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米脂有哪些民俗文化100字
米脂縣飲食風俗如下:
米脂人民在生活中創造了許許多多飲食花樣。無論是粗糧細做還是細糧巧做方面都有一些巧妙方法。家戶善於用軟米(粘小米)制甜糕、棗糕、油糕、糖糕角、棗餡糕角、菜餡糕角、粽子、糕、棗燜飯、豇豆燜飯、雲瓜飯;用黃米做棗豆餡黃饃饃、米茶、黃酒、攤、蒸(米發糕)、黃米撈飯(干飯);用普通小米熬煮多樣稀飯:綠豆米湯、扁豆米湯、紅豆米湯、豇豆錢錢飯、秋豆飯、飯、撒面飯、粉漿飯、和和飯、麻湯飯⑧……。用高粱煮稀飯蒸干飯,或加上豆類磨麵粉蒸黑饃、烙餅、煮麵條、做黑抿夾;一種「軟」品種高梁可做「黍糕」。用玉米制米酒、炒米茶、煮飯,磨成玉米粉蒸饃饃、窩頭、蒸、兩面饃;做攤、圪攪⑨。洋芋食品尤其豐富,有蒸洋芋、山蠻⑩、黑楞楞(又名黑則背)⑾、洋芋丸子、洋芋面餅子⑿、芡餅子⒀,用洋芋澱粉做涼粉、軟餅、粉皮;洋芋當副食時單用或配菜均適宜,諸如炒洋芋絲、熘洋芋片、肉燉洋芋塊、油炸洋芋片、洋芋丁臊子,入葷入素,做法很多。洋芋粉條、粉片、粉絲用於炒菜、燴湯皆佳。麵粉食品,蒸、烙、烤、炸、煮,製作五花八門,譬如饅頭、花捲、金銀卷⒁、糕協⒂、羊肉扁食(水餃)、大肉水餃、素扁食、肉包子、糖包子、豆沙包子、素包子、瓜絲包子、大油烙餅、發面餅、棗餡餅、葫蘆絲餅子、雞蛋軟餅、煎餅⒃、干烙(爐)⒄、千層油餅、羊肉火燒、酥餅、月餅、棗餜餡⒅、炸油果(麻花)、炸油餅、炸雞蛋⒆、炸韭餅⒇、釀皮子、白面片、白面條、餄餎(21)、圪飥(22)、抿夾(23)、擦夾、雜面(24),不可勝數。近年增加油條等。肉食烹制,炒、熘、燉、酥、燒、爆,不下百種,常見的有燉豬肉、紅燒肉、小炒豬肉、清蒸羊肉、炒肉絲、熘肉片、爆肉丁、涼片豬頭、熘肚片、麻辣肝花、燒肥腸、羊肉丸子、豬肉鑽雞、酥雞、紅燒雞、紅燒牛肉、麻辣驢肉、麻辣兔肉、蒜泥肘子、手扒羊頭等
Ⅱ 米脂縣的介紹
米脂縣古稱「銀州」,位於陝西省榆林市中東部,無定河中游。「以其地有米脂水,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而得名。北承榆陽區,南接綏德,東靠佳縣,西鄰橫山、子洲。東西長59千米,南北寬47千米,面積1212平方千米,210國道與無定河平行南北穿境而過19公里,下轄13個鄉鎮。米脂縣是「佳米驢」的故鄉。西包公路貫穿全境,境內有李自成行宮、姜氏庄園、李鼎銘陵園等名勝。素有「美人縣」、「文化之鄉」、「小戲之鄉」、「梯田之鄉」等美譽。2014年由國家民政部審批通過、並以聯合國地名專家組中國分部頒發的中國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千年古縣」榮譽牌匾正式授予米脂。這塊銅匾重40公斤,長1米、寬0.6米。
Ⅲ 米脂縣屬於哪個省哪個市
米脂屬於陝西省榆林市,位於陝西省北部,榆林市南部,無定河中游,東鄰佳縣,南接綏德,北界榆林,西連子洲、橫山。全縣轄8個鎮、1個街道辦、206個行政村、5個社區,總土地面積1212平方公里。
米脂素有「文化縣、英雄縣、美人縣」之稱。是貂蟬故里,闖王家鄉。明清兩代出現24名進士、105名舉人的盛況。近現代涌現出李鼎銘、杜斌丞、杜聿明、劉瀾濤等一大批傑出人物。
米脂婆姨更是以一種文化現象而享譽全國。米脂是陝北地區唯一榮獲「中國千年古縣」稱號的縣區,文化積淀深厚,旅遊資源豐富,現有文物遺存904處,是陝西省文物重點縣。
地理環境
米脂縣屬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以無定河為分水嶺,地勢總體東西高中間低。海拔最高1252米,最低843.2米,平均海拔1049米。
地貌主要以峁、梁、溝、川為主,境內山峁達20378個,溝道16120條,構成溝壑縱橫、梁峁起伏、支離破碎的典型的黃土高原的地貌景觀。米脂的楊家溝、紅崖窪就是全國著名的寫生基地。
Ⅳ 米脂婆姨的有歷史性
「米脂婆姨」這一獨特的文化觀象卻名揚四海,這自有其深刻的歷史緣由。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由於米脂地處黃土農耕文化與大漠游牧文化的結合帶,具有「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的獨特地理優勢;同時綏米一帶是陝北文化的原生區,自古以來就是陝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天時地利就十分鍾情這里的男男女女。從米脂出土的漢畫像石《伏羲女媧圖》、《樂舞百戲圖》中可以發現,在漢代之前.這里的女性並不依附於男性,而是承擔著梳理家庭生活和社會秩序的重託;這里的女性俊俏雅緻,能歌善舞,聰慧干練,持規執矩,成為陝北婦女的姣姣者。傳說三國時期,綏德出了呂布,力大無比,勇貫南北;米脂出了貂蟬,羞花閉月,大義除奸。明清之際,闖王李自成的夫人高秀英,南征北戰,屢建奇功。上世紀之初,封建、閉塞、戰亂鎖困的陝北社會,讓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黎民百姓苦不堪言。然而中華民國的鍾聲剛剛敲響,米脂的有識之士就在1913年前後,辦起了女子小學堂、楊家溝女子學校,1919年,高佩蘭女士在陝北地區率先創辦了米脂女子高級小學校。米脂女子用文化知識武裝自己,用革命理論解放自己,紛紛投身革命洪流,在中國現當代史上,涌現出了諸如革命烈士杜煥卿、人民教育家杜嵐、黨和國家高級幹部安建平、杜瑞蘭等一大批女中豪傑。如今的米脂婆姨,遍布祖國的大江南北,奉獻在現代化建設的各條戰線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社會關注。日益優化的社會經濟環境,使她們抓住了更多的發展機遇,有了更加美好的前程。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米脂婆姨用勤勞、勇敢、智慧與嫻淑,書寫了自己的光輝歷史,米脂婆姨的形象具備歷史性。
Ⅳ 速求主題為謳歌米脂的文章,文體不限,題目自擬
在廣袤雄渾的黃土高原腹地,在桀驁不馴的無定河中游,鑲嵌著一顆璀璨的明珠,這就是塞北歷史文化名城——米脂。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米脂縣,為古銀州,是明末農民革命領袖李自成的故鄉。素有「文化之鄉」、「小戲之鄉」、「梯田之鄉」之美譽。「以地有米脂水,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而得名。李繼遷叛宋,襲取銀夏。韓、范諸公更互為犄角。謂此地「控山險,扼沖要,屏蔽延州(延安),為兵家在所必爭也。乃塹山為城,屯兵為堡,遙制虜騎,使不敢長驅充斥。今四面皆古戰場也。"延綏襟喉之地"、"北連榆林、南通川陝,為極沖要地"。漢置獨樂縣(今馬湖峪)、北周置銀州。宋寶元二年(1039)畢家寨改名米脂寨,金正大三年(1226)置米脂縣。李自成西安建大順政權,改米脂縣為天保縣。先後屬陝甘寧邊區綏德軍區、榆林軍區、榆林地區。迄今已有近800年的歷史。米脂城,北宋初曾是一個小村落,叫惠家砭(今老城大囫圇以上)。宋太宗時,在山阜半腰平坦處建畢家寨,四周構築土寨,並設置寨門、鹿砦,背倚小山,前呈陡壁。後來,宋、夏軍隊幾經爭占,幾易其主,到宋寶元二年(1039)更名米脂寨。崇寧四年(1105)改稱米脂城。元泰定三年(1326),開始修葺米脂城,夯土加寬加高寨牆,砌石壘門,今馬號圪台、城隍廟灣等處,稱謂上城(也叫小城)。歷經洪武、正德、嘉靖、萬曆以及康熙、乾隆、同治、光緒等多次修整加固城垣,但無西門。民國時,又拓修新城,今已擁有南北長2.5公里、東西最寬達1公里,面積約2平方公里,是不規則三角形縣城規模,迄今已有近900年的歷史。故民間傳有「先有惠家砭,後有畢家寨」,「先有畢家寨,後有米脂城」之說。
[編輯本段]基本概況
米脂縣地處黃土原腹部,位於陝西省北部,北承榆林,南接綏德,東靠佳縣,西鄰橫山、子洲。地理坐標東經109°49′-110°29′,北緯37°39′-38°5′,總面積1212平方公里,東西長59公里,南北寬47公里,210國道與無定河平行南北穿境而過19公里。全縣轄15個鄉(鎮),共有396個行政村(736個自然村)、城區有6個居民委員會。
全縣總人口為208542人,其中農業人口185679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72人。
米脂縣屬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以無定河為分水嶺,地勢總體東西高中間低。海拔最高1252米,最低843.2米,平均海拔1049米。地貌主要以峁、梁、溝、川為主,境內山峁達20378個。溝道16120條構成溝壑縱橫、梁峁起伏、支離破碎的地貌景觀。
縣域西部與榆林的風沙區接壤,溝道淺而寬、梁峁起伏較大,土壤風蝕沙化明顯,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嚴重。縣域東南部,丘陵起伏,坡陡溝深,侵蝕嚴重。經過治理,明顯改觀。中部為無定河川道地帶,面積約24平方公里。
本縣屬中溫帶半乾旱性氣候區,全年雨量不足,氣候乾燥,冬長夏短,四季分明,日照充沛,春季多風。晝夜溫差大,適宜農作物生長。年平均氣溫8.5℃,極端最高氣溫38.2℃,極端最低氣溫-25.5℃,無霜期162天。年平均降雨量451.6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最大年降雨量704.8毫米,最小年降雨量186.1毫米。本縣是黃土高原和中國大陸小雜糧主產區之一。
[編輯本段]自然資源
米脂縣境內自然資源廣博,黃河一級支流無定河縱貫腹地,平均總流量6.3億立方米,利用渠道和抽水工程,可灌溉沿無定河兩岸近3萬畝農田。境內流水支毛溝有500多條,年平均流量6166萬立方米,建水庫、水池總有效蓄水量3538萬立方米。地下水可采總量約7166萬立米,可保證工農業生產和城鄉人民的生活用水。
地下礦藏資源主要有煤炭、天然氣、陶瓷土、石灰石、岩鹽等。其中,煤炭主要分布在縣境內西北部,儲量為1000多萬噸,煤層厚度為0.8米,雖屬薄煤,但結構簡單,埋藏淺,易開采。天然氣除東部區域未探明外,廣泛分布在縣境西區地帶。1987年以來,在境內多處鑽井試采,證實天然氣儲量較豐富。從試鑽的10多口井來看,最高產井口日產氣可達22000立方米,最低日產氣1400立方米,有著較好的開采前景。
陶瓷土分布在李家站、郭興庄、杜家石溝3鄉。有資料證明,米脂以陶瓷土為原料手工製作缸、瓮、盆、罐、壺等已有4000年的歷史。石灰石分布在七八個鄉鎮,其中,沙家店和李家站一帶分布最集中,儲量最大。用石灰石采燒石灰在米脂也有數千年的歷史。
岩鹽儲量最大,現探明鹽層蘊藏全縣地下,鹽層最大厚度129—148米,探明儲量為1600—1800億噸。每開采1平方公里可產純鹽2.2億噸,純度之高謂全國第一,是食用鹽和工業化工用鹽的極佳原料。岩鹽開采是本縣「十五」期間重大開發項目之一。
米脂古稱銀州,因地有流金河,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得名。她的開發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從境內發現的大量仰韶、龍山文化遺物來看,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先民在這里勞作、生息、繁衍。千年小城米脂鎮,建於宋元豐四年(1081),排排窯洞依山而築,石板小街蜿蜒曲折,無定河、流金河、飲馬河三水環抱,新舊兩城,一橋飛擔,一派塞上景色。尤其米脂新城,別具一格,由一排排加固的窯洞環圍而成,不愧為我國城建史上的一朵藝術奇葩。在各種城堡只能作為文物而任人發追古之論的今天,米脂新城城牆卻以舒適住室這一使用價值,繼續為米脂人民積福。
米脂雖為山區小縣,但從炎黃文明的萌發階段起,她即幾經變遷,歷盡滄桑,以其獨特的貢獻和燦爛的文化聞名於世。公元563年北周置銀州,金正大三年(1226)設縣。歷史上,秦公子扶蘇、大將蒙恬,漢「龍城飛將」李廣,唐一代名臣郭子儀,宋愛國命官、科學家沈括等文臣武將,都曾在這里運籌帷幄、勵精圖治,為銀州增色不少。那高懸於城南崖壁之上的民國總統徐世昌手書的「古銀州」石刻,正是對米脂幾千年文明發展史的濃縮。
米脂北承蒙陰,南銜關中,進可西擊寧夏,退可據守黃河,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再加米脂長期地處漢族政權與少數民族勢力的拉鋸地帶,歷史上征戰不斷。如唐人陳陶「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的詩句,就是對這里殘酷戰爭的真實寫照。北宋年間,一代梟雄、米脂籍黨項族人李繼遷,挾地利人和,在這里屯兵墾田,積蓄力量,終立西夏,稱霸一方。明末,農民英雄李自成從這里扯起闖旗,馬踏幽燕,定鼎北京,濃墨重彩導演了中國歷史上一幕驚天地、泣鬼神的悲喜劇。進入現代,我黨我軍的許多重大活動是與米脂聯系在一起的。在陝甘寧邊區的困難歲月里,米脂人民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特殊的貢獻。楊家溝窯洞的燈光,沙家店戰役的烽火,以毛澤東治國安邦的睿智和彭大將軍摧枯拉朽的氣勢,在中國近代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而震驚中外的淮海戰役大決戰,則以國民黨軍戰場最高指揮官、米脂人杜聿明的戰敗被俘而告終。
米脂以小米得名,小米以米脂產為最佳。米脂屬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12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座落著兩萬多個饅頭型山巒,溝壑縱橫,峁梁交錯。太多的付出,使這塊黃土高坡支離破碎,過分貧瘠。然而,窮則思變。世世代代的米脂人,以對自己家鄉的無限眷戀之情,用雙手描繪出了「梯田直上白雲間」(錢昌照詩句)的壯觀景色,培育出了食中珍品小米等優良的品種。山水本無意,小米獨鍾情。凡了解米脂的人無不驚嘆,小米生於米脂的坡坡窪窪、山山水水間,竟如有神助,黃澄澄,金燦燦,亮晶晶,香噴噴,好不誘人。那每日必不可少的錢錢飯,那走西口必帶的米面饃,那甘醇的米酒,酥潤的米糕,芬芳的米茶,香甜的米粥,使米脂男兒平添幾分豪氣,使米脂婆姨又多幾分嬌逸。小米已滲透在米脂人的生活里,融化在米脂人的生命中。而小米加步槍的特定含義則說明,小米培育了一種精神,小米孕育了中國革命。
米脂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具有光榮傳統的地方,歷來人傑地靈,英才輩出。西夏國奠基者李繼遷,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共和先驅高攀桂,開明人士李鼎銘,民主鬥士杜斌丞,抗日名將杜聿明,布衣作家李健侯,秦腔泰斗馬建翎,各領風騷,光照後人。英雄壯桑梓,浩氣存千古。今天,雄踞在銀州大地上的貂蟬洞、李自成行宮、杜斌丞紀念室、李鼎銘陵墓、楊家溝紀念館、沙家店戰役遺址等歷史遺跡,如座座豐碑,記載著米脂的光榮。而矗立在市中心的闖王躍馬進擊的塑像,則是米脂人民策馬揚鞭、奮勇進取的精神寫照。
與米脂鐵骨男兒千秋偉業交相輝映的,是米脂「半邊天」的輝煌。「米脂婆姨綏德漢」這句中華大地幾乎婦幼皆知的民謠,深刻揭示了米脂婆姨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歷史地位,米脂婆姨也成為米脂特定的一種文化現象。而以婦女群體形象定格並備受推崇的,全國亦僅米脂一家。歷史告訴人們,米脂婆姨是個歷史范疇。從傳說中貂蟬捨身取義、為民除奸,到由高夫人掛帥,米脂婆姨為骨乾的娘子軍在闖旗下逐鹿中原、血戰疆場;從雨花台烈士杜煥卿慷慨就義、為國捐軀,到唐山大地震時第一個把地震信息送出唐山的高東麗臨危不懼、以身殉職,米脂婆姨是一個英雄的群體,米脂婆姨是英雄的同義詞!米脂婆姨亦是個綜合定義。以三國時期羞花閉月的絕代佳人貂蟬、延安時期有傾城之容的「陝北一枝花」張梅為代表的這樣一些麗人佳黛,為米脂贏得了華夏第一美人縣的稱譽,但這不是米脂婆姨的全部含義。米脂婆姨征服人的不僅僅是她們的天姿麗質,更在於她們對美的追求,對美的創造。戰場上的叱吒風雲的女英雄,和平時期德高望重的女領導,學術界成績斐然的女學者,建設中有突出貢獻的女專家,生活中任勞任怨的賢妻良母,事業上敢闖敢拼的女強者……不同時期、方方面面功勛卓著的米脂婆姨,集中展示了東方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傳統美德和時代精神。米脂婆姨是美的使者,米脂婆姨是美的代名詞!米脂婆姨亦有其時代的內涵。每當民族危難關頭,就有米脂婆姨的抗爭;每當時代召喚,就有米脂婆姨的身影。特別是近代,成千上萬的米脂婆姨,以民族解放為己任,毅然投身革命,奔赴全國各地,僅縣團以上幹部就有600多名。今天的米脂婆姨,勇當市場經濟的弄潮兒,下商海,辦實業,在各行各業,大顯身手,樹立了巾幗不讓須眉的良好典範。米脂婆姨是中華婦女的傑出代表,米脂婆姨是時代的佼佼者!
米脂歷來人文薈萃,文風興盛,素有陝北文化縣之美稱。清光緒年間,曾有三科大比考,米脂以陝北一隅小縣,連中五名進士,名震塞上。近代以杜斌丞、李鼎銘、高佩蘭為代表的本縣有識之士,奔走呼號,先後傾力辦起了三民二中、米脂女校、臨水寺小學等公私學校,為國家培養出了劉瀾濤、郭洪濤、馬明方、馬文瑞、杜瑞蘭、杜嵐等大批棟梁之材。受重教興文傳統的影響,求知識、習文化,已日益成為米脂人的自覺行動,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不斷提高。80年代在陝北率先被省政府命名為基本無盲縣,90年代已經實現普六,即將實現普九達標。
米脂是陝北文化沉澱的富集區,具有很強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米脂文化源遠流長,帶有濃厚的黃土氣息和強烈的黃河氣派,淳厚、樸素。不論是質朴大方、精巧韻趣的漢畫像石,還是甘醇樸實、豪放氣派的民歌,不論是獨樹一幟的嗩吶,還是豐富多彩的民間剪紙,不論是形象逼真的石雕,還是生動稚拙的麵塑、泥塑,都獨具特色,頗有名氣。濃厚的群眾文化氛圍又為文化縣贏得了小戲之鄉的雅稱。特別是逢年便鬧、逢喜便鬧的秧歌,龍騰虎躍,熱情奔放。元宵節,花燈下,耍獅子、踢場子、扳水船、轉九曲、打腰鼓、放禮花、跑毛驢、唱大戲、吹嗩吶、品說書,紅火異常,熱鬧非凡。走進米脂,也就走進了民歌的海洋,在那田野里、路畔上,在那院落里、鹼畔上,那做工、放牧、趕牲靈的,那洗衣、編織、納鞋底的,競相用民歌來抒發自己的感情。勞作中、酒席上,甚至叫賣、哭悼,都有詞有曲,令人盪氣回腸,情不自禁。遠客若來,都會陶醉在那隨風飄來的悠揚悅耳的信天游等民歌聲中。
美哉,米脂;壯哉,米脂。闖王故里雄風在,繼往開來譜新章。米脂人民不但能創造昔日文化縣的輝煌,也一定能托起明日的希望。米脂必將以其更加美好的姿態,崛起於新的時代!
[編輯本段]米脂的婆姨
《 米脂縣志》記載:三國時的天下美人貂蟬是米脂人。《綏德 縣志》記載:「才貌雙全的呂布是綏德人」。貂蟬嫁呂布,呂布戲貂蟬,史書記載各異,且不去管它。但是,米脂的女子長得漂亮,綏德男子長得英俊,卻是事實。陝北那句名諺:「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可以說,家喻戶曉。就連毛澤東1935年到陝北後,在他的談話里和文章中都引用過這一諺語。那時米脂中學的不少女學生,畢業後即奔赴延安,投身革命。她們之中大部分和共產黨各級軍政人員結了婚。全國解放後,這些軍政人員,有的成了將軍,有的成了省級或中央級領導,因此,米脂又有「丈人縣」的戲稱。米脂姑娘不僅長得漂亮,而且聰明、賢惠、能幹。例如,1920年從北京師范大學畢業的米脂姑娘高佩蘭和婦女領導幹部杜瑞蘭、馮雲、安建平、杜利珍、杜彩珍及革命烈士杜煥卿、張惠明等,都是很有作為的女中豪傑。
那麼米脂的婆姨為什麼長得這樣漂亮呢?據說與當地水土有關。據《米脂縣志》記載:米脂因米脂水得名。米脂位於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米脂水在縣東南100步處,其地沃宜於種植穀子,穀子碾成小米金黃金黃,煮成小米粥上面漂了一層油脂。也許米脂的小米還有什麼成分,使女人吃了長得漂亮,如花似玉;男人吃了長得健美,大有作為。
「 綏德的漢」為什麼和「米脂的婆姨」齊名呢?到綏德去看一看就知道了。綏德自古為「天下名州」,地處陝北腹地,是大理河和無定河交匯之處,也是太(原)銀(川)公路和西(安)包 (頭)公路交匯之處,為陝北交通樞紐,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名州出名人,名州的人聰明、勤勞、儉朴、堅韌不拔。名州的漢子更是出名。高大、膘悍、英俊的綏德漢,頗有北方陽剛之氣。南宋名將韓世忠,綏德人,抗金英雄,因反對秦檜議和,被解除兵權。他曾替岳飛鳴冤,面詰秦檜。中共陝西黨組織的創建人之一李子洲,也是綏德人,他為中國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綏德男子,不僅長得英俊,而且能文能武,多才多藝,他們創造了石獅藝術,把石頭變成金,即使是普通老百姓,也敢於走南闖北,善於發財致富,建家立業。所以,「綏德的漢」與「米脂的婆姨」並駕齊驅,馳名天下。
[編輯本段]米脂貂蟬的傳說
陝北有一句很有名的俚語:「清澗的石板瓦窯堡的炭,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其中,「米脂的婆姨」是形容米脂女人(方言稱婆姨)聰明、賢惠、美麗、能幹。伴隨這則俚語的還有個美好的傳說,三國時的貂蟬是米脂人。
貂蟬的父親北山郎是一名出色的獵手,一次上山打獵,從惡熊爪下救出一隻可愛的玉兔。此玉兔乃上界牡丹仙子下凡所化。她愛慕北山郎為人忠厚,魁梧勇猛,與之在山洞成親。有孕後采百花精英養育腹內胎兒,致使方圓百里山花野卉無一開放,鄉民盛傳將有奇人出世。牡丹女臨分娩時,正值盛夏,蟬鳴陣陣,一隻銀貂躍人產房,故將所生女起名貂蟬。後來天帝發覺牡丹仙子私下凡塵,敕令金甲神將其削去正果,化為草木。北山郎採花蕊花露哺育貂蟬,使其出落得百媚千嬌。以後她被一名征北將軍帶到京城洛陽,送給司徒王允做使女。王允為除奸臣董卓,巧設連環計。貂蟬深明大義,拭願獻身,周旋於董卓和呂布之間,使呂布憤而殺了董卓。羅貫中將貂蟬女寫入《三國演義》中,還有人將呂布戲貂蟬編為戲曲《風儀亭》,到處傳唱。
貂蟬是米脂人,早見於康熙二十年版《米脂縣志》,記曰: 「貂蟬洞在城西艾蒿(今杜家石溝鄉艾好灣村),亦俗傳也」。
Ⅵ 榆林米脂有什麼特色文化
下面是我寫的文章,介紹米脂的:美哉,家鄉
家鄉——米脂,地處黃土高原,無定河自北向南緩緩穿淌而過,似乎告訴人們這塊地方曾經的不平凡;盤龍山屹立在城東,好像瞻望著這里的一切變化。
米脂,古稱銀州。這里曾是邊關要塞,兵家必爭之地,後因產谷出名,米質如脂,為朝廷貢米,改名為米脂。
米脂,又稱為「陝北文化縣」。因在大清王朝一年科考中,居然中了八名進士,故而勝譽之。
米脂,名人誕生之地。有「四大美女」之一的貂嬋,推翻明王朝的闖王李自成;有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中提到的「精兵簡政」的李鼎銘,抗日名將杜聿明;有民主鬥士杜斌丞,中共黨政要員劉瀾濤等。真可謂人傑地靈。
米脂,紅色之地。偉人毛澤東等曾在這里留下轉戰的足跡,扭轉戰局的著名「沙家店戰役」就在這里打響,作家柳青為此寫下《銅牆鐵壁》;楊家溝革命舊居永遠耀眼閃光。
米脂,巨變之地。化工帶動一切企業,退耕還林改善了生態環境。文化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社會和諧,民生改善,交通發達,致富之路大開。
米脂,希望之地。昔日的光榮傳統,當今在這里發揚光大;昔日輝煌成就,當今在這里繼續擴展;昔日的成功之路,當今在這里不斷延伸,昔日未走的路,當今在這里開拓創新。
壯哉,米脂!美哉,家鄉!
Ⅶ 米脂縣的文化藝術
米脂民歌是陝北民歌的重要組成部分。舊時代,它很少見諸文字,但男女老少都有會唱愛唱的,直接用它來抒發宣洩感情。米脂民歌有風情小調、信天游、秧歌曲、夯歌、攪煤號子、酒麴、輓歌、兒歌、催眠曲等。
秧歌
秧歌在米脂久傳不衰,新春佳節,各村鎮愛好「紅火」的人自動聚會,商議辦社火。村中一般自備秧歌服裝、化妝品;鑼鼓一響,30~50人參加。秧歌隊由傘頭領隊,隊員穿紅著綠,塗脂抹粉,;西區秧歌服飾講究頭扎英雄巾,飾紙花、絨球,腰系戰裙,足登雲靴或花鞋。 剪紙
米脂過年節、婚嫁吉日有貼窗花的習俗。創作者主要是婦女,發揮想像力和概括力,用剪刀和彩色紙鏤剪美術形象,諸如牛、羊、豬、雞、虎、猴、貓、兔、龍、蛇、鼠,石榴、牡丹、蓮花等。窗花用於貼窗格,點綴嫁妝包、喜饃喜糕,或裝飾米、面囤。
石雕
石雕石刻工藝可上溯到東漢時期,通過線刻、浮雕兩種手段來表現事物。雕刻方法主要是平面陽刻減地,其次還有陽刻加陰線、陰刻等。刀法凝練工巧,寫意與寫實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