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甘肅省有哪些民宿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甘肅省有哪些民宿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發布時間:2022-09-18 04:21:00

❶ 甘肅省武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有哪些涼州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又有哪些

武威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名單
(共計:32項)

一、民間文學(4項)
序號編 號 項目名稱申報縣區或單位
1、 Ⅰ———1古浪童謠古浪縣文化館
2、 Ⅰ———2蘇武的傳說民勤縣文化館
3、 Ⅰ———3民勤民間諺語民勤縣文化館
4、 Ⅰ———4古浪寶卷古浪縣文化館
二、民間音樂(3項)
5、 Ⅱ———1古浪老調古浪縣文化館
6、 Ⅱ———2古浪民歌古浪縣文化館
7、 Ⅱ———3打夯號子民勤縣文化館
三、民間舞蹈(1項)
8、Ⅲ———1西涼樂舞武威市天馬藝術劇院
四、雜技與競技(1項)
9、Ⅵ———1涼州羅漢拳涼州區文化館
五、民間美術(3項)
10、Ⅶ———1唐卡繪畫天祝縣馬才成(個人)
11、Ⅶ———2民勤刺綉民勤縣文化館
12、Ⅶ———3武威重刻剪紙涼州區文化館
六、傳統手工技藝(12項)
13、Ⅷ———1水磨製作技藝古浪縣文化館
14、Ⅷ———2華銳藏酒釀制技藝天祝藏酒酒業有限公司
15、Ⅷ———3土族酩熘子酒釀制技藝
天祝縣哈占倉(個人)
16、Ⅷ———4民勤紡棉織布技藝民勤縣文化館
17、Ⅷ———5民勤擀氈技藝民勤縣文化館
18、Ⅷ———6民勤雕版印刷技藝民勤縣文化館
19、Ⅷ———7民勤花燈製作技藝民勤縣文化館
20、Ⅷ———8三弦製作技藝涼州區文化館
21、Ⅷ———9涼州花燈製作技藝涼州區文化館
22、Ⅷ———10西夏陶瓷製作技藝涼州區文化館
23、Ⅷ———11武威傳統老窖白酒釀造技藝
涼州區文化館
24、Ⅷ———12涼州熏醋釀造技藝涼州區文化館
七、傳統醫葯(1項)
25、Ⅸ———1王蛤蟆膏葯涼州區文化館
八、民 俗(7項)
26、Ⅹ———1祭峨博天祝縣西大灘鄉文體站
27、Ⅹ———2天祝哈溪端午節浪山會
天祝縣哈溪鎮文體站
28、Ⅹ———3民勤駱駝客民勤縣文化館
29、Ⅹ———4涼州觀音山廟會涼州區文化館
30、Ⅹ———5涼州海藏寺廟會涼州區文化館
31、Ⅹ———6民勤社火民勤縣文化館
32、Ⅹ———7涼州社火涼州區文化館

❷ 甘肅有哪些文化遺產

甘肅有哪些文化遺產
最佳答案
甘肅7處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是我國和世界聞名的珍貴歷史文化遺產之一,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是融建築、雕塑、壁畫三者於一體立體藝術,是中國古代藝術史的網路全書。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鎖陽城又名「苦峪城」、「瓜州故城」等,位於酒泉市鎖陽城鎮,是一座保存較為完整的隋唐時期古城址,是集古城址、古河道、古寺院、古墓葬、古墾區等為一體的古文化遺存地。2014年作為中哈吉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嘉峪關長城,位於嘉峪關最狹窄的山谷中部,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也是明代萬里長城沿線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壯觀的古代軍事城堡,被譽為「天下第一雄關」。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玉門關位於甘肅省敦煌市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灘上,是長城西端重要關口。始置於漢武帝開通西域道路、設置河西四郡之時,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2014年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的麥積山石窟,因山狀如堆積的麥垛而得名,位於天水東南約30公里。據記載,後秦時開窟造像,創建佛寺。在中國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麥積山為最佳。2014年作為中哈吉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懸泉置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甘肅省敦煌市。巴黎藏敦煌遺書(沙州都督府閣經)有記佛龕之文日「右在縣東(壽昌縣)六十里,香舊圖雲,漢(闕)佛龕百姓更營造。」2014年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炳靈寺石窟位於甘肅省永靖縣西南35千米的小積石山中。炳靈寺在北魏之前稱唐述窟,唐代稱靈岩寺,明代始稱炳靈寺。同樣作為"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2014年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❸ 甘肅的文化遺產有哪些

1、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都聞名的珍貴文化歷史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在存在的最大的佛教藝術寶藏。也叫千佛洞,位於河西走廊的西邊地區, 起源發於前秦時代,經過了中間眾多朝代,北國,隋朝,唐朝,五代。西夏,元朝等這些朝代的建設和興盛,變得越來越大的規模,成就了735個洞窟,2415尊泥質彩塑。

❹ 甘肅省首批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是什麼

第一批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共計85項)

一、民間文學(共計7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 Ⅰ-1 天祝土族《格薩爾》 西北民族大學

2 Ⅰ-2 隴東紅色歌謠 慶陽市

3 Ⅰ-3 肅南裕固族口頭文學與語言 張掖市肅南縣

4 Ⅰ-4 東鄉族口頭文學與語言 臨夏州東鄉縣

5 Ⅰ-5 保安族口頭文學與語言 臨夏州積石山縣

6 Ⅰ-6 河西寶卷(武威寶卷張掖寶卷酒泉寶卷) 武威市張掖市酒泉市

7 Ⅰ-7 東鄉族小經文與民間敘事長詩 《米拉尕黑》 西北民族大學

二、民間音樂(共計8項)

8 Ⅱ-1 敦煌藝術-音樂技藝研承 敦煌研究院

9 Ⅱ-2 花兒 (蓮花山花兒會 松鳴岩花兒會 二郎山花兒會 新城花兒會 張家川花兒會) 臨夏州康樂縣臨夏州和政縣定西市岷縣甘南州臨潭縣天水市張家川縣

10 Ⅱ-3 佛宮音樂"道得爾" 甘南州

11 Ⅱ-4 清水縣道教音樂縣 天水市清水縣

12 Ⅱ-5 嗩吶藝術 慶陽市西峰區、環縣

13 Ⅱ-6 裕固族民歌 張掖市肅南縣

14 Ⅱ-7 天祝藏族華銳民歌 武威市天祝縣

15 Ⅱ-8 甘南藏族民歌 甘南州

三、民間舞蹈(共計13項)

16 Ⅲ-1 敦煌藝術-舞蹈技藝研承 敦煌研究院

17 Ⅲ-2 高高蹺 蘭州市永登縣

18 Ⅲ-3 蘭州太平鼓舞 蘭州市

19 Ⅲ-4 攻鼓子舞 武威市

20 Ⅲ-5 旋鼓舞 天水市武山縣

21 Ⅲ-6 荷花舞 慶陽市西峰區

22 Ⅲ-7 巴當舞 定西市岷縣

23 Ⅲ-8 甘地蹦子 酒泉市

24 Ⅲ-9 多地舞 甘南州舟曲縣

25 Ⅲ-10 尕巴舞 甘南州迭部縣

26 Ⅲ-11 巴郎鼓舞 甘南州卓尼縣

27 Ⅲ-12 儺舞(文縣儺舞-池歌晝 永靖縣儺舞 西固軍儺) 隴南市文縣臨夏州永靖縣蘭州市西固區

28 Ⅲ-13 鍋庄舞 甘南州

四、傳統戲劇(共計8項)

29 Ⅳ-1 道情戲 省隴劇院、慶陽市

30 Ⅳ-2 皮影戲 (環縣道情皮影戲 隴南影子腔 永登皮影戲 天水皮影戲) 慶陽市環縣隴南市蘭州市永登縣天水市

31 Ⅳ-3 曲子戲 (敦煌曲子戲 華亭縣曲子戲 秦安老調 通渭縣小曲) 酒泉敦煌市平涼市華亭縣天水市秦安縣定西市通渭縣

32 Ⅳ-4 秦腔 省秦劇團

33 Ⅳ-5 燈盞頭戲 平涼市靈台縣

34 Ⅳ-6 "南木特"藏戲 甘南州

35 Ⅳ-7 高山戲 隴南市武都區

36 Ⅳ-8 玉壘花燈戲 隴南市文縣

五、曲藝(共計8項)

37 Ⅴ-1 蘭州鼓子 蘭州市

38 Ⅴ-2 賢孝(涼州賢孝 河州賢孝) 武威市涼州區臨夏州臨夏市

39 Ⅴ-3 回族宴席曲 臨夏州

40 Ⅴ-4 春官歌演唱 (平涼崆峒春官歌演唱西和縣春官歌演唱) 平涼市崆峒區隴南市西和縣

41 Ⅴ-5 阿肯彈唱 酒泉市阿克塞縣

42 Ⅴ-6 藏族民間彈唱 甘南州瑪曲縣

43 Ⅴ-7 南梁說唱 慶陽市華池縣

44 Ⅴ-8 甘南"則肉"演唱 甘南州

六、民間雜技與競技(共計2項)

45 Ⅵ-1 高抬 平涼市庄浪縣

46 Ⅵ-2 萬人扯繩賽 甘南州臨潭縣

七、民間美術(共計8項)

47 Ⅶ-1 敦煌藝術-美術技藝研承 敦煌研究院

48 Ⅶ-2 夜光杯雕 (酒泉夜光杯雕 武山夜光杯雕) 酒泉市天水市武山縣

49 Ⅶ-3 藏族唐卡 甘南州

50 Ⅶ-4 磚雕 臨夏州臨夏縣

51 Ⅶ-5 慶陽香包綉制 慶陽市

52 Ⅶ-6 木版窗花年畫 定西市岷縣

53 Ⅶ-7 剪紙 慶陽市、平涼市、 定西市、天水市、 白銀市、張掖市、蘭州市

54 Ⅶ-8 馬尾編荷包 平涼市庄浪縣

八、傳統手工技藝(共計13項)

55 Ⅷ-1 敦煌古樂器製作技藝研承 敦煌研究院

56 Ⅷ-2 天水雕漆製作技藝 天水市秦州區

57 Ⅷ-3 洮硯製作技藝 (岷縣洮硯製作技藝 卓尼縣洮硯製作技藝 臨潭縣洮硯製作技藝) 定西市岷縣甘南州卓尼縣甘南州臨潭縣

58 Ⅷ-4 保安族腰刀鍛制技藝 臨夏州積石山縣

59 Ⅷ-5 東鄉族擀氈技藝 臨夏州東鄉縣

60 Ⅷ-6 刻葫蘆(臨夏刻葫蘆 蘭州刻葫蘆) 臨夏州臨夏市蘭州市

61 Ⅷ-7 甘谷脊獸製作技藝 天水市甘谷縣

62 Ⅷ-8 肅北縣蒙古族馬頭琴製作技藝 酒泉市肅北縣

63 Ⅷ-9 肅北雪山蒙古族馬上用具製作技藝 酒泉市肅北縣

64 Ⅷ-10 舟曲縣織錦帶 甘南州舟曲縣

65 Ⅷ-11 夏河金屬飾品製作技藝 甘南州夏河縣

66 Ⅷ-12 蘭州青城水煙製作技藝 蘭州市榆中縣青城鎮

67 Ⅷ-13 蘭州黃河大水車製作技藝 蘭州市

九、傳統醫葯(共計2項)

68 Ⅸ-1 靈台縣皇甫謐針灸術 平涼市靈台縣

69 Ⅸ-2 藏醫葯 甘南州

十、民俗(共計16項)

70 Ⅹ-1 博峪採花節 甘南州舟曲縣

71 Ⅹ-2 夏河縣香浪節 甘南州夏河縣

72 Ⅹ-3 乞巧節 隴南市西和縣

73 Ⅹ-4 合水麵塑風俗 慶陽市合水縣

74 Ⅹ-5 蘭州羊皮筏子 蘭州市

75 Ⅹ-6 隴東窯洞民居文化 慶陽市

76 Ⅹ-7 肅北雪山蒙古族服飾 酒泉市肅北縣

77 Ⅹ-8 裕固族人生禮儀 張掖市肅南縣

78 Ⅹ-9 太昊伏羲祭典 天水市

79 Ⅹ-10 十八路湫神祭典 定西市岷縣

80 Ⅹ-11 西王母祭典 平涼市涇川縣

81 Ⅹ-12 公劉祭典 慶陽市西峰區

82 Ⅹ-13 插箭節 甘南州

83 Ⅹ-14 "※"字燈會 金昌市

84 Ⅹ-15 周祖祭典 慶陽市慶城縣

85 Ⅹ-16 拉扎節 定西市臨洮縣

❺ 我國民俗文化遺產有哪些

明清故宮: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北京市
頤和園:文化遺產,1998年列入,北京市
天壇:文化遺產,1998年列入,北京市
長城: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北京市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北京市
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文化遺產,1994年列入,河北省
平遙古城:文化遺產,1997年列入,山西省
曲阜孔廟孔林孔府:文化遺產,1994年列入,山東省
敦煌莫高窟: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甘肅省
大足石刻:文化遺產,1999年列入,重慶市
秦始皇陵: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陝西省
蘇州古曲園林:文化遺產,1997年列入,江蘇省
武當山古建築群:文化遺產,1994年列入,湖北省
拉薩布達拉宮:文化遺產,1994年列入,西藏自治區
麗江古城:文化遺產,1997年列入,雲南省
泰山:自然與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山東省
黃山:自然與文化遺產,1990年列入,安徽省
峨眉山-樂山大佛風景名勝區:自然與文化遺產,1996年列入,四川省
九寨溝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1992年列入,四川省
黃龍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1992年列入,四川省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1992年列入,湖南省
廬山風景名勝區:世界文化景觀,1995年列入,江西省
武夷山風景名勝區:自然與文化遺產,1999年列入,福建省
龍門石窟:文化遺產,2000年列入,河南省
青城山-都江堰:文化遺產,2000年列入,四川省
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文化遺產,2000年列入,安徽省
明清皇家陵寢:文化遺產,(湖北明顯陵、河北清東陵、河北清西陵)2000年列入,(北京十三陵、南京明孝陵)2003年列入
雲岡石窟:文化遺產,2001年列入,山西省
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文化遺產,2004年列入,吉林省
澳門歷史城區:文化遺產,2005年列入,澳門特別行政區
三江並流:自然遺產,2003年列入,雲南省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自然遺產,2006年列入,四川省
安陽殷墟:歷史文化遺產,2006年7月13日列入,河南省
開平碉樓及村落:文化遺產2007年6月28日列入,廣東省

❻ 甘肅的文化遺產有哪些

1、鍋庄舞,又稱為「果卓」、「歌庄」、「卓」等,藏語意為圓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間舞蹈之一。鍋庄舞分布於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壩、甘孜,雲南迪慶及青海、甘肅的藏族聚居區。2006年5月20日,鍋庄舞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❼ 甘肅傳統文化有哪些,豐富多採的中華傳統文化

甘肅特色文化
1、河西走廊
這里是甘肅著名的糧倉,也是昔日鐵馬金戈的古戰場和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聞名於世的敦煌莫高窟民俗、肅南裕固族風情、肅北蒙古族風情、阿克塞風俗、天祝藏區風情交相輝映,民間筵悅、駱駝隊等奇風異俗在這里熠熠生輝。
2、甘肅東南部的天水市和隴南地區
這里是山川錦綉、民俗奇特的天然膏沃之地,有小江南之稱。
唐玄奘在天水的傳說,使佛公嬌、萬紫山、滲金寺等地,成為民俗旅遊的主要景點。
3、甘南、臨夏
甘南、臨夏兩個自治州是藏、回、東鄉、保安、撒拉等少數民族的集聚地,有獨具一格的民情和風俗。這里的宗教民俗活動,獨特隆重,令人嘆為觀止。
4、甘肅東部的慶陽、平涼地區
這里是具有悠久革命歷史的老區。境內除有眾多的革命遺跡外,還有道家聖地崆峒山、王母宮山以及公劉廟、菩薩山等廟會,都成為民向文化的傳播陣地,特別是嗩吶、剪紙、社火、戲曲等民俗文化尤具魅力。
5.敦煌文化——世界的敦煌,人類的敦煌
敦煌地處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交匯處,公元前111年設郡,是古絲綢之路的「咽喉鎖鑰」和樞紐城市,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享譽全球的世界文化遺產地,被譽為「世界的敦煌」、「人類的敦煌」。敦煌市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等世界四大文化體系的交匯地,是佛教東漸進入中原的第一站,是世界三大宗教的融匯之地。敦煌是世界級文化遺產和自然景觀融為一體的城市,不僅擁有豐厚獨特的世界文化遺產,還擁有以「大漠奇觀」著稱於世的鳴沙山月牙泉等世界級自然奇觀。敦煌莫高窟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石窟寺遺址,是世界上歷史延續最悠久、保存較為完整的佛教藝術寶庫,代表了公元4—14世紀中國佛教藝術的高度成就,是兩項符合世界文化遺產全部六項標準的文化遺存之一。20世紀初以來莫高窟藏經洞的發現,以及懸泉置漢代簡牘的考古發掘,由此發展出國際東方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敦煌學,是世界公認的國際顯學。敦煌是絲綢之路上的著名旅遊勝地,是中國旅遊的一張標志性名片。
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位於敦煌市城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下,保存著四世紀到十四世紀的700多個洞窟,有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雕像2415尊,唐宋窟檐木構建築5座,珍貴文物5.6萬件。在我國四大石窟中,莫高窟是開鑿最早、延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石窟群,有「人類文化珍藏」、「形象歷史博物館」、「世界畫廊」之稱,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龐大的「世界藝術寶庫」。莫高窟藝術的特點表現在建築、塑像和壁畫三者的有機結合上,每個洞窟裡面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飛天、精美絕倫的壁畫、構圖精巧的花磚,構成了一個充滿宗教氛圍的佛國世界。整個洞窟一般前為圓塑,而後逐漸淡化為高塑、影塑、壁塑,最後則以壁畫為背景,把泥塑和壁畫兩種藝術融為一體。1987年,敦煌莫高窟作為中國首批候選者獲得「世界文化遺產」認定。在收入《世界遺產名錄》的981項遺產中,完全符合「世界文化遺產」6條標準的遺存僅有2個,敦煌莫高窟是其中之一。
世界文化遺產玉門關遺址現為敦煌陽關玉門關景區,位於敦煌西南70公里處,始建於漢武帝時期,是絲綢之路上通往西域南道的必經關卡。唐代詩人李白的名句「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王維的名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之渙的名句「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詩中的陽關玉門關正是今天的敦煌陽關玉門關景區,也正是因為《陽關三疊》和《涼州詞》的絕世詠唱使陽關玉門關名垂千古。陽關玉門關佔有「一夫當關,萬人莫開」的險要地勢,現存的城垣完整。登上古關,舉目遠眺,四周沼澤遍布,溝壑縱橫,長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楊挺拔,泉水碧綠。紅柳花紅,蘆葦搖曳,與古關雄姿交相輝映,使您心馳神往,百感交集,懷古之情,悠然而生。
6.長城文化——邊關防衛的古戰場
萬里長城的西起點命先驅孫中山評論長城時說:「中國最有名之工程者,萬里長城也。……工程之大,古無其匹,為世界獨一之奇觀。」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在參觀了長城後說:「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這樣一座偉大的長城。」在幾百年前,萬里長城就與羅馬斗獸場、比薩斜塔等列為中古世界八大奇跡之一。 約公元前7世紀楚國最早修築長城,長城修築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已經成為中華民族自立、自強、自信、團結統一精神的象徵。「不到長城非好漢」,萬里長城已經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所、旅遊觀光的勝地。
秦、漢、明三代修築的長城都以甘肅為起點,象一條巨龍,穿越戈壁,翻山越嶺,蜿蜒東行。甘肅境內保存的長城總計超過3600公里,佔全國現存總量的60%以上,除陽關玉門關外,主要有「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關城、距嘉峪關關城2.5公里的官園、距嘉峪關關城20公里的橫溝屯庄、金塔縣漢長城、山丹縣漢明長城、民勤縣漢長城、永昌縣漢明長城、景泰縣明長城、臨洮縣秦長城、渭源縣秦長城、通渭縣秦長城、隴西縣秦長城、岷縣秦長城等遺址。舉凡封建社會重大的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歷史事件,北方漢民族與游牧民族的金戈鐵馬、逐鹿戰場方面的軍事斗爭,都會反映在這些作為邊關防衛要地的甘肅長城遺址上。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帝王將相、戍邊士卒、騷人墨客、詩詞名家,為甘肅省長城內外留下了不朽的邊塞詩篇。唐代詩人李白的「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李碩的「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柳中庸的「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等名句,千載傳誦不絕。今天,雖然烽火狼煙不再,但歷史邊關和烽燧墩台仍令人追思,正如王維《隴西行》詩中描繪:「十里一走馬,五里一揚鞭。都護軍書至,匈奴圍酒泉。關山正飛雪,烽火斷無煙。」
世界文化遺產萬里長城——嘉峪關(部分),現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嘉峪關關城景區,包括嘉峪關關城、長城第一墩、懸壁長城、黑山峽等。嘉峪關關城兩翼地勢險要,南是白雪皚皚的祁連山,北是連綿起伏的黑山,被稱作「河西第一隘口」。整個關城由內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線成重疊並守之勢,城內有城,城外有壕,形成五里一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軍事防禦體系。現在的「第一雄關」城樓,建於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城牆上還建有箭樓、敵樓、角樓、閣樓、閘門樓共14座,關城內建有游擊將軍府、井亭、文昌閣,東門外建有關帝廟、牌樓、戲樓等。整個建築布局精良,氣勢雄渾,建築精良,顯示了古代邊關將士的傑出軍事才能和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築藝術。嘉峪關關城是明代長城沿線九鎮所轄千餘個關隘中最雄險的一座,是長城沿線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2座關隘之一,因地勢險要、建築雄偉而得名「天下雄關」。「天下第一雄關」、「天下雄關」分別系陝甘總督左宗棠和肅州總兵李廷臣所書。如今登關樓遠眺,長城似游龍浮動於浩瀚沙海,若斷若續,忽隱忽現。天晴之日,或海市辰樓,或塞上風光,奇特景色,盡收眼底。沿戈壁灘南行,至討賴河北岸陡壁邊,與祁連雪峰隔河相望,就是明代長城西端第一個台墩起點——萬里長城第一墩,由明代甘肅鎮肅州兵備道李涵築於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在古代軍事報警中起過重要作用。今天,遊客參觀茫茫戈壁上的萬里長城第一墩,仍可憑吊蒼涼冷穆的邊關歷史,遙想當年狼煙四起,鳴炮報警的肅殺之氣,還可以欣賞討賴河絕壁天險,尋撿大漠風雨奇石,領略戈壁的浩瀚風姿。懸壁長城是嘉峪關關城的左翼長城,位於嘉峪關關城北8公里處石關峽北側的黑山坡上,始建於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順城牆頂拾級而上,平坦處如履平地,陡峻處如攀絕壁,有詩贊雲:「萬里長城萬里長,疊嶂黑山暗壁懸」。黑山峽位於懸壁長城南側150米,是長城文化和絲路文化的真正交匯處。置身黑山峽中,可以領略原始荒蠻的自然風貌,感受黑山岩畫的古老、多樣和神秘。
7.佛教文化——攝人心魄的佛國世界,絢麗多彩的石窟長廊
宗派也開始出現,而且,佛教石窟和寺廟也在甘肅大量建造,佛教藝術初顯其獨特的光輝。唐朝時期,甘肅佛教文化進入鼎盛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佛教藝術從內容到藝術都有新的創造,達到了高峰。五代、宋、元、明、清時期,藏傳佛教在甘肅大發展,不少佛寺改宗為藏傳佛教,重塑佛像或壁畫重繪,加入密宗元素。
在甘肅境內的大量佛教窟龕,自河西向隴東, 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於「絲綢之路」甘肅黃金段的每一個重要節點上,把當時甘肅境內佛教文化的輝煌,表現得淋漓盡致。 據統計,甘肅境內絲綢之路沿線佛教石窟有70多處,除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外,著名石窟主要有:1、麥積山石窟。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始建於十六國後秦時期(公元384—417年),以精美泥塑藝術著稱於世,被譽為「東方藝術雕塑陳列館」,現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自然保護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水麥積山風景名勝區的一部分。2、永靖炳林寺石窟。世界文化遺產,創建於西秦建宏元年(公元420年),現存窟龕196個,造佛像近800身,壁畫約900平方米,是保存有國內最早墨書紀年題記的石窟寺。3、瓜州榆林窟。被譽為「莫高窟姊妹窟」,開創於隋唐之前,現存完整壁畫的洞窟42個,壁畫5650平方米,塑像272身,壁畫佛神像10826幅。4、肅南馬蹄寺石窟。建於北涼,現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現存窟龕70餘個,各類塑(雕)像300餘尊,壁畫約450平方米,寺中有國內僅有的、古樸稚雅的大型浮雕飛天。5、祁豐文殊寺石窟。建於北涼時期(公元401—433年),現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現存窟龕100多個,有些壁畫內容可彌補敦煌莫高窟之不足。6、武威天梯山石窟。被譽為「中國石窟鼻祖」,創建於十六國北涼王沮渠蒙遜時(公元401—432年),現存3層,大小洞窟17處,雕像100多尊,壁畫數百平方米,以及北魏、隋、唐、時期的漢、藏寫經、初唐畫像等珍貴文物。7、武山水簾洞石窟。建於十六國時的後秦,現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在拉稍寺那陡峭的崖上有一尊釋迦牟尼像結痂趺坐於蓮花台上,高達40餘米,是中國最大的摩崖浮雕。8、甘谷大像山石窟。鑿於北魏,現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甘谷大佛釋迦牟尼佛造於盛唐,為石胎泥塑,身高23.3米,腰寬10.4米。9、庄浪雲崖寺石窟。始建於北魏,現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因山崖懸空而得名。其他著名石窟還有:瓜州縣東千佛洞、武山縣木梯寺石窟、涇川回山王母宮石窟、涇川南石窟寺、慶陽北石窟寺等。
8.黃河文化——九曲黃河繞隴原,甘肅黃河風情之旅
黃河是華夏文明的搖籃,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黃河全長5494公里,為中國僅次於長江的第二大河,也是世界第五長流河。黃河之源為卡日曲,出自青海巴顏喀拉山脈各姿各雅山麓,冰封雪覆的高山中湧出的河水,清澈見底,潺潺有聲;東流經四川入甘肅,上游穿行在高山峽谷之間,跌盪起伏,湍急迴旋,水流依舊清冽;及至河口過寧夏入內蒙古,穿行陝西、山西、河南,流經黃土高原,含沙量大增,水色乃呈深黃,由山東北部而入渤海,登高一望無垠的高原千萬條溝壑如同黃土的巨龍,一齊擁入大河的懷抱。 黃河以她柔韌博大的胸懷哺育了黃河文明的先民,吸納、融合了各地區的文明精華,形成了大地灣文化、仰韶文化、齊家文化、馬家窯文化、中原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山東龍山文化等代表性文化,成為早期中華文明的主流。「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等膾炙人口的優美詩句,將黃河文明的大氣磅礴,質朴與絕代風華,展現無遺。
黃河自青海東流,進入甘肅,在長達913公里的黃河幹流甘肅段上,形成了黃河瑪曲第一彎壯美奇觀和劉家峽、八盤峽等高峽平湖。 在甘肅境內的黃河流域,誕生了燦爛輝煌的大地灣、馬家窯等彩陶文化和黃河農耕文明。 遊客沿著黃河甘肅段一路北上,可以欣賞河水清澈、溪流縱橫、草場豐茂的黃河首曲美景; 感受「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情景再現;飽覽高峽平湖、絕壁萬仞的壯觀景色,並體驗獨特的鄉風民俗,探究中華民族文明之源。
9.始祖文化——華夏文明之源,炎黃子孫之根
甘肅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曾孕育了中國最古老的創世神話。三皇之首、人文始祖伏羲氏誕生在天水,在此演繹八卦、教化眾生,開創中華文明的肇啟時代;黃帝誕生在天水軒轅谷;西王母降凡於涇川回中山;周、秦、唐王朝的先祖由此創業興邦;天下李氏的根在隴西。 木有本而根深葉茂,水有源而源遠流長。追本溯源,華夏民族血脈相連。如今,甘肅東部的天水、平涼、慶陽和隴西已成為海內外華夏子孫探尋血脈淵源,弘揚民族文化,傳承民族精神和考察觀光游覽的尋根朝覲聖地。
10.民俗文化——走進隴原大地,體驗特色風情
甘肅民俗文化多姿多彩,特色鮮明。目前,甘肅省已有甘肅花兒、甘南藏戲等2項民俗文化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54項民俗文化被列入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中最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有:蘭州市的太平鼓、蘭州鼓子、苦水高高蹺、黃河大水車製作技藝,臨夏回族自治州和政縣的松鳴岩花兒會、臨夏磚雕、保安腰刀鍛制、東鄉擀氈技藝,慶陽市的道情皮影戲、香包刺綉,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拉卜楞寺佛殿音樂「道德爾」、藏族民歌、史詩《格薩爾王傳》演唱、舟曲多地舞、卓尼巴郎鼓舞,定西市岷縣二郎山的花兒會、洮硯製作技藝,天水市的伏羲祭典、清水道教音樂、武山旋鼓舞、秦安小曲,河西走廊各市、縣的河西寶卷、夜光杯雕、涼州賢孝、裕固族民歌、裕固族服飾、敦煌曲子戲、永昌萬字燈會,隴南市西和縣與禮縣的七夕節(當地人叫「巧娘娘節」)、武都高山戲、文縣儺舞「池哥晝」,平涼市涇川縣的西王母信仰習俗、庄浪縣抬閣等。這些民俗文化或以民族、地方特色濃郁見長,或以古老風俗本真性的存留而凸顯其價值。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甘肅花兒,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是甘肅臨夏、定西、甘南等地區勞動人民表達對理想追求和對幸福生活熱愛的一種民族音樂傳唱形式,內容豐富多彩,語言生動形象,曲調高昂優美,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鄉土特色。演唱形式多樣,有獨唱、對唱,也有合唱,特別是集體對唱頗具情趣,各由四五位歌手組成的對歌雙方,相互間展開風趣、生動的「花兒」對唱,十分吸引人。集體對唱逐漸演變成有相對固定的時間和地點的、各民族自發舉行的對歌、賽歌集會的「花兒會」,如臨夏州和政縣「松鳴岩花兒會」、永靖縣「炳靈寺花兒會」、康樂縣「蓮花山花兒會」、定西市岷縣「二郎山花兒會」等。在這些「花兒會」中,影響最大、規模最大的是「蓮花山花兒會」,每年農歷六月初一到初六,穿著艷麗服裝的各族人民從四面八方接踵而來,登山會歌,常聚有數萬人,整個花兒會包括攔路、對歌、敬酒、告別等程序,都是在優美的歌聲中進行的,從山腳到山頂,從河邊到樹林,整座蓮花山都回盪著悠揚高亢的花兒,被國內外專家譽為「民歌的海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甘肅臨夏「中國花兒之鄉」的稱號。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甘南藏戲,藏語稱「南木特」,即「傳記」之意。因在拉卜楞寺首次演出,又稱「拉卜楞藏戲」。甘南藏戲的演唱,系說唱形式,具有表演細膩,韻白清晰,繪形繪色,唱腔時而高亢爽朗,時而低緩悲涼等特點,兼具京戲和藏戲之優。將歌舞表演和劇情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最具特色的是「順步」,即同一側的臂和足同時朝著一個方向的動作身段,大量運用到各劇中大臣、儀仗隊等人物步法表演中,其速度緩慢,動作優雅。劇目主要以民間、佛經、歷史故事、古典小說為原本改編而成,具有故事完整、情節曲折、脈絡清晰、聯想豐富、比喻生動、語言朴實等特點,以及較強的浪漫主義色彩和很深的感染力,目前已發展到《達巴旦保》、《智美更登》、《召哇桑姆》、《諾桑王子》、《羅摩衍娜》、《阿德拉茂》、《赤松德贊》、《降魔》、《松贊干布》等9個劇目,形成了豐富完整的藝術表演手法。

❽ 有誰知道中國各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有哪些么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24)
《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規定,屬於下列各類內容之一者,可列為文化遺產:①文物: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建築物、雕刻和繪畫,具有考古意義的成分或結構,銘文、洞穴、住區及各類文物的綜合體;②建築群: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因其建築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觀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單獨或相互聯系的建築群;③遺址:從歷史、美學、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人造工程或人與自然的共同傑作以及考古遺址地帶。
凡提名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項目,必須符合下列一項或幾項標准方可獲得批准。①代表一種獨特的藝術成就,一種創造性的天才傑作;②能在一定時期內或世界某一文化區域內,對建築藝術、紀念物藝術、城鎮規劃或景觀設計方面的發展產生過大影響;③能為一種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一種獨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見證;④可作為一種建築或建築群或景觀的傑出範例,展示出入類歷史上一個(或幾個)重要階段;⑤可作為傳統的人類居住地或使用地的傑出範例,代表一種(或幾種)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轉之變化的影響下變得易於損壞,⑥與具特殊普遍意義的事件或現行傳統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學藝術作品有直接或實質的聯系。(只有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或該項標准與其它標准一起作用時,此款才能成為列人《世界遺產名錄》的理由。)
長城 The Great Wall
舉世聞名的中國古建築萬里長城,東起渤海灣山海關,西至甘肅省的嘉峪關。穿過崇山峻嶺、山澗峽谷,綿延起伏1.2萬余華里,橫跨中國北方七個省、市、自治區。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為了御敵,便據險修築長城。秦統一中國後,把分段的防衛牆連接起來,建成規模宏偉的萬里長城,以後各朝又陸續加固增修。到了明代(1368年至1644年),在舊有的基礎上逐漸改建成如今的面貌。萬里長城氣魄雄偉,是世界歷史上偉大的工程之一。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故宮 Imperial Palace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位於北京市區中心。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我國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始建於明永樂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後經多次重修與改建,仍保持原有布局。佔地72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屋宇9000餘間,周圍宮牆高10餘米,長約3公里,四腳矗立風格綺麗的角樓,牆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環繞。整個建築群氣勢宏偉豪華,布局開闊對稱,內外裝飾壯麗輝煌,是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4年7月1日,沈陽故宮 作為明清皇宮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莫高窟 Mogao Caves
位於甘肅省敦煌市鳴沙山東麓斷崖上。俗稱千佛洞,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始鑿於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以後歷代相繼鑿建。洞窟分上下五層,高低錯落,依次排列,南北長1600多米。其形制主要有禪窟、中心柱窟和覆斗頂窟。現存已編號洞窟492個,壁畫4.5萬多平方米,彩塑3000餘尊,唐、宋木構建築5座。1900年於藏經洞發現西晉至宋代經、史、子、集各類文書繪畫作品5萬余件。莫高窟集建築、繪畫、雕塑於一體,是我國內容最豐富的石窟藝術寶庫。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秦始皇陵Mausoleum of the First Qin Emperor
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驪山北麓。陵墓建於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現存墓封土高40米。陵園布局仿秦都咸陽,分內外兩城,內城周長約2.5公里,外城周長約6.3公里。兵馬俑坑位於秦始皇陵東側,是秦陵的大型陪葬坑,1974年被發現。現已挖掘四個坑,面積共2.5萬余平方米。能內叢葬大量與真人真馬等同大小的陶制彩繪兵馬俑和當時實戰使用的各種兵器。出土文物達萬件之多。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Zhoukoudian Ruins of Peking Man
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是中國舊石器時代的重要遺址。1927年開始發掘,洞內曾發現3個完整的頭蓋骨和一些殘骨,是北京猿人和山頂洞人化石的發現地。山頂洞人代表一萬多年前新人的類型,是研究人類進化的重要實物資料。建國以來,又陸續發現了北京猿人化石,打制石器和用火遺跡等新材料,是研究人類發展史和中國原始社會史極其珍貴的資料。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承德避暑山莊與周圍寺廟
The Mountain Resort and its Outlying Temples in Chengde
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又稱「承德離宮」、「熱河行宮」。建於清康熙四十二年至乾隆五十五年(1703-1790年)。佔地560餘萬平方米,建築物達110餘處,為清代帝王夏日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分宮殿區和苑景區兩部分,周圍環繞長10公里的石砌宮牆。宮殿區分正宮、東宮、松鶴齋、萬壑松風等四組建築。正宮的澹泊敬誠殿全為楠木結構,各種大典均在此舉行。是我國現存佔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孔府、孔廟、孔林Temple of Confucius, Cemetery of Confucius, and Kong Family Mansion in Qufu
位於山東省曲阜市。曲阜孔廟為我國最早、最大的祭祀孔子的祠廟。佔地約10萬平方米,殿堂466間。主要建築物有金、元兩代的碑亭、明代建造的奎文閣和清代重修的大成殿。孔府與孔廟毗鄰,為孔子後裔直系子孫衍聖公住宅。孔林為孔子及其後裔的墓地,立有歷代頌揚孔子的碑刻。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西藏布達拉宮 The Potala Palace in Lhasa
位於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是我國著名的宮堡式建築群,藏傳佛教名寺。海拔3000多米。為紀念唐朝文成公主和西藏松贊干布的婚事而興建,已有1300多年歷史。宏偉壯麗的布達拉宮建築依山壘砌,宮殿高13層,達117米,全由花岡石砌成,飛檐金頂,雕梁畫棟,氣宇非凡,是西藏最珍貴的宗教、藝術和文化寶庫。內有宮殿、佛堂、習經室、寢宮、靈塔殿、庭院等。全部建築群樓重迭,殿宇嵯峨,氣勢雄偉,體現了藏式建築的鮮明特色和漢藏文化融合的一些風格。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0年11月與2001年12月,大昭寺和羅布林卡作為布達拉宮歷史建築群的擴展項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武當山古建築群 Ancient Architectural Complex in Wudangshan Mountain
位於湖北省丹江口市。古稱太和山。方圓400公里,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澗等勝景。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峰奇谷險,洞室幽邃。山上有屬於道教的巨大古建築群,主要有八宮、二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廟等。峰頂建於明代的金殿,以銅鑄鎏金著稱,是我國現有的最大的銅質建築的珍品之一。武當山為武當派拳術發源地。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麗江古城 The Ancient City-Lijiang
位於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始建於宋末元初(公元十二世紀末-十三世紀中葉),面積1.6平方公里,是納西族聚居地。有黑龍潭、五鳳樓等名勝古跡,建國後曾發現「灕江人」石。古城四周青山環繞,黑龍潭水分三條支流穿越古城而過,途中又分成條條細流入牆繞戶,與散點狀井泉構成一個完整的水系。聞名遐爾的東巴象形文字、繪畫、音樂、舞蹈、東巴經等,內涵豐富。是研究納西族獨特的居住環境、地方歷史文化和民族民俗風情的寶貴實物例證。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平遙古城 The Ancient City-Pingyao
位於山西省平遙縣。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至782年),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城為方形,牆高約12米,周長6.4公里,面積2.25平方公里,有瓮城、垛口、敵樓、角樓等城防設施,以及魁星樓、點將台、關帝廟等附屬建築。明、清兩代均有補修,但基本上還保持明初的形制和構造。城內街道、市樓、商店等仍保留原有形制,是研究我國明代縣城建置的實物材料。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蘇州古典園林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位於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園林以拙政園、網師園、留園、滄浪亭、獅子林、環秀山莊等為代表,集中了江南園林建築的精華,分別代表了宋、元、明、清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蘇州古典園林巧妙地運用了對比、襯托、對景、借景以及尺度變換,層次配合和小中見大,以少勝多等造園技巧和手法,將亭、台、樓、閣、泉、石、花、木組合在一起,在都市中創造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居住環境。在世界園林發展史上佔有無可替代的重要地位。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0年11月蘇州藝圃、藕園、滄浪亭、獅子林和退思園5座園林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擴展項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北京頤和園 The Summer Palace in Beijing
位於北京城區西北郊。原為清代行宮花園。金代在此建金山行宮,明代改建為好山園。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改建,名清漪園。光緒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後重建,改名頤和園。佔地2.9平方公里,其中湖泊面積約佔四分之三。園內有各種形式和類型的宮殿、寺廟和園林建築3000餘間,分為勤政、居住、游覽三大活動區域。全園以萬壽山為中心,山青水綠,閣聳廊回,金碧輝映,氣魄宏偉,手法巧妙,在中外園林藝術史上有極高地位。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北京天壇 The Temple of Heaven in Beijing
位於北京市城南。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代曾重修改建,佔地約270萬平方米。主要建築有祈年殿、圜丘和黃穹宇,是明清兩代帝王祭天和祈谷的場所。有垣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黃穹宇前有著名的迴音壁和三音石。天壇為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築群。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大足石刻 The Dazu Rock Carvings
位於重慶市大足縣境內。為唐、五代、宋時所鑿造,明、清兩代亦續有開鑿。分布於該縣西南、西北和東北的扇區,共23處;較集中的有寶頂山、北山等19處。其中以寶頂山摩崖造像規模最大,造像最精美。石窟中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也有儒、佛、道同在一龕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造像所佔比例最大。窟內有石刻,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多樣的處理手法,並富於地方色彩。199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明清皇家陵寢Imperial Mausoleum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明清皇家陵寢是我國明、清兩朝皇帝悉心規劃營建的文物建築,體現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最高喪葬制度和千百年封建社會的宇宙觀、生死觀、道德觀和習俗,也體現了當時中國最高水平的規劃思想和建築藝術,陵寢分布於北京、河北、遼寧、安徽、江蘇、湖北等地,主要建築保存完整,反映了明清皇家陵寢原貌。現保存完好的是明皇家陵寢有:明皇陵、明孝陵、明祖陵、明十三陵 、明顯陵 。清皇家陵寢有: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清東陵和清西陵。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3年7月,明十三陵和明孝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的一部分收入《世界遺產名錄》。2004年7月1日,盛京三陵 作為明清皇家陵寢的擴展項目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龍門石窟 Longmen Grottoes
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城南。為我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石窟造像開鑿於北魏(386年至534年)。歷經400餘年的大規模營造,石窟全長1000米,有佛洞1352個,佛龕785個,造像約10萬尊,題記和碑刻6300餘品。其代表性洞窟有北魏時的古陽洞、賓陽洞、蓮花洞、葯方洞和唐代的潛溪寺、萬佛洞、奉先寺、看經寺等。奉先寺主佛盧舍那高達17.14米,面容豐腴飽滿,修眉長目,嘴角微翹,流露出對人間的關注和智慧的光芒,成為唐代雕塑藝術中的代表作。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青城山-都江堰 Qingchengshan-Dujiangyan Irrigation Project
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和天師道的祖山庭之一,現為道教全真派的主要活動區域之一,有道教宮觀20餘處,建築風格具有中國道教文化和川西民居特色。都江堰 為戰國時期秦蜀郡太守李冰率先民於公元前256年所築,由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泄洪道,寶瓶引水口三大主體工程組成,引岷江水流入川西平原灌溉農田,至今仍發揮著巨大作用,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水利灌溉工程之一。在其周圍還有二王廟、伏龍觀、安瀾橋、離堆等文物古跡。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皖南古村落 Ancient Villages in Southern Anhui-Xidi and Hongcun
位於安徽省黟縣東,以西遞村、宏村為代表。西遞村面積近13公頃,已有950多年的歷史,現有十四世紀到十九世紀的祠堂3幢、牌樓1座,古民居224幢。西遞村至今完好地保存著典型的明清古村落風格,有"活的古民居博物館"之稱。宏村始建於公元1131年,現存明、清古建築137幢。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雲岡石窟 Yungang Grottoes
位於山西省大同市西。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現存主要洞窟53個,造像5.1萬余尊,是我國大的石窟群之一。始鑿於北魏和平元年(460年),大部完成於太和十八年(494年)遷都洛陽之前。佛像最高者17米,最小者僅幾厘米。以石雕造像氣魄雄偉,內容豐富多彩見稱,菩薩、力士和飛天等形象生動活潑,特別是平棋藻井上成群的飛天,凌空飛舞,姿態飄逸。其雕刻技藝,繼承、發展了秦漢時代的藝術傳統,吸收、融合了外來的藝術精華,在我國藝術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200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的中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主要分布在吉林省集安市境內以及遼寧省桓仁縣境內。2004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項目包括五女山城、國內城、丸都山城、12座王陵、26座貴族墓葬、好太王碑和將軍墳1號陪冢。高句麗墓葬群包括63個墓葬,大多有2300多年歷史。其中一些保存著生動的壁畫。

澳門歷史城區 「澳門歷史城區」以澳門的舊城為中心,通過相鄰的廣場和街道,串連起逾20個歷史建築。作為2005年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唯一項目,「澳門歷史城區」在第2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歷史城區的范圍東起東望洋山,西至新馬路靠內港碼頭,南起媽閣山,北至白鴿巢公園。是中國境內現存最古老、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集中的中西特色建築共存的歷史城區,是400多年來中西文化交流、多元共存的結晶。

安陽殷墟 中國安陽商代遺址又名殷墟,佔地約24平方公里,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區西北小屯村一帶,距今已有3300多年歷史。殷墟是聞名中外的中國商代晚期都城遺址,是中國歷史上有文獻可考、並為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遺址。2006年7月13日,第30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中國安陽殷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開平碉樓與村落 開平碉樓的歷史最早可上溯到明末清初,到20世紀20-30年代,隨著大量華僑回鄉置業,開平碉樓出現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碉樓最多的時候有3000多座,至今仍完好保存了1833座。2007年6月,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中國「開平碉樓與村落」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4)
泰山 Mount Taishan
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古稱東岳,一稱岱山、岱宗。綿延起伏長約200公里。主峰玉皇頂海拔1532米,山峰突兀峻拔,雄偉壯麗。從山腳到山頂,沿途古跡名勝30多處,中路有王母池、斗母宮、經石峪、壺天閣;西路有黑龍潭、扇子崖、長壽橋等。中西兩路會合後為中天門,登天險十八盤,有南天門、碧霞祠、瞻魯台、日觀峰。登日觀峰看日出,更為勝景。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

黃山 Mount Huangshan
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境內。古稱黟山,唐改黃山。由花崗岩構成。南北長約40公里,東西寬約30公里。有三大主峰;蓮花峰(1873米)、光明頂(1841米)、天都峰(1810米)。風景秀麗,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著名,並稱「黃山四絕」。七十二峰各具特色。有玉屏樓、雲谷寺、半山寺、慈光閣、始信峰、天都峰、蓮花峰、仙人洞、白鵝嶺、百丈瀑等名勝古跡,是我國最著名的風景區之一。1990年被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

峨眉山-樂山大佛 Mt.Emei and Leshan Giant Buddha
峨眉山位於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海拔3099米。素有"峨眉天下秀"之譽。傳為普賢菩薩說法道場。唐宋時期,佛教日趨興盛,梵宇琳宮,遍及山巒,有佛龕百餘,洞窟40個,又有萬年寺、報國寺、洪椿坪(千佛禪院)、洗象池、金頂華藏寺等名勝。樂山大佛位於四川省樂山市東南凌雲山棲鸞峰臨江峭壁。唐開元元年(公元713年)至貞元十九年(803年)完成。大佛頭與山齊,腳踏大江,通高71米,肩寬24米,故又名凌雲大佛,為世界最大的石佛像。199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

武夷山 Mount Wuyi
位於福建省武夷山市南郊。紅色砂岩構成的低山,海拔600米左右。為喀斯特地貌靜觀集中地。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九曲溪、桃源洞、流香澗、卧龍潭、龍嘯岩等名勝和沖佑萬年宮(武夷宮)、紫陽書院(武夷精舍)舊址及歷代摩崖題刻。建陽、武夷山、光澤三市交界處建有武夷山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並被納入國際「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區網。1999年被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的世界自然遺產(6)
《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給自然遺產的定義是符合下列規定之一者:①從美學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由地質和生物結構或這類結構群組成的自然面貌;②從科學或保護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地質和自然地理結構以及明確劃定的瀕危動植物物種生態區;③從科學、保護或自然美角度看,只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天然名勝或明確劃定的自然地帶。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自然遺產項目必須符合下列一項或幾項標准並獲得批准:①構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階段的突出例證;②構成代表進行中的重要地質過程、生物演化 過程以及人類與自然環境相互關系的突出例證;③獨特、稀有或絕妙的自然現象、地貌或具有罕見自然美的地帶;④尚存的珍稀或瀕危動植物種的棲息地。
九寨溝風景名勝區 Jiuzhaigou Scenic Spot
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坪縣。是白水江上游白河南岸一條大支溝。海拔在2000米以上,森林面積佔42%,溝內原有九個藏族村寨,故名九寨溝。原為林區,在崇山峻嶺中,自然風光極其優美,分布有108個海子(湖泊),各湖之間多飛瀑,如樹正瀑布、諾日朗瀑布,氣勢磅礴。有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等珍貴動物。是大熊貓、金絲猴自然保護區。199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黃龍風景名勝區 Huanglong Scenic Spot
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面積700平方公里,如同一條金色巨龍蜿蜒而下,以彩池、雪山、森林、峽谷、瀑布而著稱。主要景觀集中於長約3.6公里的黃龍溝,溝內遍布碳酸鈣華沉積。並呈梯田狀排列,以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享譽人間,享有「世界奇觀」,「人間瑤池」等美譽。1992年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 Wulingyuan Scenic Spot
位於湖南省西部。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和天子山自然保護區組成。面積360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1264.5米。以其獨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和喀斯特兩種地貌融為一體,構成罕見的自然風光。有景點560個,著名勝跡有金鞭岩、黃獅寨、黃龍泉、鴛鴦瀑布、干溪溝、袁家界、仙女橋等。景區內有華南虎、獼猴、白鸛、大鯢(娃娃魚)及珙桐、銀杏、瑤山梭羅等珍稀動植物。199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三江並流 Three Parallel Rivers of Yunnan Protected Areas
「三江並流」是指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這三條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大江在雲南省境內自北向南並行奔流170多公里, 穿越擔當力卡山、高黎貢山、怒山和雲嶺等崇山峻嶺之間,形成世界上罕見的「江水並流而不交匯」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觀。其間瀾滄江與金沙江最短直線距離為66公里, 瀾滄江與怒江的最短直線距離不到19公里。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China's giant panda habitat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產包括卧龍、四姑娘山、夾金山脈,面積9245平方公里,涵蓋成都、阿壩、雅安、甘孜4個市州12個縣。這里生活著全世界30%以上的野生大熊貓,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貓棲息地,也是全球除熱帶雨林以外植物種類最豐富的區域之一。它曾被自然保護國際選定為全球25個生物多樣性熱點之一,被全球環境保護組織確定為全球200個生態區之一。2006年7月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南方喀斯特 The Karsts in southern China
「中國南方喀斯特」由雲南石林的劍狀、柱狀和塔狀喀斯特、貴州荔波的錐狀喀斯特(峰林)、重慶武隆的以天生橋、地縫、天坑群等為代表的立體喀斯特共同組成,形成於距今50萬年至3億年間,總面積達1460平方公里。。這一區域很多景點享譽國內外。比如雲南石林素以「雄、奇、險、秀、幽、奧、曠」著稱,被稱為「天下第一奇觀」、「世界喀斯特的精華」;貴州荔波是布依族、水族、苗族和瑤族等少數民族聚集處,曾入選「中國最美的地方」、「中國最美十大森林」。2007年6月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文化景觀——廬山風景名勝區(1)
文化景觀這一慨念是1992年12月在美國聖菲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6屆會議時提出並納入《世界遺產名錄》中的。這樣,世界遺產即分為:自然遺產、文化遺產、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混合體(即雙重遺產,我國的泰山、黃山、蛾眉山——樂山大佛屬此)和文化景觀。 文化景觀代表《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第一條所表述的「自然與人類的共同作品」。文化景觀的選擇應基於它們自身的突出、普遍的價值,其明確劃定的地理——文化區域的代表性及其體現此類區域的基本而具有獨特文化因素的能力。它通常體現持久的土地使用的現代化技術及保持或提高景觀的自然價值,保護文化景現有助於保護生物多樣性。一般來說,文化景觀有以下類型:
①由人類有意設計和建築的景觀。包括出於美學原因建造的園林和公園景觀,它們經常(但並不總是)與宗教或其它紀念性建築物或建築群有聯系。
②有機進化的景觀.它產生於最初始的一種社會、經濟、行政以及宗教需要,並通過與周圍自然環境的相聯系或相適應而發展到目前的形式。它又包括兩種次類別:一是殘遺物(或化石)景觀,代表一種過去某段時間已經完結的進化過程,不管是突發的或是漸進的。它們之所以具有突出、普遍價值,還在於顯著特點依然體現在實物上.二是持續性景觀,它在當今與傳統生活方式相聯系的社會中,保持一種積極的社會作用,而且其自身演變過程仍在進行之中,同時又展示了歷史上其演變發展的物證。
③關聯性文化景觀.這類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以與自然因素、強烈的宗教、藝術或文化相聯系為特徵,而不是以文化物證為特徵。 目前,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景觀還不多,廬山風景名勝區是我國「世界遺產」中的唯一文化景觀。 此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古跡遺址、自然景觀一旦受到某種嚴重威脅,經過世界遺產委員會調查和審議,可列入《處於危險之中的世界遺產名錄》,以待採取緊急搶救措施。
廬山風景名勝區是我國「世界遺產」中的唯一文化景觀。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江西廬山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這里的佛教和道教廟觀,代表理學觀念的白鹿洞書院,以其獨特的方式融匯在具有突出價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極高美學價值的,與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緊密聯系的文化景觀。
◎概 況
廬山位於中國中部江西省九江市南,北瀕長江,東接鄱陽湖。山體總面積3O2平方公里,南北長、東西窄。全山共90多座山峰,最高峰為大漢陽峰,海拔1473.4米 。群峰間散布有許多壑谷、岩洞、瀑布、溪澗,地形地貌復雜多樣。
廬山風光以「奇、秀、險、雄」聞名於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的美譽,現主要有12個景區、37個景點、230個景物景觀。廬山早有「神仙之廬」的傳說,水氣繚繞的萬頃江湖,使廬山夏日清涼,雨水充沛,雲霧彌漫。廬山的年平均霧日多達191天,彌漫的雲氣為廬山平添了許多迷人秀色和神秘色彩。
廬山是一座集風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為一體的千古名山。這里是中國山水詩的搖籃,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慕名登臨廬山,為其留下4000餘首詩詞歌賦。晉代高僧慧遠(公元334~416年)在山中建立東林寺,開創了佛教中的「凈土宗」,使廬山成為中國封建時代重要的宗教勝地。遺存至今的白鹿洞書院,是中國古代教育和理學的中心學府。廬山上還薈萃了各種風格迥異的建築傑作,包括羅馬式與哥特式的教堂、融合東西方藝術形式的拜占庭式建築,以及日本式建築和伊斯蘭教清真寺等,堪稱廬山風景名勝區的精華部分。廬山不但擁有「秀甲天下」的自然風光,更有著豐厚燦爛的文化內涵。
廬山地處江南台背斜與下楊子坳隱的交接帶,區內地層除三疊紀外均有系統的出露,構造明顯,展現出地殼演化的主要過程。
廬山具有獨特的第四紀冰川遺跡,是中國第四紀冰川學說的誕生地、山麓郡陽湖濱.遺留著末次冰期時由古季風環流產生的獨特的風沙丘群。
本區地質構造復雜,形跡明顯。主要有北東向華夏式構造和北北東向新華夏式構造。許許多多的斷裂構造,形成眾多的山峰。廬山是第四紀強?

❾ 甘肅省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有那些

第一批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共計85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 Ⅰ—1 天祝土族《格薩爾》 西北民族大學
2 Ⅰ—2 隴東紅色歌謠 慶陽市
3 Ⅰ—3 肅南裕固族口頭文學與語言 張掖市肅南縣
4 Ⅰ—4 東鄉族口頭文學與語言 臨夏州東鄉縣
5 Ⅰ—5 保安族口頭文學與語言 臨夏州積石山縣
6 Ⅰ—6 河西寶卷(武威寶卷 武威市
張掖寶卷 張掖市
酒泉寶卷) 酒泉市
7 Ⅰ—7 東鄉族小經文與民間敘事長詩 《米拉尕黑》 西北民族大學
8 Ⅱ—1 敦煌藝術—音樂技藝研承 敦煌研究院
9 Ⅱ—2 花兒 (蓮花山花兒會 臨夏州康樂縣
松鳴岩花兒會 臨夏州和政縣
二郎山花兒會 定西市岷縣
新城花兒會 甘南州臨潭縣
張家川花兒會) 天水市張家川縣
10 Ⅱ—3 佛宮音樂「道得爾」 甘南州
11 Ⅱ—4 清水縣道教音樂縣 天水市清水縣
12 Ⅱ—5 嗩吶藝術 慶陽市西峰區、環縣
13 Ⅱ—6 裕固族民歌 張掖市肅南縣
14 Ⅱ—7 天祝藏族華銳民歌 武威市天祝縣
15 Ⅱ—8 甘南藏族民歌 甘南州
16 Ⅲ—1 敦煌藝術—舞蹈技藝研承 敦煌研究院
17 Ⅲ—2 高高蹺 蘭州市永登縣
18 Ⅲ—3 蘭州太平鼓舞 蘭州市
19 Ⅲ—4 攻鼓子舞 武威市
20 Ⅲ—5 旋鼓舞 天水市武山縣
21 Ⅲ—6 荷花舞 慶陽市西峰區
22 Ⅲ—7 巴當舞 定西市岷縣
23 Ⅲ—8 甘地蹦子 酒泉市
24 Ⅲ—9 多地舞 甘南州舟曲縣
25 Ⅲ—10 尕巴舞 甘南州迭部縣
26 Ⅲ—11 巴郎鼓舞 甘南州卓尼縣
27 Ⅲ—12 儺舞(文縣儺舞—池歌晝 永靖縣儺舞 隴南市文縣
西固軍儺) 臨夏州永靖縣
蘭州市西固區
28 Ⅲ—13 鍋庄舞 甘南州
29 Ⅳ—1 道情戲 省隴劇院、慶陽市
30 Ⅳ—2 皮影戲
(環縣道情皮影戲 慶陽市環縣
隴南影子腔 隴南市
永登皮影戲 蘭州市永登縣
天水皮影戲) 天水市
31 Ⅳ—3 曲子戲
(敦煌曲子戲 酒泉敦煌市
華亭縣曲子戲 平涼市華亭縣
秦安老調 天水市秦安縣
通渭縣小曲) 定西市通渭縣
32 Ⅳ—4 秦腔 省秦劇團
33 Ⅳ—5 燈盞頭戲 平涼市靈台縣
34 Ⅳ—6 「南木特」藏戲 甘南州
35 Ⅳ—7 高山戲 隴南市武都區
36 Ⅳ—8 玉壘花燈戲 隴南市文縣
37 Ⅴ—1 蘭州鼓子 蘭州市
38 Ⅴ—2 賢孝(涼州賢孝 武威市涼州區
河州賢孝) 臨夏州臨夏市
39 Ⅴ—3 回族宴席曲 臨夏州
40 Ⅴ—4 春官歌演唱 平涼市崆峒區
(平涼崆峒春官歌演唱 隴南市西和縣
西和縣春官歌演唱)
41 Ⅴ—5 阿肯彈唱 酒泉市阿克塞縣
42 Ⅴ—6 藏族民間彈唱 甘南州瑪曲縣
43 Ⅴ—7 南梁說唱 慶陽市華池縣
44 Ⅴ—8 甘南「則肉」演唱 甘南州
45 Ⅵ—1 高抬 平涼市庄浪縣
46 Ⅵ—2 萬人扯繩賽 甘南州臨潭縣
47 Ⅶ—1 敦煌藝術—美術技藝研承 敦煌研究院
48 Ⅶ—2 夜光杯雕
(酒泉夜光杯雕 酒泉市
武山夜光杯雕) 天水市武山縣
49 Ⅶ—3 藏族唐卡 甘南州
50 Ⅶ—4 磚雕 臨夏州臨夏縣
51 Ⅶ—5 慶陽香包綉制 慶陽市
52 Ⅶ—6 木版窗花年畫 定西市岷縣
53 Ⅶ—7 剪紙 慶陽市、平涼市、 定西市、天水市、 白銀市、張掖市、
蘭州市
54 Ⅶ—8 馬尾編荷包 平涼市庄浪縣
55 Ⅷ—1 敦煌古樂器製作技藝研承 敦煌研究院
56 Ⅷ—2 天水雕漆製作技藝 天水市秦州區
57 Ⅷ—3 洮硯製作技藝
(岷縣洮硯製作技藝 定西市岷縣
卓尼縣洮硯製作技藝 甘南州卓尼縣
臨潭縣洮硯製作技藝) 甘南州臨潭縣
58 Ⅷ—4 保安族腰刀鍛制技藝 臨夏州積石山縣
59 Ⅷ—5 東鄉族擀氈技藝 臨夏州東鄉縣
60 Ⅷ—6 刻葫蘆(臨夏刻葫蘆 臨夏州臨夏市
蘭州刻葫蘆) 蘭州市
61 Ⅷ—7 甘谷脊獸製作技藝 天水市甘谷縣
62 Ⅷ—8 肅北縣蒙古族馬頭琴製作技藝 酒泉市肅北縣
63 Ⅷ—9 肅北雪山蒙古族馬上用具製作技藝 酒泉市肅北縣
64 Ⅷ—10 舟曲縣織錦帶 甘南州舟曲縣
65 Ⅷ—11 夏河金屬飾品製作技藝 甘南州夏河縣
66 Ⅷ—12 蘭州青城水煙製作技藝 蘭州市榆中縣青城鎮
67 Ⅷ—13 蘭州黃河大水車製作技藝 蘭州市
68 Ⅸ—1 靈台縣皇甫謐針灸術 平涼市靈台縣
69 Ⅸ—2 藏醫葯 甘南州
70 Ⅹ—1 博峪採花節 甘南州舟曲縣
71 Ⅹ—2 夏河縣香浪節 甘南州夏河縣
72 Ⅹ—3 乞巧節 隴南市西和縣
73 Ⅹ—4 合水麵塑風俗 慶陽市合水縣
74 Ⅹ—5 蘭州羊皮筏子 蘭州市
75 Ⅹ—6 隴東窯洞民居文化 慶陽市
76 Ⅹ—7 肅北雪山蒙古族服飾 酒泉市肅北縣
77 Ⅹ—8 裕固族人生禮儀 張掖市肅南縣
78 Ⅹ—9 太昊伏羲祭典 天水市
79 Ⅹ—10 十八路湫神祭典 定西市岷縣
80 Ⅹ—11 西王母祭典 平涼市涇川縣
81 Ⅹ—12 公劉祭典 慶陽市西峰區
82 Ⅹ—13 插箭節 甘南州
83 Ⅹ—14 「※」字燈會 金昌市
84 Ⅹ—15 周祖祭典 慶陽市慶城縣
85 Ⅹ—16 拉扎節 定西市臨洮縣

第二批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共計88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一、民間文學(共計3項)

1 Ⅰ—1 《格薩爾》 甘南州瑪曲縣
2 Ⅰ—2 岷縣寶卷 定西市岷縣
3 Ⅰ—3 康縣木籠歌 隴南市康縣

二、民間音樂(共計9項)

4 Ⅱ—1 隴東民歌 平涼市崇信縣
慶陽市環縣
慶陽市華池縣
5 Ⅱ—2 兩當號子 隴南市兩當縣
6 Ⅱ—3 康縣鑼鼓草 隴南市康縣
7 Ⅱ—4 康南毛山歌 隴南市康縣
8 Ⅱ—5 嗩吶藝術 武威市民勤縣
隴南市康縣
天水市秦州區
9 Ⅱ—6 永昌曲子 金昌市永昌縣
10 Ⅱ—7 卓尼土族民歌 甘南州卓尼縣
11 Ⅱ—8 臨洮花兒 定西市臨洮縣
12 Ⅱ—9 甘州小調 張掖市甘州區

三、民間舞蹈(共計17項)

13 Ⅲ—1 慶城徒手秧歌 慶陽市慶城縣
14 Ⅲ—2 酒泉「福祿車」 酒泉市肅州區
15 Ⅲ—3 宕昌羌儺舞 隴南市宕昌縣
16 Ⅲ—4 民樂頂碗舞 張掖市民樂縣
17 Ⅲ—5 天祝土族安召 武威市天祝縣
18 Ⅲ—6 道台獅子 蘭州市榆中縣
19 Ⅲ—7 馬銜山秧歌 蘭州市榆中縣
20 Ⅲ—8 太符燈舞 蘭州市榆中縣
21 Ⅲ—9 和政秧歌 臨夏州和政縣
22 Ⅲ—10 河州北鄉秧歌 臨夏州永靖縣
23 Ⅲ—11 節子舞 金昌市永昌縣
24 Ⅲ—12 「哈欽木」 甘南州合作市
25 Ⅲ—13 拉卜楞民間舞 甘南州夏河縣
26 Ⅲ—14 秦州夾板舞 天水市秦州區
27 Ⅲ—15 臨洮儺舞 定西市臨洮縣
28 Ⅲ—16 秦州鞭桿舞 天水市秦州區
29 Ⅲ—17 黃河戰鼓 白銀市白銀區

四、傳統戲劇(共計7項)

30 Ⅳ—1 木偶戲 慶陽市正寧縣
酒泉市瓜州縣
31 Ⅳ—2 皮影戲 張掖市民樂縣
武威市涼州區
白銀市會寧縣
32 Ⅳ—3 隴南高山劇 隴南市
33 Ⅳ—4 邵家班子木偶戲 張掖市甘州區
34 Ⅳ—5 涼州半台戲 武威市涼州區
35 Ⅳ—6 西廂調 蘭州市榆中縣
白銀市白銀區
36 Ⅳ—7 民勤小曲戲 武威市民勤縣

五、曲藝(共計6項)

37 Ⅴ—1 蘭州太平歌 蘭州市安寧區
蘭州市皋蘭縣
38 Ⅴ—2 河州平弦 臨夏州臨夏市
39 Ⅴ—3 甘穀道情 天水市甘谷縣
40 Ⅴ—4 秦州小曲 天水市秦州區
41 Ⅴ—5 春官歌演唱 隴南市禮縣
42 Ⅴ—6 河池小曲 隴南市徽縣

六、民間雜技與競技(共計2項)

43 Ⅵ—1 崆峒派武術 平涼崆峒文武學校
44 Ⅵ—2 秦腔獠牙特技表演 張掖市高台縣

七、民間美術(共計10項)

45 Ⅶ—1 西峰泥塑 慶陽市西峰區
46 Ⅶ—2 石雕藝術 慶陽市寧縣
慶陽市合水縣
47 Ⅶ—3 剪紙 酒泉市瓜州縣
酒泉市敦煌市
天水市清水縣
定西市通渭縣
白銀市會寧縣
48 Ⅶ—4 木雕 甘南州卓尼縣
隴南市武都區
天水市武山縣
天水市秦州區
酒泉市金塔縣
49 Ⅶ—5 紅古刺綉 蘭州市紅古區
50 Ⅶ—6 天水鴻盛社秦腔臉譜 天水市秦州區
51 Ⅶ—7 天水竹雕 天水市秦州區
52 Ⅶ—8 水陸畫 武威市涼州區
定西市臨洮縣
53 Ⅶ—9 阿克塞哈薩克族刺綉 酒泉市阿克塞縣
54 Ⅶ—10 臨夏穆斯林建築藝術 臨夏州

八、傳統手工技藝(共計18項)

55 Ⅷ—1 西峰陶塑技藝 慶陽市西峰區
56 Ⅷ—2 寧縣皮影雕刻技藝 慶陽市寧縣
57 Ⅷ—3 王錄拉板糖製作技藝 慶陽市正寧縣
58 Ⅷ—4 平涼紙織畫工藝 平涼紙織畫社
59 Ⅷ—5 安口陶瓷製作技藝 平涼市華亭縣
60 Ⅷ—6 敦煌彩塑製作技藝 敦煌文化學會
61 Ⅷ—7 禮縣井鹽製作工藝 隴南市禮縣
62 Ⅷ—8 竹籃寨泥玩具製作技藝 隴南市成縣
63 Ⅷ—9 寺台造紙術 隴南市康縣
64 Ⅷ—10 紅古黑陶製作技藝 蘭州市紅古區
65 Ⅷ—11 東鄉族釘匠工藝 臨夏州東鄉縣
66 Ⅷ—12 永靖王氏鐵器鑄造技藝 臨夏州永靖縣
67 Ⅷ—13 永靖白塔鄉古建築藝術 臨夏州永靖縣
68 Ⅷ—14 通渭脊獸製作技藝 定西市通渭縣
69 Ⅷ—15 通渭草編技藝 定西市通渭縣
70 Ⅷ—16 鐵芯子製作技藝 蘭州市西固區
蘭州市皋蘭縣
71 Ⅷ—17 秦安麥稈編技藝 天水市秦安縣
72 Ⅷ—18 裕固族皮雕技藝 張掖市肅南縣

九、傳統醫葯(共計1項)

73 Ⅸ—1 華銳藏醫藏葯 武威市天祝縣

十、民俗(共計15項)

74 Ⅹ—1 阿克塞哈薩克族氈房 酒泉市阿克塞縣
75 Ⅹ—2 天祝土族婚俗 武威市天祝縣
76 Ⅹ—3 七月官神 蘭州市榆中縣
77 Ⅹ—4 蘭州清湯牛肉麵 蘭州市城關區
78 Ⅹ—5 正月十九迎婆婆 甘南州舟曲縣
79 Ⅹ—6 藏族服飾 甘南州
武威市天祝縣
80 Ⅹ—7 甘南藏族婚禮 甘南州夏河縣
81 Ⅹ—8 秦安女媧祭祀儀式 天水市秦安縣
82 Ⅹ—9 青苗會 定西市岷縣
83 Ⅹ—10 蘭州「天把式」 蘭州市皋蘭縣
84 Ⅹ—11 窯街「福」字燈會 蘭州市紅古區
85 Ⅹ—12 九宮八卦燈會 定西市岷縣
86 Ⅹ—13 金塔黃河燈會 武威市涼州區
87 Ⅹ—14 裕固族剪馬鬃 張掖市肅南縣
88 Ⅹ—15 裕固族祭鄂博 張掖市肅南縣

❿ 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呢

1、崑曲

崑曲(Kun Opera),又稱昆劇、崑腔、崑山腔,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劇種,也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的珍品。崑曲發源於14世紀中國的蘇州太倉南碼頭,後經魏良輔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國,自明代中葉獨領中國劇壇近300年。

閱讀全文

與甘肅省有哪些民宿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