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理解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簡單來說,就是要讓傳統的文化適應現在的時代風格與特色,給一些優良的傳統文化賦予現代的解釋與含義。以一種讓人們更容易接受和更容易理解的方式來傳承我們的傳統文化。但是要知道,並不是所有的傳統文化都是非常正確的,所以需要不斷的摸索,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樣才能讓文化具有繼承性和永續性。
我們的傳統文化其實更多的是儒家文化。所以我們大多數時候都秉持著一個中庸的原則,而且在做事的時候可以非常積極的解決問題。雖然在古代儒家文化主要是服務於統治階級的,但是儒家文化經過千百年的歷史,已經深深的根植在我們心中了。如今想要讓傳統文化獲得更好的發展,就要用全新的形式,可以利用互聯網平台,推出短平快的短視頻傳播。
B. 辯證否定觀來回答文化建設為什麼要堅持守正創新
文化建設一定要守正創新,是因為文化建設是我黨進行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在堅持黨的路線原則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不能偏離本質
C. 守正創新是什麼意思
守正創新的意思是:在堅持守正的基礎上力求出新。守正是指:完整地繼承人類所創造和積累的文明成果,准確地理解歷代大師的精闢見解和篤實結論。出處無從考證。
詳細解釋:
守道德之正。要尊重和傳承人類社會所積累的優秀道德理念和規范,教育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認知和道德自覺,並在社會上起到引導和傳播優秀道德的作用。「出新」的要旨是創新。
我們提倡述而有作,在完整繼承的基礎上,敢於挑戰權威,善於探索新知,正確看待失敗,尊重個性發展,逐步建立超越前人的知識體系和技能體系。以創新作為個人和團體的價值取向。
相關內容
守學問之正。凡學問之形成,均為歷代學人累加所致。而學人所為,起點必是繼承,我們倡導完整地繼承前人成果,准確地理解前人思想,養成嚴謹的學風,形成扎實、優化的知識結構和技能結構。
守處世之正。為人處世當篤守正道,誠實平和,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善於與人合作,具有團隊精神。
守行事之正。倡導勇於實踐、善於實踐、勤於實踐的作風。扎實做事,不浮不躁。嚴謹行事,一絲不苟。
D. 果你是一名文化工作者,你最想推動哪項傳統文化的轉化和創新。為什麼
詩詞的創新。
詩詞歌賦、歷史文化,泱泱大國五千年文明,可以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傳統文化不勝枚舉。
守正是創新的基礎。今天,我們倡導傳統文化的轉換和發展,本質上是在守護中華文化的正脈根系,是在呼喚對傳統文化「恢宏而光大之」 。對傳統文化只守護不光大,可能就是一潭死水;只光大而不守護,便會無根無脈。
E. 守正創新的意思是什麼
守正創新的意思是:在堅持守正的基礎上力求出新。守正是指:完整地繼承人類所創造和積累的文明成果,准確地理解歷代大師的精闢見解和篤實結論。出處無從考證。
詳細解釋:
守道德之正。要尊重和傳承人類社會所積累的優秀道德理念和規范,教育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認知和道德自覺,並在社會上起到引導和傳播優秀道德的作用。「出新」的要旨是創新。
我們提倡述而有作,在完整繼承的基礎上,敢於挑戰權威,善於探索新知,正確看待失敗,尊重個性發展,逐步建立超越前人的知識體系和技能體系。以創新作為個人和團體的價值取向。
相關內容
守學問之正。凡學問之形成,均為歷代學人累加所致。而學人所為,起點必是繼承,我們倡導完整地繼承前人成果,准確地理解前人思想,養成嚴謹的學風,形成扎實、優化的知識結構和技能結構。
守處世之正。為人處世當篤守正道,誠實平和,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善於與人合作,具有團隊精神。
守行事之正。倡導勇於實踐、善於實踐、勤於實踐的作風。扎實做事,不浮不躁。嚴謹行事,一絲不苟。
F. 請問語文: 守正創新 怎麼理解敬請高手賜教好嗎謝謝
守正是指恪守正道,胸懷正氣,行事正當,追求心正、法正、行正。創新是指勇於開拓,善於創造,懂得變通,不斷推陳出新。守正與創新共生互補,辯證統一。
守正創新既要恪守正道,也要敢於探索新的思想和發展方向。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本著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徑、環境,並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
守正與創新是我們學習和領會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應當確立的一對基本辯證法。守正是根基。歷史發展是一個客觀的進程,「守正」即是要堅守正道,把握事物本質、遵循客觀規律。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實現黨和國家發展,實現人民福祉和民族復興,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新是源泉。
G. 如何正確認識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文化在今天的發展,不外乎兩種形式:一是依靠自身動力新陳代謝,革故鼎新,謀求發展;二是積極進取,對外開放,吸收包容中外優長,以達到創新發展的目標。傳承文化的方式,也不外是兩種途徑:一是盡可能完整地保護傳統文化生態,以文獻檔案的方式作用於當下;二是有選擇地汲取闡發,與當代文化相融以傳續發展。中華文化歷史底蘊深厚,各民族多元一體,文化多樣和諧,其在今天的繁榮發展,正如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所指出的:「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選編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其中,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系,重點做到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創造發展並形成於農耕文明時代的中華傳統文化充滿著豐富的智慧和優秀的精華,對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意義重大,尤其是在思想倫理、道德價值觀、行為操守等方面具有積極的現實作用。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保持民族特色,追求時代精神,主動吸收他人成功的文化經驗成果,發展現代科技,創造現代文化形式,在與世界其他國家和而不同、既合作又競爭的歷史進程中尋求具有自身特點的發展之路成為必然選擇。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短短的30多年時間里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巨大成就。中國的快速發展所遭遇的挑戰和困難幾乎是全方位的,但是中國走出了一條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現代化建設之路,在國際上樹立起全新的大國形象,這正是得益於中國的執政黨和廣大人民群眾以巨大的勇氣和底氣,努力踐行「創造性轉化、創造性發展」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和中華傳統文化所取得的成果。「轉化」是在已有基礎上做出順應時代的變革與完善,「創造性」則是在前人沒有的條件下從無到有的新創新建;「發展」是在既有基礎上的向前開發拓展延伸,而「創新性」是在舊有基礎上新的發現、發明、創造。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文化,正是需要在前人創造的文化基礎上,創新思想理論,創新價值觀念,並通過理論成果和文化產品的傳播,教化國人,進而確立並形成當代中國的核心價值觀與文化理念。
中華民族在歷盡百年屈辱之後痛徹意識到:只有國力強,文化才能強;文化強,國力則更強的深刻道理。我們的任務艱巨而繁重:轉變發展模式,保障國民經濟平穩發展,讓廣大人民群眾分享物質富裕、文化水平提升的成果,增強國人文化需求的意識和文化消費能力是基礎;進一步完善國民教育服務體系和思想道德教化,統合家庭、學校、社會教育,提升國民人文素質、文化修養、行為養成、藝術鑒賞水平和完善文化基礎設施是前提;整理挖掘國粹、研究闡釋新義,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增強國人的文化自覺、自信意識是要務;不懈努力,不斷推出和積累真正具有世界水準的人文學術研究成果和文藝作品,鼓勵藝術大膽創新實驗是核心;增強文化傳播能力,拓展傳播渠道,創新人文交流方式,提升高端文化對話的參與和發聲意識是重要的舉措。文化作為民族精神的一面旗,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將為中國的偉大變革與復興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和動力支撐。(馮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