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本國的文化如何發展

本國的文化如何發展

發布時間:2022-09-14 22:56:44

Ⅰ 中國的文化是如何發展的

繼承 去糟粕 創新 學習
古典文化獨領風騷 但在當今有點被失落了
現代科技不斷進步 但好多方面還是較為落後
還是需要一個緩沖段

Ⅱ 如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國人民勝利前行的強大精神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僅與經濟、政治、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相並列,作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構成,而且與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相並列,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結構的構成。這一新認識新定位新判斷,拓展深化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發展推進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反映了國家文化軟實力愈益重要的歷史趨勢,抓住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興旺發達、長治久安的一個根本因素,是我們黨深入認識「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一個重大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一個重大創新。
1.要走一條先進文化的發展道路,著重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2.要走一條科學發展之路。把文化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的總體格局當中通盤考慮,同時把科學發展觀的理念融入到文化建設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

3.要走一條強魂健體、強基固本之路。不僅注重文化之「魂」,體現內在價值,更注重這個「魂」如何傳播到廣大的受眾當中,傳播的路徑、方式、載體需要有機統一起來。

4.要走一條以人為本之路,就是堅持「二為」方向,堅持「雙百」方針,堅持「三貼近」的原則,發展依靠人民群眾,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5.要走一條改革創新之路,就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地改革創新,與時俱進,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使我們的文化能夠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

Ⅲ 如何發展先進文化

先進文化是指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公民為目標的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健康積極向上的具有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
有人說,先進文化前進的方向就是大國文明的方向。這是一種似是而非的認識,因大國在當今世界並非只有一個或一種,按「三個世界」理論劃分,每個世界都有自己的大國,這些不同大國之間的文明方向並不是一致的。那麼能否說超級大國的文明方向就是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呢?同樣不妥,因為超級大國所說的文明與我們理解的文明有天壤之別。如果以制度而論,不同制度國家的文明方向根本上不同。所以,准確地說,人類文明的方向才是先進文化前進的方向,而人類文明的方向就是社會發展規律指出的方向。
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必須堅持和鞏固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是當代最科學、最先進、最革命的理論,它既以先進文化為基礎,又是一切先進文化的旗幟。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指導思想,也是當代中國先進文化的寶貴結晶和偉大代表。
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當前最根本的就是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文化建設。「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同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統一起來,進一步明確了先進文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為文化發展開拓了廣闊天地。只有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才能有效抵制和消除各種落後的、腐朽的思想文化的影響,保證文化建設沿著正確方向健康發展;才能創造性地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無論推進文化建設,還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無論發展文化事業,還是發展文化產業,都要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制定和實施符合發展先進文化要求的方針政策。
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文化發展方針。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堅持用科學態度對待民族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既繼承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又充分體現時代精神,既立足本國又大膽吸收世界一切優秀文化成果,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全盤西化。堅持重在建設,正確處理文化領域的矛盾和問題,保護和發揮廣大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創造性。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把文化發展的著力點放在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堅持抓好隊伍建設,引導文化工作者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群眾,為人民奉獻更多無愧於時代的精神文化產品。
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必須在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的同時,努力改造落後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要通過完善政策和制度,加強教育和管理,努力改造落後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對人們的侵蝕,逐步縮小和剔除它們藉以滋生的土壤。

先進文化對弘揚民族精神,形成民族凝聚力,有著極大的激勵和促進作用。世界上每一個成熟的民族都有屬於自己的特有的文化形態和文化個性,而這特有的文化就成為民族親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培養了刻苦耐勞、勤儉持家、不畏強暴等民族性格和愛國主義精神,在歷史上對於中華民族的發展、進步、穩定和統一起了重要的作用。今天,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同樣離不開先進文化的凝聚和激勵作用。
先進文化為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提供精神動力。先進文化可以使全社會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激勵人們團結一致,克服困難,爭取各項事業取得更大勝利。
先進文化是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深層支撐,也是中國共產黨夯實執政基礎、鞏固執政地位的核心內容。只有準確把握先進文化的發展規律,不斷在執政實踐中提高發展先進文化的本領和能力,才能增強綜合國力,提高國際競爭力,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先進文化的需求,夯實執政的文化基礎。

Ⅳ 我們應該如何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

談及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態度問題,一個基本理論前提,是必須釐清「傳統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的各自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他還指出,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

在論述中,既講中華文化的獨特性,又強調挖掘其優秀、汲取其精華。言其獨特,是指中華文化自成系統,道出了其不同於異質文化的客觀事實;言其優秀,則指獨特的中華傳統文化中包含有精華和值得肯定部分,是我們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的固有根本。這些論斷闡明了「傳統文化」與「優秀傳統文化」的不同內涵,內蘊著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基本態度。

(4)本國的文化如何發展擴展閱讀

處理好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固有根本的關系。處理兩者的關系,不能在「指導思想」和「固有根本」的概念上兜圈子、搞詮釋、排位次,不能將馬克思主義和傳統文化的關系,抽象地等同於本末關系、體用關系,並據此來判定兩者的高下優劣。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歷史觀和方法論,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的指導思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和固有根本,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根基。那種認為弘揚傳統文化是復興儒教、以中華傳統文化取代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揣測,既不懂中國歷史,也無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現實需要,在理論和實踐上貽害匪淺。

Ⅳ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文化發展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人民的物質要求也都基本達到滿足。而精神文明建設也成為了國家發展的重中之重,為了解決人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我國對文化領域的發展實施了眾多促進政策。例如加強教育,普及9年義務教育制度,培養人們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我國的精神文化面貌隨著發展步伐的加快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三、接力打造旅遊勝地

生活奔小康之後,隔三差五的旅遊也成了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為了滿足人民對華夏文化的認識,政府對旅遊景點也付出了很多時間精力和金錢,既加強了民族文化的感染力,也擴大了民眾們的眼界,提高了文化素養。

我國政府堅定不移地以人民為中心,以人民的福祉為奮斗目標,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不僅物質文明發展迅速,精神文化文明也不落後。細心觀察我們便會發現,文化發展體現在我們身邊的各個角落。

Ⅵ 怎樣發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

①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關鍵在於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②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③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立足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
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全體人民的共同事業。

中國文化如何實現自身繁榮並走向世界

首先,作為中國人我們自己要了解們自己的文化;另外,我們自己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會辨別;再則,希望多一些像於丹一樣的人。
要讓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中華文化、中華民族本身必須具有相應的價值內涵和文化底氣,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價值要求
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在改革開放30多年後的今天,在中國在世界上和平崛起的時代,正在成為現實,正在成為發展中華文化、融入世界文明的重要途徑和必然趨勢。而要讓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則中華文化、中華民族本身必須具有相應的價值內涵和文化底氣。
要有自己嚴整而又富有吸引力的價值系統,這個價值系統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在全球化時代,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首先要有自己的嚴整而又富有吸引力的價值系統。這個價值系統,不是往古的迴音,不是異國的投影,而是立足當代而又批判繼承歷史傳統、紮根本國而又面向世界,為海內外中華兒女所衷心認同並自覺實踐的充滿改革創新時代精神的新型文化價值系統。在當代中國,這個價值系統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在全社會形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光大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這是鞏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價值要求。自覺堅持這些價值准則,以這些價值准則引領社會思潮,是中國之所以為中國的根本標志,也是中國之所以能夠在改革開放30多年中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不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就會失去精神支撐,就會迷失進一步發展的方向。但如何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更有吸引力和親和力,如何使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成為共同理想的有機構成,則是我們在文化建設實踐中應當認真研究並努力完善的重大課題。
必須弘揚民族優秀文化,沒有根基的文化是不能與世界文明平等交流、對話的文化
中華文化要走向世界,在價值內涵和發展視野中必須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向世界彰顯本民族的獨特的優秀文化傳統。人們常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認真發掘民族文化的優秀成分,給以批判性的總結,創造性的轉化,使其活潑的生命力「日新又日新」,成為我們當代文化的有機構成,成為世界文明寶庫中的瑰寶,是我們文化建設義不容辭的責任。只有這樣,才能向世界展示我們對自己民族文化的理性自覺,昭示我們對民族文化的自信,以及我們在文化建設方面的不斷自強。一個沒有深厚歷史傳統和優秀文化支撐的文化,是沒有根基的文化;而沒有根基的文化是不能與世界文明平等交流、對話的文化,是缺少底氣的文化。因此,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中華文化基本精神,以民為本的傳統人文精神,天人合一的協調精神,彰往察來的歷史精神,這些優秀的文化傳統,應當在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引領下,得到創造性地生發,成為中國作風、中國氣派的典型而又生動的表現,進而成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價值底蘊。
必須樹立良好的文化形象,便於創建外國人了解、接受中華文化的有效平台
中華文化要走向世界,應當具備良好的形象。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形象如何,直接影響著外國人對中國的看法,從而也影響著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因此,必須樹立良好的文化形象,以便創建外國人了解中華文化、接受中華文化的有效平台。長辮子、抽大煙、娶小妾,這些「傳統」的中國人、中國文化的形象,應當逐漸用文化的方式予以消解,要讓外國人真切地看到當代中國人生氣勃勃的精神面貌,看到當代中國改革創新精神的價值所在。同時,還要讓外國人看到當代中國人是奮發有為、遵紀守法、和平友好、真誠互助、舉止優雅的現代文明人士,而不是相反。要達到這些目標,當務之急是要大幅度提升全體國民的整體素質。在國外,中國公民更應嚴於律己,尊重他國的法律道德風俗民情,謙虛豁達,行為優雅,避免出現語言粗俗、行為卑污的現象,避免給人暴發戶的惡俗感覺。在國內,不僅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要體現出高度文明,而且在網路上表達意見的時候,注意分寸,遵法守紀,既堅持愛國主義的立場,又反對狹隘民族主義,反對盲目排外、莫名自卑或盲目自大。
要有融入並引領世界文明的能力
中華文化要走向世界,要有融入並引領世界文明的能力。近代以來屈辱的中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已經實現了徹底的民族獨立,民族自尊、民族自信、民族自強的信念和能力,空前增強。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跨越式發展使得中國經濟社會長期持續穩定發展,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空前提高,從而為中國加入全球化進程、融進世界文明體系奠定了基礎。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特別是國際文化事務,為中國樹立新的世界形象創造了條件。國際上過去在被誤導的情況下形成的不正確的中國文化形象和能力,逐漸得到矯正。中國在全球范圍開辦孔子學院,為外國人學習漢語、了解中國人和中國文化開辟了便捷而又正當的途徑。但是,孔子學院往往只是給外國人講漢語,從語言文字到建築藝術,從四合院到黃包車,停留於表象描述的層面。質言之,就是只講術,不講道,缺乏精神氣質的闡釋,缺少中華文化先進價值理念的引領。而中華文化中諸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之類的思想,是已經被西方有眼光的思想家和眾多諾貝爾獎獲得者所肯定的具有普世價值的思想。這類中華優秀文化,值得我們用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給以創造性的闡釋,並與當代世界文明發展潮流相結合,用中華智慧與外國文化進行對話,化解「文明沖突」的偏執。我們要通過生活化、人文化、民族化的方式,自然而又平和地弘揚我們的民族文化,提升我們的宣傳技巧和凝聚能力。如果能夠這樣,則我們就能真正融入世界文明的主潮,在學習外國特別是學習西方的同時,挺立民族精神和中華文化的價值自我,在文化領域挺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文化有自己相對獨立的發展規律,它必須是在對以往文化成果批判繼承基礎上的創新發展
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推進文化創新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為此,我們必須大力推進文化創新發展。因為,正如全會所指出的:「文化引領時代風氣之先,是最需要創新的領域」。而文化的創新發展,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路徑就是「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
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不僅是文化發展規律的客觀要求,還有其他特殊要求
文化作為社會的思想上層建築,就其本源來說,來之於社會存在特別是社會經濟基礎。因此,社會主義文化創新發展的根本路徑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是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然而,文化有其自身的獨立性,它不僅能夠能動地反作用於社會實踐,能動地反作用於社會經濟基礎,而且它還有自己相對獨立發展的規律,這就是:它必須是在對以往文化成果的批判繼承基礎上創新發展。因而,社會主義文化的創新發展,不僅要批判繼承我國的優秀文化遺產,還要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
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以推進文化創新,不僅是文化發展規律的客觀要求,還有其他特殊要求。這種特殊要求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國外優秀文化成果之所以「優秀」,就在於它是「真理」,我們積極吸收借鑒之,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助於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也就有助於我們進行文化創新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第二,當今世界發展的潮流仍然是「現代化」,而西方發達國家作為先發國家,在其先行過程中產生和積累了一系列適應現代化要求的優秀文化成果,作為後發國家的中國,積極吸收借鑒西方優秀文化成果,不僅可以走「跨越型」的後發之路,更快更好地建設現代化,而且可以站在西方優秀文化成果的肩膀上,更好地推進我們的文化創新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第三,國外優秀文化成果之所以「優秀」,不僅包括其內容上的優秀,而且還包括其形式上的優秀。我們對這些優秀形式的積極吸收借鑒,也有助於推進我們的文化創新。
要做好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以推進文化創新這項極為重要的工作,必須注意科學的方法。
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以推進文化創新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在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以推進文化創新的過程中,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馬克思主義不僅是科學,是真理,是先進文化,也是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指導。因為馬克思主義不僅是科學理性的結晶,反映了宇宙運動、社會發展和人類思維的一般規律,而且也是價值理性的結晶,反映了人類解放、文明進步的根本利益和根本要求,從而反映了世界發展的根本潮流。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我們才能保證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以推進文化創新發展的正確方向。同時,馬克思主義不僅是正確的世界觀,也是科學的方法論,只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我們才能保證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以推進文化創新發展不僅有正確的價值立場,還有科學的方法。
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必須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
在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以推進文化創新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糧。我們的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我們的國家性質,決定了我們必須堅持「二為」方向。而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也決定了我們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必須堅守「二為」方向。然而,在「淡化意識形態」、「去意識形態化」等口號下,一些文化單位和文化人,公然或偷偷地拋棄「二為」方向,使文化為一己私利服務,為金錢服務,為富豪服務,為官員服務,從而使相當一批精神文化產品庸俗化、下流化、空殼化、粗陋化、無聊化,造成了思想道德的混亂和下滑,對道德滑坡與社會風氣的不良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惡劣作用。「雙百方針」反映了文化發展的規律,只有順應這一客觀規律,才能推進文化創新發展,才能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發展。「雙百方針」與「二為」方向必須相結合,只有在堅持「二為」方向下的「雙百方針」,才能真正做到百花滿園,才能真正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
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在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以推進文化創新的過程中,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當今中國,文化多元化和價值多元化已是不爭之事實,然而,在任何一個社會都必定有其主流文化和核心價值,它反映著該社會制度的本質要求,反映著該社會發展的時代精神。它對於整合與引領整個社會力量的有序健康發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是堅持中國社會主義社會的主流文化和核心價值,唯此,才能在全黨全社會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范。也只有在此基礎上的文化創新發展,才能真正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順利健康科學發展。
嶺南文化濃郁的創新性、包容性、世界性特點曾使廣東引領現代中國的精神氣質,嶺南文化特色的拓展與提升必將繼續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新鮮經驗
弘揚嶺南文化激發中華文化活力
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先進文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先導和旗幟。沒有文化的引領和民族精神力量的激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伴隨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今天,站在民族復興征程的起點,更加應該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挖掘、弘揚民族文化的特色和潛力,進一步激發民族文化的活力。作為中華民族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的嶺南文化,源遠流長,內涵豐富,並以其獨有的創新性、包容性、世界性特點,在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格局中佔有無可替代的一席之地。
具有鮮明特色的嶺南文化氣質為民族復興奠立了精神基礎
作為嶺南文化的中心地、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廣東獨特的歷史文化背景、地理位置和經濟發展歷程,塑造了具有鮮明特色的嶺南文化氣質,深刻地、長遠地影響了廣東人乃至國人的思維模式與行為方式。
沿著海上絲綢之路,廣東人最早睜眼看世界,廣東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則徐提供了一方大舞台。無論是太平天國、戊戌維新、辛亥革命、大革命均在此醞釀或啟動。廣東迅速實現了與近代西方的接軌,肩負起中華民族啟蒙的歷史重任。中國近代化大劇也在嶺南大地拉開了序幕,並由此蹣跚起步走向遠方。在近代中國內憂外患不斷的歷史巨變中,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嶺南人在不盲目排外的理性的愛國精神支配下,既不甘落後挨打,又勤於思考、善於學習,在中國傳統人文精神的基礎上,植入了西方現代人文的成分,培育了挑戰傳統、敢為人先、率先創新的現代氣質。
近代廣東人「放眼向洋」和融合中西的氣質不僅給危難重重的近代中國增加了鮮活的血液與強勁的動力,而且也為中華民族的現代化和民族復興奠立了精神基礎。
嶺南文化特色的拓展與提升繼續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新鮮經驗
改革開放初期,以嶺南文化為底蘊,不僅吹響了廣東起步的號角,而且吹響了民族騰飛的號角。嶺南文化濃郁的創新性、包容性、世界性特點曾經使改革開放初期的廣東引領了現代中國的發展狀態與精神氣質。藉助改革開放的東風,嶺南文化敢為人先的特質再次被激發。在改革開放中,廣東「先行一步」啟動了中國人的現代思維,引領了整個民族的現代走向;通過廣東這個窗口,嶺南文化的包容性、世界性特點再次發揮作用:嶺南人通過吸收外來的觀念和技術,結合我們的母體文化,使廣東較快實現了與世界現代文化的接軌,迅速躋身於中國經濟發展排頭兵行列。正是以這種融海洋性與開放性於一體的引領時代的先導文化為底蘊,使廣東形成中國經濟騰飛的重要引擎,並引領全國進一步解放思想和改革開放偉業。
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科技一體化的大背景下,繼承、維護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促進各民族文化多元融合,已成人類進步的題中之義。嶺南文化特色的拓展與提升,順應了這一歷史潮流的要求。在「繼續解放思想,爭當實踐科學發展觀排頭兵」實踐中,嶺南文化的包容性、世界性、創新性特點之於廣東進一步改革開放,繼續勇立潮頭,激發廣東人乃至全國人民放眼世界的胸懷與氣度,繼續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新鮮有效的經驗,意義深遠。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開創文化建設新局面,就必須正確處理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充分發揮廣東獨特的地緣優勢和弘揚嶺南文化包容性、世界性的特點。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在積極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的同時,廣泛吸收借鑒國外先進文化發展成果及經驗,促進引領民族文化為主體、同時吸收外來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場格局的形成,不斷擴大中華民族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就需要大力弘揚嶺南文化敢為人先、務實進取的創新性特點:進一步解放思想,沖破束縛文化事業和產業發展的舊思想、舊框框,以觀念更新推動文化體制和機制的改革與創新,做大做強文化產業;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對外文化交流,促進文化相互借鑒,增強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加強民族文化品牌的宣傳和推廣,同時要善於和外來文化搶占文化市場,尤其是要在青少年中加強民族文化的教育,使民族文化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發揮獨特的更大的作用。
文化強省離不開道德誠信建構
如何增進人與人之間的誠信和道德責任感,克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手段化、片面化、角色化、抽象化、冷漠化,這是中國現代化以至幸福廣東建設和文化強省建設中的重大難題。十七屆六中全會的《決定》指出:「物質貧乏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道德責任感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精神空虛、價值觀念混亂的表現。但是,道德誠信和責任感問題只有放到一個更為長久、更為廣闊的歷史空間,從整個民族經歷的重大政治、經濟、文化事件中去思考,才可能得出全面的認識,找到治療病症的根本途徑。
反思五四以來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重新認識中國傳統文化,批判吸收其處理人際關系的思想觀念
中國傳統文化是幾千年來中國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自五四新文化運動開始,人們在「打倒孔家店」這一觀念的支配下,對中國傳統文化採取了一種全盤否定的態度,以致從根本上動搖了中國人傳統道德的文化基礎,其結果導致民族虛無主義泛濫,成為當今人與人關系冷漠的重要因由。《決定》指出要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如何形成人與人之間互敬互愛的和諧關系,這是中國傳統道德的核心。儒家要求人們返省內求,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目的在於強調互相為對方承擔責任和義務。墨家主張「兼相愛」、「交相利」,「愛人若己」,「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法家主張通過法律抑制人們的私心。道家反對人與人之間的爭斗,作為統治者一定要「少私寡慾」,為百姓著想,「以百姓心為心」。就是因為這些思想,中國成為「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文明古國,為世界各國所欽慕。重新認識中國傳統文化,批判吸收其處理人際關系的思想觀念,對於增進人與人之間互敬互愛的情感,建設幸福溫暖的家庭,形成和諧和睦的社會風尚,必然是有益的。
反思新中國成立以來理解馬克思主義的方式,回到馬克思,發展馬克思
馬克思主義是關於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理論。然而,長期以來,受蘇聯哲學教科書體系及蘇聯模式的影響,在人們的思想中形成了對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的簡單化理解,將馬克思主義詮釋為「斗爭哲學」,社會形態演進中的單線論和直線論,革命實踐中你死我活的專政策略。受這種理解方式的影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一直處於斗爭狀態,其結果導致政治極權主義泛濫,見風使舵、陽奉陰違、得過且過、明哲保身成為很多人的人生哲學,「老實人吃虧」成為人們深刻的思想觀念,嚴重損害了馬克思主義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理論界正本清源,提出了「回到馬克思,發展馬克思」的口號,對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以及原生態馬克思主義與次生態、再生態馬克思主義之間的關系做了認真清理,取得了大量可喜的成就。《決定》強調,要引導黨員、幹部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這對於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堅定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信念,培養人們的高尚情操,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無疑具有主導性的意義。
反思改革開放以來關於市場經濟的觀念,建設社會主義良好道德風尚,必須端正對市場經濟的認識
市場經濟是西方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建國以後的很長時間里,我們對市場經濟一直採取了抵制的態度,以為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水火不能相容。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重新認識並確立了市場經濟在社會主義經濟中的主導地位。然而,在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出於狹隘的認識視野,一些人簡單地把市場經濟等同於爾虞我詐、「一切向錢看」的經濟,以致極端利己主義、享樂主義盛行。西方發達國家市場經濟的實踐告訴我們,成熟的市場經濟不但強調經濟效率,更強調社會公平和正義,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幫助和愛護,把市場經濟等同於爾虞我詐、惟利是圖是非常錯誤的觀念。建設社會主義良好的道德風尚,必須端正對市場經濟的認識,同時把道德建設與民主法制建設結合起來,通過廣泛的輿論監督,為社會普遍的「誠實」和「信任」提供一個廣闊的環境。

Ⅷ 怎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第一,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堅持以什麼為指導、為什麼人的問題,是文化建設的根本問題,不僅決定著文化建設的目標和方向,也決定著文化的性質。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把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促進人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努力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文化利益,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第二,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藝術上的不同形式和不同風格可以自由發展,科學上不同的學派可以自由爭論。「雙百」方針是對文化建設經驗的深刻總結,反映了文化發展的內在規律。要在憲法規定的范圍內,努力營造生動活潑,求真務實的良好氛圍,充分發揚學術民主和藝術民主,在學術問題上提倡不同觀點和學派的自由討論,在藝術創作上提倡不同藝術風格和流派的爭鳴和切磋,提倡健康說理的批評和反批評。尊重文化發展規律,尊重文化工作者的創造性,促進學術研究和藝術創作的繁榮發展。注意區分學術問題、思想認識問題、政治問題的界限。對政治問題,要旗幟鮮明,立場堅定。對學術問題,要提倡學術民主、平等討論、相互切磋。對思想認識問題,要加強有針對性的引導,努力析事明理、解疑釋惑。
「雙百」方針是符合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發展規律、繁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正確方針。科學的進步、理論的發展、文化的繁榮和藝術的創新,都必須長期堅持「雙百」方針。要把弘揚主旋律和提倡多樣化統一起來。努力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既反映時代精神,又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和發展。
第三,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不斷推進文化創新。
鮮活的實際、火熱的生活和人民群眾的生動實踐,是文化發展與創新的豐富土壤和不竭源泉。只有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文化建設才能回答和解決現實問題、反映生活本質、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深入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深入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紮根億萬人民群眾之中,從中提煉創作的選題,激發創作的靈感,挖掘創作的素材,不斷推動文化觀念、內容、形式和手段的創新。要始終堅持把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文化建設成效的根本標准,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第四,堅持立足當代又繼承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立足本國又充分吸收世界優秀文化成果。
文化承接著過去又昭示著未來,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要結合時代特點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加以繼承和發揚,做到古為今用,推陳出新;要從中國實際出發,對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加以積極借鑒,做到洋為中用,博採眾長。
文化建設是一個國家或民族以其固有的文化傳統為基礎而進行的文化傳承、變革與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繼承和發揚我國各民族歷史上一切優秀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成果。我國有著優秀的「和合」文化傳統,經過數千年的積淀和發展,已經深深地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成為中華文明的基本特性和重要價值取向。只有深刻認識祖國傳統文化的現實價值,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才能在歷史提供的高起點上創造出更高層次的和諧文化。要發掘民族和諧文化資源,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營造和諧氛圍,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范。對於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推陳出新。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無論是其內容還是形式,既要體現著濃郁的民族特色,又要充滿著鮮活的時代氣息,並以民族的形式、科學的內容和大眾的方向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成為凝聚中華民族的巨大精神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同樣也不能離開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必須吸收和借鑒世界優秀文明成果。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優勢和長處,不同文化的相互學習和借鑒是文化發展的必要條件。建設和諧文化,離不開與世界文化的交流與對話,離不開對各國有益文化成果的學習與借鑒。必須堅持洋為中用,博採眾長,積極吸收、借鑒和利用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把它熔鑄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之中。既要學習引進優秀的外來文化,又要抵禦外來各種腐朽落後思想文化的侵襲和滲透,旗幟鮮明地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努力維護和保障我國的文化安全。要積極推進文化創新,站在世界文化發展的前沿,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第五,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繁榮是文化建設的永恆主題,
管理是文化繁榮發展的有力保障,兩者緊密聯系,相互促進。要堅持重在建設,把文化建設作為一個持續推進的過程,通過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展。要堅持科學管理、依法管理、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行業自律等是手段,推進文化領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規范化、制度化建設。要樹立新的文化發展觀,積極推進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不斷增強我國文化的總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Ⅸ 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趨勢

經過漫長積累、比選,去蕪存菁,目前留存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極強的穩定性。這些中華民族共同認可的民族精神、價值理念、思想智慧和道德規范,從古至今皆為人們所認識、接受和傳承。這種穩定性的力量無可比擬,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原因。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年輕人進行的傳統文化教育有所不夠,與此同時,西方的思想、文化、藝術大量湧入中國,影響了眾多年輕人。

但是,在敞開胸懷、兼收並蓄地學習外來先進文化的同時,也要抵制西方中心主義,不能讓西方中心主義在中國文化發展上占據統治地位。我們需要深入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針對性地增加文化自信,抵制、批判西方中心主義。

文化發展不能止於傳承。創新和傳承既非對立,也不能割裂。創新本身就是一種傳承手段。事實上,中華文化的繼承過程便是創新過程。

以戲曲為例,如果沒有元雜劇、崑曲,就不會有明清以後的京劇。彼時,京劇是對過去諸多地方劇種的融合和創新;今日再看,京劇又成了傳統文化。因此,要想真正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創新就是手段之一。

對於傳統文化,既要忠實地繼承,也要根據時代變化,順應當下的社會需求,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國畫大師齊白石曾說,學畫要 「尋門而入」,然後再「破門而出」。

門,就是門派、傳統,是過去形成的規矩,不走門就難成正統;但只有離開門派,才能創立自己。如果沒有創新,就只是「尋門而入」,而未能「破門而出」。齊白石還有一句話是「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即一味模仿,不懂創新,定會沒有出路。

(9)本國的文化如何發展擴展閱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養分,是中華文明的全部內涵。離開文化,政治、經濟、社會的發展就失去了根基。

同時,文化是一個漫長積累、發展和創新的過程。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都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發展和創新的成果,是傳統文化的一種延續。這種延續的邏輯關系更具縱深性,更為持久。

從世界范圍來看,中華文化是最優秀的文化之一。中華五千年燦爛文明,不論人生觀、價值觀、宇宙觀、哲學觀,還是道德觀、倫理觀,都極富智慧,符合全人類的共同價值。

中國人提出的這些思想理念,與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文化相比,都具有先進性。在世界文化維度下,對中華文化進行再認識,可以加強文化自省,提升文化自覺,增強文化自信。

Ⅹ 中國怎樣才能提高文化輸出

想要提高中國的文化輸出就必須使國人開始重視起來自己的本國文化提高本國的文化自信,然後在此在此基礎上使中國的文化成為一種流行文化傳播到他地方去,從而提高文化輸出的能力。最重要的還是在於通過採用一些方法做到自己的本國文化足夠吸引到他人的關注,並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流行文化。而在文化輸出的過程中,必須要保證自己本國文化的核心內容以及不改變基調的情況下才可以對外傳播。然後在此基礎上增加文化的娛樂性,因為興趣能夠成為吸引他人的關鍵點。在文化輸出的過程中需要將自己的本國文化進行一定的包裝,使之更加的有趣。從而才能更好地提高我國的文化輸出能力。

閱讀全文

與本國的文化如何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