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春節的民風民俗有那些
春節作為中國隆重的傳統節日自然有它獨特的民風民俗了,下面為您介紹:
1.祭拜灶神
拜灶神講究在小年也就是臘月廿三或廿四根據地方不同略有出入,在那天將貼了一年的灶神像私下,如果是23就別撕,24供的話才可以撕,因為有傳說灶神在24日晚上六點才離開你的家,所以提前撕有趕灶神的意味,就趕走了福氣,祭拜時經典的年糕,東瓜條,上香,上酒等封灶神的嘴,祭拜時注意只能有男子祭拜。
2.掃塵
也是在小年時完成,將自己家裡外仔細的清潔一遍,全家人共同動手,有全家齊心協力為新的一年某求嶄新而有福氣的開始的寓意,掃塵,掃的是舊的一年陳留下來的污穢,不潔,以防新的一年的好運不樂意登門,是人們乾乾凈凈的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3.貼春聯
小年,除夕,臘月二十八這幾個日子貼春聯都可,春聯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發展為春聯,表達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美好願望。春聯,又稱「春貼」、「桃符」,過年時所貼紅色喜慶元素「年紅」中一個種類。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文學形式,是華人們過年重要習俗。春聯以紅為底色,驅邪避災,招福的作用,用黑色的字提上對於來年事業,家庭,愛情等等期盼,寓意美好順遂。
❷ 求中西方文化差異總結
一、價值觀與道德標準的差異1. 個人榮譽感與謙虛謹慎西方人崇拜個人奮斗, 尤其為個人取得的成就自豪,從來不掩飾自己的自信心、榮譽感以及在獲得成就後的狂喜。相反, 中國文化不主張炫耀個人榮譽, 而是提倡謙虛,反對王婆賣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 中國式的自我謙虛或自我否定卻常常使西方人大為不滿。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No, no, my English is very poor.You』ve done a very good job.No, I don』tthink so. It』sthe result of joint efforts. 這種謙虛, 在西方人看來, 不僅否定了自己, 還否定了贊揚者的鑒賞力。2. 自我中心與無私奉獻西方人自我中心意識和獨立意識很強, 主要表現在:(1) 自己為自己負責。每個人生存方式及生存質量都取決於自己的能力。因此, 每個人都必須自我奮斗, 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2) 不習慣關心他人, 幫助他人, 不過問他人的事情。(3) 主動幫助別人或接受別人幫助在西方常常是令人難堪的事。因為接受幫助只能證明自己無能, 而主動幫助別人會被認為是干涉別人私事。中國人的行為准則是「我對他人、對社會是否有用」,個人的價值是在奉獻中體現出來的。中國文化推崇一種高尚的情操——無私奉獻。在中國, 主動關心別人, 給人以無微不至的體貼是一種美德。因此, 中國人不論別人的大事小事、家事私事都願主動關心, 而這在西方會被視為「多管閑事」。3. 創新精神與中庸之道西方文化鼓勵人們開拓創新, 做一番前人未做過的、傑出超凡的事業。而傳統的中國文化則要求人們不偏不倚, 走中庸之道, 中國人善於預見未來的危險性, 更願意維持現狀, 保持和諧。4. 個性自由與團結協作西方人十分珍視個人自由, 喜歡隨心所欲, 獨往獨行,不願受限制。中國文化則更多地強調集體主義, 主張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 主張同甘共苦, 團結合作, 步調一致。二、社會關系的差別1. 平等意識與等級觀念西方人平等意識較強, 無論貧富, 人人都會尊重自己, 不允許別人侵犯自己的權利。同時, 人人都能充分地尊重他人。在美國, 很少有人以自己顯赫的家庭背景為榮, 也很少有人以自己貧寒出身為恥。因為他們都知道, 只要自己努力, 是一定能取得成功的。正如美國一句流行的諺語所言: 「只要努力, 牛仔也能當總統。」( If working hard,even a cowboy can be a president.)新中國雖已成立了五十多年, 但傳統的等級觀念在中國人的頭腦中仍根深蒂固。父親在兒子的眼中、教師在學生的眼中有著絕對的權威, 家庭背景在人的成長中仍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2. 核心家庭與四世同堂美國式的家庭結構比較簡單: 父母以及未成年孩子,稱之為核心家庭。子女一旦結婚, 就得搬出去住, 經濟上也必須獨立。父母不再有義務資助子女。這種做法給年青人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 並培養其獨立生活的能力, 但同時也疏遠了親屬之間的關系。中國式的家庭結構比較復雜, 傳統的幸福家庭是四代同堂。在這樣的家庭中, 老人幫助照看小孩, 兒孫們長大後幫助扶養老人, 家庭成員之間互相依賴, 互相幫助, 密切了親情關系。然而, 這種生活方式不利於培養年青人的獨立能力。三、社會禮儀的差異中國人見面喜歡問對方姓名、年齡、單位及收入等。而西方人很討厭人家問及年齡與收入等個人私事。中國人路遇熟人總愛寒暄: 「吃飯了嗎? 」「到哪兒去? 」「上班呀? 」等。在我們看來,這是一種有禮貌的打招呼用語。但你若跟西方人這樣打招呼「Have you had your meal? 」「Where areyou going? 」他們則會認為, 你想請他吃飯或者干涉其私事, 會引起誤解。西方人見面, 通常招呼道: 「Hello! 」「Howdo you do! 」「Nice day, isn』tit? 」對於別人的贊揚, 中國人通常表示謙虛, 並有一套謙虛之詞, 像「慚愧」「哪裡」「寒舍」「拙文」等。而西方人總是高興地回答「Thank you.」以表接受。中國人用「謝謝」的場合較西方人少, 尤其是非常親近的朋友和家庭成員之間不常說「謝謝。」而西方人整天把「Thank you.」掛在嘴邊, 即使是親朋好友和家庭成員之間也常如此。中國人收到禮物時往往放在一邊, 看也不看( 生怕人家說貪心) 。而西方人收到禮物時要當著客人的面馬上打開並連聲稱好。中國人殷勤好客, 一杯杯地斟酒, 一遍遍地上菜, 客人不吃不行, 不喝也不行, 使西方人覺得難以對付。而西方人的習慣是:「Help yourself, please! 」中國人送客人時, 主人與客人常說: 「慢走! 」「小心點! 」「再見, 走好啊! 」「你們進去吧! 」「請留步」等。而西方人只說: 「Bye-bye! 」「See you later! 」「See you next time ! 」「Good night! 」四、社會習俗的差異1. 對女性的態度美國婦女和中國婦女都有可能受到隱性的歧視。但美國婦女卻有幸能享受許多表面的尊重。尊重婦女的禮節在美國社會隨處可見: 男士為女士開門; 扶女士下車; 在馬路上, 男士走外側, 女士走內側, 以給女士提供保護; 女士進餐廳時, 所有的男士都要起立; 餐桌前, 男士要為女士拉開椅子, 待女士站好了位置再把椅子送回女士的身後, 請她就坐。中國社會對女性的照顧和禮節似乎要少一些, 且有一些專家注意到: 漢字中帶「女」字旁的有相當一部分含有貶義, 如「妖、奸、奴、嫉、妒」等。2. 對婚姻的態度西方人的婚姻觀與中國人的婚姻觀有著極大的不同。因為他們認為, 婚姻純屬個人私事, 任何人不能幹涉。比如, 美國離婚比較普遍。一個人有權選擇和他/ 她最喜歡的人生活在一起, 一旦發現現有的婚姻是一個錯誤, 他/ 她有權作第二次選擇。在他們看來, 強迫兩個不相愛的人生活在一起是殘忍的。中國人的婚姻相對來說比較穩定。這是因為中國人把婚姻當作人生的頭等大事, 每個人都謹慎對待, 認真選擇,一旦決定了, 就不會輕易改變。而且, 中國人一向把婚姻當作一個嚴肅的道德問題, 喜新厭舊被認為是極不道德的。五、生存環境方面語言的產生與人們的勞動和生活密切相關。英國是一個島國, 歷史上航海業曾一度領先世界; 而漢民族在亞洲大陸生活繁衍, 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土地。比喻花錢浪費,大手大腳, 英語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 而漢語是「揮金如土」。英語中有許多關於船和水的習語, 在漢語中沒有完全相同的對應習語, 如to rest on one』soars( 暫時歇一歇) ,to keep one』shead above water( 奮力圖存) , all at sea( 不知所措) 等。在漢語的文化氛圍中, 「東風」即是「春天的風」。夏天常與酷暑炎熱聯系在一起, 「赤日炎炎似火燒」「驕陽似火」是常被用來描述夏天的詞語。而英國地處西半球, 北溫帶,海洋性氣候, 報告春天消息的卻是西風, 英國著名詩人雪萊的《西風頌》正是對春的謳歌。英國的夏季正是溫馨宜人的季節, 常與「可愛」「溫和」「美好」相連。莎士比亞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詩中把愛人比作夏天,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summer』sday? /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六、宗教信仰方面佛教傳入中國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很多人相信有「佛主」在左右著人世間的一切, 與此有關的語言很多, 如「借花獻佛」「閑時不燒香, 臨時抱佛腳」等。在西方許多國家, 特別是在英美, 人們信奉基督教, 相關的有「God helps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上帝幫助自助的人。) 「Go tohell.」( 下地獄吧! ) 這樣的詛咒。七、歷史典故方面英漢兩種語言中有大量的詞語是由歷史典故形成的。這些習語結構簡單, 意義深遠, 往往是不能單從字面意義去理解和翻譯, 如「東施效顰」「名落孫山」「葉公好龍」等。英語中Achilles』heel( 致命傷, 最大的弱點) , meet one』swaterloo ( 一敗塗地) , Penelope』sweb ( 永遠完不成的工作) , a Pandora』s box( 潘多拉之盒——災難, 麻煩, 禍害的根源) 等。總之, 中西方的文化存在著很多差異。在教學中, 不能只單純注意語言教學, 也必須加強語言的文化導入, 重視語言文化差異對語言的影響。只有這樣, 才能在實際中正確運用語言。
❸ 不同地區春節習俗有哪些不同之處,這些差異的形成與自然環境有什麼關系
各地的風俗習慣與自然環境有密切關系的。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人們不僅生活作息受影響,娛樂風俗也有關系。例如在北方地區,人們喜歡逛冰雕節,這是與北方冰天雪地的氣候有關系的。南方地區龍舟賽,這也是與當地水文有關。
北方天氣寒冷冬季食品較少,因此大家需要提前大量准備,春節期間就可以買賣,南方氣候溫暖,冬天也能有所收獲,因此不需要提前准備食物。
受地理環境的影響不同習俗不同,比如廣州過年習俗就是大年三十前逛花街,這就是南北緯度的差異造就的,南方過年氣溫較為溫暖,給不少的花卉的生存提供了條件,於是有了這個習俗。
❹ 老舍的春風和朱自清的春風有什麼不同點,100字
每個作者的作品表達的內涵都是不一樣的,老舍的春風和朱自清的春風不同點在於:
表達的方法不同:
1 老舍的春風有以下從語言特色來看,文中用語方式靈活多變,長短句結合,善用修辭,體現出了語言美。從寫作手法來看,文章多用襯托、對比的寫作手法,將春風的特點描繪得生動形象。作家採用欲揚先抑的手法,通過對比烘托,把他對北國春風別樣的體會和哲思,抒寫的淋漓盡致,描繪了北國春風的粗獷豪邁、猛烈迅疾、強勁有力的特點,歌頌了北國春風的勃勃生機,竭力掃盡殘冬,催生萬物的可貴品質,表達了對驅散嚴寒,帶來春天的北國春風的無限懷念和深深敬意。
2、朱自清的《春》是根據觸覺、視覺、聽覺來寫的。朱自清寫春風,主要抓住了兩點,一是春風的柔和,二是它具有傳聲送味的作用。作者先用南宋志南和尚的「吹面不寒楊柳風」的詩句,來狀寫春風的溫暖,柔和。
主題思想不同
1 從主題思想上來看,老舍的春風,通過表達對濟南、青島的秋天的喜愛,來體現出對春風的不可原諒,進而表達了自己對那種有生氣、有花草、令人舒適的春風的嚮往。結合老舍所處的時代背景來看,文中對「春風」的不滿或許可以理解為對當時所處的時代環境的不滿。
2 朱自清的春風,在該篇「貯滿詩意」的「春的贊歌」中,事實上飽含了作家特定時期的思想情緒、對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現了作家骨子裡的傳統文化積淀和他對自由境界的嚮往。
❺ 《春》以分為幾個大的段落
《春》以分為三大段:
第一段為第一自然段,總寫作者朱自清的「盼春」之情。
第二段為第二自然至第七自然段的繪春,作者朱自清具體描繪春天的景物。朱自清從「草、花、風、雨、人」五個側面寫春的景象,春天的氣息。五個段落五幅畫,合起來組成一幅立體的春天全景圖。這幅圖不僅有豐富的色彩,有形狀,有聲音,有景物,有人物活動,還有層次分明的意境,表現出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
第三段為第八自然段至第十自然段的頌春,朱自清贊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強調「新」「美」「充滿活力」。
(5)春頌里有哪些文化差異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春》創作時間大約在1933年間。此時作者朱自清剛剛結束歐洲漫遊回國,與陳竹隱女士締結美滿姻緣,而後喜得貴子,同時出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人生可謂好事連連,春風得意。
在該篇「貯滿詩意」的「春的贊歌」中,事實上飽含了作家特定時期的思想情緒、對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現了作家骨子裡的傳統文化積淀和他對自由境界的嚮往。
縱觀全篇,《春》鮮明地表現出田園牧歌式的清新格調和歡快情緒。它是一曲贊歌,唱出了春的美妙旋律;它是一首熱情的詩,抒發了對春的企盼和眷戀;它是一幅優美的圖畫,展示出春的氣息與魅力。
❻ 《春》的韻律美體現在哪些方面
《春》的韻律美體現在作者根據語言內在情感表達的需要,恰當地調配語音的輕重,節奏的緩急,使情感的表達與語言音韻達到了高度的和諧與統一,構成文章輕快活潑,音韻鏗鏘的旋律美。勻稱和諧之美文章多用散語。
在該篇「貯滿詩意」的「春的贊歌」中,事實上飽含了作家特定時期的思想情緒、對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現了作家骨子裡的傳統文化積淀和他對自由境界的嚮往。
1927年之後的朱自清,始終在尋覓著、營造著一個靈魂深處的理想世界——夢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頗不寧靜」的拳拳之心,抵禦外面世界的紛擾。
《春》——在這篇「貯滿詩意」的「春的贊歌」中,事實上飽含了作家特定時期的思想情緒、對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現了作家骨子裡的傳統文化積淀和他對自由境界的嚮往。
1927年之後的朱自清,始終在尋覓著、營造著一個靈魂深處的理想世界——夢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頗不寧靜」的拳拳之心,抵禦外面世界的紛擾,使他在幽閉的書齋中「獨善其身」並成就他的治學。
《春》描寫、謳歌了一個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靈世界的一種逼真寫照。
❼ 春頌的閱讀
關於春天的描寫
春在田疇,松軟的泥土散發著清新濕潤的氣息,冬憩(qì)後醒來的麥苗兒精神煥發,展現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機;渠水歡唱,如母親的乳汗,與土地和麥苗的血液水乳交融。春在河畔,碧波清盪,魚蝦暢游,蛙鼓抑揚弄喉嗓,柳絲婆娑舞倩影,陽光水波交相輝映,灑落捧捧金和銀。春在天空,燕語呢喃,蝴蝶翩(piān)躚(xiān),風箏高飛,濃濃春意彌漫潔白的雲朵間,甜脆笑聲穿梭浩渺九天。春在果園,紅杏流水,桃花漫霞,梨樹飛雪,蜂蝶追逐喧嚷,醞釀生活的甘甜和芬芳……
春天是一縷輕輕吟唱的和風,一捧溫暖明亮的陽光;春天是聲聲婉轉清脆的鳥語,片片馥郁醉人的花香;春天是青青草尖上的一顆露珠,紅紅花朵上的一抹彩霞;春天是種子破土而出的拱動的力,樹木拔節的暄響的節奏;春天是透明純凈的夢,火熱沸騰的歌,靈感流溢的詩;春天是孩子臉蛋上的天真無邪,姑娘面頰上的秀美羞怯;春天是我們用汗水、勤勞和智慧栽種的一茬茬的希望、夢幻和理想。
冬去春來,楊柳吐綠,溫暖的春風吹綠了一望無際的麥田,吹皺了靜靜流淌的河水.甘美的春雨,像蛛絲一樣輕,想針見一樣細,像線一樣長, 冬去春來,楊柳吐綠,溫暖的春風吹綠了一望無際的麥田,吹皺了靜靜流淌的河水.甘美的春雨,像蛛絲一樣輕,想針見一樣細,像線一樣長,冬去春來,楊柳吐綠,溫暖的春風吹綠了一望無際的麥田,吹皺了靜靜流淌的河水.甘美的春雨,像蛛絲一樣輕,想針見一樣細,像線一樣長, 像篩子篩過一樣密密地向大地飛灑著。
1、 春來——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2、 春雨——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3、 春花——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4、 春夜——更深月夜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5、 春水——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6、 春風——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7、 春光——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8、 春景——試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9、 春遊——東風知我欲山,吹斷檐間積雨聲。
10、春思——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11、春寂——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12、春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13、春夢——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里。
14、春恨——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和月。
15、春歸——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解讀春天
長發迎空 文
蕭索單調的冬季里,總是在盼望春天。盼望她的草長鶯飛,絲絛拂堤,盼望她的千樹瓊花,碧波漣漪,盼望她的蘭馨蕙草,潤物如酥;盼望她的春色滿園,落紅如雨。
如今,春天即在眼前了,一伸手便可觸摸到她濕潤的發梢,感受到她溫暖的呼吸,可春天,到底是怎樣的呢?
春是悠然自得嗎?「春水碧於天,隔船聽雨眠。」春水粼粼煙雨蒙蒙的江波之上,人兒悠哉游哉地在畫舫里聽雨而眠,雨也怡然,風也繾綣,是何等的愜意,而「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旗子落燈花」,又是何等的悠閑。
還是萬物復甦?「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小鴨子入水了,岸上桃花點點枝頭,春意盎然。「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小燕子回家了,呢喃著搭著新窩,鳥鳴山澗,春回大地,花也粲然,燕也欣然。
春是情意切切嗎?「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似是月光如水的夜裡,獨對綉簾而作的清幽美夢,又似是十里春風揚州路上的,一片若許柔情。
還是不解風情?「花褪殘紅青杏小……多情總被無情惱。」滿枝的海棠,你又怎捨得一夜之間將她變得綠肥紅瘦?「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一抹明媚的春光,竟無法留住這纖弱的美麗。片片落紅如蝶飛舞,萎地無聲,撿拾起飄零的花瓣,任憂傷滿懷。
春是離人眼中的一滴淚嗎?「春衫著破誰針線,點點行行淚痕滿。」孑然孤客,長年漂泊,感傷春日又將過,有家歸未得,春衫破,無人補,傷心淚,滿衣服。「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楊花三分春色,二分落於塵土,一分細隨流水,花已落盡,待凝眸,分明是離人清淚。
還故人是襟前的一枝花?「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春風定是知道了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故遲遲不舍把亭旁的柳枝變青。可是十里長亭外,故人終須別,那麼,就折一朵相送的花,把祝福別在襟上吧,而明日,又隔天涯。
春是一紙寫意渲墨嗎?「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嫣紅如火的江花星星點綴著碧藍的江水,水流雲在,春日的陽光淡淡灑在江面上,一抹微紅粼粼而起,讓人見了,都想拿起水墨畫筆,把這幅美景臨摹帶回家。
還是一卷工筆勾勒?「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春風輕柔,楊柳垂絲皆畫,不知是誰的纖纖素手,將這千條萬條的柳絲染上了青翠,嫩黃?信步雨後的古橋上,芬芳素雅,仰望斑駁的松枝間,月朗星稀。
春,暖人心脾,「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春,稍縱即逝,「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所以「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花落空折枝。」
春,沁涼潤透,「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春,酒里飄香,「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春,魂牽夢繞,「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
呵,我試著要解讀春天,可我發現她太絢爛,有沒有這樣一支筆,能畫出柔媚欲滴的春色?我又發現她太短暫,有沒有這樣一扇窗,能留住一縱即逝的春光?一季季的春來了又去,去了又回。究竟春為何物,我想,你我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❽ 中西方風俗習慣差異有哪些
中西方的文化差異除了表現在價值觀,習俗差異等外,還與生存環境,宗教信仰,歷史典故的不同有關。
1、生存環境方面:
語文的產生與人們的勞動和生活密切相關。英國是一個島國,歷史上航海業曾一度領先世界;而漢民族在亞洲大陸生活繁衍,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土地。比喻花錢浪費,大手大腳,英語是spend money like lvater,而漢語是「揮金如土」。英語中有許多關於船和水的習語,在漢語中沒有完全相同的對應習語,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暫時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奮力圖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在漢語的文化氛圍中,「東風」即是「春天的風」,夏天常與酷暑炎熱聯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燒」,「驕陽似火」是常被用來描述夏天的詞語。而英國地處西半球,北溫帶,海洋性氣候,報告春天消息的卻是西風,英國著名詩人雪萊的《西風頌》正是對春的謳歌。英國的夏季正是溫馨宜人的季節,常與「可愛」「溫和」「美好」相連。莎士比亞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詩中把愛人比作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2、宗教信仰方面
佛教傳入中國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人們相信有「佛主」在左右著人世間的一切,與此有關的語言很多,如「借花獻佛」「閑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等。在西方許多國家,特別是在英美,人們信奉基督教,相關的有「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幫助自助的人)」Go to hell(下地獄吧)這樣的詛咒。
3、歷史典故方面
英漢兩種語文中有大量的由歷史典故形成的。這些習語結構簡單,意義深遠,往往是不能單從字面意義去理解和翻譯。如「東施效顰」「名落孫山」「葉公好龍」等等。英語中Achilles』heel(唯一致使弱點),meet one』s waterloo(一敗塗地),Penelope』s web(永遠完不成的工作),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災難,麻煩,禍害的根源)等。
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了中西方有諸如此多的文化差異,而文化差異又是跨文化交際的障礙。現代化的進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質產品的流通,將各個民族納入到一個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際成為每個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一個企業若想讓自己的產品暢銷國際市場,不僅需要高超的經濟和技術手段,而且需要深入了解對象國的文化,使該產品在包裝設計和實用性方面符合對象國民眾的心理需求。如,在中國,「龍(dragon)」是我們的精神圖騰,是吉祥和權力的象徵,中國人也以作為龍的傳人而倍感自豪,然而在西方人眼中,對「龍」就沒有這份特殊的情感,甚至將「龍」理解為一種張牙舞爪的可怕怪物。如果某一企業家對此不甚了解,將印有「龍」圖案的產品推向國際市場,試想這種產品能否刺激西方人的購買欲?能否給企業創造高效益。所以,克服文化差異造成的交際障礙已經成為整個世界共同面臨的問題。作為中學階段的英語老師,在英語教學中應重視語言能力的教學,特別要注意在日常教學中發展學生的交際能力,將語言的文化差異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作為一個重要問題對待。
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在中學階段英語學習給學生帶來的干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稱呼語
漢語中的親屬稱謂有泛化使用的傾向,常用於非親屬之間:年輕人對長輩稱「叔叔」「阿姨」;對平輩稱「大哥」「大姐」。但在英語中,親屬稱謂不廣泛地用於社交。如果我們對母語是英語的長輩稱「Uncle Smith」「Auntie Brown」,對方聽了會覺得不太順耳。英語文化中只有關系十分密切的情況下才使用此類親屬稱謂且後面不帶姓,只帶名,如「Uncle Tom」。
又如學生知道teacher的含義是「老師」,也就相應地把「王老師」稱為「Teacher Wang」。其實,英語中teacher只是一種職業;漢語有尊師的傳統,「教師」已不僅僅是一種職業,而成為一種對人的尊稱。由於這種文化上的差異,造成學生的簡單理解:王老師=Teacher Wang.此外還把漢語中習慣上稱呼的「唐秘書」「張護士」稱為Secretary Tang, Nurse Zhang, 英語國家的人聽起來感覺不可思議。英語中稱呼人一般用Mr., Miss,Mrs.等。
2、感謝和答謝
一般來說,我們中國人在家族成員之間很少用「謝謝」。如果用了,聽起來會很怪,或相互關繫上有了距離。而在英語國家「Thank you.」幾乎用於一切場合,所有人之間,即使父母與子女,兄弟姐妹之間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飲料,准備一桌美餐,對方都會說一聲「Thank you.」公共場合,不管別人幫你什麼忙,你都要道一聲「Thank you..」這是最起碼的禮節。
當別人問是否要吃點或喝點什麼時(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 / drink?),我們通常習慣於客氣一番,回答:「不用了」「別麻煩了」等。按照英語國家的習慣,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辭,說聲「Yes,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說「No,thanks.」就行了。這也充分體現了中國人含蓄和英語國家人坦盪直率的不同風格。
3、贊美
在英語國家,贊美也常用來作為交談的引子。贊美的內容主要有個人的外貌,外表,新買的東西,個人財物,個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通常稱贊別人的外表時只稱贊她努力打扮的結果,而不是她的天生麗質。因此贊美別人發型的很多,贊美別人漂亮頭發的很少。對別人的贊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如,A: Your skirt looks nice.
B: Thank you.
4隱私
中國人初次見面問及年齡,婚姻,收入,表示關心,而英語國家卻對此比較反感,認為這些都涉及個人隱私。如在JEFC Book 1 Lesson 16 中有這樣的對話:「How old are you,Mrs Read?」 「Ah,it』s a secret!」為什麼Mrs Read不肯說出自己的年齡呢?因為英語國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對方眼中顯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駐,對自己實際年齡秘而不宣,婦女更是如此。再如中國人表示關心的「你去哪兒?」「你在干什麼?」在英語中就成為刺探別人隱私的審問,監視別人的話語而不受歡迎。
5、打招呼
中國人日常打招呼習慣於問:「你吃飯了嗎?」如果你跟英語國家的人這樣說,他們認為你是想請他們吃飯,英語國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氣,健康狀況,交通,體育以及興趣愛好為話題。
6、節日
中國和英語國家的文化差異還顯著地表現在節日方面。除中國和英語國家共同的節日(如,New Year』s Day)處,雙方還各有自己獨特的節日。中國有the Spring Festival,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Mid—Autumn Day.等,英語國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節),Easter(復活節),April fool』s Day(愚人節),Thanks Giving Day(感恩節),Christmas Day(聖誕節)等。中西方節日的風俗習慣也很不相同。在節日里,對於別人送來的禮物,中國人往往要推辭一番,表現得無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後一般也不當面打開。如果當面打開並喜形於色,可能招致「貪財」的嫌疑。而在英語文化中,人們對別人送的禮品,一般都要當面打開稱贊一番,並且欣然道謝。
7、詞彙的文化內涵
英語詞彙在長期使用中積累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對英語詞彙的文化意義的介紹,以防學生單純地從詞彙本身做出主觀評價。比如red一詞,無論在英語國家還是在中國,紅色往往與慶祝活動或喜慶日子有關,英語里有「red—letter days」(節假日)。尤其在中國,紅色象徵革命和社會主義等積極意義,但在英語中「red」還意味著危險狀態或使人生氣,如「red flag」(引人生氣的事)。還有當看到商業英語中的「in the red」,別以為是盈利,相反,是表示虧損,負債。
總之,中西方的文化存在著很多差異,在英語教學中不能只單純注意語言教學,而必須加強語言的文化導入,重視語言文化差異對語言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在實際中正確運用語言。
❾ 《春》朱自清的文章主題以及技法思考
主題思想:
該文的主題思想即對自由境界的嚮往。朱自清當時雖置身在污濁黑暗的舊中國,但他的心靈世界則是一片澄澈明凈,他的精神依然昂奮向上。
朱自清把他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把他對美好事物的無限熱愛,將他對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熔鑄到文章中去。熔鑄到詩一樣美麗的語言中去。從而使整篇文章洋溢著濃濃的詩意,產生了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技法思考:
《春》——在這篇「貯滿詩意」的「春的贊歌」中,事實上飽含了作家特定時期的思想情緒、對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現了作家骨子裡的傳統文化積淀和他對自由境界的嚮往。
1927年之後的朱自清,始終在尋覓著、營造著一個靈魂深處的理想世界——夢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頗不寧靜」的拳拳之心,抵禦外面世界的紛擾,使他在幽閉的書齋中「獨善其身」並成就他的治學。《春》描寫、謳歌了一個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靈世界的一種逼真寫照。
朱自清筆下的「春景圖」,不是他故鄉江浙一帶的那種溫暖潮濕的春景,也不是北方城郊的那種壯闊而盎然的春景,更不是如畫家筆下那種如實臨摹的寫生畫,而是作家在大自然的啟迪和感召下,由他的心靈釀造出來的一幅藝術圖畫。在這幅圖畫中,隱藏了他太多的心靈密碼。
作品原文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
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
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著。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
在鄉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地里還有工作的農民,披著蓑戴著笠。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天上風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裡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9)春頌里有哪些文化差異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該文創作時間大約在1933年間。此時作者朱自清剛剛結束歐洲漫遊回國,與陳竹隱女士締結美滿姻緣,而後喜得貴子,同時出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人生可謂好事連連,春風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