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黃帝是哪個朝代的
黃帝時期華夏族還屬於部落形式存在,所以黃帝不屬於任何朝代。
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中國歷代皇帝多為黃帝設廟祭陵等來取得象徵的統治正當性,是中國文化的重要標志性人物,被視為中華民族的血親祖先。
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
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黃帝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黃帝在位期間,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制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等。
黃帝和炎帝並列的說法例如炎黃後裔、炎黃子孫也成為了漢人以至清朝以後中國人自稱的說法之一。神話中的炎帝及黃帝可能為遠古部落聯盟共主。
根據《山海經》,炎帝在阪泉之戰敗給黃帝而後蚩尤糾集炎帝的部屬再於涿鹿之戰敗給黃帝。
(1)黃帝處於什麼文化時代擴展閱讀:
1、華夏形成
華夏是古代中國中原及其以東地區各部族的聯合稱謂,即對「諸華」和「諸夏」各部落的合稱。據部分史學家的研究,炎黃時期,中原周圍地區古代的部族可分為炎黃集團、東夷集團和苗蠻集團。
炎黃集團在涿鹿之戰中戰勝蚩尤之後,苗蠻集團向南方收縮退卻,炎黃集團則東進和東夷集團融合,形成最初的華夏部落聯盟,到春秋時期又基本和南方的苗蠻集團基本同化,成為秦漢間所謂「中國人」的三個主要來源。
華夏族以炎黃族和東夷部落聯盟為主體。炎黃兩部族最初居住在陝西,融合後逐漸東遷。黃帝族順北洛水南下,又東渡黃河,沿中條山、太行山向東北發展,形成晉南的黃河一帶許多黃帝族方國群。
炎帝族也有一部分順渭水東下,沿黃河南岸向東發展,形成較多炎帝族方國。他們在東進過程中,和東夷部落聯盟不斷融合,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
阪泉之戰是黃帝與炎帝之間為爭奪大華夏部落聯盟首領而進行的戰爭,炎帝族戰敗,和黃帝族融合,炎黃勢力壯大。其後黃帝在涿鹿之戰中打敗了苗蠻集團的九黎族首領蚩尤,勢力擴大至今日的山東境內,和原來在山東境內的東夷集團容合。
上古大華夏部落聯盟最終形成,中國至此進入了華夏時代。據載虞、夏、商、周都是黃帝的後裔,經過幾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華夏在中國歷史中的地位便逐漸確立了。
2、統一華夏
炎帝神農氏管治後期,中原各部族互相攻伐,戰亂不止。黃帝便乘時而起,打敗不同的部族,其餘部族的首領亦紛紛歸附,於是形成炎帝、黃帝、蚩尤人鼎足而立的局面。黃帝居中原。
炎帝在西方,居太行山以西。蚩尤是九黎君主,居東方。炎帝與蚩尤爭奪黃河下游地區,炎帝失敗,向北逃走,向黃帝求救。黃帝在三年中與蚩尤打了九仗,都未能獲勝。
最後黃帝集結在涿鹿上與蚩尤決戰,戰斗十分激烈。黃帝在大將風後、力牧的輔佐下,終於擒殺了蚩尤,獲得勝利,統一了中原各部落。建都在涿鹿。
戰後,黃帝率兵進入九黎地區,隨即在泰山之巔,會合天下諸部落,舉行了隆重的封禪儀式,告祭天地。
突然,天上顯現大蚓大螻,色尚黃,於是他以土德稱王,土色為黃,故稱作黃帝。黃帝即位於公元前2697年。道家把這一年作為道歷元年。
3、黃帝、炎帝和蚩尤
關於黃帝、炎帝和蚩尤關系的學術討論上,目前結論是中國遠古文化並非來自單一來源,而黃帝、炎帝和蚩尤比較可能代表三種不同地區的遠古文化。
和考古學找出的各地的文化系統相符,如遼河文明(紅山文化)與黃河文明(仰韶文化)、長江文明(良渚文化)。因此,蚩尤與黃帝、炎帝榆罔合稱為「中華三祖」。
『貳』 黃帝是什麼年代
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1-2]
。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1]
,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
『叄』 黃帝是遠古的什麼文化,炎帝
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
『肆』 黃帝生活在什麼年代
根據史料記載,綜合《史記》和其他歷史文獻斷定黃帝生活的年代距今4400多年。
華夏族其實是中原民族的統稱。最開始在中原大地是有兩個比較大的部落。一個是以黃帝為首的姬姓部落,還有一個是炎帝為首的姜姓部落。兩大部落為了爭奪中原的統治權爆發了阪泉之戰,後來炎帝戰敗,黃帝統一了中原,從此中原生活的民族統稱為華夏族.
『伍』 黃帝是什麼時代
黃帝是在夏朝之前,並沒有準確的朝代。
黃帝(The huangdi;Yellow emperor),公元前2717-前2599年。黃帝誕辰是農歷三月初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為中華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國遠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少典與附寶之子,以姬為姓,有土德之瑞,尊稱黃帝。《史記·五帝本紀》載:「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慣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
據大量的歷史記載和文物佐證,黃帝統一天下,奠定中華,肇造文明,惜物愛民,被後人尊為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降於軒轅之丘,定都於有熊,漢代在新鄭北關軒轅丘前建有軒轅故里祠。
黃帝誕辰相傳是農歷三月初三,黃帝即位據說是在公元前2698年,即位時20歲,據此推算黃帝出生於公元前2717年。相傳黃帝一生下來,就顯得異常的神靈。生下沒多久,便能說話。到了15歲,已經無所不通了。公元前2697年,20歲的黃帝繼承了有熊國君的王位。在黃帝成為氏族首領之後,有熊氏的勢力得到迅速發展,並形成一個獨立的黃帝部落。黃帝部落在從姬水向東發展的過程中,繼承了神農以來的農業生產經驗,將原始農業發展到高度繁榮階段,使本部落迅速發展壯大。因他發明了軒冕,故稱之為軒轅。
『陸』 黃帝是什麼時期的人
黃帝是遠古時期的人。
黃帝,少典部族的子孫,姓公孫,名軒轅。皇甫謐雲:「(黃帝)居軒轅之丘(今河南新鄭),故因以為名,又以為號。」又因長居於姬水,改為姬姓。亦稱有熊氏(有熊為黃帝部落名)。也有人稱黃帝為「帝鴻氏」。《史記》記載黃帝「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
黃帝教人民耕種畜牧,更制衣裳,作宮室,發明舟車、文字、弓矢,占日月,作調歷,等等。當時的夏族人在黃帝的帶領下意氣風發、鬥志昂揚地奔向了「小康生活」。可以說黃帝的各種發明,將人類從野蠻生活帶入了文明時代。
形象評價:
「黃帝」原為上古三代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特別是東夷諸部族共同尊奉的至上神兼宗祖神。
「黃帝」乃是一尊號,其名在卜辭中曰「憂」(王國維釋「夒」,不正確)、曰「靠」,後來典籍中或音變為「嚳(俈)」;或形訛為「夋」,音變為《山海經》中的「帝俊」,其他文獻則又音變為「帝舜」。故《山海經》中所言的「黃帝」就是帝俊;其他文獻中的「黃帝」則為帝嚳或帝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