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仙桃有多少個文化遺址

仙桃有多少個文化遺址

發布時間:2022-09-20 22:06:11

① 仙桃有哪些好玩的地方,風景比較好的地方

1:沔城風景區
地址:仙桃市沔城鎮
2:沔城古城遺址
地址:仙桃市沔城回族鎮
3:流潭公園
地址:仙桃市沔陽大道119號
4:玄妙觀
地址:仙桃市南紀門路64號

② 湖北仙桃什麼地方風景最好適合去旅遊

仙桃名勝古跡沔陽古城遺址 位於市治西南30公里的沔城回族鎮。該地從西魏起先後16次設郡(府、路、州)治所,歷時853年。城池屢建屢毀。明初建沔陽蟹形州城,周長3800多米。清代重修。民國27年(1938年)被日軍飛機炸毀。沔陽古城遺址上文化豐富,地面尚存明清石刻、孔子石雕像、陳友諒故居以及數座古廟;地下有隋唐至明清的銅器、陶瓷器等。新修復州城,北靠新型民族工業園,東臨紅郝垸田園風光;南連沔陽州休閑農庄,西接七里垸千頃生態蓮荷風景觀賞區。城牆全長350米,城高6米,城垣綿亘南北,呼應東西,巍峨壯觀;城樓拔地數十米,雕梁畫棟,亮脊飛檐。內有面向全國各地和台灣同胞徵集的古現代詩詞楹聯歌賦及著名的「沔陽八景」油畫等,盡收江漢脈氣,獨攬荊楚風流。 曹場古墓群 位於排湖西岸、通海口鎮曹場農場。1984年被發現,范圍約3平方公里。墓葬外表僅見一座大型封土堆,其餘多在距地表0.7米左右,墓室全屬東漢磚制,磚上有線條紋,出土有網紋罐、神獸鏡、五銖錢、陶器等隨葬品。經省博物館有關專家鑒定,該墓群為漢代古墓群。 陳友諒故居 位於沔城回族鎮東南。元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系沔陽漁民之子,稱帝於採石磯,與朱元璋戰於鄱陽湖,中箭而亡。沔陽州指揮使沈友仁於明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將其故居改為玄妙觀,抗戰時期被日本飛機炸毀。1984年群眾集資重建,佔地4000平方米,建築四殿三亭,內立陳友諒石刻像,珍藏陳友諒故物——二百公斤的鐵釜,有明清石刻碑十餘件。 鄭場漁泛峰 位於仙桃市西北角,北臨漢水的漁泛峰,以她特有的古典氣息,寧靜地穿行在歲月的隧道之中。在平原的陽光之中,我們依稀從她斑斕的皮影、古老的銀杏、明清板房、豬油鍋盔等眾多繁復的人文景觀中,領略她曾經的繁華和頑強的存在。2010年10月18日,湖北省電影家協會舉行授牌儀式,命名鄭場漁泛峰為「湖北省影視創作拍攝基地」。這是仙桃繼沙湖濕地公園、沔城之後的第三個「省影視創作拍攝基地」。 排湖 距市治仙桃20公里,原有水面110平方公里,素稱百里排湖,為仙桃境內最大的淡水湖泊,歷盡滄桑,現有水面13.5平方公里。盛夏時節,湖光瀲灧,風清荷香,水珠映日,晶瑩閃光,若盪舟湖中,采蓮摘菱,執竿垂釣,樂趣無窮,是避暑、游覽的好地方。排湖南岸的謝家灣,是元末農民趙義領袖陳友諒的祖籍,遺有陳友諒的豐富傳說及舉義遺址,如擂鼓台、洗馬池、系馬樁等。相傳附近曾是楚王游獵棲息的五樂台,曾出土青銅予、銘文戈、銅箭鏃等戰國文物多件。排湖西、北岸有三大漢代古墓群。 沙湖 沙湖省級濕地公園於2007年8月獲省林業局批准建立,是典型的內陸湖泊濕地,經專家多方面考察論證,現確認園區內有2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30多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80多種省級保護動物,9種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具有典型的濕地景觀和顯著的生物多樣性特徵,是內陸地區理想的候鳥繁殖區,尤其是園區內野生蘆葦林能對改善區域生態環境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擬建立的沙湖濕地公園總面積5萬多畝,本著「生態優先、科學修復、適度開發、合理利用」的原則,將在公園內建設黃金水道、觀鳥台、木橋棧道、水上飯庄、農家垂釣、濕地探險等相關景點。沙湖省級濕地公園交通狀況良好,即有宜黃高速省級公路仙漢公路,又有仙漢省道,還有東荊河入長江的水路,水陸交通極為便利。距仙桃城區42公里,離武漢市80公里。

③ 仙桃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湖北仙桃,舊稱沔陽,古稱復州。其建制上溯可至南朝梁武帝天監二年,堪稱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舊治沔城,曾為郡、道、府、州、縣所在地,故爾古跡斑斕、文化底蘊豐厚,乃荊楚大地一座歷史名城。仙桃市建制已有1400餘年歷史,1986年撤縣設市。

仙桃這個地名,很有傳奇色彩。它的由來有六種說話:

一、唐代貞觀年間,回紇使臣緬伯高,奉國王命令,攜一隻仙鵝到唐朝進貢,途徑沔陽境內,不料仙鵝展翅逃遁。倉促間,緬伯高只抓住一片鵝毛。無奈,他只好硬著頭皮將鵝毛進貢唐太宗,並奏曰:「仙鵝貢唐朝,山高路遠遙。沔陽鵝逃遁,倒地哭嚎啕。上奏唐天子,請饒緬伯高。禮輕人意重,千里送鵝毛,並回贈了一些中原特產給緬伯高。後來,人們把仙鵝逃走的地方取名叫」仙鵝逃「,又稱」仙逃」。久之,就由「仙逃」變成了「仙桃」。
二、明代時,因仙桃地處漢江和錦瑞河之間,地勢呈桃形,故取名「仙桃」。
三、古時,仙桃名「尖刀咀」。後人嫌「尖刀咀」不雅,取「尖刀」詣音為「仙桃」。
四、清代,有一老者裝了一船桃子來此地出售,因質次價高,買者甚少,老者一氣之下,將桃子掀入河中,此地幫名「掀桃」,後改為「仙桃」。
五、傳說孫悟空大鬧蟠桃會時,將王母娘娘那五百年開花、五百年結果的仙桃飽食一頓後,還帶了一些下凡,不慎失落一個在仙桃境內,這里就長出了一片桃林,結的桃子又紅、又大、又香、又甜,人們吃了可以廷年益壽。「仙桃」由此而得名。
六、有一仙女路過沔陽一個小鎮,只見這里景色秀麗,人傑地靈,就想試試這里的人心如何,於是挑了一擔桃子在此叫賣。買者甚多。她問:「你們買桃子給誰吃?」青年人說:「孝敬老人的。」老年人說:「是給小孩的。」仙女一聽,連聲稱贊這里的人都具有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她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吃上桃子,便將沒有賣完的桃子往地上一掀,頓時這里就長出了十里桃林,隨之開花、結桃。人們見了都高興地說:「這是仙人仙法長仙樹,仙桃仙花結仙桃。」大家除把樹上的桃子摘下來分給每家每戶外,還贈送給過往行人。從此,這個地方就取名叫「仙桃」了。

④ 仙桃的文化

仙桃鍾靈毓秀,代不乏賢。有明清兩代文武進士88人,辛亥革命志士177人,革命烈士2000餘人。歷史著名人物有元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陳友諒,國史修編、嘉慶皇帝老師童承敘,兩江總督、咸豐皇帝老師陸建瀛,中山艦艦長李之龍,著名愛國民主人士張難先,周恩來總理辦公室主任秘書楊剛等。
仙桃被國家授予「中國體操之鄉」和「世界冠軍搖籃」稱號,從這里走出了李小雙、李大雙、楊威、鄭李輝、廖輝等五位世界冠軍,奪取了7枚奧運金牌。在第29屆北京奧運會上,仙桃創造了「一座小城、兩位冠軍、三枚金牌、四塊獎牌」的世界體壇神話。從這里走出了王利明、張明楷、李希慧等48位法學博士,傅全章、劉山等4位駐外大使。這里每年為國家輸送1萬名優秀大學生,是國家高等學府的人才搖籃 。 沔陽花鼓戲
湖北地方劇種,又稱沔陽花鼓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成於清嘉慶年間。鬧年的花鼓、采蓮船、蓮花落、敲碟子等民間歌舞與「一人唱,眾人和」的薅草歌為主流的田歌和三棒鼓、漁鼓、道情等民間說唱,共同構成了沔陽花鼓戲的源頭。沔陽花鼓戲的聲腔由高腔、圻水、打鑼、四平四大主腔和豐富的小調組歌」基礎上發展而成的,具有江漢平原鮮明的地域特點。傳統劇目有《十三款》、《站花牆》等。 沔陽皮影戲
俗稱「皮影子」。操作技巧分「生、旦、凈、丑」四大角色的種類、武打招勢及現代皮影人物操作。藝人們使它們的每個關節都能活動,安上操作桿,在白色細布做成的銀幕後面,由藝人操作表演,配以各種類型的道具、布景,通過燈光將影像在銀幕上顯映出來,色彩絢麗,如同電影一般。沔陽皮影戲有傳統劇目三百多個,創作的現代劇目二十多個,多以盤朝劇為主要劇目,偶爾穿插新編劇。其中《皇歷迷》、《螺仙女》、《武松打虎》、《火焰山》、《三請樊梨花》、《薜丁山征西》等劇目受歡迎。
沔陽漁鼓
是曲藝的一種,又稱道情、道情漁鼓、筒子腔、南話筒。它以濃郁的鄉土氣息,粗獷、高亢的唱腔,給聽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中國民間藝術史上頗負盛名。1952年以後,沔陽漁鼓演唱活動遍及湖北全省,1958年定名為湖北漁鼓。傳統曲目有《呂蒙正趕齋》、《洪秀全》、《考朋案》、《十三款》等;現代曲目多數是短篇,有《迷路記》、《大刀風雲》、《送膠鞋》等,且除用漁鼓、簡板擊節伴奏外,新中國成立後,加用二胡、京胡、揚琴等樂器進行伴奏演唱。
沔陽道情
又稱湖北道情,是在沔陽打硪號子、沔陽花鼓戲、沔陽漁鼓的唱腔、曲牌基礎上,經過實踐,在表演、曲目、曲牌音樂積累演變而成的一種曲唱藝術。沔陽道情音樂性較強,板腔豐富。是湖北影響較大的地方曲藝之一。
沔陽歌腔
為「漁鼓道情」的一種,約於清道光、咸豐年間形成,初為獨立的曲藝形式,後與「皮影戲」合流。沔陽歌腔說唱相間,既可單獨演唱,亦可為沔陽皮影戲伴奏配腔。沔陽歌腔中的「雞鳴腔」源於東周時期的楚國《四面楚歌》,是中國傳統音樂中的「活化石」。沔陽歌腔的唱詞多為七字句式與十字句式。唱腔高亢、粗獷,地方色彩濃郁。說唱時有打擊樂有鼓、雲板、鑼、鈸、小鑼、馬鑼等伴奏。說表時有時也用「驚堂木」(即「醒木」)。
沔陽善書
是一種以宣講帝王詔會、勸人行善為內容,以韻白相間、講唱結合為特點的曲藝形式,又稱「講聖渝」、「說賢書」等,民間稱之為「太平書」、「化春福」和「哭善書」等。說唱結合。曲詞分為「說詞」、「宣詞」、「答詞」三種。
沔陽三棒鼓
是一種技藝性的歌舞,曲藝的一種。沔陽三棒鼓詞有十多種唱法,多為沔陽小曲、沔陽民歌,曲調簡練朴實,敘事性強、靈活多變;鼓詞格式為「五五七五」,通稱「五七韻」,也稱「純七韻」,它的內容常因對象不同而不同,因人而異,即興變換,但不論如何變換,都少不了奉承,吉祥,恭喜之類的內容,最終達到給錢給物的目的。演唱不插道白。
沔陽小曲
又叫「碟子小曲」,或稱「內河小曲」。漢水流域的一種「俚歌俗曲」,曲調高亢、優美、動聽、是以唱為主的曲唱藝術,唱詞優美,清新自然,有著豐富的藝術感染力。為群眾所喜聞樂見。它的音樂風格是根據沔陽方言四聲語調的特色而形成的,是湖北小曲中較為突出的曲種之一。它歷史悠久,與明清時期沔陽地區的俗曲和民歌根枝相連,並吸收了鄰近省份的曲唱,成為湖北地方曲藝中音樂性最強的曲唱藝術。沔陽小曲演唱的形式簡便靈活,表演形式可一人敲碟演唱,也可以配上絲弦二人或多人演唱。
沔陽民歌
內容十分豐富,據新修《沔陽志》載,大致可分為八種,即:號子、田歌、小調、燈歌、風俗歌、兒歌、革命歷史民謠、新民歌等。沔陽民歌形式以七音、五音為主,間雜三音、四音,以至八音的句子不等,長短參差,錯落有致。大都採用賦、比、興的手法,其意境高遠,意味深長,富於哲理,且語言優美,清新自然,聲情並茂,幽默詼諧,悠揚流暢,有著豐富的藝術感染力。這些民歌大都產生於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之中,表達了他們悲喜的情緒和憎愛的情感,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代表作有《襄河瑤》、《哪有閑空回娘家》、《月望郎》、《雙撇筍》、《薅黃瓜》、《十枝梅》等。 沔陽雕花剪紙;與北方剪紙的組獷、奔放特色相反,顯得精細入微。首先是它的構圖豐滿,運用「散點透視」,在平面上表現立體人物,點、線、面有機結合。剛柔相間、黑白對比、虛實相生。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因此人物形神兼備,重在以形傳神。2008年,被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入選聯合國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仙桃市被湖北省政府授予「湖北省剪紙藝術之鄉」稱號 。
仙桃貝雕:仙桃淡水貝雕,選用淡水貝類的貝殼,運用裝飾手法,吸收中國繪畫及玉、牙、木、石雕等傳統藝術表現技巧,巧妙地運用其天然色澤、紋理、形狀,經剪取、車磨、拋光、堆砌、粘貼等工序,精心雕琢成平貼、浮雕、鑲嵌、立體等多種形式和規格的工藝品。仙桃淡水貝雕以貝雕船的製作最具特色。《玉龍黃鶴舟》作為貝雕工藝一絕已被人民大會堂湖北廳收藏。2007年貝雕大師路光榮被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鄧氏麥稈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又稱麥秸畫等,可上溯至隋朝,歸田後回祖籍,開始在仙桃流傳,並逐步形成與仙桃地區風俗習慣,大眾審美相適應的鄧氏麥稈畫。2013年鄧氏麥稈畫第六代傳人鄧友譜被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沔陽糖塑:又稱糖人模。糖塑的製作技巧以「吹」、「扯」為要。「吹」是沔陽糖塑最基本的技巧,俗語說:「糖模師傅的本事——吹出來的!」學徒學藝,先學的就是「吹泡子」。糖塑師傅把吹的手段發揮得淋漓盡致,根據吹塑材料和對象分別運氣,吹出葫蘆、金瓜,皮薄中空;龍身、鳳體,豐滿光潤。有時連吹帶拉,用一個糖泡做成枝椏縱橫的枯樹,用一個糖泡吹成老鼠拖菱角;在已變冷的泡上粘個熱泡,還可吹出更復雜的造型。扯,也是糖塑藝人必須掌握的技巧之一。 襄河吹打:是流行於襄河(襄陽以下的漢水為襄河)中下游的民間吹打類樂種,樂曲主要是在當地民間音樂的基礎上並吸收不少明、清俗曲演化而成。襄河吹打的樂器有嗩吶、大鑼、鈸、鼓、小鑼、馬鑼等,樂器以嗩吶為主,樂隊以六人組最常見,演奏形式分為行奏與坐堂兩種。旋律具有濃郁的江漢平原風味,許多樂曲直接來自沔陽民歌。樂曲結構大都為單曲體,既有長短句結構,也有上下句對仗結構。襄河吹打應用於仙桃民間紅白喜事、吉慶盛典等不同場合,是仙桃各種民族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仙桃十樣錦:也稱「七星點子」、「沔陽十番鑼鼓」,在沔城也叫「清音」。起源於明代流傳於民間,後被釋、道加以利用,由構成十種音色的敲擊樂器(即:打、堆、各、七、浪、星、當、昌)加吹管樂器(即:笛、簫、嗩吶、笙)組成,屬於「襄河吹打」的一種演奏形式。演奏的曲調多為南北曲牌中的牌子曲,也雜有部分民間小調。其主要曲目有《漁家樂》、《金錢花》等。據《沔陽州志》記載:「十番鑼鼓」又名「十樣錦」還有一段歷史典故。明太祖朱之璋第十二太子朱柏在古鎮首建觀音閣作其行宮,朱柏愛好音樂,將宮廷音樂「十樣錦」引渡古鎮,從此「十樣錦」安家落戶,世代相傳數百年 。
江漢絲弦:是江漢平原的一個民間絲弦樂種,是在沔陽民歌、沔陽小曲和沔陽花鼓戲音樂的孕育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迄今約有近百年的歷史。二胡、四胡、京胡是江漢絲弦的主要樂器。二胡的表現比較多樣,顫音、滑音、打音、挑音指法和起弓帶「音頭」的技巧形成各種音色表現特點。四胡多用以表現由民間小調改編而來的短小樂曲。京胡音質明亮高亢,發音剛健有力。具有明快的節奏感和強勁的表現力度,一般用於結構長大、帶有戲曲唱腔特點的樂曲。月琴有時候也加入其中運用,以其彈撥樂的音色及雙音、琶音、跳音的表現,為江漢絲弦的音樂表現增添了色彩性效果。

⑤ 仙桃簡介

仙桃位於長江中游地區,漢江北岸,東鄰武漢,西接潛江,南與洪湖交界,北與天門接壤,區位優越,交通便利,經濟、文化交流頻繁,是湖北中南部新興的中等城市。

仙桃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河流眾多,水量豐潤,大小湖泊星羅棋布,盛產各類河鮮湖產;南北兼有的獨特氣候和較好的自然條件,也使得這里的成為我國重要的糧、棉、魚、油生產基地。物產的豐富性,加上勤勞的仙桃人民的智慧,漢沔風味美食也在仙桃漫長的歷史生活中恣意浸潤著這片土地的厚重的文化內涵,成為我國十大菜系——顎菜的重要流派之一。

仙桃原稱沔陽,又稱沔城,有著1400多年的悠久歷史。隋唐五代的銅器、宋元時期的陶瓷、明清的石刻,四十八古井、四十八牌坊、四十八古廟、諸葛亮讀書台、狄仁傑問政處、唐復州城垣、孔子石雕像等境內眾多的歷史遺址和人文景觀,閃耀著荊楚文化的燦爛光輝;青煙渺渺的寺廟道觀,神秘的宗教文化薈萃,元宵燈會、文化廟會、龍舟賽、荷花藝術節等眾多的民俗節慶,更是將仙桃這片文化底蘊深厚的土地裝扮的更加厚重。

⑥ 仙桃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和景點

如下:

1、夢里水鄉文化旅遊區

仙桃夢里水鄉文化旅遊區位於仙桃市趙西垸林場,整個旅遊區規劃面積3.3平方公里,突出以「鄉愁」為主題的江漢民俗文化,涵蓋8大特色功能板塊,即荷塘村、鄉野濕地旅遊區、琴舟花畔旅遊區、親子游樂園、野奢度假營地、鄉趣游樂園、森林養生溫泉、農業迪士尼,展現水上森林、九五至蒸、森林溫泉、激情運動區等12大旅遊亮點。

⑦ 湖北仙桃市的千年古城「母親城」,這里有什麼歷史淵源呢

古老沔城,漢王故里,陳友諒故居是沔城之旅千萬不能錯過的地方。這是一個漢王故居與道觀結合的古建築群,地處沔城南正街。據記載,這里原來是宋朝時期的一個員外的府第,元順帝至元三年,易主於陳友諒。陳友諒在起事反元之前,遵從其妻張鳳道的意見,按諸葛亮八卦陣形加以改建, 號稱“神奇迷宮”,更有“一觀十殿”之規模。

⑧ 仙桃最好玩的地方有哪些

新石器時代遺址 1974年冬,在沙湖鎮隔當湖劉家大墳開挖電排河時,在距地表5米深處,出土原始人使用過的石器、陶器及紅燒土、鹿角等,共採集文物標本20多件。1984年冬,張溝鎮越舟湖漁場開挖魚池時,出土石斧、石錛、礪石、石網墜、穿孔石鏟等石器150多件,還有陶罐、陶紡輪、紅燒土等,共採集文物標本300多件。兩處遺址中均出土含谷殼的紅燒土和石網墜,足見在5000年前,原始人就有種植水稻和捕魚的生產活動,為"長江流域也是人類文化發祥地"提供了論據。
(月洲湖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石器及紡輪)
屈原滄浪遇漁父 古時,漢江有一支流流經沔陽,名曰滄浪河。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三閭大夫屈原流放之時,游經滄浪水,在張溝處遇漁父問渡,頗為傷感,漁父唱了一首《滄浪歌》啟發屈原如何面對現實,傳為歷史佳話。這首《滄浪歌》被《楚辭》收錄。唐代中期,為紀念屈原,沔陽先賢們在張溝建了滄浪館,滄浪館位於張溝鎮通州河北面,現張溝影劇院旁。曾為宗教活動場所。陳友諒曾在此設過武館,張難先曾在此教學。大革命時期,鄧赤中在此設平民夜校。賀龍率領紅二軍團攻打仙桃時曾在這里駐扎。總之滄浪館是一個歷史底蘊較為深厚的名勝。.
郭河楚王五樂台 據《沔陽州志》有記載,原為楚平王游獵雲夢澤時休息地,位於排湖南岸。後稱陳友諒夫人梳妝台。20世紀80年代,此處出土過戰國時期銅矛、銅簇、銅斧等歷史文物,這些東西可能與楚王到此游獵有關。
沔陽古城遺址 位於市治西南30公里的沔城回族鎮。該地從西魏起先後10次設郡(府、路、州)治所,歷時853年。城池屢建屢毀。明初建沔陽蟹形州城,周長3800多米,清代重修,民國27年(1938年)被日軍飛機炸毀。沔陽古城遺址上文物豐富,地面尚存明清石刻、石碑、匾額近百件,石拱橋6座;地下有隋唐至明清的銅器、陶器等;還有州衙遺址、孔子石雕像、陳友諒故居以及數座古廟。
曹場古墓群 位於排湖西岸、通海口鎮曹場農場。1984年發現,范圍約3平方公里。墓葬外表僅見一座大型封土堆,其餘都在距地表0.7米左右,墓室全屬東漢磚制,磚上有線條紋,出土有網紋罐、神獸鏡、五銖錢、鐵器等隨葬品。經省博物館有關專家鑒定,該墓群為漢代古墓群。
沔城狄梁公問政處:位於沔城蓮花池邊,為紀念唐代名臣狄仁傑所建。狄仁傑在武則天時曾任復州刺史,到任前,曾有幾任州官無故失蹤,狄仁傑偵查此案,原是江洋大盜所為,並巧妙抓獲歸案,一時四方傳誦。沔陽人建狄公問政樓,樓內有石刻,銘文狄梁公問政處(狄仁傑後被武則天封為梁國公)。
緬伯高洗鵝沔陽湖 據《沔陽州志》和徐渭的《路史》記載,唐朝時期雲南回紇族官員緬伯高向唐朝進貢白天鵝,中途行經沔陽,在湖中為天鵝洗澡,不慎天鵝飛走,緬伯高匆忙之際,抓得幾根鵝毛。隨後,他到長安向唐天子說明原委,並吟成幾句:"將鵝貢唐朝,山高路途遙,沔陽湖失去,倒地哭號啕,上復唐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人意重,千里送鵝毛"。得到了唐朝皇帝的諒解與贊賞。陳友諒故居(玄妙觀) 位於沔城回族鎮東南。元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系沔陽漁民之子。稱帝於採石磯,與朱元璋戰於鄱陽湖,中箭而亡。沔陽州指揮使沈友仁於明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將其故居改為玄妙觀,抗戰時期被日軍飛機炸毀。1984年群眾集資重建,佔地4000平方米,建築四殿三亭,內立陳友諒石刻像,珍藏陳友諒故物--二百公斤的鐵釜,有明清石刻碑記十餘件。
玄妙觀作為江漢平原聞名的道教中心,現有道人十餘名,內置各種設施和道具供遊人觀賞,是旅遊求道理想之地,各地道徒紛紛來此參觀朝香,獲取牒文,每年古歷六月二十三、二十四,方圓百里遊人冒酷暑,來此叩拜雷祖壽辰,此時沔城車水馬龍、香煙繚繞,甚為壯觀。
沙湖魁星閣 位於沙湖鎮。始建於明初。舊中國沙湖"十年九潰"。每遇潰口,洪水滔天,九風鼓浪,煙火斷絕,哀號相聞,水面浮屍、累累不絕。除了水災,還有血吸蟲病的泛濫。是一片"千樹薛荔人遺失,萬戶蕭疏鬼唱歌"的凄涼景象。處於封建社會的貧苦沙湖人民怨天怨地怨命運。認為"十年九水"是妖龍作怪,"路斷人稀"是脈氣不好。聽說天上的魁星是福星神,可降龍治水,鎮守脈氣。魁星神到哪裡,就可以保佑哪裡風調雨順,人傑地靈。於是沙湖百姓們自發集資,在沙湖通順河與黃絲河交叉處的最高點建起了一座"魁星閣"。 原沙湖魁星閣高20米,四根兩人環抱的衫木柱子擎頂三層樓閣,六角板爪。魁星閣第一層四壁是四條雕刻著色的彩龍,中間有石桌石凳,供遊客坐歇;第二層是25個木製菩薩,姿態各異,栩栩如生。旁邊是香桌香碗,供敬神燒香用。每年農歷七月初七是魁星神的生日。這天有成群結隊的人前來燒香瞌頭,為魁星神祝壽,求魁星神保佑平安;最上一層,中間是一尊木雕魁星神,高2米,青面獠牙,右手握筆,左手捧斗,左腳懸起後翹,右腳站在一個木製鰲頭上,稱謂"魁星點斗,獨占鰲頭。"相傳,清朝年間,魁星神的斗筆點至沙湖李潑藻家裡的門神上,於是李潑藻就降生了,於是李潑藻後來考上翰林院,後做了"吏部官",為官三十年之久。
魁星閣建起後,成為茫茫水鄉的中心碼頭。當時"日有千人拱手,夜有萬盞明燈"成為一大景觀。白天無數漁船,商船的船頭們,遠遠眺望魁星閣頂端,雙手盪著木槳,朝魁星閣劃來,象在措手作揖;夜晚,無數大小船隻停靠在魁星閣下,船上的燈火倒映在水中,呈現出"萬盞明燈"之夜景,美不勝收。
1936年(農歷丙子年)一個夜晚,一陣龍卷風將魁星閣颳倒,留下了一堆廢墟。解放後沙湖人民重建了沙湖魁星閣。並在沙湖魁星閣對岸建起了沙湖泵站。沙湖泵站建起後,保證了550平方公里地區旱澇保收。從此"沙湖沔陽州,十年九不收"的面貌徹底改變。

沙湖娘娘廟 位於沙湖上街,原為法華寺。明末,天下動亂,崇禎皇帝懿妃娘娘與宮女太監共九人逃避在此。並鬻資數萬,修建沙鎮水利與街道。後在法華寺出家為尼,娘娘去世之後,世人才明真相。當地人為紀念娘娘,將法華寺改為娘娘廟。
沔城禹公祠 位於沔城仁風門內,始建於清代乾隆初期。民國時期重建,後毀於抗日戰火。據史志記載:雍正年間,禹殿鰲奉詔到沔陽任知州,他深入民間,體察疾苦,知了沔陽地勢低窪,水患甚多。即奏本朝廷,請求免除歷年所欠賦稅。乾隆三年,皇帝頒旨免稅,沔陽人民深受大恩。乾隆七年,禹殿鰲調任黃州知府,沔陽人遂為其刻石銘碑,建禹公祠,立位其中,以資紀念。
沔城司馬橋 位於沔城,建於清代道光年間,現保存完好,仍在使用。
排湖 距市區20公里,原有水面110平方公里,素稱百里排湖,為仙桃境內最大的淡水湖泊,歷盡滄桑,現有水面23平方公里。盛夏時節,湖光瀲灧,風清荷香,水珠映日,晶瑩閃光,若盪舟湖中,采蓮摘菱,執竿垂釣,樂趣無窮,是避暑、游覽的好地方。排湖南岸的謝家灣,是元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的祖籍,遺有陳友諒的豐富傳說及舉義遺址,如擂鼓台,洗馬池、系馬樁等。相傳附近曾是楚王游棲息的五樂台,曾出土銅矛、銘文戈、銅箭鏃等戰國文物多件。排湖西、北岸有三大漢代古墓群。
革命紀念地 在沔城回族鎮有沔陽第一個中共小組誕生地舊址和鄂中特委舊址,在此建有沔陽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在城區龍華山巷有賀龍率部攻佔仙桃後設紅二軍團機關舊址;在沙湖鎮有紅六軍軍部和沔陽縣委、縣蘇維埃政府舊址和紅軍壩址;在柳溝有川陽縣委、縣蘇維埃政府和紅三軍第四醫院舊址;在東荊河楊豐段有緬懷1300多名赤衛隊烈士紀念水塔,在張溝有藏鶴亭革命烈士紀念碑;在陳場坡有沔陽著名烈士胡幼松紀念館及碑等。
沔陽人民烈士紀念碑
胡幼松烈士紀念館 位於陳場區坡場街東端。1976年由政府撥款、群眾獻力興建,1978年5月23日落成。館舍座北朝南,一棟五間,佔地270平方米。館內陳列烈士生平介紹和部分遺物。館前矗立有高達12.5米的"胡幼松烈士紀念碑",四周遍植花草和常青樹,布局渾然一體。
(胡幼松烈士紀念館、紀念碑)縣志
紅軍壩 位於沙湖鎮西端。土地革命時期,沙湖中幫鄉的豐樂垸和紅土垸,相隔一條小河,長江和東荊河的洪水暴漲時,灌進此河,使兩垸的11.7萬畝土地時常受災,人民背井離鄉。
1932年春,沔陽縣蘇維埃政府決定在兩垸之間的小河上(黃家台東頭)築一堤壩,截斷小河以堵塞洪水倒灌。從那時起,兩垸很少受水災,變成了魚米之鄉。在築壩過程中,國民黨三十四師曾多次向築壩人員襲擊,企圖破壞築壩工程。領導工程施工的大多是地方幹部,身帶槍支,給敵人以還擊,保護了大壩工程順利施工,群眾稱他們為"紅軍"。故此,這條河壩被命名為"紅軍壩"。至今大壩完整,壩的附近建有一所"紅軍壩中學"。
諸葛武候祠 位於沔城鎮。相傳因諸葛亮的妻子是沔城人,所以漢建興十二年,漢後主劉禪為緬懷諸葛亮的功績、降詔致祭,封諸葛亮為"忠武候",並令建祠於沔城,四時享祭。
1985年以來,沔、監、潛、洪四縣市群眾為復古跡,自籌資金、磚瓦、木料,借農閑之機,維修武候祠,再現舊貌,目前的諸葛武候祠石刻像就是當時出土的文物,後經簡單修飾而成。
諸葛亮武候祠緊隨其後的是著名的千佛寺,明代嘉靖記載,蜀漢丞相諸葛亮系布衣時寄讀於沔城西門外其岳父黃承彥家,與寺中了凡和尚很善,了凡和尚博學多才,擅於辭令,且擅長翰墨,常與諸葛先生論歷代興衰,品評名人成敗,志趣相投,互有詩詞唱和。午後,諸葛武候經常與了凡和尚散步於寺東柏樹下讀書。
清真寺 位於沔城鎮。沔城是湖北省唯一的區級回族鎮,全鎮回民5000多人,清真寺是沔城回族鎮的象徵。建國前,沔城有清真寺兩座,一名清真東寺(上寺),一名清真西寺(下寺)

閱讀全文

與仙桃有多少個文化遺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