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後喻文化是指什麼
後喻時代指在當今高科技時代的某種條件下,晚輩(或學生)由於掌握了一定的新知識新技能,給先輩(或教師)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時代。文化反哺是後喻時代的最基本特徵。
後喻時代指在當今高科技時代的某種條件下,晚輩(或學生)由於掌握了一定的新知識新技能,給先輩(或教師)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時代。文化反哺是後喻時代的最基本特徵。
㈡ 後喻文化的介紹
美國社會學家瑪格麗特·米德在《文化與承諾》一書中,將時代劃分為「前喻文化時代,並喻文化時代,後喻文化時代」。所謂的後喻文化,就是年輕人因為對新觀念、新科技良好的接受能力而在許多方面都要勝過他們的前輩,年長者反而要向他們的晚輩學習。
㈢ 什麼是後喻文化
美國社會學家瑪格麗特·米德在《文化與承諾》一書中,將時代劃分為"前喻文化時代,並喻文化時代,後喻文化時代"。所謂的後喻文化,就是年輕人因為對新觀念、新科技良好的接受能力而在許多方面都要勝過他們的前輩,年長者反而要向他們的晚輩學習。
簡介
文化與承諾
美國社會學家瑪格麗特·米德在<文化與承諾>一書中,將人類社會劃分為「前喻文化」、「並喻文化」和「後喻文化」三個時代。在「前喻文化」中,晚輩主要向長輩學習;「並喻文化」中晚輩和長輩的學習都發生在同輩人之間。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科技革命的蓬勃發展使整個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革,社會由此進入了長輩反過來向晚輩學習的「後喻文化」時期。「如果說過去存在若干長者,憑著在特定的文化系統中日積月累的經驗而比青年們知道得多些。那今天卻不再如此」。米德在文章中如是總結道。
在「後喻時代」,學生通過網路或其他手段會比家長、老師更早、更多地獲得信息,當學生對事物的感知與教師所教知識發生沖突時,學生會大膽或無情地對教師的「教育」進行評價或批判。
所謂後喻時代,指的是在某種條件下晚輩(或學生)給先輩(或教師)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時代。文化反哺是後喻時代的最基本特徵。
㈣ 後喻文化對教育工作怎樣的挑戰
後喻文化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美國著名文化人類學家米德在其名著《代溝》中提出,從文化傳遞的角度可以把人類文化的發展分為三種基本形式:前喻文化、並喻文化和後喻文化。前喻文化是指晚輩向長輩學習的文化;並喻文化是指晚輩和長輩的學習都發生在同輩人之間;後喻文化則是指長輩反過來向晚輩學習。
後喻文化的挑戰會有來自於長輩的心態和一種思維定式的阻礙。另外對於施教者本事也會有相當的壓力,時代的進步,學生層出不窮的新思路新想法都會給施教者前所未有的挑戰
㈤ 後喻文化的簡介
這是對幾千年文化的一種顛覆,由於互聯網的發展,人們的很多學習觀念已經悄然改變,互聯網包羅萬象,以前口頭禪是不懂問老師,不懂問父母,現在成了不懂問「」。當我80歲的教授爸爸戴起老花鏡,湊到電腦前,一筆一畫地把我的字字句句工整地記錄在筆記本上的時候,或許他的內心也有許多的無奈。因此,許多的師道尊嚴和長幼序列的觀念已經隨著時代而悄然改變,「我們坐在高高的谷堆旁邊,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將成為美好的古典童話。
㈥ 什麼是指青年一代將知識文化傳遞給前輩的過程
後喻文化是指青年一代將知識文化傳遞給前輩的過程。
美國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在《文化與承諾——一項有關代溝的研究》(1970)一書中提出。 在現代通訊、 交通 和技術革命迅猛發展的情景下,長輩只有虛心向小輩學習,利用他們廣博而新穎的知識,才能建立一個有生命力的未來。 米德認為後喻文化將成為當代世界獨特的文化傳遞方式。 1970年,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就在《代溝》一書中提出了著名的「三喻文化」,即前喻文化、並喻文化和後喻文化。
㈦ 後喻文化的「矛盾與沖突」日漸凸現和增多
後喻文化時代的來臨使得高校師生之間的「矛盾與沖突」日漸凸現和增多,傳統的高校師生關系與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校園的要求漸行漸遠。合作教育學有一個很好的論斷:「師生之間的關系決定著學校的面貌。」融洽的師生關系孕育著巨大的教育「親和力」。因此,為了適應時代發展和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效率與效能的要求,體現後喻文化時代特徵的高校新型師生關系亟待建立。
後喻文化時代高校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必須堅持正確的倫理取向,在此基礎之上,還要選擇與遵循科學合理、切實可行、有效的具體實現途徑。對此,筆者建議高校師生應當通過交流、溝通與對話,構建彼此尊重、民主、平等、合作、共同發展的和諧師生關系。後喻文化背景下和諧的高校師生關系應該是:
人格平等,彼此尊重 如今社會,人人生而平等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尤其是青年大學生對平等的追求更為強烈。因此,平等應該是後喻文化時代高校師生關系倫理的核心要素。首先,高校大學生與教師都是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沒有高貴與卑微之分。每個大學生都有表達和實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的權利,教師和學生都是平等和自由的個體,學生與教師同樣擁有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利。在高校里,要建立一種什麼樣的師生關系,主動權主要在教師手上。因此,教師應該積極轉變思想觀念,主動摒棄「教師權威」「知識本位」「精英主義」的倫理取向,從權威的神壇上走下來,積極與學生進行平等交流、對話與溝通,傾聽大學生的心聲,用心去踐行教師的使命。
尊重是新型師生倫理關系的重要體現,要達成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應該彼此尊重。當然,首先學生應該尊重教師,包括尊重教師的人格、勞動等。當然,教師也應當尊重每個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教師對學生的尊重,一方面體現在對學生獨特個性行為表現的接納和需要的滿足,另一方面體現在為大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使其實現自己個性自由與全面地發展。
民主合作,共同進步 後喻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師生關系的應然狀態是共同探求真理的合作夥伴。適應時代新要求的高校新型師生關系應當更加強調民主與合作,師生關系的民主性是指教師和學生都是具有相對獨立性的人,師生之間是以此為基礎的人—人關系;高校新型師生關系同時也強調師生的共同進步和發展,師生要取得共同進步必須擯除師生之間功利性的因素和干擾,必須注重師生間的相互理解、相互合作。
傳統的高校師生關系很難找到民主的意味,但是,後喻文化背景下高校新型師生關系則要求廣大教師應當具有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和管理理念,在師生平等的基礎上充分發揚民主,積極、主動地與學生進行對話和溝通,遇到與學生利益有關的重大事件,積極徵求學生們的建議,從而防患於未然,避免師生間不必要沖突的發生。只有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民主,增強師生民主意識,才能實現師生的最優化發展。教學的本質在於交往、溝通與合作,師生共同進步,「教學相長」。高校中的教師應該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學活動中的引導者、促進者、合作者和學習者。在現代教育過程中,教與學互為關聯,互為依存。體現在教學主體及教學模式上,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對話型教學應當代替以往以教師為絕對主體的講授型教學。
另外,教師還應該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在與學生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教學過程中努力完善自己的個性,自覺提高自身修養,擴展知識視野,提高敬業精神,提升教育藝術,最終達到師生的共同進步,在此過程中同時也鞏固著師生間的和諧師生關系。
綜上所述,各種媒體的快速發展,使得年輕一代獲取信息的途徑和方式日趨多元化。尤其是當今高校里的大學生對新生事物有較強的敏感性和接受能力,而且可以通過其他多種途徑獲得教師所具備的專業知識,正在不斷消解教師的權威。再加上,高校里師生交流的缺乏,師生關系表面化,日漸淡化甚至惡化。後喻文化背景下高校中的師生關系亟待改善或重構。民主、平等、合作、發展、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有利於改變當前高校師生關系的隔離、疏遠的狀態,從而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效能,達成學生個性自由與全面發展教育之鵠的,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