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海的文化有哪些
上海是一座移民城市,體現了東西方文化的交融。海派文化是上海文化的代名詞。多元和開新是海派文化的主要特徵,是海派文化精華所在。
1.上海的建築文化,正是在「海納百川,兼容並蓄」中造就了中西並存、中外合璧、藝術交融、風格獨特的「世界建築博覽會」;
2. 上海的舞台文化,正是在「海納百川,兼容並蓄」中形成了本鄉本土的「申曲」(滬劇)與國劇京戲、越劇、淮劇等地方戲,以及來自域外的話劇、芭蕾舞等百花爭妍的「大聯袂」;
3. 上海的音樂文化,正是在「海納百川,兼容並蓄」中由鄉土氣息濃烈的「紫竹調」、「梅花三弄」,吹來了喜氣洋洋的「廣東音樂」、喧騰激越的「歡慶鑼鼓」、回腸盪氣的「二泉映月」,以及來自歐美的交響樂、銅管樂、管弦樂;上海的書畫文化,正是在「海納百川,兼容並蓄」中不但傳承、光大了傳統中國書畫的風骨,出現了被稱為「海派」的「海上畫派」,而且使發源於古希臘的雕塑藝術和來自文藝復興發祥地佛羅倫薩的油畫藝術在這里留下了「神秘的微笑」;
4. 上海的飲食文化,正是在「海納百川,兼容並蓄」中不但薈萃了展示域內川、粵、京、魯、江浙、淮揚等地特色菜系、傳統名點和茶酒文化的館堂樓肆,而且匯聚起散發著歐美情調、各國風味的西餐館、咖啡廳;上海的民俗文化,正是在「海納百川,兼容並蓄」中不僅保存並革新著傳統節慶、吉凶禮俗、民間藝技、武術健身、收藏集古等彰顯中華特色的文化,而且吸納並發展著隨歐風而來的交際禮儀、歌舞娛樂、體育競技、服飾飲食、婚喪嫁娶等異域風情……
海派文化,是植根於中華傳統文化基礎上,融匯吳越文化等中國其它地域文化的精華,吸納消化一些外國的主要是西方的文化因素,創立了新的富有自己獨特個性的海派文化,其特點是:吸納百川,善於揚棄,追求卓越,勇於創新。海派文化的基本特徵是具有開放性,創造性,揚棄性和多元性:
㈡ 年輕人去上海還是深圳打拚比較好
兩個城市各有利弊。看自己選擇。
上海和深圳都是中國經濟發展比較快的城市,兩者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思想觀念都比較開放。但是兩者有很大的不同,這個不同體現在各個方面,好多人選擇去深圳和上海打拚,不確定去哪裡發展,在上海的說上海好,在深圳的人說深圳有活力。
3、從兩個城市的年輕人的比例來看,深圳年輕人更多一些,而上海年輕人比較少,從這個可以看出深圳比上海更加有活力,而上海老齡化比較嚴重,因為老人多,所以創新不夠,導致一些知名的企業不多,一些知名的民企也不多。
4、從長遠來看,上海是一個大城市,所以其輻射能力遠遠要高於深圳,上海對長三角的輻射從小范圍來看,輻射南通,蘇州,無錫,嘉興,杭州等地。而深圳的輻射能力,僅僅局限於珠三角。
㈢ 上海有它的本土文化嗎為什麼上海看到都是西方建築
上海市的建築文化有什麼特點;
1、古典建築
新古典主義風格的西摩會堂,以通貫兩層的一對愛奧尼式柱和一對方形壁柱形成門廊,穹形拱頂的會堂可容納五六百人。記載著當年猶太人在上海留下的生活印記,於2002年入選世界紀念性建築遺產保護名錄。
馬勒住宅,以北歐挪威住宅風格為主,同時結合歐亞多種建築形式,以風格的奇特別致聞名,被譽為是一幢「多種藝術風格混合、結構奇特」的建築,更蘊含了一個小女孩童話般的夢境。
2、海派里弄
從石庫門里弄,到新式里弄,乃至花園里弄、公寓里弄,這些中西合璧、上海風情的里弄住宅,形成了上海近代特有的建築文化和建築風格。
作為上海著名的大型新式里弄住宅群,「大勝胡同」有3層朝南向磚木結構房屋116幢,行列式排列,住宅外牆為拉毛飾面,窗口、檐口、牆隅等部位鑲拼清水紅磚邊飾。
作為新式石庫門里弄的代表,震興里為清水紅磚牆面。榮康里是清水青磚牆面嵌紅磚帶式。德慶里水泥砂漿仿石砌牆面。特點為街面的牌樓與弄內的房屋連為一體,各弄首的牌樓上的雕石花紋各有不同。
3、老建築新地標
位於陝西北路的榮氏老宅,立面具有法國古典主義風格,而平面布置、內外裝修等方面則偏重中國傳統風格。2017年,經過6年精心修繕,榮宅以嶄新姿態重新亮相。人們可在此近距離感受時尚與歷史的碰撞、東方傳統與西方文化的交流。
1885年「張園」開始對遊人免費開放,成為當時上海最大也最有特色的開放式公共空間和娛樂場所。國內的第一盞電燈、第一輛自行車、第一個室外照相館均在此亮相。目前張園是上海現存最大,擁有中後期石庫門種類最為齊全的建築群。
2019年啟動了對張園的升級改造,將建成「中央文化街區」,集商旅文為一體,立足南京西路「永不落幕」後街夜色經濟建設,打造摩登時尚新地標,打響「上海購物」品牌。
㈣ 上海地域文化特點
A不合題意,「海派文化作為以上海為中心的地域文化,具有獨特的歷史發展過程和鮮明的地域特色」,表明上海城市文化並不缺乏鮮明的地域色彩;
B不合題意,「海派文化作為以上海為中心的地域文化,具有獨特的歷史發展過程和鮮明的地域特色」,表明「海派文化」具有自身的特點;
C不合題意,「所有的觀念、所有的建築與所有的商品,都要同全世界最先進、最時髦的水準接軌」,表明「海派文化」各種文化相互影響;
D符合題意,「這種精神,成就了上海的摩登、時尚和輝煌,也使得上海城市文化流質易變,缺乏底蘊;靈活有餘,定力不足」,表明城市年齡輕、發展快對上海城市文化的形成有正負兩方面的影響.
故選:D.
㈤ 上海文化有什麼特點
談到上海文化為什麼叫做海派文化?這就要從它的歷史說起:1843年上海開埠以前,中華傳統文化特別是吳越文化,就為海派文化提供了基礎,開始孕育了海派文化。此時,江浙已經形成了成熟的商業社會。商業社會的特點就是開放、多元和隨和。吳越文化包容了國內外的先進技術、理念和人際關系,在開埠之後,這些先進的事物迅速被當地人接受,並且與當地的吳越文化融合,形成海派文化。海派文化:是植根於中華傳統文化基礎上,融匯吳越文化等中國其它地域文化的精華,吸納消化一些外國的主要是西方的文化因素,創立了新的富有自己獨特個性的海派文化,其特點是:吸納百川,善於揚棄,追求卓越,勇於創新。海派文化的基本特徵是具有開放性,創造性,揚棄性和多元性。
㈥ 上海的近代才發展的,那古代上海又是怎麼樣的呢
史前文明
上海土地是在不久的未來形成的地質歷史。超過6000年前,只有西部青浦,松江和金山三個城市。這些土地是湖(特別是古湖湖的膽量後形成的清浦。)和湖畔平原。從那時起直到媒體中間,土地非常緩慢,3000年前,嘉定,閔行和奉賢三個主要是或部分形成。此時,包括市中心在內的其他地區仍在海平面下。
在唐代,上海地區農業,漁業和鹽業有一定的發展。在天寶的第10年(751),沃德縣(縣城現在是宋江區),這是蘇州的管轄,是上海縣。開始。
1292年(對元二十八年),元王朝正式成立上海縣,縣郡,黃浦區,上海,鴻浦區(包括原版南),屬於松江,這是上海建縣的開始。
明亮的
中文版《青龍雜志》,利馬Siri和徐光琪的插圖
上海地區徐光琪墓明朝,上海地區一般都在烏屋河(蘇州河)南部,它是南芝,宋江南芝的管轄,最初配備了配備了嘉定縣和崇明縣。
在明朝,永樂尼姑,在15世紀初,為了解決吳勇河長期淤積的問題,無需訪問,政府主持了一個稱為「江浦快遞」的大型水利項目,擴大了黃浦江下游和吳勇河。事實證明,吳勇河下游成為黃浦河的海水道,吳勇河成為黃浦江的支流。從那時起,黃浦江已成為該地區的主要航運渠道。
到洪志新年(1488 - 1505),上海縣已經「人物的人物,有很多財富,蓋子可以用作江北縣,這是東南著名。」縣治理表格5主要街道:新雲巷,XINLU巷,熊巷,明治巷[2],到嘉靖年度,縣治理街區已增加到61,形成道路網路[3]。上海地區商業水庫是林麗。上海智縣後240多年來沒有牆。直到1553(嘉靖年度),為了抵抗尷尬,他們在2個月內建造了橢圓形上海牆,4.5公里長,高7米,開設6個城門,包括黃浦河開設3個城市門:陶宗門(俗名小門),王朝,宗門(宗龍門),朝陽門(蕭山門),這3個城市蓋茨和銀門西部(舊西門)有水閘。這座城市對水分河流開放,寬度約20米。如在城市,在城市,河網路很茂密,大多數街道都是建造的。這座城市的主要河流是趙家浜,大龍門和老西門,東通黃普河(在路上南部的百色和富裕東路),西部可以大同江省。此外,有方邦,Xuejiabang等。
在明代,松江屋擁有該國最大的棉紡織中心。
㈦ 你覺得上海是缺少文化底蘊的城市嗎
上海古代經濟中心與現在不同,而是在4000年前成陸的松江(今天的上海市區原為上海縣,是松江府底下的一個縣城,並不是小漁村哦)。早在古代便有了"買不盡的松江布"一說,同時屬於經濟文化發達的江南地區,跟蘇州、杭州、南京、洛陽、西安、北京比可以說文化底蘊不如,但絕對不是文化沙漠,相反文化底蘊還是不錯的。
然而上海的文化登頂是近代,近現代兩個世紀以來中國的滄桑巨變,上海是它完美的縮影,大量近代作家在這里發出一個覺醒民族的咆哮。在民國時期,上海同時兼具經濟、文化(大量文人學者、一些高等學府)、政治(南京官員娛樂常至上海)中心的功能。
上海絕對不缺少文化底蘊,你要找那股江南的味道,可以去松江探訪小橋流水;要探秘中國的近代篇章,上海則是不二選擇
㈧ 民國時期為什麼上海能融合東西方文化 為什麼當時單上海繁榮發展且融合東西方文化,堪稱東方巴黎
1842《南京條約》後,上海對外開放,也成為英租界,在較早時期就受到西方文化的感染,同時也是舊中國較早融合西方文化的城市。之後,由於靠海,交通便捷等優勢的影響,政治經濟集中的輻射作用下,多種文化融合發展
㈨ 介紹一下上海地理 文化 經濟
上 海 市 概 況
地理位置
上海位於北緯 31 度 14 分,東經 121 度 29 分。 北界長江,東瀕東海,南臨杭州灣,西接江蘇、浙江兩省。地處南北海岸線中心,長江三角洲東緣,長江由此入海,交通便利,腹地寬闊,地理位置優越。全市東西寬約 100 公里 ,南北長約 120 公里 。
上海市大部分地區位於坦盪低平的長江三角洲平原,水網密布,西南部散見小山丘,平均海拔高度約 4 米 。
------------------------------------------------------------------------------ 歷史文化
上海簡稱滬,別稱申。 大約在六千年前 , 現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陸,東部地區成陸也有兩千年之久。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曾經是楚 國春申 君黃歇的封邑,故上海別稱為 「 申 」 。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上海人民經過 50 年的艱苦奮斗,從根本上改造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條件下畸形發展起來的舊上海,使上海的經濟和社會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上海話是一種特殊的方言,它在這一個半世紀中,從一個比較保守滯後的縣城小方言,發展成變化速度最快的中國第一大地點方言。特殊的城市,特殊的方言,為語言方言專家提供了一片有特殊價值的研究園地。
------------------------------------------------------------------------------ 行政區劃
全市劃為黃浦、老閘、新成、靜安、江寧、普陀、邑廟、蓬萊等 20 個市區和新市、江灣、吳淞、大場等 10 個郊區。
上海是中央直轄市,為全國最大的城市,作為中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和海港,上海在全國國民經濟中居於舉足輕重的地位。
------------------------------------------------------------------------------ 經濟發展
2003 年, 全年經濟總量突破6000億元大關。上海經濟增速保持在11 . 5%-11 . 8%之間。基數已經相當龐大的上海經濟,又保持了第12年的連續兩位數增長。
2009年度,上海全市職工的年平均工資為42789元,月平均工資為3566元,比2008年度增長了8.3%,全年經濟總量14900.93億
------------------------------------------------------------------------------ 人口民族
上海人口規模不斷擴大。 1949 年,上海人口僅為 520 萬。至 2001 年末,全市戶籍人口已達 1327.14 萬人,是解放前的 2.6 倍。 2001 年,全市人 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 2093 人。隨著上海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上海作為全國中心城市的功能日益強化,進入上海的流動人口規模不斷擴大,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上海外來流動人口達到 387.11 萬人。
上海是我國少數民族散居地區。據 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上海少數民族人口數為 103639 人, 53 個民族成份。
------------------------------------------------------------------------------ 旅遊資源
上海是中國近代史的縮影,是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之一,正在向國際化大都市邁進。了解上海的這個重要特色和背景,到上海游覽就可以有的放矢。
上海正在大 力發展以 " 都市風光 " 、 " 都市文化 " 、 " 都市商業 " 為主要內容的都市旅遊,並逐步形成了三個重要的旅遊圈,即以人民廣場和浦江兩岸為中心的城市觀光、商 務、購物旅遊圈;以公共活動中心和社區為主的環城都市文化旅遊圈以及以佘山、澱山湖、深水港、崇明島等為重點的遠郊休閑度假旅遊圈。
上海的建築很有特色。外灘、石庫門房子以及各種海派建築、現代設施,匯聚古今中外的各種建築風格,值得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