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人類最初的消費文化是什麼

人類最初的消費文化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9-20 12:03:34

① 請問消費文化的定義是什麼

"消費文化",是指直接進入文化消費領域、滿足人們日常文化需要的產品和活動,也包括為了直接消費而進行必要的再生產(復制)和輔助性創造活動。

② 什麼是消費取向

消費主義(consumerism)是當今美國文化研究里經常出現的語詞。這里所謂「消費」並不是傳統政治經濟學范疇里所指的對物品的需求與滿足,而是指人與物品之間的關系。《消費社會》的作者鮑德里亞(Jean Baudrillard)認為消費構成當下資本主義社會的內在邏輯;美國學者詹明信所謂晚期資本主義文化邏輯也含蓋消費社會。在消費社會里,生活中的一切都成了消費品。消費品的普遍存在證明資本主義的合理,「消費社會首先論證了資本主義平等的神話。」[1]在商品消費面前人人平等。英國學者盧瑞(Celia Lury)認為「消費文化是20世紀後半葉出現在歐美社會的物質文化的一種特殊形式。」[2] 物質文化領域里的消費不限於商業系統。商品由文化環境確定用途,日用品也有文化含義。盧瑞援引另兩位學者的話進一步闡明自己的論點:「商品都具有價值,其價值取決於消費者的價值觀……每個人既是價值的評判者也是被評判的對象……人們之所以選擇這些商品,是因為它們有相應的等級……」[3]消費體現個人身份。消費在20世紀顯得格外重要「表明了資本主義一種重大的變遷……資本主義開始需要確保人們積極地和以各種特殊的方式參與到消費社會中去。」[4]消費文化的前提是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擴張,生產擴張的結果是閑暇和消費活動的增長。「當人們消費商品的時候,社會關系也就顯露出來。」[5] 上面引文里出現的消費社會、消費文化實際上與消費主義的說法是一回事;所涉及的消費的文化社會含義即構成消費主義問題。我們研究美國文化里的消費主義問題,就是研究美國人已然成為生活方式的消費價值取向。「消費主義是指這樣一種生活方式:消費的目的不是為了實際需求的滿足,而是不斷追求被製造出來、被刺激起來的慾望的滿足。換句話說,人們所消費的,不是商品和服務的使用價值,而是它們的符號象徵意義。」[6]美國文化里的消費主義恰呈現這一特徵。美國就是由消費者構成的國度。美利堅式的消費主義灌輸給美國人的是個人成功只有通過金錢上的成功來實現,財富是通過購買商品體現的。在當今的美國社會文化語境里,消費是再正宗地道不過的行為了。美國人無處不與消費打交道。美國人有時也擔心失去更有意義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但他們對消費主義的不適和抨擊從來不很強烈。[7] 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初美國學界倒是討論過消費文化並且影響深遠,論者是受法蘭克福學派影響的「新左派」。他們的主要觀點是美國人被人為地拖進虛偽的消費文化,這種文化不可能真正滿足人文的需要。然而,這種論調並沒有長久的生命力,連批評美國文化的人也不太贊同他們的看法。不過,有一點不容否認:「構成了價值的等級秩序的制度保證」(鮑德里亞語)的炫耀式消費是與新教倫理相悖的。新教倫理和清教精神都崇尚節儉。貝爾在《資本主義文化矛盾》中一語道破:「事實上,正是資產階級經濟體系——更確切地說是自由市場——釀成了傳統資產階級價值體系的崩潰。這是美國生活中資本主義矛盾產生的根源。」[8]當今美國文化研究里的消費主義問題討論側重收入的不平等以及消費主義帶來的環境惡化問題。本文認為側重這方面的研究更貼近批評的理性。有學者將消費主義稱為新資本主義(R.Cronk).不可否認,消費主義的確將資本主義推向了一個新階段。但是,筆者更傾向美國上中產階級引導的消費主義屬於社會風尚和生活方式問題的看法。因此,本文避免使用肖爾(Juliet Schor)「消費的新政治學」之類的字眼。美國當今的文化精神面貌是經濟生產與社會結構的產物,本文仍然遵循這個常識來理解消費主義問題。本文遵循的研究方法是樸素的實證方法,以期描述美國消費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和現狀。

現代意義上的消費主義起源於19世紀末的美國。「第二次工業革命」使資本主義高速發展。1870-1900年世界工業生產比1850-1870年間增加了兩倍。作為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猶為引人注目。美利堅合眾國成立一百年後的19世紀80年代,工業總產值佔到世界工業總產值的30%,居世界第一位。1859-1899年間,美國的工業總產值從18·8億美圓增長到114·07億美圓。[9]這一時期美國的鐵路發展也十分迅速,1850年鐵路線達9021英里,居世界第一位。到1890年,美國的鐵路線已達20·82英里。「美國的經濟已經作好了飛躍的准備。」[10] 19世紀40年代開始,商業化的農業生產在美國出現,電氣工業同時興起,大公司大企業隨著產生。這是現代消費主義在美國產生的經濟基礎。美國產生現代意義上的消費主義的社會因素按照《資本主義文化矛盾》的作者丹尼爾·貝爾的分析是「幻覺劑哄動」取代了新教倫理。新生活方式的出現是因為美國人的感覺方式發生了變化,社會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從美國社會高消費經濟狀態下新的購物習慣的發展,及其對新教倫理和清教精神(這兩項准則支持著美國資產階級社會的傳統價值體系)的侵蝕中」,我們可以看出變化。[11] 「經濟沖動」代替了「宗教沖動」,換句通俗的話說:美國主流社會的生活價值觀發生了變化。勤儉持家被炫耀式消費所取代。上中產階級美國人的大多數於是耽於攫取更多的財富從而更奢侈地消費。
「家庭主婦」的消費就是一個例子。在19世紀的美國家庭里,男子掙錢養家,女子自然管起家事。大家都期望如此,富裕的家庭也的確是這么安排的。一部分人越來越富,階級差別於是形成。區分階級的方式之一是看婦女的衣著。對富裕的家庭來說,要保持上中產階級的身份特徵非常要緊。勞動階級婦女怎麼也買不起緊身花邊衣裙;一則太昂貴,一則幹活不方便。保持皮膚雙手的白皙完美是富裕的標志,能看出屬於哪個階級。皮膚完美白皙表明她不用幹活。這是上流社會奢侈消費的起因之一。另一個起因是這一時期出現的婦女雜志。這1890-1910年間,美國白領的薪水上漲了1/3。成衣的大量生產使人們對時裝產生興趣。消費主義在19世紀美國興起的另一個因素是百貨公司的發展。SEARS等大百貨公司的郵購目錄成為新興的中產階級家庭的「願望清單」。那時侯這種小冊子已經開始做衣櫃、省力用具和罐頭冷凍加工食品的廣告了。梅西(MACY』S)等大百貨公司把現成的時尚貨物帶到許多大城市。這就為美國婦女提供逛商店的機會,逛的結果難免消費。百貨公司促進了消費。消費風的興起尤其對美國婦女產生了大影響。她們在購物、做飯、工作休閑等方面都受消費之風的影響。美國婦女還加入了百貨公司售貨員和餐廳招待的行列。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城市休閑方式的特點是休閑的場所都在公園、舞廳、沙龍、電影院、賽馬場、體育館等公共場地。這一點是20世紀末的美國人抱怨失去了的東西。美國婦女這一時期越來越積極參加高爾夫、網球、自行車、槌球等戶外運動了。這些項目的一部分仍然是今天消費主義文化的內容。此外,城市劇場把音樂喜劇這一最有美國特色的娛樂形式帶給了觀眾。有一個叫歐文·伯林(IRVING BERLIN)的人為音樂劇寫了1000多首歌,現今的大眾文化生產者也鮮能望其項背。托馬斯·愛迪森根據音樂喜劇製作了電影短片。城市中產階級私人休閑領地也有新變化:室內照明開始有了電燈汽燈,如此,閱讀廉價通俗小說之類的消費讀物就容易了。《小婦人》等暢銷名著就是這一時期出現的。另外,婦女教育因女子學校的推廣而得到改善。私人休閑包括音樂演奏之類的活動。美國中產階級女子當時用幾年的時間去學鋼琴、豎琴之類的樂器演奏以便在家裡為親友演奏。樂譜因此成為熱銷產品。廣告在這一時期也對消費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1870-1910年間美國日報類報紙的發行量增長了9倍。全國性的新聞機構和大報連鎖機構也是在這一時期出現的,比如「普利策」的名字就是這時出現在媒體的。《女子居家雜志》(LADIES HOME JOURNAL)之類大眾消費雜志也出現於這一時期,並且發行量不小。這些雜志包含各種追蹤時尚趨勢的文章和美容指南之類的東西。這就促進了消費。人們開始通過佔有物品來尋找自己的身份認同。婦女雜志從一個方面講給美國婦女灌輸了這種理想追求。婦女雜志還刊登文章教你如何帶孩子管家務,強調雜志的讀者應該是在成為一個好的家庭主婦的同時保持美麗和青春。雜志上的廣告給婦女帶來新時尚理念,最後把讀者變成了消費者。19世紀末消費主義在美國出現的因素很多,上述只是幾個方面。總之,世紀末美國處於一個轉折時期,一個消費社會正在逐漸形成。 [Page] 二
社會學家凡布倫(THORSTEIN VEBLEN)在《有閑階級論》里把美國這一時期的消費風用「炫耀式消費」的字眼來概括廣為當下的消費文化研究者所知。假如說19世紀末美國的消費主義還是以上流社會「炫耀式消費」為特徵的話,20世紀20年代出現的美國消費主義則是「大眾消費」。「它的出現歸功於技術革命」和「三項社會發明」。[12]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福特主義」(FORDISM)的裝配流水線生產。有學者認為美國消費主義始於1913年福特汽車公司在密歇根生產流水線上駛下第一輛汽車之時。[13] 20世紀美國消費主義大眾文化的興起按這位學者的說法「與以福特主義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大規模工業生產方式有著密切聯系。」[14]福特主義創造了工薪階層消費模式。標准化規模化的大批量生產使工人消費得起住宅和汽車。「一天工作8小時,掙5美圓」,福特主義是用這樣的口號吸引工人加入消費主義行列的。馬克思主義文化研究是這樣分析福特主義生產方式的:資本主義用提高生活水平的策略達到「一箭雙雕」的目的。大量消費避免了生產過剩,同時社會因消費充裕而穩定。工人因此放棄對「異化勞動」和資本主義制度的抗爭。「在葛蘭西看來,現代消費主義構成了資本主義社會勞動力再生產以及整個資本主義社會體系再生產的一種新形式。」[15]無論怎樣,發端於福特主義的美國大眾消費文化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成了「現代資本主義的核心」。[16]
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人因為二戰結束對經濟前景抱著樂觀主義情緒。家庭主婦們認為現在終於可以集中精力經營自己的舒適安樂窩了。電爐子、吸塵器、電冰箱等用具把婦女從繁重的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這一下有時間參加雞尾酒會之類的社交活動了。參加社交活動就得穿著打扮。「迪奧」和「香奈爾」之類的品牌引領著化妝品的時尚。CHARLES JOURDAN把高跟鞋的樣式推到極致。類似《讀者文摘》的雜志有近50家發行量突破100萬份。這些雜志和報紙等媒體把廣告灌輸給消費的人群,激發他們的消費慾望。人人都以為消費機會是平等的,並沒有意識到實際上是廣告商們通過分析人們的消費動機在推行營銷策略。1957年在美國出版的《隱藏的誘因》(THE HIDDEN PUESUADERS)一書的作者認為戰後的消費主義盛行是廣告商們鼓動的結果。這本書提到百老匯一幕劇的場景:主人公的兒子呼喊著「我要的東西很多,簡直要瘋了……金錢就是生命」。[17] 電視機走入眾多的美國家庭也是戰後消費主義盛行的原因。《我愛露西》和《度蜜月的人》之類的電視節目播放著美國人理想中的生活方式。馬爾庫塞說這時候的美國人普遍具有「幸福意識」:人們「最流行的需求包括:按照廣告來放鬆、娛樂、行動和消費……」[18]所有的人在汽車、房屋的消費中尋找自己的靈魂。「商品及其流通方式的發展與商品的巨大豐富是形成消費主義文化的重要經濟基礎。」[19]商品廣告和信用消費給美國人帶來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價值觀。分期付款改變了人們的消費觀念。電視等大眾傳媒「順應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需要,為美國消費熱潮的到來提供了充分的輿論宣傳和引導」[20] 。經濟發展刺激了消費,消費慾望使「資本主義新教倫理」瓦解:人們不再認為勤儉持家是美德了。新的文化意識形態是消費而不是節儉。勞動與積累不是目的,只是消費的手段,享樂才是根本。「人們在休閑、消費和感官滿足中接受了新的消費方式和生活方式……現代消費主義文化悄然形成。」[21]

美國消費主義的高潮是近 20年出現的。這當然與技術的進步和媒體的宣傳有直接關系。媒體廣告給美國人編織著五彩絢爛的美國夢。美國人在做美國夢時似乎也未多考慮夢有多少現實成分。1996年一本題為《隔壁的百萬富翁》引起了小小的轟動。因為書裡面寫的百萬富翁與人們想像的不太一樣:他們大都過著節儉的生活,買二手車,買便宜東西。這些富翁感覺沒有必要讓世人知道他們能過更富有的日子。而成千上萬的非富翁美國人則對消費另有態度,因為他們買什麼用什麼與「身份」密切相關。開什麼牌子的車,穿什麼牌子的衣服,住什麼房子甚至喝什麼酒都與自己的形象有關。美國所謂中產階級的大多數消費時的參照對象往往是自己尊敬的人,也就是說收入比自己高得多的人。這種攀比在美國並不是什麼新鮮事。20世紀初,美國只有富翁才會炫耀式消費。二戰結束後,美國人主要是向鄰居看齊,不甘居人後。近幾十年,美國人的消費則愈演愈烈。在過去,鄰居是榜樣,多多少少在一個消費水準上。如今,美國人不再以鄰居為消費參照系,他們選擇收入比自己高數倍的人來比較,所「參照」的生活方式往往是媒體宣揚的那一類。這樣問題就來了。一個人收入50,000美圓,跟收入65,000美圓的比還說得過去;如果跟收入6位數以上的人比就麻煩了。媒體廣告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一個二十來歲連單身公寓都租不起的人卻認為自己應該住紐約高級公寓,因為廣告是這樣誘惑他的。年輕人為自己設定實現不了的消費目標,其不如意是可想而知的。美國目前有27%年收入在10萬美圓以上的家庭認為自己在消費方面不能隨心所欲。近20%的聲稱全部收入悉在生活必需上花掉了。在年收入5萬到10美圓的家庭里,39%認為不夠,1/3認為悉在必需。美國這個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居然有一半人說不能什麼都要。這還不都是窮的那一半。[22] 為什麼有這么多的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物質上不滿足?為什麼永遠有東西要買?六位數的收入為什麼也不夠?為什麼美國人的儲蓄比別國人少?因為美國人奉行「我花故我在」(spending becomes me)消費哲學。
20世紀80、90年代是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瘋狂消費的年代。90年代末,「美國夢」(郊區一所小房子、兩輛車、一年一度假)大為拓展。在不到50年的時間里,美國中產階級的住宅擴大了一倍,越來越多的人有了第二處房產,汽車也越來越講究。1980年以來娛樂休閑消費支出增加了一倍多。中產階級生活方式的新內容也增加許多:個人電腦、孩子在私立學校受教育、訂制服裝、在餐館吃飯、空調、微波爐、名牌運動鞋等等。在1979年-1995年間,平均每人支出增加了30%。然而,90年代中期的美國人並不感到幸福。許多人對消費前途感到悲觀。為什麼?因為攀比之風越吹越烈。有人稱之為「貪婪的年代」。美國富人把炫耀式消費推向新的高潮。他們購買凌志車、勞力士表、名牌筆,收藏藝術品。上中產階級紛紛效仿,結果年收入10萬美圓的人也開始叫窮。肖爾給「上中產階級」(upper-middle-class)下的定義是:最富裕的20%美國家庭,其中不包括最最富裕的那百分之幾。1994年,這個標準的底限為年收入72,000美圓的家庭,中點為91,000。最富裕的5%家庭平均年入為254,000。人們攀比的就是這一群人的生活水準。這一群美國人確立了成功人士的物質生活標准,這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生活方式。到1991年,幾乎所有的美國人都開始盯著「金字塔」頂。根據肖爾的文章,哈佛商學院教授蘇珊·福尼爾(Susan Fournier)曾和一位同仁做過消費者抽樣調查:35%的美國消費者有當「成功人士」的意願,而所謂「成功人士」只佔美國人口的6%,其平均年收入在25,000美圓。抽樣調查中希望「較成功」的佔49%,次之的佔12%。也就是說,有85%的美國人想成為18%的頂尖美國人。只有15%的美國人覺得過「小康」生活就可以了,當「中產階級」就可以了。「而往上趕並不容易,因為他們(你攀比的對象)越來越富——比4/5眼盯著他們的美國人要富得多。」從1979年到1994年,那20%美國最富裕的家庭收入從佔美國家庭整體收入的42%上升到46%。即便不算最富裕的5%,上升幅度也是從26%到了27%。而這個人群之外的美國人的收入根據肖爾說實際上在下降。「4/5落入收入越來越少的美國人卻在向收入支出越來越高的人看齊。」[23]
期望值與現實的反差使美國人頗感悲觀。到1996年,每四個美國人里只有一個相信在今後五年裡生活水平會提高。美國人幾乎有半數感覺自己的子女那一代人將來生活水平不會比自己高。「中產階級隊伍在萎縮,公司規模急劇縮小,就業焦慮和經濟悲觀論彌漫。人均消費在上升,而消費者的期望上升得更快。」1986年,有一家叫ROPER的民意調查機構以「多少收入能實現夢想」為題向美國人作調查。當時的答案是50,000。到1994年,同樣問題的答案是102,000。攀比消費導致家庭財政狀況不佳是不足為奇的。63%年收入50,000-100,000美圓的美國家庭存在信用卡透支現象。美國家庭平均只將3.5%的可支配收入用於儲蓄。[24][Page] 小 結
羅鋼為「知識分子圖書館」叢書編選的《文化研究讀本》給國內從事文化研究的人開了個窗口,讓大家知道「文化研究」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是怎樣一個情形。《消費文化讀本》(羅鋼、王中忱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6月版)則是《文化研究讀本》中一個子題目的拓展,儼然一本資本主義消費文化大觀。消費文化研究在當今西方資本主義文化研究中是主流,是「顯學」。編者的用意除了「紹介」,顯然是考慮到我們自己的社會也越發被物的消費包圍,無從置身事外,或者根本就有切身體會了。《探索消費的斯芬克斯之謎》是羅鋼為這本論文選集中文版寫的前言,一篇非常好的導讀。 羅鋼文章的開篇援引鮑德里亞《消費社會》的開篇說:「今天,在我們的周圍,存在著一種由不斷增長的物、服務和物質財富所構成的驚人的消費和豐富現象,它構成了人類自然環境中的一種根本變化。……我們生活在物的時代……」接下來是他自己的話:商品消費改變了日常生活,改變了社會關系和生活方式,「改變了人們看待這個世界和自身的基本態度」。 「20世紀大眾消費社會的整體興起與以福特主義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大規模工業生產方式有著密切的聯系」。研究福特主義的法國理論家阿吉列塔的說法也在羅文引用范圍:資本主義「不僅改造了勞動過程,也改造了勞動力再生產的過程」,它產生了「工薪階層的消費模式」。19世紀末工人出身的美國工程師泰勒發明的大規模生產方式使工人「哪怕在最小的細節上也被迫從屬於生產過程」,工人成了裝配線上的一個零件。社會思想家們將這種現象稱為「物化」。還是阿吉列塔的話:「在歷史上,福特主義第一次創造了一種工人階級的消費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個人對商品的佔有支配了消費的具體實踐。」新型的工人有能力支付汽車等商品的費用。在葛蘭西看來,勞動力再生產和資本主義體系再生產就是「現代消費主義」構成的。哈維等人認為非物質形態的商品在消費中占據了重要地位。生活方式和生活風格也同服裝一樣成為時尚。消費從商品轉向服務。鮑德里亞的話又在文中出現:「在當代西方社會,人們消費的已不是物品,而是符號。」羅鋼的結論是:「從福特主義向後福特主義的過渡,反映了西方社會從工業社會向後工業社會的轉變」;傳統是以生產為中心,現在是以消費為中心。在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消費才能成為一種具有某種價值取向的文化選擇」。熊彼特認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導源於一種以城市享樂生活為特徵的高度世俗化」,換句話說就是奢侈消費促進了生產。亞當·斯密所謂「消費是所有生產的唯一歸宿和目的」,羅文以為就是人們把消費當作社會發展的條件。德國學者W.F.豪以為「商品美學」為「商品拜物教」推波助瀾,商品包裝和商品廣告刺激了人的消費慾望。盧卡奇認為商品交換的發展和社會分工的細化使人們的「生活囿於十分狹窄的范圍……失去了對整個社會的理解力和判斷力」,「人們對物的追求窒息了他們對現實和未來的思考」。羅鋼的意思是現代資本主義社會里的文化已經演化為消費文化,這種文化「提供給異化現實中的人們一種自由和快樂的假象,用來掩蓋這些事物在現實中的真正缺失 」。[25]美國文化里的消費主義風尚正是美國人追尋異化現實里的「自由和快樂」(美國夢)的表現;美國人日常生活里的焦慮和失落正表明「美國夢」在「現實中的真正缺失」。

③ 什麼是傳統消費及現代消費

1、從整個的消費結構來看,當今人們的消費觀念從傳統的消費項目,比如說衣食消費為主的生存型,向新興的追求生活質量的享受型消費領域轉變,這主要包括對汽車、住房、旅遊、娛樂、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需求。
2、消費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行為,是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消費分為生產消費和生活消費兩種。生產消費是指人們在勞動過程中,對勞動工具、原材料、燃料等的消耗,從而生產出某種新產品。生活消費是指人類為了生存和發展,以及人類自身的繁衍對生活資料的消耗。生活消費按消費需要的主體又分為個人消費和社會公共消費,其中通常所說的消費即是個人消費,個人消費的內容包括物質消費和精神文化消費兩個方面。衣、食、住、行、用等的消費屬於物質消費,文化教育、休閑娛樂、藝術欣賞、度假旅遊以及享受服務性的消費行為都屬於精神文化消費。

3、消費觀念是人們的價值觀在消費活動中的具體表現形式,是價值觀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消費者使用一種價值判斷來衡量事物、指導消費的觀念。價值觀是一個人對周圍的客觀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義、重要性的總評價和總看法,也是一個人的思想體系的一部分。隨著整個社會經濟體制的變化,個人經濟地位的改變會使價值觀發生變化,消費觀也會隨之而改變。消費觀念屬於社會意識的范疇,是人們關於市場、貨幣、消費等經濟生活現象的比較系統、穩定的見解和看法。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消費觀念也在逐漸形成,其形成會受到個人所處的家庭、社會環境、民族文化、個人素質等非經濟因素的影響,是世界觀和人生觀的組成部分。消費觀念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不斷改變的。

④ 什麼是大眾消費文化它包括些方面

你是說政治必修嗎? 呵呵
消費文化
文化是人類社會的創造性的並經過實踐檢驗的優秀成果的結晶,是社會文明的內在本質。然而很多人把一些非文化、反文化的東西歸結為文化,這是非常荒謬的。消費文化包括物質消費文化、精神消費文化和生態消費文化,它是社會文化一個極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人類在消費領域所創造的優秀成果的結晶,是消費文化的內在本質,是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政治制度、經濟體制、經濟發展水平、人們的價值觀念、風俗習慣,居民的整體素質等都對消費文化有重要的影響。消費文化與消費主義是有根本區別的。消費主義是在西文國家曾經出現過的一種消費思潮,它極力追求炫耀性、奢侈性消費,追求無節制的物質享受,並以此作為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價值所在。這與消費文化恰好是背道而馳的,是反文化的東西,是「文化垃圾」。因此尹世傑教授專門撰文指出:「要為消費文化正名,要弘揚消費文化、反對消費主義、要充分發揮消費文化的作用」。�
消費文化是文化在消費領域的滲透與發展,消費文化是一門全新的學科,它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進一步加強對消費文化學的研究,進一步發揮消費文化對消費從而對生產、 對經濟發展的引導作用,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的全面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我們今後的重要任務。

⑤ 什麼是消費主義,你怎樣理解它

什麼是消費主義?就是讓你去花錢,去消費嗎?
沒這么簡單。
消費主義的實質,是一種對人的價值的異化。
它會不斷地向你灌輸這樣的觀念:
你的價值必須由外界來評判。你必須融入一個圈子,貼上一些標簽,擁有一些故事,別人才能識別你、定義你,從而使得你具有價值。
這就導致一個結果:
你是誰,是什麼層次的人,不是由你自己定義的。
而是由你說什麼語言,穿什麼衣服,住在什麼城市,在什麼公司上班,做什麼工作,交什麼朋友,用什麼日常用品,有什麼愛好 ——
比如,讀什麼樣的書,聽什麼樣的歌,看什麼樣的影視劇……來定義的。
從而,社會被人為地分化出一個個圈子,一個個層級,一個個鄙視鏈。
這些被貼在身上的標簽,就叫做「符號」。所有這些符號聚合在一起,就構成了你對外的形象。
有趣的是:
理論上來說,一個人對外的形象,應該是他內在的投射,或者說,是內在投射的一部分。
但在消費主義看來,外在形象遠比內在重要得多。你是什麼樣的人,大家並不關心;大家關心的,是在他們眼中,你是什麼樣的形象。
繼而,這種對外的符號呈現,會替代掉「內在」,反過來成為驅動你前進的動力。這就叫做「異化」。
為了實現這一點,消費主義衍生出了一種非常強大的技能:
創造需求。
你不需要這些東西?
不,我告訴你:你需要。

⑥ 消費主義最初定義

消費主義,是西方發達國家普遍流行的一種社會道德現象,是指導和調節人們在消費方面的行動和關系的原則、思想、願望、情緒及相應的實踐的總稱。其社會大多數人的多數行為是追求體面的消費,渴求無節制的物質享受和消遣,並把這些當作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價值。但其原則和方式仍只是消費主義大概念中的一個細分。消費主義是當今西方資產階級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科學領域中,因知識傳統對消費主義有不同的定義與詮釋,如綠色消費主義、消費者保護、消費者運動、消費者權益等等。消費主義對發展中國家有很大影響
消費主義來源
消費主義在發達國家產生和發展並繼而在全球流行開來,可從如下方面找到原因。
經濟因素
二次大戰後,市場經濟國家的經濟有了迅速增長,由此使社會財富大量增加。這使許多人都以為,社會財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於是,一種主張人們可以任意佔有和消耗財富的消費主義思想便產生出來,並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同,產生了日益廣泛深刻的社會影響。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有相當一部分人成為改革的直接受益者,腰包鼓了起來,這成為消費主義在中國流行開來的物質基礎。
政策因素
隨著凱恩斯主義成為國家制定經濟政策的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鼓勵和刺激消費的經濟政策就相繼出台。有了來自國家政策的鼓勵和推動,消費主義就有了更為適宜生存發展的環境和土壤。在我國,為拉動內需,也一度有刺激消費的政策出台。在具體執行過程中,有些政策被誤讀為消費主義甚至浪費的依據。
哲學因素
消費主義的滋生蔓延,還與西方哲學思想有密切聯系。西方哲學在發軔之初就與東方哲學大異其趣。在西方哲學看來,人是一種真正的「理性動物」,人類的使命就是以其體力和智力了解世界,進而征服和控制世界,成為自然萬物的主宰,並使其為人類服務。這種哲學思想,不是把人類與自然的關系看作是一種和睦相處、互助互利的朋友關系,而是看作一種征服與被征服,剝奪與被剝奪的對立關系。表現在消費領域,它主張人類有權無限地佔有和揮霍物質財富,以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的感官需求。所以,西方哲學思想是消費主義的理論基礎。有了這一指導思想,消費主義的產生與發展就是順理成章的了。
市場因素
銷售分析家維克特·勒博宣稱:「我們龐大而多產的經濟……要求我們使消費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要求我們把購買和使用貨物變成宗教儀式,要求我們從中尋找我們的精神滿足和自我滿足。我們需要消費東西,用前所未有的速度去燒掉、穿壞、更換或扔掉」。許多人對勒博的號召做出了反應——也可以說,是生產商和銷售商在為消費主義推波助瀾。我們面前一個可以說明問題的數據是,2004年國內市場手機換機周期是18個月,2005年5月份的調查顯示,該周期已經縮短到1年。
心態因素
暴富者心態在當前國人心態中表現地比較明顯。剛剛富起來的人們對財富還沒有樹立起正確恰當的觀念,表現欲強烈,這也為消費主義的流行提供了合適的土壤。

⑦ 最早提出消費主義的人是誰

一般地說,消費主義是指人們一種毫無顧忌、毫無節制的消耗物質財富和自然資源,並把消費看作是人生最高目的的消費觀和價值觀。」消費主義表現在「對物質產品毫無必要的更新換代、大量佔有和消耗各種能源和資源,隨意拋棄仍然具有使用價值的產品,採用難以承受的生活方式,等等」。在這種界定之下,消費主義的實質上是拜物主義,通過對物的消費和佔有體現他們生活方式、身份地位和優越感,他們無所節制的消費污染了環境,過量地消耗了資源,帶來了極大的負外部性,但他們卻沒有為此付出代價。任由消費主義發展下去,資源將消耗殆盡,地球將衰亡,基於這樣的考慮,環保主義者提出,「地球不是我們從祖先那裡繼承來的,而是我們從子孫那裡借來的」。而消費主義者消耗的不僅是當代的資源和能源,還消耗著子孫後代的資源和能源,與可持續發展所倡導的「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是相悖的。另外,消費主義盛行,人們將追求享樂、奢華,無視資源的限制,甚至以人對物和金錢的支配能力作為成功的判別標准,敗壞社會風氣,對道德、文化都將產生不小的沖擊波

⑧ 你是如何理解現代社會的消費文化的

消費文化
消費文化,是指在經濟和技術發展導致的全球競技運動中,消費本身已經成為文化的一種主導力量,因而具有文化特徵。用鮑德里亞的話說,當今社會「消費」不是一種附屬於生產的消極行為,而是成為「生產力的一種有組織的延伸」。[1]

消費文化是指在一定的歷史階段中,人們在物質生產與精神生產、社會生活以及消費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消費理念、消費方式、消費行為和消費環境的總和。

中文名
消費文化
表現
消費理念、消費方式
區別
極力追求炫耀性
興起原因
20世紀90年代中期
快速
導航
興起原因
定義
消費文化
文化是人類社會的創造性的並經過實踐檢驗的優秀成果的結晶,是社會文明的內在本質。然而很多人把一些非文化、反文化的東西歸結為文化,這是非常荒謬的。消費文化包括物質消費文化、精神消費文化和生態消費文化,它是社會文化一個極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人類在消費領域所創造的優秀成果的結晶,是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政治制度、經濟體制、經濟發展水平、人們的價值觀念、風俗習慣,居民的整體素質等都對消費文化有重要的影響。
消費文化與消費主義的區別
消費主義是在西文國家曾經出現過的一種消費思潮,它極力追求炫耀性、奢侈性消費,追求無節制的物質享受,並以此作為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價值所在。這與消費文化恰好是背道而馳的,是反文化的東西,是「文化垃圾」。因此尹世傑教授專門撰文指出:「要為消費文化正名,要弘揚消費文化、反對消費主義、要充分發揮消費文化的作用」。
消費文化是文化在消費領域的滲透與發展,消費文化是一門全新的學科,它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進一步加強對消費文化學的研究,進一步發揮消費文化對消費從而對生產、 對經濟發展的引導作用,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的全面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我們今後的重要任務。
消費文化與文化消費
"消費文化",是指直接進入文化消費領域、滿足人們日常文化需要的產品和活動,也包括為了直接消費而進行必要的再生產(復制)和輔助性創造活動。
"文化消費"是人們用於文化、娛樂產品和服務等相關方面的支出和消費活動,是促進社會文明、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興起原因
消費文化興起的歷史條件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我國開始實行一周工作五天的作息制度。從2000年起,一年法定的節日天數從6天增加到10天,並因此而形成了每年三個「黃金周」制度。制度性休閑時間的增加,大大激發了城市居民參加休閑活動的熱情,休閑消費文化也因此在城市廣為流行。從全國各大景點洶涌的旅遊者大潮,到花鳥蟲魚、奇石怪物的玩家,從網吧的網上沖浪者,到餐館酒樓的美食家,從像章、糧票、郵票的收藏者,到攀岩和漂流的愛好者,無不說明,居民休閑活動已經高度分化,休閑花費也大大增加。可以說,休閑消費文化的興起,構成我國社會變遷的一部分,它是現代化歷程發展到了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
消費文化興起的必然
從社會學角度看,休閑的產生,根源於休閑與工作的分化。而休閑與工作的制度性區分,則是工業化的產物。在傳統社會,工作與休閑之間並沒有嚴格的制度性區分。例如,在忙的季節(如收獲時期),人們的休息時間被減少到極限,而閑的時期(如冬季),則整個季節都可能是休閑。在這里,人們的活動服從的是自然節奏。隨著工業化以來機器的大規模使用,人的活動不再受自然節奏(如農作物生長的自然周期)的限制,而是服從於機器的節奏,於是,人與機器的結合,導致新的制度性時間安排和嶄新的社會節奏的形成。在這種節奏中,工作和休閑發生了制度性分化,各自有了不同的時間邊界。與此同時,工作與休閑被賦予不同的功能。

⑨ 中國傳統消費觀念是什麼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死要面子活受罪。這句老話已經流傳了多少年,我無從考究。但是,它從誕生之日起就一直被廣泛運用,被廣泛驗證,卻是不爭的事實。
中國人什麼方面都喜歡講場面,喜歡講排場。在飯桌上,只要是請客,不論人多與否,都喜歡擺上滿滿的一桌,喝酒、吹牛,一桌飯吃不了一半,其餘的就全浪費了;中國人送禮,也是從不講節約的。
單位如此,個人也如此;有錢的人如此,沒錢的人錯錢也不能丟面子。
中國人就是這樣的消費觀,一種畸形的消費觀。中國人消費觀更畸形的,可能算是家庭消費了。
雖然,中國人還不富有,家庭收入還不高。但是,中國人的消費完全是超前的,享受型消費品的購置與使用,在世界上是排在前列的,並不比發達國家消費水平低。家用電器,在國外,一般還是以普通家用電器為主,特別是電視機,多數家庭還是平板彩電,而且,屏幕也不算大。但是,中國可不一樣,稍有條件的家庭,就開始更新成液晶電視了,再看手機消費,手機的外觀、功能在中國更新之快,而且是新款手機一上市,很快就流行開來,被消費者所接受;汽車消費,是目前最時尚的消費,你只要稍稍注意觀察,世界上最好的汽車,在中國的絕大多數城市都有它的身影,而且是越貴、越豪華買的人越多。
畸形消費,嚴重扭曲了中國的消費結構,也影響了中國的經濟結構。更為嚴重的,這種畸形消費觀念,給中國生產、生活造成了極大的浪費。

不是原創的 希望有幫助

閱讀全文

與人類最初的消費文化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