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中國與美國的文化有什麼相同點

中國與美國的文化有什麼相同點

發布時間:2022-09-20 07:50:39

『壹』 求中美文化的相同點,看清是相同點!!可以從飲食,服飾,音樂等各方面分析!!好的話我可以再加50分!

中美文化也有一些共性的東西,
比如兩國人民都崇尚民主、追求自由、提倡文明等等

在飲食方面,都是注重質的好壞,注重食品的營養
美國移民較多,歷史短,傳統、保守思想較少,在生活習慣上也不墨守成規,形成了獨特的美國飲食文化。喜歡中國菜的美國人是很多的

中美服飾由於各自的歷史淵源、自然地理環境、倫理道德的差異,導致並形成了各自穿著觀念、服裝的造型結構的不同。美國文化博採眾長、海納百川。中國也處於開放時期,目前基本都是倡導服飾的簡約、舒適、實用、美觀

音樂不分國界,不管中美音樂有多少的不同點,他們還是能相互理解對方 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存在著許多共同 點。比如節奏上,中國以山西的鑼鼓為例,它以粗獷、剽悍、雄奇、自然的地域 特色,鼓樂音響效果宏厚博大, 氣勢磅礴恢宏,聲韻鏗鏘有力。 在美國,鼓的功能和用途是多種多樣的,作為樂器它是非洲黑人後裔音樂的代表,展現的技巧和激情深具震撼力和影響力。而中國民族管弦樂在我國各種傳統民族樂隊的基礎上,借鑒西洋管弦樂隊的組合原則 和編制,通過不斷的實驗、改進而逐漸成型。可以說是「東方 的交響樂」 。
中國有「以音會友」之說。 因為音樂上的相似之處,使得不同國界,不同時代的人們在情感上可以交流,互 訴心情。

『貳』 中國和美國有什麼相似點

1、都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都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對世界來說都是舉足輕重,有份量。

2、國土面積大,人口多,經濟活躍,打個噴涕全世界都有好多國家感冒。

3、雖說意識形態不同,但文化上卻有共通性,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兼容並蓄,任何文化到了這兩個國家都會成為其一部分,被消化,而不是大力排斥或徹底顛覆,吸收百家之長,才是文化正道。

『叄』 中國和美國的文化有什麼相同之處

民主,法律至上,還有一些相同點是文化交流融合形成的

『肆』 中美文化有哪些相似點

中美文化其實差異挺大的,相同處可能都是以人為本,人文氣息比較濃厚。
東西方文化比較,特別是中美文化比較,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但是如果在中美文化比較中不能超越表面現象,那麼不僅無法觸及到中美文化中的本質差別,甚至會把中美文化顛倒錯位。

比如在20世紀初,有人說美國到處是高樓大廈,中國到處是低矮平房;美國人富有上進心,而中國人知足常樂。而在今天看來,中國到處是高樓大廈,很多美國人卻願意住平房;中國人互不相讓,而美國人卻是我贏不了你就加入你。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後,一開始人們感覺美國人穿著開放,過了幾年後看到中國人更敢穿。

在清朝時,就有一段有趣的中西文化比較故事。一位駐外公使夫人對慈禧太後說,因為中國女人纏足,我們都成了全世界的笑料了。慈禧太後馬上說,讓我看看你的女兒是如何束腰的。當看到公使女兒用鐵條緊緊束在腰部時,慈禧太後對西方婦女深感同情。其實故事還沒有結束,以慈禧太後為代表的滿族婦女是不裹小腳的,從這里又可以引出多元文化的論題。

在20世紀初,美國婦女還在束胸。在二戰前,中國婦女和美國婦女都不出門工作。以前美國人看到婦女出去工作,感覺丈夫沒有盡力養家,而現在越來越多的美國婦女走上工作崗位。一百年來中國的變化很大,美國的變化很大,兩代人之間尚且有代溝,隔開幾代後,現代中國文化和過去的中國文化差別很大,現代美國文化和過去的美國文化也差別很大。如果只是在看到一些表面現象後有感而發,那麼過幾年後就可能會發現自己把中美文化給比較顛倒了。

表面現象容易迷惑人。在推銷商品時,有人用表麵包裝來引誘顧客。在魚缸中加入含有砒霜的葯後,本來半死不活的魚變得活蹦亂跳;在用明礬和打蠟處理後,爛水果變成甜美的新鮮水果。人們很容易被表面現象迷惑,但表面上的變化顯然是經不起時間的考驗的。

萬變不離其宗,中美文化都在發展變化,但中美文化之間還是存在著本質的差異。要認識到中美文化的本質差異,必須透過表面的文化包裝看到深刻的文化本質。

在社會結構中可以看到文化的本質。美國的社會發展也是社會各階層的幾大板塊相互碰撞的過程。社會結構有其穩定性的一面。在經過慘烈的南北戰爭後,美國黑人一度在南部居於優勢地位,但是很快南方白人又重新把黑人壓下去。在20世紀60年代的民權運動後,黑人獲得全面的民主權利。但現在拉丁族裔已經在人口上超過黑人,黑人的投票率偏低,而在監獄里卻有一半的囚犯是黑人,要想改變社會結構實在是太難。從國際社會的結構來講,過去迅速發展的德國屢次挑戰英國的霸主地位都歸於失敗。而現在國際社會中也沒人想取代美國的老大地位,只是想防止美國干預自己的國際地位,也就是說,美國做你的老大,我們做我們的老二和老三。

從社會結構的角度出發,既可以發現中美文化中的相同之處,也可以解釋中美文化中的不同之處。比如說過去人們職業很穩定,有恆產則有恆心,因此家庭也穩定;而現在人們既不知道明天在什麼行業工作,也不清楚明天在什麼地方工作,家庭的穩定性降低,現在中國在離婚率上接近西方。

現代社會的共同點很多,在全球市場中文化多元性受到挑戰,就像在生態環境中大量的生物快速滅絕一樣,地方文化的消失速度也很快。同時也像現代社會中寵物品種越來越多一樣,人們也在人為地創造文化的多元化。當人們在贊賞西方社會包容同性戀時,翻翻歷史書卻發現中國古代也曾經流行過同性戀。不管中美文化的共同點如何多,人們對中美文化的差異更感興趣,人們希望通過研究文化差異向對方學習。

中美文化差異體現在兩國社會結構的差異上。比如美國的社會結構有更強的連貫性,黑人在經過一百多年的努力之後,仍然處於社會底層。中國社會結構的動盪性則較大,滿族等少數民族也可以上升為統治階層,而美國的印第安人卻一直處於邊緣化的狀態。在新中國成立後,社會各階層重新排位,有人慶幸地說,幸虧自己的祖父吸鴉片破產,否則自己會變成斗爭對象。在中國改革開放後,新的社會階層涌現出來。改革開放初期第一批致富的人,是沒有正式工作的邊緣化人口,激起社會的強烈反彈。現在中國有的階層在上升,有的階層在下降,為富不仁的指責很強烈,以權謀私的現象也到處可見。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對美國文化感興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認為美國社會更加公正。公正是主觀看法,從客觀上看是社會更加穩定。在《北京人在紐約》故事中,王啟明輸光了錢後,心裡感覺踏實了。心理穩定就心裡平靜,不怨天不怨地不怨賭場。

美國社會結構的穩定性表現在人們接受社會現實。就像芝加哥市長戴里所說:你不能抱怨上帝。在美國的保險條文中,也寫明你要全面接受上帝的力量所造成的損失。美國人在吃飯前還要對上帝禱告,感謝上帝恩賜食物。而在中國古代名著《竇娥冤》中,竇娥卻憤怒地喊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為天!"。孫悟空在大鬧天宮後甚至還想做玉皇大帝。現在又有多少官員把辦公樓造得像白宮。中國社會不穩定造成人們心理的不平衡,心理不平衡則容易導致各種腐敗現象叢生。

英國有這么多殖民地,但即使是300年的殖民地也仍舊是怎麼看都不像英國。美國的殖民地如菲律賓,怎麼看也都不像美國。如果學習幾百年都沒用的話,那麼就需要挖掘自身的寶貴文化財富。中國在經過幾次社會動盪之後,現在正在走向文化回歸。中西文化並不是對立的。在幾個華人社會中,新加坡西化的程度更高,同時新加坡在社會結構上也更接近中國傳統社會,新加坡在清廉程度上也超過多數的西方國家。完全照搬西方文化是走不遠的。日本在努力向西方學習的同時,還保持著古老的天皇崇拜。中國在文化復興上也要兩條腿走路,一方面要學習西方文化,另一方面要學習傳統文化

『伍』 中美文化在哪些方面是具有相同之處的

老實講的是,中美文化在關於禮儀這方面還是會有很多相同之處的,比如說是,尊老愛幼幾乎都是他們所遵循的一個理念。在一些影視作品之中,你會發現其實外國或者說是美國的文化,他們也會有一個去保護孩子,保護老年人這么一個做法,就比如說是在電影泰坦尼克號當中,在去上救生船的時候總是先把老人婦女和孩子送上去,然後才會把那些年輕人送上去,我覺得這就很好的突出了這一點。

『陸』 中國文化和美國文化的相同點是什麼

論文啊,有難度,
共同點:1、都是人;2、都生活在地球上;3、都要生活。

『柒』 中國文化和美國文化的相同點 最少十點 最好是英文的

論中美文化差異與我國會計准則的制定

--------------------------------------------------------------------------------

近年來,不少中外會計學者致力於會計與文化之間內在關系的研究,令會計學術界耳目一新。尤其是各國文化對本國會計准則制定的影響方面的研究,對於協調不同國家會計准則或會計慣例之間的差異,促進國際資本的流動和國際貿易的發展,無疑具有積極意義。中華文明綿延五千年,雖屢經變革,但其文化傳統延續至今,經久不衰。作為在這一獨特的、淵源流長的文化傳統下孕育出的中國會計准則[1],當然也就不可避免地會受其影響。霍夫斯蒂德(Hofstede,1984)曾從四個方面建立了一個文化研究的框架,這四個方面是:個人主義/集體主義(Individ- ualism Versus Collectivism)、權距(Power Distance)、規避不確立性(Uncertainty Avoidance)、陽剛/陰柔(Masculinity Versus Femininity)。葛雷(Gray, 1988)則在 Hofstede的基礎之上,提出了一個四維的會計亞文化觀(Accounting Subculture),這四維是:職業化/法律管制(Profession-alism Versus Statutory Control)、統一性/靈活性(Uniformity Versus Flexibility)、穩健主義/樂觀主義(Conservatism/Optimism)、保密/透明(Secrecy Versus Transparency)。據此,我們不妨用霍夫斯蒂德、葛雷的框架,通過比較中、美文化及其會計准則之間差異,進而探究我國文化傳統對會計准則的影響。

1.崇尚集體主義(Collectivism)

中華文化崇尚集體主義,人們之間相互依賴,團結合作,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相矛盾時,將集體利益放在首位;這與美國文化不同,美國文化崇尚個人自由,追求個人利益,因此,美國的財務會計信息主要是為了滿足個人使用者(Indivial Users)的需要,而中國首先是為了滿足機構(尤其是政府)的信息需要。

我國《企業會計准則》明確規定,「會計信息應當符合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要求,滿足有關各方了解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需要,滿足企業加強內部經營管理的需要。」在這一對我國會計目標的闡述當中,突出了我國會計信息應首先滿足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需要,這不能不說是我國崇尚集體主義的文化特徵在會計准則制定中的具體體現。反顧美國,在其第1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中,提出「編制財務報告應為現在和潛在的投資者、信貸者以及其他用戶,提供有用的信息,以便作出合理的投資、信貸和類似的決策」,把投資者和信貸者的信息需要放在了最為顯要的地位,而國家或政府的需要則沒有明確提及,應該說,這與美國崇尚個人主義的文化傳統正好一脈相承。

2.大權距(Large Power Distance)

權距是指權威(或管理當局)的集權程度,在一個權距大的社會里,集權程度較高,等級結構(Hierarchy)嚴密,下級必須服從上級,管理理論的重心在管理者;在一個權距小的社會里,集權程度較低,分權較為普遍,上、下級之間協商共事,管理理論的重心在雇員,而非管理者。我國長期以來屬於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國家,盡管改革開放以來,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簡政放權的改革,但相對於美國等西方國家來講,我國顯然屬於典型的權距大的國家。由此可以想見,我國會計准則的制定較難集思廣益,准則內容往往會流於籠統,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而且財務會計信息必然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呼應權力擁有者(Power Holders)的需要,這一點實際已被實踐所證明。例如,我國會計准則的制定主要是官方 財政部會計司來制定的,會計實務界和學術界的影響甚微。這樣勢必會暴露許多准則內容考慮不周的問題。例如,我國對長期工程合同僅分為固定造價合同和成本加成合同兩類,而美國會計准則中,除了固定造價合同和成本加成合同外,還包括成本不加成合同(Cost-without-fee Contracts)和工料合同(Time-and-material Contracts)兩類,顯然,我國實踐中存在著成本不加成合同和工料合同,它們沒有被包括在《長期工程合同》准則中,應該說與我國權距過大不無關系。至於我國《企業會計准則》相對於美國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則更為籠統、簡單,甚至在很多方面已經難以駕馭、指導具體會計准則的制定,更可見「大權距」的文化特徵對會計准則制定的影響。

再如,在我國,符合條件的借款費用發生時,即應予以資本化,而在美國,除了應滿足「借款費用發生時」這一條件外,還應滿足「資產支出正在發生」和「為使資產達到其預定可使用或可銷售狀態所必要的准備工作正在進行」兩個條件,借款費用才允許資本化(國際會計准則亦是如此)。兩相比較,我國借款費用資本化的條件要比美國來得寬泛,相應地,在相同情況下,我國資本化的借款費用一般會比美國多,不可否認,我國准則這樣規范與我國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水平有關,但也不能排除,我國准則規范的這種做法沒有準則制定者對財稅利益目標需要的考慮,因為我國的做法無疑可以減少期間財務費用,以增加企業當期利潤和國家稅收收入,而這樣做,也只能在大權距的文化環境中為了管理當局(即權力擁有者)的利益需要才會較容易地變為現實。
3.規避不確定性的意識較強(Strong Uncertainty Avoidance)

規避不確定性是指文化成員對未來不確定性或未知狀況的感知態度。如果一個社會規避不確定性的意識較強,那麼這個社會就有許多法律和規則來規范和維持人們的信仰和行為,而且社會成員也有這種需求以據以減少其所面臨的不確定性情況。如果一個社會規避不確定性的意識較弱,則相反。霍夫斯蒂德(1987)認為對於會計制度,最好將其理解為是一種減少不確定性的方式,因此,在規避不確定性的意識較強的社會里,其會計制度往往比規避不確定性意識弱的社會來得詳細具體。如我國長期以來,各行各業各種經濟業務均有相應的會計制度,事無巨細,幾乎均作規范,即使在1993年《企業會計准則》實施後,我國仍然頒布了13個詳細的行業會計制度來指導會計行為和會計業務的處理。企業會計人員在碰到新的經濟業務時也是首先尋找會計制度看有無相應規范,若無相應規范再向國家財政機關要求規范,然後才作相應處理。可見我國會計文化中具有明顯而強烈的規避不確定性的趨向,同時也可見在我國會計准則的制定過程當中。如在我國會計准則制定的方案中,就在短期內制定了幾乎包含會計業務各領域的30個具體會計准則(徵求意見稿),其目的就是為了減少將來頒布實施時有關經濟業務無相應准則可循所帶來的不確定性。

再比如,我國單獨制定了《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准則,對這兩張報表編制的基本要求、項目、結構、附註均作了詳細而具體的規范,並提供了相應的參考範式,從而可直接指導會計人員的編報工作。這是我國有較強的規避不確定性的文化特徵在會計准則中的又一體現。而在美國、國際會計准則中均沒有為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制定相應准則,相關內容僅散見於其他會計准則有關信息披露的規范中,因為美國規避不確定性的意識相對較弱。

4.陰柔強於陽剛(Masculinity Over Femininity)

陽剛社會崇尚財富、競爭、成就,如美國;陰柔社會崇尚關系融洽、為人謙恭、關心弱者和生活質量,如中國。中美在這一方面的文化差異勢必會影響到兩國的會計准則。如我國的《職工福利》准則主要規范企業向職業提供的各種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和其他額外福利,而美國的會計准則僅以職工退休金為規范對象,可見兩者之差異,而這差異又與兩國文化中對陽剛、陰柔各有倚重不無關系。因為中國文化偏好中庸之道,崇尚「和為貴」,注重通過溫和方式協調職工與企業、職工與社會乃至職工相互之間的關系與矛盾,因此,即使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經濟中,企業仍須向職工提供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等福利,以縮小貧富差距,安定民心,促進社會穩定與發展。相反,美國社會偏好優勝劣汰,金錢至上,因此,企業除了向職工提供合理的薪資和退休金外,甚少再向職工提供其他福利,職工的社會保險和住房支出均由己出,企業不再負擔,當然也就沒有必要再做相應的會計規范了。

5.職業化水平低(Low Professionalism)

美國早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就開始建立會計職業團體,致力於會計職業自身的有序發展,從而為美國會計始終保持較高的職業化水平和自我管制能力奠定了基礎。如今,美國會計准則是由其民間會計職業團體自己制定的,大量的經濟業務可以依賴其會計人員自身的職業判斷來處理,這些均對其會計准則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與美國相比,我國會計的職業化水平明顯偏低,無論是會計職業的自我管制能力,還是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均捉襟見肘,差距甚遠,從而反過來只能遵循法律法規的要求和法定管理制。比如,我國會計界的職業管理是由財政部(即官方)來具體管理的,非民間的自律管理;我國的會計准則亦是由財政部來負責制定,而非民間制定,這些均與我國會計職業化水平較低直接相關。至於因我國會計職業化水平低而導致的我國會計准則內容與美國、國際會計准則的差異則俯拾皆是,如我國會計准則規定的收入計量方法只能採用總價法,美國既允許採用總價法,也允許採用凈價法,國際會計准則只允許採用凈價法。我國沒有採用凈價法的原因就是如果按凈價法計量收入,則需依賴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事先對未來現金折扣、銷售折讓、銷售退回等進行估計,比較復雜,依我國目前的會計職業水平難以達到這一點。再比如我國對承租人融資租賃資產和負債的計量中,直接以租賃付款額的原值入帳,沒有考慮折現因素,而美國、國際會計准則則都規定要考慮折現因素,主張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入帳,產生這一差異原因亦同出一轍。6.強調統一性(Uniformity)

如前所述,我國文化崇高集體主義,以集權的等級管理結構維系政經與人際關系,講求「仁、禮、忠、孝」、「恭敬不如從命」,均體現我國文化是偏好整體的統一而非個體的靈活與主動。反映到會計制度或會計准則中,就是需求不同企業會計實務的統一和企業不同期間會計方法的一貫,較少給企業留下因地制宜進行會計處理的餘地。我國會計改革前實行的統一會計制度即是這一文化現象的翻版;會計改革後,雖然希翼給企業會計人員以一定的靈活性,但在實踐中卻難以擺脫這一文化影響。比如《企業會計准則》在界定其適用范圍時,就規定該准則「適用於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所有企業」,同時又規定「會計處理方法前後各期應當一致,不得隨意變更」等,都明顯地留下了「大一統」中華文化特徵的烙印。相對而言,美國的會計准則僅適用於股份公司,其他類型企業可參照進行會計處理,但不強制要求。對會計方法選擇的一貫性問題也持靈活態度,美國在其財務會計概念公告第二輯 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徵中指出:「在會計期間,會計原則由此期至彼期的一貫應用,如果走得太遠,會阻礙會計的發展。對於一種優選的會計方法,作一次變更,總是要犧性一貫性的,但是不作變更,會計就無從發展了」,它認為,只要符合成本 效益原則,就應允許實行會計變更。美國文化注意個性發展、注重個體的能動性與靈活性,由此可見一斑。

7.偏好穩健(Conservatism)

在一國會計文化中,會計人員偏好穩健還是樂觀無疑會影響到會計業務的處理和會計准則的制定。那麼,中國文化究竟具有穩健主義特徵還是樂觀主義特徵?從亘古以來國人信奉的「有備無患」、「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等觀念,到今日國人遠高於他國的儲蓄率,均從不同側面反映出中國人偏好穩健而非樂觀的文化特徵。由此可以推論,在我國會計准則規范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報告和會計方法的選擇時,理應體現穩健性原則,以與我國的文化特徵相呼應。然而從我國各具體會計准則來看,盡管部分規范體現了穩健性原則(如固定資產允許採用加速折舊法,研究和開展費用於發生時一律計入期間費用等),但從整體上看,穩健性原則體現不足,甚至有不少會計處理方法有違穩健性原則,明顯「樂觀」。如我國對同類非貨幣性資產的交換不確認損失,收入確認的條件比國際會計准則來得寬泛,應收票據、其他應收款不計提壞帳准備等。這說明我國會計准則在這方面受文化影響不大,反過來,主要是受政治、經濟因素的影響所致。但我們認為,隨著我國政治、經濟的平穩發展和市場發育的日趨成熟,會計原則必將重現我國穩健主義的文化本色。

8.保密甚於透明 (Secrecy Over Transparency)

一般而言,美國文化被公認為是一個透明、開放、公開的典範,而中華文化則是一個含蓄、神秘、束縛較多的樣本。這種文化差異,直接體現在中、美會計信息披露上的懸殊差異,即我國會計准則中要求披露的事項較少,而美國要求披露的事項多而且十分詳細。比如我國收入准則要求在會計報表注中披露收入確認所採用的會計政策,而美國還要求披露正常和重復發生的收入數以及不正常的或偶爾發生的收入數;美國損益表中包括停止經營、會計政策變更的影響和會計估計變更的影響等項目,而我國損益表中則沒有這些項目;再如美國除要求披露計入當期損益的研究和開發金額外,還要求披露有關研究和開發協議的信息(包括重復條款、每期發生的成本和盈利等),而我國對後者的披露就不作要求。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到我國文化傳統的特點及其對我國會計准則的制定所產生的影響(當然上述觀點還有待進一步的經驗驗證)。以下我們再利用會計文化觀來對目前我國會計准則制定中所出現的一些原則問題略作剖析。

1.關於我國在會計准則制定過程中應用穩健性原則游移不定的問題

關於我國在會計准則制定過程中對穩健性原則應用的態度問題,近年來爭論頗多,分歧較大,從純文化傳統的角度來講,我國在制定會計准則時應該充分體現穩健性原則,而從當前我國政治、經濟狀況的角度來講,我們又不具備普遍應用穩健性原則的充分條件(尤其是宏、微觀經濟條件),這兩大因素交互作用,註定了我國在會計准則的制定過程中,對於穩健性原則的應用舉棋不定,難作決斷。具體到每一項經濟業務上只能兩相權衡,看孰重孰輕,再作結論。而在目前准則的實際制定過程中,往往受政治、經濟因素的影響,甚至文化因素的影響,這也就決定了我國目前會計准則從總體上講穩健不足的局面
2.關於實質重於形式原則的應用問題

實質重於形式,無論在美國還是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均將其作為重要的會計原則貫穿於會計准則的制定過程當中,而我國在《企業會計准則》中沒有將它列為一項會計原則,在各具體會計准則中也很少見到這一原則被貫徹其中。對於實質重於形式原則的態度,中外大相徑庭,令人費解。我們認為,如果從文化的角度去探究其中的原因或許可以得到一些啟示。眾所周知,所謂實質重於形式,是指我們在處理經濟業務時除了要看其法律形式外,更應注重其經濟實質,換句話說,我們應該按照經濟業務的實質而非法律形式來進行會計處理。很明顯,採用實質重於形式原則要賦予會計人員較大的自主性和能動性,要求會計人員具有較高的職業判斷能力,要求社會為風險偏好型。而我國崇尚集體主義、集權程度較高(權距大)、規避不確定性意識較強、職業化水平低和重統一性、輕靈活性的文化特徵使得應用實質重於形式的前提條件較難滿足,因而會計人員只能或只求遵循經濟業務的法律形式來進行會計處理。這可能便是我國輕禪實質重於形式會計原則的文化動因。

3.關於借鑒國際會計慣例與堅持中國特色的關系問題

毫無疑問,我國文化與美國等國的文化存在著諸多差異,而且這種文化差異往往是根深蒂固的,在較長的歷史時期內將難以消除。如果我們承認文化傳統會對會計人員的價值取向和會計准則的制定產生影響,那麼,我們就不可否認各國會計准則之間將存在差異。換句話說,我國會計准則可以向國際會計慣例靠攏,可以借鑒國際經驗,但不可能雷同於任何一國的會計准則或國際會計准則,在我國會計准則中將保留一些由我國獨特的文化傳統所決定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概念和會計處理方法。

需要說明的是,本文僅對我國會計准則制定中出現的問題與特徵作出一種文化解釋,並非是結論性的意見。因為在實踐中,會計准則是一國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等諸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且在目前歷史條件下,我國政治、經濟等因素對會計准則的影響往往甚於文化對會計准則的影響,因此,我們對會計准則的文化解釋並不一定代表可行的、必然的選擇。

『捌』 中國人與美國人有哪些相似的思維觀念或風俗習慣

很多人都認為中美之間的差異是非常之大的,甚至有些人認為中美之間是沒有什麼相似點的,但其實這種想法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事實上,在很多方面,中美之間都有很大的相似點,畢竟大家都是地球人,盡管民族文化不同,但是價值觀上還是有著相似點的。

盡管中美之間因為民族文化傳承而會在很多方面上有著很大差異,事實上,也的確是差異比較顯著,就如同被人們津津樂道的孩子滿十八歲成年以後是否還要給予經濟援助支持這種問題方面上,中美之間的差異可以說是一個鴻溝難以簡單跨越。

但是我們不可否認的是,中美之間盡管有差異,相似點也是存在的,並且也是有很多相似點的,我們還是要善於發現,求同存異,共同發展。

『玖』 中美文化有哪些相似點

1、中美校園文化

中美校園文化存在「教」與「學」、課餘生活、獨立與依賴等方面的差異。但相同的是,教育起源於交往合作的需要,學校的使命在於幫助學生們構築起富於智慧和人格的內在世界。不管是在哪種校園文化影響下,教育者都有發自內心的對教育事業的愛與責任。

2、中美軍隊文化

在某些方面,中美軍隊文化有著驚人相似。比如,專業性的軍事教育和軍校。軍校是現役軍官的一大來源。美國有西點、美國海軍學院和美國空軍學院等。此外還有幾所高等軍事院校和常規大學里設立的後備軍官訓練團。

(9)中國與美國的文化有什麼相同點擴展閱讀:

中西之間的科學文化呈現不同的時代亮色

近代科學在西方誕生之初,首要宗旨是倡導理性、自由探究客觀世界運行規律,實用的功利性目的非其初衷。但強調探究自然秘密、追求純粹知識、注重無用之用,始終是西方科學文化的重要基因,始終是孕育原始創新的源頭活水,始終是西方科技發展的強大內生動力。

中國知識分子學習、引進西方科技,不僅志願獻身於追求自然世界的純粹知識,更是把這種追求與洗刷民族屈辱、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目標緊緊連在一起,把科學作為救國、報國的強大武器和銳利工具,不尚空談、務求實干。

閱讀全文

與中國與美國的文化有什麼相同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