖形,有的還塗有人形紋。
仰韶文化制陶業發達,較好地掌握了選用陶土、造型、裝飾等工序。陶器種類有缽、盆、碗、細頸壺、小口尖底瓶、罐與粗陶瓮等。其彩陶器造型優美,表面用紅彩或黑彩畫出絢麗多彩的幾何形圖案和動物形花紋,其中人面形紋、魚紋、鹿紋、蛙紋與鳥紋等形象逼真生動。
不少出土的彩陶器為藝術珍品,如水鳥啄魚紋船形壺、人面魚紋彩陶盆、魚蛙紋彩陶盆、鸛銜魚紋彩陶缸等。陶塑藝術品也很精彩,有附飾在陶器上的各種動物塑像,如隼形飾、羊頭器鈕、鳥形蓋把、人面頭像、壁虎及鷹等,皆栩栩如生。
在半坡等地的彩陶缽口沿黑寬頻紋上,還發現有50多種刻畫符號,可能具有原始文字的性質。在濮陽西水坡又發現用蚌殼擺塑的龍虎圖案,是我國最完整的原始時代龍虎形象。
仰韶遺址的考古與發掘,無可辯駁地證明了我國不但有新石器時代的遺存和文化,而且相當發達,使過去宣揚的「中華文化西來說」不攻自破。仰韶文化上下數千年,縱橫幾千里,在世界范圍內來說也是罕見的。
『伍』 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遺址在什麼地方
根據歷史記載總結如下:
1.文化名稱的由來:
仰韶文化遺址,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城北9公里處的仰韶村。仰韶文化,因在河南澠池仰韶村發現,故名。仰韶文化也稱彩陶文化,多數是粗陶。這是當作同系統文化的代表名稱。1921年,經中國政府批准,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和我國考古學家袁復禮一起進行了首次發掘。根據出土文物,確認是我國遠古文化的遺存。按照考古學慣例,把首先發現地作為該文化類 型的名稱,故名"仰韶文化"。
2.竹仰韶文化發掘歷史
1921年,經中國政府批准,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和我國考古學家袁復禮一起進行了首次發掘。
1951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該遺址進行了小規模發掘,發現這里有四層文化層相疊壓,自下而上是仰韶文化中期-仰韶文化晚期-龍山文化早期-龍山文化中期。
1961年3月,國務院將仰韶文化遺址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4年,中國歷史博物館組織中國 和美、英、日等國的考古專家進行國際田野文物考察,在仰韶村附近的班村,發現了大量珍貴文物,其中最有價值的是數十斤5000年前的小米,說明中國農業發展具有悠久的歷史。
3.仰韶文化主要出土:
仰韶文化遺址從發現至今七十餘年間,共經過三次有計劃的發掘。其主要出土器物有石器、骨器、陶器、蚌器。用於農耕的石器有斧、鏟、鑿、錛等工具;用於狩獵的有石鏃、彈丸、石餅等;用於紡織的有線墜、紡輪、骨針、骨錐等。當時人們的生活用具均為陶質,出土器中物有鼎、罐、碗、盆、缽、杯、瓮、缸等。特別引人注目的是陶器上精美的裝飾圖案,其紋飾有寬頻紋、網紋、花瓣紋、魚紋、弦紋和幾何圖形紋等。這些紋飾充分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對生活美的追求。精美的彩陶是仰韶文化獨具的特徵。
綜上所述:仰韶文化遺址位於黃河流域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城北9公里處的仰韶村。
『陸』 河南邵陽市屬於哪個市
邵陽市是湖南省的一個地級市。
邵陽,史稱「寶慶」。隸屬於湖南省,位於湘中偏西南,資江上游;東與衡陽市為鄰,南與零陵地區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地區接壤,西與懷化地區交界,北與婁底地區毗連;介於北緯25°58』~27°40',東經109°49'~112°57'之間,總面積20876平方千米。截至2005年,邵陽市轄3個市轄區、7個縣、1個自治縣,代管1個縣級市;2015年總人口821.37萬人。2015年,邵陽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387億元。[1]
邵陽有婁邵鐵路與湘黔、京廣線相接,滬昆高速、320國道橫貫東西,二廣高速、207國道縱貫南北。資江水運可達洞庭湖。名勝有世界自然遺產崀山風景區、北塔、水府廟、昭陽侯國故城址、武岡法相岩等。
『柒』 中國四大古文化遺址是什麼
1、《殷墟甲骨》
殷墟是中國商朝後期王都遺址,位於河南安陽市,以殷都區小屯村為中心,橫跨洹河(今安陽河,注入衛河),東西長約6公里,南北寬約4公里,由殷墟王陵遺址與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洹北商城遺址等共同組成。公元前14世紀,商湯的第九代孫盤庚即位後,把都城從奄(今山東曲阜)遷到殷(今河南安陽)。
直至帝辛紂滅亡的273年間,殷地一直是商朝後期的統治中心,因此商朝也稱殷朝。周武王伐紂滅殷後,從這里遷走大量殷民,商都逐漸荒蕪,成為一片廢墟,故名殷墟。1899年,甲骨文被發現,後經有關學者察訪,弄清了甲骨文的真實出土地點,即今安陽小屯村。1928年,在前中央研究院蔡元培院長領導下正式開始考古發掘。
民國年間,這批有著重大歷史價值的檔案,歷盡了各種磨難。解放前夕,國民黨政府將部分明清檔案約40萬件運到了台灣。在那兒,檔案受到了良好保護,並有專人整理研究。解放後,新中國政府將故宮博物院文獻館改為檔案館,直接歸屬檔案局管理。五十年代,檔案館將遺存各地的明清檔案全部接收回北京。我國現存明清各種檔案約計1000萬件。
『捌』 邵陽的歷史..
邵陽市,史稱「寶慶」,資江與邵水交匯穿城而過,是一座具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古城。 早在新石器時代,境內即有先民棲息屯居。春秋末期楚國大夫白善在此築城,稱白公城,屬楚地。秦始皇統一中國,分全國為三十六郡,邵陽屬長沙郡,東漢末屬零陵郡。三國初屬蜀,後入吳。三國吳寶鼎元年(公元226年),分零陵北部為昭陵郡,郡治設今邵陽市。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司馬炎平定東吳,為避其父司馬昭之諱,改昭陵為邵陵。,移郡治於資江北岸。唐代設邵州,與邵陽縣在今城區同城而治。宋崇寧五年 (1106) ,分邵州西部置武岡軍。南宋理宗趙均作太子時,曾被封為邵州防禦使。南宋寶慶元年 (1225 年 ) ,理宗登極,用年號命名曾領防禦使的封地,升邵州為寶慶府,寶慶之名始於此。元代設寶慶、武岡 2 府。明初設寶慶、武岡 2 府,後降武岡為州。中華民國 2 年 (1913 年 ) ,廢寶慶府,設寶慶縣,境內各縣隸湘江道;民國 11 年直隸於省。民國 17 年,寶慶縣復名邵陽縣。民國 26 年,在邵陽縣城設置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1949 年 10 月設置湖南省邵陽區督察專員公署;同時建立邵陽市,隸邵陽縣。 11 月,邵陽區督察專員公署更名為行政專員公署。翌年 7 月,邵陽市升格為縣級市。 1955 年 4 月,邵陽區行政專員公署更名為邵陽專員公署。 1968 年 2 月,邵陽地區革命委員會成立,邵陽專區改稱邵陽地區。 1977 年 7 月,邵陽市升格為省轄市,仍由中共邵陽地委、地區革委會代管; 10 月,分邵陽地區東北部置漣源地區。 1980 年元月,邵陽市由省直隸。 1986 年元月,國務院批准撤銷邵陽地區建制,實行市領導縣體制。 1994 年 3 月,撤銷武岡縣建制,設置武岡市,武岡市由邵陽市代管。 1995 年,撤區並鄉建鎮,全市共轄 8 縣 1 市 3 區。全市有 199 個鄉鎮, 80 個鄉級鎮, 5819 個行政村。全市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 325 人,較全省平均密度高出 38 人。中、東部人口稠密,西南部山區人口稀疏。邵陽又是湖南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省轄市,除漢族外,繁衍生息著苗、瑤、回、侗、土家、壯、仫佬、滿、布依、拉枯、黎、彝、白等 39 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 39. 38 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 5. 94 %。建有 1 個苗族自治縣 ( 城步苗族自治縣 ) , 25 個民族鄉。
『玖』 河南省邵陽縣屬於哪個市
邵陽縣為湖南省邵陽市下轄縣
『拾』 仰韶文化遺址在哪裡
仰韶文化遺址坐落於河南省仰韶村。該遺址中有大量的石器、文物資料等遺跡。為考古學者的研究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之後仰韶村也因此聞名,來河南省的旅客自然也越來越多。
1921年,經中國政府批准,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和我國考古學家袁復禮一起進行了首次發掘。根據出土文物,確認是我國遠古文化的遺存。按照考古學慣例,把首先發現地作為該文化類型的名稱,故名仰韶文化。
文化影響
仰韶文化影響考古學的發展。發現仰韶文化之前,中國還沒有考古學,仰韶文化的發現標志著中國近代考古學的誕生。考古學研究主要依靠遺址的發現,而發現仰韶文化遺址點之眾多,遠遠超過其他文化遺址點的發現量,仰韶文化的發掘和研究必將推動中國考古學的發展,並影響世界考古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