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中醫葯文化館怎麼樣

中醫葯文化館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9-14 19:51:36

A. 四川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一批名錄

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189項) 一 、 民間文學(12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及單位 1 Ⅰ—1 ※格薩(斯)爾 甘孜州文化局 2 Ⅰ—2 苗族古歌 珙縣文化體育局 3 Ⅰ—3 阿嫫妮惹 涼山州語委 4 Ⅰ—4 支格阿龍 涼山州民間文藝家協會 5 Ⅰ—5 月兒落西下 巴中市文化體育新聞出版局 6 Ⅰ—6 十里坪 巴中市文化體育新聞出版局 7 Ⅰ—7 畢摩經誦 馬邊彝族自治縣教育文化體育局 8 Ⅰ—8 彝族克智 美姑縣人民政府 喜德縣人民政府 9 Ⅰ—9 蠶絲祖神傳說 鹽亭縣文化旅遊局 10 Ⅰ—10 安安送米傳說 德陽市旌陽區孝泉鎮人民政府 11 Ⅰ—11 巴渠童謠 達州市通川區文化體育局 12 Ⅰ—12 「蘇濟川」蟲蟲歌 長寧縣文化體育局 二 、 民間音樂(34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及單位 13 Ⅱ—1 薅秧歌 開江縣文化館 14 Ⅱ—2 薅草鑼鼓(※川北薅草鑼鼓、川東薅草鑼鼓、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 青川縣人民政府 萬源市文化局 宣漢縣文化局 15 Ⅱ—3 ※巴山背二歌 巴中市文化體育新聞出版局 萬源市文化局 16 Ⅱ—4 滾板山歌 瀘州市納溪區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局 17 Ⅱ—5 高腔山歌 合江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局 18 Ⅱ—6 彝族阿都高腔 布拖縣人民政府 19 Ⅱ—7 朵樂荷 布普格縣人民政府 拖縣人民政府 20 Ⅱ—8 頂毪衫歌 丹巴縣文化館 21 Ⅱ—9 瑪達咪山歌 九龍縣文化館 22 Ⅱ—10 康定溜溜調 康定縣文化館 23 Ⅱ—11 阿惹妞 馬邊彝族自治縣教育文化體育局 24 Ⅱ—12 川西藏族山歌 甘孜州文化館 康定縣文化旅遊局 丹巴縣文化旅遊局 爐霍縣文化旅遊局 九龍縣文化旅遊局 甘孜縣文化旅遊局 雅江縣文化旅遊局 新龍縣文化旅遊局 道孚縣文化旅遊局 白玉縣文化旅遊局 理塘縣文化旅遊局 德格縣文化旅遊局 鄉城縣文化旅遊局 石渠縣文化旅遊局 稻城縣文化旅遊局 色達縣文化旅遊局 巴塘縣文化旅遊局 德榮縣文化旅遊局 馬爾康縣文化體育局 九寨溝縣文化體育局 紅原縣文化體育局 阿壩縣文化達州局 理縣縣文化達州局 若爾蓋縣文化達州局 小金縣文化體育局 黑水縣文化體育局 金川縣文化體育局 松潘縣文化體育局 壤塘縣文化達州局 茂縣縣文化體育局 木里縣文化局 25 Ⅱ—13 義諾彝族民歌 雷波縣文化體育局 26 Ⅱ—14 ※川江號子 四川省音樂舞蹈研究所 27 Ⅱ—15 金沙江下遊船工號子 屏山縣文化體育旅遊局 28 Ⅱ—16 永寧河船工號子 納溪區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局 29 Ⅱ—17 沱江船工號子 內江市東興區文化體育局 30 Ⅱ—18 嘉陵江中遊船工號子 南充市高坪區文化體育局 31 Ⅱ—19 竹麻號子 邛崍市群眾藝術館 32 Ⅱ—20 巴山石工號子 達縣文化體育局 開江縣文化館 33 Ⅱ—21 抬工號子 仁壽縣文化館 34 Ⅱ—22 婚嫁歌 南充市高坪區文化體育局 蓬安縣文化館 華鎣市文化館 35 Ⅱ—23 南坪小調 九寨溝縣文化體育局 36 Ⅱ—24 多聲部民歌(阿爾麥多聲部民歌、磽磧多聲部民歌、羌族多聲部民歌) 黑水縣文化體育局 寶興縣文化館 松潘縣文化體育局 茂縣文化體育局 37 Ⅱ—25 ※羌笛演奏及製作技藝 茂縣文化體育局 38 Ⅱ—26 大竹竹嗩吶及製作工藝 大竹縣文化館 39 Ⅱ—27 嗩吶藝術(咪蘇嗩吶、福寶貫打嗩吶、苗族大嗩吶、丹棱嗩吶) 敘永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局 合江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局 筠連縣文化體育局 丹棱縣文化館 40 Ⅱ—28 口 弦 北川縣文化館 布拖縣人民政府 41 Ⅱ—29 四川耍鑼鼓(渠縣耍鑼鼓、李家耍鑼鼓、象山花鑼鼓、復興耍鑼鼓) 渠縣土溪鎮人民政府 渠縣臨巴鎮人民政府 廣元市朝天區文化體育局 大英縣文化體育局 洪雅縣文化館 42 Ⅱ—30 川中大樂(倉山大樂、蓬萊大樂) 中江縣文化體育旅遊局 大英縣文化體育局 43 Ⅱ—31 文昌洞經古樂 梓潼縣文物管理所 44 Ⅱ—32 青城洞經古樂 都江堰市文化館 45 Ⅱ—33 峨眉山佛教音樂 峨眉山市文化體育局 46 Ⅱ—34 成都道教音樂 成都市道教協會 三 、 民間舞蹈(21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及單位 47 Ⅲ—1 龍舞(※瀘州雨壇彩龍、安仁板凳龍、船山桃子龍、鹽亭桃子龍、遂寧耍旱龍、馬潭火龍、雙流火龍、宜賓小彩龍) 瀘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局 達縣文化體育局 遂寧市船山區文化體育局 遂寧市船山區南京路街道辦事處 鹽亭縣文化旅遊局 遂寧市民間文化研究會 瀘州市龍馬潭區胡市鎮文化體育中心 雙流縣文化館 宜賓縣文化體育局 48 Ⅲ—2 高台獅子 金堂縣文化館 49 Ⅲ—3 巴象鼓舞 閬中市文化局 50 Ⅲ—4 翻山鉸子 平昌縣文化體育新聞出版局 達縣文化體育局 營山縣文化體育局 51 Ⅲ—5 瀘縣百和蓮花槍 瀘縣百和鎮人民政府 52 Ⅲ—6 花燈(古藺花燈、白龍花燈) 古藺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局 劍閣縣文化局 53 Ⅲ—7 羅城麒麟燈 犍為縣文化體育旅遊局 54 Ⅲ—8 雲童舞 廣安市廣安區文化體育局 55 Ⅲ—9 白馬跳曹蓋 平武縣文化旅遊局 56 Ⅲ—10 甲措 鹽源縣人民政府 57 Ⅲ—11 鍋庄(達爾嘎、馬奈鍋庄、馬爾鍋庄、真達鍋庄、木雅鍋庄、得榮學羌、丹巴阿克日翁[兔兒鍋庄]、鄉城恰熱[瘋裝鍋庄]、新龍鍋庄、德格卓且) 馬爾康縣文化體育局 金川縣文化體育局 小金縣文化體育局 石渠縣文化旅遊局 雅江縣文化館 得榮縣文化旅遊局 丹巴縣文化館 鄉城縣文化旅遊局 新龍縣文化館 德格縣文化館 58 Ⅲ—12 扎壩嘛呢舞 道孚縣文化旅遊局 59 Ⅲ—13 熱巴舞 巴塘縣文化旅遊局 60 Ⅲ—14 甘孜踢踏 甘孜縣文化館 61 Ⅲ—15 弦子舞(※巴塘弦子舞) 巴塘縣人民政府 62 Ⅲ—16 羌族羊皮鼓舞 汶川縣文化體育局 63 Ⅲ—17 哈瑪(戰神舞) 馬爾康縣文化體育局 64 Ⅲ—18 金冠舞 若爾蓋縣文化館 65 Ⅲ—19 博巴森根 理縣文化體育局 66 Ⅲ—20 ※卡斯達溫舞 黑水縣文化體育局 67 Ⅲ—21 ※㑇舞 九寨溝縣文化體育局 四 、 傳統戲劇(8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及單位 68 Ⅳ—1 ※川劇 四川省川劇藝術研究院 69 Ⅳ—2 「瀘州河」川劇藝術 瀘州市川劇團 70 Ⅳ—3 四川皮影戲(閬中皮影戲、何家班皮影戲、高觀皮影戲、巴中皮影戲、成都皮影戲) 閬中市文化局 南部縣文化館 劍閣縣文化局 巴中市巴州區文化館 成都市藝術劇院 71 Ⅳ—4 燈戲(※川北燈戲、岳池燈戲、峨眉堂燈戲、夾江麻柳堂燈戲、許家灣十二花燈戲) 南充市川劇團 岳池縣文體局 峨眉山市文化體育局 夾江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旅遊局 北川縣文化館 72 Ⅳ—5 木偶戲(※川北大木偶戲、手掌木偶戲、成都木偶戲) 南充市四川省大木偶劇院 鄰水縣文化體育局 成都市藝術劇院 73 Ⅳ—6 射箭提陽戲 廣元市元壩區射箭鄉人民政府 74 Ⅳ—7 旺蒼端公戲 旺蒼縣人民政府 75 Ⅳ—8 藏戲(德格藏戲、巴塘藏戲、色達藏戲) 德格縣文化旅遊局 巴塘縣文化旅遊局 色達縣文化館 五 、 曲 藝(6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及單位 76 Ⅴ—1 四川揚琴 四川省曲藝團 成都市藝術劇院 瀘州市歌舞團 四川省音樂舞蹈研究所 77 Ⅴ—2 四川清音 四川省曲藝團 瀘州市歌舞團 成都市藝術劇院 78 Ⅴ—3 四川竹琴 四川省曲藝團 成都市藝術劇院 79 Ⅴ—4 金錢板 成都市藝術劇院 南充市高坪區文化體育局 80 Ⅴ—5 百汪說唱 紅原縣文化體育局 81 Ⅴ—6 飛刀花鼓 成都市青羊區文化館 六 、 雜技與競技(8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及單位 82 Ⅵ—1 拗棒 開江縣文化館 83 Ⅵ—2 搬打獅子 瀘州市納溪區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局 84 Ⅵ—3 大壩高裝 興文縣文化體育局 85 Ⅵ—4 華鎣山滑竿抬幺妹 華鎣市文化體育局 86 Ⅵ—5 高亭 岳池縣文化體育局 87 Ⅵ—6 峨眉武術 夾江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旅遊局 峨眉山市文化體育局 88 Ⅵ—7 五通橋龍舟競技 樂山市五通橋區體育總會 89 Ⅵ—8 青林口高抬戲 江油市文化館 七 、 民間美術(11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及單位 90 Ⅶ—1 喚馬剪紙 蒼溪縣喚馬鎮人民政府 91 Ⅶ—2 麻柳刺綉 廣元市朝天區文化體育局 92 Ⅶ—3 石刻工藝(白花石刻、霧山石刻、安岳石刻) 廣元市市中區文化體育旅遊局 江油市李白紀念館 安岳縣文化體育局 93 Ⅶ—4 江安竹簧工藝 江安縣旅遊文化局 94 Ⅶ—5 宜賓麵塑 宜賓市翠屏區文化局 95 Ⅶ—6 德格藏文書法 德格縣文化館 96 Ⅶ—7 夾江年畫 夾江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旅遊局 97 Ⅶ—8 ※綿竹木版年畫 德陽市綿竹年畫博物館 98 Ⅶ—9 ※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 色達縣文化旅遊局 99 Ⅶ—10 ※藏族唐卡(噶瑪嘎孜畫派) 甘孜州藏畫研究所 100 Ⅶ—11 ※蜀 綉 成都市蜀綉廠 八 、 手工技藝(58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及單位 101 Ⅷ—1 ※蜀錦織造技藝 成都市蜀錦文化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102 Ⅷ—2 自貢扎染工藝 自貢市扎染工藝廠 103 Ⅷ—3 涼山彝族毛紡織及擀制技藝 昭覺縣人民政府 104 Ⅷ—4 隆昌夏布編織工藝 隆昌縣文化體育局 105 Ⅷ—5 康巴藏族服裝配飾製作工藝 甘孜州文化局 106 Ⅷ—6 藏族牛羊毛手工編織工藝 色達縣文化館 107 Ⅷ—7 羌綉傳統刺綉工藝 汶川縣文化體育局 茂縣文化體育局 108 Ⅷ—8 龔扇 自貢市龔扇竹編工藝廠 109 Ⅷ—9 德陽潮扇傳統工藝 德陽市旌陽區文化局 110 Ⅷ—10 油紙傘傳統製作技藝 瀘州市江陽區旅遊局 111 Ⅷ—11 渠縣劉氏竹編工藝 渠縣劉氏竹編工藝有限公司 112 Ⅷ—12 青神竹編工藝 青神縣文化館 113 Ⅷ—13 沐川草龍編扎技藝 沐川縣文化體育局 114 Ⅷ—14 道明日用竹編技藝 崇州市文化館 115 Ⅷ—15 瓷胎竹編工藝 邛崍市群眾藝術館 116 Ⅷ—16 ※德格印經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藝 德格縣文化旅遊局 117 Ⅷ—17 ※竹紙製作技藝 夾江縣文化局 118 Ⅷ—18 徐氏泥彩塑工藝 大英縣文化體育局 119 Ⅷ—19 珙縣珙石雕 珙縣文化體育局 120 Ⅷ—20 自貢彩燈傳統製作工藝 自貢市彩燈藝術協會 121 Ⅷ—21 高樁彩繪綁扎技藝 峨眉山市文化體育局 夾江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旅遊局 122 Ⅷ—22 中型杖頭木偶製作工藝 資中縣木偶劇團 123 Ⅷ—23 藏族民間車模技藝 得榮縣文化旅遊局 124 Ⅷ—24 藏族建築砌石技藝 丹巴縣文化館 125 Ⅷ—25 重華煙火架製作工藝 江油市文物保護管理所 126 Ⅷ—26 ※自貢井鹽深鑽汲制技藝 自貢市 四川久大鹽業集團公司 127 Ⅷ—27 ※大英井鹽深鑽汲制技藝 大英縣文化局 128 Ⅷ—28 ※成都漆藝 成都市漆器工藝廠 129 Ⅷ—29 涼山彝族漆器製作工藝 喜德縣人民政府 130 Ⅷ—30 涼山彝族銀飾手工技藝 布拖縣人民政府 131 Ⅷ—31 白玉河坡藏族金屬手工技藝 白玉縣文化館 132 Ⅷ—32 銀花絲技藝 成都市青羊區文化館 133 Ⅷ—33 滎經砂器 滎經縣文化體育管理局 134 Ⅷ—34 阿西土陶燒制工藝 稻城縣旅遊文化局 135 Ⅷ—35 桂花土陶傳統製作工藝 彭州市群眾藝術館 136 Ⅷ—36 邛陶燒造技藝 邛崍市群眾藝術館 137 Ⅷ—37 南路邊茶傳統手工製作技藝 雅安市茶業協會 138 Ⅷ—38 蒙山茶傳統製作技藝 名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139 Ⅷ—39 ※瀘州老窖酒釀制技藝 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 140 Ⅷ—40 五糧液酒傳統釀造技藝 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 141 Ⅷ—41 水井坊酒傳統釀造技藝 成都市四川全興股份有限公司 142 Ⅷ—42 劍南春酒傳統釀造技藝 德陽市四川劍南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143 Ⅷ—43 古藺郎酒傳統釀造技藝 瀘州市四川郎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144 Ⅷ—44 沱牌曲酒傳統釀造技藝 遂寧市四川沱牌曲酒股份有限公司 145 Ⅷ—45 民間藏酒釀造技藝 丹巴縣文化館 146 Ⅷ—46 渠縣呷酒釀造技藝 渠縣宕府王食品有限公司 147 Ⅷ—47 中江手工掛面工藝 中江縣文化體育旅遊局 148 Ⅷ—48 富順豆花製作工藝 自貢市富順豆花文化協會 149 Ⅷ—49 東柳醪糟釀造技藝 大竹縣文化館 達州市四川東柳醪糟有限責任公司 150 Ⅷ—50 護國陳醋傳統釀制技藝 瀘州市納溪區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局 151 Ⅷ—51 瀘州市先市醬油傳統釀制技藝 合江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局 152 Ⅷ—52 南溪豆腐乾製作工藝 南溪縣文化體育旅遊局 153 Ⅷ—53 郫縣豆瓣傳統製作技藝 成都市郫縣文化館 154 Ⅷ—54 臨江寺豆瓣傳統工藝 資陽市雁江區文化體育局 155 Ⅷ—55 潼川豆豉製作技藝 三台縣文化體育局 156 Ⅷ—56 糖畫技藝 成都市錦江區文化館 157 Ⅷ—57 酥油花製作技藝 道孚縣文化旅遊局 158 Ⅷ—58 達縣燈影牛肉傳統加工技藝 達州市文化館 達州四川妙達飴美廚食品有限公司 九 、 傳統醫葯(4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及單位 159 Ⅸ—1 藏醫葯(※甘孜州南派藏醫葯 ) 甘孜州藏醫院 160 Ⅸ—2 李仲愚針療法 成都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 161 Ⅸ—3 成都中葯炮製技術 成都中醫葯大學 162 Ⅸ—4 成都中醫傳統制劑方法 成都中醫葯大學 十 、 民 俗(27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及單位 163 Ⅹ—1 彝族年 涼山州文化局 馬邊縣教育文化體育局 164 Ⅹ—2 藏歷年 甘孜州文化局 阿壩州文化局 木里縣文化局 165 Ⅹ—3 羌年 茂縣文化體育局 汶川縣文化體育局 理縣文化體育局 北川縣文化旅遊局 166 Ⅹ—4 ※火把節(彝族火把節) 涼山州文化局 167 Ⅹ—5 新龍藏歷十三節 新龍縣文化館 168 Ⅹ—6 蘇布士(羌年慶典) 阿壩州中國古羌釋比文化傳承研究會 169 Ⅹ—7 ※都江堰放水節 成都市都江堰風景名勝管理局 170 Ⅹ—8 三匯彩亭會 渠縣三匯鎮人民政府 171 Ⅹ—9 文昌出巡 梓潼縣文物管理所 172 Ⅹ—10 廣漢保保節 廣漢市文化體育局 173 Ⅹ—11 川南苗族踩山節 敘永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局 174 Ⅹ—12 磽磧上九節 寶興縣文化館 175 Ⅹ—13 八月綵樓會 蘆山縣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中心 176 Ⅹ—14 ※羌族瓦爾俄足節 茂縣文化達州局 177 Ⅹ—15 康定「四月八」跑馬轉山會 康定縣文化館 178 Ⅹ—16 賽馬節(會) 理塘縣文化館 179 Ⅹ—17 瀘沽湖摩梭人母系氏族習俗 鹽源縣人民政府 180 Ⅹ—18 雅礱江河谷扎巴藏族母系氏族習俗 雅江縣文化館 181 Ⅹ—19 成人儀式 丹巴縣文化館 182 Ⅹ—20 阿依美格 馬邊縣教育文化體育局 183 Ⅹ—21 通家山女兒碑廟會 射洪縣青崗鎮人民政府 184 Ⅹ—22 環山雞節 石棉縣文化體育旅遊局 185 Ⅹ—23 廣元女兒節 廣元市文化局 186 Ⅹ—24 山岩帕措習俗 白玉縣文化館 187 Ⅹ—25 涼山彝族「尼木措畢」祭祀 美姑縣人民政府 188 Ⅹ—26 峨眉山大廟廟會 峨眉山市文化體育局 189 Ⅹ—27 新山僳僳族約德節 攀枝花市文化局

B. 台兒庄古城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1、台兒庄為山東省棗庄市轄區,地處蘇魯兩省交界處,歷來為兵家、商家必爭之地。著名的景點數不勝數。

2、台兒庄運河古城位於世界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的中心點,有"中國最美水鄉"之譽,國家5A級旅遊景區,坐落於山東省棗庄市台兒庄區、魯蘇豫皖四省交界地帶。

3、台兒庄運河古城既是民族精神的象徵、歷史的豐碑,也是運河文化的承載體,至今仍保留有不少的遺存,被世界旅遊組織譽為"活著的古運河"、"京杭運河僅存的遺產村莊"。修繕台兒庄運河古城,是幾代台兒庄人民的夢想。古河道,古碼頭,一座可以舟楫搖曳、遍游全城的中華古水城,二戰紀念城市,大陸首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修繕後的台兒庄運河古城,與華沙同屬世界上僅有的兩座因二戰炮火毀壞而作為世界文化遺產重建的城市。

C. 瀏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園區發展的主要特點

1、以雙核心、專業化為特色。國家級瀏陽經濟技術開發區距離長沙市35公里,距黃花機場18公里,距離瀏陽市區25公里,是湖南省唯一一個沒有母城依託的開發區。在這樣一個沒有區位、資金、人才的地方只有依靠專業化服務和特色產業群才能來創造優勢,形成核心競爭力。湖南生物資源豐富,中葯材資源居全國第二位,擁有湘雅醫學院、湖南醫工院等一大批有影響力的科研團隊。從1999年開始,我們提出走差異化競爭、打造生物醫葯特色園區的目標。圍繞這一目標,我們把握住了醫葯企業GMP認證機遇、工業企業從城市外遷機遇、醫改工商結合機遇以及留學生歸國創業潮帶來的機遇,出台一系列措施,成為湖南省唯一的專業化園區,全國唯一的由縣域主導的國家級生物產業基地。近年來,又開始涉足手機高端配套領域。
2、以高科技企業集聚為特點。園區中小企業大部分來自於高科技項目的孵化培育。到目前為止,制葯工業企業42家、醫葯創業企業33家、保健食品企業15家、生物農業企業11家、配套制葯機械及包裝企業6家。這些企業都各具特色,具備成為「單打冠軍」的潛力,為使我園成為全國制葯企業密集、上下游配套完善、科技創新與資本市場結合非常活躍的中小企業科技園區奠定了基礎。
3、以完善公共服務平台為優勢。管委會作為專業化的醫葯管理服務機構,除建立了新葯報批、醫葯企業認證、資金籌措、醫保目錄統籌等為主要內容的產業化服務中心外,還建設了生物醫葯分析檢測中心、組合生物合成與天然產物葯物技術、體外診斷試劑技術、植物提取技術、基因晶元技術共享實驗室、梅毒快速診斷試劑中試車間、個體化高血壓診斷晶元中試車間及2萬平方米的標准車間,在建動物實驗與安全評價中心、生物醫葯公共實驗中心等,並設立了創業孵化基金。專業平台完善了產業鏈,提高了產業轉化成功率,降低了入園醫葯企業投資成本,吸引了一大批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高科技項目。科技創業中心運營以來,在孵企業達30餘家,在孵國內外項目50餘個,已孵化畢業項目5個。
4、以培育項目、嫁接招商為手段。從高校挖掘一批不為投資者關注的高科技項目,傾力支持,然後將培育的項目去對接投資者,使我們繞過了土地、稅收、區位的短腿,成功發展了起來。目前,我國遺傳葯理學的開拓者和帶頭人周宏灝院士、我國著名醫學遺傳學奠基人夏家輝院士、美國加州大學老年痴呆葯物研究中心楊福生教授、世界著名抗人類蛋白單克隆技術專家彭早元博士、德國Bielefeld大學生命學院李鵠鳴博士等先後帶領團隊在園區設立創業公司,建設了產業化基地。與此同時,園區還將孵化平台、共享平台、生產基地與軍事醫學科學院、中科院植物所、北京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湖南中醫葯大學及浙江大學等高等院校合作,極大地促進了新葯成果的創新及產業轉化。園區企業擁有博士、碩士以上學歷的研發、管理人員達1300多人,約佔全園人數的10%。在2009年10月召開的中國(長沙)科技成果轉化交易會上,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及基地的湖南湘葯有限公司、湖南九典制葯有限公司等企業與浙江大學進行了15個項目的簽約,簽約金額達9960萬元。
5、以管理體制創新為動力。管委會現為正處級政府派出機構,黨政領導高配副廳級。有五個內設局、七個駐園分局、三個服務中心,擁有相對獨立的人事、財務、對外投資合作權。具體而言,一是人才管理創新。管委會及下屬服務機構、企業共有170多名員工,其中在編公務員不足40名,絕大多數為招聘方式,管理高層中有兩名來自於大型葯企高級管理人員,中層幹部既有醫葯企業的負責人、海外留學生也有一批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人才使用機制的靈活性、完全企業化的考核獎懲機制使園區充滿活力。二是財稅管理的相對獨立性。園區所得地方稅收全額返還,使園區有更多的自有資金用於孵化項目、幫扶中小企業和依託銀行和開發商共同開發建設。三是投資模式創新。成立了投資開發公司。不僅全權負責園區內的土地開發和經營,亦可對入園企業孵化投資入股,增強了招商、幫扶企業的能力。四是引入國內外知名的管理公司合作。現園區聘請了一家美國、兩家香港公司為顧問公司,聘請了共四家法律、投資、招商管理公司,並聘請了諾貝爾獎獲得者費雪等十餘名顧問及企業家顧問。
6、以面向世界為追求。園區始終堅持國際化的發展方向。2001年10月,與聯合國工發組簽署共建「中國(瀏陽)國際醫葯產業園」協議;2003年7月,與歐洲最大的生物醫葯園--德國柏林生物醫葯園(BBB)簽訂合作協議;2005年7月,建立中美國際生物技術合作中心並每年在美國舉辦一次「長沙生物醫葯夜」活動;2005年7月,被國家商務部批准為國家級醫葯出口基地;2006年開始與古巴政府合作共同開展多場進行生物技術交流活動;2007年3月與加拿大商務部簽訂協議,對接了十多家企業的合作,其中兩個已進入實施階段; 2009年4月,在英國政府全額資助下,與劍橋大學生命科技園、倫敦大學皇後醫學院達成生物診斷試劑等一批項目合作協議等。 1、打造生物醫葯、電子信息雙核心產業群
2、開發與引進並重,打造湖南醫葯重磅品種。一是以國家發改委批准設立湖南生物產業發展基金為契機,壯大現有的園區互助擔保基金規模,加大對醫葯研發的投入,在生物診斷試劑及醫療器械、葯用輔料、高端原料葯及制劑、特色中西葯物等集中突破,並整合優勢,爭取具備較大的醫葯出口生產、OEM等的能力;二是通過與古巴、加拿大、美國及其他國家的高新技術合作,引進新技術新產品。三是與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加強合作,並積極引進留學科技人員來園創業。
3、培育與推動結合,打造創業型上市公司群體。繼續強化資本市場融資平台建設,鼓勵園區企業通過單向或雙向股權轉讓、換股投資及吸收合並等方式進行重組,拓展公共平台的服務領域,整合原料采購、產品研究、葯品生產、銷售優勢,促進產業鏈的壯大。使園區發展成為以控股企業為載體,以眾多制葯企業的有效資源為依託,既有緊密、又有鬆散合作的企業群體。
4、政府引導與企業改制相結合,實現投資開發主體多元化。一方面進一步爭取國家和省、長沙市政府的投入,另一方面積極構建與醫葯產業相關的盈利模式。園區投資公司今後將採取市場化運作,通過資產置換、引入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增資擴股、合資投建企業、股份轉讓及管委會員工持股等方式,拓展盈利模式,實現上市融資。同時積極引進社會投資者,大力建設園中園及各種生活服務、生產服務設施。
5、產業基地與城鎮開發相統一,建設「生物經濟社區」。今後將在努力發展醫葯生產、科研、銷售規模和水平的同時,引進先進的生態理念打造醫葯文化特色,將園區建設成世界上第一個以生物技術產業化為主體的生物經濟社區。現已開工醫葯文化館、葯王廟、中葯膳食文化街,籌建醫葯國際會議中心等設施,為成為醫葯的「博鰲論壇」做長期准備。從1999年至今的十年園區以集聚生物醫葯產業為主,未來十年園區將以「生物經濟社區」為追求方向,一方面繼續做強產業形成世界知名的生物醫葯產業基地;另一方面則以完善生活配套為主線進行城鎮化建設,建設生態宜居的生態社區城。

D. 桐廬好玩嗎是跟團好呢還是自己旅遊好

好玩啊 還是要自己去玩最好 時間比較自由 ,這些地方可以參觀:山的偉岸,石的氣勢,水的靈韻,林的秀色,構成了桐廬山水洞天色彩斑斕的景緻與詩畫般的意境。距桐廬縣城23公里的瑤琳仙境,又名瑤琳洞,縱深1000米,游覽面積28000平方米,她以神奇的地貌和瑰麗多姿的群石景觀而享有「全國諸洞冠」之美譽,被國家旅遊局評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 。
鄰近瑤琳仙境的紅燈籠外婆家,景區佔地11萬平方米,依青山、臨碧水,青磚黛瓦、小橋流水,設有以鄉村風味、鄉村景觀、鄉村游樂為內容的30多個景點,透出濃濃的村野之趣。在親切溫馨的外婆家漫步,沿百步街店鋪作坊五花八門。聽外婆講故事,嘗外婆小吃,林林總總的民俗風情讓您嬉個夠。鄉村家園可住可游,設有鄉村家園小木屋、露營村、中小學生活動實驗基地。鄉村酒吧、文藝表演等項目。
天目溪漂流傍紅燈籠外婆家,選取畢浦碼頭至冷坑一段長約5公里的江面,行程約一個半小時。天目溪又稱分水江。乘竹筏款款而下,溪流蜿蜒曲折,洲灘眾多,一個灘連著一個灘,素有「溪有十八灘,一灘高一灘」之說,置身竹筏上,時而穿澗過坳,山回水轉;時而跌宕起伏,破浪逐水。讓人痴痴沉醉,盡享漂流之樂。
垂雲通天河,與聞名遐邇的瑤琳仙境僅一江之隔,特別之處在於溶洞內有長達4500米的地下暗河,劃船入洞,泛舟地下河,觀賞奇形怪狀的鍾乳石,別有一番探險趣味。
浪石金灘,清澈逶迤的天目溪流轉到一個名叫浪石埠的地方劃了一個圈,圈的外面鑲嵌著柔軟的金邊(沙灘),古時這里是天目溪水陸要津,相傳有巨石能隨波上下浮動,故名「浪石」。現在嬉水節目「龍舟竟渡」已列為杭州市龍舟比賽定點訓練基地。
琴溪香谷,這里林窒幽深,溪澗大氣候宕,有大批裸露的石包、石芽和懸崖石壁,以及狀元神洞、象鼻洞、水龍洞等多處小型溶洞。尤為奇特的是,峽谷內漫山遍野的野桂花和上千株碗口直徑的樟樹,以及成片的「黃金柴」林和山蘭,形成了滿目青翠,四季飄香的自然景觀。
桐君山—七里揚帆,與桐廬縣城僅一水之隔。形似碧螺,美若翠玉。古人稱之「浮玉山」、「小金山」。為我國中醫葯鼻祖勝地。桐君山麓有葉淺予故居。七里揚帆讓歷史上著名的「嚴陵七景」之一的絕妙景觀又重現昔日風采。泛舟江中,山映明鏡中,帆浮翠屏間,舟行景移,宛如一幅流動的富春山水畫。夏季夜遊,其中樂趣更是妙不可言。
大奇山,史稱「江南第一名山」,海拔600餘米,境內峽谷溪瀑,鳥語花香,滿眼自然野趣。眼下在金牛潭景區西側「長」出56座蒙古包,透出濃濃的草原風情,熱情奔放的蒙古歌舞表演和別開生面的篝火晚會,宛如置身「天蒼蒼、野茫茫」的蒙古大草原。
嚴子陵釣台,東漢名士嚴子陵隱居垂釣之處。嚴光,字子陵,與東漢光武帝劉秀同窗,光武帝即位,嚴子陵堅辭不仕,攜妻回富春山隱居,耕田垂釣終老林泉,後人仰慕其不事王侯高風亮節的精神而建祠紀念,瀕臨富春江,因其風景秀麗,為我國十大釣魚古跡之首,景區內有雙台垂釣、嚴先生祠、滄波橋、天下第十九泉、富春江詩文碑園等勝跡。
江南龍門灣,這里是富春江上的一處天然港灣,峽谷、平湖、孤嶼、懸崖、瀑布、奇松都在這里集合,是富春江上風景最秀麗的地段之一。「一夜鸕鶿灘上泊,曉煙啼徹畫眉聲」這是清代詩人嚴遂成贊美龍門灣風光的詩句,自南北朝至清代,劉秀、范仲淹、蘇東坡、謝靈運、李白、陸游、李清照等1000多位名人雅士在這里留下足跡,也留下浩如煙海的詩文傑作。
女兒村,這里是國內唯一一個彰揚女性文化,再現摩梭母系氏族社會生活的民俗的風情園。這里常年有四個獨具一格的展覽;中國古今女性第一展館、中國古代女性文化館、中國56個民族服飾館、巾幅風采剪紙藝術館。有一個摩梭大家庭在此安家落戶,他們來自有「母系氏族社會活化石」之稱的瀘沽湖,年輕女孩的山歌和甲搓舞,以及他們那質朴熱情和不可思議的嗓音,令人驚嘆。
白雲源,在落差1200米的白雲源景區,溪水隨山勢,每一曲、每一折都形成飛瀑跌泉,整條溪內有深潭50多個,有氣勢的飛瀑10多處。瀑布下有深潭、水潭倒映美景,山光水色融為一體,讓人充分領略到「山因水美,水因水秀」的真味。
天斗地漏,位於桐廬縣東南,與浦江、諸暨、富陽三縣(市)交界處,距杭州80公里,距桐廬縣城30公里。天龍九瀑景點位於雪水雲綠產地雪水嶺東,據古典記載:「其間崇山峻嶺,人跡罕至,蓋百里,而泄水龍王托居其間「,後人築廟祭祀,以求雨水。在此崇山峻嶺之中,林木蒼翠,溪流隨山勢落差,自峭壁懸崖之上飛瀉跌落,形成九潭九瀑,落差俱數十米,為桐廬鏡內第一瀑布群。九瀑或曲折幽深穿石破崖,或銀河瀉落、雷霆龍吟,身居其間,山水之奇絕給人以無限贊嘆。懸崖飛瀑之上則溪流蜿蜒,幽谷鳴鳥,谷中植被茂盛,是天然的森林氧吧。
巴比松度假庄園,擁有各類豪華客房,共500多套,可以讓您真正地親山近水,一覽山間林木和碧波盪漾。並設置多種用餐場所。簡潔典雅的美泉湖中餐廳和木亭包廂提供特色野味,風味農家菜及田園時蔬。浪漫溫馨的雅朵庭院餐廳為您提供地中海西式餐點及多國料理、特色自助餐,冷餐會及各式精美西點等。庄園多種類型的會議室,可提供不同規格的商務會議及宴會,最大的宴會廳能同時容納300人,是一處台灣客商投資開發的充滿田園生活的自然休閑之地。
巴比松庄園為了讓那些具有創造力但未成名的藝術家們有更好的創作環境,並在庄園內營造濃郁的藝術氛圍,因此在庄園內規劃了 "巴比松藝術原創基地"。巴比松藝術原創基地是為藝術家尋覓一種更合理的存在方式。在一個山水相依的幽美環境里,藝術家、作品、心理、環境等各因素都能得以互相調適,這個過程對藝術家和創作都是有益的。巴比松藝術原創基地為藝術工作者創造一個國際化的、前瞻性的藝術創作與生活環境,向藝術家提供免費的創作空間,藝術家能夠在此專心進行藝術創作、從事藝術活動以及開展廣泛的藝術交流活動。
峰之語蜜蜂王國,是由浙江峰之語峰業集團有限公司投資9000餘萬元建造的一個以參觀游覽、休閑、趣味、餐飲、購物為主題的農業、科技相結合的科技生態園。園區共分:蜜蜂花卉生態園、生產線、蜂文化博物館、餐廳、大型購物商場五部分,以種植草莓、四季瓜果、生態養蜂及參觀目前國內規模最大、設施最先前的蜂產品生產線,集中體現蜂文化為特色的旅遊景點
紀龍山,放鬆身心的休閑野營之地,可以越山野、探洞災;可以獰獵射擊、烘烤野味;可以夜宿帳篷感受篝火晚會的奇異樂趣,也可住到淳樸農家之中享受農家飯的美味。
羅山天子地,天子地生態旅遊區位於桐廬百江鎮羅山村,距縣城45公里。是集山、水、林、洞於一體的生態旅遊景區,具有「秀、雄、奇、險」的山嶽風貌。峽谷長達3000餘米,面積約4平方公里,由民族風情休閑、溝壑峽谷、高山攬勝、天子地溶洞四大景區組成。據民間傳說,八仙雲游四海,路過此地,發現一小孩舉止不凡,有「天子」相。於是八相下凡,精心調教,小孩成為「天子」,「天子地」由此得名。

E. 甘肅西峰怎麼樣

西峰夏商時雍州之域,開發較早。春秋戰國時期,地屬義渠戎國,為西戎、北狄游牧之地。公元前272年,始入秦版圖,屬北地郡。西漢屬郁郅縣。東漢時羌戎入侵,郡縣皆廢。南北朝屬彭陽縣(縣治在今董志鄉南廟村)。隋文帝開皇十八年(598年),
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
為甘肅省慶陽市市轄區、慶陽市政府駐地,是慶陽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西南北分別於慶陽市合水縣、鎮原縣、寧縣、慶城縣毗鄰。位於甘肅省東部、涇河上游,位於隴東黃土高原董志原腹地,在東經107°27′42〃至107°52′48〃和北緯35°25′55〃至35°51′ 11〃之間,東鄰西安、咸陽,西連蘭州,南通天水、寶雞,北接銀川。總人口33萬人(2004年)。 全區總面積996.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8.97萬畝。屬黃土高原溝壑區,海拔1421米,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地形南北呈一扇形,長約47.7公里,東西寬約34.8公里,以董志、彭原兩鄉鎮為中心的董志原,原面完整,地勢平坦,素有「隴東糧倉」之稱,是全國最大的黃土高原區。氣候為半乾旱大陸氣候,年日照總時2400--2600小時,年降水量400—600毫米,年平均氣溫10℃,年無霜期160--180天,光照充足,四季分明。
編輯本段行政歷史沿革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彭原劃歸寧州管轄。元太祖至元七年(1270年),井彭原、安化入慶陽府。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復設安化縣,直隸干陝西布政司。清穆宗同治十三年(1874年),設董志分縣(縣治在今董志鎮政府所在地 )。 民國2年(1913年),撤董志分縣入安化縣,遂改名慶陽縣,隸涇源道。民國6年(1917年),西峰鎮受隴東鎮守使管轄(治所在平涼)。民國24年(1935年),國民黨在西峰鎮設甘肅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9年7月28日西峰解放後,成立軍管會。1950年,隴東分區易名為慶陽分區,區署設原慶陽縣西峰鎮,遂成立西峰市(縣級),同年5月25日改縣級市為區級市,歸屬慶陽縣。1954年改市為區,1955年改區為鎮。1985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西峰市(縣級),原慶陽縣南部8個鄉鎮及原 西峰鎮轄區劃歸西峰市管轄,撤消西峰鎮,增設寨子鄉和南街、北街2個街道辦事處。
編輯本段轄區基本情況
2002年6月,甘肅省慶陽地區撤地設市,在原甘肅省慶陽地區基礎上成立了慶陽市,原西峰市(縣級)隨之撤銷,成立西峰區,成為慶陽市唯一的一個市轄區。 西峰區現轄:3個街道、2個鎮、5個鄉,分別為:北街街道、南街街道、西街街道,董志鎮、肖金鎮,後官寨鄉、彭原鄉、溫泉鄉、什社鄉、顯勝鄉。
蔣介石統治時期,西峰為國民黨甘肅省第三行政區專員公署駐地、進攻陝甘寧邊區的橋頭堡。1949年7月,國民黨西峰守敵迫於人民解放軍南北夾擊的威勢,連夜棄城向鎮原方向潰逃,28日西峰解放,其所屬西峰、董志、什社、彭原共32鄉56874位農民在1950年的土改中分得土地。西峰迎來了新生。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是西峰城鎮建設的一個重要時期,初步具備今天城市的雛形,至1985年西峰撤鎮建市,形成的城區面積約5平方公里,四條大街及19條巷道。 建市後,西峰堅持改革開放,走「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並舉,共同發展」的路子,迎來城市建設最輝煌的發展時期,僅二十年發展,昔日的邊陲村鎮己迅速崛起,成為黃土高原上的一座新興城市。 如今的西峰,僅城區面積已達13.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2萬余,大街20多條,道路筆直,路面寬闊,已不可與二十年前的街區同日而語。2004年僅一年,就有10條大街在西峰找好自己理想的位置,至於樓群、商產、市場、工貿,同樣都得到迅速發展。 城市化為工業化的伴生現象,隨著生產力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西峰的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城市化進程日益加速,物質文明建設突飛猛進。1985年西峰人口不足23萬,非農業人口僅3.72萬,工業總產值6425萬元,社會消費為零售總額僅74萬多元,而2003年人口已突破32萬,國內生產總值達13.5億元。僅2005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即達13億多元,社會消費的零售總額達4.59億元。 伴隨著西峰油田的開發,正寧、環縣、西峰煤田的勘探,以項目帶動、促進城市發展戰略的實施,西峰人宣稱:五年再造一個新西峰
慶陽香包 西峰區香包刺綉、剪紙等民俗工藝品有悠久的發展歷史,但作為產業,近幾年才起步。從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被群眾零星帶上市場進行銷售而變為商品,但一直處於民間自發狀態,其文化底蘊和市場潛力遠遠沒有得到綜合開發和充分利用。民俗特色(5張) 近幾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場經濟的引導下,出現了向商品化、市場化發展的良好勢頭。全區上下對香包的民俗文化藝術價值、特色經濟價值及其在利用婦女勞動力、增加群眾收入方面的重要作用有了明確地認識。加上連續四屆中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的成功舉辦,使全區香包生產及市場開發有了大的發展。全區黨政組織更加重視香包產業的開發工作,幹部抓香包生產工作力度大,群眾製作勁頭足,市場營銷渠道拓展快,產業效益明顯。 截至2005年6月底,全區創立民俗藝術研究所1個,成立工藝美術協會3個,建立香包、剪紙等民俗文化產業基地42個,創辦營銷公司17個,香包網站2個,生產大產達800產,從業人員12000餘人,年生產香包、剪紙等民俗文化產品200萬件,產值達2000萬元。生產大戶的香包收入占其家庭收入的一半左右,高者達85%以上。全區先後有48名作者被命名為「慶陽市民間工藝美術大師」,4名作者被命名為「甘肅省民間藝術家」,20名作者被命名為「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大師」。 西峰區香包民俗文化發展走勢強勁,形勢喜人,已成為全市香包民俗文化產業的研發培訓中心,產品的 集散地,營銷的旱碼頭。 西峰的香包刺綉有著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明顯的地域特色:既有粗獷豪放,又有精細纖麗;既有濃烈嬌艷,又有清純素雅;既有大寫意,又有純工筆。其構圖簡潔明快,寓意傳統吉祥;色彩濃烈艷麗,過度跨越色譜:綉面厚實凝重,形態稚拙傳神;工藝細密精整,針腳平齊如畫;針法豐富多變,品種千姿百態。是繼湘綉、蘇綉、川綉之後的又一綉種,已形成隴綉風格。西峰的香包刺綉是岐黃中醫葯文化、周祖農耕文化和民俗文化結合的產物,是色與彩、布與線、形與神兼蓄齊備的藝術。它起源於夏商奴隸制時代,經過漫長的封建時代和半封建半殖民地時代,帶著原始的氣息,合著時代的脈搏,從遠古走來。 民間剪紙 慶陽民間剪紙,天真渾厚,古拙質朴,極其鮮明的體現了中華先民對生命崇拜的原始圖騰文化,從氣質、感性中流露出一脈相承的民族文化基因,被譽為「田園詩」、「抒情民歌」。過去,民間在逢年過節、婚嫁壽慶時都要剪出一些花鳥、人物等圖案,貼在窗子上,俗叫窗花,以示喜慶。現代剪紙更體現了神奇的
美學特色,豐厚的民俗內涵,伴隨新時代而綻放異彩。慶陽剪紙的特點,造型粗放厚重,線條分明,粗中有細,細中有粗,塊面與線條、虛與實、陰與陽相結合,將粗獷、奔放、誇張、古樸、細膩、工穩結合—體,構象獨特。全區從事剪紙藝術的作者有150餘人,其中西峰的田秀茂、馬秀珍、金香蓮、吉彩琴、杜秀梅被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大師」,他們從不同地域,不同年代,不同文化層次展現著自已的藝術才華,使慶陽剪紙豐富多彩、異工同曲,成為一絕。 窯洞 窯洞是黃土高原的產物。西峰黃土同整個黃土高原一樣,是在地質年代的第四紀早更新世晚期形成的風成土狀堆積物,距今已120萬年。黃土層厚度一般為50至100米,最厚處可達200米。因黃土層深厚,土質密實,極適宜於挖洞建窯,數百年至千年不易倒塌。千百年來,窯洞一直是西峰人民的重要居所。窯洞類型很多,但按大類分基本上有三種: 一是明庄窯洞。也叫崖庄窯。它一般是在山畔、溝邊利用崖勢,先將崖面削齊,然後修庄挖窯洞,有一庄三窯和五窯的,也有五窯以上的。在董志原上,還有利用胡同修庄的,由於崖勢不高,不得不挖進幾米再挖窯洞,往往形成三面高,一面低,這種莊子被稱為半明半暗庄。
二是下沉式地坑院窯洞。這種窯洞都在平原大坳上修建。先將平地挖一個長方形的大坑,一般深5至8米,將坑內四面削成崖面,然後在四面崖上挖窯洞。並在一邊修一個長坡道或斜洞子,直通原面,作為人行道。這種窯洞實際是地下室,冬暖夏涼的特點更為明顯。 三是箍窯。箍窯一般是用土坯和麥草黃泥漿砌成基牆,拱卷窯頂而成。窯頂上填土成雙面坡形,遠看象房,近看是窯。許多人還在箍窯上面撒了瓦,以保護窯頂不被雨淋,使箍窯的壽命更長。近年又出現了磚面箍窯,比泥土箍窯更堅固耐用。 窯洞按用途細分還有很多。如為了防盜,在正面窯上面再打個小窯,名曰高窯;在窯內一側再打個能藏東西的小窯名叫拐窯;若因窯小,盤炕的地方再掘一小窯叫炕窯;為了躲避戰亂,在庄附近另挖一長道深洞,叫地窨(ying)子。住家院落中的窯洞因用途不同,名稱也有所不同,有客屋窯、廚窯、畜圈窯、柴草窯、糧窯、井窯、磨窯、車窯等等。 窯洞是農民生活的搖籃。它對黃土高原人民的繁衍生息曾起過極其重要的作用。 窯洞是中華民族的重要文化遺產,是中國建築工藝的偉大創舉,是人類居住史的「活化石」。西峰因其所在的地理環境成為慶陽窯洞民居文化的代表。
編輯本段民間傳統藝術
隴東嗩吶 西峰地處董志原腹地,董志原周圍溝壑縱橫,溝、原、梁、峁獨居。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相對穩定的文化空間,孕育滋生了內涵獨特的隴東嗩吶這一鄉土民族民間藝術。其獨特的曲牌音樂體
系、龐大的演奏群體、廣泛的民俗應用、濃郁的地方風格、悠揚悅耳的眾多曲牌,成為我國民族音樂中的一個獨特樂種,以西峰為中心,分布在周邊慶城縣、環縣、合水縣、寧縣、正寧縣及鎮原縣部分鄉鎮。 隴東嗩吶在明代就有流傳,有四百年的發展歷史,從清代開始逐步成熟至民國達到興盛。建國初又有了新的生機;「文革」期間卻被當作「四舊」掃除,逐漸沉寂: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文化部門開始修撰集成,進行挖掘搶救,隴東嗩吶重新得到復甦;八十年代初至今為振興變革期。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改變了過去口傳心授的傳承方法,實現了樂器規范化,演奏曲目統一化的目標,改變了過去「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的狀況,樂手們可以隨意搭班,相互交流,提高了演奏技藝,以全新的姿態活躍在隴原大地。1999年西峰區嗩吶演奏的新創曲目《披紅掛花》在第九屆全國「群星獎」甘肅參評節目選拔賽中獲三等獎;2002年中央電視台心連心藝術團來慶陽演出,特意邀請100人的什社嗩吶隊伍參加,2005年第四屆中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開幕式上,西峰區組織了什社80人的嗩吶方隊進行了表演。 隴東嗩吶,經過百年的演變,它的主要作用是活躍和滿足了窮鄉僻壤廣大群眾的文化需求。表現為每逢娶媳嫁女、喪葬祭奠、鄉村廟會、節慶典禮、新居喬遷、賀壽、給嬰兒過滿月等民間活動為其助興,表現民間民俗活動的廣泛性。隴東地區紅白事中的「接請客」、「送大客」、「娶新人」、「迎花」、「拜堂」、「闖帳」、「請靈」、「出門告」、「家祭」、「朝奠」、「請先生」、「請客」、「跑報」、「樂祭」、「游食」等繁雜的禮儀活動中總是樂手在前,鼓樂先起,具有領先特徵。西峰隴東嗩吶融民間文學、民間器樂、民間禮儀習俗、風土人情於一體,具有稀有珍貴的價值。 隴東嗩吶經歷史融鑄,形成了眾多的優秀曲牌,主要有《壯元遊街》、《地里兔》、《秋季生》、《終難山》、《刮地風》、《大擺隊》、《鴨子拌嘴》、《十里亭》、《放風箏》、《孟姜女》、《哭顏回》、《雁落沙灘》、《苦龍哭海》等不下百種,歡快處讓人不禁喜笑顏開,悲傷處使人難免珠淚滾滾。新中國成立後,嗩吶藝人們又吸收改造了民歌,優秀的革命歌曲如《軍民大生產》、《擁軍花鼓》等曲調,更加豐富了其藝術表現力。 從1983年至今,在市、區政府的倡導下,在專業音樂工作者努力下,先後編輯出版發表了《隴東嗩吶曲精選》、《隴東紅白事民俗禮儀調查報告》、《隴東嗩吶初探》等專著和論文。建立了什社鄉嗩吶基地,特聘梁平正等專業教師對民間藝人進行了有組織的培訓,目前已形成了上百人的骨幹隊伍,並輻射到周邊地區。 荷花舞 西峰區是周先祖公劉開創中國農耕文化的起源地。周代的遺俗和農耕文化是孕育出民間荷花舞文化的歷史人文環境,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享譽世界舞台、載入《20世紀中國民族舞蹈經典》的「荷花舞」就源千這里,慶陽也因此被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為「荷花舞之鄉」。
「荷花舞」原名「雲朵子」、「地遊子」,又稱「地飄兒」、「雲影子」、「地雲子」等,隨著歷史的變遷也叫「跑花燈」、「蓮花燈」、「荷花舞」。源於周族的賽社祭祀活動,在巫文化的影響下變成一種「乞雨」的巫神活動。西峰區內廟宇較多,道教文化盛行,每逢廟會或春節時,社火隊都排演「雲朵子」。它是民間社火中長期保留的娛樂節目。 荷花舞集曲藝、音樂、紙扎、民間美術於一體,從「雲朵子」、「雲影子」、「蓮花燈」等民俗觀念醞釀成的這種民間舞蹈,不僅僅是西峰區域歷史——中國農耕文化源頭地的歷史遺存,也是中國農業文明在民族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一種特殊產物。它的特徵是道具別致,由雲盤、雲朵、油燈、蓮花構成的舞具,民俗意味性極強,反映了周代農耕活動的文化內容。雲盤象徵甘霖,雲朵象徵四海太平,油燈象徵五穀豐登,蓮花象徵祥和潤澤。由此構成的意念來自周代祭祀中的賽社活動,象徵遠古農耕者對大自然的敬畏,對生存的企盼,期冀風調雨順,太平盛世的民間觀念。 荷花舞的隊形有龍擺尾、燕穿梭、十字套的隊形變化,它的藝術價值是壯觀中寓柔雅,輕捷中有平穩,所以又稱「地飄兒」、「地遊子」,這種藝術表現形式不僅表現了農耕民族對主宰降雨的龍的崇拜,以燕子的穿梭寓意生機和甘霖普降及剪子股的十字花套隊形表示太平,表達華夏民族文化的心態和靈魂的舞蹈創造,是地方傳統文化對遠古龍、鳳文化的傳承,是中國古文化對地方民俗的滲透。 荷花舞的發源、演變傳承經歷了一個漫長歷史。在群眾中產生了藝術感染和心理共鳴,同時影響擴展到周邊的寧縣、慶城縣、正寧縣等地,方圓幾百里。它的著裝古雅,色彩大紅大綠,足剎黃土地,雲朵齊裸骨,一扭一搖一彎的舞步,油燈忽悠不熄不滅的功夫,舞姿把功夫用在以腰帶動雲盤、荷花的轉動上,披紗輕飄,甩袖悠然的輕盈舞姿,如同水上荷花搖曳,這種獨樹一幟的民間特色舞蹈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荷花舞定型於上世紀五十年代,著名舞蹈家戴愛蓮到此采風,將「雲朵子」改編定名為「荷花舞」,在波蘭演出獲金獎。從此荷花舞登上了藝術舞台,成為中國舞蹈藝術保留節目之一。與此同時,西峰區寨子鄉社火隊依「雲朵子」設計出新的構型道具,增添了新的內容進行社火演出。90年代慶陽師范學校荷花舞作為校園文化的典型進行設計排練。本世紀初,「中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藝術節」連續三屆排演成500人陣容的大型舞蹈,受到國內外專家和觀眾的喝彩。 荷花舞起源於周先祖公劉開創中國農耕文化的董志原上,建國後被中國舞蹈界推上世界舞壇。但它的原汁原味的藝術風格依然保留在西峰區的社火中,並被改編成500人參與演出的大型舞蹈。荷花舞的源起,對周文化在民間的遺傳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對華夏農耕文化滋生的溫文、典雅、優美的藝術形象更具有探索價值。在現代的藝術園地里,輕捷、飄逸、熱烈的舞姿和氣氛更是群眾文化活動保留的舞蹈藝術。 西峰的香包刺綉是岐黃中醫葯文化、周祖農耕文化和民俗文化結合的產物,是色與彩、布與線、形與神兼蓄齊備的藝術。它起源於夏商奴隸制時代,經過漫長的封建時代和半封建半殖民地時代,帶著原始的氣息,合著時代的脈搏,從遠古走來。 秧歌舞 秧歌,也叫秧歌舞,即在鑼鼓伴奏下既歌又舞的一種表演形式。它起源於北方,是產生於農田裡的一種歌舞。因勞動強度大,需長時間弓背彎腰,為了消除疲勞、疏鬆筋骨,休息時人們就在田地里扭起來。為防止踩壞秧苗,就見空插腳,於是出現了「扭秧歌」的交叉步子。 20世紀30年代中期,是秧歌最活躍的時期。每遇節慶活動,人們都要扭秧歌,大大豐富了秧歌的內容,出現了秧歌劇、秧歌小演唱等。30年代後期,出現了一批很有藝術價值的秧歌文藝作品。 慶陽的秧歌有兩種,一種叫秧歌舞,一種叫秧歌劇。秧歌舞只舞不歌,俗稱「扭秧歌」,始終突出一個「扭」字。在原地表演的,也有在行進中表演的。原地表演要變換各種隊形,聚散分合,動靜有序,看起來使人眼花繚亂,妙趣橫生。秧歌舞表演人數,可多可少,有男有女,雙排偶數。人物化裝多式多樣,有工人、農民、軍人、學生,還有老漢、丑婆、大頭娃娃等;徒手秧歌是慶陽秧歌的一大特點。演員赤手空拳,不拿八哥道具,這種表演形式難度較大。也有拿手帕、扇子、煙斗、花朵、鐮刀、斧頭的。腰中多束紅綠綵帶,扭動時如花海翻浪,異常耀眼。秧歌劇與秧歌舞不同,它也以「扭」為主要表演特徵,但它是載歌載舞,而且有故事情節,只不過是劇情線條比較單一罷了。當年隴東解放區流行的《夫妻識字》、《兄妹開荒》就是這一藝術形式的代表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秧歌這種文藝表演形式廣泛流傳。人們用秧歌歌唱翻身解放後的喜悅心情,歌唱人民領袖和社會主義新事物。每年春節、國慶和其他重要節慶活動,都有秧歌隊出現,秧歌隊成為街道文藝活動的主流和亮點。2002年,首屆中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期間,陽的秧歌更是盛況空前,使國內外賓客大開眼界,特別是徒手秧歌,使來賓大飽眼福。他們說:「像這樣數萬人的秧歌隊伍,在國內真是少見。
民間節慶活動
香包文化節 慶陽民間一直沿襲著巧女嫻婦製做香包比手工、端午節贈送佩戴香包呈吉祥的傳統習慣。一些民間藝人每逢端陽節將自製的香包陳列在街頭銷售。 1992年西峰市文化館舉辦了第二屆「西峰市香包刺綉作品大賽」,這次香包作者人數上升到100多產,作品數千件,作品的質量、品種有了明顯的提高和增加,一些民間的香包藝術作品得到挖掘和整理。此後,西峰市文化館每年舉辦一次香包刺綉作品大賽。隨著香包作者隊伍的不斷壯大,香包質量的明顯提高和眾多民俗文化資源的挖掘和整理,也積累了多年舉辦香包刺綉品大賽的成功經驗,原西峰市委、市政府於2001年把香包節作為端陽節的一項民間文化活動進行嘗試,舉辦了「西峰市首屆香包民俗文化節,」取得了巨大成功。
——地理優越的「天心地膽」。西峰區地處甘肅省東部,座落在有「天下黃土第一塬」之稱的董志塬腹地,是慶陽市黨政機關所在地。全區轄5鄉2鎮、3個街道辦事處,100個行政村,17個社區;總面積996 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9.34萬畝;人口35萬人,其中城市人口約13萬人。西峰屬黃土高原溝壑區,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海拔1421 米。地形呈扇形,南北長約47.7公里,東西寬約34 . 8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土層最厚、保存最完整的黃土塬面,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特別適宜耕作,自古有「八百里秦川,不如董志塬邊」之說。西峰氣候溫和宜人,四季分明,年日照2400 一2600 小時,年降水量400一600 毫米,年均氣溫9.9℃,無霜期175 天,空氣質量優良。 ——亘古久遠的文明古地。20萬年前,西峰就有人類繁衍生息,仰韶、齊家文化遺址遍布全區。公劉曾在此「教民稼穡」,開創了中國農耕文化和傳統農業的先河,史稱「周道之興自此始」。明朝始有西峰之稱,清同治年間設市築城。1985年5月成立西峰市(縣級),2002 年6月撤市設區。開鑿於北魏永平年間的北石窟寺為甘肅四大石窟之一,溫泉老公殿被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為「華夏公劉第一廟」,小崆峒景區被稱為黃土高原的「天然標本園」。民俗文化絢麗多彩,皮影、剪紙、刺綉、隴東道情被譽為「隴東四絕」。 ——資源富集的開發寶地。已探明西峰油田含油麵積800 平方公里,石油地質儲量3.72億噸、控制儲量2.89億噸、溶解氣儲量243.6億立方米、預測儲量2.91億噸;石油天然氣總資源量32億噸。2001年勘探發現的西峰油田,石油地質儲量1.0822億噸、控制儲量2.0316億噸、預測儲量1.2383億噸,三級儲量達到4.3521億噸,被稱為中國陸上石油勘探的四大發現之一

F. 如何完善公共服務

安全、有效、便捷的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是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標,也是提升整個社會幸福感的重要途徑。醫療衛生的質量直接關繫到人們的健康,因此,確保人們在適當優惠條件下公平合理地享受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是居民幸福感的重要保障。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醫療衛生投入的加大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普及,不僅改善了醫療衛生條件,還減輕了人們的醫療負擔,特別是對廣大農民。此外,住房保障服務、勞動就業服務、社會管理服務、公共文化與體育服務以及城鄉基礎設施等其他公共服務也會對人們的幸福感產生影響。

(6)中醫葯文化館怎麼樣擴展閱讀

公共服務的完善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途徑。保持經濟穩步增長。經濟水平直接決定公共服務支出規模,政府應結合我國地區性經濟差異情況,對不同區域給予相應的資金和政策扶持,平衡全國的資源分配。

同時,加強和諧社會的建設,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從社會地位、生活質量、安全保障等方面提高居民滿意度和幸福感。加大義務教育階段貧困生的「兩免一補」力度,提高義務教育的水平,提升社會的基本教育水平,從而提高人們精神和物質上的雙重滿足,提升居民幸福感。

G. 廣州有哪些值得去的科教展館

廣州有很多可以去的科教館啊!值得大小學生學習參觀。

1、廣州地鐵博物館

廣州地鐵博物館展陳面積約3600平方米,展示區分布三個樓層,負一層為廣州地質狀況及地鐵發展歷程展示區;一層為軌道交通行業及廣州地鐵發展歷程展示區;二層為地鐵運營安全體驗區。力天文創設計團隊通過文化旅遊第一站的整體定位,以清晰的整體規劃,鮮明的展館定位,大膽合適的空間改造,突出了十五大亮點,觀眾在這里不僅可以看到廣州地鐵的發展軌跡,更能實景感受地鐵運營建設的工作細節,體會到地鐵員工的精神氣質。

廣州動物園科普館

3、神農草堂中醫葯博物館——「嶺南館」嶺南中醫葯文化館

嶺南中醫葯文化館採用多種表現手法展示嶺南的地理地貌、水土氣候特點、常見病及治療方法、嶺南醫葯形成簡史、嶺南中葯百年老字型大小品牌、嶺南醫學特色、嶺南醫葯成就等,展廳大量融入嶺南文化元素,使展覽氣氛更切合展覽主題,適當運用藝術場景以及多媒體手段,集知識性、趣味性和觀賞性為一體的展示形式,讓觀眾在輕松、自然的狀態下了解嶺南文化及中醫葯文化。可以學習下中醫文化。

H. 杭州怎麼樣

杭州

轄區
13個。共轄8區、3個縣市。2個縣


浙江省(Zhejang Province)

政府
杭州市政府位於西湖區。市委書記王國平。市委副書記、市長蔡奇

杭州概況
杭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省會,浙江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中國東南重要交通樞鈕,中國最大的經濟圈——長江三角洲地區重要的第二大中心城市。杭州經濟發達,有「錢塘自古繁華」之稱,經濟總量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二位,經濟綜合實力躋身全國大中城市前十位。 全市面積16596平方千米,其中市轄區3068平方千米。總人口660.4萬人,其中市轄區409.5萬人。轄8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共有57個街道、110個鎮、39個鄉(包括1個民族鄉),678個社區、65個居民區、3666個行政村;其中市轄區共有44個街道、49個鎮、3個鄉,597個社區、4個居民區、807個行政村。
轄上城、下城、拱墅、江干、西湖、濱江、蕭山、餘杭8個區,臨安、富陽、建德3個縣級市,桐廬、淳安2個縣。以香樟為市樹,桂花為市花。
杭州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每年吸引兩千多萬中外遊客。杭州以其美麗的西湖山水著稱於世,「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表達了古往今來的人們對於這座美麗城市的由衷贊美。元朝時曾被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贊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曾寫道:「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西湖,她擁有三面雲山,一水抱城的山光水色,她以「濃妝淡抹總相宜」的自然風光情系天下眾生。
有著2200年的悠久歷史的杭州還是我國八大古都之一,人文景觀同樣豐富多彩,古代庭、園、樓、閣、塔、寺、泉、壑、石窟、摩崖碑刻遍布,或珠簾玉帶、煙柳畫橋,或萬千姿態、蔚然奇觀,或山清水秀、風情萬種,尤以靈隱寺、六和塔、飛來峰、岳王廟、西泠印社、龍井、虎跑泉等最為著名。「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資源狀況
[編輯本段]
杭州有著江、河、湖、山交融的自然環境。全市丘陵山地佔總面積的65.6%,平原佔26.4%,江、河、湖、水庫佔8%,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京杭大運河和以大涌潮聞名的錢塘江穿城而過。杭州西部、中部和南部屬浙西中低山丘陵,東北部屬浙北平原, 江河縱橫,湖泊密布,物產豐富。杭州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人間天堂」之美譽。
杭州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溫和濕潤,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氣溫17.5℃,平均相對濕度69.6%,年降水量1139毫米,年日照時數1762小時。杭州生物種類繁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13種,二級保護動物有55種,二級保護植物有13種。全市平均森林覆蓋率為62.8%。礦產資源有大中型的非金屬和金屬礦床。臨安昌化出產一種世界罕見的雞血石,為收藏石和圖章石中的珍品。

旅遊資源
[編輯本段]

杭州擁有兩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西湖風景名勝區、「兩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風景名勝區;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目山、清涼峰自然保護區;五個國家森林公園—千島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和青山湖森林公園;一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全國首個國家級濕地—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杭州還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4個、國家級博物館5個。全市擁有年接待1萬人次以上的各類旅遊景區、景點120餘處。目前杭州正在以「三江四湖一山一河一溪三址」為重點發展觀光游,以把西博會打造成世界級會展品牌為目標發展會展游,以舉辦2006年世界休閑博覽會為契機發展休閑游,形成觀光游、會展游、休閑游「三位一體」的新格局,合力打響「游在杭州」品牌。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杭州歷史悠久,自秦時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歷史。杭州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跨湖橋遺址的發掘顯示,早在8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距今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被史界稱為文明的曙光。杭州曾是五代吳越國和南宋王朝兩代建都地,是我國八大古都之一。被13世紀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贊嘆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杭州古稱錢塘。隋開皇九年(589年)廢錢塘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歷史上出現。五代時的吳越國(公元907年-978年)在杭州建都。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為臨安府。紹興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臨安,歷時140餘年。民國元年(1912年),原錢塘、仁和縣並置杭縣。民國十六年(1927年),劃杭縣城區等地設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此。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從此揭開了杭州發展的歷史新篇章。

城市人口
[編輯本段]

2006年末,全市戶籍人口為666.31萬人,其中市區人口414.17萬人;全市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01人,其中市區每平方千米1350人;全市人口出生率為8.71‰,死亡率為5.86‰,自然增長率為2.84‰。據2006年5‰人口抽樣調查資料顯示,全市常住人口為773.1萬人,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85.23萬人。

地理信息
[編輯本段]

杭州市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8°21′-120°30′,北緯29°11′-30°33′。 杭州處於亞熱帶季風區,四季分明,夏季氣候炎熱,有小火爐之稱。春秋兩季氣候宜人,是觀光旅遊的黃金季節。

城市地位及榮譽

依靠深厚的文化及歷史底蘊,旅遊資源;隨著浙江經濟的不斷發展;杭州作為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城市地位也與日攀升。浙江政府提出了要在十一五期間把杭州打造成長三角副中心城市的目標口號。

2007年,杭州獲「國際旅遊聯合會」頒給的「國際旅遊金星獎」,成為獲此殊榮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中國城市。
2007年至2004年,杭州市連續四次在《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榜」中榮登榜首。
2006年,杭州被「世界休閑組織」授予「東方休閑之都」稱號。
2006年,杭州被「國家旅遊局」與「世界旅遊組織」聯合授予當年「中國最佳旅遊城市」稱號 。
2004年,杭州加冕由中央電視台評選的「中國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
2004年,杭州在人民日報社評選的「中國十大協調發展城市」榮登榜首。
2004年,杭州在《瞭望東方周刊》「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評比中名列第一。
2003年,杭州在「世界銀行」公布中國的120個城市投資環境中排名第一。
2002年,杭州獲得「國際花園城市」的美譽。
2001年,杭州獲得「聯合國人居中心」頒發的世界人居環境改善方面的最高獎項——「聯合國人居獎」 。
2001年,杭州在公安部評比的「中國最具安全感的城市」中名列第一。

此外,杭州還得過以下榮譽稱號:全國社區建設示範市,全國綠化先進城市,全國園林城市,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無障礙設施建設示範城市。

行政區劃
[編輯本段]

* 面積、人口根據「杭州地名網」。資料截至2005年12月31日。註:部分面積數據與《簡冊》有所不同。 *
杭州市 總面積1.66萬平方公里,其中市轄區3068平方千米。總人口660.4萬人,其中市轄區409.5萬人。轄8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共有57個街道、110個鎮、39個鄉(包括1個民族鄉),678個社區、65個居民區、3666個行政村;其中市轄區共有44個街道、49個鎮、3個鄉,597個社區、4個居民區、807個行政村。
上城區 面積18.3平方千米,人口36.2萬人。區人民政府駐清波街道惠民路3號,郵編311500。轄6個街道:清波街道、湖濱街道、小營街道、望江街道、南星街道、紫陽街道。
下城區 面積31.46平方千米,人口40.5萬人。區人民政府駐武林街道慶春路200號,郵編310006。轄8個街道:武林街道、天水街道、朝暉街道、潮鳴街道、長慶街道、石橋街道、東新街道、文暉街道。
江干區 面積210.22平方千米,人口40.4萬人。區人民政府駐慶春東路1號,郵編310002。轄6個街道、4個鎮:凱旋街道、采荷街道、白楊街道、下沙街道、閘弄口街道、四季青街道;筧橋鎮、彭埠鎮、丁橋鎮、九堡鎮。
拱墅區 面積87.49平方千米,人口28.8萬人。區人民政府駐台州路1號,郵編310015。轄7個街道、3個鎮:米市巷街道、湖墅街道、小河街道、和睦街道、拱宸橋街道、大關街道、上塘街道;半山鎮、康橋鎮、祥符鎮。
西湖區 面積308.7平方千米,人口62.8萬人。區人民政府駐浙大路1號,郵編310013。轄7個街道、5個鎮、2個鄉:北山街道、靈隱街道、西溪街道、翠苑街道、文新街道、古盪街道、西湖街道;轉塘鎮、留下鎮、袁浦鎮、三墩鎮、龍塢鎮;周浦鄉、蔣村鄉。
濱江區 面積72.02平方千米,人口13.1萬人。區人民政府駐西興街道,郵編310051。轄3個街道:浦沿街道、西興街道、長河街道。
蕭山區 面積1420平方千米,人口117.7萬人。區人民政府駐城廂街道金城路685號,郵編311200。轄4個街道、22個鎮:城廂街道、北干街道、蜀山街道、新塘街道;瓜瀝鎮、臨浦鎮、樓塔鎮、浦陽鎮、戴村鎮、河上鎮、衙前鎮、坎山鎮、黨山鎮、靖江鎮、黨灣鎮、義蓬鎮、新灣鎮、新街鎮、南陽鎮、河庄鎮、寧圍鎮、進化鎮、益農鎮、義橋鎮、所前鎮、聞堰鎮。
餘杭區 面積1223.56平方千米,人口83.2萬人。區人民政府駐臨平街道西大街33號,郵編311000。轄4個街道、14個鎮、1個鄉:臨平街道、南苑街道、東湖街道、星橋街道;喬司鎮、塘棲鎮、崇賢鎮、餘杭鎮、閑林鎮、倉前鎮、良渚鎮、瓶窯鎮、鸕鳥鎮、黃湖鎮、百丈鎮、仁和鎮、運河鎮、徑山鎮;中泰鄉。
建德市 面積2321平方千米,人口50.8萬人。市人民政府駐新安江街道新安路1號,郵編311600。轄3個街道、12個鎮、1個鄉:洋溪街道、更樓街道、新安江街道;梅城鎮、下涯鎮、楊村橋鎮、乾潭鎮、三都鎮、壽昌鎮、大同鎮、航頭鎮、李家鎮、大洋鎮、蓮花鎮、大慈岩鎮;欽堂鄉。
富陽市 面積1831.2平方千米,人口62.8萬人。市人民政府駐富春街道桂花西路25號,郵編311400。轄4個街道、15個鎮、6個鄉:富春街道、東洲街道、春江街道、鹿山街道;高橋鎮、受降鎮、場口鎮、常安鎮、萬市鎮、洞橋鎮、胥口鎮、新登鎮、淥渚鎮、靈橋鎮、大源鎮、常綠鎮、龍門鎮、里山鎮、永昌鎮;環山鄉、湖源鄉、上官鄉、漁山鄉、春建鄉、新桐鄉。
臨安市 面積3126.8平方千米,人口51.9萬人。市人民政府駐錦城街道衣錦街398號,郵編311300。轄4個街道、15個鎮、7個鄉:錦城街道、玲瓏街道、上甘街道、青山湖街道;橫畈鎮、於潛鎮、藻溪鎮、太陽鎮、昌化鎮、龍崗鎮、島石鎮、湍口鎮、三口鎮、高虹鎮、河橋鎮、潛川鎮、太湖源鎮、清涼峰鎮、大峽谷鎮;板橋鄉、千洪鄉、橫路鄉、樂平鄉、馬嘯鄉、新橋鄉、西天目鄉。
桐廬縣 面積1825平方千米,人口39.5萬人。縣人民政府駐桐君街道迎春南路298號,郵編311500。轄2個街道、7個鎮、4個鄉(包括1個民族鄉):桐君街道、舊縣街道;富春江鎮、橫村鎮、分水鎮、鳳川鎮、百江鎮、瑤琳鎮、江南鎮;鍾山鄉、新合鄉、合村鄉、莪山畲族自治鄉。
淳安縣 面積4427平方千米,人口45.3萬人。縣人民政府駐千島湖鎮新安北路18號,郵編311700。轄12個鎮、18個鄉:千島湖鎮、臨岐鎮、威坪鎮、姜家鎮、汾口鎮、大墅鎮、唐村鎮、梓桐鎮、中洲鎮、文昌鎮、石林鎮、楓樹嶺鎮;屏門鄉、浪川鄉、安陽鄉、王阜鄉、郭村鄉、里商鄉、金峰鄉、瑤山鄉、光昌鄉、宋村鄉、鳩坑鄉、嚴家鄉、白馬鄉、左口鄉、汪宅鄉、富文鄉、界首鄉、橫沿鄉。

民族宗教
[編輯本段]

- 基督教——約18萬人,其中蕭山區佔一半以上,老市區3萬人,39處堂點:崇一堂,思澄堂,天水堂,鼓樓堂,城北堂,筧橋堂 ,杭州崇一堂是全球最大的華人教堂。
- 佛教——靈隱寺,凈慈寺,上天竺法喜講寺,中天竺法凈禪寺,三天竺法鏡講寺,韜光寺(靈隱山半山巢枸塢)
- 道教——抱朴道院
- 伊斯蘭教——4000人,鳳凰寺
- 天主教——2000多人,天主教堂11所:聖母無原罪大堂

杭州是漢族聚居、少數民族散雜居的地區。1982年全國第三次人口普查時,全市有漢、畲、回、滿、蒙古、壯、苗、朝鮮、侗、土家、布依、高山、傣、瑤、彝、佤、水、維吾爾、白、達斡爾、藏、黎、塔塔爾、僳僳、納西、錫伯、俄羅斯、等27個民族,總人口526.04萬人。除漢族以外的26個少數民族人口13,383人,佔全市總人口的0.25%。杭州各少數民族一般講漢話,用漢名、服飾、生活習慣等亦與漢族大致相同。
杭州有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個宗教,除道教之外,其他各教均系國際性的宗教。
杭州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務所處於1952年10月成立後,貫徹執行我國政府制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宗教界開展反帝國愛國運動;近行社會主義教育;保障正常宗教活動,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幫助各愛國宗教團體辦好宗教事業,落實好政府對宗教的各項具體政策;積極引導宗教不情之請付義社會相適應。近年來,杭州市宗教界愛國人士在抗災救災、支持少數民族貧困地區辦教育及捐款資助傷殘人等各項社會公益事業中成績斐然,為杭州的兩個文明建設作出了貢獻。

文化設施
[編輯本段]
- 西泠印社
- 杭州碑林
- 浙江博物館
- 中國茶葉博物館
- 中國絲綢博物館
- 南宋官窯博物館
- 良渚文化博物館
- 黃賓虹紀念館
- 章太炎紀念館
- 蘇東坡紀念館
- 胡慶余堂
- 潘天壽紀念館
- 西湖博物館
- 西湖博覽會博物館
-杭州歷史博物館

杭州教育
[編輯本段]
高中教育
重高:
杭州市高級中學
杭州市第二中學
杭州學軍中學
杭州第十四中學
浙江大學附屬中學 (杭州第十五中學)
杭州第四中學
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杭州市長河高級中學

優高:
杭州第七中學
杭州第九中學
杭州第十一中學
杭州西湖高級中學
杭州源清中學
杭二中分校
杭四中分校
杭州第十中學
杭州夏衍中學
杭州長征中學

高等教育
浙江大學
中國美術學院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浙江工業大學
浙江理工大學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
浙江林學院
浙江中醫葯大學
杭州師范大學
浙江工商大學
中國計量學院
浙江科技學院
浙江財經學院
浙江傳媒學院
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
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旅遊職業學院
浙江警官職業學院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萬向職業學院

教育事業
高等教育
不斷推進重點學校和重點學科建設,高等教育布局結構調整加快。至2006年末,全市擁有普通高等院校36所,在校學生37.36萬人,比上年末增長6.2%,其中在校研究生2.36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48.55%,比上年提高1.53個百分點。

普通教育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至2006年末,全市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為96.6%;共有小學605所,在校學生45.95萬人;初中263所,在校學生23.55萬人;普通高中82所,在校學生12.42萬人。全市小學入學率和初中升學率均達到100%;初中畢業生升入各類高中比例達96.6%,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優質高中招生比例由上年的70.59%上升到72.11%。全市已建立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校38所,解決了12萬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問題。累計成立教育集團51個,188所中小學實行名校集團化辦學。
成人教育
多層次成人教育網路基本形成。至2006年末,全市共有成人高校9 所,在校學生17.81萬人;成人中等學校1537所,在校生68.26萬人,其中成人技術培訓學校1457所,在校生65.49萬人;成人初等學校11所,在校學生236人。
民辦教育
各類民辦教育加快發展。至2006年末,全市共有民辦高校4所,在校學生2.43萬人;民辦普通中學54 所,在校學生5.25萬人;民辦小學39所,在校學生4.44萬人。民辦職業中學8所,學生0.61萬人。
特殊教育
至2006年末,全市共有13所特殊教育學校,在校學生1278人,使視力、聽力、語言、智力、肢體殘疾的少年兒童義務教育得到基本普及。

科技事業
[編輯本段]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不斷增加。2006年,全市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獎2項、省級科技進步獎項15項。申請專利10719件、授權5742件,分別增長13.0%和41.0%。
科研力量
科技隊伍不斷壯大。至2006年末,杭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擁有科技活動人員5.08萬人、科技機構637家。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5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0人。

科研投入
科研投入不斷增加。2006年,全市企業用於研究與發展(R&D)經費支出61.64億元,增長21.8%。
科技創新
企業自主創新高地建設加快。至2006年末,全市擁有省、市級企業(行業)研發中心累計達到260家,其中省級企業研發中心92家、市級企業(行業)研發中心168家;經認定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累計65家,省級895家、市級139家、新引進「大院名校」、跨國公司來杭共建創新載體14家,累計達64家;建設科技創新服務平台12個;累計建成1000平方米以上的企業孵化器30家,孵化場地總面積達66.5萬平方米;全市有56個項目列入浙江省2006年技術創新重點項目計劃,其中重點產業技術開發專項41項、新材料專項15項,229個項目列入市2006年技術創新項目計劃;全年簽訂各類技術合同成交額17.28億元,其中技術交易額13.43億元。

天堂矽谷
[編輯本段]
杭州是國家信息化試點城市、電子商務試點城市、電子政務試點城市、數字電視試點城市和國家軟體產業化基地、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近年來,杭州致力於打造「天堂矽谷」,以信息和新型醫葯、環保、新材料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已成為杭州的一大特色和優勢。通訊、軟體、集成電路、數字電視、動漫、網路游戲等六條「產業鏈」正在做大做強,有12家企業進入全國「百強軟體企業」行列,15家企業進入國家重點軟體企業行列,14家IT企業在境內外上市。今年6月杭州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國際動漫節,並陸續出台了一系列重大舉措打造「動漫之都」。杭州還有先進的IP寬頻網,2006年底將在全省范圍內全面開通數字電視,率先實現「模轉數」。

文化事業
[編輯本段]
文化設施
加強文化名城建設,文化事業進一步繁榮。至2006年末,全市擁有公共圖書館13個,總藏量903萬冊,文化館14個,博物館(紀念館)51個,劇場16個,群藝館3 個,音樂廳2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4處(群)。新增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2個,有5家畫廊被命名為「中國誠信畫廊」,有5個廣場被命名為「全國特色文化廣場」。

文化藝術
文化藝術取得新成就。2006年,全市文藝作品創作獲國際級獎項3個、國家級獎項65個、省級獎項135個;市屬廣播、電視作品獲國家級獎項21個,省級獎項59個。成功舉辦和承辦四屆中國國際動漫節、第十五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等重大文化活動。努力拓展對外文化交流領域,全年引進和輸出文化交流項目88批次、1552人次;2006年末全市擁有各類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9個。全市有8個項目被列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廣播電視
廣播電視節目豐富多彩,更具特色。至2006年末,杭州擁有電視台2座22套節目,廣播電台9座18套節目,全市電視覆蓋率和廣播覆蓋率分別達到99.59%和99.77%。全市有線電視入戶數達177.08萬戶,增長9.6%。其中數字電視在全國率先實現整體轉換覆蓋百萬用戶的目標。有線電視「村村通」工程繼續推進,全市有3543個行政村和13980個自然村開通有線電視,有線電視覆蓋率達到95.14%。
新聞出版
新聞出版事業不斷發展。2006年,全市共出版報紙17.98億份、雜志0.78億冊、圖書2.68億冊。

衛生事業
[編輯本段]
推進公共衛生體系和健康城市建設,促進衛生事業加快發展。至2006年末,杭州擁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570個,其中醫院134個、疾病控制中心15個;擁有專業衛生技術人員4.54萬人,其中執業醫師1.88萬人、注冊護士1.56萬人;擁有醫療病床3.4萬張。社區衛生服務網覆蓋城區。全市建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9個、社區衛生服務站591個。公共衛生應急處置能力進一步提高。完成區、縣(市)急救分中心和市區醫療急救點的設置工作,在全市43個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組建應急救援醫療隊,設急救站點38個。農村衛生服務得到改善。全市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數達370.65萬人,比上年增加20.05萬人,參合率由上年的89.64%提高到94.79%,鄉鎮覆蓋率達100%。全市嬰兒死亡率及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由上年的6.62‰、8.84‰下降到4.87‰、6.73‰。農村自來水普及率97.42%,自來水受益人數426.96萬人。新增衛生廁所13.18萬座,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3.25%。

I. 陝西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遺產名錄

序號項目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單位或個人
250Ⅰ-19倉頡造字傳說
長安倉頡造字傳說西安市長安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倉頡傳說白水縣史官鎮史官村
251Ⅰ-20 寒窯傳說 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西安市曲江文化旅遊(集團)有限公司曲江池遺址公園景區分公司
252Ⅰ-21古豳國傳說彬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253Ⅰ-22炎帝傳說寶雞市渭濱區文化館
254Ⅰ-23寶塔山的傳說延安市寶塔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255Ⅰ-24張騫傳說城固縣文化館
256Ⅰ-25沉香傳說洛南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序號項目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單位或個人
257Ⅱ-20塤樂藝術陝西省藝術研究所、中國塤文化學會
258Ⅱ-21陝北混源道歌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會
259Ⅱ-22戶縣北鄉鑼鼓戶縣文化館
260Ⅱ-23周至鎮殿八卦鑼鼓周至縣文化館
261Ⅱ-24隴州小調隴縣文化館
262Ⅱ-25嗩吶 合陽民間嗩吶合陽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鎮巴嗩吶鎮巴縣文化館
263Ⅱ-26韓城圍鼓韓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264Ⅱ-27神木二人台神木縣文化館
265Ⅱ-28漢中孝歌漢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序號項目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單位或個人
266Ⅲ-40唐代樂舞陝西演藝集團歌舞劇院有限公司
267Ⅲ-41周至龍燈周至縣文化館
268Ⅲ-42田市八仙鼓渭南市臨渭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269Ⅲ-43南留鑼鼓大荔縣文化館
270Ⅲ-44霸王鞭 定邊霸王鞭定邊縣文化館 靖邊霸王鞭靖邊縣文化館
271Ⅲ-45保寧堡老秧歌榆林市榆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272Ⅲ-46鄜州飛鑼富縣文化館
273Ⅲ-47黃陵抬鼓黃陵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辦公室
274Ⅲ-48略陽羌族羊皮鼓舞略陽縣文化館
275Ⅲ-49排燈舞銅川市印台區印台鄉人民政府 序號項目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單位或個人
276Ⅳ-26陝西杖頭木偶戲陝西演藝集團民間藝術劇院有限公司
277Ⅳ-27眉戶陝西省戲曲研究院
278Ⅳ-28涇陽木偶涇陽縣涇河藝術團
279Ⅳ-29朱王秧歌劇渭南市臨渭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280Ⅳ-30旬陽八步景旬陽縣文化館
281Ⅳ-31宜川蒲劇宜川縣文化館
282Ⅳ-32商州皮影戲商洛市商州區文化館 序號項目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單位或個人
283Ⅴ-20陝西快板陝西省曲藝家協會
284Ⅴ-21旬邑咪子戲旬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285Ⅴ-22安康曲子安康市漢濱區文化館
286Ⅴ-23眉縣曲子眉縣文化館
287Ⅴ-24漫川大調山陽縣劇團 序號項目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單位或個人
288Ⅵ-4甘水坊高空耍獅子戶縣文化館
289Ⅵ-5李式太極拳咸陽市渭城區文化館
290Ⅵ-6鞦韆吳東無底鴛鴦鞦韆富平縣文化館
南社鞦韆合陽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291Ⅵ-7華縣填字謎接龍游戲華縣赤水鎮郭村三組同洋州
292Ⅵ-8柳池芯子澄城縣文化館
293Ⅵ-9洛南擔芯子洛南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序號項目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單位或個人
294Ⅶ-21漢中民間木版圖畫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會、南鄭縣文化館
295Ⅶ-22剪紙
周至剪紙周至縣文化館
朝邑剪紙大荔縣文化館
佳縣剪紙佳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靖邊剪紙靖邊縣文化館
綏德剪紙綏德縣文化館
延長剪紙延長縣文化館
296Ⅶ-23大荔刺綉大荔縣文化館
297Ⅶ-24面花
合陽面花合陽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洛川面花洛川縣文化館
298Ⅶ-25鳳翔罩金漆器製作技藝鳳翔縣文化館
299Ⅶ-26黃陵木雕黃陵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辦公室
300Ⅶ-27東龍山狗娃咪泥哨商洛市商州區文化館 序號項目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單位或個人
301VIII-62西安陳氏世家金銀飾器製作技藝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會
302VIII-63傳統樂器手工製作技藝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會
303VIII-64戶縣民間繒鼓製作技藝戶縣文化館
304VIII-65秦鎮楊氏木桿秤製作技藝戶縣文化館
305VIII-66起良村造紙製作技藝周至縣文化館
306VIII-67周至三多堂紙扎製作技藝周至縣文化館
307VIII-68渭北地坑式窯洞建築技藝涇陽縣興隆鎮侯庄村川西組
308VIII-69上川口村鑼鼓製作技藝楊陵區楊村鄉楊凌新聲樂器有限公司
309VIII-70岐山王氏皮影製作技藝岐山縣蔡家坡文化館
310VIII-71綏德寨山柳編技藝綏德縣文化館
311VIII-72鐵水打花技藝米脂縣文化館
312VIII-73神木手工地毯製作技藝神木縣文化館
313VIII-74延安木器裝飾雕刻技藝延安市寶塔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314VIII-75陝北編席技藝延安市寶塔區文化館
315VIII-76洋縣蓑衣編織技藝洋縣文化館
316VIII-77洋縣龍亭蔡家燈影製作技藝洋縣文化館
317VIII-78漢中棕箱及棕製品製作技藝南鄭縣文化館
318VIII-79商南草鞋製作技藝商南縣文化館
319VIII-80丹鳳葡萄酒釀造技藝丹鳳縣文化館
320VIII-81掛面製作技藝
洛南手工掛面製作技藝洛南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佳縣手工掛面製作技藝佳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張家山手工掛面製作技藝吳堡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321VIII-82神仙豆腐製作技藝嵐皋縣文化廣播電視局
322VIII-83蜀河「八大件」飲食文化及製作技藝旬陽縣文化館
323VIII-84紫陽毛尖傳統手工製作技藝紫陽縣茶業協會
324VIII-85漢中麵皮製作技藝城固縣文化館
325VIII-86佛坪神仙豆腐製作技藝佛坪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326VIII-87志丹糜子黃酒製作技藝志丹縣文化館
327VIII-88志丹羊肉剁蕎面製作技藝志丹縣文化館
328VIII-89吳起米酒釀造技藝吳起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329VIII-90陝北油饃饃手工製作技藝延安市寶塔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330VIII-91陝北羊雜碎製作技藝延安市寶塔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331VIII-92榆林拼三鮮製作技藝榆林市榆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332VIII-93岐山農家醋製作技藝岐山縣蔡家坡文化館
333VIII-94岐山擀麵皮製作技藝岐山縣文化館
334VIII-95古太酒釀造技藝眉縣文化館
335VIII-96鳳翔豆花泡饃製作技藝鳳翔縣文化館
336VIII-97大荔帶把肘子製作技藝大荔縣文化館
337VIII-98陝西潼關肉夾饃製作技藝潼關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338VIII-99石灰窯水晶餅製作技藝渭南市臨渭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339VIII-100渭南時辰包子製作技藝渭南市臨渭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340VIII-101三原蓼花糖製作技藝三原縣文化館
341VIII-102磚茶製作技藝
涇陽磚茶製作技藝涇陽縣陝西涇陽涇磚茶業有限公司
茯磚茶製作技藝咸陽市灃東鎮陝西蒼山茶業有限責任公司
342VIII-103咸陽河水biangbiang面製作技藝咸陽市秦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343VIII-104涇陽水盆羊肉製作技藝涇陽縣陝西涇陽友軍水盆羊肉餐飲有限公司
344VIII-105中華老字型大小西安賈三灌湯包子及
清真小吃製作技藝西安賈三清真灌湯包子館
345VIII-106陝西官府菜製作技藝西安唐博相府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序號項目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單位或個人
346Ⅸ-6楊氏一指診脈技藝楊凌一寧中醫葯研究所
347Ⅸ-7針挑治療扁桃體炎渭南市臨渭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348Ⅸ-8史氏腰椎間盤整復手法漢中市穆長寧 序號項目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單位或個人
349Ⅹ-41上巳節風俗
西安曲江文化旅遊集團有限公司大唐芙蓉園景區管理分公司
350Ⅹ-42終南山鍾馗信仰民俗戶縣文化館 【傳承人:王寬喜 <鍾馗王>】
351Ⅹ-43西王禹村紙台禮泉縣文化館
352Ⅹ-44廟會
渭城區二月二古廟會咸陽市渭城區文化館
彬縣燈山廟會彬縣城關鎮水簾村燈山會
姜嫄廟會楊陵區姜嫄廟管委會
靈山廟會鳳翔縣文化館
龍門洞廟會隴縣文化館
二月二廟會大荔縣文化館
魚河堡府城隍廟廟會榆林市榆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無量山蓮雲寺廟會黃龍縣文化館
延安太和山廟會延安市寶塔區文化館
寧陝城隍廟會寧陝縣城隍廟廟會管委會
彬縣大佛寺三月八廟會彬縣大佛寺石窟博物館
353Ⅹ-45蘇蕙織錦迴文與武功民間送手絹風俗咸陽市蘇繪民間手工工藝精品專業合作社
354Ⅹ-46重陽追節送花糕咸陽市秦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355Ⅹ-47大荔乞巧節大荔縣文化館
356Ⅹ-48血故事
大荔血故事大荔縣文化館
華山紅社火華陰市玉泉辦西王堡村委會
357Ⅹ-49定邊賽驢會定邊縣文化館
358Ⅹ-50綏德定仙墕娘娘廟花會綏德縣文化館
359Ⅹ-51志丹過大年志丹縣文化館
360Ⅹ-52沿門子安塞縣文體廣電局
361Ⅹ-53洛川婚俗洛川縣文化館
362Ⅹ-54陝北喪葬習俗志丹縣文化館
363Ⅹ-55洛川燈會洛川縣文化館
364Ⅹ-55掃五窮漢中市民間文藝家協會
365Ⅹ-57商南花燈商南縣文化館

J. 雷允上的中醫館是哪位名醫的故居

雷允上,原稱「雷誦芬堂」,創始人雷大升,字允上,號南山,雷氏上祖原籍江西省豐城,後移蘇州定居。吳門醫派名醫雷大升(字允上)於清雍正十二年(一七三四年),在蘇州的七里山塘畔,古城閶門邊設立了雷允上誦芬堂老葯鋪,並以雷允上醫名坐堂行醫、配製方葯,始創了集醫葯一體的雷允上葯業。民間曾將雷允上誦芬堂譽為「韓康」。時有北有同仁堂,南有雷允上之譽。雷大升著有《金匱辯正》、《要症論略》、《丹丸方論》、《經病方論》等四部醫學書籍,惜所著原件均已散失無存,僅留下四部書名傳至後人。起源於康熙元年的蘇州雷允上葯業,是一個有三百年歷史的國葯品牌,其祖先傳下的九芝圖商標是中國著名商標。雷允上葯業有限公司已經發展成為集工業,商業和連鎖為一體的企業。

閱讀全文

與中醫葯文化館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