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文化的特點和優缺點
1 中國文化,亦叫中華文化、華夏文化[1]或華夏文明[2],是以中國境內56個民族為基礎,充分整合全國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要素而形成的文化。且流傳年代久遠,地域甚廣,被稱為「漢文化圈」,特指社會意識形態,是社會政治、經濟與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反映。從舊石器時代的發明創造,到康梁的維新變法、何子淵的教育革新,再到孫中山的民主革命無一不是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動力。2 中華文化不但對韓國和日本,還對菲律賓、新加坡、越南等東南亞、南亞國家和地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由於中國很多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的發明以及指南針技術首先應用於航海,才導致了人類所謂藍色文明和環太平洋文化圈的形成(李二和《中國水運史》);鄭和七下西洋更加深了這種文化的傳播和輻射。並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認的以中華文化為核心的東亞文化圈。隨著中國國力的強盛,國際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國包括亞洲、歐洲在內的一些國家都對中華文化給予了高度的認同和重視3 中國文化精髓中華民族自古就是一個禮儀之邦,「禮」乃中國文化的精髓。古代的「禮射」不僅貫穿與融合了華夏數千年璀璨的歷史文明,而且深度影響了世界,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為維系和發展優良的社會秩序與生態和諧而共同遵守的道德規范;是人類文明與智慧的結晶。「禮」和「射」分別為中國古代六藝之一,包括「禮、樂、射、御、書、數」。
古代中國的《禮記·射義》思想傳入日本,孕育了日本射箭中的「文射」儀禮。日本現代的弓道正是將《禮記·射義》和江戶時代的《射法訓》一道兒奉為國之經典的。所謂文射,也叫禮射。《禮記·射義》中對射禮的性質、目的、做法之規定,就是以文射為指導思想的。 「射者,所以觀盛德也」;「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諸己,己正而後發,發而不中,則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就是告訴射手調心靜氣,從身心兩方磨練來提高技藝,而不是怨恨超過自己的強手。這樣,對手就不再是仇敵,而是推動自己長進的「另一隻手。 《射義》還引用《論語·八佾》的一段話,說君子沒有什麼可爭的事情,如果有所爭,一定是比箭。當射箭的時候,相互揖禮而後登高;射畢走下堂來,再作揖飲酒。強弓精箭,曾是漁獵為生的古代日本人最具殺傷力的兵器。但當這樣一個頗具殺傷力的利器遭遇中國的《禮記·射義》之後,日本卻出現了不以殺伐為目的的「文射」,射箭從此而演繹成了張弓搭箭、競射飲酒的娛樂文化,日本的社會從此誕生了君臣之義、長幼之序。中華古代禮儀與《禮記》對世界的影響不勝枚舉。「禮」乃中華文明與傳統思想的精髓。㈡ 中華文化的獨特性有哪些表現
中華文化的獨特性,即中華文化的特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源遠流長】上溯殷周時期,下至明清時期,及至現代,中華文化從未間斷。
原因:
1.文字(漢子)的存在。漢子是中華文化的基本載體,記載了文化發展的歷史軌跡和豐富成果,是中華文明得以傳承,為書寫中華文化發揮重大作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2.史書典籍。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我國歷史上編撰的史書,其規模之大,存留之豐,為世界僅有。
3.包容性。中華文化求同存異,兼收並蓄。這種文化包容性,有利於各民族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和對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博大精深】表現在:
1.獨特性:既包括教育、歷史、哲學、道德,也包括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等方面的內容。
2.地域性。各地區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徵,不同區域文化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相互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有各自特色。
3.民族性。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㈢ 中國文化與其它文化相比,它究竟有哪些優越性
中華文化在傳播過程中比其他文化更獨特嗎?
利他思想:老子《道德經》認為「聖人不積,人多。 和別人在一起越多,你擁有的就越多。 天道利而無害。 聖人之道,不可爭」這是無私的想法。 老子、孔子、墨子的思想中,利他主義被認為是人生的終極追求。 利他主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 因為利他主義與個人修養密切相關。 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會怎麼樣,取決於他對別人的態度。 利他」的內涵很豐富,對於「自我」的一切都是「他」。 如果能給完全無關的路人「好處」,他的道德修養就是我們常說的「君子」修養。 儒家文化、墨家文化、道家文化都強調關愛他人,可以說正是這種「戀人」的思想推動了中國「利他」文化的發展。 雷鋒精神是「利他」思想在現實中出現的東西。
㈣ 中國文化有哪些優勢,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中國文化中的優點很多,例如像太極這種很酷的文化,例如像《戰狼》這種硬漢文化,例如像《紅高粱》這種土味的文化,你覺得中國文化中的最大優勢是什麼?
還有就是服飾的變化,唐代女子喜歡穿全套的胡服,戴綉花尖帽,穿窄袖的 緊身外翻領的長袍,裡面襯圓領的絲質衣服與敞口合襠褲,腳上穿高勒皮靴,腰扎皮帶。這些 服飾中帽子、翻領、皮靴、皮帶有鮮明的異域風情,屬於胡人的服飾形制。 胡人男女同裝,受到胡人的影響,在唐朝開放的背景下女子們也都喜歡著男裝。
正由於我們的包容和吸收,才使得我們文化走向輝煌,才使得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強大,這就是我們文化的魅力所在。
㈤ 中國文化的優勢在哪,為什麼
中國文化的優勢有:其一是歷史極其悠久,並且沒有斷代現象的發生;其二是文化的種類多樣,呈現出“百花齊放”之感;其三是文化的內涵豐富且具有中華民族的獨特性。一、歷史極其悠久,並且沒有斷代現象的發生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文化也得到了五千年的歷史傳承,而且在這樣的歷史進程之中,中國沒有斷代的現象發生,文化的流傳也因此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三、文化的內涵豐富且具有中華民族的獨特性中國的文化內涵不同於西方的國家,具有自身特殊的性質。比如“中庸”的思想,明白尺度的重要性,往往不會追求極致,走向極端,從而體現出了一種分寸感。比如對於“人本”思想的強調,中國對於宗教的信仰並沒有極為強烈,更多的是關注於人本身,從而能夠強調人的能動性,強調人的成就,強調人的思想。比如對於禮儀文化的思考,這也塑造了中國人的一種謙遜、一種忍耐。
㈥ 中華民族的獨特的文化優勢是什麼
總的來說,中華文化的特點是博大精華,源遠流長,是世界文明花園中的一朵璀璨的奇菝。但我們還必須正視一個不怔的事實,那就是中華文化的繁榮均是建立在悠久歷史文明的基礎上得來的,換言之,中國擁有個無可比擬的封建歷史文明,這也就使「古風」在中國人的心中根深蒂固,放眼世界,歷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國所擁有的燦爛古典文明都競相爭彩,獨領風騷。但先今的國家情況卻與那些「年輕國家」們有這重大差異。
可就算是這樣,老祖宗還是有很多東西可以繼承的。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這也是我們的一種優勢。東方文明,確切的說是中華文化中所蘊涵的東西與西方文明所蘊涵的文化相比更多的是理性,一種來自人性的感召力。這是其它西方國家,特別是發達的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無法比擬的。這種充滿理性,道德,感召,高潔的「古典大同精神」也是既深邃,又深刻的。與西方人的高效率文化相比,中華文化包羅萬象,也就是說中華文化所具有的思考方式,人生哲學,統治策略,處世之道是一種獨具匠心的深邃文明。這些十分理性的東西也恰恰是在我國悠久歷史歷程的發展上建立而成的,中華文化的東方神秘絕對不是偶然,在西方人看來中華文化對他們最大的吸引無疑就是一種對神秘,深邃並且包羅萬象的陌生文明的好奇,而這也恰恰是中華文化的魅力,也就是它的優勢所在。我們的優勢,是建立在悠久歷史歷程中的理性文明,一種至上的境界以及一種不同與其他國家和民族,地域和時代的價值觀。
㈦ 江西反映了中華文化具有哪些優越性
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體現在中華漢字和史書典籍。漢字整潔優美,字形多樣,鏗鏘圓潤,故中國書法成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承載者中華文化;中國從漢代開始就設立了史官,說明歷代皇室對歷史的重視,中國歷史之長、紀錄至今這些是外國怎麼都比不上的,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得益於其包容性。中國傳統文化還具有博大精深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其獨特性、區域性和民族性。獨特性:中國的傳統書目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獨樹一幟,如四大名著、資治通鑒、菜根譚,其2000多年的儒家思想文化也塑造了一個禮儀之邦的形象,讓炎黃子孫得以二世、三世至萬世延續下去,中國的戲曲國畫也是匠心獨具,如京劇、豫劇、越劇、山水畫、宮廷畫等等;中國古代科學技術以其整體性、實用性在明清之前走在世界最前沿。區域性:中國幅員遼闊。各地文化千差萬別,由於經濟、社會、歷史條件不同,各地相互借鑒、相互容納,形成了具有區域性的文化。民族性: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文化異彩紛呈,如雕刻建築藝術、各民族的語言文字等,這些都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是傳統文化的瑰寶。
我是學政治的,以上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大綱,我還舉了一些例子,你可以適當擴充一下,希望可以幫到你^_^
㈧ 中國文化為什麼具有優越性
中華文化的優越性在於「海納百川」,其包容性是任何文化群無法比擬的,換言之,只要有足夠的時間,中華文化就可以吸收各種文化之所長,形成相對來說最完美的文化。
只是當古中華文化變成今天的中國文化之後,優越性徹底消失了,一切都得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終形成了取其糟粕,丟其精華的結果。
㈨ 結合材料一,分析材料反映出中華文化的哪些特徵
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粵劇作為嶺南特有的傳統戲曲劇種兩百多年的歷史,至今仍煥發出活力,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
②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粵劇的飛揚神采和動人展示顯示出濃厚的嶺南韻味和鮮明的藝術特色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③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廣州亞運會將以開放的姿態歡迎遠道而來的四方賓客,成為亞洲多元文化交流的盛會,體現了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