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目前中國有許多民俗文化正在消失,怎樣挽救正在消失的民俗文化呢
這個問題我從高中一直思考到大一,得出了很多答案,卻又一一被我否決.
有些民俗已經成為過去,成為歷史,是永遠也回不來了。有些民俗已經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們觀念的變化而同以前有所發展。
所以,對於已經消失的,我們要在一定程度上保護或恢復,有些可以出現的日常生活中,有些只是出現在歷史博物館中即可。對已正在發展的,我們要結合實際進行繼承和發揚,保護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文明。
⑵ 如何看待中國文學在世界文學里非常邊緣化這種說法
我認為這種說法其實是正確的,中國文學在西方把持話語權的世界文學中的確沒有多少地位,而其中的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其一是現當代文學發展的差距;其二是文化內涵的偏差。一、現當代文學發展的差距
中國當前現當代文學的發展其實還是在亦步亦趨地模仿與運用西方的文學理論與創作形式,而少有超越的地方。或許只是在先鋒文學的探索上,殘雪、格非等人還能夠在形式上有所創新,就如殘雪自稱的超越卡夫卡,但卡夫卡也並非現在西方文學的最新界限。
不僅如此,現當代的小說往往著眼於鄉土文化,或許是由於新興作家地減少,很少有小說能夠關注於當下所發生的事情,即便是對於城市的描寫,也往往是通過鄉土的視角。雖然的確是接了地氣,有了獨特的民族特色,但往往有一種脫軌之感,也因此往往更難為世界文學所理解。
⑶ 如何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論文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
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
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
傳統優良的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除了儒家文化這個核心內容外,還包含
有其他文化形態,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我國傳統藝術的遺產極其豐富並且輝煌。繪畫、書法、音樂、舞蹈、戲曲、園林、建築、雕塑、工藝美術、傳統美食等等,都有幾千年的積累,都有偉大的創造,都透著五千年文明古國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中國傳統藝術以其濃郁的鄉土氣息、淳厚的藝術內涵和生動的歷史痕跡,越來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愛和欣賞,成為人類共同的文化「大餐」。
中國的傳統藝術發展到今天,一些門類正在或多或少地隱退於邊緣化的地位,陷入後繼無人的尷尬境地,有的門類發展前景很不明朗,有人甚至認為這些門類已失去生命力,應該送進博物館。同時,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文化形態的日趨多元和外來文化的不斷撞擊,在西方的文化藝術、生活方式、價值觀審美觀如潮水般涌進的情況下,我國傳統藝術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例如戲劇,無論是被譽為「國粹」的京劇,還是各地歷史悠久的地方劇種,它們的市場都在日益萎縮;再例如美術,國畫等純中國傳統的藝術科系,則越來越不被看重。
值得思考的是,我們為何只對國外的傳統文化感興趣?例如年輕人喜歡咖啡而不喜歡喝茶,喜歡聽國外的民謠而抗拒中國戲劇,而在國外,咖啡是傳統的,但照樣流行,甚至連搖滾樂也是傳統,但現在也依然能讓年輕人狂熱。國外的年輕人沒有太重的前衛與傳統的區分,很多時尚的東西都是由傳統演變過來的。
中國傳統藝術出現這種情況當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對中國傳統藝術缺乏深入的了解,對它們的文化精神內涵以及多方面的價值缺乏大眾化的有規模的宣傳,許多年輕人作為未來社會的主人,對我們的傳統藝術是知之甚少,如此下去,中國廣博的傳統藝術總有一天會煙消雲散。
從文化欣賞的角度來說,傳統的就是民族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是從文化特性與保護的層面上看,傳統的只能是民族的,中國的傳統藝術當然只能由中國自己來保護。傳統藝術的創作和發展離不開孕育她的民族特性和民族習慣。只有集合各方面的力量,才能完成這一光榮的使命。
我們的心願就是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向大家展示中國傳統藝術的悠久、深厚、綺麗和多姿,讓更多人了解中國,了解中國的傳統藝術,讓這些藝術瑰寶發揚光大,流傳下去。很難想像如果沒有了戲劇,沒有了中國結,沒有了元宵粽子,沒有了茶道,沒有了國畫,那樣的中國還會是一個幾千年的文明古國嗎?但是相信有了我們共同的努力,這一切就永遠不可能發生。
⑷ 如何不被邊緣化
法則一、 把邊緣化當過程而非結果
產生職場邊緣化的原因有很多種,不外乎外部和內部之分,外部原因主要公司人事變動帶來的結果,或者由行業結構和公司業務的調整所引發,或者由一些突發的時間導致;內部原因完全和個人因素有關,可能是知識更新的問題或者個人的工作心態和情緒變化導致了邊緣化的產生。短時間看職場邊緣化是一種結果,但從漫漫職場路而言這真的只是一個過程。所以千萬不要把邊緣化看成是一種「末路」,或許這是「拯救」自己的唯一出路。
Sandy曾經是培訓公司最頂尖的培訓師,一直是公司捧在手心裡的寶貝,但從今年上半年開始Sandy的工作量明顯減少,而且公司銷售主推的課程也不是Sandy的核心內容,漸漸地Sandy發現公司有意在培養一個新人,而自己慢慢地就邊緣化了。為此她很苦惱,但好強的Sandy並沒有由此氣餒,而是利用寶貴的「空閑」去更新自己的培訓內容,她等待著重新回到主戰場,無論是老東家還是新東家。
法則二、 守住自信提升價值
身在職場,要時刻清醒認識自己的價值,無論是在最風光的那一刻,還是在最失落的那瞬間。只有對自己的信心不變,那麼才不會被所謂的「江湖地位」而左右自己。用自己的價值說話,這是職場發展的永恆定律。
Isabelle曾是一個美麗的海歸,初進公司的時候被上司推崇備至,她本人也如魚得水,工作效率極高而且業績出色。4年後她的上司跳槽,新上司對她防備重重,甚至在很多時候有意排擠,Isabelle失去了核心位置,漸漸地也被邊緣化了。在內心最糾結的時候,Isabelle為自己寫了清單、
強項和弱項,並理性地分析自己去留的得失。經過這番評估後Isabelle發現自己的學歷和工作經驗是很有優勢的,此地不留人更有留人處,於是她沒有被邊緣化的陰霾所籠罩,相反自信滿滿地自薦去一家實力更強的公司,成功完成了更上一層樓的心願。
法則三、 脫胎換骨重振威風
職場邊緣化通常有3種表現形式。
第一,被打入冷宮後不被重視還受到排擠;
第二,遠離核心業務處於自生自滅的狀態;
第三,逍遙在外無所重任。無論是出於哪一種形式,心態最重要。好的心態或許能將劣勢變優勢,將困境當磨難。
好強的Jackie不幸成了公司權利斗爭的犧牲品,本來仕途很好的她一下子成了邊緣人物,思量後Jackie決定不如接受考驗去分支機構一切重頭開始。漸漸地Jackie這里發展的空間很大可以自由發揮,於是她帶領團隊開始拼搏。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的外貿業績越來越好,當金融危機來臨的時候,公司核心業務受到了猛烈沖擊,她的邊緣業務卻有聲有色,甚至成了公司的「奇葩」。
法則四、 自得其樂於邊緣生活
被職場邊緣化的人已不是少數,但能享受邊緣化生活的人卻不是很多。過去幾年Rain一直天真地以為自己是公司里最不能缺少的那個人,所以為公司沒日沒夜的工作,甚至不惜影響了自己的健康。但風水輪流轉有一天她突然被調崗,去了公司最不繁忙也不重要的部門。
Rain的失落人人看得見,後來她在朋友的開導下調整了心態,她決定享受不用加班不用出差的日子,甚至她還報考了交通大學的EMBA。雖然在公司不再是紅人,但Rain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了,她有了更多的朋友,更多的娛樂生活,把以前在重壓之下的焦慮煩躁一掃而光,連臉上的皮膚都像換了一個人。現在Rain馬上就要拿到EMBA證書了,她很得意擁有了這段邊緣生活、
這是上帝讓我調整一下自己。
⑸ 怎樣正確看待當前中國傳統文化熱
怎樣正確看待當前中國傳統文化熱
近年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國內、國外興起了一股中國傳統文化熱。表現為:
1.國學教育進課堂
2006年長春中小學生傳統國學熱,紛紛走入各類國學講堂,認真地鑽研起中國傳統國學。2007年河南省漯河市委宣傳部作出決定,把《弟子
規》一書列為該市幼兒園的必讀教材,同時作為中小學課外閱讀的優秀讀本之一。
2.國學啟動學位教育
嶽麓書院20世90年代開始對外招收國學研究碩士生,2003年開始招收博士生。2005年9月1日,國內首個開設傳統國學教育的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開始正式接受學生報名。
3.傳統文化進入電視等主流媒體,流行於在全社會
鳳凰衛視有「文化大講堂」;央視就更多,有二套的「鑒寶」、十套的「百家講壇」、「網路探秘」、九套紀錄頻道;海南旅遊衛視有「國學堂」等。
各大出版社也爭相出版了琳琅滿目的關於傳統文化的書籍,並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和追捧。象易中天、於丹等在百家講壇上所講的內容,均出版,其中於丹
〈論語〉心得》狂銷300多萬冊滿足了,無法觀看百家講壇節目的讀者。
4.文化需求進入國家事務日程
中國國家大劇院
2007年9月,中國國家大劇院建成。總投資額26.88億人民幣(大劇院最新公布的造價數字是31億元人民幣),總佔地面積11.89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16.5萬平方米,其中主體建築10.5萬平方米,
內有歌劇院、音樂廳、戲劇場、小劇場等四個劇場,有6008個席位(含站
(function() { var impMonitorUrls = []; var clickMonitorUrls = []; function visitUrl(url) { var img = new Image(); img.src = url; return img; } function visitAllUrls(urls) { for (var i = 0; i < urls.length; i++) { visitUrl(urls[i]); } } function addEventListener(node, event, func, useCapture) { node = node || document; useCapture = useCapture || false; if (node.addEventListener) { node.addEventListener(event, func, useCapture); } else { node.attachEvent('on' + event, func); } } function init() { var imgLink = document.getElementById('img_link'); if (imgLink) { addEventListener(imgLink, 'click', function() { visitAllUrls(clickMonitorUrls); }, false); } } function req_imp12() { visitUrl("https://ead..com/impression/wenku_post_json?p=7QwG6CnJcN4iXjqaNcUqp2-sg7EdXKNZIHRTfFi7xjZ3VGil4lm-sFPsqIJ-L7A9-Ks_Hfe626iIVrSIPoxDOz_0sVzNMrNAxTtQnycDAP_-__jDry9PawO9t0ERM4PyVlS7JC-BsCaEDGDlpXVeUSsthHs8bQH_HqqheZFmtzN-jxzdifgcnoS7CJYtZJUuZ--gVrOXy2qh_-_8NY_-U--_lQtF97IsX8t_Iiy_2P8=&price=0"); visitAllUrls(impMonitorUrls); init(); } if (window.attachEvent) { window.attachEvent('onload', req_imp12); } else if (window.addEventListener) { window.addEventListener('load', req_imp12, false); } }) (); .proct { position: relative; } .adv-logo { position: absolute; bottom: 1px; z-index: 100; } .ad-label { left: 1px; } .dsp-logo { right: 1px; }
席) 。國家大劇院的建成,成為中國文化生活的重要標志,就像奧地利有維也納金色音樂大廳、英國有皇家大劇院一樣,為中國多樣化得文化活動提供了舞台。
此外,長安大劇院、梅蘭芳大劇院等大型劇院的建成,為以京劇為代表的中國戲曲提供發展的根據地。
5.傳統文化走出國門,在世界各地紮根
2004年,首家孔子學院在韓國開辦,2007年,孔子學院總部在北京掛牌統領海外分支,通過中外合辦的方式,到目前已發展到300多家海外分院,遍及全球近百個國家和地區(以歐美最多)。孔子學院,極大地方便了國外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
這種熱鬧場面,客觀上有助於傳統文化在介質形式上的傳承,不至於
失傳;說明國人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提高,這有助於恢復我們的文化自信力、社會價值觀體系和社會道德行為准則。這對經歷了自五四以
來的長期坐「冷宮」的中國傳統文化,無疑是一次復興的契機。
但同時要冷靜的看到「熱」背後的急躁和短期化。
1.首先,國學熱,帶有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要求,很大程度上是跟風的結果。這在經歷了市場經濟對價值觀的強大沖擊後,國學要復興的必需,但這僅僅只能是開始。而書畫熱、古箏熱,帶有一定的攀比心理和為升學、職業添彩,帶有比較強的急功近利性。只有當國學成為全社會所認可,潛移默化地進入人們的生活,傳統文化才能真正實現回歸和復興。
2.國學教育斷代,師資力量不強。五四以後,傳統文化教育在近百年的時間內退出了教育舞台,或處於邊緣化地位。目前,教師群體的國學素養,大多停留於初中、高中課本中所學的一些文言文和詩詞,缺乏系統的國學文化教育和比較深的理解,難以適應教育下一代
(window.cproArray = window.cproArray || []).push({ id: "u3054369" });
的要求。
從當下的傳統文化熱,可以看出中國文化的復興勢在必然,但復興的道路必然艱辛,需要長期努力。
⑹ 怎樣保護中國傳統文化(詳細點)
滿意答案好評率:0% 文化是我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是我們的道德尺度和行為舉止標准。事實是,只要睜開眼睛看一看,就能看出中國傳統文化就活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
今年兩會上,代表、委員對中國傳統文化表示特別關注。某些政協委員提出,「中國傳統文化對矯正現代工業文明的弊病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因此呼籲「保護中國傳統文化」。一些代表還做出具體分析,認為「西方工業文明逐漸產生了種種社會頑症:物質豐裕和精神貧困並存,焦慮、恐懼、空虛情緒彌漫,環境破壞,能源危機……」而中國的傳統文化思想「對解決當前全球性矛盾有著深刻啟發。」他們提出的一個論據就是「世界正在逐漸發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可貴之處。中國傳統演出在各國受到歡迎、國外的中國文化研究者越來越多,便是明證」。
我相信,關注中國傳統文化的委員代表們一定多是從事文化工作的。但是從上面他們的論點論據看出,他們所用的文化這個概念既寬泛,又狹窄,十分模糊。從窄的方面看,他們運用的這個概念,好像把中國傳統文化等同於到國外做的中國傳統演出,比如京劇雜技什麼的。從寬的方面看,又似乎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整體,那就是傳統中國的哲學、文學和歷史精神資源,好像這些資源都已經進了歷史博物館,需要保護。
提倡保護中國傳統文化,首先要明白什麼是文化。從根本上看,文化,並不僅僅是博物館里的展品。文化是我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是我們的道德尺度和行為舉止標准。
事實是,只要睜開眼睛看一看,就能看出中國傳統文化就活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比如「孝」這個儒家文化概念,不管一個人是否對其父母實行孝道,孝,對父母表示尊敬並在他們老年的時候照顧他們,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的概念,至今就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里,活在幾乎每一個中國人的潛意識里。一個人對父母不好,我們就會批評他不孝。事實是,中國的傳統文化雖然在20世紀經過種種批判,但是傳統文化本身一直活在我們的精神和物質生活里。提倡保護中國傳統文化,是把中國傳統文化看成是與中國當代生活無關的東西,把中國傳統文化看成是陳列品似的要保護中國傳統文化,那就要政府關注了,什麼樣的文化就舉行什麼樣的節目來祝賀。
⑺ 如何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傳統文化,是營造和諧社會氛圍的關鍵。中國是文明古國,但是,當代社會暴露出的道德滑坡不容小視。食品安全領域問題叢生,威脅民眾身體健康;電信詐騙、碰瓷假摔,無不加深社會的誠信危機,出現「陌生人社會」的窘境。緣何產生公民道德滑坡?症結在於傳統文化在社會經濟的發展下逐步邊緣化。無論是孔子倡導的「禮之用、和為貴」,亦或是道家提出的「道法自然」,都是傳統文化的燦爛瑰寶,有利於公民素質的提升、社會發展的穩定。由此可見,傳承傳統文化是發展之基,是社會有序發展的前提。 傳承傳統文化,是民族生生不息的保證。中華民族一直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在近代史的開端,我們被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被迫打開大國,備受欺壓;在國家發展的過程中,歷經風雨、地震等自然災害的摧殘。。。然而,緣何中華民族在歷經磨難之時,卻能浴火重生、化蛹成蝶?關鍵在於傳統文化的力量支撐。 書記說過:「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這啟示我們,需要以「愚公移山」的恆心、「滴水穿石」的韌勁,傳承中華文化。
⑻ 中國傳統文化的的危機和出路
胡孚X
世界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最本質的特徵是什麼?除了血緣之外,更重要的是文化。想我中華民族大家庭里共有56個民族,血統本自不同,然數千年來同舟共濟,音聲相通,認同自己是伏羲、神農、黃帝、蚩尤的子孫,靠的就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這條無形的紐帶。我中華民族的主體是漢族,然而漢族本身就是在中華這塊遼闊的大地上多民族混血而來的,世界上沒有純血統的漢族,漢族首先是一個傳統文化的共同體。道學的龍文化是中國諸子百家之學的總匯,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根,中華民族能在數千年間衰而復興、亡而復存,靠的就是道學文化的根沒被砍伐和挖斷。中華民族能把百千種異族的異質文化融會成華夏民族文化,能在歷史上引進印度的佛教文化,能在近代汲取西方的基督教文化,顯然不是「嚴夷夏之防」的儒學文化起的作用,而是「海納百川」的道學文化創造了奇跡。北宋末年金人侵佔了中國北方,雖然在今天看來這是一次中華民族內部的不同兄弟民族之間的戰爭,但在當時看來卻使漢民族面對國破家亡之痛,於是有岳飛、韓世忠等名將面對異族的入侵奮起抗爭。中華民族的知識分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他們面對異族入侵也深深感受到民族傳統文化的危機,雖然後來金世宗認同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而在歷史上有「小堯舜」之稱,但當時中華民族的知識分子卻為保存傳統文化煞費苦心。在這一時代背景下王重陽熔道、釋、儒三教文化的精華於一爐,以「三教合一」為號召創立全真道,並由此發展出性命雙修的丹道文化,保存下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根基。從此之後,全真道不滅,內丹學不失傳,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就不會斷滅,因為內丹學恰恰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核和精華。
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中華民族面臨著喪權辱國之痛,西方列強包括自稱「脫亞入歐」的日本,皆張牙舞爪、磨刀霍霍,力圖宰割中國,中國人在這些帝國主義強盜眼中成了可以任意欺辱甚至屠殺的牛羊。當時中國新一代的知識分子將中國多年野蠻專制、積貧積弱的原因,追索到最深的文化層次,發現和平、專制、馴良、忠孝的儒學「羊文化」在西方征服、民主、競爭、自由的「狼文化」面前相形見絀,憤而提出「不讀中國書」,「打倒孔家店」的口號。上世紀「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袞袞諸公將西方時髦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引進中國,「物競天擇,優勝劣敗,棄舊圖新,革命自強」的思潮成了時代的主旋律,魯迅先生面對處在危亡之際的中國社會發出時代的最強音:「救救孩子」!
中國13億人民告別了多災多難的20世紀,同全世界人民一起邁進21世紀的時候,我們不能不以無限深情緬懷在20世紀為中華民族崛起而流血犧牲、奮斗不息的先烈。正是這些優秀的中華兒女,打敗了曾在中國燒、殺、搶、掠,姦淫婦女,無惡不作的帝國主義強盜,收回了被列強割據的香港、澳門,使中國人重新贏得了民族尊嚴。然而長期以來,在中國,真正熟悉和研究過老子、孔子等中國哲學的僅限於個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少數學者,甚至連保障中華民族延續數千年的中醫和針灸等醫療技術也僅是各大醫院角落裡的小科室,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被國人自己邊緣化了。歷史上中華民族引進外來的佛教文化,是以中國老子、莊子的道學文化做橋梁,以道學術語理解、比附、解釋佛學,稱之為「格義佛教」階段。而近代中國哲學的研究,是由胡適、馮友蘭等學界前輩肇其端,胡適首將道學文化作為中國哲學之始基,馮友蘭則始終以儒學文化貫通中國思想史,然他們卻都是以西方哲學的模式來剪裁中國古代哲人的思想,即以西方哲學「格義」出「中國哲學」。好在胡適、馮友蘭那一代學者都有深厚的國學功底,雖以西方這些的觀點透視中國哲人的思想,但仍不失為一種新穎的研究方法。新中國成立後對中國這些的研究又照搬了前蘇聯的政治模式,僅限於給中國哲學家劃定「階級成分」,或分別歸入「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兩大陣營。以這種中國哲學教科書培養出來的學生,既沒有胡適、馮友蘭那代學者的國學功底,又沒有真正的西方哲學功底,直到他們窮年累月熬成教授、博士生導師,再教出來的學生對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承傳則或幾乎息矣。我國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少數學者對中國哲學研究的現狀即這般模樣,我認為真正以中國人自己的觀點對中國哲學的研究至今還沒有起步。哲學是民族智慧的結晶,中國哲學的研究尚且如此,中國文化傳統的斷裂可想而知。一個忘記祖宗、喪失傳統、認賊作父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喪失自己文化根基的民族只能跟在別人後面充當「小伙計」,我中華民族真正的「老祖宗」伏羲、神農、黃帝、蚩尤(中國之戰神)開創的民族傳統不能丟!從少兒到中學以至初中,是一個人性情定型、人格成長的關鍵時期,也是人生記憶力最強的智慧待開發期,古人正是在這一時期誦習中華聖賢經典,接受本民族文學、音樂、美術、書法等所謂「琴、棋、書、畫」的藝術熏陶,以打下扎實的國學根底。而現代的教育制度則從幼兒時期便將孩子推入殘酷競爭的應試教育之中,這就難怪青少年犯罪激增,社會道德淪落,人生的價值觀日益自私和缺乏誠信。失掉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中華民族只是一群黃皮膚、黑頭發的二等公民,從人生信仰、思維方式、生活習俗,乃至城市風格,衣食住行等皆失去民族特色,民族精神必將一蹶不振。
⑼ 現代年輕人如何看待中國傳統文化
當今的中國,由於改革開放的力度不斷加大,使得大量西方文化湧入中國,飽受文革之苦的中國人(尤其以年輕人居多)突然接觸到了許多國外的新鮮事物,並能在感覺到新奇的同時很快的以一種新的思想去理解,而原有的所謂傳統的概念,也就在這個過程中慢慢淡化了。變得好似中國文明不是五千年而是改革開放的近三十年一般。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西方文化對於中國人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存在了幾百上千年前的市井胡同如今早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已經成為了西方品牌的天下,港台和西方流行音樂由於緊跟時尚潮流,受到許多年輕人的喜愛,一個個西方油畫展讓更多的人熟識了拉斐爾達芬奇梵谷達利,英超意甲NBA逐漸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閑聊話題,更多的孩子們熱衷於歐美日韓的電子游戲......
經濟在飛速發展,GDP已然躍居世界第二位,伴隨著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的相繼成功舉辦,中國在世界的知名度越來越高,更多的「made in china」的產品走入世界,有越來越多的老外來到中國,來了解這個古老而現代的國家,了解她的文化,特別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然而,想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老外越來越多,但知道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國人卻越來越少,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經濟的飛速發展、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使得人們適應了各種快餐文化,幾乎沒有人再願意去接觸那些費時費力且不適應社會發展的傳統文化,在這種情況下,傳統文化受到了從沒有過的冷漠。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很多傳統的文化習俗將會在我們這一代手裡消失,曾經讓所有中國人引以自豪的琴、棋、書、畫,現在知之者甚少!還有多少人會寫毛筆字?還有多少人會畫水墨畫?還有多少人會撫琴?又有多少人會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