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祭孔大典有多少文化

祭孔大典有多少文化

發布時間:2022-04-15 06:44:45

㈠ 歷代的祭孔大典都有什麼人參加

上至王公大臣,下至車夫走卒,閑雜人等也是無不齊全。八佾舞是為了歌送統治者的功德的產物還有四佾等

㈡ 祭孔大典的祭典儀式

祭孔大典,是一種主要包括樂、歌、舞、禮四種形式的廟堂祭祀樂舞。樂、歌、舞都是緊緊圍繞禮儀而進行的,所有禮儀要求「必豐、必潔、必誠、必敬」。有「聞樂知德,觀舞澄心,識禮明仁,禮正樂垂,中和位育」之謂,自古以來具有巨大的文化和藝術價值。
祭孔的最重要議程是三獻禮,主祭人要先整衣冠、洗手後才能到孔子香案前上香鞠躬,鞠躬作揖時男的要左手在前右手在後,女的要右手在前左手在後。所謂三獻,分初獻、亞獻和終獻。
初獻帛爵,帛是黃色的絲綢,爵指仿古的酒杯,由正獻官將帛爵供奉到香案後,主祭人宣讀並供奉祭文,而後全體參祭人員對孔子像五鞠躬,齊誦《孔子贊》。亞獻和終獻都是獻香獻酒,分別由亞獻官和終獻官將香和酒供奉在香案上,程序和初獻相當。
如今的曲阜祭孔大典共分為明故城開城儀式、孔廟開廟儀式、現代公祭和傳統祭祀四個部分。在音樂、舞蹈和服飾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發展。首先是音樂新,在原有樂譜的基礎上,重新製作了開城、祭孔音樂,引入了交響樂、合唱樂團的表現形式,意在達到磅礴大氣、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其次是舞蹈新,大典參照《中國歷代孔廟雅樂》等有關文獻圖譜,對祭孔樂舞進行了重新編排,使其更具感染力。再者是服飾新,演出使用的明代服裝和道具經過重新設計製作,准確體現了明代祭孔的規模和盛況。更加古樸、庄嚴、凝重,展現了千古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的盛況。

㈢ 祭孔大典對中華文化的傳承有什麼影響

祭孔大典,不僅將成為中華民族優秀群體集體緬懷先聖、繼承優良傳統、弘揚中華美德、提高民族素質、加強民族凝聚、增強民族自信、振奮民族精神、激勵後昆奮進、促進世界和諧、推動人類文明的有效途徑和方式,同時也將在中國文化史、世界祭祀史、人類文明史上留下濃墨重彩。東方聖人——孔子及其倡導的儒家文化所代表的價值、精神、智慧,亦將因之弘揚光大,造福中國千秋萬代,澤被世界人類。

㈣ 祭孔大典的歷年舉辦

2008年9月28日,2008祭孔大典在山東曲阜市舉行,以紀念中國偉大的先賢孔子誕辰2559年。2008年曲阜祭孔主題是「仁者愛人、自強不息」。
上午9時許,由政府工作人員、海內外孔子後裔、宗親及專家學者組成的祭祀隊伍在孔廟外的神道上開始緩緩向孔廟行進,他們人人佩戴黃色魯錦,面色持重,目光虔誠,這是自2004年曲阜公祭孔子以來,第五次祭祀孔子。
9時15分,曲阜祭祀隊伍沿著神道行至孔廟萬仞宮牆外,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許嘉璐為公祭孔子大典主題銘文揭幕。銘文寫道:「人之為人,貴有仁心。天生之德,發乎己身……天行健,啟眾生。君不見,老驥雖遲暮,趨趨向前行。大鳥雖負箭,垂垂怒翅飛。」台灣大學教授傅佩榮說:「『仁者愛人』出自《論語》,是孔子的核心思想;『自強不息』出自《易經》,意思是人們的德行每天都有進步,這兩句話概括了中華民族的精神。」
銘文揭幕結束後,在平和的雅樂伴奏下,祭祀隊伍穿過明故城,過了欞星門、聖時門、弘道門、大中門、同文門、奎文閣、大成門,繞過杏壇,來到孔廟大成殿前。身著「六藝」服的中學生在甬道兩側肅立,大聲恭誦《論語》中的部分詞句。隨後,祭祀代表向孔子敬獻花籃後,山東省省長姜大明宣讀了金庸先生撰寫的祭文,文曰:「清風送爽,海晏河清。國泰民安,舉世歡騰。北京奧運,萬邦風從。五洲四海,睹我雄風。世界同運,人類一夢。」誦讀完畢,在悠揚的古樂中,身著漢服的舞者,峨冠博帶,手持羽和龠,跳起公祭樂舞《天下大同》。
2008年是孔子誕辰2559年,由其創立的儒家文化,在漫長的歲月中經過歷代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的闡發與完善,逐漸積淀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性格和氣質中不可替代的文化傳統,並且深深地融匯於全球華人的精神血脈之中。 2009月28日,2009己丑年祭孔大典在孔子故鄉山東曲阜孔廟舉行,來自國家、省、市有關領導、海內外的儒學專家、孔子後裔、孔子崇拜者數萬人參加這一典禮。
2009年是孔子誕生2560年,一年一度孔子生日的祭孔大典是國際孔子文化節的核心內容。
8點30分在孔廟新大成橋南端舉行迎賓儀式。當地群眾組成萬人方陣,共同誦讀孔子經典語錄。
8點40分,祭孔大典主題揭幕儀式在萬仞宮牆前舉行,著名書畫家范曾現場書寫祭孔主題。隨後,庄嚴肅穆的孔廟開廟儀式、大成門啟戶儀式。
9點,在大成殿前,來自國家、省、市有關領導、海內外的儒學專家、孔子後裔分別給孔子敬獻花籃。
山東省省長姜大明恭讀由著名書畫大師范曾題寫的祭文。
祭奠舞樂之後,祭孔大典宣告結束。

㈤ 祭孔大典的歷史意義

祭孔大典用音樂、舞蹈等集中表現了儒家思想文化,體現了藝術形式與政治內容的高度統一,形象地闡釋了孔子學說中「禮」的涵義,表達了「仁者愛人」、「以禮立人」的思想,具有較強的思想親和力、精神凝聚力和藝術感染力,對於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營造和樂氛圍、構建和諧社會、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社會作用。
新的歷史時期的祭孔大典,不僅將成為中華民族優秀群體集體緬懷先聖、繼承優良傳統、弘揚中華美德、提高民族素質、加強民族凝聚、增強民族自信、振奮民族精神、激勵後昆奮進、促進世界和諧、推動人類文明的有效途徑和方式,同時也將在中國文化史、世界祭祀史、人類文明史上留下濃墨重彩。
東方聖人--孔子及其倡導的儒家文化所代表的價值、精神、智慧,亦將因之弘揚光大,造福中國千秋萬代,澤被世界人類。

㈥ 祭孔文章近年都有那幾篇

從2004年舉辦祭孔大典以來,每年的祭孔大典上,都有《祭孔子文》。共6篇。
多年祭孔大典策劃和組織者楊義堂先生近年來從事祭孔大典研究,寫下了一批解讀祭孔大典的文章,如《我們今天為什麼還要祭祀孔子?——祭孔的當代意義》、《簫韶遺韻,金聲玉振——解讀祭孔樂舞》、《時代丹墀 全球同祭—近幾年的祭孔大典》、《孔子節與祭孔大典:中華文化復興的盛宴》、《祭孔,民族文化凝聚力的盛典》、《走向世界的祭孔大典》等。
出版的專著有《祭孔大典》一書,楊義堂著,山東出版集團、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孔德懋題寫書名,國家十一五重點出版計劃項目。

㈦ 祭孔有什麼禮儀

祭孔是民間對「先賢」孔子表示尊敬仰慕和追思的一種紀念活動。孔廟存在的目的就是祭祀孔子,因此,在歷史上祭孔活動成為了孔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禮記》中的記載,早在周朝時期,每年都要按四季祭奠先師,以表示尊師重道之意。不過當時所謂的先師,並不是指特定的某個人,凡是對教育有貢獻的,並已經過世的教師,都是師生祭祀的對象。

後來,由於孔子生前非常注重教育,在教育事業上的成就很高,影響非常深遠,所以釋奠的主要對象逐漸成為孔子。

孔子死後第二年,即公元前478年,魯國國君魯哀公下令在曲阜闕里孔子的舊宅立廟,並且按歲時祭祀,這是諸侯祭孔的開始。

後來,逐步發展成「釋奠禮」,釋、奠都有陳設、呈獻的意思,指的是在祭典中,陳設音樂、舞蹈,並且呈獻牲、酒等祭品,對孔子表示崇敬之意。

之後,祭孔活動經歷了許多變革,其總體趨勢是活動規模越來越多,越來越隆重。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經過魯國,以太牢祭祀孔子,被認為是帝王祭孔的開始。

漢元帝劉奭時期,徵召孔子第十三代孫孔霸為帝師,封關內侯,號褒成君,賜食邑八百戶,以稅收按時祭祀孔子。這是封孔子子孫為侯,以奉祀孔子的開始,也是第一次為祭祀孔子而設立的專項費用。

29年,漢光武帝派遣大司空宋宏到曲阜闕里祭祀孔子,這是帝王派遣特使祭孔的開始。

在此之前,所有的祭孔典禮都在曲阜孔廟舉行,直至公元59年,漢明帝在太學及郡縣學祭祀周公和孔子,開啟了在學校中祭孔的先河,祭孔成為全國性的重要活動,被認為是第一次全國性祭孔活動的開始。

公元72年,漢明帝親赴曲阜祭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被認為是祭孔有配享的開始。

自漢代以後,祭孔活動延續不斷,規模也逐步提升。739年,唐玄宗封孔子為文宣王,祭孔時使用了原本僅限於古代天子用的64人的「八佾之舞」。

宋代時,祭祀孔子又使用了文武舞之制,文舞生64人,武舞生64人,合計128人。從此,孔子祭典一般都採用帝王禮制。

明清時期祭孔活動達到頂峰,被稱為「國之大典」。順治皇帝定都北京之後,在京師國子監立文廟,內有大成殿,專門舉行一年一度的祭孔大典,並尊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先師」。

1906年,清光緒帝將祭孔大典升格為大祀,與祭天、祭地、祭先祖並重。祭孔用大祀禮,文廟按九楹三階五陛制建造,樂用《八佾》,增《武舞》。祀日皇帝親行釋奠,並且行三跪九叩跪拜禮。

疾控活動作為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祭祀活動,具有非常多的儀式規定。

祭孔大典主要包括樂、歌、舞、禮四種形式,樂、歌、舞都是緊緊圍繞禮儀而進行的,所有禮儀要求「必豐、必潔、必誠、必敬」。

祭孔大典中的樂舞表演,繼承了上古時代漢民族祭祀天地和慶祝豐收與戰功的原始舞蹈形式,是集樂、歌、舞、禮為一體的廟堂祭祀樂舞,有「聞樂知德,觀舞澄心,識禮明仁,禮正樂垂,中和位育」的稱謂,是唯一保留下來的漢民族舞蹈,具有巨大的文化和藝術價值。

在祭祀孔子的歷史過程中,還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樂舞藝術。祭孔樂舞的內容以頌揚孔子生前的業績為主,是樂、歌、舞三位一體的綜合藝術。

其樂源於孔子所推崇的「韶」舞源於自「夏」,詩來自隋代牛弘、蔡徽的創作。樂曲八音齊全,古樸純正、典雅悠揚、金聲玉振。

舞生以龠為舞具,舞姿剛勁舒展,具有雕塑之美。樂生演奏的樂器有古箏、笙、笛、簫、編鍾、編磬等。

祭孔禮儀場面宏大,古樸嫻靜,而庄嚴肅穆的祭孔氣氛與金碧輝煌的大成殿,更形成了完美的藝術統一。

祭孔樂舞以其平和的曲調,適中的節奏,典雅的歌詞,謙恭的舞步,凸現出我國古代雅樂博大精深的思想意蘊,用庄嚴恢宏的感人氣勢以及和諧的藝術風格,集中展示了孔子及儒家倡導的「仁」、「和諧」以及「禮讓」的人文價值。

大典用的音樂和舞蹈等集中表現了儒家思想文化,體現了藝術形式與政治內容的高度統一,形象地闡釋了孔子學說中「禮」的涵義,表達了「仁者愛人」、「以禮立人」的思想,具有較強的思想親和力、精神凝聚力和藝術感染力,對於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營造和樂氛圍、構建和諧社會、凝聚民族精神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社會作用。

祭孔的最重要議程是三獻禮,主祭人要先整衣冠、洗手後才能到孔子香案前上香鞠躬,鞠躬作揖時男的要左手在前右手在後,女的要右手在前左手在後。所謂的三獻分為初獻、亞獻和終獻。

初獻帛爵,帛是黃色的絲綢,爵指仿古的酒杯,由正獻官將帛爵供奉到香案後,主祭人宣讀並供奉祭文,而後全體參祭人員對孔子像五鞠躬,齊誦《孔子贊》。

亞獻和終獻都是獻香獻酒,分別由亞獻官和終獻官將香和酒供奉在香案上,程序和初獻相當。

後來的祭孔大典又分為開城儀式、孔廟開廟儀式、公祭和傳統祭祀四個部分,在音樂、舞蹈和服飾等方面也都有了新的發展。

首先是音樂新,在原有樂譜的基礎上,重新製作了開城、祭孔的音樂,引入了交響樂等表現形式,意在達到磅礴大氣、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

其次是舞蹈新,大典參照《中國歷代孔廟雅樂》等有關文獻圖譜,對祭孔樂舞進行了重新編排,使其更具感染力。

再者是服飾新,演出使用的明代服裝和道具經過重新設計製作,准確體現了明代祭孔的規模和盛況,更加古樸、庄嚴、凝重,展現了「千古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的盛況。

從孔廟的發展史我們可以看出中華文化傳承的軌跡,孔廟在興建之處,儒學的傳播還處於萌芽的狀態。漢初雖然已確定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化政策,但由於本土宗教道教文化與外來佛教文化對儒家文化的爭戰,以及其後三國、魏晉、南北朝綿延數百年的社會分裂動盪所引起的思想混亂,使儒家學術很難取得「獨尊」的地位。

但在這一時期,儒學積極吸收其他學派的成分,用以適應社會的需要。到隋唐時期天下一統的局面形成,孔子及其創建的儒家學派所闡發的精神與學術思想經受了時間的考驗,儒家文化的價值也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同,從而使大規模興建孔廟與長期傳播儒家文化成為可能。

宋元明清各朝沿襲「獨尊儒術」的文化政策,不斷以尊崇的謚號封贈孔子,對孔廟建築的規格一再提高,都表明了對儒家思想文化價值的肯定。

隨著祭祀的孔廟的意義提高,後來除曲阜孔廟外,自北朝開始在全國有關郡縣設立文廟學宮,文廟學宮從此有了「學校」的功能。

這一重要功能對隋唐以降的科舉制度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尤其從唐代至清末,廟學不分,規制有前廟後學、左廟右學、左學右廟,還有中廟左右學、中廟周學等。

廟學合一的體制使歷代儒士文人在這里接受了儒學的熏陶,尊經讀經即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為各個時期培養了不同層次的學人。

自隋唐以後,儒學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並逐漸發展成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主幹,孔廟則是這一文化的重要載體。

通過各種文獻可以看出,當時孔廟祭祀操縱於國家,其目的在於厲行教化,即「廟以崇先聖,學以明人倫」。孔廟祀孔表明國家厲行教化的根本內涵是孔子之道,追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理想化的禮制秩序。子。

孔廟祭孔典禮復原塑像

㈧ 每年的祭孔大典是幾月幾號

祭孔大典一般從每年9月26日持續到10月10日

祭孔,是華夏民族為了尊崇與懷念至聖先師孔子,而主要在孔廟(文廟)舉行的隆重祀典,是世界祭祀史、人類文化節史上的一個奇跡。祭孔大典是山東省曲阜市專門祭祀孔子的大型廟堂樂舞活動,亦稱「丁祭樂舞」或「大成樂舞」,是集樂、歌、舞、禮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表演形式,於每年陰歷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誕辰時舉行。祭孔大典一般從每年9月26日持續到10月10日。自2004年曲阜公祭孔子以來,至2015年已是第12次祭祀孔子。

(8)祭孔大典有多少文化擴展閱讀:

祭孔活動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卒後第二年,魯哀公將孔子故宅辟為壽堂祭祀孔子,孔子故居成為世界上第一座孔廟。

漢高祖劉邦過魯,以「太牢」祭祀孔子,開歷代帝王祭孔之先河。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各地紛紛建孔廟,至直縣縣有孔廟的盛況,孔廟逐漸演變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禮制廟宇。

㈨ 中華三大祭典指的是什麼,分別紀念何人,都有什麼意義

中華三大祭典指的是黃帝陵祭典,祭孔大典,媽祖祭典。

1.黃帝陵祭典是在長期的實踐中已形成一定的規模格式和祀典禮儀,大致可分為官(公)祭、民祭兩種形式。軒轅黃帝開歷史之先河,創中華之文化,被奉為中華民族始祖。為了紀念和緬懷始祖精神,先民就有了隆重的祭祀活動。

2.祭孔大典
祭孔,是華夏民族為了尊崇與懷念至聖先師孔子,而主要在孔(文)廟舉行的隆重祀典,是世界祭祀史、人類文化節史上的一個奇跡。

3.媽祖祭典

媽祖祭典,源於宋,歷經元、明、清,不斷擴展充實。到清代,媽祖封為「天後」,爵位達到最高規格。媽祖祭典的「典章」制度和內容,基本沿承古制,有創新和發展。

(9)祭孔大典有多少文化擴展閱讀

祭祀程序

作為始祖的黃帝祭祀據《國語·魯語》記載,有虞氏和夏後氏都將黃帝視為自己的始祖加以祭祀。在古代,祭祀始祖的具體禮儀可分兩類:一是在祭天之禮中配祭始祖;二是在宗廟舉行的禘袷之禮和時享之禮中加以祭祀。祭天之配祭禮儀,它大致包括以下幾個重要程序:

其一、齋戒。

其二、陳設。安置黃帝神主於上帝神主之左,在黃帝神主前,也陳牛、羊、豕三牲及其他祭器。准備相應祭品。

其三、祭日晨。禮官請上帝神主至神壇時,也請黃帝神主。皇帝就祭壇。皇帝是上帝神、黃帝神主前上香,請神降臨。並奠玉帛、進俎。

其四、皇帝及眾官俱跪讀祝文,讀祭文畢,皇帝再向上帝神和黃帝獻爵。

其五、行亞獻禮。

其六、行終獻禮。

其七、飲受福胙,撤饌。

其八、送神,望燎。

黃帝作為始祖被祭祀,最重要的祭地就是祖廟。後世一般把陝西黃陵縣的黃帝廟視為黃帝祖廟,從唐代宗大歷七年以至後來的歷朝歷代都不同程度地多次對黃帝廟進行了整修、修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黃帝陵祭典

㈩ 祭孔大典的介紹

祭孔,是華夏民族為了尊崇與懷念至聖先師孔子,而主要在孔(文)廟舉行的隆重祀典,是世界祭祀史、人類文化節史上的一個奇跡。祭孔大典是山東省曲阜專門祭祀孔子的大型廟堂樂舞活動,亦稱「丁祭樂舞」或「大成樂舞」,是集樂、歌、舞、禮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表演形式,於每年陰歷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誕辰時舉行。祭孔大典一般從每年9月26日持續到10月10日。自2004年曲阜公祭孔子以來,至2015年已是第12次祭祀孔子。2006年5月20日,山東省曲阜市申報的祭孔大典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2011年11月,李文廣被評為祭孔大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閱讀全文

與祭孔大典有多少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