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發揚院士文化

如何發揚院士文化

發布時間:2022-09-19 05:37:19

❶ 袁隆平、吳孟超兩位院士逝世一周年,我們該怎樣表達我們的緬懷之情

袁隆平、吳孟超兩位院士逝世一周年,我們應該對他們表達我們的緬懷之情。

這兩位老人他們的這一生無疑是非常的偉大的,都在致力於為我國的發展而努力著。所以我們作為一個中華兒女,更應該好好的踐行他們的精神,把他們這一生的努力珍惜著。我相信在他們的精神的影響之下,我們中國的兒女會更加的珍惜糧食,愛護每一粒大米。我們也會珍惜自己的身體健康,護好自己的生命安全,這些就是對於這兩位老人最深刻的緬懷之情。

❷ 文化自信需要「文化自覺」是哪個中國工程院院士提出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程泰寧表示文化自信需要「文化自覺」!

程泰寧,生於1935年,籍貫南京。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東南大學建築設計與理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獲「梁思成建築獎」,出版《程泰寧文集》《語言與境界》等學術專著。

我們不能再拾人牙慧、跟著別人「漂浮」了,同時,也不能總是「回頭看」。我們需要獨立思考,需要有自己的價值取向和評價體系。對建築創作而言,弘揚傳統文化作為一種態度固然重要,但這並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的目的應該是在對話和傳承基礎上,通過比較、轉換、創新,建構有特色的、能夠推動中國以至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中國現代文化。當然這需要很多人的長期努力和積累,過程將很漫長。但是為了中國現代建築的健康發展,我們只能堅持,無可迴避。

當前,世界文化格局正在重構。作為中國建築師,應該意識到,我們正站在一個歷史節點上。我們的路既不在西方,也不在後方,而是在腳下的正前方。面對當前世界建築現狀,對中國建築師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把握時機,乘勢而上,此為最佳選擇。我們的作品要有中國特色,作品所體現的理念要有普適價值,我們不是模仿趨同,而是以一種獨特的,同時能為世界所理解、所共享的理念與國際接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世界建築大舞台上真正取得話語權,為世界建築多元化發展做出中國建築師的貢獻。我理解,這,就是中國建築師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

❸ 新華社、中紀委、半月談等發聲,立挺張伯禮院士,意味著什麼

新華社、中紀委、半月談等權威媒體發聲力挺張伯禮院士,不知道那群躲在陰暗面的小人,現在怎麼樣了?還站出來護主嗎?上一次發了一篇類似的內容,竟然還有人在底下留言說:“是誰給了張伯禮院士國家情懷的認證、方方發表武漢的“真實記錄”就沒有國家情懷嗎?”,還一直跟我爭論不休,我只是懶得跟他說,嫌他眼界太低,他還得意洋洋!就是因為這樣的人多了,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現在看到沒有?是國家給了張伯禮院士“國家情懷”的認證,要爭辯,要反抗,請到這些媒體下方留言,讓14億中國人看到你丑惡的嘴臉。

不得不說,國家需要正能量的人,需要這群人來樹立正確的榜樣,躲在陰暗面的小人們,瑟瑟發抖吧!

❹ 作為新時代青年大學生,我們要向鍾南山院士學習什麼

作為新時代青年大學生,我們要向鍾南山院士學習在國家需要的時候不畏艱險、不計個人得失主動接過了重任,時代需要這樣的榜樣來感染我們年輕人以至於子子孫孫,中華文化精神的博大和寬廣也需要我們這新一代的年輕人去發現。

鍾南山說,父親曾告誡他,「無論在何種境遇之下,都要誠實、鮮明地亮出自己的真實想法。」這句話對他影響至深。

鍾南山一直秉承的原則是:「真話不是真理,它不一定是對的,但能啟發大家思考就很好。當然講真話一定要以事實為依據。」

而之所以讓鍾南山毫不猶豫說出真話的,是他那顆繼承醫學世家「懸壺濟世」的利他之心。內心裝著他人,關切他人的安危,加上過硬的職業操守,這些就是鍾南山的底氣。

(4)如何發揚院士文化擴展閱讀:

在工作中,我們要擁有一錘定音的能力,一定是建立在自己專業基礎上的。而這種專業,跟平時在學習中不斷積累,在實踐中不斷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關,也是長期專注一個領域的結果。

所以,想要在工作上取得成果,一定要有意識地將自己打造成一個領域里的專家型人才,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客戶,獲得客戶的贊賞和信任。

❺ 應該怎樣建設精神文化

校園精神文化是指學校在長期辦學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學校意識和文化觀念,它是一種深層的校園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靈魂。主要體現在班風、校風建設上。班風、校風看不見、摸不著,但它滲透表現在校園內多種文化裁體及其行為主體身上,讓人時時處處切實感受到它獨特的感染力、凝聚力、震撼力。置身其中,受教育者無需教育者更多的說教,便會自然而然地、不知不覺地感悟它對心靈的凈化和情感的熏陶。具體說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抓起。 (1)、建立學校的文化傳統。開展重要節日、紀念日和學校重大集會的主題慶祝紀念活動;確立屬於學校師生自己的節日。舉辦不同形式不同內容和規模的文學節、音樂節、美術節等文體、聯誼活動;定期表彰獎勵「文明班級」、「優秀學生」、「優秀學生幹部」、「十佳學生」等;設計製作體現學生精神風採的校服、班服,做到教師、學生佩證上崗等。 (2)、抓好學校集體意識的培養。培養集體意識,要求教職員工都要有主人翁責任感,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發揮團結友愛精神,從身邊小事做起,反對個人主義。 (3)、抓好輿論建設。正確健康的輿論,能產生巨大的教育力量,能保證學校工作得以順利開展。也可以為學校形成良好校風奠定基礎。要創辦好宣傳櫥窗、校報和校廣播站,使其發揮正確的輿論導向作用,弘揚校園文化的主旋律;設立閱報欄,至少訂閱十種以上報紙,每日更換;開放圖書館、閱覽室,讓同學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遊,去探索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方面的知識;要求學生在一定時間內讀一本好書,唱一首好歌,背一首好詩,看一部好電影,說一句格言,使學生能自覺抵制「消極文化」、「角落文化」、「垃圾文化」。 校園文化是指學校這個特殊場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雙主體以校園為空間背景,圍繞教學活動和校園生活而創制並共享的,以文化沖突與統整為表徵的亞文化系統。它體現在顯性課程和潛在課程(亦稱隱性課程)兩方面,顯性課程指學校規定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技能、思想觀點、行為規范等,潛在課程包括校園建築、文化設施和環境布置等有形環境和校風、教風、學風、人際關系、文化生活、集體輿論、心理氣氛以及校園群體觀點、信念等無形環境。後面的這些校園精神和校園價值觀等觀念形態的東西是校園文化的深層結構和核心內容,對於整個校園的生存和發展都具有指導意義,是校園建設的無形資產,與學校的辦學質量連接在一起的,是學校重要的可持續發展要素之一。我們應當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並努力使其育人作用得以充分發揮。 作為一種潛在的隱性課程為主的校園文化,在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中,具有情境性、滲透性、持久性、暗示性和愉悅性等特點。校園文化正是以它形象直觀的表達形式,把思想教育寓於各種具體可感的情境之中。校園文化的教育功能正是通過學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優美的物質環境所施加給學生的積極影響和感染、熏陶而實現的。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如何才能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德育功能,並使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愛國成才觀,必須把握好如下幾個原則。 首先,教育性原則。古人雲:「百行以德為首。」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道德建設的好壞,體現著一個國家民眾的精神狀態,影響著一個民族事業的興亡勝衰。道德興,國家興;道德興,民族興--這是現實得出的結論。學校是教育人、培養人的場所,校園文化作為學校教育的一部分,首先必須突出教育性特點,時時、處處把握教育性原則,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校園文化潛在的導向功能。通過各種有效形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中華民族精神教育,探求激發學生學習成才的規律,使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在形成正確的愛國成才觀的基礎上提高學習成績。 其次,科學性原則。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的一項整體工程,它涉及面廣,需要調動方方面面的力量,學校應精心統籌,科學規劃,合理安排,避免出現各行其事、相互掣肘的局面。例如,學生課余文化生活,一要建立組織系統,從領導機構到專、兼職輔導老師,再到學生必須環環相扣;二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知識結構、心理特點,合理安排活動的內容,基本上形成序列,以滿足不同年級、不同特點、不同興趣愛好學生發展的需要。 最後,藝術性原則。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要有藝術眼光,要讓學生通過學校的設施、氛圍等,處處受到藝術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校園環境的綠化、美化,應努力做到四季各有特點,陽春蔥籠滴翠,盛夏濃蔭覆地,涼秋紅楓似火,寒冬松柏長青;校園建築的設計、景點的安排,努力做到外形、色彩和諧統一,給人以爽心悅目的感覺;學校文化活動的安排,也要融教育性、科學性和藝術性於一體,努力使活動開展得新穎、活潑有趣,使校園文化對青少年學生產生強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促使他們主動、熱情、積極地參與其中,從而使他們的思想情操自然而然地得到陶冶,心靈在無形之中得到凈化。 目前,我們已經做的一些工作: 1、 發掘環境文化。 學校無閑處,處處熏陶人。環境不僅是學生生活的空間,也是培養學生文明素質的載體。我們發掘、利用校園的環境,形成了濃厚的立體環境文化,使一草一木、一牆一板都能說話,都起到教育人、啟迪人的作用。恰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一草一木皆關情」。教室里、走廊上,懸掛的是歷屆畢業生以及在校普通班、美術特色班學生的優秀作品,自己的作品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我們又兩次動員各年級全體學生收集格言警句,要求在愛國與成才的主題下,結合兩個信念:只要努力學習,每個學生都可以成才;熱愛祖國,為國家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收集有關人格、人生觀、道德觀、世界觀等的格言警句,每班選定名人或自編的共兩條格言警句經過加工製作分別布置在教室內外。通過個別訪談,我們了解到這些格言警句的確對部分同學起到了一定的激勵作用。哲理雋語讓學生體會,凡人小語使學生共鳴,名人名言叫學生醒悟思索。課題組還提議組建校「小記者團」,創辦校報《晨曦報》,建立長橋中學網站,校刊、校報及時報道學校的新人、新事、新面貌,堅持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學校將原有的宣傳櫥窗留出一半作為愛國成才教育的專欄,定時更換其中的內容,學生和老師們課余時間看專欄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學生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滿著健康的、蓬勃向上的文化氛圍之中,心靈自然盪滌,思想必然升華。 2、 修煉禮儀文化。 健康的、高雅的交際方式和能力是現代中學生必備的素質之一,怎樣處理同學間關系?怎樣處理師生關系?怎樣處理與父母的關系?怎樣認識愛國與成才的關系等等。優化學校人際環境,開展尊師愛生活動,建立起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同時,發揮班級環境的熏陶教育,如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師生共同營造良好的人際環境,包括班風、學風、集體輿論、文化氛圍等,老師和學生無論是在課堂或課後都倡導「贊賞鼓勵」。目前,「老師好!」已經成為校園流行語。 3、 充實活動文化。 校園文化是一種群體文化,它體現在學校的一切活動中。現代中學生朝氣蓬勃、活潑好動,死讀書、讀死書有悖於中學生身心。基於這一認識,走出課堂,寓教於樂,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創建文明、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生活。組織了「小記者團」,每月時報道學校的新人、新事、新面貌;在課題組的提議下,學校成立了我校科學院(理科)、社科院(文科),設立兩院的目的是為了樹立學生中刻苦學習、努力成才的榜樣,也使院士們以科學家為榜樣,從小樹立遠大志向,為中華民族的和平崛起而發憤學習,並通過大力宣傳來激勵廣大同學的學習上進心,從而推動學校整體的教育教學發展。科學院和社科院院士每學期都要分別進行課題研究,如這次暑假我所負責的社科院將進行:上海市民的素質--長橋中學師生協作與合作精神綜合調查。我們還開展了全校范圍的校長助理招聘,競選出學生校長助理;每月評選最值得表揚者,並讓他們擔當升旗手;校運會人頭攢動,健兒們生龍活虎;世界環保日的環保宣傳教育,倡導學生愛校、節能;校園科技節上,學生們放飛飛機的同時也放飛了自己的理想。在區戲劇節系列專場比賽中,我們的兩院院士們也積極投入其中參與排練,最終我們獲得了一個二等獎和一個三等獎的好成績。又一次讓學生們體會和感受到團結、協作的力量。經過一次次的活動,我們也非常欣喜的看到學生們身上可喜的進步。 後面工作的一些設想: 1、繼續充實活動文化。 我們應該成立校園電視台,組織「小記者團」團員們走出火熱的校園生活,以自己敏銳的視覺把握瞬息萬變的時代脈搏;組織校園文化藝術節,讓學生自編自演;走出校園,走進社區、參觀工廠,每月組織社會實踐課使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做人、學會動手;指導學生參加讀書徵文比賽,組織書畫攝影活動,舉辦心理講座等。多姿多彩的課余活動可以展示學生的青春活力和個性特長,激發學生無窮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 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應有重點、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結合重大事件、節假日,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主題月系列活動。下學期我們計劃展開如下活動: 「祖國在我心中」為主題的慶國慶系列教育月活動,以「尊師重教、終身學習」為主題的九月學習月活動,開展 「美在身邊」教室文化建設比賽活動,使教室更加整齊潔凈、文明祥和,又具有鮮明的個性特色。系列主題活動的開展,能夠使校園文化建設落到實處,推進校園精神文明的建設。 2、健全價值文化。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商品經濟的發展,社會上涌現了各種各樣的思想學說、人生觀、價值觀,而這些又勢必影響到校園的莘莘學子。學生由於人生閱歷和辨別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完全作出正確的判別。通過組織參觀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定期觀看愛國教育影片,讓學生了解自己、把握人生方向,爭取美好未來如此等等。開展有組織的班、團、學生會活動,對學生進行有計劃的經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組織管理,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和集體主義精神。在活動中校正觀念,在實踐中認同價值,在學習生活中完善自己的人格。培養學生「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觀和遠大的人生理想。制訂校訓、編寫校歌以及一系列的規章制度等。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對周圍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學生的情操,使他們變得高尚文雅。」一個良好的校園環境則有利於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有利於學生素質的培養和提高。雖然這種影響是間接的,但是,力量是巨大的。正如美國教育家布萊森所說:任何一所學校環境都在默默的對孩子們發表演說,而且孩子們的確會注意它,不知不覺中接受熏陶和影響。校園環境不僅反映了一定時代的傳統觀念,而且也影響著教學的積極性。因此,優化育人環境不僅僅看作是一種管理,更應該說它是培養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優化育人環境還需要學校、社會、家庭的密切配合,只有大家都重視校園文化建設,以人為本,環境育人的功能才會得到真正加強,學生才能真正健康的發展。

❻ 北京市中關村中學的文化傳統

學生為本、贏在拼搏、同步發展
學生為本:傳承「學生的成長就是學校的成功」的理念,立足學生的終身發展,以學生在校能快樂地學習,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揮作為最終的教育目的,為學生全面、和諧、健康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贏在拼搏:拼搏才會贏的信念,伴隨著中關村中學每一步的成功、發展和跨越。愛拼才會贏,是積極的人生態度,閃爍著理性的工作智慧;是教育理想的追求,承載著學校的使命與責任;是對自我的信任,滿懷激情迎接挑戰和機遇。
同步發展: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編織學生成長成才的搖籃,搭建教師發展的廣闊舞台,實現學生、教師、學校同步發展。
學校文化特色:人本、合作、奉獻、創新的共同價值理念
教師隊伍特色:師德高尚、業務精湛、思想先進、勇於創新
課程特色:科學人文、多元開放
德育特色:恩來精神、院士文化
藝術、體育、科技特色:普及提高結合,一流競賽社團
設備、設施特色:人無我有,人有我優,超前實用
建築、環境特色:現代化建築、花園式環境、文化場氛圍 校訓:崇德、尚禮、篤學、求真
崇德:發揚傳統,傳承美德,以崇敬之心遵從思行規范,砥礪意志品質,做品行高尚的人。
尚禮:倡導文明,尊崇禮節,以謙遜之心提高自身修養,滋潤涵養心靈,做習慣優秀的人。
篤學:謙虛嚴謹,刻苦堅韌,以進取之心學習文化知識,致力研究創新,做勤奮好學的人。
求真:尊重規律,勇於探索,以執著之心追求科學真理,領悟人生真諦,做務實高效的人。
校風:文明、誠信、勤勉、奮進
教風:敬業、愛生、合作、創新
學風:樂學、好問、勤思、博覽 北京市中關村中學自1982年建校以來,在教師隊伍建設、教育教學質量、綜合素質教育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贏得了社會的贊譽。
在中關村中學成長的過程中,得到了老一輩革命家及時任黨和國家領導人對該校師生的教誨和勉勵。建校不久,李先念主席就題詞「勤奮好學」,給全校師生以極大的鼓舞,使勤奮好學的良好校風迅速形成。此後中關村中學又先後得到其他老一輩革命家、黨和國家領導人、科學家、藝術家、知名人士的題詞二百多幅,體現了他們對全校師生的熱情關懷。
這些題詞內容廣泛、見解深刻,是教育師生的極好教材,是中關村中學寶貴的精神財富。這些題詞,或對師生寄予殷切的期望,或對教育教學提出精闢的見解,或介紹治學科研的經驗方法,或坦言自己的人生感悟,有的慷慨激昂催人奮進,有的平易親切感人至深,有的含深情於筆端,有的富哲理於紙上。師生在這些題詞前駐足瞻仰,就是在同智者對話。
北京市中關村中學珍藏的這些名人手跡,有不少是不可多得的書法藝術珍品,許多革命家、領導人、文化科學工作者,他們不僅品德高尚事業有成,而且有很高的文化藝術修養。他們的書法風格或古樸蒼勁,或飄逸瀟灑,各具特色。同學們可以想見其為人,領略其風范,在受到思想教育的同時,也受到藝術的熏陶。 校徽
作者:劉永林;創作時間:1995年。
創作說明:校徽整體呈圓形,分為上下兩部分。
上半部分為騰飛圖:在頭雁的引領下,整齊的雁陣翱翔在廣闊而又平靜的海面上。它象徵著中關村中學在新時代的新發展。我們中關村中學就是那雁陣,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發展、騰飛;該校的全體教職員工就是那雁陣,在學校領導的引領下,求索、創新;該校師生共同組成了那雁陣,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成長、成才。無垠的大海象徵著和諧、安定的新時代,它為我們提供了自由翱翔的空間。
下半部分為育才圖:此圖既如園丁用雙手呵護成長中的幼苗,象徵著中關村中學人的教育品格,崇德尙禮、敬業愛生;又如手捧啟卷之書,象徵著中關村中學人的學習風尚,篤學慎思、博採眾長。校徽的上、下兩部分同時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一雙堅實的手托起飛翔的雁群,象徵著中關村中學人用雙手托起飛翔的夢,用大智慧與大勇氣成就輝煌的明天。
校旗
北京市中關村中學校旗旗面為紅色,印有「北京市中關村中學」字樣,長288mm,寬192mm。
校歌
歌名:托起希望的太陽(李幼容作詞、鐵源作曲)
歌詞
我們是新的一代,閃耀著新的風采,我們在科學城學習,開拓新的世界。
迎著科學的星光,駛向知識的大海,為建設現代化祖國,奮發成才!
我們是新的一代,都擁有寬廣胸懷,我們讓青春年華,閃出智慧光彩。
辦成一流的學校,處處洋溢著友愛,為挑起跨世紀重擔,團結朝前邁!
啊!我們中關村中學自豪地歌唱,托起希望的太陽,從這里走向未來! 典禮和儀式 ⑴開學典禮:每學年開學的全校性第一次集會,標志著新學年的開始。
⑵全校集會:由教育處召集,包括每周一的升旗儀式、重大的教育活動、典禮等。
⑶學生表彰大會:每學期表彰榮獲各級榮譽稱號的優秀學生。
⑷「周恩來獎章」頒獎大會:每兩年舉辦一次,為獲得「周恩來獎章」的學生頒發金銀銅獎。
⑸建隊儀式:每年9月,初一年級學生舉行少先隊大隊成立儀式。
⑹離隊建團:每年6月,初一年級學生舉行離隊建團儀式,成立共青團組織。
⑺青春誓言:每年6月,對初二年級學生進行進入青年的責任教育。
⑻百日沖刺:每年距中、高考一百天之際,初、高三年級學生舉行誓師大會。
⑼成人儀式:每年3月,高三年級舉行成人儀式,教育學生開始依法享有成年公民的權利,同時履行公民的義務、承擔公民的責任。
⑽畢業典禮:每年6月舉行,為初三、高三年級學生從母校畢業舉行的儀式。
⑾校慶日:中關村中學始建於1982年,每年10月8日為校慶日,逢五逢十舉辦隆重的慶典。 文化藝術活動 ⑴藝術節:通過各種藝術形式,使學生充分展現自我、施展才智、體現個性、培養能力。每年11月、12月舉辦,單數年為合唱節,雙數年為藝術節。形式包括器樂、真人模仿秀、塗鴉、舞蹈、曲藝、攝影、動漫等。
⑵校園卡拉OK大賽:每學年秋季學期由學生會主辦,有初賽、復賽和決賽,勝出者將參加學校新年慶祝活動。
⑶社團活動成果展示:全校性的學生社團活動成果展示,根據不同社團的特點,有多種專題展示形式。
⑷多元文化欣賞:深受學生喜愛的校園文化藝術活動,每天第一節課前五分鍾通過電視向全校學生播放,是一項全新的藝術教育形式。內容包括世界名畫、古典音樂、體育博覽等,截止2011年6月已累計製作了近千集,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養,培養了學生平等、寬容的多元文化價值觀。
⑸新年聯歡活動:每年12月底舉辦的全校性新年聯歡活動,由全校師生共同參與。 科技類活動 ⑴科技節:全校性科技活動,內容包括科技講座、無線電測向、結構大賽、科技幻想繪畫比賽等。
⑵模型比賽:校級比賽,以建築模型為主、評出集體獎和個人獎。
⑶步行機器人競賽:初一年級、高一年級參加,分組別評出集體獎和個人獎。 體育類活動 ⑴田徑運動會:一年一度的大型全校性學生田徑運動會。
⑵體育文化節:非畢業年級參加,以各種趣味體育活動為主要形式,集健身和娛樂於一身。
⑶班級籃球聯賽:校級籃球賽事,以班級為單位參賽,分初賽和決賽兩個階段。
⑷高中年級籃球賽:校級籃球賽事,以年級為單位組織參賽。 其它教育類活動 ⑴校園新聞:由校電視台製作,在每周四班會時間通過電視向全校學生播放。主要內容包括學校大事件、特色活動等。
⑵新生入學教育:在教育處的領導下,對新生進行的愛校教育。使新生了解中關村中學的歷史,體悟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增強作為一名中關村中學學生的自豪感,明確學校對學生的要求,以盡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
⑶軍訓:以民族精神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為主要內容的軍事訓練。
⑷學生幹部培訓:是學生幹部隊伍建設的重要關節,通過豐富多彩、富有實效的教育活動對學生幹部進行培訓,提高學生幹部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
⑸南京、西安愛國主義教育:由教育處組織初二、高二年級爭創「周恩來班」的班級分別赴南京、西安進行的系列主題教育活動。
⑹紅十字會活動:宣傳紅十字「人道、博愛、奉獻」的精神,傳播自救互救知識,實踐服務社會功能的相關活動。
除上述活動外,還有由教育處、校團委、藝教中心、科技中心、體育組、學生會、校紅十字會等組織的不定期的各類活動。 德育工作 北京市中關村中學始終堅持德育為首的教育理念,把學生做人的教育放在學校工作的第一位。學校秉承傳統,挖掘偉人文化的育人潛力,在師生中開展了「學習周恩來精神風范,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教育活動,在學生中掀起了爭創「周恩來班」的高潮,逐步形成了以「學習周恩來精神風范」為主線,傳承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培養高尚情操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北京市中關村中學是全國較早開展「學習周恩來精神風范,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育活動的學校之一。截止2012年底,共進行了十一屆「周恩來班」的爭創、評選活動,共評選出38個「周恩來班」。該活動已成為學校班級建設的最高奮斗目標。學校開創性地在學生中設立「周恩來獎章」,表彰優秀典型,發揮榜樣的示範作用,促進學風建設。「周恩來獎章」成為中關村學子的最高榮譽。
截止2009年,在被命名的19個「周恩來班」中,有七個班被評為「北京市優秀班集體」;四個班級團支部被評為「北京市紅旗團支部」;「周恩來班」班主任朱軍被評為北京市「紫禁杯」班主任特等獎;李慧文被評為北京市「紫禁杯」班主任二等獎;李梅、黃秀娥、朱軍、范振歡被評為「海淀區班主任帶頭人」。 創建與發展 1995年,學校黨總支與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二編研部(周恩來編研部)黨支部結為友好支部,並通過周恩來編研部與梅園新村紀念館建立了聯系。
1998年,學校領導親赴南京,學習開展爭創「周恩來班」活動的經驗,並醞釀建立該校第一屆 「周恩來班」。
1999年10月,學校德育副校長的邢筱萍、德育主任高稚文、班主任周衛平帶領高二一班全體師生赴南京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並與南京梅園中學結為友好學校,與梅園中學「周恩來班」結為姊妹班。
1999年12月26日,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北京市中關村中學迎接新世紀」大會,命名了該校第一屆「周恩來班」。
在周恩來編研部和南京梅園新村紀念館的幫助下,學校還積極參與了全國「周恩來班」「鄧穎超班」創建活動協作組的工作,連續四次參加全國「周恩來班」、「鄧穎超班」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研討會,與全國46所建有「周恩來班」、「鄧穎超班」 的學校建立聯系,學習和交流德育工作經驗。
2006年10月7日,經過近4個月的籌備,在學校各部門的共同協作下,由該校承辦的全國第五屆「周恩來班」、「鄧穎超班」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研討會在海淀劇院隆重開幕。研討會歷時兩天,圓滿結束。 周恩來勵志館 2012年10月7日,中關村中學迎來建校三十周年校慶之際,經過兩年多籌建成的周恩來勵志館與歷屆校友正式見面,該館成為北京市和海淀區首家校內周恩來主題展館。周恩來勵志館由學校師生共同努力籌建而成,分為立志求索、旅歐入黨、艱辛奮斗和鞠躬盡瘁四個部分,具有獨特的針對青少年的教育價值。

❼ 我們要學習袁隆平的什麼精神或品質

總結:

1.創新,是中國雜交水稻第一人;
2.時刻關心人民,他解決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溫飽問題;
3.不重名利,如果他申請專利的話,或許他現在是中國最富有的人,可是他卻把專利無私的貢獻給國家;
4.對藝術的追求,他擅長小提琴,平時喜歡廣博群書;
5.簡朴,即使已經成為百萬富翁,他的生活依舊簡單。

具體:
袁隆平院士作為科學家,不僅貢獻巨大,更是一位精神可貴、品德高尚的人。他傑出的科技成就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達到了完美結合和高度統一,贏得了社會的普遍尊重。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風,為我們樹立了學習的典範。
一是為國為民為事業不畏艱難,勇於付出的精神。袁隆平對祖國和人民始終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說:「科學研究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不愛國,就喪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則,就不能成為科學家。」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我應該把個人的理想同國家、民族的奮斗目標統一起來,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社會的改革實踐結合起來,牢固樹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遠大理想和永遠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念。
二是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勤奮進取的務實精神。袁隆平院士認為:成功的要決在於「知識、汗水、靈感、機遇」,20世紀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遺傳學說盛行、他視野開闊,通讀外文資料,了解到了孟德爾、摩爾根現代遺傳學理論研究的新動向,於是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打開了雜交水稻「王國」的大門。我認為前輩已為我們這代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樣,我們更應該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立人,學一生,愛一行,鑽一行,遇到困難不退縮,遇到挫折不屈服,百折不撓,鍥而不舍。弘揚時代精神,樂於服務,甘於奉獻,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
三是顧全大局、不計名利、甘為人梯的協作精神。自從事雜交水稻研究起,他都是從大處著眼,從難處著手,從全局著想,所以課題一上馬就能帶動不同地區和單位的合作攻關。20世紀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組發現的「野敗」材料毫無保留地分送給全國18個研究單位,從而加快了協作攻關的步伐,使三系配套得以很快實現。我想作為一名辦公室工作人員更需具備這種精神。團結同志,傾聽大家的呼聲,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工作的預見性。做到「雪中送炭」而非「雨後送傘」做一名合格的服務員,圍繞全局決策,統一認識,理順關系,全力以赴把事辦成、辦好、辦到位。加強自身素質休養樹後勤人形象。
同時,袁隆平院士還具有非常好的人品、作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謙遜豁達,不以權威自居;他作風純朴,關心他人;他熱愛生活,健康樂觀。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我國當代知識分子憂國憂民、造福人類的宏大抱負、自強不息、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不畏艱辛、迎難而上的奮斗意志、淡泊名利、奉獻社會的思想境界。我為我院出了個袁隆平院士而感到驕傲,更為自己生活在這個時代而感到自豪。

❽ 大學生如何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就是中華民族在以往漫長的歲月中,形成的有別於其他民族的思想文化和物質生活的總成。那麼,我們今天說弘揚傳統文化,是不是凡屬傳統文化或者說凡是老的舊的東西都該復興呢?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其實就是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問題。在一些人眼中,傳統文化彷彿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葯,只要它一出現,中國在現代化過程中遭遇的種種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另一些人則更對傳統文化頂禮膜拜,對它既不能有絲毫的懷疑,更不能有取捨之間的猶疑。

而對於傳統文化的態度問題,其實是早在上世紀的五四時期就已經有過反思和激辯的,那個年代的青年曾經響亮地喊出過「打倒孔家店」的口號,而陳獨秀、胡適、魯迅也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標志性人物。

但是,在高喊搶救和弘揚傳統文化的今天,我們依然有必要回答一下「什麼樣的傳統文化才有弘揚的必要」這個老問題。對待傳統文化應該有一種審視的態度,任何的全盤肯定或全盤否定都是不理性的。對此,許多專家學者也表示,搶救和弘揚傳統文化不是復舊和倒退,而是要更好地認同與養護我們民族文化的根,並從中找到它的現代價值。

著名學者朱大可說:「傳統文化應當接受普世價值的檢驗。所謂普世價值,就是被全人類所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像愛、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正義和教養等。凡是符合這些普世價值的傳統文化,就可以被繼承和弘揚,相反,凡是違背這些價值的,當然要予以拋棄。」對於一些人以「保衛民俗」為由發表的「磕頭和作揖是典型的非物質遺產需要保護」等言論,朱大可認為這是「文化戀舊癖」在作怪:「磕頭是奴隸人格的表達,它違背了人格平等的普世信念。在我看來,這是中國文化中最愚昧的部分之一,正是從這種磕頭人格中產生了家長威權體制和國家專制主義,歷史上整個東亞地區都曾受到這種文化的污染。」

而學者裴鈺則對此看法不同:「在法理社會中,我們需要尊重個人的文化權利。一些舊俗的出現,本身就體現了多元化文化的興起,這也是國際文化的潮流,早在1988年,美國斯坦福大學就把『西方文明』這門課程,變為『世界文明』,引導學生從西方文明的單一視野,擴展為包括非洲、拉丁美洲、西亞和中國在內的多元化的世界文明。這是大勢所趨。」他表示,傳統文化需要理性和真誠的傳承,而不是做作的「弘揚」。
中國傳統文化無疑是博大精深的,想要一下就通曉或者無論是誰都通曉,肯定是不切實際和苛刻的。所以,像「京劇進小學」和某專家呼籲「全球讀經、論語100遍」之類,才會招來那麼大的罵聲。

一網友說:「『全球』這個提法很有創意,就像大躍進時中國的鋼材一樣,雄踞世界。除此之外,100遍是個什麼概念?假如有耐心來個『論語100遍』,一個星期讀一遍的話,連續不斷就要100個星期,差不多就是兩年。如果比較忙,而且覺得老讀一本書乏味,那讀一遍休息一個月再接著讀第二遍,大至上需要10年,我不知道有多少人願意在10年時間內完成這項『偉大的事業』,總之我是絕對不會的。」

還有網友說,「作為『國粹』的京劇,對它的弘揚,肯定不是以中國人人會唱為指標的。沒弄清楚這個問題,我覺得我們的所有國粹恐怕都要遭殃。而喜歡京劇的沒人搭理,不喜歡的偏要填鴨,這個擰巴的局面,我覺得不應該是國粹應得的待遇」。

裴鈺則認為,京劇進小學,作為學生選修課是應該被允許的,但是,「我反對樣板戲借著這一進程,僭越京劇的傳統。有人說對傳統文化的遺忘是可怕的,我卻認為遺忘可以通過普及來彌補,可怕的是文化的僭越,用虛假和偏見製造的偽民俗、偽文化,這是弘揚傳統文化中需要提防的最大問題」。

今年兩會期間,有專家提出應該恢復使用繁體字的建議,也在文化界激起很大波瀾。北大教授孔慶東對此非常不以為然,他在博客里寫道:「孔老師認為他們說得還不夠狠,為了不忘我堂堂中華傳統文化之根,政府應該下令,全國人民都寫甲骨文,因為那些所謂『繁體字』,也是從甲骨文、金文,一步一步簡化來的……」

接受記者采訪的大部分專家學者也主張逐步恢復使用繁體字,起碼不會寫也應該認識繁體字。朱大可說:「繁體字應該叫『本體字』,也就是漢字的本原字形。這是中國文化歷史密碼的主要承載者之一,也是中小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最佳工具。這是中國文化最獨特偉大的遺產之一。應該排在四大發明之後,列為第五大發明。簡體字部分地顛覆了『本體字』的文化密碼承載功能,是對漢字遺產的嚴重破壞,應當盡快予以糾正。」

裴鈺非常認同文字是文化復甦的核心問題之一的觀點,並提出了「處女中文」的概念:「我們對傳統的繼承,關鍵在於繼承最精粹、最本色的內容,即沒有經過篡改、扭曲和僭越的最純潔的部分。」他認為唐代武則天的造字運動就是對漢字的僭越,她造出了十多個新漢字,結果都失敗了。他說:「繁體字是數千年文化的主流,直到今天也在世界華語圈處於相對強勢的地位。在簡繁體的爭論中,我們容易有狹隘的情緒,以為兩個字體勢不兩立,恢復繁體字就要打倒簡體字,其實,繁體和簡體是同一種文字的變化,而不是造出了新字,漢字並沒有分裂成了兩種『字體』,因此,我主張現代人會寫簡體字,會認繁體字。」

近一段時間,最大也最被痛批的就是山東建中華文化標志城了。對於這個經眾多院士和專家學者參與,耗資300多億也打不住的項目,文化界幾乎是群情激奮,許多專家學者更毫不留情地斥之為「文化贗品」、「民族的羊癲瘋」、「最愚蠢最荒謬」,是對傳統文化的無情嘲弄。

朱大可斥責道:「文化標志城是一個荒謬的狂想,它是權力美學和旅遊經濟的混合產物,也是近幾年各地祭拜狂潮的集大成者。此前我們已經看到『中華第一祖龍』和漢高祖塑像之類的水泥怪物,除了浪費民脂民膏之外,這類建築物沒有任何文化價值。」

而裴鈺則把標志城比喻成鼓搗泰山封禪的宋真宗「文化安全套」,他說:「我剛提到武則天造字,現在就有造城,偽學術方案只會產生一個新的文化贗品。有人讓我預測這個城的未來,我想起了武則天造字的後果,後人在辭典中對武則天造的『曌』字的註解是:同照字,任何的文化僭越最後往往成為一個黑色幽默。」

北大教授陳曉明也在博客里寫道:「傳統文化是中國生存發展的精神底蘊,它存活在中國人的心裡,存活在中國人日常生活的言行中,存活在人們的精神信念和價值關懷中。它首先通過教育來傳承,通過社會中的人們的自我修煉來提升。通過對書籍的閱讀、交流和實踐體悟來抵達。耗費巨資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建所謂的文化標志城,那是旅遊娛樂項目,與文化無關。」

而面對中華大地不斷冒出來的像標志城這樣的非驢非馬的「文化」項目,有人建議乾脆由政府出台有關「文化」用地標準的法規,省得各地像橫店造城運動般造假上癮,造了「天安門」、「故宮」、「清明上河圖」還嫌不夠,現在又打算投200億開始建造贗品「圓明園」。

非問題

清明節該如何祭奠

今年是第一次實行清明節休假制度,對此,公眾和專家學者各自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有網友建議用網祭來替代傳統祭俗:「網祭真的是值得提倡的方法。它可打破親臨現場去祭祀的時間和空間之限制,隨時隨地,我們坐在家裡或在遙遠的他鄉就 可進行了;網祭很安全,可避免傳統燒香燒紙的火災事故發生;網祭比傳統的祭祀方法,成本更是省到了最低;網祭比傳統的祭祀方法更真誠,因為傳統方法從某種角度上講是去送點東西了卻個人心願而已,而以寫祭貼和祭文方式,其內容可是我們發自肺腑最真心的祭語。」

80後的王可一進3月,就開始籌劃自己的清明節假期出遊行程。她說:因為杜牧的「牧童遙指杏花村」已為這個節日定了「悲傷」的調,所以人們早就忘了清明節其實是古人一個踏青尋春、進行戶外運動的節日。而民俗學家還表示,清明節其實還是一個社交的節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委員趙書說:「如果追本溯源,就會發現,清明其實既是悲傷的日子,又是歡樂的日子,還是社交的日子。」

而專家學者普遍比較認同傳統的祭奠方式。朱大可說:「在作為亡靈節的清明追思先人,這是人類的共同情感需要。」但他對納頭祭拜表示了深深的厭惡:「納頭祭拜不是繼承歷史傳統的最好方式,尤其是那種盲目的膜拜,只能製造出新的文化奴隸。只有在普世價值的基礎上,對舊事物進行闡釋、辨認、甄別、取捨、改造和推進,才能完成對歷史垃圾的清除和對文化精髓的弘揚。」

裴鈺則一如既往地反對偽文化的僭越行為,「今年清明節,西部要推出祭祀黃帝,它是又一個臆造的偽傳統,新的文化僭越。因為人們在清明節最重要的是祭掃『父母丘墓』和私家祖先,清明時節祭祀黃帝在歷史上從來沒有過。而且,黃帝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符號,還需要歷史科學的進一步考古印證,推出黃帝清明祭祀,用世俗血緣傳承對待文化符號,是非常荒謬的」。他表示,清明節根本的人文意義在於對個體的關懷,只有切實落實到個人心靈的層面,才是傳承傳統文化的目的所在。

對於近兩年的國學熱、各地哄起的祭孔和尋祖熱潮,專家學者表示是新的文化惡搞,除了跟風炒作,最重要的還是利益的角逐,其本身的精神實質早已喪失殆盡。朱大可表示,大規模的公祭活動是「經濟與政治的親密聯盟,而文化雖然被打扮得楚楚動人,卻永遠只是一個受利用和奴役的婢妾」。裴鈺說:「『國學』這個概念早就被民國學術界廢除了,今天哪來的『國學班』?因此,我引用西方學界的『闡釋學黑手黨』概念,來評價這些偽文化的製造者。」

❾ 寧晉縣孩子們意外收到張伯禮爺爺的回信,如何傳承中醫葯文化

張伯禮院士因為在抗擊新冠病毒當中做出巨大貢獻,所以被授以”人民英雄“的榮譽稱號。張伯禮院士是河北省寧晉縣人,家鄉第六小學的學生們觀看了全國抗議表彰大會後,身後感動,因此紛紛通過寫信、畫畫的方式向張伯禮院士表達了尊敬的心。張伯禮院士收到了孩子們的信息之後也做出了回信,他知道孩子們對中醫很感興趣為此也很高興,他贈送給了孩子們醫葯讀本,讓孩子們了解中醫院知識。中醫博大精深,我覺得要傳承中醫葯文化應該鼓勵更多的人去學中醫,並且鼓勵病人多去看中醫。

二、讓對中醫院有深刻研究的人多出書,將他們的知識用書籍記錄下來。

一些中醫在中醫葯學上頗有建樹,他們對中醫有獨到的研究。我覺得對於這些人應該讓他們多出書,讓他們把他們的畢生所學記錄下來,這樣才能夠供後人學習,才能夠把他們的研究成果傳承下來。

你覺得應該如何做才能傳承中醫院文化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談談!

❿ 作為當代大學生 我們應該如何向鍾南山院士學習 成為有理想有擔當的一代青青年

寫作思路:可以寫學習鍾南山院士的奮不顧身,勇往直前的精神,作為一名學生,首要任務就是學習,把勤奮學習作為人生進步的重要階梯。在面對疫情這一刻,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才真正認識到知識的力量,才認真反思平日那些娛樂至死的項目,是多麼無聊和浪費時光。

正文:

作為一名學生,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學習,把勤奮學習作為人生進步的重要階梯。擁有知識的積累才能養成良好的品行和高尚的情操,學習不是一天兩天 就能夠做好的事情,它需要隨著時間的不斷增加在認識上和行為上都逐漸地改變,我們看待事物的眼光和位置也會隨著閱歷的增加發生著或多或少地改變。

所以,耐心地學習文化知識才是廣大青年現在所必須做的,只有勤於學習,敏於求知,才能將祖國建設更前大。我們要「取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當今的中國已經走向了世界,從而我們和世界交流也愈加頻繁,許多發達國家已經經歷了中國現在所處的歷史階段,我們更應該吸取其經驗教訓,少走彎路,廣泛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

他們的知識技能,他們的先進思想,這些都是現代青年必須要學習的。當代大學生應當在新時期繼續發揚「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充分展示當代中國大學生的風采,擔當當代青年的先鋒,與全社會道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應當繼續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和思想道德水平,進-步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從政治上保證做一個合格的接班人,應當繼續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素質,增強為國家和社會的服務技能,從專業能力上保證做一個合格的接班人。

看到84歲的老人,為全體國民甚至是全世界人類的健康奔波,很多國人都流下了感動的淚水。有人說,在這一刻,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才真正認識到知識的力量,才認真反思平日那些娛樂至死的項目,是多麼無聊和浪費時光。

年齡稍長的人,都應該對17年前的非典記憶深刻,那時候鍾南山在危急時刻,讓大家「把重病人都送到我這里來」。

最終,在非典疫情中,鍾南山率先帶領團隊投入救治行動,確立廣東病原學,組織廣東非典防治研究,獲得國際上救治存活率最高的成績。

在工作中,我們要擁有一錘定音的能力,一定是建立在自己專業基礎上的。而這種專業,跟平時在學習中不斷積累,在實踐中不斷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關,也是長期專注一個領域的結果。

每一個時代都不乏天才,每一個時代都不缺良臣與奸佞。而那些枯燈夜雨下的荒江野老,劍指連營而無畏,筆削春秋而直前,才是註定矗立時代之巔的民族脊樑。或許我們智商平庸,但也可以擁有不平庸的品格,做著不平庸的夢,投世界以正直。

與如何發揚院士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